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经典---密封系统完好性再验证

合集下载

密封性检验

密封性检验

密封性检验焊接质量检测是指对焊接成果的检测,目的是保证焊接结构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性。

除了对焊接技术和焊接工艺的要求以外,焊接质量检测也是焊接结构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测:1、沉水试验用于受较小内压的小型容器或管道。

检验前先对容器或管道充以一定压力(0.4-0.5MPa)的压缩空气,然后沉水以检验密封性,如右泄漏;水中必有气泡发生。

这也是检查自行车内胎是否漏气的常用乎段。

2、盛水试验以水自重所产生的静压检验结构有无渗漏现象。

以目测为主,适用于不受压但要求有密封性的一般焊接结构。

3、氨渗漏试验用途与煤抽渗漏试验相同,其灵敏度高于煤油渗漏试验。

试验前先在焊缝便于观察一侧粘贴浸过质量分数为5%的HgNO3,水溶液或酚酞试剂的白纸条或绷带,然后在容器内充氨气或加有体积分数为1%氮气的压缩空气。

如有泄漏,就会在白纸条或绷带上泛出色斑。

浸过质量分数为5%HgNO3水溶液的为黑斑,浸过酚酞试剂的为红斑。

4、煤油渗漏试验用于受较小内压及要求有一定密封性的焊接结构。

煤油渗透性强,非常适合焊缝的密封性检验。

检验前先在焊缝便于观察一侧刷石灰水,于燥后在焊缝另一侧刷涂煤油,如有穿透性缺陷,石灰层上会泛出煤油斑或煤油带。

观察时间为15-30min。

5、氦质谱试验氦质谱试验是目前密封性检验的最有效手段,氦质谱仪灵敏度极高,可检出体积分数为10-6的氦。

试验前先在容器内充氦,然后在容器焊缝外侧检漏。

缺点是氦气价昂及检验周期较长。

尽管氦气有极强穿透力,但极微小缝隙(此类缝除用其他手段无法检出)的穿透仍须较长时间,一些厚壁容器的检漏往往长达数十小时。

适当加温可加快检漏速度。

6、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是锅炉、压力容器及其他要求气密性重要焊接结构的常规检验手段。

介质为洁净空气,试验压力一般等于设计压力。

试验时压力应逐级递增。

达到设计压力后,在焊缝或密封面外侧涂肥皂水并以肥皂水是否冒泡为检验依据。

无菌制剂成品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药智论坛

无菌制剂成品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药智论坛

⽆菌制剂成品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药智论坛⽆菌制剂成品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微⽣物侵⼊试验⿊龙江省⾷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处谭宏宇主要内容定义和⽬的适⽤范围试验⽅法结果评价贮存稳定性恶劣条件下的成品密封性验证⽣产中的在线检漏⼀、概述微⽣物侵⼊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的密封件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

⽬的是考察并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

⼆、适⽤范围本验证适⽤于⽆菌制剂⽣产中使⽤的输液瓶、西林瓶等需⽤多组件完成密封的容器完好性测试。

三、试验⽅法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或西林瓶,灌⼊培养基,在正常⽣产线上压塞、压盖灭菌。

此后,将容器密封⾯浸⼊⾼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物侵⼊。

(⼀)试验样品的制备1.在⽣产线上取⾜够量的容器,灌装SCDM/2(⼤⾖胰蛋⽩胨⾁汤)培养基,使⽤⾃动压塞和压盖设备将容器密封;2.将灌装后的容器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

121℃、30′;3.取出、放冷,将每⼀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瓶⼝充分接触,在30~35℃下倒置培养14天;4.选50个试样⼩⼼去除铝盖,注意不要破坏其密封⼝。

将去铝盖时不慎损坏窗⼝密封性的所有试样剔除。

按上述3中要求培养样品。

在培养期内,当试验中发现任何带盖试样长菌时,则试验⽆效,须弃去全部试样,重新从头开始试验。

(⼆)确认培养基促菌⽣长能⼒—营养性试验1.接种所有试样培养14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20个带盖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

试验菌选择原则:(1)所选菌种的体积⼤⼩,越⼩越好。

(2)运动能⼒强。

(3)适宜的培养基。

2.培养在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3.判定若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物⽣长良好,则容器内培养基的促菌⽣长能⼒可判为合格。

使⽤⾰兰染⾊和紫外灯下⾁汤呈蓝绿⾊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认试样容器内⽣长的菌为接⼊的铜绿假单胞菌。

密封完好性验证方案0

密封完好性验证方案0

类别:验证编号:部门:质量部页数:9页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方案起草:年月日审核会签:质量部生产技术部工程技术部批准:年月日实施计划:从年月日到年月日目录1. 概述2. 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3. 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4. 编制依据5. 验证目的6. 验证内容7. 验证周期8. 验证结果的分析与评价9. 附件1.概述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产品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

取输液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焊盖灭菌。

此后,将输液瓶倒置侵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密封系统的完好性。

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1.1 验证结果确定:如果一批不合格,应增加两个批次验证,包含增加批次在内,如果两批不合格,判定本次验证失败。

1.2 根据验证过程及验证结果,确认和调整工艺条件及参数。

1.3 填写验证证书。

2. 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验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小组批准。

(附件一)3.. 验证成员与职责:3.1成员部门职务签名日期验证小组验证小组组长生产部生产部部长QAQCQCQCQC工程技术部大容量注射剂三车间车间主任大容量注射剂三车间生产操作者大容量注射剂三车间生产操作者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3.2 职责:3.2.1组长:组织编写验证方案;领导协调验证项目的实施,协调验证小组的工作;对验证过程的技术质量负责;参加验证方案的会签、终审、批准;参加验证报告的批准。

