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及管理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及管理策略

徐婉秋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415722146007

摘要: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如何利用其积极因素, 并因势利导转化其消极因素,就成了学校管理者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该文主要从这个角度,对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管理的现实意义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其管理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凝聚力;成员沟通;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

引言

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他认为,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在这里,人们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的共同的情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组合到一起. 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特殊的社会群体, 引导和管理好这支年轻而有朝气的队伍, 不仅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工作中,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尤其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教育管理, 发挥其积极作用, 引领和带动整个大学生的队伍建设。在新形势下, 大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教育管理正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新问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积极影响

1.1满足成员的需要。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本组织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需求的满足。组织成员有各种需要,有些需要通过工作本身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还有一些则是很难从正式组织中获得的。正式组织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运行的,组织成员在其中形成的主要是各种职责、层级关系。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塑造下,他们的

心理需要、感情需要难以得到满足。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员工之间的这种非工作关系、自发关系使他们在这方面的空白得以弥补。需要的满足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从而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的工作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1.2增强组织的凝聚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员间的关系由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并且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

“群体领袖”。“群体领袖”所具有的影响力往往是其成员认可的,这与那些由规章制度形成的、带强制力的权力性影响力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前者更具说服力。组织管理者如果能够合理的处理非正式组织的这种影响力,将对增强组织凝聚力以及组织的成长发展产生极大的益处。

1.3有益于组织成员的沟通。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组织内部良好的人群关系,其建立与维持,或改变员工态度等,都有赖于组织信息的传递。组织通过正式途径与非正式途径来进行信息的传递。正式途径的传递是主要途径,但方式过于单调,具有强制色彩,易导致形式主义的弊病,不易被成员认可,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相对于正式途径的信息传递方式,非正式传递方式表现出来的自然性特点使得信息的传递更为快捷、内容更丰富,易于引起员工的共鸣而

使传递获得更好的效果。

1.4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组织最基本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辅助正式组织去完成工作。非正式组织本质上可以作为对正式组织的积极支持,正如以上所分析的,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消极影响

由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联结方式、运作规范及其目标与正式组织不尽一致,在对组织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消极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这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由于非正式组织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以之对其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从消极的一面来说,若此倾向与组织目标相冲突,则会侵害整个组织功能的运行,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2.2这类组织中不允许有“标新立异”的成员出现。一旦出现这类成员,非正式组织将视其为“越轨者”,从而疏远并孤立这个成员,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这将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运行。

2.3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在本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组织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组织制度的变动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抵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组织改革的进程。

2.4此类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的模式。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之做出一致的解释。当这种趋势与组织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相悖时,将会有碍于组织的发展。

2.5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但易于导致小团体主义,对组织内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产生阻碍甚至扭曲的反作用。

3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管理的现实意义

当前,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加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在逐步深入,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加强非正式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以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1非正式群体作为正式组织的补充, 满足了大学生不同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非正式群体可以满足大学生交往的需要,使之产生归属感、依靠感。第二, 非正式群体可以满足大学生尊重感、威性感的需要,提供其自我表现的机会和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第三,非正式群体可以满足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更容易发展在正式组织中个人无法满足的兴趣爱好特长, 使之旺盛的精力和爱好得以表现。第四,非正式群体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信息沟通的需要。第五, 非正式群体能满足大学生求知与好奇的需要, 可以学习到在正式组织中某些无法学到的东西。总之,非正式群体能够通过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模仿、相互感染、相互暗示、相互强化以及对核心人物的崇拜实现群体成员一定的社会满足和心理满足。

3.2非正式群体存在方式, 可以成为正式组织凝聚力强度的晴雨表,为建设强有力的正式组织提供借鉴。首先,非正式群体虽自发形成,但其成因、非强制性的实际影响力却值得研究。其次,非正式群体越活跃, —班证明正式组织——级、团支部、学生党支部、学生会没有完全满足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内部机制不够健全,凝聚力强度低。同时,非正式群体内部群体行动规范的约束和控制机制、对组织成员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改造方式、对组织成员的感召激励方式等都是建设强有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