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英汉问候语与告别语对比研究[管理资料]
![[本科毕业论文]英汉问候语与告别语对比研究[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a0259fc52ea551811a6870b.png)
A CONTRASTIVE STUDY OF GREETINGS AND PARTINGSIN ENGLISH AND CHINESELI Dan(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Women’s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511450, 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 study in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on linguistic routines and politeness of greetings and partings. The comparisons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social functions, and vocabular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eetings and partings are included. The article gives a quantificational analysis ,based on a language survey, on the differences such as 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and their users, and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y of politeness to facilita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lthough greetings and partings appear to be unexceptional in thei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ey are in fact highly complex international phenomena.Key words: greetings; parting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eremonial greetings; illocutionary acts英汉问候语与告别语对比研究李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50)摘要: 本文从常规用语和礼貌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话语中的问候语和告别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内容包括其结构特征、种类、和社会功能等,并且通过语言调查统计的资料,对英汉问候语和告别语在表达方式和使用对象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以实际语言事实说明必须加强礼貌语言对比研究,促进跨文化交际。
浅析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的论文
![浅析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47ae7ff7ec4afe04a1dfb3.png)
浅析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问候语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中英问候语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并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出相关策略。
问候语是日常会话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问候别人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礼貌问题。
那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相交际时所赋予这些准则的重要性是否会有差异?因为跨文化交际在很大程度上与交际者对这些准则和策略的恰当选择有关brown和levinson(19871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用语言所体现出来的礼貌是有原则的,也是有差异的。
这些原则要求交谈者符合总的礼貌行为;同时,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对礼貌的衡量和评估标准也不尽相同,而这些不同的衡量标准也会影响交际者在谈话策略上的选择。
为了解释英汉两种不同文化对于礼貌原则选择的差异,以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本论文以leech(1983)的礼貌原则和顾日国(1992)的礼貌准则为基础,对英汉问候语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中英相同的问候语结构、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中英文化中的问候活动通常是先开始接触,然后互致某些问候客套,表示欢迎或乐意会面,再作寒暄。
因此,问候语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招呼、问候、欢迎辞语、表示高兴、寒暄。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随着问候情景的不同,问候活动中许多成分会随时发生变化,某些成分被省略。
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go0dmorning(早安)!”、“goodevening(晚安)!”、“howdoyoudo(你好)!”、“howareyou(身体好吗)?”“what’sgoingonwithyourecendy(最近如何)?”、“how’severythinggoing(一切都顺利吗)?”、“longtimenosee.howareyou(好久不见了,你好吗?)”、“iseverythingallifghtiwththechildren(孩子们都好吗)?”、“haveyoubeenonholiday(最近休假去了吗)?”二、中英问候语的礼貌原则对比结合顾日国的礼貌准则与leech关于礼貌的论述对英汉问候语语料进行比较,对问候语的研究结果证明了顾日国的观点——贬己尊人是中国特有的礼貌准则,并且是中国现代礼貌观念的核心。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e72ab3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d.png)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本文旨在比较英汉问候语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两种文化及其语言的理解。
在跨文化交流中,问候语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关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问候语使用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英汉问候语的差异对于提高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本文以英汉问候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包括英语和汉语的教科书、口语教材、电影、电视剧以及实际交际场景中的英汉问候语使用情况,来探究其差异。
差异分析1.语音方面:英语中的问候语发音一般较为简单,通常是升调,而汉语中的问候语发音相对复杂,调型多变,有时甚至会出现降调。
2.词汇方面:英语中常使用“Hello”、“Hi”、“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词来表达问候,而汉语中则倾向于使用“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词。
3.用法方面:英语中通常在首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间使用正式的问候语,而在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之间则使用非正式的问候语,如“Hey”、“Hi”。
而在汉语中,无论面对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一般的问候语都是“你好”,只有在特殊场合如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才会使用较为正式的问候语。
原因探讨英汉问候语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历史、文化、语言地位等方面进行考虑。
