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青山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论文
青山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摘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体育,校本课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对青山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通过对青山区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中得出,青山区中学体育教师能够加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在他们看来,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主要是校长的参与和支持、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
以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为特色的。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青山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开发等资料,把握了新课程改革发展现状,掌握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依据。
2.结果与分析2.1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2.2 青山区中学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调查。
从总体来讲,广大体育教师对目前所进行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是积极的,调查数据表明有90.7%的人愿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同时有94.4%的人认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重要的。
但体育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了解程度并不深入,这一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尽管有较好的愿望,但对如何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缺乏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
另外,在对体育教师为何愿意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调查中,有66.6%的人认为这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有68.5%的人认为它可以满足本校学生的体育需求,有66.6%的认为它可以发挥本校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势,77.7%的人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使学校办出体育特色。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XX学科的应用领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一、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首先需要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工作。
师生需求方面,老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往往存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学生需要能够获得符合自身学习需求和兴趣的课程设置,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教育理念,结合师生需求进行精心设计。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确保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
2. 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设计课程评价:设计合适的课程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校本课程的实施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课程时,需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案的建议:1.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实施科学的课程管理和评估,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2. 定期进行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培训和专业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3.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总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文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拥有一套完善的本课程开发制度,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制度,学校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这意味着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课程开发制度还可以帮助学校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开发制度,学校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出一系列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引入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另外,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课程设计得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动力。
通过本课程开发制度,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制度,学校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本课程开发制度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和优化。
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就坚实的基础。
《文化生活》校本实践高中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文化生活》的校本实践与高中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摘要】《文化生活》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实践中,开发利用政治课校本课程资源,要重视地方文化资源,要注意以校为本,选准切入点,注重人的发展和德育教育,对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生活》地方文化资源高中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12-011 校本课程与高中政治课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简而言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指学校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指导下,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课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政治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校为参与主体的课程开发活动。
2 临涣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尝试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农村学校,有过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辉煌,但也曾跌入低谷,陷入设施陈旧、师资匮乏、招生萎缩的困境。
进入21世纪,学校不断改革,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先后通过市级示范高中和省级示范高中验收,成为当时在皖北地区第一所农村省级示范高中,创造了农村中学发展的奇迹。
临涣中学发展也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在不断进行着国家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上作了不少尝试,最初学校是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平台,让有兴趣的教师进行开发实验,有的则是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的尝试,如生物组就以学校校园内的植物为对象,在带领学生找植物、认植物、研究植物中形成了《临涣中学校园植物资源》的校本课程,并在向地区扩大,语文组以省级课题为平台,开发了地方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运用,艺术组也开发了类似的校本课程,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提高兴趣,并出版了《临涣历史回眸》校本教材,对临涣历史有了较广泛的研究,在临涣地方经济和旅游开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论文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前言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生物学内容的丰富和当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现代生物学的繁荣。
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教育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关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关注生物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教育更加符合当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正确的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对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探讨。
课程目标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健康意识等方面打好基础。
具体来讲,应该实现以下目标:1. 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巧。
强调应用导向,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2.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教育和环保教育密切相关,应通过生物学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思想和意识,能够行动起来,更好地参与环保活动;3.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实验技能、信息技术、思维方法等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物学的应用与价值;4.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和新进展,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热情。
课程内容生物学是一门理工交叉性学科,课程内容应包含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实验技术、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生命科学前沿等方面。
