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与设想探讨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论文800字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论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本文将从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方法以及课程的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学科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培养自己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他们未来成为社会有益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另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还能激发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石。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尊重和守法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不法侵害。
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方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首先,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并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社区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力量和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再次,注重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影视作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美、善、爱,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责任感。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到道德行为中。
课程的改进方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仍有待改进。
首先,课程内容的丰富性需要加强。
目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主要以法律法规的学习为主,缺乏具体的社会案例和个人经验的分享。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几点认识[论文]
浅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认识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要落实素质教育,既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又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学习氛围教材教学方式思想道德素养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
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落实素质教育,既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又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一、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
由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首先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规律,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情感。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要时刻注意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实现我们所倡导的寓教于乐。
二、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方式再沿用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目的的方式方法,显然不适合新教材新要求,也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相悖。
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新授课教学中,通过前后左右4~5人分为一组,把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发动学生去讨论解决,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一举多得。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
例如,七年级的第一堂课,我没有急于讲解课本内容,而是让学生讲讲自己刚刚来到新学校的所见所闻,谈自己对新环境、新伙伴、新老师的感受和看法,说说自己的性格、介绍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的拘束感大大减少,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气氛相当活跃。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思政课程体系,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思政课程思路和方案两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构建具有特色和鲜明院校特点的思政课程。
一、思政课程思路1. 基于人文精神的思政课程思路人文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和软实力所在,思政课程应该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例如,我们可以引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现代知识的同时,培养起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 面向未来的思政课程思路面向未来的思政课程思路,要重视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成长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引入一些与创新创业、科技发展和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素质教育的思政课程思路综合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思政课程应该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形成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例如,我们可以将艺术、体育、课外社团等元素纳入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思政课程方案1. 优化课程设置优化思政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
2. 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研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强化实践教学思政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和生活的真实情况。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到企业参观实习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多元评估机制建立多元评估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估、同学互评等方式,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关于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探索
关于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探索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设置好适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校本课程探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如何落实好新课程“三维目标”和“三贴近”原则,既让学生既掌握课本的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我们噬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的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
1、思想政治国家课程有其优势,但也有其自身难于克服的弱点。
思想政治国家课程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是国家的基础性课程,动摇不得。
但是,国家课程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教学内容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全国划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难于适应不同地方、不同素质的教育对象;其次,国家课程一旦修定,一般数年不变,不能适应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难免出现滞后性;另外,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极易受其约束,难于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地克服国家课程存在的上述弱点,并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当代科技和信息革命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就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现行国家课程的教学依然是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重点,不仅忽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个性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育。
显然这样的教育是难于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的。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类型,充分体现着当代课程发展的时代性、综合性、探索性和个性化等特征,因而加快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能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形成巨大的冲击,又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既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能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个性品格,为学生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打下厚实的基础。
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与思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
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任务。
为此,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2005年初中共中央又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调研,并于2005年2月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2006年教育部规定,?高校本科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设置“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等4门必修课,专科层次将设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等2门必修课。