在历史方面,英语和汉语的发展历程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了问候语上。
此外,英汉两种文化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英语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因此英语中的问候语使用较为简洁直接;而汉语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所以汉语中的问候语使用较为温和礼貌。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地位也有所不同。
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而汉语则主要在中国及海外华人社区中使用。
这也导致了英汉问候语的差异。
启示与建议通过比较英汉问候语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首先,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在交际过程中,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融入对方的文化环境。
其次,教育机构在开展外语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法。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5b193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d.png)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英汉问候语差异浅析问候语是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起步,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社交习惯。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其问候语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语言基础、问候语差异、礼貌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英汉问候语的异同。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英语是以拉丁语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而汉语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系统的不同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此外,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则多用动词。
这种语法结构的差异也影响了问候语的表达方式。
在问候语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各有特色。
英语中的问候语通常简短明了,常见的有“Hello”、“Hi”、“Good morning”等。
而在汉语中,问候语则更加多样化,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有不同的问候方式。
例如,“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你好”、“你们好”等等。
此外,英语中的问候语往往直接切题,而汉语中的问候语则更注重寒暄和礼节,例如询问对方是否吃过了饭、最近工作如何等。
从礼貌程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在称呼上的差异也值得我们。
英语中往往使用“Mr.”、“Mrs.”、“Miss.”等称呼,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老师”、“师傅”、“小姐”等称谓。
在敬意和谦逊的表达上,英语中的敬称和谦称相对较少,而汉语中的敬称和谦称则更为丰富。
例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在汉语中往往被表达为“劳驾”、“承蒙”、“不敢当”等更具有谦逊意味的词语。
总的来说,英汉问候语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以及交际风格的不同。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学习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技巧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面对不同文化时,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和接纳不同的问候方式和礼貌程度,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从中英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
![从中英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c45bad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f.png)
从中英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第一篇范文从中英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问候语是最基本的沟通方式,它不仅仅表达了人们之间的关心与礼貌,同时也体现了各自文化特点和价值观。
从中英两种语言的问候语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一、中英问候语的差异1. 直接与间接在中文中,问候语往往比较间接。
比如,我们通常会用“你好”或者“吃了吗?”来开始一段对话。
这些问候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我们的关心,而是通过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来暗示。
而在英语中,问候语则相对直接。
比如,“Hello”或者“Good morning”等,这些问候语直接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和礼貌。
2. 正式与随意中文的问候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等级观念,比如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会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而在英语中,问候语则更加随意,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可以使用相同的问候语。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1. 历史背景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儒家文化强调的是礼仪和等级观念,这种文化特点也体现在了问候语上。
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他们的问候语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的关心和尊重。
2. 社会结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强调的是家族和集体,这种社会结构使得人们在交流中更加注重关系和地位。
而西方社会结构则更加注重个人,他们的问候语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的关注。
3. 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和谐与保守,这种价值观使得人们在交流中更加注重礼貌和尊重。
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直接和自由,这种价值观使得他们的问候语更加直接和随意。
从中英问候语的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源于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不同。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第二篇范文3W1H和BROKE模型视角下的中英问候语差异及原因3W1H模型,即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谁)、How(如何)的缩写。
