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幽默
是一种积极地心理防御形式,用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 付紧张的情境或间接表达潜意识欲望的防御机制。
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
我国春秋时代“晏子使楚”的故事。
(15)升华 是指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 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 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从文艺家的一些著名创作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均 可见到升华机制的作用。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盖文王拘而演《周 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 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以作也。”
1、情绪反应
(1)焦虑:预期发生某种灾难后果的一种紧张情绪。适 当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促使人投入行动,以适 当的方法应对应激原,从而适应环境,如考试焦虑。 C.D.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是一种持续较短暂、强度多变、伴有紧张和害 怕的心理状态。
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具有特制焦虑的人容易把本 来没有危险的事件看成危险,总是怨天尤人、恐惧不安, 容易陷入应激状态。
3、认知反应
应激情境下,注意力集中、清晰思维及正确 回忆等认知功能会降低。认知能力下降又会促使 个体产生动机冲突、并使挫折增多,激发不良情 绪。 认知反应的另一方面是自我评价降低或丧失, 最常见的是对负性事件的潜在后果详加描述和过 分强调以及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例如:考试焦虑严重的孩子会诉说:“我要 落后了!”“班上每个人都会比我考的好!”等, 而这样的认知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包括一组消极低沉的情绪,如悲观、悲哀、失望、绝 望和失助等。表现为发愁、苦闷,对周围事物冷漠, 兴趣索然,郁郁寡欢、对生活失去乐趣,自信心下降, 自我评估明显下降,严重时,悲观沮丧、绝望、有生 不如死的感觉,容易自杀。
研究表明,悲观与悲哀是与丧失有关的情绪反应。 丧失所失去的是当事人所重视或追求的东西,影响健 康。 有人对903名新近居丧的男性做了6年的追踪调查, 并与年龄、性别相仿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居丧的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 的12倍,而第二三年的影响就不甚明显。
(2)针对应激原的行为反应
面对不良应激原,我们可以从言行、目光中看出 变化,如苦恼的面部表情、变调的声音、颤抖、 痉挛、激动不安等等,躯体的协调、行为技能都 可以因为应激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应激情境下签字、点烟、倒酒、举杯都会 走样。贪官在死刑前的签字和平时肯定是不一样 的。 争吵是家庭成员间经常出现的行为应激反应。
另有调查发现,不仅是配偶死亡,子女或者其他 近亲的死亡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一年内的死亡率为对 照组的5倍。
2、行为反应
(1)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包括远离应激原,或改变自身条件、 自己的行为方式或生活习惯等。逃避是 最常见的表现。 家庭关系紧张的人尽可能减少在家 逗留的时间,变成一个“工作迷”。 不愿意学习的学生逃学等。
一个癌症病人否wenku.baidu.com自己患病;
否认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 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潜抑
是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动机压抑下 去。虽然这些欲望、情感和动机没有消失,但人 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就不会为此而紧张焦虑了 。
例如,某一女生近来经常与一男生在一起,于是 传言四起,同学们都说他俩在谈恋爱,该女生听 了深感冤枉。其实,她内心深处未必就没有进一 步发展的愿望,但她理智上却无法接受“他俩在 谈恋爱”一现实,于是就将这种动机潜抑了。
(12)补偿 是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生理缺陷、 行为过失而遭失败时,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 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 (13)理智化
指以抽象、理智的方式对待紧张的情境,借以将自己超然 于情绪困扰之外。
例如,在挫折的情况下,一个人明知有人从中作梗,但仍 能泰然处之,冷静沉着地处理问题。 急诊医生能够理智地对待发生的任何突发病情。
应激反应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一、应激的生理反应
1、坎农的应急反应学说 也称“或战或逃”反应(fight or flight),交感-肾上 腺髓质系统兴奋,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 快、凝血时间缩短、儿茶酚胺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性升高,机体变得警觉、敏感,从而为机体投入搏斗或 者逃离危险做好准备。
(3)反向形成
内心有某种冲动和欲望,承认了会引起不安,便 形成相反的冲动和欲望如“此地无银三百两”的 想法与说法。 如有的病人十分关注自己的病情,但在别人面前 反而故作无所谓的姿态。
(4)退行
当遇到挫折时,心理活动退回到早年水平,以原 始、幼稚的方法去应付,以回避心理上面临的困 难。
如一个孩子本来已经能控制大小便,但在母亲生 下小弟弟后,又开始尿床。
4、心理防御反应
又称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动力学派的基本概念之一。 所谓防御机制,是指由一定的动机所发动,目的在于避 免精神上的痛苦、不快,以及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心 身疾病、神经症和精神疾病。 各种防御机制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在心理上进行自 我保护,犹如生理上具有的免疫功能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御机制往往可以同 时起作用而呈协同关系。
