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医学)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三)后束病变
各种原因损害脊髓后束者都可出现感觉性 共济失调,如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后方 肿瘤,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其特点是感觉分离,即触觉、温痛觉无损 害,而位置觉、压觉及振动觉减低或消失。
31
亚急性合并变性者常合并锥体束损害而有 两下肢肌力减退、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 性,也可有多发性神经炎表现和恶性贫血, 胃液分析常有游离酸减低。
1.感觉性共济失调:
24
1.感觉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 伴有位置觉,振动觉减低或消失。 因深感觉障碍下肢重而多见,故站立不稳
和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 患者夜间行路困难。
25
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举足过高,步距宽大, 踏地过重,状如跨阈,故称跨阈步态。
闭目难立征阳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 动作不准确。
检查者不断改变其手指的位置
15
过指试验
检查要点:
患者上肢向前平伸,食指放在检查者固定不动 的手指上,然后患者手指上抬至垂直位置,再 下降到检查者的手指,始终维持上肢伸直。先 睁眼再闭眼。两侧可以分别或同时试验。
16
前庭性共济失调:双侧上肢下降时均偏向 迷路有病变的一侧。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侧的上肢向外侧偏斜。 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眼时寻不到检查者的
21
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中线或弥漫性病变造成步行不稳,两 腿分开(阔基步态),步行方向不固定, 上下身动作也不协调(酒醉步态)。
小脑半球病变或前庭病变:行走时向患侧 偏斜,在直线行走或绕椅行走时最为明显。
深感觉障碍:跨阈步态,并常以目视地, 闭眼时呈现显著的不规则步态。
22
【临床表现】
23
姿势和动作密切相关。姿势反应的失常使 身体各部分在动作开始前即不能维持稳定 的关系。
5
异常的迷路冲动使机体对环境空间的调节 紊乱,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常伴发眩晕。
深感觉障碍则破坏运动的反馈机理,使患 者不能意识到运动中的异常,也丧失重要 的反射冲动,产生感觉性共济失调。可见 于周围神经、脊髓后索和顶叶皮质的病变。
小脑是维持躯体平衡、共济运动和肌张力 的重要中枢。
这些结构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脑皮质的统一 控制下完成的。
8
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的病损均 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 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
9
检查方法
10
共济运动的检查可以通过日常活动的观察 来获得。
共济失调患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对肌收缩的 控制障碍。
28
(二)后根病变
多发性神经根炎病例可出现共济失调,伴 有感觉异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等 症状和脑脊液蛋白增高。
29
脊髓痨损害后根及后束,出现典型的感觉 性共济失调。并可有闪电样疼痛,躯体束 带感、括约肌功能障碍、Argyll-Robertson 氏瞳孔、膝、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血和 脑脊液华康氏反应阳性。
主要表现:
辨距不良:动作的幅度太大-辨距过度 幅度过小-辨距不足
11
动作分解:
各肌群在时间上不能很好地配合,圆滑流利的 动作变成许多孤立的动作。
肌肉收缩和松弛不及时,在做来回重复性动作 时最为明显,临床上称之为轮替动作失常。
12
共济失调的障碍在书写和语言中也可发现。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言语迟缓、含糊,
手指,但没有固定方向的偏斜。
17
跟-膝-胫试验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在举腿和触膝时呈 现辨距不良,下移时常摇晃不稳。
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难以找到膝盖。
18
轮替动作-快速重复地动作
前臂的旋前和旋后 手的拍打动作 伸指和握拳动作 足趾叩击地板
注意上述动作速度和节律。
19
反跳试验
但又常爆发出几个音。 书写常有字体过大、笔画不匀的现象。
13
指鼻试验
检查要点: 1上肢外展,伸直的食指尖端触及自己的鼻尖 2以不同的方向和不同速度进行。 3先睁眼做,然后闭眼重复。 4两侧分别试验。 5观察动作是否平稳、准确、连续,睁闭眼是
否一致。
14
鼻-指-鼻试验
睁眼,先触及自己的鼻尖,再触及检查者 伸出的指尖。
2
பைடு நூலகம்
共济失调:
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的协 调动作失调,不平稳与不协调。此外,不 自主运动、肌张力增高和轻度瘫痪都影响 动作的正确进行,须先排除。
“ataxia” simply means ‘lack of coordination’.
