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攒宫寺院的创建背景
南宋宗庙制度
南宋宗庙制度
摘要:
1.南宋宗庙制度的背景和历史渊源
2.南宋宗庙制度的主要内容
3.南宋宗庙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正文:
南宋宗庙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宗教礼仪制度,主要出现在南宋时期。
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建立,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秩序紊乱,因此,南宋统治者开始借助宗教礼仪制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宋宗庙制度应运而生。
南宋宗庙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祭祀天地、社稷、列祀、射礼、宗庙、家庙等。
其中,祭祀天地、社稷是南宋宗庙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南宋政府规定,每年的春秋两季,都要进行祭祀天地、社稷的活动,以祈求国泰民安。
同时,南宋宗庙制度还规定了列祀、射礼等活动,旨在加强对皇权和贵族的控制和管理。
南宋宗庙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旨在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地位;其次,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被用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最后,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强调天人感应,认为天地神灵可以影响人类的命运。
南宋宗庙制度的影响深远。
南宋宗庙制度
南宋宗庙制度一、背景介绍南宋宗庙制度是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维护和弘扬封建礼教,巩固国家统治。
宗庙是祭祀先祖的场所,是尊崇祖先、传承家族文化的象征。
南宋宗庙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南宋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南宋宗庙制度的起源南宋宗庙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乐体系。
礼乐体系认为人们应该尊崇祖先,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这种崇拜祖先的理念逐渐演变成为宗庙制度。
三、南宋宗庙制度的组成1. 宗庙建筑南宋时期,每个州县都设立了一座规模不等的宗庙。
这些宗庙通常由主殿、配殿和附属建筑组成。
主殿供奉着皇帝和历代先帝的神位,配殿则供奉着贤臣和忠义之士的神位。
宗庙建筑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注重对称和庄重。
2. 祭祀仪式南宋宗庙制度规定每年都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些仪式包括春秋大祭、孝子拜谒、文武进贡等。
春秋大祭是最为隆重的一次祭祀活动,由皇帝亲自主持。
3. 官员职责南宋宗庙制度规定了一套完整的官员职责体系。
官员分为主管和辅助两个层级。
主管官员负责管理宗庙的日常事务,包括维护建筑、组织祭祀仪式等;辅助官员则协助主管官员处理各种事务,并监督其工作是否得当。
四、南宋宗庙制度对社会影响1. 强化封建礼教南宋宗庙制度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来强化封建礼教,加强人们对祖先的尊崇和敬意。
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家族的凝聚力。
2. 促进文化传承南宋宗庙制度使得家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通过祭祀仪式,人们可以了解到自己家族的历史和传统,从而培养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
3. 加强统治合法性南宋宗庙制度使得皇帝和宗庙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皇帝亲自主持春秋大祭等重要仪式,表明其拥有合法的统治地位,并得到祖先的保佑。
五、南宋宗庙制度的变迁南宋宗庙制度在南宋时期经历了一定的变迁。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宗庙制度也不断演变和调整。
杭州宋文化景点
杭州宋文化景点杭州宋文化景点:天龙寺造像、南宋官窑窑址、慈云岭造像、江楠糕版艺术馆、南宋皇城遗址、烟水渔庄、烟霞洞造像、深潭口、南宋临安宫殿、厉杭二公祠。
天龙寺造像天龙寺造像雕凿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为吴越国王钱弘俶建天龙寺的同时建造,天龙寺,始建于唐,五代吴越国扩建天龙寺,南宋时作为郊祭时官员及随从的临时住所,建炎三年(1129年)毁于兵火,之后重建,后来屡经兴衰,至清咸丰年间寺院遭兵火而毁,光绪年间再次重修。
南宋官窑窑址南宋层发现龙窑窑炉2座,素烧炉4座,澄泥池4个,采矿坑1处,釉料缸2个,作坊遗址l组,出土了大量的官窑瓷片、素烧坯及各类支烧窑具、匣钵残件等遗物。
慈云岭造像慈云岭造像位于杭州上城区玉皇山慈云岭南麓石壁间,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五代吴越国国王钱弘在此建资延寺时凿山造像,寺已不存,岩壁造像保存完好,有大小两龛。
江楠糕版艺术馆江楠糕版艺术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年5月,入选浙江省乡村博物馆第一批认定名单并授牌。
南宋皇城遗址南宋皇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城南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方圆4.5公里,2020年5月,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烟水渔庄西溪农耕渔事文化展示中心。
借鉴了清代文人陈文述《秋雪渔庄》的诗歌意境,取柳烟、炊烟、水烟三烟之妙,因此得名。
此景点有桑蚕丝绸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览馆,展现水乡民居的地方特色和居民质朴的农耕文化。
烟霞洞造像烟霞洞造像位于西湖区南高峰西侧翁家山南麓烟霞洞内。
造像主要建造于五代吴越国时,另外还有北宋至清代的摩崖题记和碑碣多处,“文化大革命”初期,洞内许多石刻艺术珍品惨遭破坏,原有38尊佛像,仅剩14尊。
