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意志健全。
2、对自我恰当认识
3、对现实环境良好适应
4、能和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6、情绪乐观并能控制
7、心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咨询的定义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自立自强
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与联系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似点:
(1)采用的理论方法相似
三大理论体系: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以及森田疗法,二十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理性情绪疗法等。
(2)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病与非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要求帮助的咨客大都有各种烦恼和心理障碍,且多处在正常和心理疾病这个连续系统之间,难以划分。
(那些有洁癖的正常人与较轻的强迫性洗濯病人之间;小心谨慎、工作细致的正常人与较轻的强迫症病人之间,在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时,是难以区分的。对个性偏于狭隘、忧郁的正常人和较轻的神经症性抑郁病人,实际上也不易鉴别。)
(3)施治者与求助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相似
两者都是在理解、尊重、保密、疏导、促进成长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进行。
(4)工作目的相似
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成长。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点:
(1)对象有所不同
咨询:着重于正常人;治疗:都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某些神经症、性变态、行为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心身疾病以及康复中的精神病人),而非正常人。
(2)工作任务不同
咨询→促进成长,强调发展,帮助发挥最大潜能,为正常发展消除路障→预防,在“危机”之前给予干预;
治疗→弥补过去已形成的损害,解决和改变发展结构障碍
(3)所需的时间不同
咨询:一次至数次;治疗:几十次或者数年。
(4)意识层次不同
心理咨询:涉及的意识深度较浅,大多在意识层面进行,更重视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
心理治疗的某些流派主要针对无意识层面进行工作,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目标有所不同
咨询:目标直接、具体、明确;治疗:模糊,着眼于整个人的成长和进步。(6)接受的专业训练不同
咨询:心理学背景;治疗:医学背景。
(7)起源不同
一般认为,心理咨询的起源主要有:
①与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运动有
②与20世纪初美国大学生比尔斯(C.W.Beers)发起的心理卫生运动有关;
③源于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中对个体差异的研究
④与罗杰斯(Rogers)为代表的非医学、非心理分析、非指导性的咨询与心理治疗有关。
心理治疗的起源则可追溯到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分析疗法,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催眠术的施行。
(8)工作场所不同
咨询:学校,诊所,社区等;治疗:医疗环境或私人诊所。
(9)称呼不同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帮助者被称为咨询者(counselor),求助者被称为来访者或咨客(client);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帮助者被称为治疗者(therapist),求助者被称为病人或患者(patient),也有称为来访者的情况。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一)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同之处
1. 有共同的机理(都是大脑的功能,物质基础和本质特征是相同的)
2. 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帮助人们扶正祛邪,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形成身心健康、情感丰富、意志坚强的品质)
3. 某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共同。(相互学习和借鉴;高校辅导员)
四、心理咨询的原则
1、理解性原则
2、保密原则(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自伤他伤可突破)
3、不包办代替的原则(促进来访者思考的提问)
4、保持中立的原则
5、针对性原则
6、咨询、治疗、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章
一.心理结构说
1人的心理可分三部分:
(1)意识(consciousness):指人心理中能被人觉察和感知的过程与内容。
(2)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指虽然潜隐,但在某种条件下却可以成为意识部分的心理内容,前意识处于心理构成的中间部分。
(3)潜意识(unconsciousness):指意识中深藏不露的潜隐部分,它在意识的最深处。它包括各种先天本能和被意识(各种社会规则和观念)压抑到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以及一些由创伤事件造成的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
三种意识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三者间的关系犹如冰山一样
压抑
压抑是用来控制某些愿望和欲求的方法。个体受到挫折后,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或者主动忘记自己的不幸与痛苦,从而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解除心理压力。
压抑的功能是把主体的经历和回忆、各种欲望和冲动保存和隐藏起来,不让它们在意识中出现。但这些东西并未消失,而是一直潜伏着、活动着,只是由意识领域转入到潜意识领域,并且,常常以伪装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求得暂时满足,
二、人格结构说
人格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1.本我(id):指人格中原始的非理性的冲动和本能,如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或者说是生存本能和死本能。本我遵循享乐原则处于人心理中的无意识层.
2.超我(superego):是人格中的良知部分,是社会道德的代表,是许多小的社会公理的集合。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大部分处于无意识中
3.自我(ego):指人格中理智而又现实的部分。
自我的功能:应付外界现实,感受并满足本我的需要,同时接受超我(道德良知)的监督。即它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以及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它产生于本我,它借助压抑和抵抗而与本我的一部分脱节,所以它只是部份处于意识,其余的则处于前意识甚至无意识中。
三、自我的适应——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焦虑及其产生的原因
焦虑(anxiety):是指一种复合情绪,由紧张、不安、担心、恐惧等主观感受和一些程度不同的躯体反应与外部表现.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焦虑是自我在应付三“主”时的产物。三“主”:本我、超我、现实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是指人无意识层中一套自动发生作用的、非理性的、应付焦虑的心理适应过程,自我通过言语、行为、思想、情感等虚构或歪曲现实,以达到其保护自己,协调本我、超我与现实的关系的目的。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在一仆三主的情境中出现焦虑情绪后的心理上的自动反应。目的在于降低焦虑,减少痛苦。
1.压抑(repression)
是指自我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无意识层中。是一种最基本的防御机制,一切防御反应都是在压抑的基础上才发生的。适度:保护了自我;超我的形成;合作;共享;过度:累;苛刻;丧失了发现快乐的愿望和体验快乐的能力
2、替代(displacement,又译转移作用)
是指个体把无法对某人或事直接表达的负性情感转移到另一个安全的人或事上去发泄的过程,以此达到减轻精神负担和维护内心安宁的目的。(呵斥外甥女)(移情)适度:缓解焦虑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