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4.1.5)--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例题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解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解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解第一节概论一、少阳含义在六经中医,少阳有经腑两层意义。
少阳经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少阳腑则包括足少阳胆腑与手少阳三焦腑。
少阳与六气之相火对应。
足少阳胆又与五行之甲木相配,手少阳三焦则与相火相配。
少阳既与五气(在天五行)之相火(当为燥)对应,又与五行(在地五行)之火(相火),木相配。
手少阳三焦配相火,而手厥阴心包亦配相火,因此,手厥阴心包之经藏也就与少阳紧密联系在一起。
六经中医对少阳有一个很重要的论述,就是少阳主枢,处于表里之间,在半表半里,是说少阳处于太阳(表)与阳明(里)之间,是太阳与阳明之枢机。
二、少阳病含义在《伤寒》里,少阳病原本主要指足少阳胆病,未包括手少阳三焦病。
但是,于实际上,《伤寒》之少阳病,除目眩可算病在胆腑,其它均谓病在胆经。
而更多者,实为胆腑燥淫,客入它藏它腑引起的病变。
其一,是燥客三焦引起的病变,典型如小柴胡汤证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还有结胸痞鞕等等。
其二,是燥客胃腑引起的病变,即所谓阳明病燥者。
其三,是燥客脉腑引起的病变,典型如身黄,出血者。
但是,上述燥客致病,除小柴胡汤证,大多未收入《伤寒》之少阳病,而是分散于太阳阳明之中。
与少阳主枢之论述相应,六经中医称少阳病为枢机病,因此,少阳病之治法,有三禁之说,即禁吐,禁汗,禁下,只能和解。
所谓和解,主要指和解太阳阳明表里,既不汗解于太阳,亦不下解于阳明,而是表里俱解于少阳枢机。
但是,六经中医,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表里可以和解于少阳,亦不能很好地解释是怎样实现和解。
此外,六经中医但说和解表里,而未说和解藏腑寒热(燥)。
反映出理论不能深入。
三、少阳病治方医学辨解在治方医学里,主要以病机分病。
因此,治方医学所认识之少阳病就是病机在足少阳胆腑,及其本体足厥阴肝藏之病。
少阳病产生之病因——燥邪客犯它藏它腑,所引起之病变,分别归属所在藏腑。
手少阳三焦,在治方医学里,属于肺藏之表腑,但非相火之腑,而是天七热腑,因此,病机在手少阳三焦之病,不归入六经之少阳病,而对应六经之太阳病,是为热病。
中医试题及答案
中医试题及答案中医试题及答案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A.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B.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C.针对某些次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D.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E.针对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考题解析:佐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针对某些次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消除或减低君、臣药的毒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治疗需要,在方中配伍的少量的、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中医执业医师试题。
由此可知,A、B、C、D均属佐药功用的范畴。
故标准答案为E.2.由逍遥散变化为黑逍遥散,属于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和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量增减和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考题解析:黑逍遥散(《医学六书。
女科要旨》)由《局方》逍遥散加味化裁而成,方中不仅加入生地(或熟地),且药物配伍比例也作相应调整,所以D为正确答案。
3.至宝丹的功用是A.化瘀开窍,解毒辟秽B.豁痰开窍,化浊解毒C.化痰开窍,熄风止痉D.芳香开窍,解毒辟秽E.清热开窍,化浊解毒考题解析:至宝丹为凉开的代表方之一,功擅开窍、辟秽、化浊、解毒,所以E为最佳选项。
A项中之“化瘀”,C项中之“熄风止痉”,均与至宝丹的功用无关;B、D两项虽与至宝丹的功用相近,但均未提及“清热”,所以亦非最佳选择。
4.具有补气生血功用的方剂是A.四君子汤B.参苓白术散C.当归补血汤D.补中益气汤E.生脉散考题解析:补气可以生血。
当归补血汤虽以当归命名,但重用黄芪为君,大补元气,意在使气旺血生,所以C是正确答案。
补中益气汤虽亦重用黄芪、人参、白术等补气药,少量配伍当归,但其立法意在补气升阳举陷,而不在补血,故不是最佳答案。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的功用均与题目相去较远,所以不选。
5.以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A.四妙勇安汤B.犀黄丸C.仙方活命饮D.大黄牡丹汤E.苇茎汤考题解析:五个备选答案中,犀黄丸、仙方活命饮均具有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作用,但仙方活命饮重在清热解毒,溃坚消肿;犀黄丸重在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第五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第五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就是半表半里的一种阳性证。
