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文化特质:是文化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人文学者将其分为三类:技术文化、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在中国也称之为生计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大众传媒:是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它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刊等特定的形式,面向广大群众进行定时的、迅速的、不间断的信息传递。其特点是影响的广泛性和传播的直接性。
文化生态学: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它不仅研究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更重要的是研究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对人的影响。
文化区:是指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它是以不同地区盛行的文化特征的差异而划分的一种空间单位,即在同一区域内,某一种或多种文化要素(语言、宗教、习俗、艺术形式、道德观念、社会组织、经济特色等)以及反映这些文化特征的景观呈现一致性的特征。
伯克利(景观)学派:指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代表人物有施吕特尔和索尔。施吕特尔认为地理学应着眼于可见景观的研究,探讨未经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转变成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文化景观的整个过程。索尔则探讨人类按照其自身标准把地表改变成文化景观的问题.
刺激扩散:指一种文化事象在扩散过程中,接受者抛弃了文化的外在形式,而接受了文化的思想实质的扩散过程。如动物的驯化。
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新旧转换过程。
文化源地:是文化圈生长的核心,在文化形成之初,文化源地就是文化圈的核心地区。广义上文化源地通常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文化创新:指一种文化的变革,它源于社会群体内部所创造的观念。创新的事物可以是一项物质技术的发明或改进,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现象。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的成果,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表痕迹,是文化赋予一个地区的特性,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
赫克托扩散模型:美国当代社会学家赫克托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由于经济发达的核心地区的文化向该国家或地区扩散的结果。其扩散理论主要有文化扩散理论和社会结构扩散理论两种,文化扩散理论强调文化因素在实现国家发展中的绝对重要性;社会结构扩散理论则试图通过说明社会结构变迁来解释国家发展。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文明冲突:是文明交流的极端化或异形方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交流主体以对立的、不友好的、甚或是带有敌对态度的方式来使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对抗,最终以文明落后的一方主体或多方主体失败而结束,其后重新构建新的交流关系的过程。
索尔:20 世纪美国地理学家,曾任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教授,创立美国人文地理学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景观的形态》等。
二、辨析:
1.文化特质与文化综合体:
文化特质是文化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人文学者将其分为三类:技术文化、社会文化、
意识形态文化,在中国也称之为生计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文化综合体是以文化生产为基础、文化体验为特色、文化休闲与文化商业为重点、创意产业为延伸、会展商务相配合,以及行政办公、综合商业、其它服务业、总部基地、居住等互补的泛文化产业的整合。
2.空间与地方:
空间是抽象的,是对物质存在的广延性的反映,具有普遍性,不仅仅从属于任何具体事物;地方则无论作为处所或是一定行政区域,都是具体的,可感知的。
空间是均质的,任何空间都是描述物质运动广延性的标尺,不同空间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地方是异质的,任何地方都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因而不同地方各有特色,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
空间不随时间变化,两者互不影响;地方是具体的,必然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3.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
所谓物质文化景观,是指具有物质形态的人类创造物,如建筑形式、农田形式、聚落形式等。聚落是物质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内容,聚落分布的地区差异多与自然环境相关,但又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景观:指不一定具有物质形态的人类创造物,如音乐、戏剧、法律制度等。
相对于物质文化景观的研究而言,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研究较少。不过这不是因为物质文化景观的研究更重要,而是因为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难度较大。区分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关键在于物质文化景观是可视的,而非物质文化景观是不可视的,但可通过其他感觉感知。
4.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或多种相互间有联系的文化特征所分布的地域范围。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形式文化区的划分具有主观性。
功能文化区是一种在非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受政治、经济或社会功能影响的文化特质所分布的空间区域。它往往是按照行政或者某种只能划分出来的,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都可以算作一个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一般有一个中心,如首都、省会等,且功能文化区边界无过渡带,具有确切的界限。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重叠,如日本作为国家的政治功能文化区与作为语言的形式文化区就完全一致。
5.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文化生产是指把人类自身的思想、意志和情感作为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同时,在文化生产中,生产者将自身强烈的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渗透于一定的生产过程,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物质性。
6.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