(5)投射
是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 欲望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并断言别人有此 动机,以免除自我责备之苦。但是习惯于以投射 来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往往会影响对自己的 真正了解,也会影响与别人交往。
(6)认同 又称“自居作用”,指自我尝试与某一对象潜意 识地视为等同,借以减轻焦虑。
过年时打碎了东西,老人会说上一句“岁岁平安”; 强迫症患者作某种仪式动作,抵消不洁感或不安全感。
(7)隔离
将痛苦情感与事情分开,并排斥到意识之外。
一个受迫害的人,平静地诉说受害经历,而忘掉了与之 有关的痛苦经验。 某些精神病人对于亲人死亡无动于衷,被视为隔离机制 的极端表现。 (8)转移 把对某对象的强烈感情不自觉地转移到另一对象上,以 减轻精神压力。 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替罪羊”现象。
(2)恐惧:多发生于安全和个人价值和信念受到威胁 的情况下。
1940年前后,巴甫洛夫实验室遭遇彼德格勒一场暴 雨洪灾,实验室被淹,迁徙后一些动物原来建立好的条 件反应出现紊乱变化。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为了追查原 因,实验者做过一次天灾模拟实验,人为制造电闪雷鸣, 实验室工作人员反穿皮袄,戴怪形面具接近实验狗群, 结果实验动物再次出现拒食、吠叫、挣扎、睡眠障碍、 脱毛、皮肤表面与内脏黏膜溃疡,营养不良,条件反射 紊乱,新的条件反射形成困难,动物烦躁不安等实验性 神经症症状,动物出现了应激性疾病,有的迁延数月才 逐渐恢复,
防御机制是正常人或精神病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 但正常人一般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单独使用。 防御机制的适当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心 理痛苦; 防御机制运用不当、过分,以致破坏了心理活动 的平衡原则,防碍了个人的社会适应,这视为病态。
由于建立在虚幻基础上,防御机制防碍准确地考 察现实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生理反应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影响遍及全身。
2、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塞里认为,对机体不利的应激 原持续作用下,会出现一般性的长 期躯体反应,塞里称之为“全身适 应综合征(GAS),也称一般适应 综合征。
GAS可分为三个阶段:
(1)警戒期: 由于觉察威胁,出现“或战 或逃”反应,根据应激原的强弱 而有程度的不同。为对抗应激原 而对体内能量进行动员,如果应 激原强度足够,可直接导致死亡。
2、抵抗期
机体通过警戒反应适应应激原,处 于与应激原长期抗衡的状态。在神经、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协调下,各系统均 处于动员状态,生理反应超过正常状态, 大量资源被消耗。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 激素、盐皮质激素、胰岛素、内啡肽、 白细胞介素均参与抵抗期的应激反应。
(3)耗竭期
长期暴露于同一应激原,机体不断 适应,用来对抗应激的能量已被耗竭, 机体需要得到休息和能量的补充。如果 机体不再有可供动员的能量储备来对抗 不良应激,则可导致心身疾病、严重的 心理障碍或彻底崩溃,严重时警戒期的 体征可能重现而致个体死亡。
天敌同笼生活实验,一个铁笼中 间用透明玻璃作为墙壁相隔分为两室, 一室放入兔子,隔壁放入猎狗,猎狗 见着兔子就凶狠追咬,兔子在笼中乱 窜,无路可逃,它终日在猎狗监视之 下,不思饮食,夜不敢睡,惶惶不可 终日,结果体重锐减,甲状腺机能亢 进,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有的兔子在1周至1月后死去 。
对 应 激 的 抵 抗 水 平
休 克
抗 休 克
正常抵抗水平
警戒期
抵抗期 全身适应综合征的三个阶段
耗竭期
二、应激的心理反应
人们在应激时对愤怒、焦虑、挫折 的体验多于对心跳、血压的感知。也就 是说人们总是喜欢用思维或情感来描述 自己的应激体验。这些情绪与认知的改 变就构成了应激反应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反应主要包括情绪反应、行为 反应、认知反应和心理防御反应。
某公清晨到动物园去游览,走到老 虎笼前,见虎近在咫尺,且向他张牙舞 爪,想把他当早点,他知道老虎吃不到 他,所以面不改色心不跳,然而他看见 老虎转身向笼子后面走去,撞开了铁栅 门,把头伸了出来,张大口打哈欠,说 时迟,那时快,他看见大势不好,报警 都来不及,撒腿狂奔逃命 。
(3)愤怒和敌意 遇到不合理的、恶意的或有人故意设臵的障碍时产生 愤怒、忿恨或者敌意,有时与攻击性欲望有关,辱骂 和讽刺多见。 (4)抑郁
分类:
造成较大现实歪曲的机制 包括否认、投射、隔离、曲解。 造成中度现实歪曲的机制 包括压抑、退行、转移、转换、反向形 成和理想化、合理化等等。 造成轻度现实歪曲的机制 包括补偿、升华和幽默等。
(1)否认 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 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眼不见为净”,“鸵 鸟政策”-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 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 如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 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
“东施效颦”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9)转换 是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减轻心理紧 张。 例如,常有神经衰弱的病人否认自己思维方式上的问题, 而强调内心的紧张是由于身体衰弱或失眠造成的。 (10)抵消 以某种象征性的行动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件。
如儿童摔跤时母亲敲地面,责骂地面不平;
(11)合理化 又称文饰作用,不承认自己的真正动机,并找其他理由辩护以免除 内心的不安。贬低自己渴望获得而又无法获得的事物的价值,抬高 自己不想接受但又无法拒绝的事物的价值。 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 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 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 “打是疼骂是爱”。 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害令狐冲,还要说上一句:人在江湖中,哪有 不经历些摔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