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第8版)第十二章 分离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障碍(dissociative motor and sensory disorders)。 2. 重要特征
临床症状类似神经系统损伤,但查无实据。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ICD-11分类
1.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 2. 分离性遗忘 3.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4. 恍惚障碍 5. 附体性恍惚障碍 6. 复杂分离性侵入障碍 7. 分离性身份障碍 8. 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分离障碍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精神病学(第8版)
2. 脑结构和功能
• 分离性障碍患者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减少,前额叶功能下降等,但这些改变缺乏特异性。
3. 心理因素
• 对应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 幼年期的创伤性经历:精神、躯体或性虐待。 • 人格特质:有暗示性、情感性、自我中心性、表演性、幻想性特征的个体易患病。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精神病学(第8版)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4. 社会文化因素
• 文化落后、经济状况差患病率高,文化程度低,生活在封闭环境者易患病。 • 特殊文化环境中特殊表现:我国南方发生的缩阳症(Koro Syndrome)。 • 文化程度及生活环境:文化程度较低的个体比文化程度高的个体更易患病;生活在封闭
环境(如边远地区)中的个体比生活在开放环境(如大都市)中的个体更容易发病。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精神病学(第8版)
二、临床分类及临床特征
(一)临床分类
DSM-5分类
1. 分离性身份障碍 2. 分离性遗忘症 3.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4. 其他特定的分离障碍 (1)混合性分离症状,慢性和反复综合征 (2)长期和强烈胁迫性说服所致身份紊乱 (3)对应激事件的急性分离性反应 (4)分离性恍惚
5. 相关理论解释
• 心理防御机制(原发获益):个体将意识中的无法调和的冲突阻抑到潜意识中,然后将 冲突分离,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避免了个体主观的苦恼。
• 行为主义(继发获益):患者将自我出现的症状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形成条件联系,然 后形成自动化反应,使症状持续存在,可得到周围社会人际环境的“继发获益”。
第一章
绪论
作者:郝伟
第十二章
分离障碍
作者:许秀峰、沈宗霖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 第三节 分离性遗忘 第四节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 第五节 分离性身份障碍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二节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述
1. 概念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dissociative neurological symptom disorder)既往称为分离性运动和感
重点难点
掌握 分离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熟悉 分离障碍诊断要点及临床表现。
了解 分离障碍的发病机制;分离障碍的治疗原则。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一节
概述源自文库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精神病学(第8版)
引言
1. 概念的变化
• 分离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在中国既往翻译为癔症(hysteria)。ICD-10里修订为分 离(转换)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ICD-11称为分离障碍。
2. 共同特征
• 患者非自主地、间断地丧失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在感知觉、记忆、情 感、行为、自我(身份)意识及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失整合,即所谓的分离状态;分离障 碍的症状不是由于药物或物质的直接作用或影响,如戒断反应;也不能被另一种精神和 行为障碍、睡眠障碍、神经系统或其他健康状况所解释,也与当地的文化、宗教不吻合。
二、临床分类及临床特征
(二)临床特征
1. 多青年期起病,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但就同一患者而言,症状相对单一,反复发作 症状相对重复; 2. 起病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直接的压力、刺激、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又发,反复发作 者可通过回忆、联想、面临相似处境等方式诱发; 3. 部分患者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或可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 4. 患者对疾病常常缺乏自知力,不主动求治,对症状“泰然漠视”,更关注他人对其疾病的态 度,有“继发获益”的可能; 5. 共病现象突出,常常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 碍、酒依赖等共病。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精神病学(第8版)
三、治疗原则
1. 对症状要积极关注,治疗过程中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 2. 寻找诱发、维持、强化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在治疗过程中将心理社会因素与患者的症状 进行“分离”;心理治疗的重点在于引导患者进行正常生活,增加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症状 治疗可使用催眠、暗示、家庭或团体治疗等方式,精神症状应对症使用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 3. 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形成医疗联盟,形成共识,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成长。
3. 流行病学特点
• 女性多见,男性少见。大多数35岁前发病。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精神病学(第8版)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遗传
• 家系研究发现男性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4%,女性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6.4%。单卵双生 子和双卵双生子的研究没有发现同患分离障碍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