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XX学科的应用领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实践教育课题中校本课程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实践教育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摘要】实践教育活动课具有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要特别重视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真正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育校本课程能力培养一、校本课程实践的理论基础1.新的教育哲学观——以学习者为中心。
面对21世纪的新的教育哲学观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才培养,应从学科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具有更高整体化的求知方式。
当然,这种转变并不排斥教育过程中教师、教材和教学组织等基本因素的作用,只是要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本格局之下。
由此,将牵动着教育思想、教育具体目标、教学过程、课程结构乃至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的改革。
我们所构建的小学实践教育校本课程正是由这样的哲学观指导下的一种实验。
2.新的课程结构的特征——实行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综合。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结构中,学科教育是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服务的。
这种系统性,必须同知识的整体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紧密综合性相互联系,构成新的课程结构。
我们研究的小学实践教育校本课程,就是把人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信息学、思维学、人文学、自然学等知识整合形成一个新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变传统的静态的“知”的传授转向动态的“知”的以课题研究式的自我学习。
3.小学实践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要素是——让学生学会研究性、创造性地学习。
在小学实践教育校本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过程的重点并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凸现学生经历认知过程,为他们一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这就需要改革整个教育和学习方式,即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预期性、创造性学习”,即不仅使他们接受现代知识,更要使他们学会怎样吸取知识,并学会创新以解决未知的问题。
在这种方式下,教师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要求什么,而是如何支持学生学习。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浅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办学讲规范,育人求全面”,迎秋里实验学校不负师生及家长的厚望。
随着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的今天,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的活动,使我校在教育百花园中更加异彩纷呈。
从古到今,学习都与勤奋、刻苦等词相连,这让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特别是学困生,更是望而却步。
对此本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胆创新,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创了“校园电视台”,“迎秋里校报”,“少年军校”等校本课程。
自开设这些校本课程以来,学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今天的课真有意思!”“我好喜欢这个老师!”。
我们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从学生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其厌师、厌学的情绪已经悄然消失在欢乐的笑声中。
校本课开设不久,那浓厚的学习兴趣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达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新境界。
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是新课程中,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课程门类。
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校以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即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对课程自主进行规划和革新。
它由实际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专家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篇一:中学语文之校本课程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反思论文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千人一面”的局限,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是极具人文性的课程,各地各学校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利于通过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突出自身的特色。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开发校本课程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有利于专业的发展。
同时,还能激活和丰富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
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
它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前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不少学校对于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不够重视,流于形式。
很多学校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领导干脆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制订的目标和内容并不是建立在对本校学生个性需求与本地资源特色的评估上,而是远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没有将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导致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方面,有些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语文学科领域的学术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顾及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术性太强。
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目供不应求,而一些对学生要求较高的科目却无人问津。
开发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门面,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在他们看来,和开发校本课程比起来,高考和竞赛要重要得多。
第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课程意识薄弱,知识技能准备不足。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主体是广大语文教师,但是多数语文教师更适应以前的角色,即被动地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及教学要求,甘愿当一个“教书匠”。
地方、校本课程论文
地方课程活动带给我收获与困惑——我的一次教研经历富春二小王利群[内容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以《富阳纸业》为例,旨在通过我的一次教研经历,即带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专家,收集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要大力发展富阳的造纸业等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富阳悠久而灿烂的纸文化,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关心祖国前途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更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料,拓宽发展空间,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从而谈谈综合实践活动带给我的收获与困惑.[关键词] 实践活动富阳纸业收获困惑接受活动任务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便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当我接到要上一堂综合活动的任务时,心情是如此的紧张!因为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不知道该怎么上?从哪里入手?为此,我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而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又根据富阳本地的实际情况,从而确定了活动的主题。
活动主题的构思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
实施研究课型,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造纸业”是富阳的历史文化遗产,富阳记录了中国悠久的造纸历史,一方面它促进了富阳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也给富阳的环境污染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抓住这一系列为社会、为富阳人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专家,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在讨论研究中,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富阳悠久而灿烂的纸文化,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关心祖国前途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综合活动的内容定位,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纸,他们对纸都有一定的了解。
