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

新闻1102 李珊珊1164082

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1948年,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就是著名的5W传播模式。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晰,是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后来的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各种修订、补充和发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质特点。这一模式还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

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说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即便是单一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

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同僚群体、社会环境、所处的组织、媒介内容的公共性所产生的约束力、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以及媒介性质的压力和约束力。

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作为群体一员的受传者(受众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受传者所处社会环境、讯息内容的效果与影响、来自于媒介约束力等等。

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这种选择和加工业可以说是传播者背后的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是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这种选择也是基于受传者本身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需要作出。

王中义的网络传播模式王中义等人认为网络传播的基本模式是网络模式。网络传播以计算机网络为传播媒介,可以是一点对一点,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或者多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呈网状分布。呈网状分布的网络传播是无中心和没有边际的,也就无所谓覆盖面的问题。

运用把关人理论分析中国传媒事件

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回顾过去的一些大新闻不难发现现在很多有着爆炸性的新闻很多是通过网上发帖引出的。例如2010年10月16日开始的“李刚门”事件,(10月16日)事故发生,当天河北大学和当地媒体集体沉默,称不发声,第二天(10月17日)事件被网民曝光,随后“我爸是李刚”这句符号性的话语顷刻引来众怒。肇事人被人肉,那些原本沉默的集体也不再沉默,事件短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各大媒体随后发表了跟踪报道,其中包括原本沉默的当地媒体和中国权威媒体(cctv)等。事件从网民曝光(发帖)即将信息输入到网络传播中,然后开始它的整个传播过程,但显然原本的传播者并非传统的媒体,而是通过普通传播者收集信息﹑发布信息),就进行它的初步网络传播(即个人转帖﹑评论),然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网络﹑电视﹑报纸等)进行更大面积的大众传播(专题报道﹑后续报道),从而完成它的整个全部传播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