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据《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
”因此得名,是西溪主要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
宋代寺庙建筑的特色与宗教信仰的表达
宋代寺庙建筑的特色与宗教信仰的表达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
宋代寺庙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宗教信仰的深刻表达而著称。
本文将从宋代寺庙建筑的总体特色、建筑布局、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展现宋代寺庙建筑的魅力。
一、总体特色宋代寺庙建筑总体上呈现出规模庞大、布局严谨、造型优美的特点。
这些寺庙大多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整个建筑群严格遵循佛教的建筑规则,体现了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二、建筑布局1. 山门:山门是寺庙的第一大殿,也是寺庙的正门。
它通常由石雕或木雕建成,富有雄伟壮观的气势,是寺庙的象征和门面。
2. 天王殿:天王殿是供奉护法神的地方,是寺庙中的重要殿堂。
它一般位于山门后,规模较大,呈现出宏伟的建筑风格。
3.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庙中最重要的殿堂,供奉佛陀的塑像和佛教经典。
它的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往往有七进或九进,屋顶呈拱券形,檐角上翘,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4. 藏经楼:藏经楼是用来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是寺庙中必不可少的建筑之一。
它一般位于山门旁边,规模较小,但也非常精美。
三、建筑材料宋代寺庙建筑主要采用传统的木构建筑方式,结构稳定,耐久性强。
建筑物的梁柱、屋面等部分多采用檐下拱券结构,使建筑物更加稳固。
此外,宋代寺庙建筑中的雕刻工艺也十分精湛,以石雕、木雕和砖雕为主,刻画精细、栩栩如生。
四、宗教信仰的表达1. 建筑形式:宋代寺庙建筑形式的庄重、庄严和对称性,体现了佛教信仰中的崇高和神圣。
建筑的高大、宏伟和精美的雕塑展现了佛教信仰中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
2. 建筑细节:寺庙建筑的细节处处体现出佛教的符号和象征,如佛塔、佛龛、莲花等。
这些细节装饰既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也反映了佛教修行者对于佛法的理解与追求。
3. 建筑装饰:宋代寺庙建筑采用各种装饰材料和技艺,如彩绘、雕塑等,精心装饰了寺庙建筑的各个部分。
寺庙中的壁画和雕塑以佛教经典和佛教故事为主题,展现了佛教信仰对人们心灵的感召和力量。
北宋到南宋的建筑演变
北宋到南宋的建筑演变北宋时期的建筑以宏伟壮丽、庄重典雅为主要特点。
尤其是宫殿、庙宇和寺庙等宗教建筑,更是体现了当时建筑艺术的顶峰。
南宋时期,由于政治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筑风格逐渐演变,呈现出更加细腻、精致的特点。
北宋时期的宫殿建筑以开放式的布局为主。
皇宫内的建筑群均依次排列,形成了宽敞的庭院和连绵的建筑群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京城汴京的宫殿建筑。
汴京宫殿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风格独特。
宫殿内的殿堂、亭台楼阁等建筑物均依据传统的儒家思想和礼仪制度进行设计。
北宋时期的庙宇和寺庙建筑也十分繁盛。
其中,以开封府的大相国寺和灵隐寺最为著名。
大相国寺建筑气势宏伟,主要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组成。
建筑物以黄色琉璃瓦覆盖,金碧辉煌,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而灵隐寺则以山水相映的布局和精巧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寺庙内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以及彩绘和雕刻等装饰手法,给人一种典雅清新的感觉。
南宋时期,建筑风格逐渐演变。
由于南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经济衰落,宫殿建筑规模减小,整体布局也趋向于简洁。
与此同时,民居建筑开始兴起,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南宋时期的宫殿建筑主要以临安为代表。
临安宫殿规模较小,整体布局紧凑,建筑风格更加细致精美。
其中,最著名的是临安的皇宫建筑——宣和殿。
宣和殿以木结构为主,建筑物层层叠叠,雕梁画栋。
殿内的壁画、雕刻等装饰手法精湛,展现了南宋时期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也十分独特。
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水乡建筑,给人一种宜人、清新的感觉。
建筑物多采用木结构,利用水面反射的效果,打造出独特的景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州的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和精湛的园艺技术而闻名。
园内的建筑物多为小型别墅,以及各种亭台楼阁,通过曲径通幽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宜人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北宋到南宋的建筑演变呈现出了从宏伟壮丽到细致精美的发展趋势。
北宋时期的建筑以庄重典雅为主,宫殿、庙宇和寺庙等宗教建筑体现了建筑艺术的顶峰。
宋朝的历史建筑
宋朝的历史建筑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繁荣的时期给予了一系列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的工艺和建筑风格,同时也记录了宋朝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特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宋朝的历史建筑。
一、汴京汴京是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在汴京,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观楼、彭城王府和招隐桥。
大观楼是汴京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北宋太祖赵匡胤时期。
