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2新版沪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导学案

2020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导学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一、目标定向1、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认识水溶液的一些性质。

二、个体自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的变化。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的物质有,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有。

2、金属中存在能够,通电时能够。

3、纯水的导电性,而在水中加入、和等物质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4、蔗糖水溶液。

(填“导电”或“不导电”)5、大量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凝固点。

寒冷的冬季,在积雪的公路上,可以使冰雪很快融化。

三、同伴互导1、小组内相互交流基础知识的对错。

2、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基础学习的成果。

四、教师解难1、食盐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五、练习检测1、市场上有一种“摇摇冰”,即饮料的包装夹层中由一种固体物质和水,摇动使它们混合,这样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食盐D、生石灰2.下列有关溶解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B物质溶解于水都能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C物质溶解于水后有可能结冰D物质溶解于水后可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3.下列常见物质中能导电的是………………………()A.医用酒精B.食盐固体C.食盐水D.蔗糖水4.下列区别稀硫酸和水的方法,错误的是…………………()A、各取出少量进行导电性实验B、分别量取同体积液体,称量质量大小C、尝尝是否具有酸味D、分别加入铁粉,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5、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1) 冬天汽车驾驶员向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物质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2)煮沸的鸡汤、肉汤要比沸水烫.六、补充学习1.下列有关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几个事例,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A.用汽油清洗金属表面的油污 B、配制化妆品C、用洗洁净去除油污D、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2、下列能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操作是()①搅拌②加食盐③加热④振荡⑤把食盐晶体研细后再溶解A、②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3.生理盐水常用作病人补充水和盐分的注射药品,它是0.9%的氯化钠水溶液,它的沸点比水,凝固点比水。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2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2新版沪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题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2.认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形成尊重科学原理,初步养成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析重点常见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水溶液的一些性质。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放出(填“吸收”或“放出”,下同)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2.水、食盐水、蔗糖水、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的是食盐水、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导电原因是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例如,食盐溶于水能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

3.大量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在溶解过程中,除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外,还伴随哪些变化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活动与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些物质(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拓展视野】冷却剂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观察与思考】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食盐水、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水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1.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原因: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个人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拓展视野】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和凝固温度2.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应用: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寒冷的冬季,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以使冰雪很快融化。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C.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D.白酒是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熟石灰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B )A.食盐 B.蔗糖 C.硫酸 D.氢氧化钠4.在严寒的冬季,下列厨房用品容易结冰的是 ( A )A.纯净水B.白醋 C.盐水D.白酒五.归纳总结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新版)沪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混合物⑴溶液的判别①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⑵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三、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4.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四、溶解时的热效应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例1.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碳酸钙B.植物油C.面粉D.蔗糖例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知识点二:溶液的基本特征例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少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三:溶液与浊液例4.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知识点四:溶解时的热效应例5.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蔗糖D.硝酸铵知识点五:综合应用例6.碘是紫黑色晶体,密度比汽油大,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九年级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中的内容。

该课题属于一节概念课,核心知识是溶液和浊液的区分以及溶液、溶解、乳化等概念的学习。

本节课内容与之前学过的混合物、构成物质的微粒等知识联系较多,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在第七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知识中,许多物质间的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又为新的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和经历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一系列物质分散在水中的现象,认识了不少溶液,并知道了一些溶液的用途,但是学生并不清楚物质在水中分散的方式和状态;学生熟悉洗洁精的去油污效果,却不了解其中的原理。

因此,本节课要让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原有的自己认知联系起来,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熟悉中感受新奇,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1)通过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等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素养。

(2)通过溶解與乳化的应用,让学生感悟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从宏微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课本上虽然有高锰酸钾、食盐、蔗糖、粉笔灰和食用油等五种物质分散在水中的实验,但似乎缺少了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乐趣。

从中国美食镇江锅盖面中得到启示,锅盖面的调料在水中的分散更好地解释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演示实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再讨论吃完锅盖面后如何清洗碗上的油污,这样整节课就能很自然地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乳化、溶解串联起来,完整地融合在同一个情境中,让学生真实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实录1.课堂引入【视频】风味中国年-镇江锅盖面【教师】镇江人每天要从一碗锅盖面开始,锅盖面的特色是锅里煮,盖其中,面美味。

如何使面美味,重点看调味品,老师找到了锅盖面的独家秘方。

【学生】(很开心)鼓掌。

2020编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2020编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教学目的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的特点。