而BROKE模型,是背景(Background)、原因(Reason)、对象(Object)、结果(Outcome)、知识点(Knowledge)的缩写。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的论文_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的论文_](https://img.taocdn.com/s3/m/5fd7f22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5.png)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的论文_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的论文_摘要:问候语作为日常交际的一部分在各国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比较英汉两种问候语的内容、意义、结构、称谓、合作原则等方面,可以得出二者在问候语使用中的差异,并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英汉语言;问候语;差异问候语作为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的语言表达,在各国文化中都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通过问候语的使用,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
它们也是一种常规用语,构成了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在同一语言内部,其成员对问候语的使用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社会习惯;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在使用问候语时经常会产生一些交际失误。
本文将从语言学不同角度对英汉招呼语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通过内容、意义、结构、称谓、合作原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不同语言的问候语在表达形式和实际使用方面的差异。
英汉问候语的功能和使用是相似的,但其在内容、语义、句型结构等方面却是大有区别的。
接下来本文就将逐一从五个方面对英汉问候语的差异进行对比。
1内容差别中英文招呼语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问候语内容的差异。
从古至今,中国人不仅把食物作为人的第一需求,而且还将其作为聊天的中心,所以人们一见面通常使用“吃了吗?”作为问候语。
在英语国家,人们通常将谈论天气作为问候语,如,“lovely day.isn’t it?”(天气挺好,是吧!),“it’s s0 cold today,isn’t it?”(今天真冷,对吧?),“it’s extremely windy today,isn’t it?”(风真大。
ww不是吗?)。
这种语言现象主要归因于英国多变的天气。
由于英语和汉语一些习惯性的问候语在内容方面存在差别,所以在使用时应考虑文化差异,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尴尬。
例如。
在英语中“你吃了吗?”并不是一种问候语,而是男士向女士发出的邀请。
浅谈英汉问候语对比
![浅谈英汉问候语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c2e54d1ad51f01dc281f154.png)
青岛科技大学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浅谈英汉问候语对比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eetings Between Englishand Chinese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___月 ___日摘要问候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维持关系而说出的一种具有寒暄功能的语言,它一般不承载信息,就是为了打招呼,也就是说,它只具有感情功能而不具有信息功能。
问候语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是交谈得以实现的基础。
不管哪种语言团体,问候语都是人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不同的语言团体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问候语的表达习惯及使用方法也不同。
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了解英汉问候语在内容,意义,结构和称谓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问候语,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加灵活自如。
关键词:问候语交际差异内容结构称谓AbstractGreeting is a kind of phatic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sus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t is emotive rather than informative since it is just for greeting each other. Greeting is the first step for communication and is what the communication is based on. No matter which language community is, greeting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language. However, the means of presentation and usage of various languages differ sharply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If we do not know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m, we will inevitably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each other. Hence,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rast, we will be familiar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ent, meaning, structure and appellation, which is of great help for us to use them freely and flexibly.Key words: greeting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 content structure title目录一.问候语的定义 (1)二.问候语的功能 (1)三.英汉问候语的相同点 (2)1.关于双向 (2)2.关于主题 (2)四.英汉问候语的不同点 (3)1.内容差别 (3)2.意义差别 (3)3.结构差别 (4)4.称谓差别 (4)五.结论 (5)六.参考文献 (6)一.问候语的定义在人们见面的时候,为了社会关系的需要,会说出一种话语来拉近彼此的关系,这就是问候语,它又叫见面语、招呼语,它短小简单,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际口语。
【2018-2019】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范文模板 (12页)
![【2018-2019】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范文模板 (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e8aaff08376baf1ffc4fad93.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篇一: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201X-05-15 18:19 来源: 作者:网友评论 0 条浏览次数 294摘要本文拟通过分析问候语的社会功能和使用,探讨汉英两种语言问候语的文化差异,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价值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外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有必要对语言交往进行跨文化研究,这类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关键词:汉语英语问候语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作为交际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普遍存在。
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用语的一部分。
通过问候语的使用,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
国外学者关于礼貌的研究,已经有了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1978)的面子理论以及作为这些理论基础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等影响较大的理论,国内学者顾曰国(1990)也提出了中国社会的礼貌准则。