3.2.2验证小组:3.2.2.1 准备、检查验证方案。

3.2.2.2 设计、组织和协调验证试验。

3.2.2.3准备验证报告,评估所有的测试结果。

3.2.3生产技术部及生产车间3.2.3.1实施验证方案。

3.2.3.2 负责验证资料、数据收集、记录。

3.2.3.3负责设备、容器具的清洁。

药品包装密封完整性检测方法概述

药品包装密封完整性检测方法概述

药品包装密封完整性检测方法概述药品包装密封完整性是指药品包装密封系统能够提供的保护药品的能力。

它通过确保药品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免受污染或损坏,从而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品包装的密封完整性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药品包装密封完整性测试通过物理化学或是微生物方法直接或是间接地证明包装密封完整性。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版明确规定,无菌药品包装容器的密封性应当经过验证,避免产品遭受污染。

2020 年 5 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已明确密封性检测方法需经适当的验证; 在稳定性考察部分中明确稳定性考察初期和末期进行无菌检查,其他时间点可采用包装密封完整性替代。

包装密封完整性可采用物理完整性测试方法( 如压力/真空衰减等)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美国药典》 USP1207系列指导原则对于包装系统密封性相关研究和评价工作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其对无菌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的概念,范围,检验等主要包括三个章节:USP1207.1产品生命周期的包装系统密封性检查-检测方法的选择与验证,USP1207.2密封性泄漏检测技术,USP1207.3包装密封质量检测技术。

本文参考该系列指导原则,对药品包装密封完整性的检测方法关内容进行介绍和梳理。

药品包装密封完整性检测,即包装泄漏检测,理想状况下,应能够检测到给定包装产品所不能接受的最小泄漏。

换言之,包装产品所能接受的最大泄漏水平应在检测范围内。

美国药典USP1207对于包装系统完整性检验的方法:主要由传统的微生物挑战法、色水法、气泡释放法、无损定量测试法(真空衰减)、高压放电法、激光法。

并将微生物挑战法与色水法定性为概率性的检测方法,真空衰减法、高压放电法、激光法定性为确定性检测方法。

微生物挑战法实施相对容易,在仪器投入方面成本不高,但其属于破坏性测试方法,对原料损耗相对偏大,无法定量漏孔级别;尤其在当泄漏通道为曲折路径时,漏检率较高。

封口机验证方案

封口机验证方案

封口机验证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可靠的封口机验证方案,旨在确保产品包装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该方案结合了物理封口和数字验证的方法,以提供双重保障。

通过使用有机封口材料和独特的封口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并可以通过数字码进行验证。

该验证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电子产品等各个行业。

引言封口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以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封口方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可靠和安全的封口机验证方案。

方法1. 物理封口物理封口是一种传统的封口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封口材料和技术,将包装进行封闭。

这些封口材料通常具有高强度和防篡改的特性,可以有效保护产品的完整性。

常见的物理封口材料包括封口胶带、铅封和标签等。

2. 数字验证数字验证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验证方法,可以通过生成独一无二的数字码来验证封口的完整性。

这些数字码可以通过扫描或输入到验证系统中进行验证。

数字验证可以确保封口机制没有被篡改或破坏,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来检测未经授权的访问。

结果通过结合物理封口和数字验证的方法,可以得到一种可靠的封口机验证方案。

该方案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并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简单和方便的方式来验证产品的完整性。

该验证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电子产品等各个行业。

讨论封口机验证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产品包装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封口方法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但是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篡改技术时可能不够安全。

数字验证的引入可以提供额外的保障,并为用户提供一种方便和可靠的验证方式。

然而,封口机验证方案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有效地生成和管理大量的数字码,以及如何防止数字码被伪造或篡改。

此外,如何确保验证系统的安全和完整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来解决这些问题。

结论封口机验证方案是一种可靠和安全的方法,可以确保产品包装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密封圈检验标准

密封圈检验标准

密封圈检验标准密封圈是一种用于防止液体或气体泄漏的重要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了保证密封圈的质量和性能,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密封圈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正确进行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

一、外观检验。

1. 检查密封圈的外观是否平整光滑,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污渍等缺陷。

2. 检查密封圈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内径、外径、厚度等尺寸参数。

3. 检查密封圈的颜色和材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色差或异物混入。

二、物理性能检验。

1. 强度测试,对密封圈进行拉伸、压缩等强度测试,检查其抗拉伸、抗压缩性能。

2. 弹性测试,检查密封圈的回弹性能,包括压缩变形后的恢复情况。

3. 密封性测试,将密封圈安装在相应设备上,进行密封性能测试,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

三、化学性能检验。

1. 耐腐蚀性测试,将密封圈置于不同的腐蚀介质中,检查其耐腐蚀性能。

2. 耐热性测试,将密封圈置于高温环境中,检查其耐高温性能。

3. 耐油性测试,将密封圈置于不同的润滑油中,检查其耐油性能。

四、环境适应性检验。

1. 低温环境测试,将密封圈置于低温环境中,检查其耐低温性能。

2. 高温环境测试,将密封圈置于高温环境中,检查其耐高温性能。

3. 湿热环境测试,将密封圈置于湿热环境中,检查其耐湿热性能。

五、其他特殊性能检验。

1. 摩擦磨损测试,对密封圈进行摩擦磨损测试,检查其耐磨性能。

2. 寿命测试,对密封圈进行寿命测试,检查其使用寿命和性能衰减情况。

3. 其他特殊性能测试,根据实际需要,对密封圈的特殊性能进行相应的测试。

通过以上的检验标准和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估密封圈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同时,对于不合格的密封圈,应及时进行整改或淘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

密封圈的检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希望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做好产品质量控制工作。

汽车车身的常用密封技术和验证方法

汽车车身的常用密封技术和验证方法

汽车车身的常用密封技术和验证方法摘要:为改善汽车NVH,促进空调舒适性,从而确保乘员驾乘舒适,车身应得到很好的封闭。

本文以影响整车密封性车身子系统为研究视角,以新车型项目汽车密封性监测与推进求解专业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通过比较探讨整车设计时车身孔洞合理构造,封堵工艺及常见验证方法。

