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教程 第2版资源

合集下载

《电工技能与实训》课件项目二

《电工技能与实训》课件项目二

知识培养目标 (1) 了解各种电工工具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 熟悉各种电工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
能力培养目标 (1) 熟练掌握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熟练掌握各种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2 基 础 知 识
2.2.1 常用电工工具
2) 使用万用表的注意事项 (1) 正确选择被测量电量的挡位,不能放错;禁止带电转 换量程开关;切忌使用电流挡或电阻挡来测量电压。 (2) 在测量电流或电压时,如果对于被测量电流、电压大 小无法估计时,应先选到最大量程,然后再换到合适的量程。
(3) 测量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时,必须注意其极性。万用 表的正、负端应分别与电路的正、负端相接。
图2-7 剥线钳
2.2.2 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1.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一般知识 1) 电工仪表概述 电工测量是电工实验与实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借助各种电工仪器仪表对电流、电压、电 阻、电能、电功率等进行测量,以便了解和掌握电气设备的特 性、运行情况,检查电气元器件的质量情况。由此可见,正确 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齿口 钳口 刀口 铡口
绝缘管
扳旋螺母
钳头
钳柄
(a)
(b)
(c)
(d)
(e)
图2-5 钢丝钳的结构与用途
5.尖嘴钳 尖嘴钳的头部尖细,适用于在狭小的工作空间操作。其外 形如图2-6(a)所示。尖嘴钳主要用于切断较细的导线、金属丝, 还能夹持较小的螺钉、垫圈、导线等元件。
(a) 尖嘴钳
(b) 断线钳
1.试电笔 试电笔又称低压验电器,是检验导线、电器是否带电的一 种常用工具,它的检测范围是(50~500) V,有钢笔式、螺丝 刀式等形式。试电笔由笔尖、降压电阻、氖管、弹簧、笔尾金 属体等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第二版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第二版
表2-1验证叠加定理
项目
Uad(V)
Udc(V)
Ubd(V)
Uac(V)
Iac(mA)
E单独作用
Is单独作用
共同作用
叠加计算
表2-2 AC支路为稳压二极管时各支路电压及AC支路电流(选作)
项目
Uad(V)
Udc(V)
Ubd(V)
Uac(V)
Iac(mA)
E单独作用
Is单独作用
共同作用
叠加计算
四、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三单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测量值读取、记录方法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压、电流时,电压表应并在被测电路的两端;电流表应串在被测电路中。使用指针式仪表时,必须注意表笔接入的极性:红色表笔接电路的高电位端,黑色表笔接低电位端,否则仪表指针将反向偏转打表头,容易损坏表头。测量时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应合理选择量程。测量值应小于但要接近所选量程。
(3)叠加时各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取为与原电路中的相同。取和时,应注意各分量前的“十”、“一”号;
(4)原电路的功率不等于按各分电路计算所得功率的叠加,这是因为功率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由于叠加定理可推导出线性电路的齐性定理: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激励(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倍(K为实常数)时,响应(电压和电流)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倍。应注意,这里的激励是指独立电源,并且必须全部激励同时增大或缩小K倍,否则将导致错误的结果。如果电路中只有一个激励时,响应必与激励成正比。
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必须认真学习,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所需的设备和仪器、仪表的规格、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基本技能课件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基本技能课件
(2)使用吸锡器拆除 元器件
1)右手以持笔式持电烙铁与线路板成350C夹角,对引脚加热。 2)右手以拳握式持吸锡器,垂直于线路板。 3)待引脚焊锡熔化,移开电烙铁的同时,迅速将吸锡器置于引脚处,吸走 焊锡渣。 4)重复操作,直到元件所有引脚焊锡全部清理完毕,用镊子取走元件。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基本技能
1
基本技能
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基本技能
1 基本技能
1.焊接技能 2.常见元器件
的功能及用途
3.焊接技能 4.焊接技能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基本技能1.1 Biblioteka 接工具使用1.1.1 烙铁
焊接技能
电烙铁是电子线路板焊接中最常用的工具,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 对焊接点部位进行加热焊接。
(1)电烙铁的种类
1)外热式电烙铁 由烙铁头、烙铁芯、外壳、手柄、 电源引线、插头等部分组成。由于烙 铁头安装在烙铁芯里面,故称为外热 式电烙铁。 外热式电烙铁的规格很多,常用的有 25W、45W、75W、100W 等,功 率越大烙铁头的温度也就越高,加热 时间越短。
图1-1 外热式电烙铁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基本技能
(5)电动真空吸锡枪
1)电动真空吸锡枪的工作特点 2)使用方法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基本技能
1.2
1.2.1 电子元器件的 焊接
电子元器件的 焊接与拆除
焊接技能
(1) 焊前处理
1)清除焊接部位的氧化层
图1-10 元件引脚(焊接部位)去氧化层和镀锡 2)镀锡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基本技能
(2) 元件焊接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基本技能
1.1.3 吸锡器
电烙铁是电子线路板焊接中最常用的工具,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 热能对焊接点部位进行加热焊接。

