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脏起搏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起搏治疗
心脏起搏治疗
一、概述
心脏起搏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式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动能障碍。
二、起搏器治疗目的
正常的心脏节律是维持人体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如果心率过慢,可导致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各主要脏器的供血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起搏器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起搏方式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以及左右心室的协调收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三、起搏治疗的适应症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为:①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②束支一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发生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有症状者;③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经常低于50次/分,有明确的临床症状,或间歇发生心室率<40次/分,或有长达3秒的R-R间隔,虽无症状,也应考虑植入起搏器;④有窦房结功能障碍及(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因其他情况必须采用具有减慢心率的药物治疗时,为了保证适当的心室率,应植入起搏器。
近年来,随着起搏新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起搏器治疗的应用从单纯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预防心房颤动、预防和治疗长QT间期综合征的恶性心律失常。除此,起搏器还用于辅助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脏病、扩张型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和神经介导性晕厥。有些患者如急性心
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某些室速的转复、心肺复苏的抢救可能需要临时起搏器。
四、起搏器的功能及类型
NBG起搏器代码
了解和记忆起搏器代码的含义十分重要,例如VVI起搏器代表该起搏器起搏的是心室,感知的是自身心室信号,自身心室信号被感知后抑制起搏器发生一次脉冲。DDD起搏器起搏的是心房和心室,感知的是自身的心房及心室信号,自身心房和心室信号被感知后抑制或触发起搏器在不应期内发放一次脉冲。AAIR起搏器起搏的是心房,感知的是自身心房信号,自身心房信号被感知后抑制起搏器发放一次脉冲,并且起搏频率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即频率适应性起搏功能。
临床工作中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分为:①单腔起搏器:常见的有VV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室心尖部)和AA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心耳)。根据室率或房率的需要进行心室或心房适时的起搏;②双腔起搏器:植入两支电极导线分别放置在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③三腔起搏器:分为双房+右室三腔心脏起搏器和右房+双室三腔起搏器。前者应用于在
房间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房颤的患者,以预防和治疗房颤,后者主要适用于某些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衰,协调房室及(或)室间的活动,改善心功能。五、起搏方式的选择
(一)VVI方式:适用于①:一般性的心室率缓慢,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良好者。
②:间歇性发生的心室率缓慢及长R-R间隔。(二)AAI方式:保持房室顺序收缩,适用于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窦综合征。
(三)DDD方式: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伴或不伴窦房结功能障碍。
(四)频率自适应(R)方式:起搏器通过感知体动、血pH判断机体对心排血量的需要而自动调节起搏频率,以提高机体运动耐量,适用于需要从事中至重度体力活动者。
六、护理
(一)术前准备:1、皮肤准备:手术日晨双腋窝及前胸备皮,必要时会阴部双
侧腹股沟均备皮。
2、术前1天通知导管室。
3、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
4、协助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和常规化验项目。
5、备好术前药。
6、术前禁食。
7、进导管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二)术后护理:1、心电监护2-3天,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起搏情况。
临时起搏器参数设置:频率60-70次/分,电压5V,感知灵敏度2-
3mV。
2、术后3天内禁右侧卧位,术侧上肢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发生
移位,装临时起搏器者避免向外牵拉临时起搏器导管,避
免导管移位,起搏失效。
3、预防感染,切口按外科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渗血渗液及
切口皮肤张力情况。,安装临时起搏器者观察股静脉穿刺
处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污染及时跟换。临时起搏器和导管
固定妥善。
4、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三)健康指导:1、嘱病人随身携带安装起搏器卡片,妥善保存出院小结。
2、安装起搏器患者不可接近高电压、磁场环境,以免对起搏器产生干
扰,而影响起搏功能。接听手机应在安装起搏器的对侧。
3、教会患者测量脉搏的方法,当脉率低于起搏器设定频率时及时就
诊。
4、定期门诊随访,出院第一个月后来院复查,以后遵医嘱定期随访。
5、术侧肢体避免过度外展上举,避免拿起重物,保持植入部位皮肤清
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局部摩擦。
6、积极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坚持定期随访、按时服药,出现胸
闷、心悸、头晕、黑朦及时就诊。
7、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