阳热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半里就是胸腹腔间,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
热邪在这个地方,只能顺孔道往上涌,往上来。
所以口苦咽干都是孔窍的地方发生热象。
口苦,少阳病见口苦,最常见不过。
临床上病人口苦肯定是柴胡证。
咽干,内有热,咽也干,热往上亢,目眩就是头眩晕。
也就是说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充斥热邪,口苦咽干目眩,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必然的反应。
所以拿它作少阳病的一个特征,是比较正确的。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这段的意思是这样的,少阳病不是特殊的病,只要在临床上遇到口苦咽干目眩,这一系列证候,可以肯定是少阳病证。
这是辨少阳病的特征。
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中风,意思是太阳中风类的病,而传入半表半里而发生的少阳病,也叫少阳中风,就是由太阳中风证而转属少阳病叫少阳中风。
二耳聋,无所闻,目赤,这与上面讲的口苦咽干是一样的道理。
热要是甚者,不止于口苦咽干目眩而已,有的时候身与目也发生热亢的证候,身热的甚则聋,目热的甚则发昏,所以这在少阳病里是经常遇到的。
一般是口苦咽干目眩,甚者有时候耳聋目赤,所以柴胡剂五官的证候常有用的机会,尤其耳聋目赤,大概这种应用柴胡加石膏的法子好。
胸中满而烦,有二个看法,一个为胸胁苦满互词,而烦,柴胡证喜烦,也就是说热往上冲,上面基于耳目口咽,由于往上冲胸中也满,由于热往上冲关系也烦,这么讲也可以。
说他是柴胡证的一个征候,即是胸胁苦满而烦。
前面柴胡讲了,在这只简单的说一下。
柴胡四证: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
在这把胸满而烦放在一起,言外的意思是这是柴胡证。
这个初传少阳而发生的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前面讲多了,不可吐下,半表半里,病不在里,在里而实于上而可吐,实于心下可以泻。
不在里当然不可吐下。
病邪没在胃汤里,吃泻药只能虚其胃肠而已。
胃虚,如有寒饮的话则乘这,而心下悸而惊,惊则是燥的意思,惊燥,比一般的烦厉害了,这部是病陷于里的一种证候,甚而惊燥。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少阳就是所谓的「神经、血脉」,凡是不列入脏腑的,沟通脏腑之间的油网络,都是「少阳」包括西医讲的淋巴系统,如何从外症或摸脉知道病邪停在少阳,如何判断及检查?就是此少阳篇要介绍的。
病邪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皮表就是太阳,如果来不及用桂枝或葛根汤等去发汗,病邪脱离皮表进入少阳,代表滤过性病毒进入淋巴系统,也就是进入水道系统。
就是中医所谓的气。
没有入腑,入腑就是阳明证,也没有入脏,入脏就是少阴或厥阴,如何检查及判断?少阳有什么主症?临床上,常常病人感冒的时候,本来是太阳证,一吃抗生素,就变成少阳,抗生素没有把滤过性病毒杀掉,反而对肠胃功能有伤害,所以西药大多要饭后吃,因为西药伤胃,中药都是空腹,中药要饭后吃是希望药停在上面,所以像去胸中烦躁的「栀子豉汤」就可以饭后吃。
人身上最主要、最密的血脉神经就是在胸腔、横膈膜、纵膈膜这一带,包括肺和心,所以进来的时候会进入这地方。
人的眼、耳、目、口、鼻,所有的五官有问题的时候,化脓等都属于三焦系统,就是所谓的少阳系统,而像耳朵的功能有障碍,肾开窍在耳,就属于内脏的问题。
而本身发生的病症就是在半表半里的中间。
在表的里,在里之外。
例:女人的乳癌细胞在淋巴系统的时候,还可以治疗,在血脉神经的时候也还可以治疗,可是如果转移到骨或脏的时候,就晚了。
二七七:「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人有两个少阳。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太阳的表邪进入少阳的时候,胆附在肝旁边,病邪一进来的时候,第一个就是碰到胆。
胆受邪的时候,胆汁就会回逆。
如果胆汁跑到血里面去的时候,人身上就会比较黄,如果胆汁往上冲,跑到喉咙里面,就会感觉嘴里面苦,所以口苦;因为病在阳,所以所以一定会看到有热的现象,所以咽干,因为喉咙靠血脉神经来滋润,一受邪的时候,血脉干掉了,津液不足,喉咙一定会发干;目眩,眼睛会发昏,因为眼睛也是靠血液来滋润,所以表症马上可以变为这些症状,实际上这些还不够,前面有介绍,一定会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的原因,因为病邪在淋巴系统里面跑,如果抵抗力很强,打赢的时候就热,打输的时候,病邪往里进的时候就冷,所以有忽冷忽热,突然来的热,突然来的冷,因为三焦受病的时候,第一个就是胸胁的地方,胸里面水份精液很多,邪一进入胸里面以后,胸里面的水运转就不会正常,而且还要分出很多体力来相抗,所以自然而然堵在这,病人还有恶心、呕的现象,所以只要病人有呕的现象,马上就想到少阳,为什么呕?水道系统不是很正常的时候,胃吸收的营养没有办法进入三焦油网,进入脏腑,【内径】三焦者水道出焉,决渎之官,所以三焦是疏导的系统,在这状况下,旧的食物没有去,因为三焦有病邪了,新的血生不出来,而新的食物又不受,停在肠胃中,所以会有恶心的现象,这些都是三焦少阳的主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一;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二,少阳病治禁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4】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65】第二节;少阳病证一,小柴胡汤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邪下。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嘿嘿不欲饮食。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
