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美苏争霸 同步练习
美苏争霸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C.第三世界的兴起D.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2.美苏争霸中缓和方面不包括()A.苏联承认联邦德国的存在 B.实现北约集团和华约集团的关系正常化C.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宣布“载维营”精神 D.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3.下列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发生于1960年10月②反映了苏联同美国争霸世界的野心③反映了赫鲁晓夫的冒险政策④反映了苏联军事力量的后来居上()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美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重要原因是()A.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B.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5.最能反映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特征的事件是:()①柏林危机②苏联与西方国家合作,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③古巴导弹危机④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6.下列对美苏争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苏争霸的格局形成 B.60年代初,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C.70年代初,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则转攻为守D.80年代初,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使苏联逐步调整了对外战略7.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A.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破产 B.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中止C.中方外交政策触犯苏联利益 D.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8.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个战略是()①力争军事优势②推动欧洲缓和③争夺第三世界④维持不战不和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9.下列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欧洲推行“缓和”政策 B.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C.推行首脑外交,激化拉美与西欧的矛盾 D.放松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10.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全面的是()A苏联加强对外扩,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争夺世界霸权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苏联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11.美苏争霸的重点在: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南美洲12.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这说明①美国拥有战略优势②美国对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③美苏在战略武器上的竞争重点发生转移④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A.②③ B.①④C.②④ D.③④13.美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时其总统是:()A.里根B.杜鲁门 C.尼克松 D.艾森豪威尔14.下列哪项不是尼克松主义的体现()A美国从越南撤兵B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C对苏联强调对话替代对抗D在和核扩张方面同苏联由数量竞争转为质量竞争15.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是()A欧洲共同体成立,开始发挥重要作用B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处于美守苏攻C第三世界兴起D苏联放弃对美攻势16.尼克松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实质是()A.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B.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17.美国同中国建交是出于:()A.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B.调整对外政策的战略需要C.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D.从对越战争中体面撤军18.美国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挽救侵略战争的败局 B维护霸主地位 C发展中美友好关系D推行对苏强硬战略19.下列有关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 A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B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C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D1978年十一届叁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转折20.美国提出“战略防御计划”的背景是 ( ? ) A美国经济呈现衰退趋势B苏联在进行工业改革,经济实力大增C苏联在战略核武器数量上赶上美国D美国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实力大增21.美国同苏联搞以高科技为核心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目的是()A.军事上压倒苏联B.经济上拖垮苏联 C.技术上击败苏联D.政治上孤立苏联22.下列关于美苏争霸的表述全面的是①二战结束时就出现了美苏争霸②古巴导弹危机证明当时战略优势在美方③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旨在拖垮苏联经济④90年代后美苏争霸还在继续()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3.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采取的对苏联影响最大的措施是()A.从阿富汗撤军B.同中国改善关系 C.放弃争夺军事优势D.放松对东欧的控制24.美苏争霸的实质是:()A.争夺世界霸权 B.争夺对第三世界的控制权 C.争夺世界经济霸权 D.争夺世界军事霸权25.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势头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26.美苏争霸对苏联的主要影响是:()A.加剧苏联经济困难,助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B.建成了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C.在中东和非洲扩大了势力范围 D.使洲际导弹的数量超过了美国二、材料解析题27.阅读下列材料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允许我们的外交政策受苏联国内政策的影响,有人认为,为了“帮助”戈尔巴乔夫在国内改革成功,我们必须在军备控制谈判中做出让步,这种意见是彻头彻尾的胡说。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 4.3 美苏争霸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4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解析:选C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赫鲁晓夫的这一段话反映出他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所以选C。
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我们可以知道,苏联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处于第一阶段,并非由对抗走向对话,所以排除B项;D是表象,不能表明实质。
2.和平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对苏联采取“和平战略”策略的美国总统是()A.艾森豪威尔B.约翰·肯尼迪C.尼克松D.里根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时间和美国历任总统的对外政策措施方面去分析。
3.右图是一位同学所画的关于美苏争霸的漫画,它反映的史实发生在20世纪的哪一时期()A.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B.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50年代末期D.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理解能力。
注意图片信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因此这一时期应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
4.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
