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探索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互动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2. 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策略;(3)设计并实施基于互动教学策略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4)评价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与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步骤(1)文献综述:收集并整理有关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法,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3)策略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和理论基础,设计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互动教学策略;(4)实施与观察:将设计的互动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观察并记录教学效果;(5)效果评价:通过对比实验、学生成绩分析等方式,评价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与影响;(6)总结与反思: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形成一套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互动教学策略体系;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力;3. 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4. 培养一支具备互动教学理念和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1.研究方向: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关键词:情境数学情境创设情境“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

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

“数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

数学情境主要是让学生从各种数学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对所发现数学问题自主进行合作与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对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系统梳理,探讨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的落实,从而改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设置低效或无效现状的一项行动研究。

2.研究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而在知识迅速创新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最重要的已不仅是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不感兴趣时,教学效果不好;相反,学生学习热情高,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所以,情境创设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但是有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他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实效性。

其原因:(1)过分强调情境的生活化,不能凸显“数学味”;(2)情境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情境设计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不能起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

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数学素养的培养。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师生互动不足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揭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2. 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3.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1. 如何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2.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 设计问卷,对小学数学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与需求;3. 进行课堂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师生互动情况,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4. 结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结果,提炼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5.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验证与完善。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 揭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与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2. 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与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指导;3.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5则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5则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5则范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理论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2、实践意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调研,发现:学生不是缺少学习的资源,而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是在老师们的反复组织教学和奖品激励下被动地去学。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认为,只有创设极富童趣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在老师逐个递进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不断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也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有效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情形。

7开题报告

7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选题背景1.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数学模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这些理念是针对过去数学知识的呈现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够等状况而提出的。

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有意义地理解数学”极有裨益,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眼里,数学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再是由一大堆毫无实际意义的符号所构成的系统。

2.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无效性如今的教学流行一种做法,即无论什么课,开始大都要“创设情境”。

这种“流行”与近几十年来的理论发展有关,更与新课程的价值导向有关。

能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件好事。

很多教师就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因此有了生机,有了效率。

但是,当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不少教师只把“创设情境”当做点缀,为了“情境”而情境,由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

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在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

一些教师在备课中为创设情境、寻找素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备数学”、“备学生”,“备现实”,忽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数学线索,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懂得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克服难点,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不准,即使所创设的情境再吸引人,也很难达到预设的效果。

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学,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更是少有人关注。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国内外有许多的教育专家都提出了情景教学的理论。

教育家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要求教师适应学生,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在国内,对情境教学的研究, 是从1978年李吉林老师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

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有:基于情境教学的种类研究,如佘玉春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7期)中分为启动思维式情境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助兴”式情境教学等等。

也有基于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关注已成为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逐步转变为: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巩固应用。

于是,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

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进入了误区。

出现了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牵强的情境;出现了创设对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偏差的情境;出现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情境;还有的数学教师一味地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这样的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这种数学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

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真正受益,这是我们应研究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相关信息;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使老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轻松地达到学习目标。

有效的教学情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启和生长,使学生学到有生命的数学。

同时,有效的教学情境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有趣,兴趣盎然。

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国外很多学派对情境创设的目的及有效创设的具体方法都有阐述,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形式多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还认为体验数学活动比课堂听教师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借鉴这些观点,掌握创设的原则、方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的背景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传授、学生的模仿和记忆,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那如何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操作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是数学教学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中我时常很少开展动手实践: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动手实践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常常需要老师停下来组织纪律,不仅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而且有时收效也不大,也在没有注重实效。

针对这些现象,我提出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这个微型课题研究小方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动手实践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二)研究价值1.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动手实践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可以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正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活用教材”,提高教师创新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核心概念界定1.“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实践活动。

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观感受,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清晰鲜明的表现象,进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

2.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1、课题研究的背景(1)基于我校数学教师及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校是一所3年的新学校,数学教师16个,其中5名特岗教师,且是初、高中教师,4名选聘中学教师,数学教师平均年龄32岁。

总体年轻化,学历高,有较好的专业理论,但不能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小学教材不熟、小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一节课用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问题”串讲,“师问生答,一问一答,碎问、碎答、碎讲”,课堂是“问答串讲的讲堂”,呈现出“线性”课堂结构,因此借学生之口进行灌输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数学思考的价值;小组讨论时,或者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开始的热闹讨论,或者以教师的“越俎代庖”结束----课堂上,学生的“学”最终处于被动地接受,而教师的“教”仍处于课堂的中心,所能教的还只是知识与技能。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问题解决”方面的落实“问题解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课程总目标中四个方面之一,具体表述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经历、体验、探索、尝试、反思……”等动词,都伴随着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应渗透在每一个知识领域,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选择“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研究,从“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进行实践研究。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堂中的问题贯穿于整节课,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紧密联系,选择“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小学低年级有效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有效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有效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数学研究的关键时期。

