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填一填★知识体系梳理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工发区1.方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①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过程:⑪经济特区A.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②__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

B.概况:从④________________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C.原因:它们是中国南方⑤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是著名侨乡,离香港、澳门、台湾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D.目的: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⑥________________、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要点点拨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上,是在经济上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去吸引外资的工种特殊形式。

⑫开放城市:⑦_______________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⑬沿海经济开放区:相继把⑧________________ (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⑭开发、开放浦东: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⑨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⑮天津滨海新区: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这一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可以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⑩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学法指导】1、利用导学案提供的知识线索,自主预习并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

2、根据学习目标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3、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扶,组内消化可以学会的知识,并在疑问处做好标识,鼓励敢于质疑的精神能提出新的问题。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及其影响。

3.了解中国入世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树立开放意识、经济意识、竞争意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教材导学(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的原因: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目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如何逐步推进的?(1)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2)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等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4年以后,相继把、、等地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4)1992年,开发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90年代以后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如、、、、。

3、从以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意义?(1)格局: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到再到,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新格局。

(2)意义:对外开放有力的推动了,越来越适应。

(二)对外开放的深化——加入世贸组织1、入世历程(1)1947年,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

(2)1981年,新中国首次(3)1986年7月,(4)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年月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2、入世意义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标志着,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历史文化史复习导学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历史文化史复习导学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基础落实】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指导(2)经济特区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方。

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目的: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立: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五个经济特区。

建五特区的条件:①是中国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海运港口;②是著名的侨乡;③毗邻香港、澳门、台湾,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3)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技术开放区①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随后相继把厦漳泉三角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4)内地全面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5)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2)顺应了全球化趋势。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即入世的利弊:中国入世利大于弊。

)机遇:①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⑤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岳麓版必修二复习学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岳麓版必修二复习学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岳麓版必修二复习学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习目的】2′1.概述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拓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剖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式初步构成的特点。

2.了解世贸组织(WTO)的由来和开展。

了解中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看法其影响和作用。

【达成途径】1′1.研读课本91-92页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剖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式初步构成的特点。

2.结合课本92-93页所了解中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看法其影响和作用。

【自主学习】15′【稳固目的】27′要点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以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

〝两个扇面〞是指(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革新的扇面B.技术改造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改造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要点二:加出生界贸易组织2.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中的一员。

中国参与WTO后信守现在加出生贸组织许下的承诺,中国越来越以一个担任任的大国笼统,吸引着来自全球的目光。

WTO总干事拉米称中国在这几年中〝总的来说,效果是A〞。

中国加出生界贸易组织阅历了怎样漫长的进程?加出生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有何严重意义?要点三:比拟与看法旧中国的开放与现阶段的对外开放要点四: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答案提示:1.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深圳的开展也会带动内地的开展,起到对内辐射的作用。

答案: C2.解析:(1)由复关谈判到出生谈判。

①1981年终次派观察员列席谈判会议。

②1986年中国正式央求复关。

③长达15年谈判,终于在2021年12月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2)意义: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协作与分工,促进经济开展。

②有利于扩展出口和应用外资,并在对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③有利于促进技术提高、产业晋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经济特区的创办是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的开放,使我国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2.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3.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创办经济特区(1)概况: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定义: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3)主要目的: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我国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包括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4.进一步对外开放(1)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从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5.对外开放新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6.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过程(1)1981年,我国首次派出观察员列席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2)1986年,我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3)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2.意义(1)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2)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精品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

精品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目标导航]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方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过程 (1)创办经济特区①概况: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②原因a .地理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

b .区位优势:是著名的侨乡,离港、澳、台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4)进一步对外开放①开发浦东: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②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从2004年以来,引起世人关注,有效地提升了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4.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思维点拨]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图解识记]对外开放的格局[易混易错]正确区别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1)从地域分布上看,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2)从所占面积方面看,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3)从经济发展特点上看,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世贸组织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过程(1)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2)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历史ⅱ岳麓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练习

历史ⅱ岳麓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练习

历史ⅱ岳麓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练习【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课标解读:对外开放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重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4、难点: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影响的理解。

【自主学习】【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概况:〔1〕设立经济特区: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珠海、汕头、厦门、五个经济特区。

〔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个沿海港口城市。

〔3〕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相继把、、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1992年,开发上海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从2004年以来,天津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6〕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到,再到,从东部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3、对外开放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二】加入世贸组织1、过程:〔1〕1981年中国首次派列席了关贸总协定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2〕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3〕年12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2、影响:〔1〕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

〔2〕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将有力推动的繁荣与发展。

和并存,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应对。

〖难点释疑〗【一】如何认识我国的经济特区1、含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行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国家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习目标】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重要概念:经济特区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一、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1、 方针: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 对外开放的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点)①时间和地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于1980年到1988年先后成立。

②原因:发挥他们的两大地域优势,一是它们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二是靠近港澳台地区,是著名的侨乡。

