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性早期妊娠流产病因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复发性流产的典型表现为连续发生自然流产,每次流产通常发生在相同的妊娠 周数,可能伴有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
诊断标准
根据连续发生自然流产3次或以上的病史,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如染色体检查、 免疫学检查、内分泌检查、感染指标检查等,进行复发性流产的诊断。
免疫治疗
针对免疫因素引起的复发性流产,采 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 疗。
手术治疗
宫腔镜手术
用于治疗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等宫腔内病变,恢复宫腔 正常形态。
腹腔镜手术
针对盆腔粘连、输卵管病变等引起的复发性流产,采用腹腔 镜手术治疗。
辅助生殖技术
人工授精
通过人工方式将精子注入子宫腔内,提高受孕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孕期保健与监护
定期产检
监护胎儿状况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产检,以便 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出现的问题。
通过胎心监测、超声检查等手段,及 时了解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以及 是否存在宫内异常。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 息时间和心理状态,有助于降低复发 性流产的风险。
免疫治疗与抗凝治疗
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了解并采取预防复发性流产的措施 ,如定期产检、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05
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病因学研究进展
01
02
03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与 复发性流产相关的基因突 变,如内分泌代谢基因、 细胞凋亡基因等。
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 、感染等因素也被认为是 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 因。
反复妊娠丢失:病因、争论与治疗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治疗
妊娠
丢失
病因
反复
书中
这些
治疗
反复
rpl 进行
因素
病因
深入
有助于
丢失
心理
全面
方法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反复妊娠丢失:病因、争论与治疗》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反复妊娠丢失(RPL)的病因、机制 和治疗的权威书籍。这本书汇集了全球顶尖的专家学者,对反复妊娠丢失这一复杂问题进行了全 方位的解析。 书中详细介绍了RPL的病因。除了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常见原因外, 还深入探讨了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心理状态等对RPL的影响。这些全面的病因分析有助于读者 更全面地理解RPL的发生机制。 书中还对RPL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到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治疗 等,这本书都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解析。更重要的是,书中还针对不同类型的RPL病因,提供了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些方案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书中还对RPL的预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精彩摘录
《反复妊娠丢失:病因、争论与治疗》是一本关于反复妊娠丢失(RPL)的权 威指南,旨在帮助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医学问题。在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这本书中的一些精彩摘录,以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其核 心内容。
“反复妊娠丢失是一种常见的生育问题,影响着许多夫妻。它不仅给患谈到治疗的部分,书中更是囊括了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案。从内分泌调节到 甲状腺功能检查,从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的测定到抑制素的调节,都为我们提 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这也意味着,对于那些遭遇反复妊娠丢失的夫妇来说, 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是指在孕期,胎盘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威胁,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胎盘早期剥离、胎儿窘迫甚至导致流产。
而复发性流产则是指孕妇在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妊娠过程中由于不明原因而自然流产。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
目前,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的病因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等药物进行治疗。