布朗与莱文森(1978)指出,问候语存在于各语言中。
高夫曼(1971)认为问候语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比如说汉语常用的问候语有:“吃了吗?”“去哪儿?”“忙什么哪?”“上班去?”、“下班了?”“上街去?”“回来了?”等等,问话具体,种类繁多,形式灵活,不拘一格,主要是根据见面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问候语则简单得多,也抽象得多,而且往往是模式化的套语,如“Hello”、“Hi”、“How are you?”、“Good morning”等。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文后语,大都脱离了他们产生初期那种对人表示关心、讲究具体实用的特点。
人们见面时说出这些应景式的问候语,其实并不要求对方明确回答,即使对方答非所问也不会计较,只要发出的信息被对方知道了,就算实现了打招呼问候表示友好和礼貌的目的。
英汉问候话语分析对比
![英汉问候话语分析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0ea03b1960590c69ec376d1.png)
英汉问候话语分析对比河南新乡学院 彭 勤[摘 要]本文在简要总结话语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比分析了英汉问候语之间的异同以及影响其产生差异的因素。
[关键词]话语分析 英汉 问候语 1.引言话语分析最早是由美国Z ellig Ha rr is提出的。
1952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Disco ur se A naly sis”的论文,此后这个术语逐渐得到广泛使用。
60年代起话语分析逐渐兴起,70年代发展很快。
自80年代起,话语分析进入兴盛阶段,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对于如何界定话语分析这个问题,语言学家们虽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都倾向于把它看作是对语境中语言如何用于交际所做的研究。
Halliday把话语分析看作是“一门具体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即通过真实的话语活动交换意义的学问”(转引自朱永生,2003)。
话语是由发话人和听话人共同参与和合作所产生的社会交往,或者谈话各方相互协调谈话内容的交往过程,任何话语都是一定语境中的产物。
但语境对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不同,对书面语来说,重要的语境要素是上下文;对口语则是前言后语,时间、地点和周围情景,说话人的共同生活经验或共知信息等。
来自两个不同文化环境或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话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理解差异。
2.问候语及其社会功能人们平时在见面时,不论何时何地,总是习惯互相问候或打招呼,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礼仪行为(杜学增,1999)。
由此看来,问候语属于口头话语。
根据Bro w n等(1987),问候语存在于任何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
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遵守问候的礼貌规范,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珍视并希望能保持和加强现有的或刚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杜学增,1999)。
正如L av er(1981)指出:问候语这类常规用语远远不是相对无意义的机械性的社会行为,它们可以被视为会话双方商定和控制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的极其重要的策略。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491953804d2b160b4ec06b.png)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06秋专升本学员张先存学号z06205604001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语用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特点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则各不相同.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一。
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例1:问候语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别人见面打招呼,分手告别,也因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西方人则注重逻辑,他们讲究科学,追求准确、系统的分析和实证,西方形式逻辑中有三大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在语言上表现为重视语言的形式,人称要一致、单复数有讲究、时态有要求,主语和谓语要配合,介词讲究搭配等等,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例如:中文说“你吃了吗?”可以表示字面意义,也可以表示问候,这里的“吃”字后面的“饭”可以省略,不论早饭、中饭、晚饭都可以这样说,也不管什么时候吃的。
而英语中可能要说三句不同的话“Have you had your lunch/super/dinner?” 而且他们并不能用来表示问候,除了字面意义,这三句话可能用来暗示一种邀请,但说话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吃的是哪一餐饭,用什么时态,这些问题不清楚,这句话就没法说。
所以,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客套话是:“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而与英美人打招呼,不要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或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呢。
而当他们正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
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
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即使你见他正在用餐,一般也不能说“Are you having meal?”(你在吃饭?)或者“You are going to the dinning room?”(你去吃饭吗?)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无用的话,明知故问,你不是看见我正在吃饭吗?又如你正巧遇见一个美国人在修理他的汽车,你走过去说声“Hello. ”或者“Hi.”就行了。
问候语与告别语英汉对比研究
![问候语与告别语英汉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c32ee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8.png)
问候语与告别语英汉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英汉两种语言在问候语与告别语使用上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问候语与告别语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环节,不仅反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更体现了文化的独特性和社会的习俗。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这一方面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文章首先将对问候语和告别语的定义及功能进行阐述,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随后,将分别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问候语和告别语使用上的常见形式和特点,包括日常用语、正式场合用语以及特殊情境下的用语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分析英汉问候语与告别语在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差异,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影响、礼仪习俗的差异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揭示英汉问候语与告别语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有益的参考。
