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的概念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贫困的概念

关于贫困的概念

关于贫困的概念贫困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和相对性很强的概念。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首先,贫困是指人们生活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缺乏必要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状态。

在经济方面,贫困意味着收入水平低、就业机会少、生活条件差等。

在社会方面,贫困与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密切相关,贫困群体通常面临着排斥、歧视、无声无息等现象。

在文化方面,贫困湮没了人们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限制了他们获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

在政治方面,贫困将人们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缺乏对自己生活条件改善的控制权。

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具有时空性。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贫困的定义和标准有所不同。

世界银行将每天收入低于1.90美元的人口定义为极端贫困,而国际劳工组织将每天收入低于3.10美元的人口定义为贫困。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线标准是每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居民。

此外,贫困还受到物价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

贫困具有动态性,即人们的贫困状态可以改变。

贫困是由于个体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因此提高这些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可以减少贫困。

这包括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等方式来提升人们的技能和就业机会,从而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政府政策也可以帮助人们走出贫困。

贫困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8亿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占全球人口的10%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阻碍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减少贫困、消除贫困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包括:制定和实施扶贫政策,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和健康保健等公共服务的提供,推动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社会公正。

贫困定义新版

贫困定义新版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起,贫困可以说始终是迄今为止各社会形态中一种常见旳社会现象。

对这一社会存在,人们尽管可以从感性上去直觉它,但似乎又很难从概念上精确把握它。

换句话说,对于社会中旳贫困,人们一般可以根据某些现象如缺吃少穿、营养不良、没有足够收入、无法获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来作出感性判断,但是,要对贫困作出抽象判断并对其一般概念给出精确而科学旳定义,并非一件简朴容易旳事情。

ﻫ例如,在经济学家看来,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旳总称。

但一方面是指经济范畴旳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种人或一种家庭旳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旳最低原则。

而在社会学家眼中,贫困则是在物质资源方面处在匮乏或遭受剥夺旳一种状况,其典型特性是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ﻫ由于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背景不同,贫困旳特性也很不相似;同步,也由于政治信奉、价值观念和社会身份不同,人们对于贫困旳理解与评价存在着较大差别,学者们对贫困概念往往陷入一种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旳困惑之中。

例如,英国学者奥本海默就觉得:“贫困本是一种模糊概念,它不具有旳确性。

它随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旳思想观念变化而变化。

”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就表达,“贫困是一种非常难以捉摸旳概念”,“贫困一词对不同旳人意味着不同旳事情”。

ﻫﻫ作为一种历史性旳范畴,贫困旳概念旳确是一种不断变化着旳概念,纵观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曾对其内涵作出过种种解释。

例如在中国古汉语中,有关“贫”、“穷”、“困”旳释义都指向财货匮乏旳境况。

《说文》说:“贫,财分少也。

”《广雅·释诂四》觉得“穷,贫也”,“困,穷也。

”《左传昭公十四年》说:“大体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贫者家少财货,穷谓全无家业。

”而《荀子·大略》觉得:“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为贫,至无有者为穷。

”可见,中国古代将“贫穷”和“贫困”重要释义为财物极为缺少旳艰难窘迫境况。

判定贫困的标准

判定贫困的标准

判定贫困的标准贫困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文化背景来判定。

贫困标准通常是在考虑人的基本需求和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的。

在本文中,将探讨贫困的标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衡量贫困的方法。

1.绝对贫困标准绝对贫困标准是最常见的贫困衡量标准之一,它主要根据人们获取基本需求所需的最低收入水平来衡量贫困。

这些基本需求通常包括食物、住房、教育、医疗保健和基本的生活设施。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人每天只能消费1.9美元(按2011年的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以下的人就被认为是绝对贫困。

2.相对贫困标准相对贫困标准是基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的。

它主要关注的是人们在所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相对贫困标准通常以所得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一定比例的人口比例为基础。