而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以辨证施治为特点,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也尊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注重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习惯。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药调理法或针灸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发现,中药调理法可显著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症状,提高胎儿生长发育指标,降低流产率。
一些临床观察研究也发现,采用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宫内生长环境,降低流产风险。
除了中药调理法和针灸治疗,在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疗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例如艾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中医药还注重患者的饮食和起居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安排,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重复性异位妊娠50例病因分析
重复性异位妊娠50例病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复性异位妊娠的起病原因,起病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 月重复性异位妊娠的患者50例,平均年龄为(33.78±2.3)岁,年龄范围21~39岁。
对纳入患者的妊娠总次数,发生首次异位妊娠时盆腔的情况、妊娠发生的部位、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与重复性异位妊娠之间的联系。
结果 50例纳入患者中妊娠次数6次的有3例,其中盆腔粘连的占85.1%。
异位妊娠行输卵管切除术对侧发病,占88.9%,而保守治疗占33.3%。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二、妊娠的次数及反复的手术也是导致重复性异位妊娠的一个病因[3, 4]。
本组研究发现, 50例重复性异位妊娠患者中有43例患者妊娠次数超过3次。
临床上对于人工流产及剖宫产具有严格的限制,由于反复的流产会导致子宫内膜的损伤,一方面减少了卵子着床的可能,另一方面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由于自身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感染上行,引起盆腔内的粘连,从而造成异位妊娠。
三、初次异位妊娠后的治疗方式也是重复性异位妊娠的一个重要病因[5]。
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药物保守和保守性手术)均可引起输卵管官腔狭窄,部分粘连,致使输卵管通而不畅或周围粘连,或前次手术中损伤输卵管黏膜,使纤毛细胞及纤毛出现过度的损失从而影响输卵管送卵功能,这些都会造成间侧输卵管的重复异位妊娠发生。
本组研究中首次异位妊娠行保守性治疗(包括保守性手术和药物治疗)3例,发生在原患侧重复性异位妊娠2例,占66.7%, 1例于对侧发病,占33.3%。
对于首次异位妊娠后进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时,可因输卵管炎症的双侧性及手术加重盆腔粘连而使对侧输卵管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较高。
如术中未行全部输卵管切除,残留部分输卵管,则可能在同侧再次发生异位妊娠。
本组研究中,首次异位妊娠行输卵管切除术18例,在原患侧发生重复异位妊娠2例,约占11.1%, 16例于对侧发病,占88.9%。
重复异位妊娠的诊治进展(综述)
念不 严格 、 产 后 宫 口松 弛 均易 发 生 上行 性感 染 , 增 加 了 盆腔 感染 的机会 , 加 重 输 卵管 阻 塞 或活 动受 限 , 增
治疗或保守治疗等, 再次在子宫外 、 输卵管 、 卵巢或
腹 腔 内妊娠 者 f 1 ] 。国外文 献报 道重复 异位 妊娠 的发 生
加再次异位妊娠的风险。因此 , 为了避免重复异位妊 娠的发生 , 应尽量降低剖宫产率 , 避免 因重男轻女观 念造 成 的不 必要 引 产 ,同时 对 育龄 妇 女进 行 健康 宣
发症如盆腔炎 、 异位妊娠等远高于阴道分娩[ 7 1 。
姚 书忠 分 析方 法 发 现
由于宫内节育器放置史 、 人工流产史 、 盆腔手术史等
引起 的盆腔 炎症 、 不孕、 E P以及 输 卵 管手 术 是 E P术
后R E P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最终结局都将 引起输卵管粘连及通畅度受阻 ,而输卵管周 围粘连 及通 畅度 受 阻 恰恰 是 引起 输 卵 管妊 娠 的主 要 原 因 。 其单侧或双侧的输卵管黏膜及功能的损坏 ,可引起 首次 E P及 R E P的发生 ,存在这些不 良病史的患者 其再次 E P的概率更加增高[ 9 1 。 蔡坚争 O l 研究表明, 妊娠次数与重复异位妊娠发 病有关 , 多次妊娠或分娩 、 消毒 、 手术操作及无菌观
作者单位 : 天津市 中心妇产科医院妇科 ,天津 3 0 0 1 0 0
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与首次异位妊 娠相似 ,因此重复异位妊娠 的治疗原则也与首次异 位妊娠相似 , 其治疗方案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 根据患 者的病情 、 有无生育要求 、 盆腔病变的程度及范围等 综合因素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 保守治疗适用于有生育要求 的患者。保守治疗
早期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发生与蜕膜中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
早期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发生与蜕膜中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熊婷,崔英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心实验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人类妊娠被认为是一种半同种异体抗原移植,母胎间存在着某种免疫耐受机制来维持妊娠的进行,但目前为止这种免疫耐受机制尚不明确。