初中生物课程应该重点学习以下内容:1. 生物学基本概念包括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命体的结构、生物分类、生物增殖、营养、代谢、遗传、进化等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
2. 生物评价和保护包括人口与资源问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绿色生态建设等。
3. 生物科技与现代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命科学前沿等。
4. 生物实践和科研包括动植物的观察及鉴定、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实验,科学考察及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撰写及图表绘制,调查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等。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浅谈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高中选修ⅱ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摆在了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面前。
然而,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平时教学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再开一门新的,甚至不是本专业的课,其难度可想而知,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敷衍了事,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不是一件好事。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施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同仁参考。
一、成立课程小组,多人共同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立课程小组,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这样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并不多,有利于精心研究,专心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而且,课程小组内部同事之间还可相互讨论课程的开发思路、策略和各个环节,激发灵感,产生共鸣,相得益彰,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加科学、合理。
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是校本课程的好选题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开什么课,如果仅是本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的延伸,这样就变成了提高班,不仅学生不喜欢,也违背了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
可是,如果所开设的课程与本专业完全无关,那么知识的准确性就可能有差错,而且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多才多艺。
所以有关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选题正好解决了上述难题,特别是交叉学科。
相关学科的教师成立课程小组,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问题,既有差异,又可相互补充。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也就会更加开阔。
例如我们课程小组对有关胡杨树的一篇文章《会流泪的树》进行共同研讨,语文教师可以从文中对胡杨树的赞美、讴歌中分析作者的情感,但生物教师分析该文章时就提出异议:“作者过于强调胡杨树因环境的变迁而做出种种形态、生理的变化,这样的观点不符合生物进化的观点。
胡杨树这些适应荒漠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胡杨树自己努力改变的结果。
”在相关校本课程中,我们就将这些思想的碰撞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
我们希望,将来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少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一课论文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一课摘要:校本课程开发表面上看是以校为本,但隐藏其后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它开发的本身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其本身就是在学习专科知识之余获得课外知识的过程,只有课程内容丰富了才可以更加吸引人。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习生活、自身发展、兴趣爱好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
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
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对学业的看法,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
让课程有新的创新,我对校本课程有了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首先应该立足学生,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尽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找到了更多的自信,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和学校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全体教师的群体智慧结合起来。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让每位教师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积极发挥教师群体的潜能和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教师群体,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都得到了发展。
要想更好地开发、开设、实施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很多老师还不太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有改革课程的愿望,但不具备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更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让老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校本课程研发评价标准论文
校本课程研发评价标准初探【摘要】校本化课程实施中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价值判断过程,它有着自主性、多元性和差异性特点,具体操作中应以发展性、差异性和研究性为原则。
【关键词】校本化课程评价特点评价原则校本化课程实施是学校在符合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某些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和改进的活动过程。
任何一种课程实施都需要通过评价来检验其成效,并借此寻找更有利于课程实施的途径。
同样,校本化课程实施也需要通过评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
笔者认为,校本化课程实施中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价值判断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原则。
一、校本化课程实施中评价的特点。
校本化课程实施不是要学校另搞一套,也不是要忠实于既定的模式或教材的具体内容。
它应该是学校对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的理解和践行,是学校在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改革框架下,以学校为本位,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和实施课程的活动过程。
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这一性质决定着校本化课程实施中的评价的特点。
(一)自主性。
校本化课程实施中,学校有权自主决定对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进行改编、创造和再开发。
可见,校本化课程实施本身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所以校本化课程实施中的评价也应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校本化课程实施中的评价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学校可以自主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②学校可以自主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③学校可以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自主选择一定的评价方法;④学校可以根据一定阶段的评价结果对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计划进行改进,不断探索出更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计划。
通过校本化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学校不断反思校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据此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保证校本化课程实施的健康顺利运行。
(二)多元性。
迄今为止,课程评价理论已经经历了测量时期、描述时期和判断时期,发展到现在正走向价值多元的心理建构时期。
这一时期的课程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强调从不同角度阐释评价现象,强调价值多元或价值差异,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之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之间的距离,最后形成一致公认的看法的过程。
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指的是在学校内开展、构筑起来的各类课程。
这些课程与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有所不同,通常是根据学校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而设定的,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校本课程论文中,可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本课程的背景和需求:论文可以介绍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生特点、社会需求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明确开设校本课程的动机和意义。
2.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论文可以介绍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设置、教学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详细讨论课程设计的理念和原则,分析教师和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反应和反馈,同时也可以探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校本课程的效果与影响:论文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评估和分析校本课程的效果和影响。
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收集与校本课程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验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同时,也可以探讨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发展方向的影响。