③目的: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线)(3)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年相继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面)(4)开发上海浦东:1992年,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滨海新区的开发:2004年以来,引起世人的关注,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对外开放的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形成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二、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2、加入:中国于2001年12月加于世界贸易组织。

3、意义:(1)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3)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第二部分自学检测1.邓小平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体现了他主张A. 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B. 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D.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清朝的对外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对外开放,主要不同点在于A.开放的地点不同 B.开放的内容与程度不同C.开放的方式不同 D.开放的背景、目的不同3.《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1.过程(1)经济特区:①目的:吸收、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概况:自1980年起,先后建立 、珠海、 、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①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 等。

②1992年,开发上海 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高潮迭起,各地出现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2.特点:从 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 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适应了经济和 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对外开放的格局(1)时间: 年12月11日。

(2)意义①标志着我国 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

②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 。

③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知识点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点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主干梳理图解识记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节拍(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史料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1997~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2014·天津高考,节选)史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主题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原因及改革开放与旧中国对外开放的不同。

深化探究归纳总结。

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主备人:姜扬级部主任:高志伟时间:2013、4【学习目标】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与特点。

难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05广东文综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2002年全国文综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3(2005江苏历史)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钱 B.四项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4、点、线、面结合,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1)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经济特区(3)沿海经济开发区(4)上海浦东A、(1)(2)(3)(4)B、(1)(3)(2)(4)C、(2)(1)(3)(4)D、(2)(3)(1)(4)5(07 广东单科)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6.我国对外开放的最主要目的是A、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B、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D、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7、江泽民杂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说:“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含解析 精品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问题导学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活动与探究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材料二深圳在建特区的25年期间,用前18年的时间使GDP达到了1 000亿元人民币,接着用了5年时间使GDP达到了2 000亿元,然后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使GDP达到了5 000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接近30%,“深圳速度”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解密深圳转型——从速度到效益的历史性跃进》材料三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________、______、宽领域、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3)结合材料二,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4)请补充完整材料三中的空格处。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意义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00多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材料二1986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是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高举马克思主义,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高楼大厦、汉堡等消费品。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6(岳麓版必修2)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6(岳麓版必修2)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程标准】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解析:该题是典型的“山东”题,体现了山东地方特色,而历史的考查角度很是到位,三本必修教材均有涉及,其综合性的特点弥补了考查选材单一的局限,这更是该题的最成功之处。难度不是很大,但区分度会很好,独到的视觉切入和问题设问,充分展示了新课标改革的新风范。
(1)注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限定词:史实说明、三个方面(政治、经济、思想),先秦时期,山东范围。然后再结合课标、考纲和教材进行联系定位。语言和内容力求集中明了。
(1)含义: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和
的地区。“特”在实行特殊的和。
(2)目的: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创办: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经济特区。
(4)原因:中国南方是对外交通的或重要,是著名,离、、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密切交往。
宗教类
中国经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
书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
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
读作诗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
材料二 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

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习目标】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与特点;招商引资及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难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自主学习】
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怎样的决策?
二、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1、从地理、人文条件等方面思考,经济特区设在深圳等城市的原因?
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3、结合右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拓展提高】
全方位——全国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

不论对资
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
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
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
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
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
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
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三、加入世贸组织
1、思考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合作探究】
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制作人:潘丽芬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从地理位置、历史经验、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比较它与旧中国的通商口岸有何区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责任感;(2)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3)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二、重点难点:(1)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分析其特点(2)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对外开放带来的影响三、学习过程(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背景拓展材料一:材料1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拓展材料二: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着重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

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拓展材料三: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11月5日至14日,邓小平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访问。

世界现代科技的发达和各国利用外资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状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小平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

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1.通过比较、归纳、概括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2.注意区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经济开发区等概念。

3.注意理解“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含义。

知识点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过程(1)经济特区①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②概况: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③原因a.地理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

b.区位优势:是著名侨乡,离港、澳、台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④目的: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4)开放浦东:1992年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从2004年以来逐渐引起世人关注。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

4.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知识点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世贸组织的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过程(1)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关贸总协定会议。

(2)1986年7月,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3)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3.影响(1)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20课_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学生版

第20课_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学生版

高一历史导学案()编制人:宋亚芬审核人()梯度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开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明白得把握: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进程与特点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缘故,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机缘和挑战。

综合运用:比较现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鸦片战争后的“开放”的要紧区别,熟悉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温习提问: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如何的决策?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1)实行家承责任制;2)调整结构,进展乡镇企业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目标是什么?增强企业活力,成立现代企业制度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慢慢确立的?1979年,我国提出了“和相结合,以打算调剂为主”的方针,第一次使市场调剂在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为主,市场调剂为辅”原那么。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成立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的主张。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五、列举1956——76年经济建设的成绩和挫折外交领域的成绩:如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同许多国家成立外交关。

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缘故和阻碍?缘故: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进展时期熟悉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体会,又急于求成.阻碍: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降低,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人生产踊跃性,造成1959年~1961年我国经历了持续三年的困难时期新知合作探讨知识点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情景激疑202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决定设立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喀什。