例如,欧盟将低于国民平均收入的60%的人口定义为相对贫困。

3.贫困线贫困线是衡量贫困的一种方法,是指一条标准收入线,被认为是保持基本需求的最低水平。

贫困线的设定方法可以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例如,在美国,贫困线是根据政府认定的适度的营养摄入需求而确定的,根据不同家庭规模和成员构成有所不同。

4.贫困指数贫困指数是一种用于衡量贫困程度的衡量工具。

它通过考虑家庭收入、消费模式、教育水平、医疗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个因素来综合评估贫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一个常用的贫困指数,包括工作贫困指数、低收入指数和物质贫困指数。

5.多维贫困指标多维贫困指标主要关注贫困的多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教育、健康和环境等。

该指标通过衡量人们在这些方面的权利和机会来评估贫困。

例如,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综合考虑了人均国民收入、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人均基本生活设施等因素。

综上所述,贫困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观点和需要而有所不同。

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是最常见的两种衡量方法,而贫困线、贫困指数和多维贫困指标则是更具综合性和综合性的指标。

无论采用何种衡量方法,准确判断贫困水平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政府政策和社会支持至关重要。

贫困评选发言稿

贫困评选发言稿

贫困评选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领导、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首先,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参加贫困评选活动,并向大家分享有关贫困问题的研究报告。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贫困进行评选分析:贫困的定义与指标、贫困评选的意义和目标、贫困选优评优的准则,以及关于我个人的立场和推动措施。

一、贫困的定义与指标贫困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涉及到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健康教育、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贫困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和资源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例如食品、水、住房、教育和健康保健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条件,贫困的衡量指标也会有所不同,常见的指标包括贫困线、绝对贫困率和相对贫困率等。

在进行贫困评选时,我们将综合考虑以上定义和指标,并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还将邀请专业机构和学者参与评审,确保评选结果公正、科学、真实。

二、贫困评选的意义和目标贫困评选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具有巨大的意义和目标。

首先,评选活动能够提高社会各界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度,推动社会公众对贫困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评选活动有助于筛选出那些有创新和积极意义的贫困救助项目和模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最后,评选活动还能够激发贫困地区的活力和发展动力,鼓励贫困群体自强不息,尽快脱贫致富。

三、贫困选优评优的准则为了确保贫困评选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们将根据以下几个准则对贫困项目进行评判:1. 可持续性:项目能否长期解决贫困问题,确保贫困群体不再陷入贫困的困境。

2. 创新性:项目有无创新和独特之处,能否开辟新的贫困救助模式和路径。

3. 效益性:项目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否对贫困人口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4. 可复制性:项目的经验和做法是否可在其他贫困地区复制推广,为更多人提供帮助。

5. 参与度:项目能否引起群众的积极参与,促进社会公众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

除了以上准则,我们还将考虑项目的专业性、有效性、可量化性等因素,并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评判。

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现状分析和对策

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现状分析和对策

(二)贫困人口的界定标准
1、中国政府的贫困标准:
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标准

1986年由国家统计局按照维持人类基本生存所必需 的食品支出(占85%)和衣着、住房、燃料等非食品 支出(占15%)的比例,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 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 单位:元、千万
年份 1978 1985 1990 2000 2003 2004 人均纯收入 100 206 300 635 637 668 贫困人口 25000 12500 7500 3206 2900 2610 占农村人口比例 33% 14.80% 8.20% 3.50% 3.20% 2.80%
“大出大进”的动态平衡状 态 表现为:数量 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基本
接近于一个常量
2003年前中国减贫与返贫人数变化示意图 减贫人数 返贫人数
统计数据反映的每年收入低 于温饱线贫困人口减少数量
人数
2003年返贫人口数量比减贫 人口数量高出80万
年份
(二)改进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及其评价方法

以定量值作为评判标准,凡年人均纯收入低 于此定量值的人口,即定义为未解决温饱贫困人 口。这种方法,只能大致反映未解决温饱贫困人 口的规模,不能确切反映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的 数量 。 一是将一部分不该计入的人口计入。 二是将一部分本该计入的人口未计入。
637元以下)中,有近2000万属于丧失劳动能
力人口,应该对这部分人施行救助。采取这种
方式,只需政府每年拿出27—30亿元就能解决
问题
(三)现行的扶贫统计监测存在缺陷,难 以全面反映贫困人口情况