电子技术第2部分基础实训课件

电子技术第2部分基础实训课件

实训14 触发器的功能测试与应用
一、实训目的 1.掌握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
实训14 触发器的功能测试与应用
四、测试图、测试步骤及测试结果 1.实训内容1测试图、测试步骤、测试结果 2.实训内容2测试图、测试步骤、测试结果 3.双JK触发器74LS73中一个触发器的功能测试方案
一、实训目的 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三、实训原理 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运算电路。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2.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4.差动放大电路(减法运算电路)
实训5 比例、加法、减法运算电路的组装与测试
实训6 积分、微分运算电路的组装与测试
五、实训内容及步骤 1.积分运算实训电路 2.微分运算实训电路 3.积分一微分运算实训电路
六、实训报告 整理实训中的数据及波形,总结积分、微分运算电路的特点。 分析实训结果与理论计算的误差原因。
实训7 分立元件稳压电源
一、实训目的 1.研究单相式整流、电容滤波及稳压电路的特性。 2.掌握串联型小功率稳压电源的设计、参数运算、器件选择、安装和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训15 计数器及寄存器的应用
四、实训任务及步骤 双向移位寄存器: (1)逻辑功能测试 (2)用74LS194芯片组成环形计数器
五、实训报告要求 1.总结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表。 2.画出相应的输人、输出波形图。
实训16 555定时开关电路
一、实训口的 熟悉555集成时基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掌握555集成时基电路的基本应用。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综合基础实训课件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综合基础实训课件
(1)观察输出电压U0的范围 (2)测量稳压系数S,取RW1为240Ω,在Ui为7.5V和15V时求出S。 (3)测量输出电阻R0。 (4)测量纹波电压。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综合基础实训
直流恒流源设 实训2 计制作与调试
一 实训目的 1.制作直流恒流源电路板,了解直流恒流源原理。 2.通过认识相应的元器件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
1. 根据总电路原理图绘制出装备电路图,标清楚各元件的位置; 2. 根据列出的元件清单,备好元件,检查各元件的好坏; 3. 根据装备图焊接元器件,焊接时要对各个功能模块电路进行单个测
试; 4. 测试电路时,必须要保证焊接正确,才能打开电源,以防元器件烧
坏; 5. 调节电位器R5,测量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是否在6V—9V之间,若
+
RL uo 5.1k
-
图3-6 CE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综合基础实训
四 实训内容和步骤
1.连接电路 2.静态工作点的初步调整:令ui=0(即不接函数发生器) 3.动态研究 (1)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2)输出电阻和负载电阻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4.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1)用函数发生器产生正弦信号ui,要求f=1KHz,峰峰值为 250mV; (2)保持幅值不变,增大和减小可调电阻Rw,观察输出电压uo波 形,测量
图3-8 同相比例放大器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综合基础实训
2.同相比例放大器、同相跟随器 3.加(减)法器
图3 -9 加法器
图3-10 减法器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综合基础实训
4.差动放大器(减法器)
图3-11 差动放大器
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综合基础实训
四 实训内容 1.反相放大器的安装与测试 2.同相放大器的安装与测试 3.电压跟随器 4.加法器