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推动英汉对比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英汉问候语对比在跨文化交流中,问候语是表达尊重和友好的重要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在问候语的使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社会习俗和个人习惯。
在英语中,常见的问候语如“Hello”“Hi”“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通常用于日常非正式的场合。
而在正式场合或商务环境中,人们可能会使用“Good day”或“How do you do”等更为正式的问候语。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的问候语往往不需要过多地涉及私人生活,而是更多地关注对方的日常和天气等公共话题。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问候语则更为丰富和复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使用“大家好”“早上好”“晚上好”等基本的问候语。
但在更亲密的场合,如朋友或家人之间,问候语可能会包含更多的私人元素,如“吃了没”“去哪儿了”等,这些问候语体现了对对方生活的关心和关注。
在商务或正式场合,汉语中的问候语可能会更加注重礼仪和尊重,如使用“大家好”等更为恭敬的称呼。
中英问候语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问候语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7b1a0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3.png)
中英问候语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一种最基础的交际方式,问候语在日常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同国家的问候语在语言表达、形式和含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挑战。
尤其是在商务、旅游等领域,正确使用合适的问候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研究拟就中英问候语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探讨中英问候语在语言表达、形式和含义方面的差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语言表达差异:比较中英问候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如中文中的“你好”和英文中的“hello”、“hi”等。
2.形式差异:比较中英问候语的形式,如拜年、问候礼节等的不同。
3.含义差异:比较中英问候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及其文化背景。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
通过分析和比较中英问候语的差异,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交际方式。
三、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英问候语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和含义方面。
2.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具有明显的文化背景,反映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习惯和方式等。
3.深入了解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展开,为跨国企业、旅游、学术等交流提供参考和帮助。
四、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1.本研究的样本有限,可能无法涵盖全面。
2.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文化较为敏感的问题,需要慎重处理。
3.实地调研的时间和范围有限,可能无法涵盖多种情境和地域差异。
五、研究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和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教育、文化传承等领域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英汉问候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英汉问候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eea87d453610661fd9f425.png)
英汉问候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作者:朱奕霏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问候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
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问候语的使用都是非常普及的。
但由于不同文化风俗的影响,问候语的表达存在很大不同之处。
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些差异,对于加深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问候语;礼貌;跨文化语用学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23-011.引言问候是保持交际双方社会关系极其重要的策略。
古今中外,问候语都是礼貌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毋庸置疑,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一样都认为礼貌非常重要。
然而英语文化的人们可能认为有些汉语问候语不能接受甚至具有冒犯性,尽管这些问候语在汉语文化里是相当得体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就需要我们从文化和语用的角度对英汉问候语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其中差异,探讨并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跨文化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进行的研究,其重点是对不同文化的语言活动进行跨文化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语用学的产生是语用学理论发展的结果。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跨文化语用语言学研究,跨文化社会语用学研究和语际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语言语用学研究的是不同文化中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的异同。
社会语用学研究的是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
语际语语用学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掌握的目的语,又称作"过渡语"和"中介语",所以语际语语用学也可以叫做过渡语语用学和中介语语用学。
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英汉问候语进行分析。
3.跨文化语用学的英汉问候语分析3.1语义相同,结构相似,作为问候语却大相径庭。
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认为,两种语言中语义相同或结构相似的词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倾向性"。
比如汉语的"吃了吗?"和英语中的"Have you eaten?"意思都是问对方有没有吃饭。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别与发展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别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e438e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2.png)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别与发展问候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英两种语言体系下的问候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独特的特点,本文将从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发展及原因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中文问候语较为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敬语和谦辞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谦虚。