抽样调查方法:

只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每年度收入在温
饱线以下贫困人口规模; 不能反映每个贫困人口在年际之间的 动态变化情况

贫困经济学课件

贫困经济学课件

贫困经济学课件贫困经济学课件序—1.关于贫困的概念贫困:就是指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所造成的使个人或家庭不能维持正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生存状态。

2.关于贫困的特征主体:是指贫困人口,客体:是指贫困地区。

3.对贫困类型的界定中国的贫困分为制度性贫困和非制度性贫困。

制度性贫困包括:体制性贫困和观念性贫困;非制度性贫困包括:资源匮乏型贫困,生态恶劣型贫困,灾害导致型贫困,人口膨胀型贫困和能力衰弱型贫困。

本书根据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出消除对应的物质贫困、文化贫困和政治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

序二“三P”问题:人口,贫困,污染。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

经济学家指出:人们决不能忽视创造全球经济增长的机会和减少贫困的需要,因为贫困是滋生一切罪恶的温床。

引言一.贫困经济学究的现状综述贫困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美)舒尔茨(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一代大师)1965.5发表文章《贫困经济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济学家应将关于贫困问题的理论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建立专门研究贫困问题的理论性学科——贫困经济学。

(瑞典)冈纳.缪尔达20世纪60年代里程碑巨著《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困大纲》《富国和穷国:70年代的发展战略》(印度)阿玛蒂亚.森90年代末因对福利经济学和贫困问题研究获偌贝尔经济学奖阿玛蒂亚.森在谈到“9.11”时,也言及恐怖活动和贫困问题有关联的两点,第一,不惜生命投身于恐怖活动的志愿者中许多人抱着有一种对世界的不公平的反抗情绪,而贫困却是不公平的最大问题;第二,恐怖分子有必要制造一种理由使自己的行为正当化,对不公正宣战是一种制造正当化的理由。

第一编贫困的一般理论研究第一章. 贫困的基本概念:贫困和贫困线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和地域的概念,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完整版)贫困的概念及概述

(完整版)贫困的概念及概述

第十三章贫困问题概述: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

但社会发展至今,贫困问题却日益严重地摆在人们面前,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严峻课题。

人类社会渴求摆脱贫困,不断地寻找脱贫的出路,但结果并不如人所愿。

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本章从贫困的一般概念类型出发,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和中国反贫困政策进行深入剖析。

世界:(观看世界贫困图片)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益恶化,据有关国际组织2005后统计,在最近5年里,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天有7.5亿人挨饿。

目前,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约占其人口的1/3以上,其中9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南亚、南洲、中美洲、巴西和中国。

非洲人口的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拉美地区有近2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发展中国家每年都有50万妇女死于分娩及有关的并发症,700万人死于可以预防的疾病,800万儿童死于因饮水和空气污染而引起的疾病,这些数字之和远远超过战争所造成的死亡。

由于营养不良,发展中国家5000万儿童智力和体能不健全。

此外,有1.3亿学龄儿童失去了入学机会,其中80%是女童。

我国:(观看中国贫困图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国现在面临的贫困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最新消息)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2014-12-15日公布的消息,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1年的最新标准,相当于每天1美元,25年保持低标准,终于接近世界扶贫标准)的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8249万人;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

在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在500万以上。

贫困ppt..

贫困ppt..