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主之。
服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7】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寒热往来,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266】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9】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疼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1】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29】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0】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
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8】二,小柴胡汤禁例。
05辨少阳病证脉并治全篇
辨少陽病證脈並治全篇1、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2、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者悸而驚。
3、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4、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欬者,小柴胡湯主之。
5、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6、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7、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8、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9、陽明病,脅下鞭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0、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11、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而飲水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
12、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13、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14、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15、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鞭,脈沉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裏也。
脈沉亦在裏也。
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裏,此為半在裏半在外也。
脈雖沉細,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6、傷寒陽脈濇,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17、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伤寒论伤寒论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东汉·张仲景1
伤寒论伤寒论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东汉·张仲景1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
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方一。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芒消(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消,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
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
禁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大陷胸汤。
方二。
大黄(六两,去皮)芒消(一升)甘遂(一钱匕)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
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
三。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四。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枳实(四枚,炙)生姜(五两,切)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病例总
伤寒论病例总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某男,68岁,因操劳过甚而感邪发病,发热头痛,无汗,浑身关节皆痛,已二三日,曾自服西药土霉素等未效。
刻诊:两脉浮紧带数,舌苔薄白,身灼热无汗,微喘,气息稍粗,骨节酸楚烦疼较甚。
治宜:A桂枝附子汤 B麻黄汤C大青龙汤 D葛根汤 E甘草附子汤2.患者自认为感冒,于昨日自服复方阿斯匹林片。
服后汗出不少,衣衫尽湿,今晨反觉全身骨节酸痛,不愿行动;不发热,微恶风,全身有微汗,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宜:A桂枝附子汤 B桂枝新加汤C桂枝汤 D甘草附子汤 E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3.于某,男,40岁。
一周前患感冒兼肠炎,腹泻一日7~8次,发热,腹胀,头痛,经用氯霉素治疗后,虽腹泻已止,但腹胀,腹痛,呕吐仍不减轻,头痛,畏寒,怕风,身亦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宜:A葛根汤 B葛根黄芩黄连汤C黄芩汤 D葛根加半夏汤 E黄芩加半夏生姜汤4.患者顾某,忽感风邪,始则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继则翕翕发热,头项强痛,腰臀酸楚,自服发汗药,而汗出淋漓,小便较少,四肢拘急,屈伸不利,当用:A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B桂枝加附子汤C桂枝加葛根汤 D桂枝新加汤 E药甘草附子汤5.患儿恶寒发热2天,伴咳嗽气促,咯吐黄稠痰,甚则喘息不得平卧。
胸中烦热,身热汗出,口渴引饮,二便尚可,舌苔黄,脉浮滑数。
宜用:A麻杏石甘汤 B葛根芩连汤C小青龙汤加石膏 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E以上均不是6.黄某,男,初患外感,发热,头痛,微咳,服解表药后,上证已除,但大便稀溏,日五六次,胸闷欲呕,腹胀不痛,投以藿香正气散三剂未效,来诊时,证见胸中烦闷,腹不胀而觉脘部痞塞不舒,嗳气有食臭味,肠鸣即欲大便,便色淡黄,水样便中夹有不化的食物残渣,无异臭,日五六次,量不多。
脉濡数,苔薄白,宜用:A葛根汤 B黄芩汤C桂枝人参汤 D黄连汤 E生姜泻心汤7.患者,男性。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病是外邪侵犯少阳, 出现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为主证的疾病。
病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病位:半表半里病性:热证少阳病治则:和解少阳代表方:小柴胡汤兼夹证:随证加减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一、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邪在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火气为病”火胜则苦,胆气上逆——-口苦灼伤津液——-咽干循经上扰清窍——-目眩二、少阳病治禁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提要】论少阳中风证的症状、治禁及误治后的变证。
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走于耳中,下胸中,贯膈;手少阳之脉上耳后,人耳中,出耳前,止于目锐眦,其支者布胸中,络心包,下膈。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65)【提要】论少阳病禁用汗法以及误汗后的变证与转归。
第二节少阳病本证一、小柴胡汤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少阳病的证治病程:五六日往来寒热——正邪分争,邪胜则寒,正胜则热胸胁苦满——少阳经气不利神情默默——肝胆气郁,疏泄失职心烦——胆郁,胆热扰心不欲饮食——胆热胃虚,胃气上逆喜呕——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或然证:胸中烦而不呕——痰热结聚于胸渴——津液不足腹中痛——脾虚肝旺胁下痞硬——水饮结聚于胸胁心下悸,小便不利——水饮停留,影响及心不渴,身有微热——表证仍在咳——寒饮伤肺处理:小柴胡汤随证加减【辨治要点】病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
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
治法: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方用小柴胡汤。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
【解析】103
後四五日 少
太 陽 病
過經十餘日 反二三下之
柴胡證 仍在者
阳 阳 明 并 病
先與小 柴胡湯
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氣因和
嘔不止心 下急鬱鬱 微煩不大 便心下急 迫或疼痛
爲未解也
與大柴胡湯 下之則愈