经实践检验,上述结构,工艺,验证方法均能满足车身密封的要求。

上述结构,工艺,验证方法在试制阶段经过前期设计数据校核及整车密封性能满足性检查后,配合多种试验测试方案可迅速实现整车密封性能指标。

关键词:车身孔洞;密封技术;验证试验随着汽车工艺的不断发展,使用者对于车辆性能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整车密封性对于整车噪声水平,空调性能以及驾乘舒适性等都有直接影响,这对于使用者选购车辆来说毫无疑问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文章以影响整车密封性车身子系统为研究视角,根据笔者从事某汽车公司新车型项目车身密封性验证与改进工作的专业经验,探讨了车身孔洞结构,封堵工艺及设计时常用的验证方法。

1车身孔洞与缝隙类型为了保证车辆便于安装和冲压以及涂装,在设计过程中车身会留出更多的孔。

车身之孔洞与缝隙大致有下列三种类型,即功能性孔洞,工艺性与设计偏差孔洞,以及因生产符合性所造成之不正确孔洞或缝隙。

1.1功能性孔洞为实现某一功能性,车身必须开有小孔,例如各种线束,拉索,管道和转向柱等部件经过前围壁板进入座舱,需要在前围壁板上开有小孔,同时还需要在车门和车身纵梁上开有排水小孔,水流从这些小孔中流出车身。

1.2工艺性开孔制造工艺冲压工序时,需要提前开设工艺孔,便于后续工序以工艺孔为定位孔进行加工,将定位孔定位于模具定位销,对零件进行定位,然后由模具对零件进行夹紧,完成冲压。

这些开孔和缝隙在制作完成时并无功能要求。

如车门内板钣金冲压后工艺定位孔失去作用,车门总装配线上粘贴黑色黏片以防渗漏,其它实例有电泳液排液孔等。

1.3未达到符合性要求的孔口、缝隙未在设计阶段及生产制造阶段采用DFMEA方法校核、设计错误及制造误差造成孔洞、缝隙等缺陷,其在使用过程中既无法满足功能需求又不具备工艺需求。