”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综合国力强大B.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D.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美国调整对中国和亚洲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服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集中力量在欧洲同苏联对抗。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4.3《美苏争霸》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美苏争霸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美苏争霸中,主张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是() A.里根B.肯尼迪C.艾森豪威尔D.尼克松【解析】主张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是肯尼迪。
【答案】 B2.美苏争霸的重点是在()A.欧洲B.亚洲C.中东D.南美洲【解析】美苏争霸的重点是在欧洲。
【答案】 A3.在美苏争霸过程中,表明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的事件是() A.美国出兵越南B.苏联修筑“柏林墙”C.古巴导弹危机D.苏联承认联邦德国【解析】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是苏联撤出在古巴的导弹,说明此时美国有战略优势。
【答案】 C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古巴导弹危机②苏联出兵阿富汗③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④越南战争结束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记住时间即可排列顺序。
【答案】 B5.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A.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失败,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
【答案】 B6.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 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围墙修建的民主德国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联邦德国。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联邦德国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主德国人逃入联邦德国B.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D.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是由苏联和民主德国修筑,故A理解不正确。
【答案】 A7.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个春秋。
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3 第3课 美苏争霸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
第3课美苏争霸(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导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解析:选C。
赫鲁晓夫的这一段话反映出他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世界,故选C 项。
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可知,苏联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不利地位,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处于第一阶段,并非由对抗走向对话,排除B项;D项是表象,不能表明实质。
2.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
”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B.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解析:选B。
从材料中尼克松的话看,是要进行战略收缩。
D项中“战略防御计划”是80年代里根总统提出的。
3.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美苏经济、军事力量的对比变化B.第三世界实力的发展C.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变化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解析:选A。
美苏的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导致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尼克松主义出台。
4.下图是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所制1950年到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表。
导致A、B两阶段军费开支急剧下降的共同原因是( )A.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B.美苏争霸转向空间领域C.美国结束一些侵略战争D.美苏冷战局势日益缓和解析:选C。
本题以美国军费开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美国在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期间外交策略的变化情况。
2017-2018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作业-精选学习文档
一、选择题1.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说明()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支持③美苏消除了分歧和隔阂④美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A.①②④B.②④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
②③不符合史实,排除,从“如果……战争”可判断①④正确。
2.右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这幅漫画反映了()A.柏林危机B.“马歇尔计划”C.苏联导弹击落美国U—2飞机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紧扣“赫鲁晓夫”“卡斯特罗”可知,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
3.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围墙修建的民主德国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联邦德国。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联邦德国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主德国人逃入联邦德国B.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D.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解析:选A。
依据所学可知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结果,是由苏联和民主德国修筑,故A理解不正确。
4.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
”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B.在对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解析:选B。
考查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尼克松的语言看,是要进行战略防御。
5.20世纪70年代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的事件是()A.1968年美苏签订的防止核扩散条约B.1972年美苏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C.美苏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D.苏联的“缓和”战略放弃了意识形态的斗争解析:选C。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4.3【同步练习】《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同步练习1.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2.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民主德国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联邦德国。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联邦德国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主德国人逃入联邦德国B.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众逃往联邦德国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3.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61年柏林危机B.美苏核军备竞赛C.希土危机D.古巴导弹危机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4.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5.20世纪70年代美苏关系曾一度进入一段缓和的高潮期,这说明()①美国拥有战略核优势②美国对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③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④美国放弃了全球争霸战略A.①②B.②③C.②D.④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1947年)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3美苏争霸同步测试卷-精选文档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3美苏争霸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同苏联就限制战略核武器达成协议的直接原因是()A.