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2021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六个为什么〞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试点工作。
新一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探索、不断完善。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前不久,教育部在全国200所高校10万名大学生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测评,结果显示,85%的大学生对教学“满意〞或“根本满意〞,近91%的学生对教师感到“满意〞或“根本满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何有这么高的满意率、这么大的吸引力?〔一〕课程体系更趋科学。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思政课程论文范文
思政课程论文范文引言思政课程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社会意识,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修养。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程设置思政课程的设置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和问题,思政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
通过开设思政课程,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社会、培养良好品德的平台。
思政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发展。
课程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涵盖社会热点问题和实际工作经验。
同时,思政课程应该融入学科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在专业发展中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学方法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助于理论知识的传递,但在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层面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教学游戏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引入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
小组讨论则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共同学习和思考。
评估方式思政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
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评估,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思政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包括作业、实践报告、小组讨论和个人陈述等综合性评估形式。
作业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式。
通过布置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实践报告则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报告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凸显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更是关系到未来社会发展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对于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强化教育主体责任,推动思政课程建设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思政课程建设则是教育的“灵魂”。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切实履行教育主体责任,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工作。
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思政课程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思政教育始终贯穿课程全过程。
学校也要加强管理和组织,确保思政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思政课程内容和形式,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不断创新思政课程内容和形式,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我们需要以时代发展为导向,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思政课程内容。
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思政教学形式,包括互动式课堂、体验式活动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社会实践,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水平教师是思政课程教学的中坚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思政课程教学品质的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思政课程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要加强对思政课程教学的评估和监督,保障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四、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热情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我们需要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热情。
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政学习,包括开展思政课程竞赛、举办思政学习活动等,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五、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期规划和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注重长期规划和持续推进。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教育的灵魂。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青年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只有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和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的建设。
1.2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思政内容不够突出,课程设计中缺乏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元素;二是教师思政素养不足,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力;三是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整体思政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和呆板;四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无法真实反映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和成效;五是课程思政内容脱离实际,与时代发展脱节,无法及时跟上新时代要求和发展变化。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发展,也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提升,因此亟需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才能推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2. 正文2.1 强化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强化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当前教育实践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过程往往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加强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念。
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家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文章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文章1. 引言思政课程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学校思政课程的课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思政课程的目标学校思政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思政课程注重思维能力、观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选择和挑战。
3. 课程设置学校思政课程设置了多个层次和方向的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这些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际,全面覆盖了学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4. 课程内容与实施学校思政课程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包括讲座、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5. 教师团队建设学校思政课程的教师团队非常重要,他们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和推动者。
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进行课程研究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6. 教学资源建设学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网络资源和实践基地等。
学校注重教材的选编和编写工作,以确保教材的权威性和适用性。
同时,学校还建设了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活动,加强课堂与实践的结合。
7. 评估与改进学校对思政课程的评估和改进非常重视。
学校定期组织专家评估和学生评价,收集和分析教学反馈和意见,以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
学校还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8. 结论通过对学校思政课程的课建设情况的调研和总结,可以看出学校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经典思政论文】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经典思政论文】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解决思想问题、澄清认识,在诸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厘清,首先解决实施教育的方法论问题。