动态地分析:由表证内传少阳,误下后少阳阳明并病,根 据病情侧重,而从少阳、或从少阳阳明双解两种治法。
【提要】阳明少阳并病治从少阳,及小柴胡汤的 作用机理。
【解析】
少阳阳明
不大便:阳明腑实的
阳证为主
病
舌上白胎:阳明燥热未甚
治从少阳与 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胁
下硬满可去 周
身
津液得下 大便自调
汗 出
胃气和降 病 呕逆自止 解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原文】 101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
(二)柴胡加芒硝汤证(轻证) 【原文】 104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
【现代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具有保肝、利胆、
解痉、抗炎、抑菌、解热、镇静、镇痛、镇 吐等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降低血 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对高脂血症、高粘度 血症、血凝亢进状态有改善作用,对动脉硬 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有抗溃疡作用。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
【临床应用】 本方既可疏利肝胆之气滞,又可荡涤肠胃之实热,
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提要】少阳中风证的治禁与误治后的变证。 【解析】 少阳中风的含义:此属风阳之邪侵犯少阳,少阳
郁热较重所致。 法当和解为主。 若误用吐、下,则耗伤气血津液,使心神失养,
胆气虚怯,则见心悸惊惕等变证。 故少阳病禁用吐、下之法
伤寒论卷第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卷第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卷第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①也。
【注释】①目眩: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译文】少阳病的主要症候,是口苦、咽喉干燥、头晕目眩。
【评析】本条为少阳病提纲。
【原文】少阳中风①,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注释】①中风:此处当是感受风热之邪。
【译文】少阳感受了风邪,两耳聋听不到声音,眼睛发红,胸中满闷而烦扰不宁的,不可用吐法和下法;如误用吐下,会引起心悸和惊惕的变症。
【评析】本条讲少阳中风的主症与治禁。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走耳中,下胸贯膈,风热之邪随经上扰,壅遏清窍,则耳聋目赤,少阳经气郁滞,则胸中满而烦。
并不是有形实邪,当然不可用吐法和下法。
如果误用吐下,势必损气耗液,引起心悸、惊惕等变症。
【原文】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一云躁)。
【译文】外感病,脉象弦细,头痛发热的,是症属少阳。
少阳病不能用发汗法治疗,误发其汗,津液受损,津伤胃燥,邪传阳明,就会出现谵语。
若通过治疗,胃气得以调和,则会痊愈;若胃气不和,则会出现烦躁、心悸的变症。
【评析】本条讲少阳伤寒的主脉和治禁,以及误汗的病变转归。
本条也是讨论脉症合参的辨证方法。
三阳病都有头痛发热,但脉有不同,太阳病为正气抗邪于表,其脉必浮;阳明病为热势炽盛而正气不虚,其脉必大。
少阳病当从表入里的过渡阶段,邪已去表故脉不浮,虽化热而热势未盛,故脉不大,而是脉象弦细。
因此根据脉弦细来参合头痛发热,就可以确诊为病属少阳。
病不在表,自非汗法所宜,所以有不可发汗之禁。
误汗则津液外越,里热更炽,于是胃燥成实而发生谵语。
【原文】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译文】原患太阳病,未解除,病邪传入少阳,出现胁下痞硬胀满,干呕,不能进食,发热怕冷交替而作,若未使用涌吐或攻下法,而见脉沉紧的,治疗时可用小柴胡汤。
中医学《伤寒论选读》-各章自测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选题1、《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时期。
①先秦②西汉末年③东汉末年④南北朝2、最早整理编次《伤寒杂病论》的是()①王叔和②林亿③庞安时④方有执二、填空题1、第一个校定《伤寒论》的人是。
第一本逐条注解《伤寒论》的书是的。
2、伤寒六经辨证体系以为纲,以为目。
3、三阳病的治疗以为主,三阴病的治疗以为主。
三、名词解释1、越经传2、直中3、两感4、并病四、问答题1、试述中医“伤寒”的广义和狭义概念。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一、单选题1、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的鉴别要点是()。
①发热与否②汗出与否③头痛与否④恶寒与否2、服桂枝汤,仍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当用()治疗。
①桂枝汤②桂枝加附子汤③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二、多选题(选择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1、伤寒发生传变,出现的症状有()()()()()。
