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摘要

学习策略研究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比较全面地综述了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本文涉及到外语学习策略产生的背景、主要成果、定义、分类和特点, 以及有关外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最后, 文章描述了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学习策略;背景;定义;分类;培训

一、引言

学习策略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总体理论框架一下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国内外众多应用语言学家广泛研究的领域之一。它旨在研究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为促进第二语言的内化、存储、提取和使用, 提高习得效率而运用的策略。

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教师不应只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 更应是语言学习的诊断者, 是满足信息时代个人掌握省时高效获取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培训者、教练、协调员、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学习者也不应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更应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学习策略研究产生背景

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Carton(1996)首次发表《外语

学习中的推理方法》一文, 指出了语言学习者具有的善于推理以及有效地、合情合理进行推理的能力。系统研究学习策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研究者的眼光从语言教师怎样传授知识转移到学习者怎样内化语言, 更多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 以及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个体间差异的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1975年Rubin发表了《善学语言者能教给我们什么》一文, 总结了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七条学习策略。同时, Stein和Naiman 等人也加人到这一研究课题里来。从此,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三、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一) 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成果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应用语言学家的目光开始从注重探讨教师如何传授知识, 转移到研究学生如何内化语言上面来。语言学习过程不仅是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结合的过程, 也是学习策略的操作过程。因而人们认识到开展学习策略研究对语言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获取语言知识和

信息, 进而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的过程。

在国外, 最早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语言学家Rubin( 1971) 。在1975 年她总结出善学语言者( Good Language Learner ) 的七种学习策略, 后来她又重新归为两类: 直接促进学习的策略和间接促进学习的策略( 1981) 。1975 年加拿大语言学家Stern 也总结出善学语言者的十大策略, 1983 年她又将其归为四类: 积极计划策略;“学术”学习策略;“社交”学习策略;“情感”学习策略。后来Naiman 等人对Stern 的策略进行修正, 列出了善学者的五大策略: 活跃的任务方法; 将语言视为系统;将语言视为交流和互动的方式之一;处理情感需求;监控第二语言行为。1987 年, Wenden 和Rubin 编辑出版了《二语学习中的学习者策略》(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 论文集, 此书收录的12 篇论文可以算是对这一研究领域在当时所取得成果的一次小节;1990 年, O'Malley & Chamot 出版了《二语

习得的学习策略》;同年Oxford 撰写了《语言学习策略: 每位教师应该知道什么》(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 , 书中提出了后来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同和采用的二语学习策略分类体系——SILL(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 。SILL 现在已成为二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标准工具; 1998 年Co hen 出版了《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 Strategies in Learning &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 在书中他用了一章的篇幅来探讨二语学习策略中的方法论, 其中包括oral interviews, written questionnaires, observation, verbal report , dairies and dialog journal, recollective studies, computer tracking 等。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我国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国内, 在1984 年, 中国学者黄小华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以“An Investigation o 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 ”为题的硕士论文标志着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开端。国内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结构和类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国外心理学家多从狭义的学习过程来考察学习策略的构成, 这样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黄旭( 1990) 认为, 学习策略是个多层次, 多水平、动态的有机系统, 它主要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组成。史耀芳( 1991) 认为, 学习策略可由注意策略、组织策略、联想策略、情境策略、动机和情绪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因素构成。在此基础上,又提出( 1997) 学习策略由情感策略、学习方法、认知策略、元认知、TPO 策略组成。胡斌武( 1995) 提出学习策略是由操作性方式和操作性控制方式构成。蒯超英( 1995) 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学习调节和控制、元认知三者综合而成。可见, 从学习策略构成成份看, 应是操作成份( 学习方法, 认知方式等) 、情态成份( 情感策略等) 、元认知成份( 计划、监控策略等) 几个基本因素的有机统一。

(二) 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1.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 人们众说纷纭, 尚无一个公认的界说或定义。由于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