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方案

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方案

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方案文件编号:验证部门:验证时间: 年月至年月目录1、验证方案1.验证方案皮审批2.系统概述3.验证目的4.验证组织及职责5.验证实施日期6.验证内容7.偏差情况8.再验证2、验证记录3、验证报告1.验证方案审批1.1验证方案起草1.2验证方案批准:(不)同意执行此验证方案。批准人:日期:2.系统概述本次冻干车间密封系统的完好性试验采用灌装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压塞、轧盖、灭菌、微生物侵入试验,试验分为两组,A组为正常微生物侵入试验,B组为微生物挑战试验,检查产品密封可靠性是否达到要求,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3.验证目的通过密封系统的完好性试验确认5ml和10ml瓶塞盖组成的密封系统完好性良好,能够保证产品能防止外界污染的工艺要求。4.验证组织及职责根据验证内容,成立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工作小组,人员组成和职责见下表。本公司验证小组提出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实施计划,经验证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因为需做2种规格密封系统的验证,整个验证活动分二个阶段完成。5.1 5ml规格验证:从年月日至年月日。5.2 10ml规格验证:从年月日至年月日。6、验证内容6.1人员培训检查验证小组成员对《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文件》的培训,要求参与人员熟悉验证的步骤和方法及工作内容。6.2检查确认确认结论:检查人: 日期: 年月日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6.4.1试样制备6.4.1.1培养基的配制:用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按30g加1L注射用水的比例配制1.6L。6.4.1.2试样密封:在生产线上灌装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或取洁净西林瓶用洁净注射器灌装),装量为5ml或9ml/瓶,灌装150瓶,使用自动压塞和轧盖设备将西林瓶密封。6.4.1.3试样灭菌:将密封后试样于121℃,15mi n湿热灭菌。6.4.1.4试样预培养:从蒸汽灭菌器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西林瓶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6.4.1.5 A组试样培养:小心拧松至少50个试样的铝盖,注意不要破坏其密封口。将拧松铝盖时不慎损坏西林瓶密封性的所有试样剔除;同时挑选至少10个封口处缺损的西林瓶,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6.4.1.6试样制备统计确认结论:检查人: 日期: 年月日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6.4.2确定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6.4.2.1所有试样培养14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20个带盖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1ml 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液浓度:10~100CFU/1ml。6.4.2.2 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6.4.2.3若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西林瓶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6.4.2.4使用革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认试样西林瓶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6.4.2.5营养性试验结果统计确认结论:检查人: 日期: 年月日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6.4.3挑战菌悬浮液制备6.4.3.1从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基,分别接入含10ml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6.4.3.2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1000ml相同培养基(SCDM/2)的容器中,于30~35℃下培养22~24h。在培养结束时,能明显见容器内培养基出现浑浊。6.4.3.3培养结束后的挑战菌悬浮液即可用来作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6.4.3.4挑战菌悬浮液制备时间统计6.4.4微生物侵入试验6.4.4.1本试验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不影响生产环境的地方进行。6.4.4.2 两组试样浸泡菌液试验6.4.4.2.1将按“6.4.3”项制备的新鲜铜绿假单胞菌的挑战菌悬浮液倒入合适的盆中,用金属丝架固定试样西林瓶,使试样倒置在挑战菌悬浮液中。6.4.4.2.2将50个经121℃,15min湿热灭菌的试样倒置,并侵入挑战菌悬浮液中,该组试样为A组。试样西林瓶内的无菌培养基应充分接触封口内表面,样品的颈部及封口的外表面应完全浸泡在挑战菌悬浮液中,见图:浮液中,该组试样为B组。6.4.4.2.4实验开始时取一份挑战菌悬浮液,平均计数每毫升所含活菌数。按“6.4.2.4”项确认试验用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胞菌。6.4.4.2.5将A组和B组试样西林瓶在挑战菌悬浮液中持续浸泡约4小时。6.4.4.2.6浸泡结束时,再用平板计数挑战菌悬浮液的浓度。6.4.4.2.7从挑战菌悬浮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西林瓶外残余的挑战菌悬浮液,然后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西林瓶外表面。6.4.4.2.8将消毒后的西林瓶放在塑料袋中,置30~35℃培养7天,操作中应特别注意不要损坏B组无铝盖试样胶塞的密封性。6.4.4.2.9挑战试验用挑战菌悬浮液经121℃,30min湿热灭菌后丢弃。6.4.4.2.10待经挑战试验的试样培养7天后,观察检查对每一试样西林瓶内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有生长的记作十,无生长的记作—。6.4.4.2.10.1如果试样西林瓶长菌,需确认生长菌是挑战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6.4.4.2.10.2如果所有西林瓶都不长菌,则从浸过挑战菌悬浮液的A组取10个试样,B组5个试样,分别按“6.4.2”项进行培养基的营养检查。6.4.4.3阳性对照试验6.4.4.3.1本项试验与两组试样浸泡菌液试验同步进行。6.4.4.3.2取装满培养基未拧松铝盖与拧松铝盖的试样各2个作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用样品制备方法同试样,但不经挑战菌悬浮液浸泡,其外表面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此后,接种入10~100CFU(1ml)铜绿假单胞菌,按步骤“6.4.2”项进行培养基的营养试验。6.4.4.4微生物侵入试验结果统计6.4.4.4.1试验时间及菌液浓度6.4.4.4.2 A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6.4.4.4.3 B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6.4.4.4.4阳性对照试验长菌检查结果6.4.4.4.5挑战试样培养基的营养检查确认结论:检查人: 日期: 年月日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6.4.5试验注意事项6.4.5.1步骤“6.4.2”、步骤“6.4.4.2.10.2”、步骤“6.4.4.3.2”中进行的营养试验都合格,试样的挑战试验才有效。6.4.5.2在挑战试验开始时,挑战菌悬浮液浓度(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6.4.5.3挑战试验中A组和B组如有长菌,需记录长菌的试样数。在A组中如出现长菌试验,则需按下述需求进一步调查。第一,仔细去除微生物生长的西林瓶盖和塞,检查西林瓶封口是否有缺损,造成微生物侵入。第二,将观察到试样西林瓶封口的缺陷,采用拍照或及其他适当详细记录。6.4.5.4如果任何挑战试验中长菌的西林瓶不是由于西林瓶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即判定冻干粉针剂及小容量注射剂密封系统挑战试验作失败。6.4.6检验方法与可接受标准6.4.6.1培养基无菌检查6.4.6.1.1取样方法:生产线上罐装100ml 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过121℃,15min湿热灭菌,从灭菌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在30~35°C下竖放培养14天。6.4.6.1.2检测方法:所有试样在30~35°C下竖放培养14天,或者培养到所有试样都呈阴性结果。6.4.6.1.3可接受标准:若14天内,所有试样内的培养基无混浊,则判断培养基无菌。6.4.6.2营养试验6.4.6.2.1取样方法:随机抽取经检验过的20个带盖试样。6.4.6.2.2检测方法: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铜绿假单胞菌,菌液浓度:10~100CFU/0.1ml。在30~35°C 下培养7天,或者培养到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6.4.6.2.3可接受标准:若7天内,所有接种的铜绿试样,微生物都生长良好,则培养基的促进生长能力判断合格。6.4.6.3菌种鉴别试验6.4.6.3.1取样方法:取接种铜绿的试样,经革兰氏染色实验肉汤培养基在紫外灯下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鉴别待检试样存在铜绿假单胞菌。6.4.6.3.2检测方法:革兰氏染色实验;紫外灯下目视观察。6.4.6.3.3可接受标准:镜检结果应呈红色,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特征,证明是铜绿假单胞菌;肉汤呈蓝绿色荧光。6.4.6.4菌悬液浓度检查6.4.6.4.1检查方法:平板计数法。6.4.6.4.2可接受标准: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6.4.6.5接种菌准备6.4.6.5.1培养方法:铜绿假单胞菌斜面培养物少许至10ml无菌营养肉汤中30℃培养24小时。6.4.6.5.2稀释方法:铜绿假单胞菌新鲜肉汤培养物1ml加入到9ml0.9%的无菌NaCl 溶液中,如此10倍系列稀释至所需浓度。6.4.6.5.3浓度标准:10~100CFU/1ml。6.4.6.6微生物侵入试验(挑战试验)6.4.6.6.1试验方法:试样在挑战菌悬浮液中持续浸泡约4小时,消毒后的西林瓶放在塑料袋中,置30~35℃培养7天后观察结果。6.4.6.6.2可接受标准:在营养试验都合格、菌种鉴别试验合格的情况下,所有试样应无菌生长,如长菌应排除是由于西林瓶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否则即判密封系统完好性(挑战)试验失败。6.4.7试验要求本试验可以与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同步进行,经灌封、轧盖后的试样直接取自于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7.偏差情况处理验证过程中出现偏差或发生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验证结果时,需对验证方案予以修订批准后再进行验证。8.再验证周期8.1每一年验证一次。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记录附件1 人员培训检查记录附件2 检查确认记录附件3 试样制备统计记录附件4 营养性试验结果统计记录附件5 挑战菌悬浮液制备时间统计记录附件6 试验时间及菌液浓度记录附件7 A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记录附件8 B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记录附件9阳性对照试验长菌检查结果记录附件10挑战试样培养基的营养检查记录附件1 人员培训检查记录确认结论: 检查人: 检查日期:附件2 检查确认记录确认结论:检查人: 检查日期:复核人: 复核日期:附件3 试样制备统计记录确认结论:检查人: 检查日期:复核人: 复核日期:附件4 营养性试验结果统计记录(5ml规格)附件4 营养性试验结果统计记录(10ml规格)确认结论:检查人: 检查日期:复核人: 复核日期:附件5 挑战菌悬浮液制备时间统计记录附件6 试验时间及菌液浓度记录确认结论:检查人: 检查日期:复核人: 复核日期:附件7 A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记录(5ml规格)附件7 A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记录(10ml规格)附件9 阳性对照试验长菌检查结果记录确认结论:检查人: 日期: 年月日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附件10 挑战试样培养基的营养检查记录(5ml规格)附件10 挑战试样培养基的营养检查记录(10ml规格)确认结论:检查人: 日期: 年月日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报告1.验证过程小结确认人: 日期:2.偏差情况记载确认结论: 确认人: 日期:3.再验证周期确定3.1每一年验证一次。确认结论: 确认人: 日期:4.评价和建议评价人: 日期:5.验证报告审核上述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报告已审阅,同意该验证报告内容。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 日期:。