3.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会辨认溶质和溶剂;会辨识溶液。

二、教学内容【情景导入】1.人体摄入的食物只有转化为溶液才能被吸收,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2.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有什么应用?实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在水中洗涤衣服乙醇分散在水中消毒糖分散在水中饮用氢氧化钙粉末分散在水中粉刷墙壁3.让学生根据经验和课本图片思考:为什么黄泥水、油水混合能看到泥土或植物油且不稳定,而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中食盐或者蔗糖看不到、且是稳定的?【课堂探究】探究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问题1-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静置,搅拌,观察现象。

问题1-2: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加入水中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食盐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泥土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变浑浊食用油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分层【观察】物质的溶解过程:【交流】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异同:不同点共同点举例分散颗粒静置后现象分散特征溶液离子或分子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溶于水悬浊液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的、不稳定的粉笔灰放到水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层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汽油放到水里【交流讨论】溶液由几部分组成?溶液有哪些特征?答案: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思考】为什么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答案: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洁精等振荡后,油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这样的现象称为乳化。

用洗衣粉洗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洗头发上的油脂都是利用乳化现象。

【过渡】溶液与浊液的区别:微观上看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溶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案设计(2)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案设计(2)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过程中物理性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溶解现象(2)了解溶解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过程和方法:学习对生活实际及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2)感受溶液的广泛用途与人生活息息相关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2)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三、教学过程【引入】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

【活动与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交流讨论】完成表6-3【结论】1、物质溶解于水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2、氢氧化钠等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硫酸铵等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教师讲述】生产生活中,为了达到比零度更低的温度,常用冷冻混合物的方法。

【拓展视野】表6-4【问题与思考】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归纳】1、凝固点降低2、沸点升高3、导电性增大【探究】是否溶液的导电性都增大?【观察与思考】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结论】能导电的是食盐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导电的是水、蔗糖水溶液2-【分析】食盐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Cl-、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所以能够导电;蔗糖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分子,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交流与讨论】1、你能对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现象做出解释吗?(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OH-所以能够导电)2、许多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沸点比纯水高,一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_2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_2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水平。

二、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准确区分溶解和乳化。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演示实验: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学生观察现象并说出不同师: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师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

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物质现象具体现象结论泥土:变浑浊悬浮固体不颗粒(分层)植物油:牛奶状浑浊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分层)食盐:透明液体(稳定)酒精:透明液体(稳定)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得出结论: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结论: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举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能够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结论: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和溶液。

化学:九年级全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

化学:九年级全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2.了解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

3.了解一些水溶液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2)水溶液的性质。

2.难点: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在我们洗衣服时经常使用洗衣粉,如果把少量的洗衣粉放在手心部位,滴加少量的水,你会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利用给你的相关用品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都会有很热的感觉,这就说明,洗衣粉溶于水是一个放热过程。

那么,洗衣粉溶于水为什么会放热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有关溶液的某些性质。

推进新课【实验探究】1.取3只烧杯,各注入5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分别将一药匙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加入上述3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测量溶液此时的温度,并与开始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变化?【板书】1.物质溶解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讲解】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如:硝酸铵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使溶液的温度下降;氢氧化钠溶解过程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解过程既不放热也不吸热,因此溶液温度不变。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配制一些溶液,比如糖水。

在配制糖水的时候,加入蔗糖以后,我们都会用筷子等物品进行搅拌,试想一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板书】2.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实验探究】1.取4份等质量的方块食盐,将其中的一份研成粉末状,分别放入四只烧杯中。

2.向一只烧杯中倒入热水,而放食盐粉末和另外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冷水。

3.放热水的烧杯和放食盐粉末的烧杯静置,剩余的两只烧杯一份静置,一份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解的快慢。

【小结】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溶解时不断搅拌、将固体研碎、溶解时升高温度。

【创设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某些与纯水不同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设计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内容,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章节,核心问题是溶液和浊液的区别以及溶液、溶解概念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对于物质究竟是如何分散到水中缺乏感性认识,少部分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还不是很熟悉,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要弄清楚学生对溶液的认识程度,并把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与教学的目标、要求衔接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熟悉中感受新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深入探究问题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说明溶液的特征。

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本质区别,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2.了解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知道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微观形式存在。