大量的研究发现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显著降低,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避免胎儿免疫排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NK细胞作为早期妊娠蜕膜中的优势淋巴细胞亦对妊娠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蜕膜NK细胞数量和活性比正常妊娠妇女明显升高,同时CD56+ CD16+/CD56+CD16-NK细胞比例失衡。
由此可见,妊娠早期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与蜕膜中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相关,通过对这种复杂机制的研究可以为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蜕膜;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K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巨噬细胞;FOXp3中图分类号:R714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34(2008)12-0126-03P rogress i n prim ary unexp l a i 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 asso ciated w it h expression o f im m unocy te i n decidua.X I ONG T ing,CUI Y i ng-x ia.(D e p ar t m ent of C li nicalExp eri m ent a lM edcine,Institute of C li nical Labora t ory M edci ne,N anjing GeneralH o s-p it al of N anjing M ilitary Co mmond,PLA,N anji ng210002,J iang su,Chi na)Abstract:H u m an pregnancy represents a situati on o f se m iall og ra fl to m a ternal host,it has been reported t ha t to l erance to t he fe-ta l a llograft represents a mechan i s m for m a i nta i n i ng a pregnancy.Bu t the m echan i s m s under l y i ng to l e rance dur i ng pregnancy a re poor l y understood.M any st udies have i ndica ted that T regulatory cell s p l ay a crucia l ro l e i n avo i d i ng i m muno l og ical rejection of the fetus afte r abserv i ng d i m i nished nu m ber and functi on of T reg i n pa ti ents w it h unexp l a i 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NK cell s as t he dom-i nant ly m pho cy te i n dec i dua duri ng pr i m ary pregnancy are also i m portant for m a i nta i n i ng a pregnancy.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quan t-i ty and acti v ity o fNK cell i n decidua o f wom en w ith U RSA is m uch h i gher t han tho se w o m en w ith successf u lly pregnancy outcomes, si m u ltane ity,the rati o o f CD56+CD16+/CD56+CD16-NK ce ll disbalanced.T here fore pr i m a ry unexp l a i 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 i s asso ciated w it h abnor m a l expressi on o f t he l y m phocytes i n dec i dua.U nderstand i ng t he comp lex m echan i s m s has i m por tant i m plica ti ons fo r preventi on and treat m ent o f unexp l a i ned recurrent spon taneous aborti on.Key words:D ec i dua;U 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u NK ce l;l CD4+CD25+T regulatory cel;l M acrophage; Fo rkhead box p3复发性流产(recurren t spontaneous abo rti 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流产。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解读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解读关于复发性流产(RSA)的定义,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标准是2次或2 次以上妊娠失败;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COG)则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并于妊娠24周前的胎儿丢失;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因其再次出现流产的风险与3次者相近。
RSA病因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因诊断过程中需要针对性进行一系列的筛查,此外,对RSA的部分治疗措施尚存在争议。
