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
摘要:儒家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精髓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人为本”的根本精神;“以和为贵”的核心特征;“人性可塑”的人性假设基础。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引入现代西方科学管理理念重新回望、拾粹、提炼、整合儒家管理文化,使其转活于现代,服务于现代,无论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还是对实现我们古老文化的结合创新无疑都将是大有裨益的。博大精深,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精髓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人为本”的根本精神;“以和为贵”的核心特征;“人性可塑”的人性假设基础。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引入现代西方科学管理理念重新回望、拾粹、提炼、整合儒家管理文化,使其转活于现代,服务于现代,无论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还是对实现我们古老文化的结合创新无疑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能, 隐藏在价值、 习俗、 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现代管理更加突出表现了这种受文化制约即管理也是‘ 文化’ 的特点, 它与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管理的理念发展到今天, 其核心仍是使利润和财富达到最大化, 每一段管理的实施也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 标, 因此, 拥有正确管理思想是进行正确管理的先决条件。在每一段管理的运作中, 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人, 而最重要的管理思想是围绕着人这个因素而言的, 因此, 建立一个良 好的管理环境来激发其下属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1、 仁— 关爱, 这是管理的出发点, 也是居于整个儒家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仁者爱人” 就是在承认每个人应有独立人格的前提下, 人人怀着仁爱之心来处理人际关系。仁的内涵就是“ 仁者, 爱人” , 孔子强调在内为仁, 在外为礼。仁者, 人也, 其核心就是尊重和关爱人。义者, 宜也, 就是做该做的事, 忠实地去职守与承诺。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 管理都需要领导者有着一颗仁爱之心, 通过关心下属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其次,儒家强调尊重别人,以对等的态度对待别人。孔子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要以为自己是管理者就高高在上 ,傲视下级。因此 ,对待下属,要爱护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从 内心深处服从,从感情上亲近。感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重要的行为的驱动力,不要以为 自己是上级,就高下属一等 ,就可以任意处罚、责怪和羞

辱下属。而且,如果我们尊重下属 ,却没赢得下属相应的回报,我们仍要反思 自身。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挖掘人力资源, 现代管理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中国有句古话, 叫“ 得人心者得天下” ,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 谁抓住了“ 人” , 谁就赢得了财富与荣耀。
2、 义— 约束, 这是管理的基本前提。管理, 实质就是一种规范, 一种约束;从人性的角度来讲, 人对约束会产生 一种本能的抵触, 只有当了 里性克服、 战胜这种本能,抵触才能转化。因此, 唤起理性, 这是管理的起点;唤起了理性, 并消除这种抵触, 使约柬成为人人遵守的行为规范, 管理就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推动力、 发展力。
3、 礼-- -一尊重, 这是管理的要点所在。在生产和商业活动中, 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 也就决定了管理是离不开人, 而人在管理中是否受到尊重, 就显得尤为重要。商业服务中的微笑服务, 实质就是一种尊重。管理中尊重他人, 也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不仅体现在让人感受到关爱, 从而增加认知度, 使其管理力以实行;同时还体现在知人善任。
4、 智— 谋略, 这是管理的核心。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技巧、 方法, 管理更是这样, 而有效的管理则从制定战略开始。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 全面系统地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管理发展到今天, 企业战略研究部(信息部)已成为企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 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诺基亚用了6 年时间, 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地区性公司一跃变为跨国公司, 其成功的秘诀也就在于战略定位的成功。
5、 信— 承诺, 这是管理的基础。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信义。孟子说:“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 一个不能仗义而行、 全无诚信可言的人, 一定会为众人所不齿。当代社会“ 信” 逐渐由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术衍变为一个企业的立身行事之术。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的战乱纷争带给后代的不仅是秦大一统以后强盛的封建盛世,更带来的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百花齐放的思想盛世,各种思想充分的涌现,各种思想激烈的交锋,为中国后世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中国文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来略说一下儒家管理思想在实际管理中的意义。
6、德—品行,儒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即用德来处理政治,就象天上的北极星,静静地在它所在的地方,而满天星斗都环绕它运行。这里强调管理者从 自身出发,讲

究德行 ,并以此为治国方针,便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效 果了。儒家管理思想主张 “ 道德教化” ,认为只有德化才能将管理者的合理意图变成被管理者的 自觉行动,将管理者的管理变成被管理者的 自我管理。不仅在政治上如此,在下属管理方面亦如此。作为上属,以自身极高的道德修养、言行来影响、带动其他人,从而使下属从 内心深处接受管 理,对其实行内部控制,进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儒 家思想虽有其封建糟粕,但其 “ 仁”、“义”、“礼”、“智”、“信”、“ 德” 的管理思想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启迪意义,尤其是将其精华应用于学生管理中,根据我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定 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企业运行制度
儒家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此同时,西方诞生了智者学派,中西双方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从对神、对自然的崇敬转移到对人自身的关注,成为了人类人本主义精神的起源。儒家思想很好地承袭了人本主义精神这一时代的主题并且很好地将其发扬光大。根据儒家人本精神的,企业中的一切员工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他们拥有相同的权利和可以享受的利益,管理者应该充分相信各个员工,适当的下放权力,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我们应当强调管理者应当维持一定的权威性 ,同时应当由一套严格运行的制度,以此来约束职员的行为。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合理控制安全投入,从哲学的角度看 ,在任何一对矛盾的事故间都可找到最佳平衡点,从经济学角度看 ,安全投入并非越多越好。合理的安全投入可以与经济效益成正比增长,如果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变成无所谓的损失浪费,甚至可能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儒家思想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由孟子、苟子进一步发展、丰富,形成了思想 比较丰富的儒家理论学派。从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 ,并贯穿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儒家理论博大精深 ,纵观其管理思想,贵人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 以人为贵”的管理思想与近代西方所倡导的 “ 以人为本” 、“ 人本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 治人”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儒家的一切管理活动

都是围绕着治人开始的。这里的 “ 人” ,既包括别人 ,也包括 自己。所以,治人首先是修身。《 大学》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格物。 这句话表明了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先修身,同时说明了怎样修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