2、“造纸业”是富阳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已成为富阳的支柱产业之一,造纸厂分布广泛,便于学生结合春游,秋游,进行考察、研究,有利于活动的组织实施。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探讨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的举措,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崭新阵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尝试。
那么如何在新的教改形式下实施小学数学数学校本课程呢?经过近三年的大胆探索,我对开发校本课程思路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校园、班级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首先注意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营造生机盎然的课程生态环境。
因为人的心理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人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是直接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影响的。
因此,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以丰富多彩的育人形式,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净化,及时引导他们解惑、明理、进取,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科研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数学课就是开展活动“走进我们的校园”,我带领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启发学生发现校园的一些数学问题,初步感知分类、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数学知识,同时还对他们进行热爱红旗、热爱校园、爱护花草树木等思想品质的教育。
其次我还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利用学习园地展示趣味数学、数字谜语、数学家的故事,利用读书角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利用我校编写的数学童话故事《布布岛奇遇记》,该书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将学生的数学题目内容融合进去,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和阅读的渴望,还顺利地完成了四年级的发展题教学。
二、充分利用活动课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数学校本课程的开设要善于吸收活动课、选修课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的经验,同时注意体现学校为本的基本思想,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也要酌情增加实践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
校本课程论文题目
校本课程论文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实践——浅谈小学生科学实验的教学策略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
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存在课堂纪律散乱、学生动手不动脑、不会合作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往往只流于形式,实验效果低迷。
要达到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
那么怎样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动手实践,掌握科学知识呢?我认为应实施如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
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我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
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
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
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在《给冷水加热》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魔术创设学习情境的。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要看好啊。
(教师拿出一个透明红色小袋子,两个大烧杯,一杯装冷谁,一杯装热水,然后将小袋子装满冷水并密封好,放入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中,沉到了底部。
)学生们的双目死死地盯着。
校本培训论文六篇
校本培训论文六篇校本培训论文范文1[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老师专业进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一、校本培训是农村老师专业进展的现实选择1.校本培训是农村老师专业进展的现实趋势20世纪七八十年月,西方一些国家提倡中学校老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内,形成了老师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意学校每个老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
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老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老师培训形式,以其敏捷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老师的主体性等特点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熟悉和接受。
校本培训特点打算了它是农村老师专业进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老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老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
但是高等院校在提倡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旧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老师的需求和已有的学问结构,忽视了农村老师的主体参加性。
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依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加机会很少。
对于老师来说,参不参与培训,参与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老师自主做出的推断”[2]。
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旧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
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
老师是有自主力量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老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老师可以依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老师的自主进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省学习成本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老师包班,有的老师跨班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老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与离职培训。
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老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
许多农村老师不情愿参与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
有调查显示,农村老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论文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前言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生物学内容的丰富和当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现代生物学的繁荣。
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教育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关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关注生物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教育更加符合当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正确的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对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探讨。
课程目标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健康意识等方面打好基础。
具体来讲,应该实现以下目标:1. 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巧。
强调应用导向,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2.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教育和环保教育密切相关,应通过生物学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思想和意识,能够行动起来,更好地参与环保活动;3.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实验技能、信息技术、思维方法等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物学的应用与价值;4.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和新进展,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热情。
课程内容生物学是一门理工交叉性学科,课程内容应包含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实验技术、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生命科学前沿等方面。