自密封轴封系统设备检修及质量标准

自密封轴封系统设备检修及质量标准

自密封轴封系统设备检修及质量标准一、系统中所有阀门进行解体检查,并用红丹检查密封面,密封面接触应为一整圆连续线不间断,否则应进行研磨处理,有条件的应单个阀门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

二、各调节阀体、执行机构、调节器、定位器等元件,已是整定调整好的,一般不解体检修,发现有缺陷时再进行解体检查。

三、带散热器弹簧全启式安全阀解体检查,密封面关闭严密不泄漏,整定启跳压力为:SA48SH—60型的为0.8Mpa回座压力0.76Mpa;SFA—42SB40C1的为0.3Mpa,回座压力0.27Mpa。

四、检查高压汽源控制站、辅助汽源控制站的旁路节流孔板和各疏水节流孔板,应无堵塞和吹蚀损坏。

高压汽源控制站旁路节流孔直径为φ3㎜,辅助汽源控制站旁路节流孔直径为φ5㎜,各疏水节流孔直径为φ8㎜。

五、汽封管道更换或进行改进时应注意如下要求:1.减温器后疏水点,其位置应在喷水后2.5m以外处。

2.喷水减温器喷水部分距低压轴封的最近距离不得少于15m,减温器后应保证5m长直管段,且与减温器同径。

3.供汽调节站以前的管道应朝汽源方向向下连续倾斜,倾斜率为3/50。

4.所有轴封供汽管道应朝汽封压力调节站方向向下连续倾斜,倾斜率为1/50。

5.所有汽封和阀杆漏汽的(汽—气)混合物管道应朝轴封加热器方向倾斜,倾斜率为1/50。

6.更换或改进的管道必须进行吹扫工作。

六、轴封管道进行更换或改进,必须查明原有管道和更换管道的材料材质规格应一致。

七、蒸汽过滤网进行解体检查清洗,滤网清洁,无破损。

八、喷水减温器解体检查,拆下减温器连接法兰螺栓,将法兰和喷嘴一并卸下,检查喷嘴应完好无堵塞,清理干净后进行装复,喷嘴为顺汽流方向安装。

九、解体清洗、检查喷水减温进水滤网,滤网应清洁、无破损、变形。

封口工艺再验证

封口工艺再验证

目录1、验证目的 (1)2、验证范围 (1)3、验证依据 (1)4、人员职责分工 (1)5、设备、包装材料介绍 (1)5.1设备介绍 (1)5.2仪器仪表 (1)5.3安装确认 (1)5.4运行确认 (1)6、验证包装材料 (2)7、验证方法 (2)7.1方法原理 (2)7.2参数范围 (2)8、检测 (2)8.1样品的试制 (2)8.2 抽样 (2)8.3 检验项目 (2)8.4 接收标准 (3)8.5 结果记录 (3)9、封口参数的确定 (3)10 、不合格处理 (3)11、封口工艺评价 (3)12 、再验证周期 (3)附录1 人员资格确认记录 (I)附录2仪器、仪表的检测记录 (II)附录3设备安装确认记录 (III)附录4设备运行确认记录 (Ⅳ)附录5参数适宜性鉴定试验记录 (Ⅴ)附录6验证评价 (Ⅵ)附录7验证结论 (Ⅷ)附录8验证报告 (Ⅸ)附录9验证证书 (Ⅹ)1 验证目的确保封口机设备进行热合包装在产品使用前保持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无菌性),确保产品的无菌屏障质量在有效期内不受包装的影响。

2验证范围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水封式单腔-1300 初包装;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水封式二腔-1500 初包装;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水封式三腔-1500 初包装;SF-B型封口机(单腔-1300、二腔-1500、三腔-1500)3验证依据GB/T 19633-2005/ISO 11607:2006《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EN868-1:1997《医用物品灭菌的包装材料和系统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和测试方法》4人员职责分工4.1生技科——生技科长负责批准方案、批准报告;——生技科制定确认方案和形成确认报告;——负责样品制作;4.2 质管科——提供试验方法,接收标准,样品的试验测试,提供试验结果和记录。

参与确认的试验人员应有相关培训记录或证书;确认结果记录于表:BZ-001《人员资格确认记录》5 设备、包装材料介绍5.1设备介绍单腔型、二腔型、三腔型SF-B主要工作参数如下:工作电压:220V封口速率:0.2s~3s(可调节、最小刻度0.1s,刻度增量0.5s,封口宽度2mm)5.2 仪器仪表与验证有关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能提供相应的检定记录确认结果记录于表:BZ-002《仪器、仪表确认记录》5.3安装确认5.3.1检查并确认封口机的使用说明书、装箱清单、备品、附件的完整与收集、保存。

制药行业容器密封性完整性测试的简介及选择

制药行业容器密封性完整性测试的简介及选择

制药行业容器密封性完整性测试的简介及选择1 概述近年来,国外开发了真空衰减法等无损定量的测试方法,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法规。

