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多爱我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父母多爱我(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0.父母多爱我(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https://img.taocdn.com/s3/m/330c213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5.png)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具备关爱他人、尊敬长辈、感恩图报的品质。具体包括:
1.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让他们知道尊敬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传统美德。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意和感激之情。
知识拓展:
介绍与“父母多爱我”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父母多爱我”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父母多爱我”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5. 教学工具: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如白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的思考。
6. 学习单:设计一份学习单,包含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记录。
7. 反馈表格:准备一些反馈表格,以便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8. 教学指导资料:准备一些教学指导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PPT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九.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父母的爱,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感恩之心。
2. 引入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父母的爱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受,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a3f0e2192e45361166f540.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10. 父母多爱我》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日常生活小事的细节中,发现和体会父母默默的爱。
2、在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中,体会父母深深的爱。
教学重难点:在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中,体会父母深深的爱。
教学准备:1、填写教材第66页“爱心树”2、调查长辈为自己取名字的故事。
教学过程:活动一:名字里的故事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的名字是谁起的呢?名字当中寄托着父母的哪些期望?和同学交流一下吧!(生交流)听了这么多名字的故事,你们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名字里都寄托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祝福。
你们说的太对了,爸爸妈妈用心的为你们起名字,名字寄托着爸爸妈妈的期望和祝福,可见爸爸妈妈多么爱你们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多爱我》。
活动二:父母的爱是默默的前几天老师布置了一个活动,还记得那个活动的要求吗?我们大声读出来吧!活动要求:1、观察一天中父母为自己做的事,记录在课本66页图上的叶子里,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如果叶子不够,可以自己添画。
3、连续记录三天,如果后一天做了与前一天相同的事,就在叶片上画一颗五角星。
4、观察记录好的“爱心树”,说说你的发现。
孩子们父母每天为我们做的事情中都蕴含着他们的爱,现在我们交流一下,说说我们父母每天为我们做了些什么?(生交流)数一数每天重复做的事又有多少呢?现在我们分小组把记录的情况放在一起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谈发现的内容)交流到这里,回忆我们亲手记录的“爱心树”,你有什么感受呢?感受:爸爸妈妈照顾我们都是默默的。
无论何时何地,爸爸妈妈总是先想到我。
活动三:爱的故事有一位叫陈远松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享受着爸爸妈妈默默的爱,可是他却有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故事吧!自读提示:1、打开教材P67页,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小故事。
2、交流讨论: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3、你有父母关爱你的感人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听吧!展示交流:活动四:父爱母爱都是爱在刚才的交流中,有的同学提到了自己的妈妈,有的同学提到了自己的爸爸,那么在你眼里,妈妈的爱像什么?爸爸的爱又像什么呢?(生畅说)从大家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你们深深的爱,感受到你们也是爱爸爸妈妈的。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d0e9d7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9.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以及如何去回报父母的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父母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未能深刻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此外,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的差异,学生对父母爱的认识和体会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父母的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知道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爱,体会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父母的爱。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分享对父母爱的认识和体会。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爱。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
3.布置教室,营造温馨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生活中,谁对我们最好?他们是如何关心我们的?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如:父母为子女付出的辛勤努力、无私的关爱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分享对父母爱的认识和体会。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父母的爱。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https://img.taocdn.com/s3/m/5085a2d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2.png)
《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父母多爱我》中的第一课时《父母默默的爱》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家庭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形态,家庭生活与孩子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面对独生子女方庭日益增多,在孩子心中产生的一系列不懂的题目:自我中心、任性、自理能力差等,心中无父母,无尊长。
对于父母的关心、父母的辛勤、父母的教育缺少正确、合理的熟悉。
在孩子眼里,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无需报答,面对现实,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亲子教育。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对家庭已有了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获得了较丰富的感情体验。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形态性源于她们对生活的熟悉、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形态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本课教学内容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让她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形态,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形态,内容和形式都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认知程度。
设计理念:本课是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第一个主题《父母多爱我》中的第一个话题--《父母默默的爱》,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主要设计为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中体会父母的爱,正确对待父母对自己的责备,并学习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与尊敬。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面对家长们的宠爱,大部分孩子觉得理所当然,无法从内心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故而在教学中,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名字入手,回忆与家人的点点滴滴,共同来感受来自父母的爱。
无论是呵护还是责备,都饱含着家人对我们的期待。
设计教学时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以寻找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入手,以大家最熟悉的身边的例子为突破口。
活动的设计始终围绕着一个:“爱”字进行。
通过图片、短片、调查表、音乐伴奏等方式力图在课堂营造一种“爱”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温暖的家”里探寻爱,感悟爱,学会爱。
三上道法 10《父母多爱我》 第一课时
![三上道法 10《父母多爱我》 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47a46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1.png)
9、描绘爱:很多时候,爸爸妈妈爱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对我们爱都是一样的多。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爸爸的爱和妈妈的爱,你会怎么形容,为什么?