初中生物课程应该重点学习以下内容:1. 生物学基本概念包括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命体的结构、生物分类、生物增殖、营养、代谢、遗传、进化等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
2. 生物评价和保护包括人口与资源问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绿色生态建设等。
3. 生物科技与现代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命科学前沿等。
4. 生物实践和科研包括动植物的观察及鉴定、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实验,科学考察及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撰写及图表绘制,调查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等。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浅谈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高中选修ⅱ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摆在了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面前。
然而,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平时教学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再开一门新的,甚至不是本专业的课,其难度可想而知,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敷衍了事,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不是一件好事。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施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同仁参考。
一、成立课程小组,多人共同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立课程小组,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这样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并不多,有利于精心研究,专心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而且,课程小组内部同事之间还可相互讨论课程的开发思路、策略和各个环节,激发灵感,产生共鸣,相得益彰,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加科学、合理。
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是校本课程的好选题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开什么课,如果仅是本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的延伸,这样就变成了提高班,不仅学生不喜欢,也违背了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
可是,如果所开设的课程与本专业完全无关,那么知识的准确性就可能有差错,而且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多才多艺。
所以有关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选题正好解决了上述难题,特别是交叉学科。
相关学科的教师成立课程小组,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问题,既有差异,又可相互补充。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也就会更加开阔。
例如我们课程小组对有关胡杨树的一篇文章《会流泪的树》进行共同研讨,语文教师可以从文中对胡杨树的赞美、讴歌中分析作者的情感,但生物教师分析该文章时就提出异议:“作者过于强调胡杨树因环境的变迁而做出种种形态、生理的变化,这样的观点不符合生物进化的观点。
胡杨树这些适应荒漠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胡杨树自己努力改变的结果。
”在相关校本课程中,我们就将这些思想的碰撞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
我们希望,将来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少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一课论文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一课摘要:校本课程开发表面上看是以校为本,但隐藏其后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它开发的本身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其本身就是在学习专科知识之余获得课外知识的过程,只有课程内容丰富了才可以更加吸引人。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习生活、自身发展、兴趣爱好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
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
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对学业的看法,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
让课程有新的创新,我对校本课程有了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首先应该立足学生,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尽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找到了更多的自信,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和学校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全体教师的群体智慧结合起来。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让每位教师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积极发挥教师群体的潜能和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教师群体,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都得到了发展。
要想更好地开发、开设、实施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很多老师还不太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有改革课程的愿望,但不具备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更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让老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论文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思考【摘要】开发校本美术课程,可以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美术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高中校本美术课程要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发挥教师的优势,形成校本美术开发特色,获得的教学上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校本美术课程意义价值策略规模途经高中校本美术课程是以本地区、本学校的美术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学校、美术教师、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美术特长为目的而开发的富有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美术课程,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高中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国家高中美术课程与校本课程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国家高中美术课程从统缆全国美术教育的角度,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课程设置。
由于其统缆全局的特殊使命,使其必须从整体与共性的角度,统缆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设置对全国高中美术教育具有普遍性的美术课程体系。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发展了色彩缤纷各具特色的民族美术文化。
除严格执行国家高中美术标准课程外,还应重视特殊地域和民族的美术文化背景及美术学习环境,根据学校的实际美术教育情况,开发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高中校本美术课程,采取有针对性的美术教育策略和措施,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二.高中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的策略高中美术课程开发,归根结底是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美术教师应该具有资源利用意识,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找一条属于自已的特色之路。
1.高中校本美术课程的历史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学习知识文化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根据新课程标准寻找地方特色的美术内容,根据美术教育特点,设立地方美术教育与研究。
2.高中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
首先,高中校本美术课程要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寻找有关内容作为专项或拓展题材,要从学校的实际条件(如硬件设施、场地、教具等出发),找到结合点,这样才可以作为被选题材保留下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指的是在学校内开展、构筑起来的各类课程。
这些课程与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有所不同,通常是根据学校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而设定的,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校本课程论文中,可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本课程的背景和需求:论文可以介绍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生特点、社会需求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明确开设校本课程的动机和意义。