精品--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综合基础实训-精品

精品--电子技术实训篇第二版综合基础实训-精品

V1 9 01 3
R2
R3
2 7K
47
V3 8 55 0
Vout
SP
GND
图3-16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电子技术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电子技术
二 预习要求
1. 分析图3-16电路中各三极管工作状态及交越失真情况。 2. 电路中若不加输入信号,V2、V3管的功耗是多少。 3. 电阻R4、R5的作用是什么? 4. 根据实训内容用multisim仿真实训,拟出实训步骤及记录表格。
三 测试的相关参数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3.输入电阻Ri的测量。 4.输出电阻R0的测量。 5.放大倍数的测量。
电子技术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实训1 RC振荡电路及555振 荡电路的设计制作
电子技术
一 实训电路
1.熟悉RC振荡电路与555型集成时基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 其特点。 2.掌握RC振荡电路与555型集成时基电路的基本应用。
一 实训电路
该电路由二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和两个射级跟随电路组成, 可以将20Hz~2000KHz的输入信号放大100倍,并且无明显失真, 输入阻抗大于500k,输出阻抗小于500。 二 实训原理
电路原理如图3-18所示。
实训3 宽带功率放大器电路 的设计制作与调试
电子技术
三 实训步骤: 1.根据实训测量值、计算各种情况下PoM、Pv及η。 2.作出电源电压与输出电压、输出功率的关系曲线。
四 设计安装与调试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实训1 单管功放电路的 设计制作与调试
电子技术
一 实训目的
1. 了解低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和分类。 2. 学会对各类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性能指标的测试。

电工基础项目教程 第2版 项目3 双电源电路

电工基础项目教程 第2版 项目3 双电源电路
项目3 双电源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电工基础项目教程
项目3 双电源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3.1 项目分析
如图3.1电路是由电源12伏和6伏两个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通过复杂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可以获取电路中各个支路 电流和各个元器件承受的电压;也可以采用实验方法获取 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元件电压。并且可以用安装电路测量 数据来验证各个定理的正确性。
项目3 双电源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电工基础项目教程
4.回路电流法应用举例
例1 如图3.5所示电路。已知R1=7Ω, R2=11Ω, R3=7Ω,US1=70V, US2=6V。试用回路电流法求出各支路电流。
项目3 双电源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电工基础项目教程
3.2 项目任务
(1)利用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试图3.1所示电路 中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进一步感性认识和理解支路电流 法和叠加定理。 (2)由测量得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
项目3 双电源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电工基础项目教程
3.3 相关知识
3.3.1 支路电流法
对A节点
I5 I1 I2 I4 0
对B节点 对C节点
I2 I3 I5 0 I1 I3 I4 0
列KVL方程,选网孔绕行方向
对网孔① 对网孔② 对网孔③
I1R1 I4R4 US1 0
I2R2 I5R5 US2 0
I3R3 I4R4 I5R5 US3 0
支路电流法电路图
1.定义
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两定律列出必 要的电路方程,进而求解客观存在的各支路电流的方 法,称支路电流法。
2.适用范围
原则上适用于各种复杂电路,但当支路数很多时, 方程数增加,计算量加大。因此,适用于支路数较少 的电路。

