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生活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夷扇贝生活史
俗名:虾夷扇贝
名称由来:虾夷为中国古代对日本北海道地区的旧称,所以在那发现的扇贝就叫虾夷扇贝
生长过程:
育苗阶段
一、生殖细胞:由滤泡壁和生殖管的上皮细胞(生殖原细胞)分化
而成。
二、受精:虾夷扇贝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卵不透明直径约为
55um,细胞质淡红色。
精子头部三角形,颈长5um,尾部自颈部后缘中央向后延伸,长约50-60um。
受精是指雌雄配子相遇,两者质膜相互融合,随之两个原核相互形成一个合子的过程,受精的结果产生了受精卵。
受精卵在受精后1小时产生第一极体,2小时产生第二极体,在第二极体产生半小时,形成极叶。
此时开始第一次卵裂。
三、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很多分裂球的过程,称为卵
裂。
受精后3小时2细胞、4小时40分4细胞、6小时10分8细胞、13小时40分32细胞。
四、囊胚与原肠胚:当桑葚胚的中央出现空腔,胚体呈现囊状,表
面遍生短纤毛时,称为囊胚。
受精后16小时进入囊胚期。
囊胚继续发育,26小时后形成原肠胚。
五、担轮幼虫:受精后34小时,原肠胚渐渐拉长呈倒梨形,原口
前移到胚体腹面,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轮口前纤毛环,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中间为1-2根较长的主鞭毛。
在胚体的后端有一束较小的端纤毛。
原口相对应的背侧,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
此时的胚胎称为膜内担轮幼虫。
担轮幼虫在受精膜内快速转动,最后破膜而出,成为膜后担轮幼虫(但产生上不把此阶段称做孵化,而是待发育到D形幼虫时才计算孵化率),此时的担轮幼虫为浮游生活,一般在直线方向上做旋转前进,并具有趋光性。
担轮幼虫不摄食,以卵黄为营养。
六、面盘幼虫:担轮幼虫继续发育,在12-15℃的水温条件下,受
精后63小时形成面盘幼虫,壳长102um*壳高78um。
其壳腺形成马靴形的胚壳,并从身体两侧逐渐下包,将口前纤毛环推向身体的两侧,形成面盘。
以面盘为运动和摄食器官的幼虫称面盘幼虫(又称D形幼虫)
七、壳顶幼虫:
1、壳顶初期:受精后第8天形成早期壳顶幼虫,壳长136um*壳
高115um。
原呈直线铰合的铰合部中央逐渐隆起,形成壳顶,面盘发达,消化盲囊包裹了大部分的胃,外套膜、鳃原基、足丝腺、和平衡囊等都已形成,但未很好分化。
足呈棒状,无伸缩能力。
2、壳顶中期:受精后14天,壳长大约可达155um、壳高131um,
进入壳顶中期,左右壳不对称。
3、壳顶后期:受精后21天,壳长215um*壳高191um,壳顶充分
隆起,消化盲囊覆盖了整个胃周围。
足呈靴状,能自由伸出壳外,
此时幼虫既能用面盘浮游,又能用足匍匐爬行。
鳃原基明显可见,上有鳃纤毛。
外套膜中央,投影在消化盲囊的腹缘有黑色的眼点,身体两侧各一个(又称眼点幼虫)。
4、匍匐幼虫:受精后25天,当壳长221um*壳高197um时足形成,
即将进入附着期。
八、稚贝期:受精后28天,壳长244um*壳高223um。
变态后形成
稚贝。
稚贝进入附着生活后,除壳顶部外,在其壳外部有极薄而透明的硬膜形成,此即所谓的周缘壳。
当壳长达到1mm时,壳如耳状。
壳长达3mm时才能见到一根根放射肋,壳长达6-10mm时,失去足丝附着生活结束。
九、幼贝期和成贝期:稚贝进一步发育,壳长达到0.5cm以上,形
态结构、生态习性与成贝基本一致时称为幼贝期;幼贝发育到第一次具有繁殖能力之后,直到老死之前,称为成贝期。
养殖阶段
底播增殖(放流增殖):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为其选择砂泥底质渔场,清除敌害生物;播苗密度为8枚/平方米,亩播苗5500枚;每年的十一月份是虾夷扇贝的播种期,我们将幼贝直接撒播在20-40米深的海底,任其“野生野长”,大约两年左右壳高达到10厘米以上,开始拖网采捕或人工潜水采捕。
食物需求:扇贝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能力,但对种类无选择能力。
大小合适的食物随纤毛的摆动送入口中,不合适的颗粒由足的腹沟排出体外。
其摄食量与滤水速度有关,滤水速度在夜间1-3点为最低值。
因此摄食量在夜间最大。
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悬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类、双鞭毛藻类、桡足类等;其次还有藻类的孢子、细菌等。
其食物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的种类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