为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特别制定RSA诊治的专家共识。
临床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25%,而其中的80%以上为发生在妊娠12 周前的早期流产。
发生2次或2次以上流产的患者约占生育期妇女的5%,而3次或3次以上者约占1%。
RSA的复发风险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
RSA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免疫、血栓前状态、内分泌、解剖、感染、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心理因素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常见原因。
①遗传染色体因素:流产孕周越小染色体因素可能性越大,如果是妊娠7周左右的胎停,那么染色体因素会占到一半左右,多数是胚胎染色体偶发错误,夫妻双方染色体多数正常。
但是如有2次及以上胎停,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查绒毛染色体及夫妻双方染色体,因为胚胎的染色体是夫妻双方各给一半,如某一方染色体异常将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机率大幅增加,有可能某一方染色体结构异常。
②免疫因素:据统计我国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占第二位原因,包括自身免疫型异常及同种免疫型异常两种。
如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异常;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及活性升高、T、B淋巴细胞异常等均与流产相关。
有研究报道如未经治疗者再次妊娠的活产率可降低至10%。
③血栓前状态: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孕期血液高凝状态使子宫胎盘易形成局部微血栓甚至引起胎盘梗死,使胎盘血液供应下降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胚胎发育不良而流产。
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
血和 内源性孕 酮水 平降低 , 降低子 宫的易 激惹 性 , 为 维 持 妊 娠 所 必 需 】 。 如 果 孕 激素分泌 不足 。 必然导致子宫 内膜 发育迟 缓, 不 能维 持 正 常 的分 泌 功能 而导 致 流 产 。绒毛膜促 性腺 激素 本身 无雌 激素 或 激素 的活性 , 但其具有支持黄体功 能的生 理作用 , 可 以刺激妊娠黄体分 泌雌 激素和
早 期 复 发 性 流 产 是 临 床 上 最 常 见 的
病 理妊娠之一 , 而 由于黄体功能不足引起
的复发性 流 产 1 2 % ~2 3 %, 临 床 上 常 采
小 时血药浓 度达 峰值 , 以后逐 渐下 降 , 约
7 2小 时候 消 失 。通 过 口服 黄 体 酮 胶 囊 直
用黄体酮联合 HC G进行治疗 , 疗效确 切 , 通 过单纯 口服 黄体 酮胶 囊治疗 黄体 功能
诊 断标准 : 妊 娠 时 间 6~1 2周 , 既 往 均 有 两 次或 两 次 以 卜自然 流 产 史 ; 孕 前 均 进行系统检查 , 已排 除 夫 妇 双 方 染 色 体 异 常、 感染 因素 、 生殖 器 畸 形 、 生 殖 功 能 障 碍、 免 疫 因素 等 , 并排除器质性疾病 、 内 分
血不止或 增 多 , 胚 胎 发 育 不 良 或 停 止 发 育, 甚 至 自然 流 产 。
结 果
产 的妊娠预后是有 临床价值 的 , 患者血清 孕酮水平高 时保胎成功 的可能性大 , 反之
则 保 胎 意 义 不 大 。 目前 常 用 于 临 床 治 疗 的黄 体 酮 有 肌 肉 注 射 、 口服 和 阴 道 给 药 3 种途径 , 口服 黄 体 酮 胶 丸 1 0 0 m g后 2—3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复发性流产的诊疗越来越重视。
然而,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研究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病因学研究需要先明确复发性流产的定义和范围,但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案。
各种因素可能都与复发性流产有一定关联,如母体因素、胚胎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如何解释和解决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目前还有待实证研究。
其次,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复发性流产可能是由多个成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目前各种理论和模型仍待验证。
例如,有人认为复发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但仍然有许多未知的染色体基因变异与此病无关。
还有人认为复发性流产与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畸形有关,但是这种推测尚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支持。
第三,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各种复发性流产的基因研究不断涌现,许多研究表明不同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基因类型不同,但这些研究结果尚未能直接指导临床治疗。
更进一步地,目前在复发性流产基因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样本规模、遗传多样性,以及如何解释和解决各种遗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可能与生殖免疫有关。
有研究认为,复发性流产可能是由于胎儿、母体或胎盘在胚胎内或胎儿宫内的生殖时免疫抗原产生了相互排斥的反应而引起的。