①脉数急②脉静③发热不恶寒④颇欲吐⑤躁烦2、病人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属于()()()()()。
①真热假寒②真寒假热③外寒内热④“热在皮肤,寒在骨髓”⑤“寒在皮肤,热在骨髓”3、太阳病治疗后,出现哪些症状仍可用桂枝汤治疗?()()()()()①漏汗不止②大汗出,脉洪大③气上冲④反烦不解⑤脉促胸满三、填空题1、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
2、太阳病,头痛,,,恶风,桂枝汤主之。
3、喘家作,桂枝汤加、佳。
4、坏病的治疗原则是。
5、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四、名词解释1、坏病2、痸(瘛)瘲3、阳浮而阴弱五、问答题1、桂枝汤的煎服法和药后护理有哪些特点?2、三种太阳病轻证的症状和病机有何不同?如何治疗?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一、单选题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但浮,与()。
①桂枝汤②麻黄汤③小青龙汤④小柴胡汤2、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与()。
①承气汤②麻黄汤③桂枝汤④柴胡汤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厚朴与人参的用药比例为()。
中医《伤寒论》考试题库与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2.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四逆散3.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4.桂枝人参汤方的组成是( )桂枝汤方加人参⑵桂枝汤合理中汤⑶理中汤加桂枝⑷理中汤加人参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⑷柴胡加芒硝汤6.生姜泻心汤证的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⑵干噫食臭,心下痞硬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呕吐而利,心下痞硬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⑷白通加猪胆汁汤8.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象是: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的适应症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身不痛,但重10.头汗出的病机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阴阳两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⑵白虎汤证⑶附子汤⑷白虎加人参汤证⑸真武汤2.用蜜的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脉沉紧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不恶寒,反恶热也。
”4.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表里不解者,主之。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概说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概说概说少阳病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表入里的中间阶段。
邪入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
其病性属热,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又不在阳明之里,故为半表半里之热证。
少阳,指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而言。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入耳中,至肩入缺盆,下胸贯膈,络肝属胆:其直行者,从缺盆下腋,过季胁,行身之侧。
手少阳之脉,起于无名指末端,行上臂外侧,至肩入缺盆,布于胸中,散络心包,下贯膈属三焦;其支者,从胸而上,出于缺盆,自项上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与足少阳经相接。
足少阳胆之腑,内藏精汁,主决断,内寄相火而具生发之气;附于肝,性主疏泄而喜条达。
手少阳之三焦,为元气之别使,水谷之道路,司气化,主决渎而通调水道,与心包经互有经脉联络。
胆与三焦,经脉相联,功能相关,胆腑疏泄功能正常,则枢机运转,三焦通畅,水火气机得以升降自如,才能使上焦如雾,中焦如,下焦如渎,而各有所司。
胆腑位于季胁部,居上下之间:三焦位于躯壳之里,脏腑之外,居表里之间;且足少阳之脉,居于足太阳、足阳明经脉之间。
是以少阳主枢,为半表半里,向外可从太阳之开,向内可从阳明之合。
又从六经排列顺序看,少阳居阳经之末,阴经之前,故不仅为表里之枢,也为阴阳之枢。
少阳病的成因有二:其一为本经受邪。
多因素体虚弱,抗邪无力,外邪直犯而成。
如第97条所谓“血弱气尽,膝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及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即是。
其二为他经传来。
多因误治、失治,或由太阳传人少阳,或由他经归于少阳。
由于少阳与厥阴为表里,当厥阴正气来复时,也可转出少阳。
