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蚯蚓 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蚯蚓_冀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求必然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自然事物是彼此联系的。
培养先生热爱生命,爱护保重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厉控制变量,并留意搜集实验数据用现实说话。
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1.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见见?是谁呢?(蚯蚓。
)教师板书。
是啊,今天我们请来了蚯蚓跟我们一同上科学课。
2.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土壤里)(渔具店里)(河边)……3.奥,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说说它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阴暗)教师板书。
4:它是否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今天进一步来研讨。
【设计意图:1、经过说话引退学习,激发先生学习兴味。
2、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很多先生课前可能经过各种渠道,曾经了解了不少。
可以让先生根据已有经验来说一说。
然后引出后面课的重点,即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结论。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讨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先生考虑后交流,大家的想法可能最初集中在把蚯蚓放在一个盒子里。
一边是黑暗的,一边是光亮的,放在两头,看蚯蚓往哪个方向爬。
2、对于这个实验,大家还有甚么要说的,或是实验中有甚么要改进、留意的地方呢?在先生汇报中,逐渐引导他们完善对比实验的设计,特别留意控制条件。
比如:实验中蚯蚓的条数、实验的次数等。
3、老师提出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3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两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利用其他3条蚯蚓反复实验。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先生实验,教师巡回指点。
5、你们在实验中看到了甚么景象?组织先生汇报交流。
冀教小学科学三上《4蚯蚓》word教案(5)
蚯蚓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观察蚯蚓一、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估测蚯蚓的长度、重量。
2.能设法测量出蚯蚓的实际长度。
3.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
4.能与其他同学配合测量蚯蚓的长度。
’5.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过程1.在活动开始前,先选一种小动物,本课以蚯蚓为例。
2.先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蚯蚓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梳理,找出可以研究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例如,可以分为“研究蚯蚓如何运动组”、“研究如何测量蚯蚓身长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结构组”等等。
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小组进行实际研究之前,应先做一个研究计划(包括怎样研究、用哪些工具观察、怎样分工等)。
3.对于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师应注意提示,例如“怎样测量处于盘曲状态的蚯蚓的长度?”可以提示学生先用线绳比着蚯蚓身体盘一下,再量线绳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活动的重点不是要测量出蚯蚓的准确身长,而是让学生学习使用一些测量的方法。
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学生用书的表格中。
5.将观察后的蚯蚓继续养在潮湿的土壤里,以备下一个活动继续观察。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一、活动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设计探究蚯蚓生活习性的方案。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观察报告。
3.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4.能将实验用的蚯蚓放回大自然。
二、教学过程1.此活动是活动1的延伸,活动开始前,对上节课的观察结果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在交流后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2.让学生对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进行预测,根据不同的预测进行分组。
3.实验时,教师只对方法进行提示,不做过多干涉。
例如,在研究蚯蚓喜欢干燥的还是湿润的土壤时,要把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的分界线上,看蚯蚓爬向哪一边。
要注意提示学生不能把一次实验现象就当作结论,要进行重复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4.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预测,按教材的提示写出观察报告,并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课蚯蚓冀教版
4.蚯蚓【教课目的】[ 根源 :学& 科& 网 Z&X&X&K]科学观点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构造。
[根源 :ZXXK]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响,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响、对水的反响。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构造,能用维恩图比较同样和不一样。
感情、态度、价值观喜爱蚯蚓这样的小动物,建立认真仔细、脚踏实地地察看态度,做到不打搅、不损害小动物。
【教课要点】经历对蚯蚓的察看,初步理解动物身体构造的多样性。
【教课难点】对蚯蚓的仔细的察看,对蚯蚓身体构造的认识。
【教课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课过程】[ 根源 :]一、谜语引入老师这儿有一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细修长长一条龙,每日躲在沃壤中。
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类动物就是蚯蚓,蚯蚓大多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二、察看蚯蚓的身体将蚯蚓从饲养盒内当心地拿出,放在白纸上,将察看到的蚯蚓的样子画下来。
察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组织议论察看蚯蚓的身体的次序,议论画的的方法。
关注:学生在察看过程中能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察看过程中沟通和记录状况。
设计企图:认识蚯蚓的身体构造特色。
三、察看蚯蚓的运动和反响。
教师叙述:蚯蚓没有腿和足,它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再来对蚯蚓进行察看,看看它是如何运动的。
察看时要用放大镜轻轻地、静静地认真察看,千万不要损害蚯蚓。
[ 根源 :学.科.网]学生察看蚯蚓的运动,报告察看到的现象:蚯蚓靠身体的缩短向前爬行。
教师提出问题:蚯蚓在爬行过程中,假如我们用笔尖轻轻触碰它的身体,会如何?学生猜想状况预设:可能和蜗牛的反响差不多,会缩短身体。