它是一座高大的楼阁,供皇帝观看汴京全景和重要仪式。
大观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特点,形成了宋朝建筑的独特风格。
彭城王府则是北宋时期皇族的住所,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其建筑风格庄严典雅,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时代的审美趋势。
彭城王府是当时皇族生活、政务和宴会的中心,展现了宋朝王族的地位与财富。
招隐桥是连接大观楼和彭城王府的一座桥梁,是汴京的地标之一。
这座桥的建筑风格简约而典雅,桥面上铺满了石板,两旁有雕刻精美的石狮子。
招隐桥见证了汴京的繁荣与辉煌,也是宋朝建筑工艺的杰作。
二、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建于北宋时期,灵隐寺是中国佛教中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也是宋朝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灵隐寺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宋朝建筑的特点,建筑物多以木结构为主体,参差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
寺内的大雄宝殿和藏经阁都是以木雕为主要装饰,展现了宋朝木雕工艺的精湛技艺。
寺庙周围环境幽静,山水融为一体,别具一格。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在灵隐寺写下了《题灵隐寺壁》一诗,描述了这里的美景和寺庙的庄严。
三、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之一,也是一座以山水为背景的历史建筑群。
武当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在宋朝时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扩建。
在宋朝时期,武当山成为道教修炼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寺庙、道观和修道院遍布山区,建筑风格注重自然和谐,融合了山水和建筑的特点。
武当山最著名的建筑是宝穴宫,它是在宋真宗时期重建的。
相国寺简介介绍
繁荣时期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相国寺迎来了其历史 上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
佛教中心之一。
文化交流
相国寺在明清时期成为了文化交流 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 前来参拜。
建筑特色
明清时期的相国寺建筑特色鲜明, 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 特点。
02
相国寺文化价值
相国寺文化价值
• 相国寺,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的著名佛教寺庙之 一,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众多信徒和游客向往的地方。
自驾
相国寺提供有停车场,游客可以自驾前往,停车费用为每次10元 。
步行
相国寺位于市区中心,距离繁华的鼓楼广场步行街仅需步行10分 钟路程,游客可以在步行中感受开封的古城韵味。
05
相国寺特色美食
相国寺特色美食
• 相国寺,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的著名佛教寺庙之一 ,也是开封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03
相国寺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 市
紧邻繁华的商业街和 住宅区
坐落在市区中心鼓楼 区的相国寺街道
周边环境
相国寺周边环境复杂,交通繁忙
周边有众多的商业设施、住宅小 区和文化景点
邻近开封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如 包公祠、大宋御街等
自然景观
相国寺的自然景观独特,有着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国寺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相国寺历史背景 • 相国寺文化价值 • 相国寺地理环境 • 相国寺旅游信息 • 相国寺特色美食 • 相国寺周边景点推荐
01
宋朝的寺庙建筑与宫殿风格
宋朝的寺庙建筑与宫殿风格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寺庙建筑与宫殿风格显著发展的时期之一。
宋朝时期,寺庙建筑与宫殿风格都极具特色,展现了独特的宋代文化与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宋朝的寺庙建筑与宫殿风格进行探讨。
一、寺庙建筑风格1. 建筑结构与布局宋朝寺庙建筑注重平衡与和谐的结构与布局。
典型的宋朝寺庙建筑多采用抱厦式的形制,即门楼外抱厦,殿堂主体采用前有厅、后有殿的布局。
这种布局使得整座寺庙看起来稳重庄严,给人以肃穆之感。
同时,寺庙建筑融入了风水理念,寺庙一般会筑在山脉靠山之处,以便于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2. 屋面与建筑细节宋朝寺庙建筑大部分采用重檐歇山顶,屋脊多用颇具装饰性的兽首瓦作为装饰,表现出朴实而华丽的风格。
寺庙建筑的立面也注重细节的装饰,常见的有精美的浮雕、壁龛等。
在寺庙的内部,通常有彩绘壁画、木雕等艺术元素,增添了宗教氛围与审美价值。
3. 园林与景观宋朝的寺庙建筑多建在优美的环境中,园林与景观的布置也是寺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布置水池与假山,以打造出宜人的环境,让人们在参拜的同时也能欣赏自然美景。
二、宫殿风格1. 建筑规模与格局宋朝宫殿建筑注重规模与布局的宏大与谐调。
宫殿多层楼阁,建筑规模宏伟,整体布局精心,呈现出朝庭的威严与庄重。
宫殿的主要建筑通常位于正中轴线上,左右设有副阁或偏殿,形成整体上的对称与平衡。
2. 建筑材料与装饰宋朝宫殿建筑选用上等的材料,如金石、漆木等。
宫殿建筑注重细节与装饰,檐口、棂星、栏杆等处常常有精美的雕刻,突出了建筑的精致与华美。
宫殿内部装饰则使用了丰富多样的宫廷壁画、漆器、花丝织品等,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富庶与繁荣。
3. 宫殿园林与陈设宋代宫殿往往拥有广阔的宫廷花园,花园内常种植各式花草树木,并注重景观的布置与景色的转移,以凸显宫廷的华丽与富丽。
同时,宫殿内部装潢也格调高雅,摆设着精美的瓷器、玉石等珍品,彰显了宫廷的奢靡与文化底蕴。