全国国有企业下岗人数
年份 人数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09.9 260.2 300.8
350.9 408.7 706.9
二是个人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影响城市贫困的个人和 家庭方面的因素很多,但最本质的因素是家庭规模、家庭 年龄结构及劳动适龄人口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竞争能 力和适应能力等。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也是导致贫困的重 要原因。但对贫困户而言,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自 谋职业或兼职兼业创收的局限性很大,加上缺乏资金,所 经营项目的选择余地小、利润低,只能从事一些收入较少 的零星劳动。
农村贫困人口 城市贫困人口 城市农民工
城市贫困人口
城市贫困群体的贫困原因
一是亏损和双停企业的效益下降;目前亏损和双停企业主要 集中的行业是:纺织、轻工、森工、煤炭、军工,这5个行业的职 工都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收入仅是高收入行业职工的1/2~ 1/8。减发工资、拖欠工资和离退休金的现象相当严重。
4、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 必要的社会保障。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
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逐步解决农 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统筹好 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
中国反贫战略的5项指导原则
一是直接面向贫困者的原则。各项政策都必 须以贫困者受益为基本出发点,各种扶贫投资要以 贫困者为基本投向,把贫困者真正包括进缓解贫困 的计划之内。
相对贫困
一方面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贫困线不断提高而产生的贫困; 另一方面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 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 。
我国贫困的现状

第九章贫困问题

第九章贫困问题

第九章贫困问题第一节贫困状况第二节贫困的原因第三节反贫困的措施一、贫困的概念与类型(相关概念)l、什么是贫困?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

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2、什么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

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有(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的最常见的划分。

这种从贫困程度的角度的划分明确地反映了接近人类生存临界点最基本的贫困类型,尽管相对贫困在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释,但绝对贫困的确定对于缓解、维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什么是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生存型贫困是指生产资料匮乏,满足不了基本需要,解决食物和衣物成了主要的奋斗目标;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一、引言贫困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消除贫困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进行详细述评,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贫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二、贫困概念的内涵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低于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最低水平,而相对贫困则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较低。

这两种贫困概念都是基于收入水平来定义的,但绝对贫困更关注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相对贫困则更注重个人或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对收入水平。

2. 能力贫困与权利贫困能力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由于缺乏教育、技能、健康等原因而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或就业机会,导致其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权利贫困则是指个人或家庭由于种族、性别、社会地位等原因而被排斥在社会资源和机会之外,导致其无法享有与其他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这两种贫困概念都强调了贫困的多维性,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收入的不足。

三、贫困概念的演进1. 从收入贫困到多维贫困随着对贫困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不足的问题,还包括教育、健康、住房、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不足。

因此,多维贫困概念逐渐得到认可和应用。

多维贫困指数考虑了个人或家庭在多个维度上的剥夺情况,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贫困状况。

2.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对贫困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相对贫困问题却日益突出,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一部分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

因此,相对贫困概念逐渐得到关注和研究。

四、贫困概念的发展1. 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中国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一次创新。

该战略强调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施策,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方式,提高扶贫效果和可持续性。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贫困概念的经典释义——贫困经济学理论探讨之一.

贫困概念的经典释义——贫困经济学理论探讨之一.

贫困概念的经典释义——贫困经济学理论探讨之一形式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客观现象或客观现象本质属性的基本思惟形式。

概念的认识价值在于,能在对象中找到本质的、一般的东西。

毫无疑问,科学的贫困概念则是反映贫困现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

因此,研究贫困问题,必须首先把握贫困概念的科学涵义。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贫困便一直成为迄今为止各社会形态中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对于贫困这一社会存在,人们可以从感性上直觉它,但似乎很难从概念上把握它。

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中的贫困,人们能较容易地根据一些现象,如缺吃少穿、营养不良、没有足够收入、无法获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来作出感性判断,但真正对贫困作出抽象判断并对其一般概念给出准确、科学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背景下,贫困的特征是大不相同的。

同时,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对于贫困的理解和评价也是大不相同的。

正因如此,有些学者对贫困概念的科学涵义的可知性表示怀疑,陷入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困惑之中。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贫困是一个非常难以捉摸的概念”,“贫困一词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萨缪尔森著:《经济学》第14版,上册,第658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英国学者奥本海默也认为:“贫困本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具备确实性。

它随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而变化。

”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对“贫困”这一概念的涵义作出了种种解释。

较为经典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一)中国的传统解释——财货贫乏论中国古汉语对“贫”、“穷”、“困”的释义主要是指处于财货匮乏的境况。