2.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论文可以介绍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设置、教学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详细讨论课程设计的理念和原则,分析教师和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反应和反馈,同时也可以探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校本课程的效果与影响:论文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评估和分析校本课程的效果和影响。
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收集与校本课程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验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同时,也可以探讨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发展方向的影响。
4. 校本课程的改进建议与展望:论文可以在总结以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对校本课程的改进建议与展望。
可以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如何提高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校本课程论文旨在对学校内开设的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通过开展校本课程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以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论文摘要:开发政治校本课程应当充分运用和整合地方上的各种优秀教育资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家乡的真与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一、开发高中政治校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近3年来,我校在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十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
首先是对校本课程的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虽然学校已经行动起来,但由于是新的问题,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执行过程中,略显深度不够。
某些教师将课程生动性定义为课件形式热闹、文字、图片、视频样样俱全,但这样往往会本末倒置,忽略了整堂课的主旨思想。
有些课堂分组讨论缺乏教师有效组织和引导。
现实中许多教师延续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再次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是与高考脱节,目前的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多与高考内容无关,只是满足学生兴趣,或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学生上完课后,无法从能力上提高,加之高考的压力,刚开始时学校仅仅将校本课程停留在课程表上。
(二)教师受到时间、精力限制。
一般来说,校本课程设计的主体是学科老师,但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高考的升学压力,分数排名的压力剥夺了教师很多的精力。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学习,没有时间钻研教材,更没有时间去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因此能够用于校本课程设计的时间较少。
(三)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本人的知识阅历与自己专业水平的局限,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还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
特别是进行跨学科研究有时会应用到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是与现代技术有关的信息时,许多教师感到信心不足。
(四)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学校校本教研论文 构建“和悦”校本课程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校本教研论文构建“和悦”校本课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古人云“德才兼备,方成大器”。
为落实港区教文卫局提出的“上善共生”育人理念,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校坚持“和润心,悦成长”的教育理念,以“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为育人宗旨,在“科研为先导”的旗帜下,倡导“主题育人”、“活动育人”、“课题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的理念,推进德育课程改革,致力于创建“全方位、多渠道体现德育”的德育特色学校,现已初步取得了实效。
一、德育机构健全,活动组织有序学校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成立由校长王春喜为组长,副校长孙军红、刘明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德育主任,办公室主任,后勤主任及各年级组长任组员的领导小组,由教科研专干白鹏飞专职负责各口的联系和工作的安排落实。
教科室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区级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学校鼓励并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共上报立项课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学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城中村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以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为例》等37项,其中北校区一共立项27项,南校区10项。
在区级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积极申报省、市、区级立项课题40项,立项成功市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1项。
二、探索德育新途径,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一)学校扎实开展每周一次的德育教研活动,强化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校本培训。
(二)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打造精湛的德育科研管理团队。
按照教育科研“三个一”要求:要求全体教师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搞一项德育教育实验课题,撰写一篇德育论文。
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状况,有计划的组织德育专题教研和学习活动,将德育教育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对自身的教学状况作经常反思。
近一年来我校在《启航》等刊物发表教科研论文100余篇。
在课题研究方面共撰写反思1000多篇;教育博客800余篇,其中精华博文100多篇,学校被评为教育博客先进单位。
校本课程论文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实践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中心主义:校本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倡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地方特色文化:校本课程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教师主体性:校本课程强调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 终身教育理念:校本课程倡导终身教育,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的实践案例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展了许多校本课程实践案例,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 浙江省杭州市某小学:该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地方特色,开设了“西湖文化”校本课程,通过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湖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学:该校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水平。
3. 广东省深圳市某小学:该校根据学生家庭背景,开设了“亲子阅读”校本课程,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尽管校本课程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课程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缺乏丰富的课程资源,导致校本课程开发难度较大。
2.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开发能力有限,影响了校本课程的质量。
3. 评价体系不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四、结语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以及存在问题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校本课程,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最能表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老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资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开展。
一、积极探究、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策略首先,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
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是否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表达。
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想办出什么样的特色,直接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
为此,需要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的。