如“你好”“再见”等。
而英语中的问候语则相对简单直接,常使用“Hello”“Hi”“Goodbye”等。
中英问候语在话题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中文问候语中常询问对方的家庭、工作、身体状况等,而英语问候语则更注重天气、新闻等公共话题。
中文问候语更加注重时间观念,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问候语。
如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等。
而英语问候语则相对较为笼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中英问候语的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注重等级观念和群体意识,而英语国家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平等。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英问候语的差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因此,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简单、实用的英语问候语。
中文问候语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情感和态度,而英语问候语则更加注重口语化和简洁明了。
这种语言自身特点的不同也导致了中英问候语的差异。
中英问候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独特的特点。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和语言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英问候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未来,我们应更加中英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两种语言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问候语作为交际的起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比分析中文和英文的问候语,并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问候方式。
英汉问候语及习俗差异探析
![英汉问候语及习俗差异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095169cc22bcd127ff0ccc.png)
英汉问候语及习俗差异探析人们花费精力、财力去学习这门或那种语言,其目的是为了与不同国家的人交往。
各种语言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发展而来的,任何民族在使用本族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都把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注入到语言当中。
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人和接受者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当中,就易于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可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建立明确的文化差异意识,而建立文化差异的意识必须首先弄清文化差异何在。
一、问候的习俗差异作为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问候语同样也是礼貌用语和常规用语的一种。
在交际中,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通过使用问候语而被突出并加以确定。
在任意语言中,不论地点、场合熟人相见都要互致问候。
问候大致都可分为语言问候和非语言问候两类:前者是通语言行为进行的,如“您好”、“近来忙吗?”,有多种形式;后者指人们见面或相遇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口头打招呼,而是通过点头微笑或挥手致意等面部表情或体态动作进行的问候。
下面详细介绍:(一)语言问候1.祝愿式问候:这类问候表达的是说话人一种良好祝愿,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其表现形式。
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您好”“新年好”和“Merry Christmas”等。
但由于各国文化习俗不同,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英文中的“Good morning”(早上好)适用于早上起床后至午饭间这段时间,在正式、非正式场合均可使用,但它与中文的“您早”并不对应。
“您早”在中国多用于起床后至早饭前这一短暂时间,“早睡早起”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行为准则之一。
因此“您早”在汉语中还蕴含有赞扬之意,若上午10点见人还说“您早”,则多有暗讽之意了。
2.关切式问候:关切式问候一般体现说话人对对方身体或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关心。
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问候语“吃了吗”、“去哪儿”、“忙不忙”等均是。
此种问候语极为普通随便,问答的双方都不把它当成正式的问题。
汉英问候语比较刍议
![汉英问候语比较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bcc76a6f58fafab069dc02df.png)
淮北煤师院学报一九九九年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期汉英问候语比较刍议Ξ王葆华内容提要 本文对汉语问候语的形式类别、反馈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问候语的功能和语用规则,并与英语的问候语作了初步比较。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问候语 形式 反馈 人际功能 语用规则一、引言问候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交际行为,各个言语社团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言语共同体由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习惯方式(包括非言语形式,如体态语)。
在同一言语共同体内部,问候作为社会交际中最为普遍的表达行为,其成员对它的使用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社会习惯,往往习焉不察。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在表达问候意向时经常会产生一些交际失误。
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际时产生的失误方面(特别是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时产生的失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何自然1988,王得杏1990)。
本文试对汉语问候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与英语表达问候的语言形式作些初步的比较。
二、问候语的形式分类问候语是人们在交际中表达问候意向时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
“各种语言的问候语有一共同点,即都使用为数甚少、相当简练的一些语言形式。
”(王得杏,1990)根据汉语问候语的语气形式,我们将汉语的问候语分为感叹式问候语和疑问式问候语两类。
211感叹式问候语感叹式问候语在表达问候意向时语气较为直接,感情比较热烈。
在这一类中可细分为三小类。
21111泛时类问候这类问候记为G A(Greeting):G A1你好! /您好!G A2你们好! /大家好! /同志们好! /同学们好!这类问候语是汉语最常见的表达形式,一般在任何时间都可使用,具有泛时性,相识的人或初次见面的人都可使用,其中G A1表达问候的对象多为个体,“您好!”是“你好!”的敬体表达形式。
G A2表达问候的对象为范围较广的群体。
与汉语G A类问候语相对的英语问候语有Hi、Hello。