总结起来,宋朝的寺庙建筑与宫殿风格在建筑结构、布局、细节装饰以及园林景观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宋代的宗教建筑与寺庙建设佛寺道观与宫殿的建筑
宋代的宗教建筑与寺庙建设佛寺道观与宫殿的建筑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宗教建筑与寺庙建设达到巅峰的时代之一。
在这个时期,佛寺、道观以及宫殿的建筑都经历了独特的发展与变化。
在宋代,佛教是国家承认的宗教之一,佛寺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这一时期,许多宏伟壮丽的佛寺相继兴建,它们既是信仰的象征,也是艺术与文化的结晶。
佛寺的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佛教艺术的特点。
其中,以江南地区的仁寿寺、灵隐寺和峨眉山金顶寺最为著名。
仁寿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在宋代是一个举国闻名的佛教圣地。
仁寿寺的建筑气势宏伟,规模庞大,有多座殿堂和塔楼。
寺内的主要建筑是大雄宝殿,这是一个三重檐六角单檐殿,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宏伟壮丽。
殿内供奉着佛像,佛像高大庄严,庄重肃穆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
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
灵隐寺的规模较小,但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寺内的主要建筑是包括天王殿、罗汉堂、大雄宝殿等在内的几座殿堂,它们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深受江南地区建筑风格影响。
另外,寺内还有一座小桥流水、院落幽静的佛学院,这里是学习佛法的场所,也是僧人日常生活的场所。
峨眉山金顶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
金顶寺的主要建筑是金顶大殿,它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大殿,四周有雄伟的山峦环绕。
大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众多佛像,寺内的经文古籍也保存完好。
金顶寺的建筑与周围的山水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宛如仙境的美丽景色。
除了佛寺,宋代的道观也同样得到了重视与推崇。
道教是中国古代的本土宗教,其寺庙建筑风格独特,与佛教寺庙截然不同。
宋代道观的建筑以朴实和谐为特点,主要建筑包括正殿、侧殿和后殿等。
其中,以北京的白云观、江西的庐山道观和四川的青城山道观最为著名。
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道观,它修建于北宋时期。
白云观的建筑风格受到北方宫殿建筑的影响,殿宇矗立,气势恢弘。
介绍杭州宋韵文化
介绍杭州宋韵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朝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和成就。
在中国东南的杭州,宋朝文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成为杭州的一大文化名片。
杭州宋韵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文化1. 宋城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该地曾是南宋时期在杭州的都城,现在留下了许多古建筑遗迹。
2. 飞来峰:位于西湖南岸,是一座形态优美的山峰,山上有几处唐宋时期的建筑物,包括梅林茶社、花港观鱼等。
3. 岳飞庙:位于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为纪念宋代名将岳飞而建的古建筑。
该庙修建于南宋时期,曾数度重修。
4. 龙井村:位于西湖南岸,是一个集名人古迹、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古村落。
这里的建筑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5. 钱塘江大桥:是连接杭州和宁波的大桥,建于2005年12月,桥长35.5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二、文艺文化1. 南宋文化街: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南宋御街旁,是一条以宋代风貌为主题的古街,建筑风格围绕着“透雕、入室、空旷”的手法展开。
2. 白鹿书院: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是南宋学者陆游所创建的学堂,曾是学者们探讨文化艺术的场所。
3. 西泠印社:是杭州著名的文化机构,是中国唯一的一家注册古印艺术机构,藏品丰富。
4. 南屏晚钟:是一首南宋时期的诗歌,是文学巨匠杨万里对南宋灭亡时沉痛心情的写照,后被著名音乐家谷建芬谱成音乐。
三、食文化1. 虾爆糯米饼:一道杭州传统小吃,选用糯米、虾仁、芝麻、绿豆粉等材料,制作工艺复杂。
2. 龙井茶:是杭州著名的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形态、香气和滋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3. 孔府糕:是杭州传统的名点,制作历史悠久,选用上好的南糯米、糖、桂皮和桂花等原料,蒸制而成。
4. 东坡肉:是中国传统的名菜之一,以咸鲜适口为主要特点,选用猪五花肉,烹制工艺独特。
四、传统文化1. 中国丝绸博物馆: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是中国最早、最大的丝绸博物馆之一,藏品众多,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宋朝的历史遗产
宋朝的历史遗产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丰富的时期,其留下的历史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建筑、文化、艺术等方面。
这些遗产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辉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宋朝的历史遗产进行介绍。
一、建筑遗产1. 宋代宫殿建筑宋代宫殿建筑以宫城、宫市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宫殿建筑讲究布局合理、宏伟壮丽。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位于现今北京的故宫,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颇具观赏价值。