教师提出察看蚯蚓遇到外界刺激的反响时要注意:(1)轻轻触碰,不要损害它;( 2)把察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察看后报告。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蚯蚓生活在湿润的环境里,假如把它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反响?学生猜想后实验,提出注意事项:(1)用另一条蚯蚓做实验;(2)实验时间不可以太长,最多不可以超出5 分钟。
三年级上《蚯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蚯蚓、土壤、呼吸、触角”等词语。
(2)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会用动词描述蚯蚓的运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蚯蚓的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会用动词描述蚯蚓的运动。
三、教学难点1. 蚯蚓的呼吸过程。
2. 蚯蚓的运动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蚯蚓标本、土壤、显微镜等。
2. 教学资源:蚯蚓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蚯蚓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2)学生分享对蚯蚓的了解,教师总结。
2. 学习蚯蚓的特征(1)教师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等。
(2)学生通过观察蚯蚓标本,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如环节、触角等。
(3)教师引导学生用动词描述蚯蚓的运动,如“蠕动、弯曲、伸展”等。
3. 学习蚯蚓的呼吸过程(1)教师讲解蚯蚓的呼吸方式,如通过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
(2)学生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呼吸过程,如蚯蚓如何排出二氧化碳。
4. 学习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教师讲解蚯蚓在土壤改良、有机质分解等方面的作用。
(2)学生讨论蚯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呼吸等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蚯蚓的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收获,提出疑问。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观察身边的蚯蚓,记录其生活习性。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蚯蚓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蚯蚓》【创新教案】
《蚯蚓》创新教案教材分析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由两个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黑暗潮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蚯蚓》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学习目标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3.能用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5.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不随意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观察蚯蚓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的方案。
评价任务1.学会运用科学观察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
2.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并能够正确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蚯蚓1 条。
学生准备:每组 4 条蚯蚓、放大镜、手电筒、天平、绳子、直尺、玻璃、纸板、水、抹布、土壤、喷雾器、纸盒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师:上节课咱们在校园观察到了许多动物和植物,我昨天上网找到一个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看你们上节课的发现中有没有这种小动物。
(课件出示: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来回走,松土数它是能手。
)生:蚯蚓。
师:那大家看下面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课件出示: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中,它是庄稼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
蚯蚓-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蚯蚓-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作用;2.理解蚯蚓在食物链中的角色;3.能够正确识别蚯蚓并了解它的生长发育过程;4.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蚯蚓、土壤、玻璃器皿等实验器材;2.准备足够的发现和探究练习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向学生展示蚯蚓,并询问学生:1.你们见过这样的动物吗?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2.蚯蚓是属于哪类动物?3.蚯蚓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性?由此,激发学生对蚯蚓研究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知识传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向学生传授蚯蚓的基本知识:1.蚯蚓是无脊椎动物,属于环节动物门,腔肠动物亚门,刺胞动物纲,蚯蚓科;2.蚯蚓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它们使用尾部的肌肉蠕动,在土壤中钻洞;3.蚯蚓能分泌黏液,帮助它们在土壤中穿行,并对土壤起到改善和肥沃的作用;4.蚯蚓是很好的土壤肥料,它们的身体经过消化后会排泄有机肥料,在土壤中释放养分;5.蚯蚓是食物链中很重要的一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3. 实验观察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蚯蚓的实验观察:1.将蚯蚓放在玻璃器皿中,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2.将蚯蚓放在不同的土壤中,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分析土壤的不同对蚯蚓的影响;3.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观察蚯蚓的体型和变化。
4. 讲解发现和探究练习题根据实验发现和探究需要,讲解相关的发现和探究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蚯蚓的基本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在课堂中加强知识系统化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科学思维方法。
冀教小学科学三上《4蚯蚓》word教案(1)
蚯蚓
教学目标1.能对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提出问题。
2.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3.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重点、难点学习观察的方法。
课前准备蚯蚓、尺、放大镜、绳子,蚯蚓与环境的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及教学要求学情假设及
应对策略
二次备课
情境引探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它
是什么?对蚯蚓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吗?
生1:蚯蚓有益还是有害?