美国的经济实力被苏联赶上和超过B.美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下降C.美国国内人民反战运动高涨D.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关系的主流2.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某种程度的缓和,主要是由于()A.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B.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C.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3. 促使美国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与中国关系的变化B.第三世界兴起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4. 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随时可能成为燎原之火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5. 排列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②古巴导弹危机③苏联出兵阿富汗④中美外交关系改善⑤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③⑤④6. 在美苏争霸中,下列事件明显具有促成国际关系的进步与发展的是()①苏联承认联邦德国政府②修筑柏林墙③美国从越南撤军④基辛格访华⑤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⑥苏联退出东欧地区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7.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苏联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战略意图不符的是()A.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B.同中国改善关系第 1 页C.放松对东欧地区的控制D.大力裁减军备8.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是()①美国全球战略由进攻转为战略防御②苏联军事实力增强③越南抗美战争获得胜利④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高涨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9.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争霸活动全面收缩,这表明()A.苏联要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B.苏联要与美国一决雌雄定出胜负C.苏联军事力量缺乏相应的经济支撑D.苏联社会矛盾尖锐,国家濒临瓦解11. 对于美苏争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B.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C.美苏在争霸中互有攻守、互有得失D.争霸对苏联造成了极大的损害12. 美苏争霸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B.苏联新领导人推行霸权主义C.苏美两国的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D.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13.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重要原因是()A.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B.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14. 六、七十年代,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的全球战略是()A.联合西欧与美国抗衡 B.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C.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15. 下图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苏美力量对比的变化 B.美国经济增长缓慢C.苏联军事力量增长迅速 D.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苏争霸中苏联的主要战略意图是( )A.积极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B.积极进攻,进一步取得战略优势C.与美国争夺第三世界D.由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17. 美国之所以决定同中国建交是出于()A.调整对外战略政策的需要B.及早结束对越战争,从越南撤军C.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D.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18. 戈尔巴乔夫为实现苏联从对外扩张到全面收缩的转变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放弃20世纪70年代的扩张所得B.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C.从阿富汗撤军D.同美国在核军备和核战略方面的争夺由数量竞争转变为技术竞争19. 苏联在80年代中期同中国改善关系,反映了()A.苏联拉拢中国,加强同美国争霸 B.苏联已放弃对外扩张政策C.苏联对外实行战略收缩 D.苏联惧怕中国20.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和解决,说明了)①美苏争霸的格局开始形成②美国居于战略上的优势③双方关系出现缓和④苏联积极争夺,美国在关键问题上绝不让步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21. 试分析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的原因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4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选修3:第4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作业
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下面是一幅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能孵出真诚吗?》。
漫画中,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部,下面铺着“访问美国”的稻草。
此漫画( )A.揭露了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B.说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加剧C.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D.说明美国希望实现两国和平解析:选C “和平”“访问美国”说明了两国关系的缓和,体现出当时的国际局势有所缓和,故C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
2.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解析:选C 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赫鲁晓夫的这一段话反映出他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所以选C项;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我们可以知道,苏联在美苏军事力量角逐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处于第一阶段,并非由对抗走向对话,所以排除B项;D项是表象,不能表明其实质。
3.有学者认为,“尽管古巴危机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却是一件很侥幸的事……它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拉美无核区协定、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第一个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该学者旨在强调这一危机的和平解决( )A.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C.削弱了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D.体现了世界秩序构建中的正义性解析:选A 根据“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可知,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对国际关系的缓和起到了积极作用,故A正确。
4.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3《美苏争霸》学案与练习(含答案)
第3课美苏争霸[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一、美苏对峙1.背景(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1)戴维营会议①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
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知识点拨]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这时的苏联推行新的外交政策。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对抗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步演变为美苏争霸的格局。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原因(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1)尼克松调整政策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3)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3.缓和下的较量(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误区警示]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对抗,又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