关于“贫”,《说文》释义:“贫,财分少也。

”《广韵·真韵》曰:“贫,乏也,少也。

”关于“穷”,《广雅·释诂四》释义:“穷,贫也。

”也就是说,“贫”与“穷”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缺乏财物。

但“贫”与“穷”有量或程度方面的差别。

第九章 1农村贫困与农村扶贫

第九章  1农村贫困与农村扶贫




贫困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从而使其生活水 平低于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这里讲的资源, 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 第二,从根本上讲,贫困是缺乏手段、能力和机 会。因此,要克服贫困,就要给贫困者以扶持, 换言之,社会不应该仅仅被动地保障贫困者的最 低生活水准,而应该更多地把注意力投向铲除人 们陷入贫困的根源,主动地保障贫困者拥有必要 的手段、能力和机会。
3、贫困的测度 (1)贫困线: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

(2)贫困人口调查指数 (3)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4、农村贫困理论 (1) 要素短缺论 (2)智力低下论。 (3)贫困文化论 (4)环境成因论 (5)素质贫困论 (6)功能贫困论 (7)社会排斥论 (8)能力贫困论
(3)贫困县的划定 1986年和1994年,国家两次确定了国家级 贫困县331个和592个。



广西 的贫困县
南宁市(4):马山县、天等县、隆安县、龙州县
桂林市(1):龙胜县

柳州市(4):忻城县、融水县、三江县、金秀县 百色市(10):凌云县、乐业县、平果县、德保县、 田林县、西林县、田东县、靖西县、那坡县、隆 林县 河池市(9):天峨县、凤山县、南丹县、东兰县、 环江县、罗城县、巴马县、都安县、大化县



世界银行在其年度报告《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 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 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 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 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 告》中,世界银行给贫困所下的定义是:“缺少 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该报告同时指出, 衡量生活水准不仅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和人均支出, 还要考虑那些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比如医疗卫 生、预期寿命、识字能力以及公共货物或共同财 产资源的获得情况。它用营养、预期寿命、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入学率等指标,作为以消费为基 础对贫困进行衡量的补充。

贫困群体的概念

贫困群体的概念

贫困群体的概念贫困群体指的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一群人。

其具体的定义和界定方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贫困群体的经济条件较为困难。

这包括收入水平低下、经济资源匮乏以及贫困家庭数量较多等方面。

他们的收入往往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贫困群体的经济困难可能来自于失业、工资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等原因。

经济困难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充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需求。

其次,贫困群体的社会地位较低。

社会地位常常与受教育程度、职业、职位和社会地位相关。

贫困群体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就业机会有限,拥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较少。

相对于其他群体,他们的社会地位较低,面临社会排斥和歧视的风险较高。

再次,贫困群体往往面临多重困境。

除了经济条件困难和社会地位低下之外,他们还可能面临其他问题,如健康问题、教育机会不足、食品安全问题等。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得贫困群体的生活和发展更加困难。

此外,贫困群体还经常面临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排斥。

在一些社会中,贫困群体往往由于自身的贫穷状况、社会地位低下等原因而受到歧视和排斥。

这种社会不平等和排斥对贫困群体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贫困群体的存在和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和改善其生活状况是社会责任,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任务。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帮助贫困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一方面,需要加大对贫困群体的物质支持,包括提供经济援助、创造就业机会、优化社会救助体系等。

另一方面,也需要注重提高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例如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改善住房环境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减少对贫困群体的歧视和排斥。

通过综合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帮助贫困群体走出困境,融入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消费经济学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消费经济学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l、什么是贫困?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

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2、什么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

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的最常见的划分。

这种从贫困程度的角度的划分明确地反映了接近人类生存临界点最基本的贫困类型,尽管相对贫困在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释,但绝对贫困的确定对于缓解、维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什么是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生存型贫困是指生产资料匮乏,满足不了基本需要,解决食物和衣物成了主要的奋斗目标;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