少阳病可概括为经证、腑证两类:少阳经证由邪入少阳,经气结滞,正邪分争所致,可见耳聋、目赤、头痛、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等证;少阳腑证由胆火内郁,枢机不利,进而影响脾胃所致,可见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
口苦咽干目眩也。
(成本。
无为字。
)〔成〕足少阳。
胆经也。
内经曰。
有病口苦者。
名曰胆瘅。
甲乙经曰。
胆者。
中精之腑。
五脏取决于胆。
咽为之使。
少阳之脉。
起于目锐。
少阳受邪。
故口苦咽干目眩。
〔鉴〕口苦者。
热蒸胆气上溢也。
咽干者。
热耗其津液也。
目眩者。
热熏眼发黑也。
此揭中风伤寒。
邪传少阳之总纲。
凡篇中称少阳中风伤寒者。
即具此证之谓也。
〔柯〕太阳主表。
头项强痛为提纲。
阳明主里。
胃家实为提纲。
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
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盖口咽目三者。
不可谓之表。
又不可谓之里。
是表之入里。
里之出表处。
所谓半表半里也。
苦干眩者。
人所不知。
惟病患独知。
诊家所以不可无问法。
〔程〕少阳在六经中。
查看更多内容典开阖之枢机。
出则阳。
入则阴。
凡客邪侵到其界。
里气辄从而中起。
故云半表半里之邪。
半表者。
指经中所到之风寒而言。
所云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等。
是也。
半里者。
指胆腑而言。
所云口苦咽干目眩。
是也。
表为寒。
里为热。
寒热互拒。
所以有和解一法。
观其首条所揭口苦咽干目眩之证。
终篇总不一露。
要知终篇无一条不具有此条之证也。
有此条之证。
而兼一二表证。
小柴胡汤方可用。
无此条之证。
而只据往来寒热等。
及或有之证。
用及小柴胡。
腑热未具。
而里气预被寒侵。
是为开门揖盗矣。
余目击世人之以小柴胡汤杀人者不少。
非其认证不真。
盖亦得半而止耳。
(入里不解。
则成骨蒸痨疟。
入阴渐深。
则为厥逆亡阳。
)少阳中风。
两耳无所闻。
目赤。
胸中满而烦者。
不可吐下。
吐下则悸而惊。
〔鉴〕少阳。
即首条口苦咽干目眩之谓也。
中风。
谓此少阳病。
是从中风之邪传来也。
少阳之脉。
起目锐。
从耳后。
入耳中。
其支者。
会缺盆。
下胸中循胁。
表邪传其经。
故耳聋目赤。
胸中满而烦也。
然此少阳半表半里之胸满而烦。
非太阳证具之邪陷。
胸满而烦者比。
故不可吐下。
若吐下。
则虚其中。
神志虚怯。
则悸而惊也。
〔汪〕补亡论。
庞安时云。
可小柴胡汤。
吐下悸而惊者。
郭白云云。
当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脉弦细。
伤寒论少阳病篇
34
原文165:伤寒发烧,汗出不解,心中痞硬, 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提要:少阳兼里实证治
❖ 分析:
发烧汗出不解 继103条补充大柴胡证脉证
心中痞硬
又可视少阳兼里实另一种
呕吐下利
临床体现,治同103条
❖ 鉴别与利用:
大柴胡汤证条文有103、165、379三条应互参
2024/9/28
35
大柴胡证 少阳胆 兼里实 小柴胡证 郁失枢 不兼里实
❖ 提要:少阳兼里实旳证治
2024/9/28
33
❖ 分析:
少
呕不止 郁郁微烦 少阳胆郁失枢之证
阳 兼 里
心下急(胸胁苦满之甚)—热结于肠 实
❖ 治法:和解少阳 攻下里实—大柴胡汤
❖ 方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大黄枳实—泻阳明里实
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
姜枣
2024/9/28
载药和中,祛饮止呕 制缓大黄速下之势
2024不/9/2可8 发汗—谵语
8
第二节、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原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 苦満,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 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 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提要:述太阳误治转属少阳旳证治
2024/9/28
9
❖ 分析:
发烧恶寒交替出现 往来寒热 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邪正相争
少阳热型)
苦于满,胸胁以胁满为主
胸胁苦满
(经输证)
少阳受邪经气不利
—邪郁经输
嘿嘿—胆气郁结 心烦—胆火扰心
不欲食、喜呕—胆气犯胃
—胆郁 —郁而化火
伤寒论(原文+译文+评析)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论(原文+译文+评析)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问曰:病有结胸①,有脏结②,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注释】①结胸:候名,主要症状是心下硬痛。
②脏结:候名,症状与结胸相似,而性质不同,为脏气虚寒而结。
【译文】问:病症有结胸,有脏结,它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答:胸脘部按之疼痛,寸部脉象浮,关部脉象沉,即“结胸”。
【评析】本条讲结胸症的主要脉症。
结胸与脏结是两类不同的症候,结胸症以属阳、属实、属热为多,脏结症则属阴、属虚、属寒;性质完全相反,而临床症状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有必要作出鉴别。