10、一起来朗诵《妈妈的爱》
难点
感恩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爱是什么》
2、提问:爱到底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1、杨洋的成长故事。
2、思考:
(1)你从杨洋的成长故事当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你从哪里感受出来的?
(2)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你怎么知道呢?
3、感受爱: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把他们所做的事记录在叶子上,如果叶子不够用,可以自己添画。
4、小观察:从这些小事当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5、总结:古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一些看些平常的举动、一句我们常常听得到的话,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得到。
6、阅读角:妈妈喜欢吃鱼头。
7、思考:
(1)鱼头好吃吗?
(2)为什么妈妈和外婆都喜欢吃鱼头呢?
(3)从故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父母不爱我到外地去打工,把我一人放到姨姨家。( )
5、妈妈特别“喜欢吃鱼头”,我特别喜欢吃鱼肚上的肉。( )
教学反思
11、表达爱:从小到大,我们都感受着家人细致的关爱,你是否想要感谢家人的付出?爱需要表达,就让我们一起来表达爱吧!
课堂小结
父母对我们的爱,体现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上。在我们享受爱的同时,也要懂得回报爱。
板书
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3322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7.png)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应该多向父母表达爱意,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2.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应该珍惜父母所给予的一切;3.体会到假如父母不在身边,自己该如何度过日常生活,思考父母辛苦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呵护、培养孝顺敬爱之情;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工作和当父母的辛苦,进而产生对父母无私爱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
四、教学准备1.PPT;2.活动道具:父母亲卡片;3.板书。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和妈妈西安之旅和去春游的回顾。
Step 2 进入主题1.教师展示图片,在引导学生画面中,向学生引出:小朋友们,你们最亲近的人是谁?2.在确认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简述“父母多爱我”的故事内容。
3.学生感情模拟,体验父母给他们带来的呵护与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长的好。
Step 3 理解实际1.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一日之内父母为了孩子的努力,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长的工作和生活,从而使学生了解孝顺和爱的意义。
2.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模拟爸爸妈妈离家时饮食起居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醒学生,如果没有父母,我们该如何度过。
Step 4 情感回应1.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认真体会,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2.学生设计“多谢父母”卡片,表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六、板书设计“父母多爱我”孝敬爱家庭其乐融融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自己家庭、了解父母辛苦工作,鼓励学生体验父母给予自己的呵护与爱,引导学生珍惜来自父母无私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反应。
同时通过卡片制作纵情体验学生给予家人关爱的快乐,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培养亲情。
此次教学方案能够在情感方面得到提升。
10父母多爱我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父母多爱我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36f5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e.png)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为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第十课,主要讲解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如何珍惜和回报这种爱。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和爱护家人。
教学目标1.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需要珍惜和回报。
2.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尊重和爱护家人。
3.学会表达感激之情,增强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需要珍惜和回报。
2.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尊重和爱护家人。
教学难点1.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2.如何增强感恩意识。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笔、教案、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家庭照片,询问他们对家庭的感受。
2.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或者看一段家庭视频来介绍父母对子女的爱。
二、讲解1.通过教材内容,讲解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爱。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和爱护家人。
三、拓展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讲述自己感恩的事情和感激的人。
引导他们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回答学生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惑。
四、课堂练习1.分角色扮演,让学生演绎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2.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和爱。
五、总结1.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真正珍惜和回报父母对子女的爱。
3.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需要珍惜和回报。
通过拓展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感激之情,增强感恩意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比如,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来讲述家庭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36ee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5.png)
示例答案: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懂得孝敬父母。每天放学后,他都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还会陪爸爸散步聊天。周末,小明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父母买一份小礼物,表达他的爱和感激。一次,他发现妈妈生病了,便立刻去买了药,并亲自照顾妈妈,直到她康复。小明的这些行为让他的父母倍感温暖和幸福。