2. 宋代寺庙建筑宋代的佛教兴盛,因此留下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寺庙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杭州的灵隐寺,这座寺庙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灵隐寺以其独特的山间建筑风格和精美的石刻艺术而闻名于世。
二、文化遗产1. 新唐书和宋史新唐书和宋史是两部重要的史书,分别记载了唐朝和宋朝的历史。
这些史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对后世研究宋朝历史和了解当时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宋朝文化的重要遗产。
宋词以婉约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文创作的巅峰之作。
著名的宋代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广为传唱。
三、艺术遗产1. 宋代绘画宋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而闻名。
著名的画家有范宽、宋徽宗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传世经典,对后世绘画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宋代瓷器宋代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代表,其工艺精湛、造型雅致。
其中以汝窑、哥窑和官窑最为著名。
宋代瓷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了后世瓷器生产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在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只是列举了部分宋朝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丰富多样,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财富。
通过对宋朝历史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让其永远闪耀着光芒,为后人所铭记。
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宗庙制度
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宗庙制度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富饶和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宗教建筑与宗庙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在宋朝,宗教建筑与宗庙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既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宗教事务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和追求。
一、宗教建筑在宋朝,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因此在该时期,佛寺、道观和孔庙等宗教建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 佛教宗教建筑佛教寺院是宋朝宗教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宋朝修建了许多著名的佛寺,其中一座最为著名的寺庙是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是佛门中的重要寺庙,以其丰富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独特的功夫闻名于世。
2. 道教宗教建筑道教观是宋朝宗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有名的道观是武当山道观。
武当山道观位于湖北省的武当山脉上,是道教全真教的发源地。
武当山道观在宋朝时逐渐兴起,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中心。
3. 儒教宗教建筑儒教孔庙是宋朝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孔庙是为纪念伟大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而修建的,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象征。
宋代的孔庙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成为儒家教育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
二、宗庙制度宗庙制度在宋朝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政治作用宋朝的宗庙制度是皇权的重要工具。
朝廷以皇帝为中心,设立宗庙来祭祀祖先,以展示皇权的合法性和尊严。
皇帝常常亲自主持祭祀仪式,以维护统治的稳定和地位的威严。
2. 社会作用宗庙制度在宋朝社会中扮演了社会纽带的角色。
宗庙活动成为社会各界官员和地方士绅相互交流以及展示家族地位和声望的重要场所。
同时,宗庙也成为了乡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3. 文化作用宗庙制度对宋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宗庙建筑风格华丽精美,体现了宋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此外,通过祭祀活动,宗庙促进了儒家思想和礼仪文化的传播,弘扬了传统文化,加强了文化认同感。
总结: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宗庙制度是当时政府、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宗庙制度