生2:蚯蚓怎样运动?
生3:它有没有眼睛?
学生在提问
题时引导探
究一些有价
值的问题。
自主探究与交流研讨师:请各位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
行研究,研究之前,应该先做一个研
究计划:怎样研究,用什么工具,小
组如何分工等。
小组讨论计划:
师:下面比一比、赛一赛你们制作的
计划。
小组汇报:
师:按计划进行分组活动。
小组活动:
汇报:蚯蚓是棕红色,有的地方浅;
身体呈圆筒形,一环一环的,还有一
大环,头靠近大环一侧。
无眼、耳、
腿,靠蠕动是身体前进,喜阴暗、潮
湿环境。
学生计划可
能不全面,可
适当讲解。
对蚯蚓特征
让学生观察
仔细。
拓展应用
阅读“科学在线”讨论:什么是“科
学观察”。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蚯蚓。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蚯蚓
蚯蚓【教学目的】进程与方式: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看记录蚯蚓的行为特点。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蚯蚓的食性等情形。
3.能倾听其他同窗的方式和建议。
知识与技术:明白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照顾蚯蚓、观看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2.情愿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方式。
【教学重难点】能对蚯蚓的方方面面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
【教学预备】教师、学生预备:1.学生课前捉到的蚯蚓,盛放蚯蚓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蚯蚓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1.平常大伙儿都喜爱猜谜语,今天教师让大伙儿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说它没骨气,可是它力大无边,它可在泥土里自由地活动,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地游。
(板书:蚯蚓)2.检查学生捉到的蚯蚓。
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蚯蚓?二、观看蚯蚓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窗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看蚯蚓)(板书:观看)2.此刻就请大伙儿认真观看蚯蚓,并把它画下来,你能够给你的蚯蚓起个名字。
3.谁来讲说通过适才的观看,你发觉了什么?并给大伙儿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蚯蚓。
三、研究蚯蚓1.你还想了解蚯蚓的哪些方面?2.找到和你研究一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打算。
讨论:你们预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3.依照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别离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进程中咱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教师巡视,依照显现的情形进行点拨)6.汇报交流研究功效:通过适才的研究,你们发觉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四、拓展今天咱们通过对蚯蚓的研究,对蚯蚓的方方面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伙儿能不能依照你对蚯蚓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蚯蚓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教学跋文:通过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看记录蚯蚓的行为特点。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 4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 4教案冀教版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材料与用具:活动1:蚯蚓、直尺、放大镜、绳子等活动2:蚯蚓与环境的实验装置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喜欢)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寻找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有蚯蚓、蚂蚁等等,大家想不想对他们进行观察呀?学生回答。
(想)教师:好,下面我们就选择一种小动物对他们进行观察。
(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蚯蚓1.观察蚯蚓教师:大家看看老师的培养皿里放的是什么?老师向全班展示培养皿里的小生物。
学生回答。
(蚯蚓)教师:(老师拿出蚯蚓)蚯蚓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那大家敢不敢捉蚯蚓呀?谁敢来亲手捉捉蚯蚓?学生踊跃举手,来捉蚯蚓。
教师让学生甲捉蚯蚓。
教师:蚯蚓的外形有许多相似的体节,请你观察一下它身上有哪些器官?学生甲观察蚯蚓,并回答(蚯蚓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蚯蚓_冀教版
教课方案照本宣科是一种传统的教课方式 ,在我国有悠长的历史。
但跟着素质教育的展开 ,照本宣科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挡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课方式 ,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呕心沥血。
其实 ,只需应用适当 ,“照本宣科”与提升学生素质其实不矛盾。
相反 ,它正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课目的:“教书先生”唯恐是街市百姓最为熟习的一种称号,从最先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仰慕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不过更早的“先生”观点并不是源于教书,最先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不是有教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品德的尊长。
其实《国策》中自己就有“先生长辈,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实的“教师”之意,倒是与现在“先生”的称号更靠近。
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识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录,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此中之“先生” 意为“年长、资深之教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科学观点: 动物生活需要必定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对照实验的方法。