- 孝敬父母的方式包括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帮助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等。
4. 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 家庭责任感是学生在家庭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 培养家庭责任感的方式有:参与家务劳动、关心家庭成员、节约使用家庭资源等。
5. 父母之爱的案例分析
-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了解父母之爱的具体体现和影响。
- 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 行为建议3:关注父母的需求
解释:主动关心父母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
八、板书设计
① 重点知识点:
- 父母之爱的定义与内涵
- 父母之爱的表现形式
- 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和方式
- 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 父母之爱的案例分析
- 感恩父母教育的意义
- 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② 词、句等:
在课后作业环节,我布置了撰写短文和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感激的任务。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作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心理,作业内容较为简单。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使用彩色粉笔或白板笔,突出重点知识点的颜色和字体大小,增强视觉效果。
- 设计简化的图形或符号,如心形代表父母之爱,家庭图标代表家庭责任感,以增加趣味性和记忆点。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681a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8.png)
《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和父母的爱的表现形式。
2.分享感人的父母关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
3.表达自己最感动的故事,并理解其中的情感。
4.珍惜父母的爱,感恩父母的付出。
教学重点:1.理解“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和“父母的爱的表现形式”。
2.分享感人的父母关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应该珍惜。
2.帮助学生表达自己最感动的故事,并理解其中的情感。
课前准备:1.教材《父母多爱我》。
2.准备幻灯片或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3.准备感人的父母关爱的故事。
学情背景:学生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他们大多数都有父母的关爱,但是对于父母默默无闻的付出可能不太了解,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的爱。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课《父母多爱我》,主要讲述了父母为孩子做的许多小事,以及这些小事背后蕴含的深深的爱。
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和“父母的爱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父母多爱我》这篇文章,你们家中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呢?你们父母都为你们做了哪些事情呢?请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可以适时提醒或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他们父母为他们做的事情。
老师:谢谢你们的分享。
现在请你们想一想,你们中间有没有一次父母为你们做的事情让你们特别感动的呢?请举手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到父母的爱。
二、讲解(20分钟)老师: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父母多爱我》。
学生自主阅读,老师可以适时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或难句。
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中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有哪些?父母的爱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可以适时提醒或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主旨。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a5b86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0.png)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并且是对自己的保护和关怀。
2.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进一步加深亲子关系。
3.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培养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2.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爱,发扬亲情美德。
3.学习并遵守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
教学方法1.答疑法2.讲授法3.情景模拟法教学准备1.《父母多爱我》课文原文、PPT课件2.视频素材: 《父母多爱我》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父母多爱我》,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2. 课文讲解1.教师演绎课文《父母多爱我》。
2.通过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原文中的意思。
3. 讨论与分享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感受到父母的爱。
2.学生展示自己或周围人的亲情故事,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
4. 行为规范学习1.课堂上介绍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如礼貌用语、不浪费食物等。
2.课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行为规范,完成一份自我承诺书。
教学评价1.以小组形式展示亲情故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互相交流,增加对课程的深刻理解。
2.选取一些学生的行为规范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父母的爱是无私的”这一概念。
但可能会存在部分学生缺乏认真思考的情况,需要增强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行为规范学习方面,需要在内容上做出更合理更实用的梳理,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98e77e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8.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感受父母在生活中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理解父母的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父母的关爱和付出还存在一定的忽视,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懂得感恩和回报。