温饱型贫困是指在正常条件下,食物和衣物能够得到供给,但经济发展还很困难,生活水平还很低,抵御灾害的能力还很弱,食物和衣物的供给还缺乏可靠的基础,收入水平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实现小康的道路还很漫长。

富裕中的贫困名词解释

富裕中的贫困名词解释

富裕中的贫困名词解释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关于贫困和富裕的讨论。

但是,有时候人们对这些名词的真正含义了解甚少。

本文将对富裕中的贫困进行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思考如何减轻贫困问题。

1. 贫困:贫困是指缺乏基本的生存资源,如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等。

贫困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贫乏,还涉及到无法满足个人和家庭的基本需求,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贫困常常伴随着社会排斥、机会不平等和限制个人发展的状态。

2. 富裕:富裕是指拥有大量的财富和资源,足够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并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富裕的人们通常拥有良好的教育、高薪工作和稳定的经济收入,以及广泛的社交圈和文化享受。

尽管富裕和贫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经常听到“富裕中的贫困”这一词语。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富裕中的人们陷入贫困呢?3. 金融压力:金融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富裕中的贫困形式。

富裕家庭可能会在经济危机、投资失败或失业等突发情况下失去大量财富,从而无法维持原先的富裕生活。

他们可能面临着负债累累的局面,甚至不得不申请借款或卖掉财产来支付日常开支。

4. 无目标的消费:富裕中的贫困还可能来源于富裕家庭的无节制消费。

有些人过度追求奢华和享乐,不断地购买昂贵的物品和参与高消费活动。

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富有,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累积的债务和财务困境,他们可能无法持续维持过去的富裕生活水平。

5. 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导致富裕中的贫困的原因之一。

富裕家庭有时会因为家庭关系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社会期望等因素而导致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个人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的不稳定,并对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富裕中的贫困,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减轻贫困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下面是一些建议:首先,个人需要建立良好的金融规划。

无论个人的经济状况如何,都应该养成理财的习惯,避免过度消费和产生债务。

人们可以制定预算,确保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合理地规划每一笔开支。

关于贫困的概念分析

关于贫困的概念分析

关于贫困的概念分析【摘要】本文试图从多个视角来描述贫困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深入阐述有关贫困这一主题的相关话题,从而寻求消灭贫困的可行性方案。

因为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学家对贫困的定义各有不同,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贫困理论,探讨了不同贫困理论中所关注的贫困的不同特点,并研究了贫困分析理论所用到的不同方法。

在分析贫困理论研究议题中,探讨了衡量贫困的标准,并为如何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贫困文化贫困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贫困在所有社会问题中是最具争议、最复杂的。

全世界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都存在。

贫困或者表现为穷人群体,或者表现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或者表现为低收入的贫民窟、棚屋区、贫民区。

但是对于贫困或者贫困的基本条件至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对于贫困的评价各有不同。

相对于可供商品而言,需要是相对的,其以社会定义和过去的支出为基础(Sen,1999)。

贫困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有很多的描述性分析。

一、贫困的不同定义从不同的视角,对贫困有不同的定义。

关注贫困问题的学者试图根据他们的学科对贫困进行定义。

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不是人们拥有资源的集合而他们为满足其基本需要而有效运用的资源的集合。

”而对于Valentine(1968)而言,“贫困的本质在于不平等”,这种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对贫困进行了延展。

“一般来讲,贫困可以根据收入来衡量。

如果一个人不能满足其基本需要,则这个人可被视为穷人。

这个最低底线可称为‘贫困线’。

”世界银行给出的是一种主要关注挣钱机会的贫困的经济阐述。

苏格兰贫困信息分队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来获取关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比较知识,认为“贫困是某一特定时期在某一特定社会里的生活状况的方式,贫困是一种没有足够的收入来至少满足其物质需要的一种状态”。

同时,贫困在不同的社会和背景会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上述定义的分析中,作者不仅试图阐述不同的定义,而且试图从不同时期、不同视角、不同衡量方法以及思维和讨论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