南宋宗庙制度摘要:一、南宋宗庙制度的背景1.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2.南宋皇族的宗庙祭祀传统二、南宋宗庙制度的特点1.宗庙的设立与分布2.宗庙祭祀的仪式与规格3.宗庙制度与南宋皇权的关联三、南宋宗庙制度的影响1.对南宋皇权的巩固作用2.对民间宗庙祭祀的引导作用3.对后世宗庙制度的传承与演变正文:南宋宗庙制度是我国南宋时期皇族祭祀祖先的一种重要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复杂多变,金国对南宋的侵略和压力,使得南宋皇族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尊严的同时,更加重视宗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南宋皇族的宗庙祭祀传统源于古代的宗法制度,在此基础上,南宋皇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庙制度。
南宋宗庙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宗庙的设立与分布。
南宋的宗庙分为太庙、世庙、王庙等不同等级,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太庙为最高等级,主要用于祭祀皇帝的直系祖先。
其次,宗庙祭祀的仪式与规格。
南宋宗庙祭祀仪式隆重,规模宏大,祭祀用品丰富,体现了皇族对祖先的尊崇之情。
最后,宗庙制度与南宋皇权的关联。
宗庙制度不仅体现了南宋皇族的祭祀传统,更是皇权的一种象征,通过宗庙祭祀,皇帝可以展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巩固政权。
南宋宗庙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庙制度对南宋皇权的巩固作用。
通过宗庙祭祀,皇帝加强了与祖先的联系,彰显了皇权的合法性,进一步巩固了政权。
其次,宗庙制度对民间宗庙祭祀的引导作用。
南宋宗庙制度的完善和普及,使得民间对祖先的祭祀也得到了规范和发展,形成了以宗庙为核心的民间祭祀传统。
最后,南宋宗庙制度对后世宗庙制度的传承与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世王朝在建立宗庙制度时,多以南宋为榜样,对宗庙制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12.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十二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①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②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形成于宋代,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二、宋词1.出现: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_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特点: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_满江红_》《蝶恋花》等。
3.代表(1)苏轼:北宋文学家,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李清照: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3)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1.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名家(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补充1、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寺庙
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寺庙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宗教建筑与寺庙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宋朝以其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而闻名于世,对于宗教建筑和寺庙的兴建和发展充满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佛教寺庙的建设与发展在宋朝的时期,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佛教寺庙的建设和发展也得到了统治者的广泛支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信仰需求,皇室和豪族纷纷兴建寺庙,这些寺庙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成为了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
宋代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注重工艺美术和细节处理。
寺庙通常建于高地或山脚下,环境清幽,风景秀丽。
而寺庙的布局则依循佛教教义,中心为佛殿,四周围绕着众多的厢房、僧房和钟楼等建筑。
在佛殿内,往往供奉着重要的佛像,这些佛像制作精美,栩栩如生。
佛殿的建筑采用了多层的屋顶和独特的彩绘装饰,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圣的感觉。
而香客和信徒则可以在寺庙的回廊、钟楼和佛塔等地方进行礼佛和求福。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佛教寺庙多注重教育功能。
豪杰建寺出资不只为供奉神明,同时也是为了修学诵经、士子学问、儒释交流等目的。
所以,一些大型寺庙在建筑布局上还设置了经堂、学堂、讲堂等地方,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二、道教宫观的建筑特色宋朝的道教在当时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道教宫观作为宗教建筑的代表,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的道教宫观建筑,融合了道教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貌。
道教宫观有别于佛教寺庙的庄严和严肃感,更多地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其建筑形式多样,有的宫观建筑仿照宫殿建造,富丽堂皇;有的则仿照山水园林的风格,注重园林景观的营造。
宫观的示意图常以山水图和飞天图为主,代表着道教信仰的天人合一和飞升成仙的愿景。
宫观内部布局灵活多样,广场、殿堂、神龛、地下室等不同区域共同构成了宫观的整体结构。
除此之外,宫观还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并有鱼池、游廊等装饰,以呈现出一种宜人的生活氛围。
三、其他宗教建筑的特点除了佛教和道教之外,宋朝还存在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宋朝的庙宇与宗教建筑