然而,目前关于复发性流产的生殖免疫机制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综上所述,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虽然我们已经对各种可能的成因因素有一定的认知,但我们需要继续钻研,去消除现有的不确定性和矛盾。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预防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机理,为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不孕不育问题的日益突出,复发性流产和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和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被认为是导致孕期高血压、子痫、胎儿生长迟缓甚至死亡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评价子宫动脉血流情况,临床上通常采用彩超检查,通过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和血流阻力指数(RI)来判断子宫动脉血流是否正常。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病因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子宫内膜、宫颈和卵巢异常等因素有关。
目前,中医药在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中药内服、外敷等,辨证施治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采用逍遥散、加味逍遥散、活血调经方等方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二、复发性流产复发性流产是指同一对夫妇或同一个女性在婚育期内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自然流产。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免疫因素、染色体异常、子宫畸形、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原因。
中医认为,复发性流产与肝肾虚弱、气血不足、寒热错杂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方法主要包括调养身心、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等。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复发性流产。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妊娠率,减少流产的发生。
通过刺激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以增强子宫的收缩能力,促进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中药内服和外敷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复发性流产,如四物汤、当归生姜汤、益母草颗粒等方剂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复发性流产的专家共识最新
辅助生殖技术:对于难治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 精、胚胎移植等可提高妊娠成功率。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于有遗传因素引起的复发性流产,遗传咨 询和产前诊断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预防方法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 治疗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的疾病。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放射 线、化学物质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
日常保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的疾病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尝试进行心理调适和放 松训练
辅助生殖技术: 对于反复流产 患者,辅助生 殖技术可以帮 助其成功妊娠
并分娩。
生活习惯调整: 包括饮食、运 动、睡眠等方 面的调整,有 助于改善患者 的身体状况, 提高妊娠成功
率。
最新进展
药物治疗:针对复发性流产的病因,采用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如免 疫调节剂、抗凝剂等。
手术治疗:对于子宫解剖异常引起的复发性流产,手术治疗是有效 的方法之一。
总结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复杂多样,包 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 因素、感染因素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复发性流产,需 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个体化 治疗是关Biblioteka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专家共识对复发性流产的诊断和 治疗提出了规范和指导,有助于 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复发 性流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寻求 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加强 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交 流。
重复性流产病因研究新观点:遗传易栓性
重复性流产病因研究新观点:遗传易栓性李晓梅;马玉燕;江森【期刊名称】《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年(卷),期】2000(0)4【摘要】重复性流产(repeated abortion)在育龄妇女中发生率约占1%~5%,由于病因复杂,且迄今各种相应的治疗方法并未取得明确的疗效,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和处理一直是妇产科医生面临的疑难问题。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基因变化作为常见病的病因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全面深入地了解个体和群体间基因组的变异或多态性,有助于解释不同个体或群体对疾病,尤其是多因素疾病的遗传易感性。
