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英《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落花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生、苹果等实物。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这四幅图片都是什么?

生:蜡烛、老黄牛、小草、花生。

师:这些事物有什么不同点?

生:蜡烛(常用物品)、老黄牛(动物)、小草(植物)、花生(食物)

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你在心里认真思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四种事物中的《落花生》,落花生就是花生,就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食物,一般介绍食物,都会介绍哪些方面?(口味、营养等)

师:但是文章似乎不是在介绍这样的食物,是在写什么呢?让我们分角色读课文,梳理一下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生:(齐声说)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同学们,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生:我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师:你们说的真好,他们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生:一生读。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师:还记得老师上课前提出的思考: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练习:

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老黄牛——

小草——

蜡烛——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花生、老黄牛、小草、蜡烛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吗?举例说明。

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

生:送报的邮递员他们的工作并不起眼,可是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为我们送来了最新全国各地的消息。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这些默默无闻地在岗位上奉献着、给别人带去好处的人,他们都是如花生一般平凡普通却又值得人敬重的人!

师: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物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师:老师也希望你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像许地山一样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

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人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