贫困和反贫困PPT课件

贫困和反贫困PPT课件

知晓率和参与率。
监督扶贫政策的实施
03
加强对扶贫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措施加以解决。
教育与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 力和竞争力。
3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将农民工、 灵活就业人员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扶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科学的扶贫政策
01
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贫困人口的需求,制定科学的扶贫
政策,确保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培训
02
让贫困人口了解扶贫政策的内容和申请流程,提高扶贫政策的
自然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 恶劣的地区往往经济落后, 导致贫困。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较大,可能导致贫困。
资源匮乏
缺乏必要的自然资源,如 土地、水、矿产等,限制 了地区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增长
就业机会
过快的人口增长给经济带来压力,导 致贫困。
就业机会不足,劳动力转移困难,影 响家庭收入。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缺乏创新和竞 争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制度与政策因素
制度缺陷
制度不健全、不公平,导致资源 分配不均,加剧贫困。
政策倾斜
政策导向不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 口,限制了其发展机会。
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不足,基础 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滞后。
文化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贫困的概念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从多个视角来描述贫困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深入阐述有关贫困这一主题的相关话题,从而寻求消灭贫困的可行性方案。

因为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学家对贫困的定义各有不同,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贫困理论,探讨了不同贫困理论中所关注的贫困的不同特点,并研究了贫困分析理论所用到的不同方法。

在分析贫困理论研究议题中,探讨了衡量贫困的标准,并为如何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贫困文化贫困绝对贫困相对贫困
贫困在所有社会问题中是最具争议、最复杂的。

全世界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都存在。

贫困或者表现为穷人群体,或者表现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或者表现为低收入的贫民窟、棚屋区、贫民区。

但是对于贫困或者贫困的基本条件至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对于贫困的评价各有不同。

相对于可供商品而言,需要是相对的,其以社会定义和过去的支出为基础(Sen,1999)。

贫困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有很多的描述性分析。

一、贫困的不同定义
从不同的视角,对贫困有不同的定义。

关注贫困问题的学者试图根据他们的学科对贫困进行定义。

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不是人们拥有资源的集合而他们为满足其基本需要而有效运用的资源的集合。

”而对于Valentine(1968)而言,“贫困的本质在于不平等”,这种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对贫困进行了延展。

“一般来讲,贫困可以根据收入来衡量。

如果一个人不能满足其基本需要,则这个人可被视为穷人。

这个最低底线可称为‘贫困线’。

”世界银行给出的是一种主要关注挣钱机会的贫困的经济阐述。

苏格兰贫困信息分队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来获取关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比较知识,认为“贫困是某一特定时期在某一特定社会里的生活状况的方式,贫困是一种没有足够的收入来至少满足其物质需要的一种状态”。

同时,贫困在不同的社会和背景会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上述定义的分析中,作者不仅试图阐述不同的定义,而且试图从不同时期、不同视角、不同衡量方法以及思维和讨论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

二、社会学家定义贫困的方法
1、结构方法
贫困的结构方法关注社会和经济组织及其在当代工业社会中对贫困和财富的作用,认为社会和经济组织利用二元劳动力市场,或者通过社会或经济歧视制造了贫困。

这种经常被引用的方法采用的是一种冲突的视角,可以找到大多数非法社会控制和剥削现象存在的根源。

根据冲突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贫困的根源。

在这个制度中少数人剥削、享受特权,并建立市场经济。

2、文化方法
在利用文化方法时,主要的争论在于关于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不同生活方式。

一种重要的观点认为贫困是由穷人自己创造并维系的,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以及生活态度使他们处于一种被剥削的状态。

文化方法强调穷人们为适应他们的生活状态,通过社会化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诸如宿命论和缺乏成功激励的文化传统。

许多学者,例如Oscar Lewis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这个主题,他强调文化的作用并将其贫穷的原因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意义上讲,正如Lewis 的支持者和批评者们所看到的那样,这种联系经常用来为他们的贫困而指责穷人。