2.了解乳化和溶解的本质区别。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 精选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 精选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精选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精选第6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沪教版下册第6章第1节的内容,溶液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散体系,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初中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许多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对溶液的学习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下一章酸、碱、盐提供知识基础,因此,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安排一章专门讨论溶液的组成、性质和溶解现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先前的自学已经重新认识了气体(例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液态(例如常用的金属)、液体(例如水),溶液做为更繁杂的化学物质,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尚无经验启程,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辨认出问题、明确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特别就是实验探究活动),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赢得结论。

【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能通过实验,探究水溶液的一些性质。

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3.初步自学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轻、难点】物质溶液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及溶液的性质。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实验激趣----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模拟实验----溶液性质分析-----总结提高【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情境引入教师活动实物展示:可乐、矿泉水、牛奶、生理盐水,这些液体是溶液吗?否伴随一些奇妙的变化呢?演示实验操作: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烧杯底部放置滴有蒸馏水的玻璃片,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玻璃片被粘住,烧杯底部已经结冰。

得出结论,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降温。

通过奇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物质溶解时热量变化的欲望。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引入,让学生在问题中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过渡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那么物质溶解的过程中是过渡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实验,探究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否有热量变化?第1页合作探究物质熔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鼓励学生顺利完成以下任务:任务1单一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别溶水时的热量变化。

【推荐】(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6.1.2_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doc

【推荐】(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6.1.2_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doc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学习目标】 1. 了解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2. 记住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性质,并能借此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 记住大部分溶液都具有导电性的性质,并能说出其中的原理,记住部分不导电溶液的名称。

【学习重点】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学习难点】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其中显示电性的是哪个?3、溶液的特征有哪些? 【新知导学】:1、稀硫酸是将硫酸溶于水形成的,且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请分别写出阴阳离子的符号?下列物质也是由离子构成的,试写出其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酒精溶解于水,是以什么形式分散的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设计实验:现有试管、玻璃棒、温度计,探究NaOH 、NaCl、NH 4NO 3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用量:约一药匙,水的体积:约15ml 。

)【联想与启示】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原因是)【归纳】1、凝固点降低 2、沸点升高 3、导电性增大【探究】是否溶液的导电性都增大?【演示实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结论】能导电的是食盐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导电的是水、蔗糖水溶液【分析】食盐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Cl-、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所以能够导电;蔗糖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分子,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交流与讨论】1、你能对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现象做出解释吗?2、许多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沸点比纯水高,一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九年级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2新版

九年级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2新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些物质(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拓展视野】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和凝固温度2.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提升.溶液中至少有两.硝酸质pH 234567891011醋橘子酱油牛奶鸡蛋清牙膏肥皂草木灰西瓜食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26分)1.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 ( ) A.生石灰溶于水 B.自行车生锈 C.氢氧化钠潮解 D.二氧化碳溶于水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及化学式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 .熟石灰、消石灰、CaO B .生石灰、消石灰、CaCO 3 C .烧碱、火碱、NaOH D .纯碱、火碱 、Na 2CO 33.A. 酸奶B. 鸡蛋清 C . 牙育 D. 肥皂水4.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般能使石蕊试液显 ( )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5.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结果如下:参照以上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牙膏是中性物质 B .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C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D .食醋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6.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 ),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 2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N 2O 4=3N 2+2CO 2+4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 A.H 2 B.CH 4 C.C 2H 8N D.C 2H 8N 2 7.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C.用托盘天平称去5.4g 氯化钠D.测溶液PH 值时,将待测液倾倒在PH 试纸上,将PH 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

8.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成功的是 ( ) A.用肥皂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 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查纯碱溶液的酸碱性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且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的是 ( ) A .氯化钠溶液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纯碱溶液10. 下列物质中能与锌、氧化铜、氢氧化钠、硝酸钡溶液都发生反应的是 ( )A .稀盐酸B .二氧化碳C .石灰水D .稀硫酸11.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它干燥的是 (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D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二、填空与简答(27分)14.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共6分)A 小苏打B 熟石灰C 石灰石D 稀硫酸E 稀盐酸F 苛性钠固体 (1)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2)胃里含有的能帮助消化的物质是________(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医疗上可用于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 (4)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________ (5)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 (6)通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15.(2分)今年初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疫情蔓延,必须迅速进行隔离,并对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工具等进行消毒。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1.学习目标⑴通过由学生回忆把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溶液等液体的潜在认识,并通过“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这组实验,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并体会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液体都是溶液。

