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整合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三团中学初中语文单元整合实施方案
研究目的:以改进实践为指向,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科教师为主体,研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师域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大力加强初中语文学科建设,促进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研究范式:在“少教多学,问题导练”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基础上,坚持“主题探究,小组合作,单元施教,综合渗透,拓展延伸,知行并进”的原则,通过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和开发师生使用的各类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校本研修,提高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整体水平。
研究方案:
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需求
初中语文的教学单元是一个综合的教学单位,每个单元有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和训练重点,各单元的主题与训练点连接起来,组成教材的训练体系。也就是说,按单元编排能使语文学科呈现自身特点和科学序列,单元内各篇课文是字词句篇的集合,体现了横向序列,课类之间、单元之间又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纵向序列。这样,由横向到纵向,由单篇到单元,再由单元到全册、由全册到全套,分步落实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可见,语文教材的体例彰显了一个明确的编写意图:视单元为教学单位,按单元组织教学。
然而,有不少语文教师单元意识不强,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囿于独立的单篇,忽视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没有把单元内部
结构各构成部分,通过精心的教学整体设计加以科学有机的组合而构成整体合力,使单元内篇与篇、课类与课类之间处于油水分离状态;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协调发展,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进一步明确教材编辑意图,按教学客观需求,在备课和施教中,视单元为教学单位,把三维目标的确立、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学程序的安排、课程资源的整合、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反馈与控测等方面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富有活力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二)设计形式
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需要深入钻研课标,充分吃透教材,在胸有成竹地分析把握全单元整体内容之后,从学生实际出发,着手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可分为两种教学形式,一种是基本形式,一种是由基本形式演化出来的其他形式。
基本形式就是用教师的教读带动学生的自读。教师的教读要有利于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能读书不用老师讲”的目的。基本形式又可分单一式和综合式两类。
1、单一式:教师教读一篇,带动学生自读一篇。由此,根据课文的长短、深浅,学生知识能力的多少、高低,又可派生出教一带二、教二带一、教二带二、教二带三或教三带二等多种一教一带的单一式。这种单一式,一般适用于共性特征明显的教学单元,也是单元教学设计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2、综合式:它由单一式演变而来,其特点是将两个以上的“单一式”加以综合。如果一组文章中有两个明显的共性,又
考虑教学循环性原则,这样的单元适合应用综合式。每组文章的教学均按“单一式”进行,然后加以归纳,其形式为:
A
B
运用基本形式进行单元教学,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教读与
自读的关系,而成败的关键又在教读是否得当。成功的教读必
须符合两点要求:
①揭示并掌握本质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单元内各篇文章
或内容不同、或写法各异,但它们之间必有共同的特点。找到
这个共同点,就是发现了这一类事物本质的带有规律的东西。
在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反复熟读、探究思考、真正理解
掌握这个本质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学生就有可能去较好地自
主学习另一篇课文。
②重视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致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
读课不是全由教师来讲授知识规律,让学生被动听讲。在教读
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课文,
使用工具书和相关课程资源,“听、看、想、记”结合,“耳、
眼、手、脑”并用,积极质疑,主动答问,使“自主、合作、
探究”成为学习习惯。
有些单元的课文内容较深、结构复杂,教读一篇后学生难
以形成自学能力,可采用教二带一、教三带二的形式。由于课
文组元的方式不同,有些单元不适宜用基本形式,可因单元而
异,采用其他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3、比较式:有些单元的课文,总体分析虽有共性,但仔细
推敲则各篇个性鲜明,特点突出。教学这样的单元适合围绕共
性,各有侧重,通过比较,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认识事物整体,比异求同,深化知识。既可异中求同,也可同中求异,认识相同点可以归类,认识不同点可以区别。
4、混合式:这种单元教学形式俗称“一锅煮”,常用于非重点单元教学(或单元复习课),单元中文章内容大都是通俗易懂的(或学生熟悉的),便于教师一次多篇,综合讲解,让学生知其大要,然后根据单元目标要点进行各种语言和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中把单元内各篇课文作为语言材料来“举例”。其基本模式是“讲——练——结”。
5、推导式:针对单元课文的共性(共有的特点),运用演释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些课文,文字不深但篇幅很长,一般可采用读写互助、以练带讲的单元教学形式。
二、学科资源整合
(一)背景与需求
二十一世纪是地球村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不仅要加快课程改革步伐,而且要努力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刻苦学习,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推动下,我师的教育信息化有了很大发展。光盘播放、卫星收视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三种模式覆盖了全师农村的所有中小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师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学校硬件设备的逐步配备,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无疑
转向了教学应用,如何扎实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其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让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技术,而教育技术的确切含义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包括理念形态的无形技术和物质形态的有形技术,也就是说,“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绝不能简单地把教育技术理解为掌握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通过扎实有序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广大教师在学习掌握教育技术过程中成长专业,实现不同条件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弥补师资水平不足,增强教学效果,是我们进行学科资源整合工作的根本目的。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以帮助广大语文教师顺利进行资源整合,高效开展应用活动,不断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二)理念与策略
1、建构主义及混合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论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引入信息技术时,教师必须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形成适应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思想和高层次的课程认识观,从而正确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现在普遍认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比较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也适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己成为学习和教学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