我们把我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快乐求知,幸福成长,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培养目的明确定位为: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乐学、善学、不断进取、成长本领的人,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进步学生素质,把学习内化为每个学生生命生活的必需,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我校要求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都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而进展,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施行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其次,立足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与兴趣、需要与追求,因此也就需要有一种差异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开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其设计或提供个性化菜单,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再次,整合学校及社区的教育教学资,立足学生全面安康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利用我县特殊的人文历史资、山川自然资、社会风情资和学校的课程资,选择开发了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爱我家乡》,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为家乡开展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为弥补学生因无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造成的民族文化缺失的实际,我们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览胜》、《经典诵读》课程等。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文件要求:学校应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或选用适合的校本课程。
基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示范校的乌鲁术齐市第十三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意识到,学校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校情,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
新课程实验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重视学生从所处的当地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区的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提高实际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思想感情。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贯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地理,用地理”思想,我们确定了《走走看看认识家乡》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单介绍新疆饮食文化特点。
新疆各民族之间饮食的交融和对外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由于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饮食也很不同。
过去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处于游牧经济中的少数民族以肉食、奶食为主,米面居于次要地位,很少吃蔬菜。
改革开放后,新疆各民族群众与全国人们同步告别短缺经济时代,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肉类虽然任是维吾尔族的主要副食,但蔬菜也在维吾尔族的食谱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维吾尔族群众向汉族群众学习了很多炒菜的技术,现在在维吾尔族餐桌上经常可以见到各色炒菜,使维吾尔族群众的饮食更为丰富,汉族也开始接受少数民族“食肉饮酪”的饮食习惯。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初中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本论文将讨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对其有感。
1.课程开发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传统的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变得非常必要。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2.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应被充分考虑,他们应该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中。
针对性:课程内容应与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创新性:校本课程应结合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科技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多元化:开发多样化的教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3.课程实施的关键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教师培训: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实施校本课程。
评估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以对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4.课程实施的效果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学生兴趣增加:校本课程的活动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提高研究主动性。
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地理素养提升:通过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
结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发过程中,学生参与、针对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是关键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资源支持和评估考核是关键要素。
初中数学校本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背景、意义、策略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研究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因此,加强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1)教育改革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研究模式,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3)学校发展的需求。
校本教研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意义(1)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可以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校本教研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策略1. 构建校本教研团队(1)选拔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组成教研团队。
(2)明确团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3)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
2. 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1)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3. 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1)收集、整理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主题式”校本课程平台,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上徐小学唐传建摘要:目前农村中小学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学校或没有开展,或开展了校本课程也开始向应试教育靠拢,有个别学校甚至以竞赛辅导课代替校本课程。
我认为原因有三:①考试指挥棒的作用。
②教师和学生们长期习惯了中央统一课程体制,并过分拘泥于统编的教科书。
③对校本课程的理念理解不深。
这些多年来传统惯性,给校本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校本课程的解读,打消顾虑,激发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热情,并通过本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点滴经验——搭建“主题式”校本课程平台,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主题式校园文化建设朋友聚会,因为都是老师,话题自然离不开教学。
我顺便问了句:“你们学校开展校本课程了吗?”朋友们都笑了:“语、数、英都来不及上了,谁还上校本课?”“什么是校本课呀?”可见校本课程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
也由于老师们的不重视,校本课程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到了冷落的尴尬情境。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
更新理念——校本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校本课程并不神秘校本课程是专家们做的事?许多教师有疑惑,校本课程很复杂,它需要经历:需要评估→确定目标→校本教材开发→实施→评价体系→反馈→调整→再实施→再反馈的过程,需要建构太多的观念:质量观、课程观、评价观等,这似乎是专家们的事,我们一线教师哪能完成?以致于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止步不前。
其实校本课程并不神秘,它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自由权。
1.校本课程的课程开发从本质上看是教师在学校一级对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2.校本课程在定位上是以兴趣性为主,非学术性质。
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3.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学载体,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4.采取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5.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