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庭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感受父母的爱,体会到父母在生活中的关爱和付出。
2.培养学生如何表达爱意,学会回报父母的关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的爱。
2.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物品。
3.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父母在生活中的关爱和付出。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思考:父母对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关爱故事,并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4.巩固(5分钟)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可以是通过言语、行动还是其他方式?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母的爱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要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作业: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如洗碗、扫地等,并记录下父母的反应和感受。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975c7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3.png)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课程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理解孝顺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家庭中的父母亲和爱与教育的重要性•理解父母的关键作用,在生活中要做到互相尊重和关爱•掌握基本的道德观念,遵守相关的法规法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尊重父母的情感体现,主动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通过朗读、模仿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在家庭和班级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以及合理沟通技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爱和关怀•帮助学生培养感恩心和责任心,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态度与精神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孝顺的概念与作用•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笑与泪的情感体验能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领悟孝顺的概念•如何通过故事情节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如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刻印象学生对孝顺和爱的理解和体会教学准备•课件•板书工具及制作•邀请家长参加课堂,并进行家校沟通•多媒体设备及其他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过程一、开篇导入(5分钟)•给学生讲一些孝顺父母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孝顺以及为什么要孝顺。
•通过图片、PPT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主体内容(40分钟)(1)讲故事 - 通过讲述题材相关的优秀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老一辈人的辛酸与呕心沥血的成长历程,唤醒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培养学生感知情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会故事情节中的感情体验,引导学生在情感维度上深层次地理解孝顺的含义。
(2)家校互动 - 安排学生和父母一起演示一个家庭场景,演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孝顺、关心父母。
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行发挥,呈现自己独特的感恩形式。
- 听取家长对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反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表达孝顺和感恩之情。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f546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4.png)
第十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父母对自己默默的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和养育之恩。
2.知道父母对子女爱的形式是多样的,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调查问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2.看完了视频,你们知道是谁给我们了生命?(父母)3.我们每个人从妈妈肚子里十月怀胎到呱呱落地,再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直到现在成为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浸透着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父母多爱我》这篇课文。
4.教师板书课题:父母多爱我(贴卡片)二、问卷调查1.出示课前小调查:父母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可是在生活中父母有哪些让你不理解的行为?2.班内交流设计意图:用调查问卷进入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后续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2做铺垫。
)三、开展活动学习活动一:爱是默默的1.过渡:看来啊,爸爸、妈妈这么多的不能理解的行为让我们感到很——烦恼,但是爸爸妈妈依然是我们最亲密的人。
2.回忆交流:爸爸妈妈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3.出示课件图片:洗衣、做饭、送上学、上班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发学生思考:(生活细节中处处蕴藏着父母默默的爱,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活动二:爱是要理解的1.过渡:的确,父母为我做的每一件事看似普通的事情,但里面藏着对我深深的爱,我们与父母之间肯定还有很多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共同书写着爱的诗篇。
2.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鱼头吗。
请同学们默读67页的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
(1)妈妈和外婆真的喜欢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2)从故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阅读完了这故事,我想同学们多多少少都对爸爸妈妈的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判断题题。
出示课件: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打“√”或打“×”)①当我们感到委屈、伤心时,要会换位思考和父母沟通。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001)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001)](https://img.taocdn.com/s3/m/8f0e771048d7c1c708a145e4.png)