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更加突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纲要提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这一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法制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突出这一主旨,使之统贯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整体规划的体系,有一个连续整体的主线,以统领各个貌似庞杂的德育课程、活动板块。
二、统领的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
对于其内容体系,在加强研究的同时,融贯到教材、课堂、活动的各个层面。
如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展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论述,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与近现代中国人民的理想追求的论述;在道德教育板块中,突出道德教育的内容,把荣辱观教育的具体内容,概括到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的框架中。
以前我们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但它实际上是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的一块,可以提出这一名称,以更加明晰其在德育中的定位。
三、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有效衔接的框架内,科学设计各学段、各层次、各类型的德育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
德育是一个科学的、整体的规划,不应当各学段彼此隔离,互不相干。
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总结与展望
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总结与展望引言:高校思政课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高校思政课建设进行总结与展望,分析现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主体:一、思政课的目标与意义思政课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培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
思政课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社会认知、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思政课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成就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首先,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重视,学校加大了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加强了理论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高校还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高校思政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有的思政课内容与时俱进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思政课在学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够,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此外,一些学校重视表面工作而忽视实质,需要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四、改进的思路和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质量,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首先,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其次,注重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强时事政治和国际热点问题的探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思政课的地位和影响力,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结语: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总结与展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和进步。
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初中思政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以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校本教研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引言初中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的应用1. 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1)教师自研: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需求,开展独立的研究活动。
(2)教师互研: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3)课题研究: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4)专家引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指导,提升教师教研水平。
2. 校本教研的内容(1)教材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为教学提供依据。
(2)教学方法研究:探讨适合初中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教学质量。
(4)课程资源开发: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1. 教师教研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2. 教研内容单一:教研活动多围绕教学方法、教材分析等方面展开,缺乏对思政课内涵的深入挖掘。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部分教师将教研成果束之高阁,未能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
4. 校本教研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部分学校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四、改进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研意识: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研素养。
2. 丰富教研内容,拓展教研领域:关注思政课内涵,开展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3. 建立健全教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论文摘要:开发政治校本课程应当充分运用和整合地方上的各种优秀教育资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家乡的真与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一、开发高中政治校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近3年来,我校在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十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
首先是对校本课程的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虽然学校已经行动起来,但由于是新的问题,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执行过程中,略显深度不够。
某些教师将课程生动性定义为课件形式热闹、文字、图片、视频样样俱全,但这样往往会本末倒置,忽略了整堂课的主旨思想。
有些课堂分组讨论缺乏教师有效组织和引导。
现实中许多教师延续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再次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是与高考脱节,目前的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多与高考内容无关,只是满足学生兴趣,或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学生上完课后,无法从能力上提高,加之高考的压力,刚开始时学校仅仅将校本课程停留在课程表上。
(二)教师受到时间、精力限制。
一般来说,校本课程设计的主体是学科老师,但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高考的升学压力,分数排名的压力剥夺了教师很多的精力。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学习,没有时间钻研教材,更没有时间去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因此能够用于校本课程设计的时间较少。
(三)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本人的知识阅历与自己专业水平的局限,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还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
特别是进行跨学科研究有时会应用到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是与现代技术有关的信息时,许多教师感到信心不足。
(四)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关于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
关于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功能。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推动心灵的成长和思想的进步。
近年来,我校对思政课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此,我想总结和分享一下关于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
首先,思政课要注重理论学习。
思政课是一门关于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理论学习是思政课的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通过理论学习,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思政课要关注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新闻报道、组织讨论或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
在时事热点的引导下,使学生了解社会状况,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思政课要重视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思政课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开展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和互动性。
此外,思政课要注重实践体验。
实践是思政课的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实际,感受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复杂性。
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进行反思和思考。