4. 校本课程的改进建议与展望:论文可以在总结以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对校本课程的改进建议与展望。
可以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如何提高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校本课程论文旨在对学校内开设的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通过开展校本课程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以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论文摘要:开发政治校本课程应当充分运用和整合地方上的各种优秀教育资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家乡的真与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一、开发高中政治校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近3年来,我校在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十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
首先是对校本课程的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虽然学校已经行动起来,但由于是新的问题,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执行过程中,略显深度不够。
某些教师将课程生动性定义为课件形式热闹、文字、图片、视频样样俱全,但这样往往会本末倒置,忽略了整堂课的主旨思想。
有些课堂分组讨论缺乏教师有效组织和引导。
现实中许多教师延续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再次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是与高考脱节,目前的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多与高考内容无关,只是满足学生兴趣,或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学生上完课后,无法从能力上提高,加之高考的压力,刚开始时学校仅仅将校本课程停留在课程表上。
(二)教师受到时间、精力限制。
一般来说,校本课程设计的主体是学科老师,但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高考的升学压力,分数排名的压力剥夺了教师很多的精力。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学习,没有时间钻研教材,更没有时间去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因此能够用于校本课程设计的时间较少。
(三)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本人的知识阅历与自己专业水平的局限,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还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
特别是进行跨学科研究有时会应用到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是与现代技术有关的信息时,许多教师感到信心不足。
(四)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学校校本教研论文 构建“和悦”校本课程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校本教研论文构建“和悦”校本课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古人云“德才兼备,方成大器”。
为落实港区教文卫局提出的“上善共生”育人理念,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校坚持“和润心,悦成长”的教育理念,以“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为育人宗旨,在“科研为先导”的旗帜下,倡导“主题育人”、“活动育人”、“课题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的理念,推进德育课程改革,致力于创建“全方位、多渠道体现德育”的德育特色学校,现已初步取得了实效。
一、德育机构健全,活动组织有序学校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成立由校长王春喜为组长,副校长孙军红、刘明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德育主任,办公室主任,后勤主任及各年级组长任组员的领导小组,由教科研专干白鹏飞专职负责各口的联系和工作的安排落实。
教科室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区级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学校鼓励并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共上报立项课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学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城中村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以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为例》等37项,其中北校区一共立项27项,南校区10项。
在区级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积极申报省、市、区级立项课题40项,立项成功市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1项。
二、探索德育新途径,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一)学校扎实开展每周一次的德育教研活动,强化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校本培训。
(二)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打造精湛的德育科研管理团队。
按照教育科研“三个一”要求:要求全体教师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搞一项德育教育实验课题,撰写一篇德育论文。
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状况,有计划的组织德育专题教研和学习活动,将德育教育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对自身的教学状况作经常反思。
近一年来我校在《启航》等刊物发表教科研论文100余篇。
在课题研究方面共撰写反思1000多篇;教育博客800余篇,其中精华博文100多篇,学校被评为教育博客先进单位。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最能表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老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资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开展。
一、积极探究、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策略首先,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
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是否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表达。
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想办出什么样的特色,直接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
为此,需要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的。
我们把我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快乐求知,幸福成长,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培养目的明确定位为: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乐学、善学、不断进取、成长本领的人,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进步学生素质,把学习内化为每个学生生命生活的必需,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我校要求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都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而进展,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施行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其次,立足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与兴趣、需要与追求,因此也就需要有一种差异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开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其设计或提供个性化菜单,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再次,整合学校及社区的教育教学资,立足学生全面安康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利用我县特殊的人文历史资、山川自然资、社会风情资和学校的课程资,选择开发了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爱我家乡》,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为家乡开展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为弥补学生因无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造成的民族文化缺失的实际,我们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览胜》、《经典诵读》课程等。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文件要求:学校应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或选用适合的校本课程。
基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示范校的乌鲁术齐市第十三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意识到,学校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校情,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
新课程实验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重视学生从所处的当地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区的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提高实际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思想感情。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贯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地理,用地理”思想,我们确定了《走走看看认识家乡》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单介绍新疆饮食文化特点。
新疆各民族之间饮食的交融和对外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由于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饮食也很不同。
过去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处于游牧经济中的少数民族以肉食、奶食为主,米面居于次要地位,很少吃蔬菜。