《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培养理解父母的感情,懂得倾听父母的心声。
2、情感与态度: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渗透爱父母的教育。
3、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结合具体事例,理解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难点:通过具体的事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记录“亲情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写一写1、拿起纸和笔,快速地写下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两个人的名字。
让我们共同分享(板书:爱)2、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写上自己的父母呢?【设计意图:写上最关心自己的两个人,不写父母能写谁呢?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接触话题的第一时间马上和“爱”联系起来,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父母的爱体现在哪里呢?二、爱在哪里,找一找1、出示亲情树。
师:仔细看看你填的亲情树,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什么?指名说。
2、每一天父母为你们做了多少事?每天重复做的又有多少呢?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3、交流到这里,看着自己手中的这张亲情树时,你有什么感受呢?【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记录一天里父母为我们做的事,课前孩子们虽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却旨在让孩子们学会留心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
课堂上,通过数一数父母每天为我们做了多少事,哪些事是天天都做的,让孩子们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以及隐藏在这点点滴滴后的爱。
】三、爱的故事,读一读1、自由朗读阅读角《妈妈喜欢吃鱼头》。
2、交流讨论: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3、你有父母关爱你的感人故事吗?说给大家听听,哪里最让你感动?【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由事件本身走向事件的细节,体悟细节之美。
孩子们通过诉说生活中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爱的故事,站在细节里,体味着亲情的芬芳,投射着生命的感恩。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92c3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c.png)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体会父母默默的爱,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
2.在日常生活的小事细节中,发现和体会父母默默的爱,在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中体会父母深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回想生活细节,感受父母默默的爱。
难点: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懂得感恩。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来跟老师动一动,好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手指操: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我们相亲有相爱,快快乐乐笑哈哈。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
我发现,有一个同学,他做的非常认真,请您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这是谁给你起的名字呢?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吗?这是妈妈对你的期望,还有谁想向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呢?这是爸爸对你的期盼,孩子们,爸爸妈妈用心给我们起名字,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包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爱(板书课题:父母多爱我)(二)联系生活回想父母默默的爱。
活动一:回忆父母每天为你做的事情,感受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播放视频《图图妈妈忙碌的一天》。
想一想图图妈妈这一天忙忙碌碌都做了些什么?师:孩子们,图图妈妈做了这么多事情,她每天都这样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来想一想,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忙忙碌碌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活动二:阅读合作探究《妈妈爱吃鱼头》过渡:孩子们,父母为我们做过的事情,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开67页,自由朗读《妈妈喜欢吃鱼头》,想一想:妈妈真的爱吃鱼头吗?(指名回答)活动三:故事大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师: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默默的爱,他们的爱,就像一棵大树,支撑起我们这个温暖的家,为我们遮风挡雨,贴大树干,我们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疑惑,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俩的对话,同学们,听了他俩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师:吃零食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而且会打乱我们的饮食规律,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四人一小组说一说过渡:孩子们,爸爸妈妈对我们严厉的斥责,有时也是一种爱,孩子们,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这些爱的却是真真切切,无处不在。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57f2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9.png)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学校:XXX小学•班级:三年级2班•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师:XXX•主题: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能够说出自己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一些事情•树立孝顺父母的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父母,珍视与父母共度的时光•认识并体会到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易,懂得感恩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父母对孩子的爱•孝顺父母的重要性2.难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前置问题:你觉得自己的父母最爱你哪些地方?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一定的认识。
2.导入两个学生站在黑板前,其中一个要扮演父母的角色,另一个扮演孩子的角色。
教师简单默剧,讲述父母对孩子不离不弃的爱,突出家庭温馨的氛围,使学生们注意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伟大。
默剧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复述所看到和听到的。
3.呈现播放一段关于父母爱子女的视频,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父母的深情厚爱。