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最后,思政课要关注个别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而思政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需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通过差异化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资源支持,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新思想课程建设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新思想课程在我校开设以来,我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新思想课程的建设,深感责任重大。
以下是我对新思想课程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思想课程的重要性新思想课程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新思想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新思想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新思想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新思想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新思想课程强调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新思想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思想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新思想课程建设的主要做法在参与新思想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1. 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新思想课程的特点,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等课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思想课程体系。
2.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为了提高新思想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思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实践教学。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新思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 搭建交流平台。
我们建立了新思想课程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新思想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1.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新思想课程的建设要始终围绕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通用篇)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通用篇)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一、引言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要求愈发严格的背景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意义1. 目标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
2. 意义(1)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通过将思政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
(2) 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建设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方式和途径,使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和方法1. 原则(1) 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主体,关注并重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2) 整合资源原则:整合学校和社会的各类资源,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3) 全员参与原则: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等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2. 方法(1) 设计课程思政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内容,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全过程,同时引入相关的案例和实践活动。
(2) 构建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思政教育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
(3) 设计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估机制,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查,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
浅谈小学“校本思政课程”的思考与构建
浅谈小学“校本思政课程”的思考与构建作者:杨迪英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19期摘;要: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要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关键词:小学;思政;课程2019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我們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这次会议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尴尬局面,同时也给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那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至于怎样培养人?应该就是每个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实践过程了。
我想在小学阶段学校“校本思政课程”的构建上说说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落实国家“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是在中小学阶段开设的以培养学生品德为根本的课程。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德育课程主要是“道德与法治”,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与落实。
首先是保障课时的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或挪作他用;其次是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要求,为任课教师提供专业的研修平台,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如成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通过教研形式促进课程的规范落实,组建核心团队,成员间通过听评课、教学反思、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等形式来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落实落地,形成良性的内部学习机制;还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搭建学习平台;通过“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比赛来促进学科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总结与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总结与创新一、引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创新思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
二、主体1. 建立全面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第一个挑战是建立一个全面的课程体系。
过去,思想政治课程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在实践操作环节上则不够完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案例、小组讨论等方式,使课程更加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学生更加注重互动和参与,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开展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5. 借鉴国际经验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其成功做法,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
三、结语总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需要进行总结与创新。
通过建立一个全面的课程体系、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借鉴国际经验等方式,我们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思考和探索,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如何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近几年来,思想政治课在国内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学校最重视的课程,在大学教学和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这一关键的教育领域,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令学生在除了普通课程中学习和实践?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课建设的思考。
首先,推进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就要把握新政治课本的基本思路。
新政治课本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把握新政治课本的思想和政治要点,是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其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有效模式。
要想推动思想政治课建设取得实效,就要根据不同的学特点及学生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开设思想政治课的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型,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培养思想政治课特有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应该采取措施,从多个层面、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结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素质教育、文化实践、社团活动、文学社等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学生全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为推动思想政治课程