宋朝的庙宇与宗教建筑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间发展了许多壮丽的庙宇与宗教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宋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与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状况与文化背景。
本文将以宋朝的庙宇与宗教建筑为主题,探讨宋代建筑的特点与代表性建筑。
一、宋代建筑的特点宋代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与之前的建筑相比,宋代建筑更加注重细腻与精细,注重构图与工艺的完美融合。
宋代建筑注重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尤其重视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布局。
宋代建筑注重流线与曲线的运用,注重空间的层次感与透明感。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建筑给人以精致与雅致的感觉。
二、代表性的宋代庙宇1. 林深精舍:林深精舍位于今天的浙江慈溪市,是一座以佛教宗教为主题设计的庙宇。
庙内有大量的壁画,雕刻精美,展现了佛教教义与法则的内容。
林深精舍的建筑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建筑风格,被认为是宋代庙宇建筑的代表。
2. 广先寺:广先寺位于河南洛阳市,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
该寺庙依山而建,建筑布局合理,庙宇内部的雕饰精美,反映了宋代工艺水平的高超。
广先寺融合了北方与南方的建筑特点,是宋代寺庙建筑的典范之一。
3. 小陀罗尼经塔:小陀罗尼经塔位于湖南长沙市岳麓山,是一座佛教塔。
该塔高约18米,塔身上覆盖着刻有佛经经文的陶壁。
小陀罗尼经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北方的延庆寺塔,展现了宋代寺庙建筑独特的风貌。
三、宋代宗教建筑与社会宋代的宗教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庙宇或寺庙,它们同时还承担着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功能。
宗教建筑不仅是信徒求神祭祀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团结的象征与文化交流的平台。
宋代的庙宇与宗教建筑经常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文人墨客前来参观与颂扬。
这些庙宇与宗教建筑也成为宋代文人的创作灵感来源,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地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四、庙宇与宗教建筑在宋代社会的地位宋代的庙宇与宗教建筑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它们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时期,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出现了一类比较特殊的寺院——攒宫寺院。
攒宫寺院的特殊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南宋孝宗郭皇后、夏皇后,光宗李皇后,宁宗韩皇后等四位皇后先后埋葬于这类寺院的攒宫,而非会稽(今浙江绍兴市)皇陵的攒宫。
其实后者才是传统意义上的陵墓,前者显然是新生事物,但确实享有与后者相同的礼仪,获得了同等地位。
其次,这类寺院平时要负责为安葬于攒宫的诸皇后追荐冥福。
再次,祭祀皇后,巡查、护卫寺院,以及寺院某方面的日常管理等事宜由朝廷派专人负责。
最后,因诸皇后要尽快被安葬于攒宫,故攒宫寺院直接由旧寺院改建而成。
[1]因其特殊性,南宋攒宫寺院确为值得关注的对象。
对这类寺院的创建背景,就有必要作一探讨,以加深对这类寺院的认知。
一、两宋时期陵寺制度的存在两宋时期的皇陵皆设有寺院,即陵寺。
陵寺位于皇陵附近,通过宗教行为,为逝去的帝后追荐冥福;而作为回报,朝廷则以赐田、赐钱、度僧、赐僧号、减免赋役等方式给予陵寺诸多优待。
[2]南宋孝宗郭皇后、夏皇后,光宗李皇后,宁宗韩皇后等四位皇后皆未安葬于会稽皇陵,自然无法通过相应的陵寺来为其追荐冥福。
不过,建立与陵寺功能相同的寺院,为四位皇后追荐冥福,当在情理之中。
于是,临安攒宫寺院得以建立,以一种变通的方式,具有了与陵寺相同的功能。
可见,两宋时期陵寺制度的存在,为南宋攒宫寺院的创建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二、南宋皇陵安葬制度的变化南宋皇陵安葬制度的变化,是攒宫寺院得以产生的另一主要背景因素。
这先要从北宋皇陵安葬制度谈起。
根据文献记载及前人研究成果,可总结出北宋皇陵安葬制度的基本内容,有两方面:1.正常情况下,所有皇帝都有自己的陵墓,且集中于一地。
因北宋末年战乱的影响,徽、钦二帝的陵墓(葬所)比较特殊,徽宗陵墓于南宋初年建于会稽,钦宗葬所的具体位置尚有争议,其余皇陵均集中在永安(今河南巩义市)。
2.正常情况下,附葬(与皇子、亲王、一般妃嫔等的从葬不同)于皇陵的,都是皇后。
皇后若先死于皇帝,则附葬于前朝皇帝(包括宣祖赵弘殷)陵墓;若后死于皇帝,则在死后附葬于皇帝陵墓。
北宋皇后中比较特殊,即在制度规定之外的是真宗生母太宗李贤妃、仁宗生母真宗李宸妃、仁宗郭皇后、哲宗孟皇后及钦宗朱皇后。
哲宗孟皇后及钦宗朱皇后均受到战乱影响,前者的陵墓在今浙江绍兴市绍兴县富盛镇赵家岙宝山南麓,后者可能葬于五国城。
[3]仁宗郭皇后曾被废黜,虽然死后被追复为皇后,但“停谥册附庙之礼”[4],只是名义上的皇后,并不符合附葬的条件。
而真宗生母太宗李贤妃及仁宗生母真宗李宸妃,生前都不是皇后,死后却得以分别附葬于太宗、真宗的皇陵。
真宗生母太宗李贤妃先死于太宗,虽并非皇后,但因系真宗生母,在太宗去世不久,真宗就上尊号为皇太后,定谥号“元德”,并下令附葬于太宗永熙陵。
仁宗生母真宗李宸妃的情况类似,死后未能附葬于真宗永定陵,但仁宗得知其为生母后,上尊号为皇太后,定谥号“章懿”,并下令附葬于永定陵。
[5]到南宋,皇陵安葬制度既继承了北宋旧制,又因客观条件而有所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因客观条件决定,宋恭帝及其之后的南宋帝后均未葬于会稽皇陵。
故本文讨论的时间范围仅限于理宗之前。
继承的一面体现为三点:1.从宋高宗到宋度宗,南宋六帝都有自己的陵墓,且集中于会稽一地。
2.高宗邢皇后先死于高宗,其梓宫自金国返宋后,附葬于徽宗永佑陵。
3.高宗吴皇后晚死于高宗,附葬于高宗永思陵;孝宗谢皇后晚死于孝宗,附葬于孝宗永阜陵;宁宗杨皇后晚死于宁宗,附葬于宁宗永茂陵。
变化的一面也体现为三点:1.孝宗郭皇后(光宗生母)、夏皇后均先死于孝宗及高宗,却未能像更早死去的高宗邢皇后一样附葬于徽宗永佑陵,而是单独建攒宫于杭州修吉寺。
