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回归常识 晓庄学院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需要回归常识晓庄学院学习心得
教育需要回归常识-晓庄学院学习心得
教育需要回归常识——萧庄学院的学习体会
教育需要回归常识
--小庄学院的学习体会
6月5日,我们一行49名怀揣一颗对学校教育寻根、求真之心,来到了素有六朝古都之誉的南京,来到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被誉为全国师范教育发祥地的
南京晓庄学院求知、求学。
近10天的培训学习、交流考察以及深入学校和课堂的体验,
无论是在个人修为的积淀,还是管理能力的提升、教育深度思考等方面,均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想重点谈谈晓庄之行带给我对教育的思考。
为什么?在我看来,教育的思想、对教育的理解和定位是我们教育人时首先应该了解
的事情,无论你是教书还是从事学校管理。
这是一个方向问题。
如果方向正确,我们就不
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迷失方向;在正确的方向上,我们可以避免在“欲望”和“效用”面
前迷失方向,忘记我们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开始;方向是对的。
不管你有多慢,总有一天你
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低头拉车,还要知道如何抬头看路。
一、“名称”的花样不管怎样翻新,都永远无法掩盖“真”教育的缺失。
自1985年国家颁布《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处于起步阶段。
回
顾过去30年,我们的教育改革做了些什么?2022年4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佩根教授接受了记者蒋宝欣的采访,曾经说过:“我们所谓的教育改革,可以说只是课程体系
或内容的调整——增加或删除一些课程,或增加或删除一些课程内容。
当然,这种改革是
必要的,但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只停留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这是一场失去灵魂的改革。
”
这场失去灵魂的改革,无非是增加了一些“革新”的字眼和一些所谓的“新”理念,催生
了一大批“教育家”和“名校”。
唯一不变的是,“分数”理论的唯一问题仍然是“山还
是那山”,“钱其琛的三个问题”仍然是“雾中观花,水中观月”。
“教师们在缺乏任何统一的教育思想的情况下强化着自身的努力;论教育的新书层出
不穷;教学技巧持续扩充,?具有实质内容的教育正在瓦解而变成无休止的教学法实验,?
一种尝试迅速地为另一种尝试所取代。
教育的内容、目标和方法不时地被改变。
(《时代
的精神状况》p67),卡尔雅斯贝斯的这段论述,完全就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现状的真实
写照。
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就拿教师这个头衔吧。
一段时间以来,他们总是与没有实用价值
的头衔纠结在一起,比如“园丁”、“蜡烛”、“火柴”、“打火机”等。
想象一下,头
衔的改变可以改变教师工作的性质,可以改变教师的专业性和专业性吗?这就像有一天担
心你的妻子是被称为“妻子”还是“亲爱的”。
你觉得有趣吗。
事实上,教师只是社会上
成千上万个行业中的一个。
教师只是这个行业的象征和代码。
这是一种常识。
再如,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设问题,近几年来,简直就是在文字上你追我赶。
当某个地
方提出要搞“有效课堂”建设的时候,另一个地方,立马就有了“高效课堂”的建设,还
没等老师们缓过气来,其他地方又掀起了“卓越课堂”的打造。
这还不过瘾,人家搞卓越
课堂,干脆我就来个“翻转课堂”。
真可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方唱罢,我登台”。
其实,不管你怎么改,不就是要向40分钟要质量吗。
工作要出成绩,就得提高我
们的工作效率,什么叫高效率,很简单,就是在近可能短的工作时间,追求最大的产出。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家喻户晓的常识呢。
又何必这样煞费心思地在“名称”上做文章,在文
字上求创新,挣效益,你追我赶呢。
其实,能让我们的课堂有效、高效,足以。
“成千上万的老师教人们寻求真理,成千上万的学习,成千上万的学习成为真正的人。
”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实际上是这样的。
不需要“高大时尚”的宏伟目标,也不需要有很多花招的所谓“模特”。
因为无论目标和最佳模式有多高,他们在严重缺乏
诚信的现实面前都会显得如此苍白。
教学生求真、学真、育真、讲真话、知真、行真、求真、做人。
这是教育的硬道理。
“真相”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
这不仅是陶渊明先生留
下的宝贵教育遗产,也是一种教育常识。
二、技术的先进和更替永远无法替代教育中人性的美。
手段的现代化,代替不了教育
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变化日新月异。
它有“闪电掩不住耳朵”的速度,
有“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趋势。
就在我们完全告别“三个一”(一张嘴、一
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走向多媒体教学之前,信息技术的应用立即出现。
在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之前,人们就开始了数字校园的建设,进入了网络课堂时代。
这
样一来,昨天提倡的东西今天就过时了。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必然对传统的教育给予极大的冲击,也一定会带来教育领域的一
次革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原本无可厚非,也勿用置疑。
但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
的课堂改革,仅仅停留在教学技术层面的更新上,追求教育手段的先进上,而忽视了教育
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所润育的教育一定是一个拥有一身华丽、尖端的科技外衣,内心却
十分脆弱的怪胎。
如果我们的老师,整天疲于奔命似的把教育的追求仅仅放在先进的教学
手段上,而忽视了自身内涵的修炼,人格魅力的提升,专业素养的学习,我们的学校就只
会是一个生产车间。
要知道,教育的灵魂永远赶不上科技的脚步,教育需要科学,但教育
更需要有人性。
教育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的事业,技术的先进和更替永远无法替代教育
中人性的美。
手段的现代化,代替不了教育的现代化。
西医讲究药到病除,中医却强调阴
阳调和,法道自然,方能根除。
用药的常识,其实也是教育的常识。
切忌,舍本逐末。
三、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具有明显工具性的人,而是培养具有自由人性的人。
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的一封这样的信:“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
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帮助学生成长为人”要求我们从根本上理解教育,考虑生命活动的本质、生命的敬畏和生存价值的尊重。
人们应该首先生存,然后自由地、有意识地超越生存的范畴。
“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办好教育的目的”。
教育离不开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生活。
“教育自然成为一个不断培养和打破习惯的过程”。
由此可见,“教育就是生命”。
教育需要的是回归常识和生命本源,“以‘萌芽心态’关注生命、成长、生态和活力”。
最后,我想说,不是我们所吃下的,而是我们所消化的让我们成为健康的人;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而是我们所思考的让我们成为有思想的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们走了很远,不要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教育需要的不是浮躁,更不是跟风,我们要做的一切都应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遵循教育的常识,
面对面前一个接一个的孩子,我们应该坚守良知,坚持良知,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