在重复性流产的医学遗传学研究中,随着国际上对遗传易栓性(genetic thrombophilia) 问题的认识和深入研究,遗传易栓性在重复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对其致病机制及其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总页数】3页(P246-248)【关键词】重复性流产;病因研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基因突变;多态性;遗传易感性;染色体异常;新观点;高同型;复发性流产【作者】李晓梅;马玉燕;江森【作者单位】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相关文献】1.遗传性易栓症与流产 [J], 马水清;白春梅;盖铭英2.遗传性易栓症病人早期疾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J], 郑培培;赵红;程敏;任秀红3.遗传性易栓症病人早期疾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J], 郑培培; 赵红; 程敏; 任秀红4.外周血NK细胞动态监测与遗传性易栓症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J], 阮加里; 朱丹; 李阳阳; Kwak-Kim Joanne; 鲍时华5.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J], 程晓文; 闻才李; 张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培训课件)复发性流产PPT幻灯片
5
内分泌异常型
(1)黄体功能不全:黄体中期孕酮峰值低于28. 62nmol/ L ,或子宫内膜活检与月经周期时间不 同步,相差2 天以上,即可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功能不全在习惯性流产中发生率为23 %~ 60 %。孕酮分泌不足,可引起妊娠蜕膜反应不 良,影响孕卵着床和发育,导致流产。
研究发现,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绒毛滋 养细胞上,HLA-G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12
同种免疫型
2、HLA中存在易感基因单元型和易感基因,导致母 体对胚胎抗原反应不足或产生不适当的免疫反应。
研究发现:HLA-DQB1*0604,0605等位基因与 DQA1*01- DQB1*0604,0605单元型可能是该病的 感基因单元型和易感基因。
8
自身免疫型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APA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ANA) 干燥综合征 抗可抽提的核抗原抗体 (ENA)
9
自身免疫型
APA引起复发性流产的机制: (1)高凝状态
作用于血管内皮上的磷脂,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 及前列腺素产生,促进血管收缩及血小板聚集
与血小板磷脂结合,诱导血小板的粘附与活化 与β-2GP-1的结合抑制了β-2GP-1的抗凝血活性 (2)直接干预受精卵的发育、着床和胚胎的生长 抑制细胞滋养细胞分化为合体滋养细胞,使胎盘βHCG合成和分泌减少 抑制滋养细胞增殖 减弱滋养细胞侵蚀能力,干扰子宫螺旋动脉血管重 铸
高。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人类细 胞和组织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来自动物性食物 蛋白质中的甲硫氨酸
叶酸、VitB6及VitB12参与Hcy的生物转换 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 叶酸是体内甲基的供体 缺乏可导致MTHFR及CBS活性的降低,阻 碍蛋氨再生成,造成了Hcy的蓄积
PCR技术检测UU感染与重复性流产的关系研究
3 讨 论
研究 结果 表 明 , U是 引起重 复性 流产 的 重要 因素之 一 。 U 病 原体 主要通 过 自身 特殊 的结 构 , 紧密 黏附 于 易感 宿主 细胞 膜受 体上 , 使宿 主细 胞受 损 , 而导致 流产 。 从 近 年来 , 复性 流 产 的 发病 率 在 逐 渐 升 高 , 研 究对 重 重 本 复性 流产 的 U U感 染 进行 观察 , 出 阳性率 为 3 . % 而且 检 97 6 胎死 宫 内 、 流产 率 占 8 .%, 4例 得 以治 愈 。U 79 仅 U是 泌尿 生
[】杨 瑞 芳 , 明毅 , 济 周 . 复 流产 免 疫 治 疗 的临 床 观察 【1 代 妇 产 科 2 王 王 重 J. 现
进展, 0 。1 ) 6 . 2 21( : 2 0 6 4
[】P n e ,a i ,ga a SA p aei eurn so tno s br 3 adyMKR n A rw l .nud t nrcr t pnaeu o- R e a
但 其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参考 价值 。
1材 料 与 方 法
8 3例重 复性 流 产 患 者 中 , 出 U 阳性 3 检 U 3例 . 性 5 阴 0
例, 阳性 率为 3 .6 9 %。在早期 流产 的 2 7 1例 U U阳性 中, 死 胎 宫内 1 5例 , 免 流产 6例 ; 难 晚期 流 产 的 1 2例 UU阳性 中 , 胎
( 收稿 1期 :00 0 — 8 3 2 1— 7 2 )
C N MODE DI NE 中国 当 代 医 药 7 HI A RN ME CI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复性早期妊娠流产病因研究进展王艳君(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摘要:重复性早期妊娠流产是常见的产科内分泌疾病,在育龄妇女的发病率为1%。
然而只有50%的夫妇找到了明确的病因,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也存在很多争议。