⑵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并了解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⑶通过探究活动来了解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以及加速溶解的方法。

⑷根据书上的探究活动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其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3).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5).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

3.预习导航:讨论并填表:第152页4.教学内容第1课时一、溶解与乳化1.溶液(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①均一性:。

例:。

②稳定性:。

例:。

(5)外观:澄清、透明,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

(6)意义:溶液中的反应快,用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医疗等。

判断: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混合物();②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溶液()。

2.悬浊液(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3.乳浊液(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5)乳化与乳化作用:①乳化的定义:。

②乳化剂的定义: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常见的乳化剂:③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④乳化的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印染,污水的处理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2
新版沪教版
一、预习导学: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_____ _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_____ _(填“吸收”或“放出”,下同)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_____ _;有些物质溶于水时_____ _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________ _。

2.水、食盐水、蔗糖水、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食盐溶于水能生成自由移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大量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 __ ,凝固点 __ 。

二、课堂检测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C.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D.白酒是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
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熟石灰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
A.食盐 B.蔗糖 C.硫酸 D.氢氧化钠
4.在严寒的冬季,下列厨房用品容易结冰的是 ( )
A.纯净水B.白醋 C.盐水 D.白酒
5.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向汽车水箱中加入的物质是 ( )
A.乙醇 B.乙酸 C.乙二醇 D.乙醚
6.下列物质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是 ( )
A.糖水 B.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晶体
7.用汽油洗去植物油和用洗衣粉洗去植物油原理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 。

8.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填写微粒符号);蔗糖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填写微粒名称)。

溶液能导电,而溶液不能导电。

三、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 )
A.空气、石油、冰水 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
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
2.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 ) A.由两种物质组成的B.蔗糖水是透明的液体
C.蔗糖水的凝固点低于0℃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
3.下列各种应用中,不属于溶液应用的是()
A.用熟石灰配制成粉喷涂墙壁的涂料 B.医院里配制使用的消毒酒精
C.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 D.摔伤后涂擦在伤口处的碘酒
4.如右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
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5.少量固体溶于水后引起溶液凝固点、沸点的变化。

在寒冷的冬季(假设-1℃),你若将分别盛有:①开水②冷水③食盐水④白糖水的器皿放在室外过夜,早晨起来可以看到结冰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氯化钠和水④铜丝和盐酸
⑤二氧化锰和双氧水⑥氧化钙和水。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溶液,但加入后者则会形成溶液的是 ( ) A.石灰石、水 B.CaCO3、盐酸 C.植物油、水 D.牛奶、水
8.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可以鉴别出来的是()A.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B.食盐固体碳酸钙固体高锰酸钾固体
C.汽油酒精浓硫酸 D.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氯化钠固体
9.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①碳酸钠 __ ;②2个氢氧根离子 ____ ;③2个硫酸分子 ____ ;
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⑤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 。

10.请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实例:溶液不能导电。

11.xx年初,一场罕见的雪灾波及我国南方十六省区,造成巨大的经挤损失。

(1)雪灾造成大量电线、电杆被积冰压断倒塌,其“元凶”主要是冻雨。

冻雨是一种过冷水滴,当雨滴与地面、地物等物体相碰时会立即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

(2)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出现“夜冻昼化”的现象,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为此,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的现象。

因为撒盐后,冰雪熔化的温度将(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

12.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
13.简答题
(1)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不易将鸡蛋煮熟。

你有哪些办法将鸡蛋煮熟?
①;②。

(2)有两瓶体积相同的食盐水和蒸馏水,下列方法可以区别它们的是。

①看颜色;②闻气味;③测密度;④尝味道;⑤测导电性;⑥蒸发;⑦加肥皂水;⑧测凝固点。

14.大雪过后,人们将氯化钠、氯化钙等融雪剂撒在路面上,以便尽快融化路面上的积雪,防止路面结冰。

但过量使用融雪剂后会破坏植被和道路,还能造成土壤盐碱化。

由钙原子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
(2)根据所给信息,解释融雪剂融雪和防止路面结冰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对雪灾,使用融雪剂的错误行为是________
A.制定融雪剂用量标准,适量使用
B.施洒融雪剂的量越多越好,不必顾及道路和两旁的绿化植物
C.使用融雪剂的积雪不能堆积在农田
15.锌粒6.5g与100 g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试计算:
(1)该稀硫酸的浓度;(2)反应生成的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