3、社会心理学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关注人群的分类以及耻辱的作用。

这种方法强调这样一种现实,即社会现实是由意义组成的,或者由个人在他们的日常社会交往中创造或者再造的“现状的定义”所组成的。

当人们参与到日复一日的社会交往中,他们不得不面对越来越不同的社会现状。

三、致贫的原因分析
1、由个人缺陷导致的贫困
这种理论认为个人应该对他们的贫困状况负责。

根据上帝平等对待每个人的宗教教义,盲人、跛子和畸形的人是因为他们自身或其父母的罪孽而受到上帝的惩罚。

Rainwater(1970)从“道德视角”以批评的态度讨论了关于贫困的个人主义理论,认为穷人“遭受因果循环的罪,因为他们的道德伦丧,他们要受罪,而且必须受罪. 他们住在人间地狱”。

Rainwater 进一步认为,这种视角,包括剥夺他们自己的视角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对贫困的洞察是难以估计的。

个人的缺陷意味着懒惰、坏的选择和无能,而这些又导致了其贫困。

2、由支持非主流文化贫困信仰体系导致的贫困
根据这个理论,贫困是由于一系列社会已经一般化而个人持有的信仰、价值观以及技巧等在代际转移而导致的。

个人是其非主流文化或文化的结果或者牺牲品,文化是一种社会一般化并持续存在的个人及其群体行动和交往的反映。

文化贫困是一种关于居于少数地位、贫穷地区和社会空间的穷人发展起来并共享的关于信仰、价值和行为道德等区别于主流社会文化的非主流文化。

3、由经济、政治和社会混乱以及歧视导致的贫困
这种视角广泛考虑影响贫困的因素,不仅包括个人因素,还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等影响人们获得有限机会和资源,从而获得相应在收入和福利等的因素。

19世纪的学者发展了一系列理论探讨致贫的个人理论。

德国学者马克思显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创造“失业大军”的。

社会学之父Emile Durkheim 根据他的“失范”概念,认为即使是最个人的行动,例如自杀也是由社会体制所导致的。

4、由于地区不一致导致的贫困
有一些关于贫困的概念,诸如乡村贫困、城市贫困、少数民族贫困、第三世界贫困以及其他问题的展开,描述了贫困问题的一些独特特征。

这些介绍的事项均基于地理因素,如自然资源、洪灾、地震等,在分析贫困问题是应该被考虑进来,它们成为一些地区的优势和劣势。

四、贫困分析的一般理论
英国社会学家Kerbo(1996)将贫困理论分为四种,他概括了这个主题的不同方面。

1、关于贫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
这是社会学里出现的第一个关于贫困的理论,这种理论试图根据穷人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解释贫困的存在。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工作,他们将钱用在赌博、酗酒和不必要的奢侈品上,并且他们的家庭生活混乱无序。

2、文化贫困理论
Oscar Lewis 发展了文化贫困的理论。

文化贫困是在某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特定的综合症状。

这种文化要求有现金交易、高失业率、低工资水平和员工缺乏技能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状态中缺乏自愿者和政府的支持,家庭也不稳定。

因此,低收入群体发展一种贫困的文化以对抗中产阶级积累起来的主流
意识。

贫困阶层在整个社会中处于边缘,这种处境无法为他们提供向上发展的任何希望。

正因为如此,为了生存,穷人不得不发展他们自已的机制和代理。

穷人拥有共同的与一般文化不同的价值、道德和行动模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非主流文化导致他们的贫穷。

3、关于贫困的情景理论
关于贫困的情景理论认为穷人行为之所以与中产阶层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像中产阶层一样生活的资源和机会。

他们在教育、就业、健康卫生方面没有好的机会。

因为贫困的结构状态,导致了穷困的现状。

情景理论认为个人会理性的选择行为模式,以适应他们的目标生活状态。

因此,从该视角可以认为,穷人之所以不认同中产阶层的价值观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达不到中产阶层所达到的目标。

五、贫困理论研究的主要议题
如上所述,对于贫困的概念有多面的分析,由于这种分析研究贫困的本质,对这个概念有个清晰的理解是很困难的。

在社会学中对贫困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