3
病因和机理
4
共济失调主要反映小脑半球或与对侧额叶 皮质间的联系的损害,但在其他部位的病 变中也可能产生。
患者闭眼,上肢平伸,检查者同时或分别 突然向下推动其臂部。
患者平卧维持屈髋屈膝直角时,检查者推 动其小腿。
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主动恢复原来位 置的动作过度或者上下摆动时间过长。
20
无撑坐起试验
患者从仰卧位不用手撑而试行坐起,正常 人于躯干屈曲同时下肢下压。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将髋部和躯干同时 屈曲,称为合并屈曲现象。
共济失调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共济运动
机体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 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 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与平衡。
动作过程是否准确顺利取决于这些肌肉在 速度、幅度和力量等方面的密切协调。
神经系统在不同时间内对许多运功动单位 的动员数目和冲动频率的控制作用。
肌肉之间这种协调配合称为共济运动。
6
脊髓后索的薄束与楔束贯穿脊髓之全长, 薄束传导躯干下段与两下肢的深感觉,楔 束传导躯干上段与两上肢的深感觉。
从后索发出的纤维在延髓交叉,经对侧的 丘脑而到大脑皮质,后束传导肌肉、关节 与肌腱的深感觉、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肢体运动的力与范围的冲动、以及部分感 觉与两点鉴别感觉。
7
前庭系统向心传导平衡信息,引起平衡反 应。
26
(一)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 炎,如中毒性、代谢性、遗传性多发神经 炎等。
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 和营养障碍、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 肌肉有压痛等。
27
其共济失调的主要特点是四肢的共济失调, 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闭目时加 重。
有深感觉障碍,无Argyll-Robertson氏瞳孔, 无括约肌障碍,以上三点可与后束型或脊 髓痨鉴别。
(三)后束病变
各种原因损害脊髓后束者都可出现感觉性 共济失调,如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后方 肿瘤,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其特点是感觉分离,即触觉、温痛觉无损 害,而位置觉、压觉及振动觉减低或消失。
31
亚急性合并变性者常合并锥体束损害而有 两下肢肌力减退、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 性,也可有多发性神经炎表现和恶性贫血, 胃液分析常有游离酸减低。
1.感觉性共济失调:
24
1.感觉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 伴有位置觉,振动觉减低或消失。 因深感觉障碍下肢重而多见,故站立不稳
和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 患者夜间行路困难。
25
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举足过高,步距宽大, 踏地过重,状如跨阈,故称跨阈步态。
闭目难立征阳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 动作不准确。
检查者不断改变其手指的位置
15
过指试验
检查要点:
患者上肢向前平伸,食指放在检查者固定不动 的手指上,然后患者手指上抬至垂直位置,再 下降到检查者的手指,始终维持上肢伸直。先 睁眼再闭眼。两侧可以分别或同时试验。
16
前庭性共济失调:双侧上肢下降时均偏向 迷路有病变的一侧。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侧的上肢向外侧偏斜。 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眼时寻不到检查者的
21
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中线或弥漫性病变造成步行不稳,两 腿分开(阔基步态),步行方向不固定, 上下身动作也不协调(酒醉步态)。
小脑半球病变或前庭病变:行走时向患侧 偏斜,在直线行走或绕椅行走时最为明显。
深感觉障碍:跨阈步态,并常以目视地, 闭眼时呈现显著的不规则步态。
22
【临床表现】
23
姿势和动作密切相关。姿势反应的失常使 身体各部分在动作开始前即不能维持稳定 的关系。
5
异常的迷路冲动使机体对环境空间的调节 紊乱,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常伴发眩晕。
深感觉障碍则破坏运动的反馈机理,使患 者不能意识到运动中的异常,也丧失重要 的反射冲动,产生感觉性共济失调。可见 于周围神经、脊髓后索和顶叶皮质的病变。
小脑是维持躯体平衡、共济运动和肌张力 的重要中枢。
这些结构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脑皮质的统一 控制下完成的。