电工学实验教程(第2版)(201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电工学实验教程(第2版)(201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教材目录
(教程(第2版)》有配套的数字课程。
《电工学实验教程(第2版)》作为“互联网+教材”的新形态教材,主要提供了基础理论实验的教学视频和 PPT,以及仿真软件的教学视频。
《电工学实验教程(第2版)》的网上教学资源库提供了各种多媒体素材和教学视频单元,内容与文字教材相 互结合,教材中在提供多媒体素材的对应文字处印刷有二维码。主要的多媒体素材包括:与1.5节配套的电工技 术实验安全视频;第2章电工技术基础理论实验的每一节录制了实验设备及基本操作指导视频和教学PPT;第5章 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实验每一节的教学PPT和教学图片;第6章电子技术应用课题设计一章中,提供了部分教学视频 和教学图片;第8章常用电工电子测量仪表和仪器一章中,录制了功率表、绝缘电阻表、直流稳压电源、函数波形 发生器、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等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教学视频;第9章Multisim14仿真软件与仿真实验一 章中,提供了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仿真方法的视频,每个仿真实验项目都配置了仿真过程的视频教程。
作者简介
刘凤春,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王林,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教师。
感谢观看
该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每一个实验项目的要求具体、内容饱满,为客观、公平地考评学生奠定了基础。首 先,在预习部分给出了较多的思考题和预习要求,这为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其次, 具体的实验内容中要求的子项目较多,但不一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全部完成。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根据 学生完成的质与量,评定成绩。
该次主要针对实验项目、实验设备以及仿真软件进行了修订,同时增补了网络多媒体动态教学资源。主要内 容如下:
参加该版修订工作的主要有刘凤春、王林和周晓丹。参加第一版编写的原作者中,牟宪民、李冠林、章艳和 王振江等教师为该次修订提供了许多素材,绘制了新的电路图。清华大学唐庆玉教授对全书进行了审阅,提出了 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23 电压参数的物理意义
(a)
(b)
(c)
图4-24 自动测量选项
(a)
(b)
图4-25 全部测量与关闭测量选项
项目实施
(八)自动测量时间
图4-26 时间参数的物理意义
项目实施
(九)使用光标测量信号
图4-27 光标测量键
图4-28 光标测量模式
图4-29 手动时间光标测量举例
图4-30 光标追踪测量举例
图4-31 光标自动测量
拓展
图4-32 手持式示波表 图4-34 新一代示波器
项目五 学习使用信号源
实施目标
了解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 了解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信号发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联合测试使用信号源和示波器
1、基本知识点: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信号的基本参数 2、基本技能点: 能够完成信号源的检查和使用 能够利用数字示波器测量信号源输出 能够测试信号源的基本技术指标
Georg Simon Ohm 信仰 德国 德意志 主要成就
出生地
德国巴伐利亚埃尔 代表作品 兰根城
最终职称 获奖情况 荣誉称号
出生日期 1787年3月16日 逝世日期 1854年7月7日 职业 物理学家
总结
分析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选择不同的电阻,通过实验验证,在测量同一电阻时,两 种接法会带来怎样的误差?并对误差进行分析。
基本理论
信号源,又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各种波 形、幅度和频率的信号。利用信号源的输出可以为被 测设备提供准确的测试信号,用于电子整机、部件以 及元器件的功能测试,是电子测量中的常用仪表。
图5-1 信号源外观图
图5-2 信号源整机结构图
图5-3 信号源前面板控件图
图5-4 信号源后面板控件图
电路基尔霍夫定律 出生地 普鲁士的柯尼斯堡 代表作品 热辐射基尔霍夫定律 发现了新元素铯和铷 出生日 1824年3月12日 逝世日 1887年10月17日 职业 物理学家 最终职称 柏林大学理论物理教授 荣誉称号 柏林科学院院士
提升
叠加定理电流验证实验
E1单独工作
E2单独工作
电流和
双电源 同时供电
项目三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实施目标
加深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用实验数 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通过实验加深对参考方向的理解。 进一步加深电压是绝对量,电位是相对量的理 解。 熟悉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
1、基本知识点: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的表述 支路电流法理论计算 2、基本技能点: 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 能够正确测量电压电流数值并判断其方向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
项目一 学习使用万用表
实施目标
掌握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的基本方法 掌握数字万用表的基本操作技能 了解实验实验室安全和各项管理规定
1、基本知识点:
线性电阻欧姆定律 万用表测量原理 2、基本技能点: 能够利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能够利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 能够利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线路的通断 能够正确选择量程测量
(一)功能检查
图4-7 功能检查连接与显示
图4-8 功能检查时的探头连接
图4-9 功能检测的波形显示
项目实施
(二)探头使用
项目实施
(三) CH1、CH2通道设置
按 CH1 可取得 CH1 的控制权,位 移旋钮和电压档开关只对 CH1 信 号有效而对CH2信号无效。
若要在屏幕上关闭 CH1 信 号,则应先按以下 CH1 键, 再按OFF键。
I11
I12
I1
I21
I31
I22
I32
I2Leabharlann I3E1单独工作UAB1 ( V) UBC1 ( V) UCD1 ( V) UDE1 ( V) UEF1 ( V) UFA1 ( V) UAD1 ( V)
E2单独工作
UAB2 ( V) UBC2 ( V) UCD2 ( V) UDE2 ( V) UEF2 ( V) UFA2 ( V) UAD2 ( V)
项目实施
(一)自校检查 (二)50Ω主函数信号输出 (三) 点频正弦信号输出 (四)内外扫描信号输出
图5-6 信号输出
图5-5 自检流程
项目实施
(五)调整波形对称
图5-7 波形对称
图5-8 正弦信号对称与不对称输出波形比较
图5-9 三角波信号对称与不对称输出波形比较
图5-10 方波信号对称与不对称输出波形比较
目 录



