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心境障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混合发作

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也可快速转换,因日而异, 甚至因时而异。
四、临床分型
(一)抑郁障碍 (二)双相障碍 (三)持续性心境障碍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五)神经影像改变
CT:脑室较正常对照组大 MRI:额叶和颞叶皮质散在高密度影像增多 fMRI:左额叶和左颞叶局部血流低灌注
PET:左扣带回前部和额叶背外侧有血流量减少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六)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抑郁发作前常有突发生活事件

女性患者病前1年生活事件频度是正常人3倍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 –
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轻重程度不一 多为间歇性病程,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症状 或转为慢性病程。
一、流行病学
患病率 中国: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0.83%(1993年) 西方国家:终生患病率一般为20‰~250‰之间 性别差异 抑郁障碍: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倍以上 双相障碍:患病率男女比例为1:1.2
1.情绪低落
自觉兴趣索然、痛苦难熬、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有度日 如年、生不如死感 典型病例:情绪低落有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 2.抑郁性认知 无望 无助 无用 自杀观念和行为: 有关死的问题 ( 害怕、担心 ) →厌世→ 自杀企图→自杀行为 “扩大性自杀”

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e)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障碍(HPA) – –
半数患者皮质醇分泌增加 CRH分泌异常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障碍(HPT)
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功能障碍(HPGH)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脑电生理变化
抑郁发作时多倾向低α频率 躁狂发作时多为高α频率或出现高幅慢波 抑郁发作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 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与抑郁程度成正相 关。
8.生物性症状

睡眠障碍 食欲下降、性欲减退


精力缺失
其他躯体不适:疼痛、躯体不适 罪恶妄想、伴嘲弄性或谴责性幻听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9.精神病性症状(不长期单独存在)

【病例】
某女,32岁,会计。患者首次发病于2003年底,单位领导 在总结会上提出要各个部门进行工作考核,对财务工作进行审 核。当晚患者难以入眠。几天后少言寡语、闷闷不乐、少食少 动、自己轻语:我有罪,我不该吃饭,我贪污,该枪毙等。语 言缓慢简单,声音低顿。入院后经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 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2005年1月第二次复发,无明显诱因心闷心烦,语言少, 语速慢,活动少到整日卧床。给医生和同事下跪,称有罪,夜 间不用药不能入睡,早醒。经再次住院治疗后症状消失,自知 力恢复出院。
第八章 心境障碍 Mood Disorder
概 述

定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着而持久的 心情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心境障碍可分为:

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PD)
主要临床特征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 症状
让 我 一 次 唱 个 够 !
(二)躁狂发作 (Manic Episode)
1.情感高涨 典型表现:自我感觉良好、主观体验特别愉快高涨的情感 有一定的感染力。 不典型表现:易激惹、愤怒、敌意 2.思维奔逸:意念飘忽、“音联”、“意联”。 3.夸大观念或夸大妄想 常涉及健康、容貌、能力、地位和财富等,自我评价过高, 自命不凡,内容多与现实接近。 5.睡眠需要减少 :时躁狂发作特征之一。 6.其他症状:食欲增加、性欲亢进、
案列

周某最近半个月情绪突然高涨,多晚失 眠,并唱歌吵至夜深,邻居忍受不了,最 后周小姐给送往医院治理。周某五年前首 次病发,当时刚上大专,没多久因为失恋 而情绪低落了数月,功课也追不上,于是 非常绝望,并企图自杀。其后进住精神病 医院,逐渐康复过来。出院后,周某回校 复课,过了一学期已可应付。可是,到了 学期考试前,病势又转坏。周小姐没有专 心温习,反而四处逛街,购物挥霍,狂签

心理社会因素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

在情感障碍家系中,发生疾病的机率远较一般 人口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机率越高
2.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

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显示,遗传因素与发病有 密切关系,其影响远甚于环境因素 分子遗传研究结果不一致,尚无定论
3.分子遗传学研究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3.兴趣缺乏 4.快感缺失 5.思维迟缓 – 思维联想速度换慢,反应迟钝 6.意志活动减退 7.精神运动性改变 (1)焦虑 – 莫名其妙地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惧 (2)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 迟滞:活动减少,动作减慢,激越:紧张,烦躁 不安,甚至攻击行为
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e)
分类

ICD-10:
– –

– – – –
F30 F31 F32 F33 F34 F38 F39 碍
躁狂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复发性抑郁障碍 持续性心境障碍 其他心境障碍 未特定的心境障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神经生化因素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脑电生理变化 神经影响改变

发生可能危及生命的事件后6月内,抑郁发作危险系数增加6倍
常见负性生活事件

丧偶、离婚、失业、婚姻不和谐、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等。
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易患本病
三、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混合发作
北交大一名女生跳楼自杀
(一)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e)
(二)神经生化因素
1.5-羟色胺(5-HT)假说
5-HT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5-HT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2.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NE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3.多巴胺(DA)假说 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DA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