美国药典USP 1207 提出多种确定性的检测方法:真空衰减法、高压放电法和激光法等,将传统的微生物挑战法、色水法等归类为概率性的检测方法。

尤其是国外,对药品质量控制设定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部分FD A及欧盟审计官甚至明确推荐采用国际先进的无损测试技术替代传统的破坏性测试技术。

针对美国药典USP 1207 常见的3大确定性的检测方法:真空衰减法、高压放电法和激光法做详细阐述,并且根据一些典型的应用推荐了最佳的测试方法。

2 真空衰减法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于2009年推出了真空衰减法作为包装无损检漏的测试标准ASTM F2338-09,该测试标准后来又得到了美国FDA的批准和认可。

国内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测试标准出台。

真空衰减法的原理是将包装容器置于专门的测试腔体中,对测试腔体抽真空,容器内外压差使得容器内部气体通过漏孔泄漏进入测试腔体,主机压力传感器监测到压力的变化,将压力变化值和参考值做比较,以判定容器是否合格。

下图是真空衰减法设备主机和西林瓶测试腔体。

真空衰减法的测试步骤主要包括:抽真空、保压和测试,见图2。

1) 抽真空:在抽真空阶段,如果在指定的抽真空时间内,实际真空度无法达到参考真空度,那么包装有大漏。

2) 保压:在保压阶段,如果在指定的保压时间内,实际真空度无法达到参考真空度,那么包装有中漏。

3) 测试:在测试阶段,如果实际dp值大于参考dp值,那么包装有小漏。

通过上述3个步骤,可以将不同程度的泄漏分别识别出来。

从而保证了该方法既能测大漏,又能测微漏。

真空衰减法分为只有绝压传感器的单传感器和具有绝压和差压传感器的双传感器技术,单传感器的技术通常精度为15-25um,双传感器技术的精度一般为1.5-10um。

绝压传感器和差压传感器可以看做是两把具有不同分辨率的标尺,绝压传感器的分辨率低,差压传感器的分辨率高,因而,单传感器的精度要比双传感器的精度差。

轧盖密封性验证方案

轧盖密封性验证方案

概述1.1 本公司大输液车间(D线)采用重庆制药机械厂生产的SHZ8-50-500B型轧盖机,用于100ml、250ml、500ml大容量注射剂的轧盖,其速度0-7200瓶/时任意可调。

1.2 大容量注射液产品的无菌保证不仅依赖于过滤、灭菌等工艺的可靠性,而且取决于产品的密封性,后者需通过加塞和压盖来实现,因此产品的密封性需进行验证,确认其密封性。

1.3 根据验证管理规程的相关规定,车间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应进行旨在证实验证状态没有发生漂移的再验证,确认轧盖密封性仍符合生产工艺及GMP要求。

2.验证目的和内容2.1 验证目的验证大输液车间(D线)在生产一段时间后,轧盖机在额定生产速度下轧盖的密封性仍符合要求。

轧盖工艺与制定的相应文件规定相符,并具备可连续操作性。

2.2 验证范围本公司大输液车间D线SHZ8-50-500B型轧盖机轧盖的密封性。

3.验证依据3.1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3.4 《SHZ8-50-500B压盖轧盖机操作程序》4. 验证方法4.1 按正常生产条件生产,洗瓶后将配制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灌装于输液瓶中,塞塞、轧盖,并在水浴灭菌柜中115℃灭菌30分钟,制得样品。

样品灌注量及数量如下:规格灌注量灌装量轧盖量100ml 100ml 200瓶 200瓶250ml 250ml 200瓶 200瓶500ml 500ml 200瓶 200瓶4.2 培养基产品预培养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剔除破损产品。

随机抽取外观检查合格的样品各190瓶,倒置于30℃~35℃温度条件下培养14天,逐日观察并记录。

有菌生长以“+”表示,无菌生长以“-”表示。

(若有菌生长则试验无效,需重新试验)。

培养基产品预培养结果4.3 挑战试验4.3.1 随机抽取4.2试验后的样品80瓶,浸入菌悬液中8小时后,冲洗样品外表面残余菌悬液,并用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作为A组供试品。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020/5/27
14
无菌保证缺陷的模式和原因
产品无菌保证
无菌保证管理体系
灭菌工艺
灭菌前微生物污染
包装密封性
生产时限 生产环境 设备和生产过程 原料
灭菌工艺验证 二次污染
灭菌设备
2020/5/27
15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无菌保证风险管理
非正式的FMEA
2020/5/27
16
灭菌工艺的风险评估
氨基酸灭菌工艺 121℃,F0 8-12
2020/5/27
21
灭菌前各工序风险评估
管理措施-监控
制定灭菌前微生物含量警戒、纠偏、合格标准 经验证确定灭菌前微生物含量样品的存放和检
验方法 SOP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进行年度样品结果回顾以反映整体状况
2020/5/27
22
灭菌前各工序风险评估
管理措施(设备清洁)
计算机管理设备的状态 经验证的CIP和SIP程序 由计算机控制关键参数:水温,清洁剂浓度,
灭菌全过程处在自动控制系统和监测显示系统 两套相互独立的监控系统以及操作人员的监督 之下。
每天对冷却用的注射用水取样检查微生物水平。 每季度对热交换器进行泄漏检测。
2020/5/27
28
灭菌工序的风险评估
管理措施(防止混淆)
整个灭菌工序所在区域与外界上锁隔离 采用能防止未灭菌产品非法离开灭菌车的装置。 待灭菌区与已灭菌区之间上锁隔离。 在每个灭菌产品装载车上放置灭菌指示胶带。 灭菌结束后的产品必须在已灭菌区卸载,并计
管理措施
在每批产品灌封的开始、中间、结束均取样, 进行灭菌前含菌量的检测和污染菌的耐热试验
所有原辅料的含菌量检验方法、产品灭菌前的 含菌量检测方法及污染菌的耐热试验方法均经 过科学的验证