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作业
第3课美苏争霸(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5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为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③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④开始实行“缓和”战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缓和”战略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均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选项A在时间上是符合题意的,故A项正确。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 )A.美苏准备再次合作B.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C.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解析:选B 所谓的“和平”不过是美苏争霸的一种形式,体现出当时的大背景是“冷战”,而不是采用战争的手段来称霸,因此本题选择B项;A项错误,两国之间相互竞争,并不是合作;C项错误,所谓的“和平”都是争霸的幌子;D项错误,这与中国无关。
3.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这说明( )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支持③美苏消除了分歧和隔阂④美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A.①②④B.②④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②③不符合史实,排除;由“如果……战争”可知①④正确。
故选C 项。
4.导致“戴维营精神”开始烟消云散的事件是( )A.“柏林墙”的修筑B.美国U2飞机事件C.古巴导弹危机D.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解析:选B 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此事使美苏关系顿时紧张,“戴维营精神”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4.3 美苏争霸
第3课美苏争霸1.提出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的美国总统是()A.艾森豪威尔B.肯尼迪C.尼克松D.里根答案B2.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B.苏联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答案B3.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B.东德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众逃往西德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答案A4.下面是20世纪50~70年代中、美、苏三国关系示意图。
“——”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甲、乙、丙三国分别是()A.中国、美国、苏联B.美国、中国、苏联C.苏联、美国、中国D.美国、苏联、中国答案B5.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守,双方争夺世界霸权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答案B6.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答案D7.造成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观望柏林墙的那一边柏林墙检查哨A.古巴导弹危机B.美苏争霸C.美苏关系恶化D.苏联出兵阿富汗答案B8.右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3课美苏争霸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用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
”苏联以上态度表明()A.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B.苏联暂时放弃争霸世界的政策C.苏联将重点转移到进行民用工业建筑上 D.苏联决定同美国合作2、促使美苏对外争霸攻守态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中国的关系如何 B.第三世界的兴起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3、1985年,美国决定投入巨资实施“星球大战”计划,这一战略从根本上讲是一种()A.霸权战略B.科技战略C.经济战略 D.军事战略4、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在美苏争霸中苏联战略变化的态势是( )A.由战略进攻到全面收缩 B.由战略防御到全面进攻C.都处于战略收缩阶段 D.都处于战略进攻阶段5、读下面图片——《戈尔巴乔夫(右)和里根》,当时苏、美争霸的特点是()A.苏联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 B.美、苏争霸剑拔弩张C.美国居战略优势 D.苏联处于被动反击的地位6、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上弱与美国,表现在()A.古巴导弹危机 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C.签署反导条约 D.修筑“柏林墙”7、美、苏关系出现“第二次缓和”的主要标志是()A.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 B.《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C.苏联开始提出“新思维”理论 D.美国正式制定星球大战计划8、与“尼克松主义”相比,里根对苏政策发生的新变化是()A.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主张实行缓和政策C.多种手段遏制苏联 D.力求维持既得成果9、下列事件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顶峰的是()A.欧安会召开B.苏联入侵阿富汗C.提出“卡特主义” D.提出“新思维”10、二战后标志着美苏关系缓和进入高潮的是()A.尼克松访苏B.欧安会召开C.《赫尔辛基宣言》签署D.“尼克松主义”提出11、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说明()A.阿富汗再次沦为殖民地B.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C.美苏争霸的中心已由欧洲转向波斯湾和中亚D.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发展至顶峰12、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既有剑拔弩张的紧张对峙,也有握手言欢的缓和与对话;既有政治军事上的对抗,也有经济上的较量。
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选修3)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和平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对苏联采取“和平战略"策略的美国总统是( )A.艾森豪威尔B.约翰·肯尼迪C.尼克松D.里根解析:据“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这位美国总统是肯尼迪。
答案:B2.导致“戴维营精神"开始烟消云散的事件是()A.“柏林墙”的修筑B.美国U—2飞机事件C.古巴导弹危机D.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此事使美苏关系顿时紧张,“戴维营精神”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答案:B3.(2011·上海高考)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C.撤出古巴导弹D.签订《华沙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
撤出古巴导弹表明苏联的实力仍然弱于美国,体现了苏联的退缩,C项符合题意。
A项有利于苏联的战略扩张,与题意不符;B项指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应该属于苏联战略扩张的史实,与题意不符;D项是为了对抗北约成立,属于苏联主动战略对峙.答案:C4.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①③ B.②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等国组建的,与美国无关;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为了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抗。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3美苏争霸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3美苏争霸同步测试卷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3美苏争霸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动同苏联就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B.美国陷入战争的泥潭C.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D.苏联处于美苏争霸的有利地位2.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主要原因是A.苏联需要美国技术 B.美国需要苏联市场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3.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出现某种缓和,其重要原因是()A.苏联需要美国技术B.美国需要苏联市场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4. 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驽张的时刻。