3:感情、态度、价值观 :领会自然事物是互相系的。
培育学生生命,珍惜生命的意。
死硬背是一种的教课方式 ,在我国有悠长的史。
但跟着素教育的展开 ,死硬背被作一种僵化的、阻挡学生能力展的教课方式 ,人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 ,老又提升学生的文修养煞苦心。
其 ,只需用适当 ,“死硬背”与提升学生素其实不矛盾。
相反 ,它正是提升学生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
教课重点:教课要点 :比。
教课点 :在比中格控制量 ,并注意采集数据用事。
教课程:一、入 :1.今日我同学来了一个物朋友 ,想不想 ?是呢 ?(蚯蚓。
三年级科学上册 4观察蚯蚓 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4观察蚯蚓教学设计4 蚯蚓一、教材分析《蚯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
二、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能力:1.初步掌握科学的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习惯。
知识: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四、课前准备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研究蚯蚓的资料,用培养皿装一条较大的蚯蚓、直尺、线等。
学生:课前捉一些蚯蚓,准备好记录本、笔、硬的透明塑料片、放大镜、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学生出示课前捉到的蚯蚓。
2.从培养皿里轻轻拿出蚯蚓,让所有的同学看到,并把蚯蚓拿起来放在手上。
3.学生介绍自己已了解到的有关蚯蚓的知识。
(二)提出课题,进行探究1.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选出有价值的课题,展示。
2.说明探究要求:(1)明确探究步骤,进行合理分工。
(2)边观察,边作记录,做好汇报交流准备(3)探究时要让蚯蚓始终保持湿润。
3.各组开始观察探究活动,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分组活动指导。
4.探究完毕,整理实验材料,并要求学生用毛巾擦干净手。
5.要求学生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填写“我的观察报告”的前半部分。
(三)组织研讨,深化认知用答辩会的形式进行汇报,请各组汇报人先进行汇报,其他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他没有汇报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研究组回答。
蚯蚓(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蚯蚓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材料与用具:活动1:蚯蚓、直尺、放大镜、绳子等活动2:蚯蚓与环境的实验装置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喜欢)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寻找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有蚯蚓、蚂蚁等等,大家想不想对他们进行观察呀学生回答。
(想)教师:好,下面我们就选择一种小动物对他们进行观察。
(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蚯蚓1.观察蚯蚓教师:大家看看老师的培养皿里放的是什么老师向全班展示培养皿里的小生物。
学生回答。
(蚯蚓)教师:(老师拿出蚯蚓)蚯蚓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那大家敢不敢捉蚯蚓呀谁敢来亲手捉捉蚯蚓学生踊跃举手,来捉蚯蚓。
教师让学生甲捉蚯蚓。
教师:蚯蚓的外形有许多相似的体节,请你观察一下它身上有哪些器官学生甲观察蚯蚓,并回答(蚯蚓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4.蚯蚓
蚯蚓是和种无脊椎动物,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蚯蚓身体柔软,身体分为许多相似的体节。它没有眼,但具有感光细胞,没有耳,也没有腿,身上长着短而硬的刚毛,在蠕动时起支撑和防滑的作用,通过与体内纵肌、环肌的收缩和舒张相互配合使身体前进。蚯蚓身体上有黏液腺,所分泌的黏液与背孔分泌出的体腔液共同湿润体表,使蚯蚓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生活在地下一步10---30厘米的潮湿土壤里,当蚯蚓身体表面的水分乏时就会死亡。它不停地在泥土里钻来钻去一边钻一边吞食泥土,因为泥土中有许多腐烂的动物尸体,蚯蚓把这些泥土吞进体内,将其中的有机物消化后,再排泄到土壤中。我们平时看到地面上一堆堆泥土的小颗粒,就是蚯蚓的粪便。
感到兴奋,体验成功。
进一步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课题
《蚯蚓》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一.本课概述
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仔细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住处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基本过程。
主动向老师汇报小组情况。
认真记录。
表现小组集体
实验验证
发放材料。
借助已有材料进行观察实验。
任务明确了,至于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想,教师不过干涉,允许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实验观察。
比较实验结果与猜测是否相同。
利用放大镜观察蚯蚓是否有嘴、哪能端是头、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身上颜色是不是一样、利用直尺测量蚯蚓伸长时长度、缩短时长度、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蚯蚓》教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蚯蚓》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能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捉到的蚯蚓,盛放蚯蚓的容器、放大镜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说它没骨气,可是它力大无边,它可在泥土里自由地活动,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地游。
(板书:蚯蚓)2.检查学生捉到的蚯蚓。
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蚯蚓?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二、新授(一)、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估测蚯蚓的长度、重量。
2.能设法测量出蚯蚓的实际长度。
3.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
4.能与其他同学配合测量蚯蚓的长度。