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阶段遇到了困难,无法有效地研究数学知识。

因此,研究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成绩和兴趣至关重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低年级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2. 研究国内外数学教学策略的最新进展;3. 根据实地观察和教学实践,提出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有效数学教学策略;4. 通过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了解现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2. 实地观察:参观不同学校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观察和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亮点;3. 教学实践:根据前期综述和观察结果,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并记录学生的研究情况;4.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反馈,评估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将提出一系列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有效数学教学策略。

这些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成绩和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成果将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有效的指导。

其次,研究结果还将丰富数学教育领域的知识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共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背景研究和问题分析阶段: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研究目标和意义;2. 文献综述阶段: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数学教学策略的最新进展;3. 观察和实践阶段:参观不同学校的数学课堂,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并记录学生的研究情况;4. 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阶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5. 报告撰写和答辩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答辩。

《中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验开题报告《中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2009年6月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批准立项为“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我们为此在当前已做好了两项工作。

一是做好课题研究方案;二是已组织开题正在实验研究。

现就该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效益的活动。

那种不计效益和投入成本、不考虑教学实效性的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对学生和教育的不负责任。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师的教不能单纯根据教材内容来决定传授的方法,而应把重点转移到学生学的方面,重启、内化能力的培养。

“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是改革教法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教会学生学习”是如今教学改革的最强音。

教会学生“学习有法、学习得法、学习创法”,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数学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因而数学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

而有效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获得知识、取得进步或发展,这种以引导、维持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所有和策略均属于有效行为。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准备从2009年6月开始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一、理论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有效教育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还关注教师具备一定的反思的意识;同时有效教学也体现一种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1、《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纲要》《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纲要》强调教育以科研工作作为导向,以教研工作作为促进,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和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前提,以树立新课程观为突破口,构建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符合民族教育特点的校本课程及自主开放的学习方式,为所有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们花垣县董马库小学于2009年5月向州教科院申报立项课题——《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6月获得立项,今天,我们正式开题.该项研究是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研活动。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背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新课程下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启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

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多样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课题意义:我校处于湘西北一个偏僻的苗族山区,多年来数学教学成绩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数学老师的心。

组织、实施《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的顺利实施。

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地区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因此,“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研究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成为一个重要的策略。

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在我们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片面,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泛滥的现象,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形似而神离”。

这失去了情境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其成为教学中的“花架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

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实际上,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中。

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地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同搭了漂亮的“花架子”,只中看不中用。

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薄。

4.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差。

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

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研究情境。

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

从我们学校的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事实上,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研究状态。

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开题报告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开题报告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题的概念:所谓有效学习,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

课题界定:我们研究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

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

当然,数学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对有效学习作进一步阐述:1.“经验”。

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

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

2.“思考”。

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

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

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3.“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

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4.“再创造”。

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关于"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而在知识迅速创新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最重要的已不仅是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

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爱好活动,生活经验不丰富,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不强,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

3、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利用情境创设让抽象数学更形象,这样也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

4、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5、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课题负责人:郭玉莲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片面,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泛滥的现象,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形似而神离”。

这就失去了情境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其成为教学中的“花架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

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只限于课前的导入,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中。

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的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同搭了漂亮的“花架子”,只中看不中用。

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往往就像“菊花加糖糖过量”一样,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薄。

4.形式丰富多彩,但性实效差。

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

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从我校的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

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形成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方式及方法。

在研究过程及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能指导教师不滥用学习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通过研究促使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加有效,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

2.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研究使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时更加规范,合理,驾驭学习情境更加自如。

使我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推动本校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的研究突破(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

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

国外很多学派对情境创设的目的及有效创设的具体方法都有阐述,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形式多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还认为体验数学活动比课堂听教师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借鉴这些观点,掌握创设的原则、方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

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

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

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因此,进行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二)预期的研究突破1.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的基本途径、内容组织、方法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现今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

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学生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实践意义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

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

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研究的数学世界,让情境更好的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一)理论依据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

2.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畴: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

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的迁移。

3.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

所谓认识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

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

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

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遵循的原则1.启发性原则教学的情境应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都应考虑到对学生的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一致性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出发,从课本内容出发,恰当地组织素材,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3.灵活性原则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可能在我们教师预设的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来把握这种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科学性原则在情境的创设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相悖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一)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1.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我校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

中青年教师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可以随时从互联网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并及时交流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有丰富的经验作指导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是多年带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他们对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研究、积累,我们是很有信心完成这项课题研究的。

3.有求真务实的研究成员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领导作为指导,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均在40岁左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