8 无菌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验证中容器和密封系统完整性试验替代无菌试验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8 无菌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验证中容器和密封系统完整性试验替代无菌试验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无菌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验证中容器和密封系统完整性试验替代无菌试验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前言无菌医疗器械是指不含有活的微生物的医疗器械,包括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和无菌加工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是指保证医疗器械终产品正常发挥预期功能的期限,一旦超过医疗器械的货架有效期,就意味着该器械可能不再满足已知的性能指标,发挥预期功能,在使用中具有潜在的风险。

本指导原则系对无菌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验证中容器和密封系统完整性试验替代无菌试验的注册申报资料的一般性要求,未涉及其他技术要求。

对于产品其他技术要求有关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注册申请人还需参考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如有其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涉及某类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的具体规定,建议注册申请人结合本指导原则一并使用。

本指导原则系对注册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产品有效期研究资料中容器和密封系统完整性试验替代无菌试验注册技术审查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

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注册申请人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范围仅限于无菌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验证中容器和密封系统完整性试验替代无菌试验的相关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

本指导原则不包括以下情况:1)注册申报资料中产品检测报告的无菌试验;2)用于灭菌过程的定义、确认和维护的无菌试验;3)生产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的无菌试验。

三、基本要求对于以无菌状态供应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应指定一个经过验证的确定的货架有效期。

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的验证试验类型通常可分为实时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两类。

医疗器械的实时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应同时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文件文件编号:验证部门:质保部、车间验证时间:年月至年月目录1、验证方案1.验证方案皮审批2.系统概述3.验证目的4.验证组织及职责5.验证实施日期6.验证内容7.偏差情况8.再验证2、验证记录3、验证报告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方案1.验证方案审批1.1验证方案起草1.2验证方案批准:同意执行此验证方案。

批准人:日期:2.系统概述本次密封系统的完好性试验采用灌装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压塞、轧盖、灭菌、微生物侵入试验,试验分为两组,A组为正常微生物侵入试验,B组为微生物挑战试验,检查产品密封可靠性是否达到要求,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3.验证目的通过密封系统的完好性试验确认10ml瓶塞盖组成的密封系统完好性良好,能够保证产品能防止外界污染的工艺要求。

4.验证组织及职责根据验证内容,成立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工作小组,人员组成和职责见下表。

本公司验证小组提出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实施计划,经验证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整个验证活动完成时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

6、验证内容6.1人员培训检查验证小组成员对《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文件》的培训,要求参与人员熟悉验证的步骤和方法及工作内容。

6.2检查确认确认结论:检查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6.4.1试样制备6.4.1.1培养基的配制:用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按30g加1L注射用水的比例配制1.6L。

6.4.1.2试样密封:在生产线上灌装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或取洁净西林瓶用洁净注射器灌装),装量为8ml/瓶,灌装150瓶,使用自动压塞和轧盖设备将西林瓶密封。

6.4.1.3试样灭菌:将密封后试样于121℃,15min湿热灭菌。

6.4.1.4试样预培养:从蒸汽灭菌器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西林瓶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

6.4.1.5 B组试样培养:小心拧松至少50个试样的铝盖,注意不要破坏其密封口,将拧松铝盖时不慎损坏西林瓶密封性的所有试样剔除;同时挑选至少10个封口处缺损的西林瓶;两者标记后在30~35℃下倒转竖放培养14天。

6.4.1.6试样制备统计确认结论:检查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6.4.2确定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6.4.2.1所有试样培养14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20个带盖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1ml 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液浓度:10~100CFU/1ml。

6.4.2.2 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6.4.2.3若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西林瓶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

6.4.2.4使用革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认试样西林瓶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

6.4.2.5营养性试验结果统计确认结论:检查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6.4.3挑战菌悬浮液制备6.4.3.1从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基,分别接入含10ml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

6.4.3.2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1000ml相同培养基(SCDM/2)的容器中,于30~35℃下培养22~24h。

在培养结束时,能明显见容器内培养基出现浑浊。

6.4.3.3培养结束后的挑战菌悬浮液即可用来作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

6.4.3.4挑战菌悬浮液制备时间统计6.4.4微生物侵入试验6.4.4.1本试验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不影响生产环境的地方进行。

6.4.4.2 两组试样浸泡菌液试验6.4.4.2.1将按“6.4.3”项制备的新鲜铜绿假单胞菌的挑战菌悬浮液倒入合适的盆中,用金属丝架固定试样西林瓶,使试样倒置在挑战菌悬浮液中。

6.4.4.2.2将50个经121℃,15min湿热灭菌的试样倒置,并侵入挑战菌悬浮液中,该组试样为A组。

试样西林瓶内的无菌培养基应充分接触封口内表面,样品的颈部及封口的外表面应完全浸泡在挑战菌悬浮液中,见图:6.4.4.2.3同时将25个拧松铝盖与10个轧盖封口缺损的试样西林瓶倒置入挑战菌悬浮液中,该组试样为B组。

6.4.4.2.4实验开始时取一份挑战菌悬浮液,平均计数每毫升所含活菌数。

按“6.4.2.4”项确认试验用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胞菌。

6.4.4.2.5将A组和B组试样西林瓶在挑战菌悬浮液中持续浸泡约4小时。

6.4.4.2.6浸泡结束时,再用平板计数挑战菌悬浮液的浓度。

6.4.4.2.7从挑战菌悬浮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西林瓶外残余的挑战菌悬浮液,然后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西林瓶外表面。

6.4.4.2.8将消毒后的西林瓶放在塑料袋中,置30~35℃培养7天,操作中应特别注意不要损坏B组无铝盖试样胶塞的密封性。

6.4.4.2.9挑战试验用挑战菌悬浮液经121℃,30min湿热灭菌后丢弃。

6.4.4.2.10待经挑战试验的试样培养7天后,观察检查对每一试样西林瓶内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有生长的记作十,无生长的记作—。