项目一 学习使用万用表 项目二 测试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项目三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项目四 学习使用示波器 项目五 学习使用信号源 项目六 认识电容和测试容抗 项目七 测试组合元件交流电路 项目八 测试串联谐振电路 项目九 计量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档位 项目十 测试整流滤波电路 项目十一 测试单管放大电路 项目十二 设计测试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项目十三 设计电子计时器
图4-16 CH1通道控制
项目实施
(四)波形显示的自动设置 (五)垂直系统的使用 (六)水平系统的使用
图4-18 垂直控制区
图4-20 水平控制区
3大格
每格1.0V
电压调整档位
图4-19 垂直应用和电压测量
图4-21 水平控制变化
2大格
每格500μs
图4-22 时间测量图
项目实施
(七)自动测量电压
基本理论
常见的万用表有指针式和数字式两种。指针式万 用表主要由指示部分、测量电路、转换装置三部分 组成,如图1-1MF500万用表,图1-2MF47万用表.
图1-1 MF500万用表外观
图1-2 MF47万用表外观
数字万用表的测量基础是直流数字电压表,其他功 能都是在此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为了完成各种测量功 能,必须增加相应的转换器,将被测量转换成直流电 压信号,再经过A/D转换成数字量,然后通过液晶显 示器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其原理框如图1-3所示。
项目实施
(六)测量正弦信号输出幅度准确度 (七)测量正弦信号输出频率准确度
图5-9 输出衰减
拓展
图5-10 频谱仪测量
图5-11 频谱仪外观
图5-13 R&S®FSH手持式频谱分析仪
项目六 认识电容和测试容抗
实施目标
了解电容的基本理论和存储释放电荷的作用 掌握容抗的测试方法,容抗随频率变化的特 性——隔直通交。 熟练掌握信号源和万用表的使用。 掌握工程上的三十秒规则。
电压和 ( V)
双电源同时供电
UAB ( V) UBC ( V) UCD ( V) UDE ( V) UEF ( V) UFA ( V) UAD ( V)
项目四 学习使用示波器
实施目标
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习数字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学习测量信号幅度、周期、脉冲宽度等参数。
1、基本知识点:
项目 类别
各 回 路 电 压 值 回路 FADEF
回路 ABCDA
UAB
UBC
UCD
UDE
UEF
UFA
UAD
Σ U
UDE
UEF
UFA
UAD
UAB
UBC
UCD
UDA
回路 FABCDEF
UAB
UBC
UCD
UDE
UEF
UFA
拓展
认识基尔霍夫 古斯塔夫· 罗伯 特· 基尔霍夫 Gustav Robert 外文名 Kirchhoff 中文名 国籍 民族 德国 德意志 毕业院校 柯尼斯堡大学 信仰 成就 科学 发现基尔霍夫定律
图1-21 无线万用表
图1-22 利用无线万用表测量
总结
总结万用表使用技巧 任务 测电阻 测电压 测电流 测通断 关表 表笔选择 量程选择 使用技巧
项目二 测试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实施目标
学习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及简单电路的连 接方法 掌握电阻伏安特性曲线测试方法 了解实验数据处理的意义和方法
基本理论
当一个元件两端加上电压,元件内有电流通过时, 电压与电流之比称为该元件的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 导体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它是测量电阻的基本方 法之一。实验测量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该电阻 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电阻值:。为了研究 材料的导电性,通常作出其伏安特性曲线(在平面直 角坐标线下,横坐标代表电压纵坐标代表电流),以 便了解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的 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如图2-1 a所示),伏安特性曲线 不是直线的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如图2-1 b所示), 这两种元件的电阻都可以用伏安法测量。
项目实施
(二) 正确选择量程
项目实施
(三) 测量电阻
项目实施
(四) 测量直流电压
项目实施
(五) 测量直流电流
项目实施
(六) 测量线路通断 (七) 关闭万用表
图1-19 测试线路通断档位
图1-20 关闭万用表的档位
拓展
万用表的未来发展方向除了精确测量之外,就是希 望实现“远程”测量,实现无线万用表。便携式电子 测试和无线测量技术的结合造就了无线万用表。
示波器的基本原理 信号电压参数的物理意义 信号时间参数的物理意义 2、基本技能点: 能够完成示波器的检查和使用 能够利用数字示波器测量电压 能够利用数字示波器测量周期与频率 能够根据示波器显示描绘波形
基本理论
示波器是一种图形显示设备,它能够描绘电信号的 波形曲线。这一简单的波形能够说明信号的许多特性: 信号的时间和电压值、振荡信号的频率、信号所代表 电路中“变化部分”信号的特定部分相对于其它部分 的发生频率、是否存在故障部件使信号产生失真、信 号的直流成份(DC)和交流成份(AC)、信号的噪 声值和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比较多个波形信号等。 示波器的总体方框图如图4-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