近年来重复性早期妊娠流产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现就近年的病因学研究结果,尤其是遗传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重复性早期妊娠流产;病因学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8)09-0822-03重复性早期妊娠流产(early recurrent vespontane ous aborti o n,ERSA)是指连续发生大于等于3次的自然流产,发病率约为1%。
自然流产是指在孕20周前胚胎或胎儿(体重<500g)因某种原因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者,其发病率为15%~20%。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自然流产发生连续两次者或间隔有活产的两次自然流产为ERSA[1]。
早期自然流产一般是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
即便如此,前次自然流产引起的心理创伤,仍给试图再次妊娠的夫妇带来再次发生流产的焦虑和不安。
故对ERS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显得犹为重要,ERSA的病因是不明确并且可能是多因素的,一般公认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解剖异常、感染因素、母体和环境及心理应激因素等[2]。
以下对主要病因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1 遗传学因素1.1 染色体异常近年来,由于染色体显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发现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约3000余种[3]。
染色体构造上的异常可能会自然发生,亦会由物理及化学因子诱导而产生,其中主要包括了易位、重复、倒位、异位、大(小)Y、随体、次缢痕增粗等[4]。
1.2 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约4%~8%的ERSA的夫妇有染色体异常,而一般人群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仅为1/500。
采用遗传学检查新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比较性基因组杂交、早期流产胚胎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接近75%[5]。
其发生率远大于ERSA 的夫妇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说明配子和胚胎染色体异常是ERSA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染色体异常的常见类型1.3.1 染色体易位 约1.5%的ERSA妇女和3%的ERSA夫妇为平衡易位携带者,占ERSA患者染色体异常的44%。
染色体易位中2/3为平衡易位,1/3为罗伯逊易位。
从理论上讲,平衡易位的携带者的子代,有发生正常儿、携带者、部分三体儿和部分单体儿可能。
前二者可正常分娩,后两者容易流产。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后代可因同源性和非同源性不同而异。
D/G两组同源易位携带者的子代均产生不平衡易位合子,其子代均会发生流产或出生染色体易位愚型儿,此夫妇禁止生育。
D/G两组非同源的子代与易位携带者的子代结局相同。
故平衡易位及D/G两组非同源易位携带者在有产前遗传学筛查指导的条件下,可以妊娠。
1.3.2 染色体倒位 占染色体异常的8%,其对生育的影响与发生部位和长度有关。
围中心性倒位一般不引起不良后果,常见于第9号染色体的围中心性倒位i n v(9)(p11q13)。
旁中心性倒位,染色体交换和重组引起遗传性物质过多,最终引起流产和胎儿先天畸形。
1.3.3 染色体多态性 指1,9,16号染色体着丝点附近及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长度的变化。
有学者观察到,ERSA夫妇中染色体多态性增加,尤其是男性大Y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6]。
其机制可能为染色体多态部分造成同源染色体配对困难,从而影响细胞分裂而导致胚胎流产、死亡[7]。
1.4 基因突变单基因突变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血液高凝状态与凝血因子基因突变与ERSA的形成密切相关[8]。
遗传性易栓症是引起ERSA的重要原因,其中以V因子Le i d ein突变(核苷酸1691中G-A)和凝血酶原基因突变(核苷酸20210中G-A)最常见。
第三个常见的突变是编码亚甲基四氢叶酸酯还原酶(MTHFR)的822 M ed i ca l Informa ti on Secti on of O perati ve Surgery.Sep.2008.V o.l21.N o.9症是血液高凝状态相关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T H FR 是叶酸和甲硫氨酸-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循环中的关键酶,MTH FR677C-T突变位点所致高凝状态和胎盘栓塞可能是ERSA的发生机制[9]。
DNA缺失的研究表明a-g l o kin基因缺失可导致胚胎水肿和死亡,a-glok i n基因是不可替代的,缺失必然会导致流产[10]。
2 免疫因素近年来由于基础免疫学和免疫遗传学有了飞速发展,认为40%~80%的ERSA是因母胎之间免疫状态失衡,发生免疫排斥所致。
免疫因素中涉及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封闭抗体、细胞因子、人类白细胞抗原(H L A)、滋养叶淋巴细胞交叉抗原、血型抗原、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黏附分子等10多种有关因素[11],现就仅一些新进展做一介绍。
2.1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 H LA是一类存在组织表面具有强烈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有HLA-A、B、C 和D/DR。
ERSA配偶间具有相同H LA抗原的频率显著增高,其中A位点最高,占52%,B位点为30%。
近年研究发现ERSA夫妇间DR抗原相同的频率亦显著增高,占84.6%。
夫妇间HLA相似性大,导致母体对胚胎的父系抗原识别功能不全,缺乏适宜的同种免疫反应,产生封闭抗体少,造成ERSA[12]。
2.2 滋养层细胞抗原 合体滋养层细胞膜表面不表达HLA,而存在大量滋养层抗原(TA)。