6.4.4.2.10.1如果试样西林瓶长菌,需确认生长菌是挑战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

6.4.4.2.10.2如果所有西林瓶都不长菌,则从浸过挑战菌悬浮液的A组取10个试样,B组5个试样,分别按“6.4.2”项进行培养基的营养检查。

6.4.4.3阳性对照试验6.4.4.3.1本项试验与两组试样浸泡菌液试验同步进行。

6.4.4.3.2取装满培养基未拧松铝盖与拧松铝盖的试样各2个作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用样品制备方法同试样,但不经挑战菌悬浮液浸泡,其外表面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

此后,接种入10~100CFU(1ml)铜绿假单胞菌,按步骤“6.4.2”项进行培养基的营养试验。

6.4.4.4微生物侵入试验结果统计6.4.4.4.1试验时间及菌液浓度6.4.4.4.2 A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6.4.4.4.3 B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6.4.4.4.4阳性对照试验长菌检查结果6.4.4.4.5挑战试样培养基的营养检查确认结论:检查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6.4.5试验注意事项6.4.5.1步骤“6.4.2”、步骤“6.4.4.2.10.2”、步骤“6.4.4.3.2”中进行的营养试验都合格,试样的挑战试验才有效。

6.4.5.2在挑战试验开始时,挑战菌悬浮液浓度(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

6.4.5.3挑战试验中A组和B组如有长菌,需记录长菌的试样数。

在A组中如出现长菌试验,则需按下述需求进一步调查。

第一,仔细去除微生物生长的西林瓶盖和塞,检查西林瓶封口是否有缺损,造成微生物侵入。

第二,将观察到试样西林瓶封口的缺陷,采用拍照或及其他适当详细记录。

6.4.5.4如果任何挑战试验中长菌的西林瓶不是由于西林瓶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即判定冻干粉针剂及小容量注射剂密封系统挑战试验作失败。

6.4.6检验方法与可接受标准6.4.6.1培养基无菌检查6.4.6.1.1取样方法:生产线上灌装150瓶 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过121℃,15min湿热灭菌,从灭菌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在30~35°C下竖放培养14天。

6.4.6.1.2检测方法:所有试样在30~35°C下竖放培养14天,或者培养到所有试样都呈阴性结果。

6.4.6.1.3可接受标准:若14天内,所有试样内的培养基无混浊,则判断培养基无菌。

6.4.6.2营养试验6.4.6.2.1取样方法:随机抽取经检验过的20个带盖试样。

6.4.6.2.2检测方法: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铜绿假单胞菌,菌液浓度:10~100CFU/0.1ml。

在30~35°C 下培养7天,或者培养到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6.4.6.2.3可接受标准:若7天内,所有接种的铜绿试样,微生物都生长良好,则培养基的促进生长能力判断合格。

6.4.6.3菌种鉴别试验6.4.6.3.1取样方法:取接种铜绿的试样,经革兰氏染色实验肉汤培养基在紫外灯下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鉴别待检试样存在铜绿假单胞菌。

6.4.6.3.2检测方法:革兰氏染色实验;紫外灯下目视观察。

6.4.6.3.3可接受标准:镜检结果应呈红色,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特征,证明是铜绿假单胞菌;肉汤呈蓝绿色荧光。

6.4.6.4菌悬液浓度检查6.4.6.4.1检查方法:平板计数法。

6.4.6.4.2可接受标准: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

6.4.6.5接种菌准备6.4.6.5.1培养方法:铜绿假单胞菌斜面培养物少许至10ml无菌营养肉汤中30℃培养24小时。

6.4.6.5.2稀释方法:铜绿假单胞菌新鲜肉汤培养物1ml加入到9ml0.9%的无菌NaCl 溶液中,如此10倍系列稀释至所需浓度。

6.4.6.5.3浓度标准:10~100CFU/1ml。

6.4.6.6微生物侵入试验(挑战试验)6.4.6.6.1试验方法:试样在挑战菌悬浮液中持续浸泡约4小时,消毒后的西林瓶放在塑料袋中,置30~35℃培养7天后观察结果。

6.4.6.6.2可接受标准:在营养试验都合格、菌种鉴别试验合格的情况下,所有试样应无菌生长,如长菌应排除是由于西林瓶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否则即判密封系统完好性(挑战)试验失败。

6.4.7试验要求本试验可以与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同步进行,经灌封、轧盖后的试样直接取自于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7.偏差情况处理验证过程中出现偏差或发生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验证结果时,需对验证方案予以修订批准后再进行验证。

8.再验证周期8.1每一年验证一次。

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记录附件1 人员培训检查记录附件2 检查确认记录附件3 试样制备统计记录附件4 营养性试验结果统计记录附件5 挑战菌悬浮液制备时间统计记录附件6 试验时间及菌液浓度记录附件7 A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记录附件8 B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记录附件9阳性对照试验长菌检查结果记录附件10挑战试样培养基的营养检查记录附件1 人员培训检查记录确认结论:检查人:检查日期:附件2 检查确认记录确认结论:检查人:检查日期:复核人:复核日期:附件3 试样制备统计记录确认结论:检查人:检查日期:复核人:复核日期:附件4 营养性试验结果统计记录(10ml规格)确认结论:检查人:检查日期:复核人:复核日期:附件5 挑战菌悬浮液制备时间统计记录附件6 试验时间及菌液浓度记录确认结论:检查人:检查日期:复核人:复核日期:附件7 A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记录(10ml规格)附件8 B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记录(10ml规格)附件9 阳性对照试验长菌检查结果记录确认结论:检查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附件10 挑战试样培养基的营养检查记录(10ml规格)确认结论:检查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验证报告1.验证过程小结确认人:日期:2.偏差情况记载确认结论:确认人:日期:3.再验证周期确定3.1每一年验证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