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将这一单元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并与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另一方面是根据已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两个方面的思考,也是学生后续学习中需要经常进行反思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目标定位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掌握一定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对所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加以解决。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这是一节整理与复习课,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即指导学生有条理、系统、科学地整理所学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教师来说,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作为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有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及本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和练习法,学生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法。
六、教学程序分析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开始,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物体,如圆柱体的水杯、保温杯、花瓶……圆锥形的陀螺、冰激凌、圆锥形谷堆……展示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这是一个“大步”提问,学生可以发现出示的物体多种多样,也可以发现出示的物体用途广泛,还一定能发现出示物体形状上的特点,通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感知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记忆,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分钟)
(二)独立思考,交流合作
(1)回忆:回顾本单元学过哪些知识是进行整理的前提,在本环节中,我要求同学们先不要翻书回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指名学生回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课前预设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互相补充后,学生回忆出了本单元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如果是这样,教师只需指导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本单元内容,使知识初步顺序化;二是学生互相补充后,学生仍然遗漏了某些重要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就要有重点的指导学生看书。这样设计的意图一是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无条理、无系统的知识网络不便知识再忆,甚至容易遗漏某些知识点,初步感知整理知识的必要性,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4分钟)
(2)整理:因为本节课所要整理的知识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了,具有一定的知识以验,因此,怎样有效地进行整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上,采用“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及各自的分工,在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合作整理。在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作为教学中教的主体的教师也深入到学生中,支援有困难的小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小组内各成员的合作情况,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12分钟)
(3)汇报:“展示汇报”是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的环节,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成果展示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的阶段,在汇报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小组整理的知识框架说说整理思路,其他小组的同学给予评价,说清楚好在哪里或才不好在哪里,这样设计教学是力求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能否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二是关注其他同学能否在交流中有所收获,或进行合理地质疑;三是关注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人,学生评、老师评以及自己评相结合,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自我,建立信心。(5分钟)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因此,我设计了一些有代表性,有层次,有效的习题。
第一层次:基本概念的掌握,考查学生对圆柱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等的掌握情况。
第二层次: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阶段。
练习的设计综合了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层层深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14分钟)
(四)畅谈收获,提出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新课标指出:“自主地对报学的知识进行反思与领悟,是对每位学生的要求。”(3分钟)
(五)实践作业,自由选择
本节课的课外作业是一份实践作业:“找一找身边的圆柱、圆锥或近似的圆柱、圆锥物体,测量出有关数据,算一算它的体积(或容体)及表面积(可使用计算器)”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