TA分为TA1及TA2两类,前者可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反应后者刺激母体产生封闭性抗体。
如果TA2抗体封闭了TA1,使其不被免疫系统识别,正常妊娠得以维持,否则引起流产。
2.3 抗磷脂抗体(APA) APA是一组自身免疫性抗体,包括狼疮抗凝抗体(LA)及抗心磷脂抗体(AC A)。
AC A阳性者ERSA发生率高达66%~89%,围产儿存活率仅达14%,约1/3~3/4为死胎[13]。
研究证据显示APA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胎盘梗塞,导致血栓形成,血流减少,而发生流产。
2.4 抗核抗体(ANA)和抗甲状腺抗体 ERSA妇女此二者抗体发生率分别为7%~53%及0.8%,明显高于正常妇女。
有报道RSA妇女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与经历生殖辅助技术的妇女并无差异,认为抗甲状腺抗体可能是自身免疫激活的标志,与发生流产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的危险性增加相关[14]。
2.5 抗精子抗体与ERSA ERSA者抗精子抗体阳性率高达50%以上,其机制可能为:抗体与精子或受精卵结合,使之沉积。
抗体活化巨嗜细胞,对配子及胚胎性,抗精子抗体可直接损伤滋养层。
2.6 CD4+辅助性T细胞1、2细胞因子与ERSA Th1/ 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向Th1漂移、Th2受抑制可能是原因不明性ERSA的重要原因[15]。
因为,正常妊娠中,白细胞介素-10明显升高,而 -干扰素降低, ERSA患者这两种细胞因子水平恰相反。
故多种细胞因子在维持正常妊娠中起重要作用,若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将导致各种病理妊娠[16]。
3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因素也是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约25%~60%的ERSA有黄体功能不全,黄体不能有效地分泌孕激素,不利于孕卵胚胎植入及早期胚胎发育。
约44%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有E RSA史,尤其有月经过少及LH增高者,患者血清中LH水平与ERSA 发生率呈正相关。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E RSA关系密切,发生率为30%。
流产危险性随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而增加。
多数认为高催乳素血症可引起黄的体功能不全,间接引起ERSA。
另外高催乳素血症可引起妊娠子宫内膜局部催乳素的正常水平,影响胚胎发育,引起ERSA。
子宫内膜异位症ERS A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平均为33%。
其机制可能为宫内膜及腹腔液中前列腺素及巨嗜细胞增加,影响孕卵植入及早期胚胎发育。
近年研究认为即使轻微的甲状腺疾病,未经有效治疗,也会引起流产发生率增加。
4 解剖因素临床观察发现,一般妇女人群中,子宫畸形发生率为2%,而ERSA妇女中子宫畸形率为6%~7%,显然与ERSA相关[17]。
包括纵隔子宫、单角子宫、鞍状子宫、双角子宫等,其中以纵隔子宫最常见占80%~ 90%。
一般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为0.3%~0.5%,而ERSA妇女中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为3%~5%。
约41%的子宫肌瘤发生ERSA,与肌瘤类型、部位、大小及数目等有关。
研究表明,粘膜下肌瘤对胚胎植入率和妊娠率呈现不利影响,但浆膜下和直径<5~7c m 的肌壁间肌瘤对妊娠预后无不利影响。
5 感染因素约5%ERSA由感染引起。
其病原菌有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病毒及原虫等。
在产前门诊检查及不孕门诊患者中支原体检出率达50%,下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可上行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绒毛膜炎或胚胎死亡,而发生流产。
一项大样本研究发现,妊823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年9月第21卷第9期产率高于妊娠20周前发生细菌性阴道病5倍。
血清抗疱疹病毒抗体阳性者ERSA发生率较对照组高3倍,表明疱疹病毒感染与ERSA有关,尤其隐匿性子宫内膜感染与ERSA发生关系密切。
妊娠期间风疹病毒感染越早,对胚胎的危害越大,因而发生流产的机率越高。
约25%的鼠弓形体感染可影响到胎儿胎盘单位,表现为局灶性绒毛膜炎、流产或胎儿畸形。
近年研究显示,早孕期间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导致ERSA。
6 母亲全身疾病除母体变态反应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外,与ERSA 关系密切的有心血管病、肾脏疾病和血液病。
心血管病、肾脏疾病引起ERSA的机制主要是血管系统病变,胎盘功能不全,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流产,因而多见患病时间长,病情较重者。
血液病主要是一些凝血功能亢进疾病,如抗凝血酶3缺乏症、C-蛋白缺乏症及纤溶系统异常等。
凝血功能亢进易发生血栓形成、胎盘梗死等并发症,影响胚胎发育,导致胎儿死亡而流产。
7 环境因素吸烟、饮酒和饮用咖啡是引起流产的主要环境因素。
大多数研究显示酗酒可引起ERSA,乙醇是致畸物质,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呈现不良作用。
许多研究发现吸烟和流产相关,即吸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自发性流产率。
其机制尚不明确,但尼古丁、二氧化碳和氰化物等香烟成分的收缩血管和抗代谢作用可引起胎盘功能不全导致ERSA。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麻醉剂、干洗剂、有机溶剂、农药)和重金属(铅和水银)及放射线等可引起ERSA,主要机制为这些有害因素导致胚胎遗传物质发生致死性突变或损伤,致胚胎死亡而流产。
8 原因不明性反复早期流产通过全面和系统的检查,仍有一半以上的ERSA 患者无法查出致病因素,其中多数人再次妊娠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