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
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我们的教育方向正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是一把利剑,能力则是舞剑的技术”。
你要想在战场上战胜对手,单有一把利剑是远远不够的,再好的剑在不会舞剑者的手中,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高超的舞剑技术,才能最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反过来,一个高超的舞剑能手,如果没有一把锋利的宝剑在手。
他的本领同样也表现不出来。
因为没有赖以战胜敌人的武器,结果同样也不免要失败。
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学业成绩,反而会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三、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在学校确定的大方向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路确定开设课程,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
因此就必须改变以往的角色定位,从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在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校本课程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从本质上讲,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种文化建设。
我们把这种文化建设建立在本校原有的文化底蕴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以“做生活的小主人”为主题,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营造出我们的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做生活的小主人”——主题式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初探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应用的初期,我们根据学校、老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逐步深化的做法,不断完善“做生活的小主人”主题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我们主要分五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研究。
一、学习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刚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时,我们遇到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困难。
包括: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对校本课程题材的选取;目标的制定;资源的开发;活动实施的手段与方法;如何进行评价等等。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的关键。
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传统思想,非常难,如同要去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只有让他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
如此艰巨的工作该如何入手呢?我们采取集体学习研讨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理论、心理辅导等理论,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到实践工作中。
通过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老师们对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构建等认识、理解逐步清晰和加深,从而使“主题式”课程的开发、实施、试验有了基础和保障,得以顺利开展。
二、布置一个主题,尝试开发,积累素材——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我校布置的主题是“生活教育——做生活的小主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为使校园文化更富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充满生活化的教育之中学习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入手,开展做生活的小主人系列活动,突出“实践性”。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理;在实践中懂得合作;在实践中动手又动脑,培养创造力。
一、二年级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的学习内容为:开展了生活与安全、生活与健康、生活与礼仪等校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低年级学生初步懂得健康、礼仪、安全等生活知识,并能学会运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至六年级老师主要制定了生活与科学、生活与审美、生活与学习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生活与健康、生活与礼仪、生活与安全等内容在低年级学习的基础上,适时安排礼仪月、安全月、健康月等专门时间进行巩固提高阶段的学习。
刚开发的教材是最原始的,当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但是我们的校本课程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你会发现老师们新课程理念的快速成长。
“做生活小主人”校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如下:生活与健康:通过讲究卫生、我不挑食、天天锻炼身体好等板块,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养成不挑食、讲究卫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好习惯,有积极自信生活的意识。
生活与礼仪:通过讲文明、讲礼貌、学礼仪等板块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家庭礼仪、校园礼仪、社会礼仪三方面的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
掌握初步的礼仪,待人有礼貌。
懂得礼节,待人热情大方,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言谈举止文明。
初步了解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礼仪文化,做到尊重他人,彬彬有礼,与人友好相处。
生活与安全:学习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发生意外时自护等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并能树立安全生活的意识。
初步懂得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学会自理。
初步掌握各项安全生活的技能,能学会自护。
掌握安全自救的技能,形成安全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生活与审美:通过设计自己的良好形象、美化自己的小居室、说说生活中的美、才艺展示等板块,逐渐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渐提高生活的品位。
发现生活中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能美化小居室,喜爱艺术。
有积极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有一两项个人才艺。
生活与科学:通过“生活中的为什么?”、科普知识展示、生活中的小发明等板块,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运用自己学到的科普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在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喜爱科学,学习常用的生活小常识。
不断增强科学意识。
积极运用自己学到的科普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在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生活与学习:通过科学地利用时间、生活中的为什么等板块,培养学生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的思想。
如:组织整理书包(归类)、组织系鞋带、穿衣比赛等,使学生建立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的理念。
书上有我们学不到的许多知识,有些知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得到。
三、循序渐进,开展主题式实践活动——动起来就会有收获每个主题又分为许多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的完成大概需要3——4节课,一个月左右,开展实践活动。
每个教学情境的活动安排步骤基本上是:1、布置并说明活动目的和活动要求。
2、收集资料(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
3、整理资料(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
4、汇报活动成果。
根据家乡的特色:椒北的手工艺制作发达,我们在“生活与审美”编排了“可爱的小工艺品”,实施情境式的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工艺品1.认识、了解各种艺品的种类及用途①课前布置学生搜集2~3件自己喜欢的小工艺品(可以是自己做的)带到课堂上,从为什么喜欢、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途等方面展示、介绍自己搜集到工艺品。
②教师利用CAI课件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工艺品图片,并引导学生评价其中主题鲜明、制作工艺佳的作品。
③总结出工艺品的主要用途有美化环境、传递友情、其它生活用途等功能。
2.设计、制作友情贺卡这项主题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只规定做一张贺卡,形式、内容、用途由学生自由选择。
设计、制作前必须注意:①明确作品的用途只有明确用途,才能根据用途来设计形式和内容。
比如:一名学生要设计一张贺卡送给张三过生日,张三属牛,就不能在贺卡上画只老鼠了。
②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剪刀、小刀、胶水的方法。
剪刀、小刀都属于锋利工具,易使人受伤,使用时要注意安全③学生设计活动时,引导学生先构思,并填好设计方案表,再按方案进行制作,养成有目标工作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④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活动。
学生讲述自己的创意、用途、先材、注意点等,开展赠送工艺品或美化教室等活动3.剪纸配画这一活动较前一个活动更具艺术性和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将各种图案进行奇思妙想地创意、组合、粘贴成新的图案,并说出自组图案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