5.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二)、活动过程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蚯蚓)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蚯蚓,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蚯蚓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蚯蚓。
教师:蚯蚓的外形有许多相似的体节,请你观察一下它身上有哪些器官?学生甲观察蚯蚓,并回答(蚯蚓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
)教师:下面前后桌讨论一下,你想怎么观察蚯蚓呢?你想观察蚯蚓的哪些特征呀?前提是不要伤害蚯蚓,看哪一组研究的方法最多!学生:我们想研究蚯蚓的头部,用放大镜观察。
学生:我们想研究蚯蚓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
用放大镜观察。
学生:我们小组想研究不同的蚯蚓它身上的节数一样吗?同一只蚯蚓伸长时的长度和缩短时的长度各是多少?学:我们组想研究蚯蚓是怎么样爬的,一条蚯蚓大概多重?学生:我们想研究它的腹部,用手摸一摸手是什么感觉?学生:我们想研究哪端是头?嘴巴是怎么样的?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现在大家根据你想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在小组进行实际研究之前,先做一个研究计划,包括怎样研究、用哪些工具研究、怎样分工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课蚯蚓冀教版
4.蚯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老师这儿有一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沃土中。
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动物就是蚯蚓,蚯蚓大多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二、观察蚯蚓的身体将蚯蚓从饲养盒内小心地取出,放在白纸上,将观察到的蚯蚓的样子画下来。
观察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画的的方法。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教师讲述:蚯蚓没有腿和足,它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再来对蚯蚓进行观察,看看它是怎样运动的。
观察时要用放大镜轻轻地、静静地仔细观察,千万不要伤害蚯蚓。
学生观察蚯蚓的运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蚯蚓靠身体的收缩向前爬行。
教师提出问题:蚯蚓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我们用笔尖轻轻触碰它的身体,会怎样?学生猜测情况预设:可能和蜗牛的反应差不多,会紧缩身体。
教师提出观察蚯蚓受到外界刺激的反应时要注意:(1)轻轻触碰,不要伤害它;(2)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观察后汇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蚯蚓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如果把它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反应?学生猜测后实验,提出注意事项:(1)用另一条蚯蚓做实验;(2)实验时间不能太长,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表:蚯蚓的水中反应观察记录表教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蚯蚓不能适应水中的环境。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蚯蚓》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蚯蚓》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所吃食物等;2、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蚯蚓的基本习性。
教学难点:通过对蚯蚓习性的观察,培养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蚯蚓平时都吃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
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
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
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
3、观察蚯蚓的“家”。
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
这一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自主发现,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4、思考蚯蚓吃什么、蚯蚓的“脚”在哪和蚯蚓呼吸等问题。
蚯蚓生活在土壤里,那蚯蚓就是吃土吗?蚯蚓是靠什么来运动的?蚯蚓像人一样需要呼吸吗?让学生回忆之前户外的观察,通过感官的认识抽象出蚯蚓的真实生活。
5、交流与总结。
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
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蚯蚓的基本习性,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教师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
6、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蚯蚓、直尺、放大镜、绳子等
活动2:蚯蚓与环境的实验装置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呀?
学生回答。
(喜欢)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寻找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有蚯蚓、蚂蚁等等,大家想不想对他们进行观察呀?
学生回答。
(想)
教师:好,下面我们就选择一种小动物对他们进行观察。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蚯蚓
1.观察蚯蚓
教师:大家看看老师的培养皿里放的是什么?
老师向全班展示培养皿里的小生物。
学生回答。
(蚯蚓)
教师:(老师拿出蚯蚓)蚯蚓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那大家敢不敢捉蚯蚓呀?谁敢来亲手捉捉蚯蚓?
学生踊跃举手,来捉蚯蚓。
教师让学生甲捉蚯蚓。
教师:蚯蚓的外形有许多相似的体节,请你观察一下它身上有哪些器官?
学生甲观察蚯蚓,并回答(蚯蚓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
)
教师:下面前后桌讨论一下,你想怎么观察蚯蚓呢?你想观察蚯蚓的哪些特征呀?前提是不要伤害蚯蚓,看哪一组研究的方法最多!
学生:我们想研究蚯蚓的头部,用放大镜观察。
学生:我们想研究蚯蚓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
用放大镜观察。
学生:我们小组想研究不同的蚯蚓它身上的节数一样吗?同一只蚯蚓伸长时的长度和缩短时
的长度各是多少?
学生:我们组想研究蚯蚓是怎么样爬的,一条蚯蚓大概多重?
