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 学年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为依据,开 全内容,开足课时,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 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 任感。

二、达成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提供技术多样、资源丰 富的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了解信息 系统的基本原理,认识信息系统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识别与 分析问题,抽象、建模与设计系统性解决方案,理解信息社会特征,自觉遵循信息社会规范, 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形成对人与世界的多元理解力,负责、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共同体 中,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

三、教学建议

(一)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

1.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

教师要认真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制订具体的学期教 学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单元、课时的划分,教 学进度和达标措施等。

2.深入了解学生,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动 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确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形成的认知结构, 找到“原有认知结构”与“期望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起始点及相应的教学 方法策略,为组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教学方案要针对课程内容主题分明的特征,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对教学单元 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将教学主 题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统筹安排,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教材处理时,力求做到内容简明易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 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 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确定教学方法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灵活地选用讲解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 究、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教法和学法。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解决各学科学习

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使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是学生学 习的工具,防止陷入纯粹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

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教研组应做好计算机房内部的局域网软硬件规划和建设,应重视教学需要的素 材资源、教学积件或课件的构建,通过组内合作开发,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共享。

信息技术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课前认真 检查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环境,及时排除设备和软件故障,并认真做好教具、学具、教学媒 体、教学资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学习资源要以学案或电子文档(可以是 WORD、PPT、网页等)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供课 堂学习使用。

(二)深刻把握课程特点,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1.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素 养的具体表现。为了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实现课程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教 师首先需要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是在具体信息情境和信息活 动中逐步养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信息情境,提供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机 会,引导学生主动将问题求解与信息技术进行关联。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分析思考、实践求证、 反馈调适而逐步形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提炼计算思维的具体过程与表现, 将其作为学生项目学习的内在线素,引导学生在完成不同项目的情境中,反复亲历计算思维 的全过程。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了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根据学生 的学习基础,创设适合学生需要的数字化环境与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计算思维完成项目的 实践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创作 出有个性的数字化作品。

信息社会责任的形成需要学生直面回题,在思考、辨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 向、理性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教学时可结合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挖掘、观察 现实世界中的典型信息事件,鼓励学生面对信息困境,通过求证、讨论和交流,作出正确的 选择和行为。

2.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 知学习、实践探索,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项目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学习的本质,这 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对知识学习的掌控力、对问题求解 的思考力的发展。开展项目学习时,要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利用信 息技术开展项目实践、形成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整体梳理各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 再以阶段性教学内容(模块或者单元)为依托,提炼学生习得知识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并以此节点设计项目的推进路径,力争使项目实施既能合理渗透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又 能有效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

3.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项目学习、特别是开放性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设计者、实施者和项目成 果的推介者,教师是学生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引领者和咨询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淡化 知识的单一讲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知识 学习,促进思维发展。教师要从“学会操作”的课堂价值取向转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 价值诉求,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项目素材,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在“尝试→验证一 修正”的“试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引导学生从自主寻求项目实施所需知识和 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在项目成果的推介交流中,提升信息社会责任。

项目的开放性及解决方案的多样性,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也能 引发更多的生成性问题。在项目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个性化教学的 指导方式,既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又确保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得到及时支持与解决。 建议教师创建网络学习空间,通过知识详解、范例创作、常见问题答疑等,帮助学生解决一 般性问题。通过组建互助小组,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助中共同提升思维与能力,甚至可以将合 作互助行为纳入评价范畴,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4.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充分利用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空间时,也应通 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创设个人虚拟的网络活动空间,形成应用便捷、资源丰富、内容可靠、 环境安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结合,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 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此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拓宽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渠道。学 生在亲历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字化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促进终身学习习惯的养 成。

(三)全面落实课程评价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和学习都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组织 实施评价一方面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