下列事件属于缓和的是()①苏联签订对奥和约②苏联承认联邦德国③赫鲁晓夫访问美国④“柏林墙”的修筑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苏联在战略上弱于美国表现在()A.出兵阿富汗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C.古巴导弹危机D.修筑柏林墙6. “柏林墙”的修筑时间是()A.1955年B.1959年C.1949年D.1961年7.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8. 在下图反映的事件中,美国的应急措施是()1 / 8A.加紧制造洲际导弹B.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C.对古巴进行军事入侵D.提出“星球大战”计划9. 尼克松于1971年派遣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表明美国()A.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态度B.不再支持台湾当局和国民党政府C.慑于新中国的强大和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D.对亚太地区的策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0.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积极推行全球攻势战略,以美国为对手展开了激烈争夺,争夺的重点是()A.东亚B.非洲C.中东D.欧洲11. 下列对“星球大战”计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计划的实行是在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B.该计划又称“战略防御计划”,提出者是里根C.美国企图以此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D.苏联针锋相对,同美国展开了新的军备竞赛1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①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②美国开始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③“北约”与“华约”两集团对峙④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 80年代中期起苏联由于争霸形势影响而作出的战略调整包括()①从阿富汗撤军②同中国改善关系③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退出了这些地区④放弃对越南战争的支持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4. 在美苏争霸中,双方互有攻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4.3美苏争霸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四单元第3课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曾对美国记者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这些话表明()A.苏联为维护和平,愿与美国真诚合作B.苏联要争取世界的绝对霸主地位C.苏联要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D.苏联要与美国合作,震慑战争犯解析:20世纪50年代,苏联经济取得很大成就,国防工业有了很大突破,于是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答案:C2.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A.维护世界的稳定与繁荣B.放弃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C.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D.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解析:肯尼迪的“和平战略”把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救援、贸易、旅行、科技与文化交流,削弱东欧国家与苏联之间的联系,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答案:C3.苏联出现如图(2)格局的前提是()A.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B.苏联军事实力的大幅提高C.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衰退D.美国军事实力的相对削弱解析:图(2)显示苏联处于攻势,这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把重点放在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上,20世纪70年代,苏联军事实力赶超美国,勃列日涅夫开始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答案:B4.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个大国之间角逐激烈,在美洲导致古巴导弹危机。
下列对此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苏联首先向古巴运送导弹B.通过双方的谈判与协商,苏联答应撤走导弹C.美国出动军队,封锁古巴D.由于苏联态度强硬,引发了直接武装冲突解析:首先了解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可知,由于后来苏联撤走导弹,双方最终没有引发直接武装冲突,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D5.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见右图)在1970年声称:“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美苏争霸
1.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
2.造成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观望柏林墙的那一边柏林墙检查哨
A.古巴导弹危机B.美苏争霸
C.美苏关系恶化D.苏联出兵阿富汗
答案B
3.右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这幅漫画反映了()
A.柏林危机
B.“马歇尔计划”
C.苏联击落美国U-2飞机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D
4.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答案A
5.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第三世界兴起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D.与中国关系如何
答案C
6.提出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的美国总统是()
A.艾森豪威尔B.肯尼迪
C.尼克松D.里根
答案B
7.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苏联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答案B
8.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B.东德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
答案A
9.下面是20世纪50~70年代中、美、苏三国关系示意图。
“——”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A.中国、美国、苏联B.美国、中国、苏联
C.苏联、美国、中国D.美国、苏联、中国
答案B
10.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守,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答案B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1.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
”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答案A
12.1968年夏,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规定,签约的国家不得向非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禁止签约的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至1970年3月,已有47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
这一条约在当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包括()
A.消除了核战争的危险
B.缓解了冷战所造成的国际紧张局势
C.消弭了美苏间的分歧
D.有效地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答案B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赫鲁晓夫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材料二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
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
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请回答: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实施“缓和”战略的自身优势是什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材料二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
(3)分析说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外战略政策的内在一致性。
答案(1)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实力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2)目的:加强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
没有实现。
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失败了。
(3)采用“缓和”手段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