播放结束后,教师领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父母,孩子有什么困难或是需要,你会怎么做?”4.探究让学生们小组讨论、举报自己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一些事情。
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5.总结教师在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突出讲话者的意图和思想,强调在尊重父母、爱护自己的同时,要认真学习,做一个懂感恩、懂孝顺、人格健全的完整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父母深情厚爱的感悟与认识。
引导学生了解“孝顺”这一道德要求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孝顺”的认同感和自觉性,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验父母深刻的爱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此外,本节课的小组讨论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表达、回答问题的过程,学生们也逐渐形成了团队精神。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ba3c07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d.png)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我喜欢踢足球,爸爸每天送我去学踢足球,风里来,雨里去,从来不间断,甚至有一次他发烧了,也坚持陪着我进行体育训练。
(6)我的身体是过敏体质,不能多吃蛋白质,爸爸妈妈为了适应我的生活习惯,全家都不吃高蛋白的食品,一切生活习惯以我为主……(7)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的关心,还体现在精神上的支持和人格上的培养。
比如,他们发现我有些内向,就鼓励我找小区的同龄小朋友玩,并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我多与他人交流,总是给我创造交流的机会……(8)我觉得爸爸妈妈就是我的朋友。
当我开心时,爸爸妈妈比我还开心。
当我失落时,爸爸妈妈会鼓励我继续前行。
他们抚养我长大,陪伴我成长,是我生活中的导师,人生路上的知己。
3.素材:伟大的母爱4.图片+文本学习:我要分享的故事是:5.文本学习: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件件毫不起眼的小事,凝聚了爸爸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
他们的爱不华丽,不张扬,甚至微小到可以让人忽略,爸妈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他们的爱是默默的。
教学环节四:父爱母爱都是爱1.文本学习:古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得到。
让我们读读这位同学发自心底的声音吧。
2.图片+文本学习:阅读角——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是香的,像鲜花;妈妈的爱是甜的,像蜜糖;妈妈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观看图片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反思文本观看视频文本学习了解文本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反思文本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观看图片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我们浓浓的爱。
他们的爱不华丽,不张扬,甚至微小到可以让人忽略,爸妈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他们的爱是默默的。
妈妈的怀抱是孩子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
正是这一份特殊的生命相连的形式,让母爱在孩子的生命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父母的爱更是博大无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恩父母,感激付出。
2.体会父母的默默付出,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3.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父母对自己默默的爱。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生活细节,引导学生感恩父母。
难点:走进父母内心世界,发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最亲近的人是谁?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开始爱着我们,直到永远。
父母的爱,是一种对儿女天生的爱,自然的爱。
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
这能够维护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伟大、最美妙的力量莫过于父母对我们的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
【课堂活动】
活动一:父母默默的爱
师:说起父母,同学们的心中有没有涌现出无限的感激,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从我们咿呀学语到现在上到三年级,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默默的爱和付出,让我们重温那一个个温暖的瞬间,一起分享下吧。
学生踊跃分享,教师出示照片。
预设1:每天清晨,妈妈都会起的很早,帮我准备可口的早餐。
预设2:晚上做完作业,爸爸都会耐心的帮我检查和纠错。
预设3:爸爸妈妈总是把我爱吃的菜拨到我的碗里。
师:古人有一首诗歌,体现了母亲对游子的爱,我们一起朗读。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读着这首诗,脑海中会闪过和父母在一起时温馨的镜头,我们会感觉到,原来不知不觉中,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
让我们把这些感动的瞬间记录在“亲情树”上,拿回去给父母看看吧。
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亲情树。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和填写亲情树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父母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教师出示相关照片,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感恩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付出。
活动二:父母博大的爱
师:有时候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默默付出自己的爱。
有时候父母的爱如大海般浩瀚,可以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
你能想出形容父爱母爱的词语吗?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预设1:父爱如山,沉稳而厚重;母爱如水,似水的温柔。
预设2: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我濯洗心灵。
预设3:母爱如画笔,引领我描绘精彩的人生。
师:我们一起朗读课本中的《妈妈的爱》。
师生朗读课文,配乐。
师:在《小儿语》中有一句: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虽然父母对我们爱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他们对我们的爱只会更多,大家回去之后,可以写一篇《伟大的父爱》,来表达一下我们对爸爸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生会感动于父母为儿女甚至不顾生命的伟大情歌,在形容父母和诗歌朗读环节中,让学生的情感进行进一步的倾诉与交流,理解父母之爱,并对学生渗透爱父母的教育。
【课堂小结】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它可以如涓涓细流,也可以像浩瀚大海,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体会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