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涓生和吕维甫来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曾指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基于这样的知识分子的使命感,鲁迅对当时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责任就当然给予更为热切的注视和思考了,对于当时变革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以及他们的命运,鲁迅在他的小说里做了形象生动的描绘。但是没有读过太多关于鲁迅的文章,所以就只能从《在酒楼上》和《伤逝》来做个简单的分析。

《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都是20年代初期具有某种程度的民主思想的知识青年。他们互相认识后,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大胆地追求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并且不顾强大的封建势力和世俗偏见,勇敢地冲出封建家庭的樊篱,走到了一起。女主人公子君原本是一个为了争取婚姻自主而蔑视一切世俗观念的人,但与涓生同居后,她不再读书,不再思考,整日不是忙着操持家务,就是为小油鸡而“和小官太太暗斗”。生活使他变得日渐空虚、庸俗。男主人公涓生原本.是一个能够追求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他曾以自己的觉醒唤起了子君的觉醒,并且把纯真热烈的爱情奉献给了子君。但是,在与子君度过了最初的一段“安宁和幸福”的生活后,他不再满足现有的爱情生活。他意识到,他与子君的爱情应“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否则,“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但是,他们的爱情怎样才能更新、生长、创造?他们新的生活道路到底在哪里?这一切,他自己也并不很清楚。当局长一纸公文断绝了他的生计后,.他刚开始还反抗然而后来却失败了,最后终于提出了和子君分手。涓生和子君这对曾经相爱,并不顾世俗走到一起的青年,最后以悲剧结束了他们的爱情。

而《在酒楼上》的吕维甫曾经是接受过新教育,到城隍庙里去拨神像的胡子,议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虽然激进然而进步而可爱的知识青年。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逐渐向旧的势力妥协了,变成了一个迂缓的教“子日诗云”之类误人子弟、无意中成为封建旧势力帮凶的落荒者。到了中年,已经堕落到为母亲的一个梦回老家去迁坟的什么事也无所谓的麻木的人。

这些知识分子他们本身都拥有先进的思想精神,但是社会的时代的黑暗压迫着他们,于是他们开始妥协,开始逃避,开始向麻木发展。鲁迅先生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来批判当时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的软弱、妥协、不坚定,同时也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迷茫无助,及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分子的同情,又对他们的缺点做出了批判,但这更是对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批判和不妥协。

参考文献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主编:唐弢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