学生:我们想研究它的腹部,用手摸一摸手是什么感觉?
学生:我们想研究哪端是头?嘴巴是怎么样的?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现在大家根据你想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在小组进行实际研究之前,先做一个研究计划,包括怎样研究、用哪些工具研究、怎样分工等。
观察后,将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给每组发蚯蚓,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观察活动的开展。
(例:提示学生在使用放大镜时,要把镜面对准物体,然后慢慢调整镜面到物体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提示学生用放大镜依次观察蚯蚓身体颜色、哪端是头、有无眼睛、嘴的形状等;记得一定要保持蚯蚓湿润。
)
2.各组汇报,交流讨论
教师:刚才的活动,大家都做得很认真,每个同学都做了有意义的研究,现在我们以答辩会的形式进行汇报,请各组汇报人先进行汇报,其他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他没有汇报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研究组回答。
各组汇报、答辩。
(学生:我们发现蚯蚓的身体是可以伸长,可以缩短的,伸长时的长度是15厘米,缩短时的长度是10厘米,平均长度是12.5厘米,它的体重和我手中的橡皮差不多重。
学生:我们发现蚯蚓没有眼睛,但是他知道前进的方向,它的身上肯定有类似眼睛的东西,知道方向。
学生:我们发现蚯蚓表面是一环一环的,还戴了个“大戒指”,前进时靠这些环的一伸一缩向前爬。
)
教师:说说你还知道有关蚯蚓的哪些趣事?(重点说说蚯蚓的用处并进行保护有益动物的教育。
)
师生评价、鼓励。
3.巩固应用,课外延伸
(1)应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再研究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
(2)下节课还要用到蚯蚓,将观察后的蚯蚓养起来,以备下一个活动继续观察。
4.课下作业
按书上P16提示填写这部分内容的观察报告。
板书设计:
第四课蚯蚓
活动1:观察蚯蚓
制定研究计划,包括怎样研究、用哪些工具研究、怎样分工?
1.观察蚯蚓
①观察蚯蚓外形结构组:头、尾、颜色、环节等。
②研究蚯蚓如何运动组:运动方式等。
③研究蚯蚓身长体重组:身长、体重等。
2.各组汇报,交流讨论
3.巩固应用,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了蚯蚓的外形、运动方式、身长体重等方面,那么大家猜想一下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学生回答。
学生甲:我猜想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
学生乙:我猜想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学生丙:我猜想蚯蚓喜欢土。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测。
(二)新课教学
◆活动2: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1.小组活动
教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分三个研究小组,第一小组研究“蚯蚓喜欢阴暗的还是明亮的环境?”第二小组研究“蚯蚓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的环境?”第三小组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土里还是喜欢生活在沙子里?”,大家根据自己想研究的内容自动结组,研讨如何进行研究,做一个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找老师领取器材。
教师:在大家实施研究计划前,老师提几点注意的地方,比如在研究蚯蚓喜欢干燥的还是湿润土壤时,要把蚯蚓放在干燥与湿土的防界线上,看蚯蚓爬向哪一边,不能把一次实验现象
当作结论,要多做几次,是不是每次都一样?还应抓多几条蚯蚓进行比较,看看结果是不是都一样。
研究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要记下来。
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观察时用的方法多,发现蚯蚓的秘密多,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同时别忘了边观察、边画图、边记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实验活动的开展。
各组按照教材P16的提示填写这部分内容的观察报告。
2.汇报交流
交流汇报。
教师伺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鼓励学生课外自己开展观察动物的活动。
3.总结部分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谈收获
4.延伸部分
①课后搜集有关蚯蚓的资料。
(提供相关的网站或资料名称)
②进一步研究的蚯蚓(如:蚯蚓的生理习性:蚯蚓的食性特点)
5.放生
教师:蚯蚓虽小,但它也有生命,我们要珍惜小生命,热爱大自然,课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放生。
学生活动,课下放生。
板书设计:
第四课蚯蚓
活动2: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1.小组活动
第一小组研究“蚯蚓喜欢阴暗的还是明亮的环境?”
第二小组研究“蚯蚓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的环境?”
第三小组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土里还是喜欢生活在沙子里?”
2.汇报交流
对观察报告进行汇报讨论
3.总结部分
4.延伸部分
①课后搜集有关蚯蚓的资料。
(提供相关的网站或资料名称)
②进一步研究的蚯蚓(如:蚯蚓的生理习性:蚯蚓的食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