我国什么缘故要设立经济特区?与其他地域相较经济特区有何“专门”的地方?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哪里?新知解惑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的展开(1)开办经济特区A.设立:1980年起,前后成立了①______、珠海、汕头、厦门和②_______五个经济特区。

历史2导学案4.20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缺答案

历史2导学案4.20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缺答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习目标】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通过学习和讨论对外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知识梳理】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过程(1)经济特区①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_________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②概况: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_____、珠海、汕头、厦门和_____五个经济特区。

③原因:a.地理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__________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

b.区位优势:是著名_____,离港、澳、台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④目的: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___________、长江三角洲和___________。

(4)开放浦东:1992年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__________的标志。

(5)天津__________的开发:从2004年以来逐渐引起世人关注。

3.特点:_______、_______、多层次。

4.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________趋势.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世贸组织的性质:各国之间从事__________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过程:(1)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关贸总协定会议。

(2)1986年7月,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3)2001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_正式成员。

3.影响:(1)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标志着____________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3)有力地推动__________的繁荣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课标解读】应该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目的、过程、意义、影响;重点把握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实质、意义;把握加入世贸组织的必要性、过程、影响。

【考试大纲】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重难点】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课前预习案】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方针的确定:1、原因:①②③2、确定:(二)过程:1.开放经济特区:(1)什么是经济特区?目的?“特”的含义?(2)创办:(3)选址原因:①②③2.开放沿海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4.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5.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6.特点:7、意义:①②二、加入世贸组织:1、背景:①②2、中国入世:3、世贸组织性质:※4、过程:①②③④5、意义:①②【课堂探究案】(07山东文综,29)(35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材料—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材料二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先、化、电)为用。

”——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2)分析材料—、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

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

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89.7亿美元。

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4.9%,其中,制造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

表4为山东省各地市1992——2005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同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

(2)依据表4概括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3)简要回答这种分布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材料四自2000年中央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山东境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一些新特点。

(4)图18、图19分别表明山东境外投资领域域进—步拓宽、投资区域不断扩大,以这样的思路,你认为图20体现的山东境外投资的特点应该如何概括?请对山东企业如何实现境外投资的新突破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五山东省政府按照《对外贸易法》和中央的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意见》等规定,制定和完善了为对外开放服务的具体措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完善各级行政许可中心,营造公正透明的行政环境,优化全方位的服务环境,为各类企业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5)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山东省政府在为对外开放服务过程中是如何行使权力的?(7分)【走进高考】1.(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A.阶级斗争B.经济建设C.政治建设D.文化建设2.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A.创办乡镇企业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增强企业活力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A.上海浦东B.大连、青岛C.深圳、珠海D.海南岛4.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A.关贸总协定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欧洲共同体5、.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6.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A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课后巩固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A.大量引进外资企业B.设置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2.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3.(2005南通4月模拟)1984年我国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中,江苏省有()A.4个B.3个C.2个D.1个4.(2004海南,全国Ⅲ,15)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A.临近港澳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5.充分发挥和利用外来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下列事件或现象与此相关的是()①秦赢政统一中国②19世纪美国经济起飞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④20世纪末中国的迅速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 )A.安徽、四川、广东、福建B.四川、广东、浦东、安徽C.广东、安徽、江苏、浙江D.四川、浙江、福建、浦东【思维拓展】★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2)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政策。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参考答案【课堂探究案】(1)政治: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

经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2)共同之处:都有中国经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作用: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

(3)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胶济铁路沿线地带(或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线)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交通);政策。

(4)有利影响:有利于生产要素向东部沿梅和胶济沿线地带集中,带动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带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不利影响:扩大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5)①特点:境外投资的主体多元化。

②建议: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制定正确的境外投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境外投资的竞争力加强境外投资主体合作,避免恶性竞争;不断优化境外投资结构,招展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效益;遵循和利用世贸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①省政府正确行使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对外开放营造公正透明的行政环境,优化全方位的服务环境。

②省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依照法律政策规定,为各类企业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走进高考】1、解析: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选B项。

答案:B2、解析: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C项。

答案:C3、解析: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A项,其余三项都是20世纪80年代。

答案:A4、解析: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1995年成立的世贸组织是由1947年成立关贸总协定的发展而来,故选A项。

答案:A5、【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6、B 表格题也是安徽常有的试题,这样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明白表格,应该注意表格的名称,表格的纵横列各表达什么意思。

此表对比农村和城市在1979-1984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读表可以看出农村无论收入增长率还是消费水平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城市,结合1984年的时间点,此时城市改革没有开展,农村改革已经进行几年,得出答案。

若是17题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正面的,这个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反面的了。

想想今天破败的农村,想想悲苦农民工,今天的政府是不是欠农民,农村的债太多了。

今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农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出题人,你能解答了吗?【课后巩固案】1—6. BACA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