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推进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要以新政治课本为指导思想,把握新政治课的基本思路,探索有效的开设思想政治课的模式,多样化的学习教育措施,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与设想探讨论文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与设想探讨全文如下: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的反思,认识到了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结合本学科的不同的必修内容,提出了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设想校本课程的普及速度和成长规模是新课改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存在,无疑点燃了教师的“特长”展示的激情和学生充实兴趣爱好的热情。
喧嚣过后是平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进入了归整、反思和重建的阶段。
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亦是如此。
一、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1.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一定要有它的价值功能和存在意义“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用来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从宽度或者深度上进一步提升本校学生的素质、丰富学校教育文化生活而开发与设置的。
为此,作为政治教师有必要结合本校学生的成长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缜密思考,不断推敲论证,慎重而行,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或者引发学生产生形式主义的不良认识。
校本课程不纯粹是教师才艺展示的平台,也不是教师孤芳自赏的作品,我们必须要清楚,校本课程是用来搭建和提供一个让学生在份内的学习外能够汲取到积极有益营养的平台和环境。
已经研发并实施了的校本课程“中途夭折、半途而弃”了的屡见不鲜,要么是“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的“形象工程”,要么是粗制滥造、糊弄差事的“豆腐渣工程”,其生命力的脆弱显而易见。
学生没得选择只能选择的任务型、学分型的校本课程也仍顽强地麻木故我,为了开课而开发,一些劣质的校本课程使得严谨而神圣的教育殿堂变得如此的浮躁和功利,当那些华而不实的所谓作品只能算得上是一种摆设、一个门面的时候,这只能说是不得不承认的课程开发上的失败。
当然,一些课程在形式上或者主题的切入上得到了学生的青睐,但是结构体系上,理论厚度上,尤其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上仍然是浅层次的,不足以实现课程设置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一问题上,我们必须有着高度地责任意识,郑重地思考这件事、酝酿这件事,深刻地理解新课改的目的,从远处着眼,踏踏实实地创造性地最大化地发挥出校本课程的价值功能。
存在的应该是合理的,校本课程的存在一定要有它存在的意义和魅力,校本课程一定是基于有足够的需求和必要的要求才开发,进而才开课。
校本课程不是教师额内的负担和镀金的资本,它是我们实实在在的一种智慧享受和人生态度,只有真心实意地想借此贡献出自己的思维之美、微薄之力,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才会有生命的活力。
2.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离不开专家的点拨一些校本课程无非是中学教师自己凭借着本事的高低“闭门造车”,其实,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特别需要借助高校的指点和指引。
无论我们设置怎样的校本课程,它都与高校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高校教材的删节版或者压缩版,在高校的帮助下,中学校本课程才能站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科学严谨地构思、详略得当地取舍,才能把促进学生当前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
为此,学校需要尽可能地创造教师与高校学习交流的条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或者聘请一些学科教授对课程建设进行专门指导,教师也要积极地寻找和珍惜与专家面对面探讨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相信这样的校本课程必然上升了一个档次,不会显得那样的苍白和稚嫩。
3.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需要集体智慧校本课程也绝不是推崇教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或者单打独斗。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只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强调精品意识。
人人都开选修课,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一个人的智慧打造的课程的内容往往显得很单薄,教研组一起选定几个主题,分工完成,共同研讨、完善,这样的校本课程也许数量不多,但经得住考验、耐得住推敲。
4. 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不同学科的校本课程要体现各自学科的特点和要求。
课程建设不能脱离学科体系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求异求新,包罗万象,什么“热”谈什么,专挑学生喜欢的说,校本课程可以通俗化,但不能庸俗化。
何况就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他们尚未能完全理性地思考和认可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最终是要获得对自己的成长发展切实有益的东西。
校本课程的出现是对学科必修内容的一种拓展,延伸,补充,完善,是对不同情况不同特点的个性学生的发展量身定做,菜单式选择,自助式学习的有效渠道。
校本课程不是兴趣和才能的无限性和随意性地绽放,它依托的是本学科的厚重来引发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冲动。
当前,有些校本课程不能摆脱形式新颖内容苍白的困境,缺乏继承性和重复使用性,没有延续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舍本逐末,忽视了本学科丰富内涵的挖掘。
我们的校本课程不能以上的轻松,学分拿的容易来诱惑学生,能使学生真心地接受和喜欢上一门选修课,靠的还是校本课程本身丰富的内涵和学科自身的魅力以及学生学有所获的愉悦。
思想政治课的校本课程建设应把握好自身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高校的学科体系建设,本着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常识、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塑造健全的人格出发,分年级分学期甚至分班级结合本学科的必修内容精心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
当然,校本课程的内容容量可大可小,可以是长篇的,需要一个学期或者是一个学年的授课量,也可以是微型的,两周或者几个月,其实,越是袖珍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就更强,就越有实效。
二、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的设想1.结合《文化生活》的必修内容,开设有关文化礼仪的校本课程目前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独生子女行为懒散、没有规矩的通病,这一问题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头痛的问题,其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为规范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在内的各方面的素质。
鉴于此,在高二年级,结合《文化生活》的必修内容,可以开设一门有关文化礼仪的校本课程,文化礼仪的校本课程可命名为《这厢有“礼”》,介绍不同方面不同场合不同国家的行为礼仪,创设情景模拟、品头论足、闪亮登场、生活看点等环节,实现思想政治课引导行为规范、教育育人的功能,打造出有品味有素养有上进心的中学生形象。
2.结合《经济生活》的必修内容,开设《生活中的经济学》的校本课程结合《经济生活》的必修内容,在高一年级可以开设《生活中的经济学》的选修课,介绍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装在圆瓶子里卖、折扣中的经济学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等等,通过鲜活的生活实例,掌握一定的生活技巧,进一步验证和理解经济学道理,进而对必修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
3.结合《政治生活》的必修内容,开设《理性看社会》的校本课程为进一步加强时政教育,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学生具备一定水准的政治素养,结合《政治生活》的必修内容,可以在高一年级开设《理性看社会》的校本课程,这一校本课程,结合一些典型的社会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充实和完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说理论道,逐渐引导学生养成理性客观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净化心态,消融偏激,以健康、全面的思想状态成长发展。
4.结合《生活与哲学》的必修内容,开设《探寻世界的真谛,感受哲学家的智慧》的校本课程结合《生活与哲学》的必修内容,在高二年级可以开设一门《探寻世界的真谛,感受哲学家的智慧》的校本课程,借此让学生来了解一些哲学家的重要思想,扩展自己的世界观,坚定为人类的进步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超越自我的奋斗信念。
5. 结合必修内容,在“实验班”或者特色班,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实验班”或者“特色班”学生的发展重点定位在“规矩+能力”的目标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素养的体现,是素质的核心元素,它意味着甚至决定着一个人先天具有的禀赋最终的发展程度和档次水平。
无论是良好的行为规范,还是合理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表面的还是内在的、无论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规矩都是区别人与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标志。
而在“规矩”的前提下,全面、充盈的能力是优秀学生的有力证明。
就当前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看,优秀的学生尤其要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要有主动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历练能力,要有接触社会、了解现实、锻炼自己、提前储备能量的能力。
由此看来,作为教师,在促进优秀学生的发展上,应该思想统一,依照“规矩+能力”的目标,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
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校本课程在促成学生的“规矩”养成上需要匠心设计,而结合《文化生活》的必修内容,开设一门有关文化礼仪的课程,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使得学生在文化礼仪的熏陶和渲染中自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而在促成学生的能力发展上,思想政治课的校本课程更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和平台的搭建。
因此,我们不妨开设这样的一门课程《在探究中启发智慧人生》,它包括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探究;历史、地理和政治三科角度思考问题的探究;学会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的探究;学会演讲和辩论的探究;学会做主持人的探究;学会参与招聘会推介自己的探究;学会不断修复目标补充所需能力的探究,如通过一些机会让学生直面仰慕的高校,或者请大学生来与他们交流;参加职业见习日等等。
只要能真正地发挥了所存在的价值,实现了“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作为选修的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同样也可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必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