8
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的病损均 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 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
9
检查方法
10
共济运动的检查可以通过日常活动的观察 来获得。
共济失调患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对肌收缩的 控制障碍。
28
(二)后根病变
多发性神经根炎病例可出现共济失调,伴 有感觉异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等 症状和脑脊液蛋白增高。
29
脊髓痨损害后根及后束,出现典型的感觉 性共济失调。并可有闪电样疼痛,躯体束 带感、括约肌功能障碍、Argyll-Robertson 氏瞳孔、膝、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血和 脑脊液华康氏反应阳性。
主要表现:
辨距不良:动作的幅度太大-辨距过度 幅度过小-辨距不足
11
动作分解:
各肌群在时间上不能很好地配合,圆滑流利的 动作变成许多孤立的动作。
肌肉收缩和松弛不及时,在做来回重复性动作 时最为明显,临床上称之为轮替动作失常。
12
共济失调的障碍在书写和语言中也可发现。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言语迟缓、含糊,
手指,但没有固定方向的偏斜。
17
跟-膝-胫试验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在举腿和触膝时呈 现辨距不良,下移时常摇晃不稳。
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难以找到膝盖。
18
轮替动作-快速重复地动作
前臂的旋前和旋后 手的拍打动作 伸指和握拳动作 足趾叩击地板
注意上述动作速度和节律。
19
反跳试验
但又常爆发出几个音。 书写常有字体过大、笔画不匀的现象。
13
指鼻试验
检查要点: 1上肢外展,伸直的食指尖端触及自己的鼻尖 2以不同的方向和不同速度进行。 3先睁眼做,然后闭眼重复。 4两侧分别试验。 5观察动作是否平稳、准确、连续,睁闭眼是
否一致。
14
鼻-指-鼻试验
睁眼,先触及自己的鼻尖,再触及检查者 伸出的指尖。
2
பைடு நூலகம்
共济失调:
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的协 调动作失调,不平稳与不协调。此外,不 自主运动、肌张力增高和轻度瘫痪都影响 动作的正确进行,须先排除。
“ataxia” simply means ‘lack of coordination’.
3
病因和机理
4
共济失调主要反映小脑半球或与对侧额叶 皮质间的联系的损害,但在其他部位的病 变中也可能产生。
患者闭眼,上肢平伸,检查者同时或分别 突然向下推动其臂部。
患者平卧维持屈髋屈膝直角时,检查者推 动其小腿。
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主动恢复原来位 置的动作过度或者上下摆动时间过长。
20
无撑坐起试验
患者从仰卧位不用手撑而试行坐起,正常 人于躯干屈曲同时下肢下压。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将髋部和躯干同时 屈曲,称为合并屈曲现象。
共济失调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共济运动
机体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 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 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与平衡。
动作过程是否准确顺利取决于这些肌肉在 速度、幅度和力量等方面的密切协调。
神经系统在不同时间内对许多运功动单位 的动员数目和冲动频率的控制作用。
肌肉之间这种协调配合称为共济运动。
6
脊髓后索的薄束与楔束贯穿脊髓之全长, 薄束传导躯干下段与两下肢的深感觉,楔 束传导躯干上段与两上肢的深感觉。
从后索发出的纤维在延髓交叉,经对侧的 丘脑而到大脑皮质,后束传导肌肉、关节 与肌腱的深感觉、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肢体运动的力与范围的冲动、以及部分感 觉与两点鉴别感觉。
7
前庭系统向心传导平衡信息,引起平衡反 应。
26
(一)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 炎,如中毒性、代谢性、遗传性多发神经 炎等。
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 和营养障碍、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 肌肉有压痛等。
27
其共济失调的主要特点是四肢的共济失调, 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闭目时加 重。
有深感觉障碍,无Argyll-Robertson氏瞳孔, 无括约肌障碍,以上三点可与后束型或脊 髓痨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