2.光宗李皇后(宁宗生母)与光宗同年死去,时间稍早于光宗,却无法附葬于前朝徽宗、高宗、孝宗诸陵墓,也没能与光宗合葬或附葬于光宗皇陵,同样单独建攒宫于杭州修吉寺。
3.宁宗韩皇后先死于宁宗,却未能附葬于前朝徽宗、高宗、孝宗、光宗诸陵墓,而是单独建攒宫于杭州广教寺。
南宋皇陵安葬同样出现了制度规定之外的情况。
一是哲宗孟皇后卒于南宋初年,没有附葬于永安皇陵,而是单独葬于会稽皇陵。
二是徽宗郑皇后先死于徽宗,亦未葬于永安皇陵,其梓宫从金国返宋后,附葬于徽宗永佑陵。
三是高宗生母徽宗韦贤妃后死于徽宗,本非皇后,却附葬于徽宗永佑陵,其情况与真宗生母太宗李贤妃及仁宗生母真宗李宸妃类似。
[6]由上文可知,在皇陵安葬制度方面,南宋较之北宋的变化表现为:从孝宗郭皇后开始,南宋孝宗、光宗、宁宗的皇后若先死于其夫皇帝,则一律不能附葬于前朝皇帝的陵墓,而是另行在杭州寺院建置攒宫,攒宫寺院因而得以产生。
而据下文,南宋皇陵安葬制度之所以出现变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皇陵所在处会稽宝山南麓地势局促,不像永安皇陵所在地那样地势平坦开阔,所以不得不压缩宝山南麓皇陵的建筑空间,将一些皇后安葬在杭州寺院的攒宫中。
哲宗孟皇后卒于绍兴元年(1131)四月庚辰,当年六月壬午,就在会稽宝山南麓皇陵下葬,整个时间很短暂。
[7]而且事前并没有预先选择葬地,葬地的选择是临时决定的,主要考虑到近便:“绍兴初,六飞驻越。
昭慈圣献皇后上宾,因卜地权攒于会稽上皇村,盖便于修奉也。
”[8]也就是说,南宋皇陵地址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没有长远规划,因此难免不能适应将来的需要。
于修建攒宫(陵墓)而言,宝山南麓的空间本来就不算宽敞,即南宋大臣赵汝愚所言:“东南诸郡,所至皆山,凡择地者必以山为限,地势局促,不类中原”[9]。
再加上攒宫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国姓音利”等风水原则,[10]能够利用的空间就更为有限。
到建立了徽宗、徽宗郑皇后、高宗邢皇后、徽宗韦贤妃、高宗的攒宫后,宝山南麓可供将来再建立攒宫的空间,已经相当狭小:“及卜祐陵,遂就其侧并举显肃、宪节二后附焉。
显仁、高后(疑当为“高宗”之误)继从其兆,则迫隘已甚矣。
”[11]由此反观孝宗郭皇后、夏皇后没有葬于宝山南麓,应该就是因为空间狭小,不得不给高宗生母徽宗韦贤妃预留下将来安葬的空间。
宝山南麓可供建立攒宫的空间尽管狭小,但既然南宋王朝坚持在此营建帝后皇陵,就能够想出变通的应对办法。
那就是上文所言的孝宗、光宗、宁宗诸帝皇后的安葬原则。
该安葬原则实属迫不得已之下的一种调适。
宁宗、理宗、度宗攒宫的建立情况,可从侧面证实这一点:因为宝山南麓的空间实在过于狭小,宁宗攒宫的建立,已是违背昭穆序次;而后来理宗、度宗攒宫的建立,又违背了当时奉行的“国姓音利”的风水原则。
[12] 综上所述,南宋攒宫寺院得以创建的背景,主要有两方面的直接因素。
一是两宋时期陵寺制度的存在,为南宋攒宫寺院的创建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二是南宋会稽皇陵所在处宝山南麓地势局促,直接导致南宋皇陵安葬制度较之北宋产生变化,进而导致南宋攒宫寺院的出现。
以上两方面因素皆可视为制度层面的原因,相关制度确保了动用国家资源来完成攒宫寺院的创建。
而在制度背后,则隐藏着信仰因素,即南宋皇室对佛教的崇奉。
只有南宋皇室崇奉佛教,才会建立与陵寺功能相同的攒宫寺院,通过宗教行为,为逝去的皇后追荐冥福。
总之,信仰因素与制度因素两相结合,共同促成了攒宫寺院的诞生。
攒宫寺院的创建,体现了南宋时期佛教信仰在实践层面的阶层差异。
南宋皇室成员位于社会阶层金字塔的顶端,能够充分利用制度因素,顺利地动用国家资源来满足一己之福。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宋时期民众佛教信仰的满足,主要借助于普通寺院,而普通寺院的创建,一般通过僧人向信众募缘筹集经费、物资来完成,其间僧众往往历尽艰辛,耗时颇久。
[13]注释:[1]见脱脱等《宋史》卷34、37、243,中华书局1985年版;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14、78,中华书局1990年版;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李心传撰、徐规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2,中华书局2000年版。
[2]汪圣铎《宋代的功德寺观浅论》,《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
[3]见《宋史》卷123、242、24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2;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26,中华书局1986年版;刘毅《宋代皇陵制度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1期。
[4][5]《宋史》卷242。
[6]见《宋史》卷22、26、34—37、41、123、243;《咸淳临安志》卷14、7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2;《宋代皇陵制度研究》;王海雷《南宋六陵的兴废》,浙江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第15页。
以上四皇后攒宫寺院的创建时间,分别为绍兴二十六年(1156)、乾道三年(1167)、庆元六年(1200)八月、庆元六年(1200)十二月。
而黄敏枝先生认为创建时间均为咸淳四年(1268),距离四皇后的去世时间太远,当有误。
见黄敏枝《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第298页《南宋功德坟寺设置表》,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
此“咸淳四年”之说,可能是由《咸淳临安志》的成书时间确定的,并不可靠。
[7]《宋史》卷26。
[8][11]不著撰人《两朝纲目备要》卷3,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29册。
[9]黄淮、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卷12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0]刘毅《宋代皇陵制度研究》。
[12]郑嘉励《南宋六陵诸攒宫方位的复原意见》,《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4期。
[13]南宋都城临安普通寺院的创建情况具有代表性。
可参见《咸淳临安志》卷81《寿圣禅寺》;曹勋《松隐集》卷31《仙林寺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9册。
本文为四川师范大学重点研究课题、博士科研资助项目“宋代江南寺庙的社会史研究——以寺庙建立及发展为中心”(项目号:zblsx12—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