按之痛,是结胸的主症,因热邪与痰水互结于胸中,所以按之有压痛感;寸脉浮,关脉沉,是结胸的主脉,结胸症的病位偏上,所以寸脉浮,而邪热陷于里,与有形的痰水搏结于胸脘之中,所以关脉沉,邪结而正气不虚,必是沉而有力。
【原文】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
舌上白胎滑①者,难治。
【注释】①舌上白胎滑:舌上白滑苔。
【译文】什么叫脏结症?答:和结胸症的症状相似,但饮食如常,时时下利,寸部脉浮,关部脉小细沉紧,叫做脏结症。
舌上苔白而滑的,不容易治疗。
【评析】本条讲脏结症的主要脉症。
【原文】脏结无阳证①,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注释】①阳证:发热、口渴等热象。
【译文】脏结未表现出阳热症症候,不发往来寒热,病人不烦躁而安静,舌苔滑,治疗不能用泻下法。
【评析】本条讲补述脏结的症候特点和治疗禁例。
本条进一步说明脏结症的属性是纯阴无阳。
无阳症指没有发热、口渴等里热症候,也没寒热往来等少阳症候。
邪结在里,应见烦扰不安,其人反静而不烦,可见正阳不振无力与邪抗争,而舌上苔滑,更是阳气大虚的确据,所以虽有像结胸那样的硬满症状,亦决不可治以攻下方法。
【原文】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①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
第四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例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小柴胡汤原方中,重用达半斤的药是:
A.柴胡 B.黃芩 C.柴胡、黃芩 D.半夏 E. 柴胡、半夏
答案:E。
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小柴胡湯组方特点的掌握。
(二)A2型题
1.患者,女,42岁。
素体较弱,受凉感冒后,出现身热不高,惡风,手足温温发热,口干渴,項强连頸,胁下微胀满,脉弦,临床最佳的治疗选择是:
A.桂枝加葛根汤 B.五苓散 C.桂枝汤加柴胡 D.小柴胡汤 E.先与桂枝汤,后与小柴胡汤
答案:D。
答案分析:此题描述与第(99)条吻合,属三阳兼证,故用小柴胡汤,中取少阳和解、以兼顾表里之法。
(三)B型题
A.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B.真武汤 C.白虎汤 D.小柴胡汤 E.大青龙汤
1.身重,发热烦渴,汗出腹满者,宜用:
2.身重,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者,宜用:
答案1:C。
答案2:A。
分析:此题审察对不同汤证身重辨证的掌握。
(四)X型题
1.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反映其水饮内停的主要表现有:
A.胸胁满微结 B.往来寒热 C.小便不利而渴 D.不呕 E.但头汗出
答案: ABCDE。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原文(147)条少阳兼饮结证基本证候的掌握。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往来寒热。
答案: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二)填空题
1.婦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______有时,______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疟狀,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4)
答案:發作,經水。
(三)判断说明题
1.大柴胡汤证既可有大便难,也可有下利。
答案:正确。
大柴胡汤证大便异常的机理是少阳阳明并病,气滞而热壅肠间,若少阳热气壅阻较甚,影响阳明腑气不降则大便难,若少阳热气下迫肠间,以致迫津下泄,则反下利,但其利必污浊臭秽,下利不爽。
(四)简答题
1.少阳病坏病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处理原则如何?
答案:少阳病误用汗、吐、下、温针之法,导致正虚邪犯所致。
由于少阳病机复杂,故变证变化多端,然仍应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的原则处理。
(五)论述题
1.试比较阳微结与纯阴结、纯阳结的证候表现及其病证机理。
答案:伤寒五六日,头汗出,为阳郁于里,不得宣发,但蒸于上所致;微恶寒,是表证尚在,不言发热,当是省文;手足冷是阳郁于里不达于四末;脉细(结合前后文当为脉沉紧而细),是阳郁于里,脉道滞塞所致;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是邪结胸胁,热郁于里,气机不利,津液不下,胃气失和所致。
较之阳明里实燥结之证,热结尚浅,且表证未解,故称阳微结。
本证既有微恶寒发热之表证;又有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等里证。
(六)病例分析题
1.张××,男,42岁。
主诉:发热不解一周余。
现病史:感冒发热、胸闷不食一周,曾与疏散消导之剂,其证不解,继见大便不通,小便不利,身重汗少,心悸易惊,间发谵语。
检查:舌淡红苔淡黄,脉弦缓。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答案:
中医诊断:少阳兼厥阴病
证型:少阳之邪,弥漫三焦
证候分析:外感之邪,郁阻少阳,枢机不利则发热、胸闷不食,误以发散消导,以致邪气内陷,弥漫三焦,逆扰气机,水火失调,故气滞于外则身重汗少,气阻于内则大便不通,火逆于上则悸惊谵语,水阻于下则小便不利,舌淡红苔淡黄,脉弦缓乃是寒热虚实夹杂之象。
治法:和解少阳,通利兼镇(通阳泄热,镇惊安神)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