[1]21112与语用时间相关的问候这类问候我们记为G B:G B1早上好! /中午好! /下午好! /晚上好! G B2早! /你早!在G B1类问候语中,表达问候时与发话人所处的时间参照点有关,处于不同的时间得用不同的时间词语。
浅析中英问候语文化差异
![浅析中英问候语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2b978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d.png)
浅析中英问候语文化差异问候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起点。
中英问候语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本文将从问候语的构成、使用场合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对中英问候语文化差异进行浅析。
问候语的构成中文问候语通常包括称谓和问候语素两部分。
称谓根据不同场合和关系有多种形式,如“老师”、“校长”、“亲爱的”等。
而问候语素则通常由“吃了没”、“好”、“在忙吗”等词构成。
在中文问候语中,称谓和问候语素的组合使用非常重要,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和场合进行相应的调整。
英文问候语则通常由简单的寒暄和问候短语组成,如“Hello”、“Hi”、“How are you?”。
在英文中,人们往往通过简单的寒暄用语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友好,并不强调称谓的使用。
使用场合中文问候语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工作场合,人们通常会使用正式的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
在家庭和私人场合,人们则更倾向于使用非正式的问候语,如“吃了没”、“去哪里”。
在中国文化中,问候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节日、季节和时间段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道贺“新年好”。
英文问候语的使用场合相对简单。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普遍使用简单的寒暄和问候用语。
而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或晚宴等,人们则使用更加正式的问候语,如“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
虽然英文中也存在一些特殊场合下的问候语,但总体来说不如中文繁琐。
表达方式中文问候语的表达方式比较多样化。
在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时,人们通常会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询问对方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在中国文化中,面带微笑、语气平和、声音适中也是表达友好和尊重的重要因素。
英文问候语的表达方式则相对简单明了。
在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时,人们通常会直接询问对方的近况或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在英文中,语气和声音的变化往往不如中文那样受到重视。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c8d70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0.png)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礼貌用语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有效沟通,并展现个人的素养和文化背景。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语言,在礼貌用语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它们在形式、表达习惯和文化内涵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问候语在英语中,常见的问候语有“Hello”“Hi”“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
这些问候语比较简洁直接,使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场合和关系。
例如,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陌生人之间都可以使用。
而汉语的问候语则更加丰富多样,并且会根据时间、场合和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早上见面可以说“早上好”,中午可以说“中午好”,晚上则说“晚上好”。
此外,还有“吃了吗?”“最近怎么样?”“忙啥呢?”等问候方式,这些问候语不仅是简单的打招呼,还可能包含着对对方生活的关心。
在正式场合,汉语中常用“您好”来表示尊敬。
这种问候语比较庄重,适用于对长辈、上级或者初次见面的人。
二、感谢语英语中的感谢语通常是“Thank you”“Thanks”,表达比较直接和简洁。
在程度上的区分,可以加上“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等来加强感谢的程度。
汉语中的感谢语则相对丰富一些。
比如“谢谢”“多谢”“感谢您”等。
而且,在表达感谢时,中国人可能会更加委婉和含蓄。
有时候会说“麻烦您了”“给您添麻烦了”等,这些表达方式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感谢”,但实际上也传达了感激之情。
此外,对于别人的帮助,中国人还可能会通过回赠礼物或者请客吃饭等方式来表达感谢,而不仅仅是通过语言。
三、道歉语英语中的道歉语常见的有“Sorry”“I'm sorry”,如果想要更加强调歉意,可以说“I'm terribly sorry”“I'm so sorry”。
在汉语中,“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是常用的道歉语。
中英问候习俗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中英问候习俗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ca110ea58da0116d1749bc.png)
中英问候习俗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中英问候习俗对比着手,介绍了问候的社会功能和类别,并对中英问候习俗规范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实例阐释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问候表达,以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标签:跨文化交际中英问候习俗对比一、问候的社会功能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认为问候是交际开始的标志和认定。
根据他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和了解,问候体现礼貌、身份或地位,以及相互间的平等关系。
英国人类学家弗斯认为问候是对交际活动可行的确认,它具有建立和延续人际关系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一点,熟人相见,不论是什么地点或场合,都要互致问候。
即使是走在路上,不是停下来,便是边走边打招呼,或者挥手致意。
人们之所以这样不约而同地遵守问候的规范,是因为他们珍视并希望保持和加强现有的或刚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二、问候的类别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英语国家,问候大致分为语言问候和非语言问候两类。
前者是通过语言行为进行的问题。
如“您好”,“您怎么样?”等便属于语言问候。
后者是指人们见面或相遇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口头打招呼,而是通过点头、微笑或挥手致意等面部表情或体态动作进行的问候。
但就语言问候来说,由于问候者的关注点不同或者方式有别,它又可以分为:祝愿式的问候、关心式的问候、交谈式的问候、称谓式的问候、称赞式问候等五类。
下面我们就这五类语言问候形式及非语言的体态问候形式加以讨论。
1.祝愿式问候祝愿式问候是说打招呼的人的问候语基本上是一种期望对方平安无事、一切都好的良好祝愿。
这类问候在中、英文中都有其表现形式。
比如,汉语中的“您好”“、早安”“、晚安”“、新年快乐”、“见面发财”等等都是。
英语中的“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一天愉快”(Good Day!)“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等也属于此类。
2.关心式问候关心式问候是指打招呼者的问候话体现了他(或她)对对方身体或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