改革开放后,新疆各民族群众与全国人们同步告别短缺经济时代,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肉类虽然任是维吾尔族的主要副食,但蔬菜也在维吾尔族的食谱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维吾尔族群众向汉族群众学习了很多炒菜的技术,现在在维吾尔族餐桌上经常可以见到各色炒菜,使维吾尔族群众的饮食更为丰富,汉族也开始接受少数民族“食肉饮酪”的饮食习惯。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伴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已成为课改的亮点之一,各校都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完善各自的校本课程,其中不乏开拓者、创新者,而大多则为模仿者。
要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一场教育改造运动,而不是新课改“新”的点缀,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本文就目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谈几点认识。
问题一:观念认识上的欠缺校本课程能否顺利推进,在学校层面上关键取决于领导和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目前的问题是学校领导与教师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认识上的欠缺。
一是对校本课程定位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课程观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教科书及高考考试范围的确定化,因而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抵触心理,只能将其视为课程改革的附属物,随便开设几节课以应付上级检查,根本没有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是倡导一种新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开发出具体的课程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逐渐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得以满足,学校的办学特色更趋鲜明,办学品位得到提升。
二是对课程中心论的认识。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必要的补充,在帮助学生发展潜力,实现自我等方面更具有可行性。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既不能开发出象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能力提升的教材、课型,也不能无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特长开发出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其三是对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认识。
大多数学校领导与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无非是在国家统编教材之外开设几门兴趣课,组织一些活动而已。
这种认识上的欠缺,导致校本课程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达不到其应用的目的。
问题二:知识功底与开发能力的欠缺由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长期以来在统编教材的束缚下习惯了“照本宣科”,在高考压力下,只能机械地训练学生,整日埋头于教科书和批不完的试卷,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他们缺乏对课程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而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必备条件,面对新一轮课改,教师们只有束手无策,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仓促上阵,疲于应付,不可能开发出较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初中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本论文将讨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对其有感。
1.课程开发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传统的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变得非常必要。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2.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应被充分考虑,他们应该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中。
针对性:课程内容应与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创新性:校本课程应结合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科技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多元化:开发多样化的教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3.课程实施的关键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教师培训: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实施校本课程。
评估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以对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4.课程实施的效果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学生兴趣增加:校本课程的活动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提高研究主动性。
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地理素养提升:通过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
结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发过程中,学生参与、针对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是关键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资源支持和评估考核是关键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办学讲规范,育人求全面”,迎秋里实验学校不负师生及家长的厚望。
随着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的今天,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的活动,使我校在教育百花园中更加异彩纷呈。
从古到今,学习都与勤奋、刻苦等词相连,这让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特别是学困生,更是望而却步。
对此本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胆创新,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创了“校园电视台”,“迎秋里校报”,“少年军校”等校本课程。
自开设这些校本课程以来,学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今天的课真有意思!”“我好喜欢这个老师!”。
我们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从学生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其厌师、厌学的情绪已经悄然消失在欢乐的笑声中。
校本课开设不久,那浓厚的学习兴趣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达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新境界。
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是新课程中,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课程门类。
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
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校以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即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对课程自主进行规划和革新。
它由实际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专家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
为了使校本课程的设置科学、规范,具有学校鲜明特色,避免经验性和随意性,在保证开发过程中,就学校层面而言重点关注了以下两个环节。
一确定校本课程目标:校本课程基于本地、本校的实际而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目标和意图应更明确一些。
根据开设校本课程,由所涉及到的内容由学科主任和专任教师制定。
二建构本校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本省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对本校课程作出具体安排。
“你知道为什么会西边日出东边雨吗?为什么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地球上最早诞生的植物是什么?三趾马是怎么回事?”……当你听着这些问题,了解这些知识时,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不是觉得好象是在科学宫或博物院?其实它是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一部分――校园电视台。
同学们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动画片呢!我们在为同学们选择动画片的时候,侧重一些能够介绍我们生活中的一些
小常识和一些科普知识,内容丰富有趣的动画片。
通过这段时间的看动画片,同学们不但知道了许多以前在课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而且还改正了以前的一些不科学的生活习惯。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能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又能帮助他们改变不良习惯,这样的课程怎能不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呢?
同学们喜欢校本课,因为它内容丰富有趣,授课方式生动灵活,作业与众不同,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许多有趣的知识。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意义和作用,更是是多方面的。
第一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需求都得到满足,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主动、活泼、有个性地发展,都更好地发展地目。
第二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各展其长,各施其能,在新课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才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从而达到在新课程中锻炼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第三让学校的传统优势得到发挥,使办学效益全方位提高,并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实现特色兴校的目的。
第四让家长、和社会各界在这种校本课程的弹性开发实施中自觉地介入,从而增进家长、社会对新课程地理解和认同,逐步自觉地支持新课程地实施,把家庭教育资源整合到学校新课程实施中来,使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到新课程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通过校本课程的弹性开发实施,我们搭建了一个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促进教师发展、凸现学校特色,并且使学校、社会、
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作用的多功能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