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XX学科的应用领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一、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首先需要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工作。
师生需求方面,老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往往存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学生需要能够获得符合自身学习需求和兴趣的课程设置,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教育理念,结合师生需求进行精心设计。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确保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
2. 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设计课程评价:设计合适的课程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校本课程的实施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课程时,需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案的建议:1.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实施科学的课程管理和评估,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2. 定期进行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培训和专业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3.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总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文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拥有一套完善的本课程开发制度,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制度,学校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这意味着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课程开发制度还可以帮助学校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开发制度,学校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出一系列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引入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另外,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课程设计得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动力。
通过本课程开发制度,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制度,学校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本课程开发制度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和优化。
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就坚实的基础。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浅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办学讲规范,育人求全面”,迎秋里实验学校不负师生及家长的厚望。
随着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的今天,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的活动,使我校在教育百花园中更加异彩纷呈。
从古到今,学习都与勤奋、刻苦等词相连,这让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特别是学困生,更是望而却步。
对此本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胆创新,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创了“校园电视台”,“迎秋里校报”,“少年军校”等校本课程。
自开设这些校本课程以来,学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今天的课真有意思!”“我好喜欢这个老师!”。
我们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从学生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其厌师、厌学的情绪已经悄然消失在欢乐的笑声中。
校本课开设不久,那浓厚的学习兴趣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达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新境界。
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是新课程中,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课程门类。
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校以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即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对课程自主进行规划和革新。
它由实际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专家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篇一:中学语文之校本课程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反思论文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千人一面”的局限,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是极具人文性的课程,各地各学校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利于通过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突出自身的特色。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开发校本课程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有利于专业的发展。
同时,还能激活和丰富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
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
它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前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不少学校对于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不够重视,流于形式。
很多学校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领导干脆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制订的目标和内容并不是建立在对本校学生个性需求与本地资源特色的评估上,而是远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没有将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导致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方面,有些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语文学科领域的学术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顾及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术性太强。
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目供不应求,而一些对学生要求较高的科目却无人问津。
开发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门面,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在他们看来,和开发校本课程比起来,高考和竞赛要重要得多。
第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课程意识薄弱,知识技能准备不足。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主体是广大语文教师,但是多数语文教师更适应以前的角色,即被动地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及教学要求,甘愿当一个“教书匠”。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探讨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的举措,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崭新阵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尝试。
那么如何在新的教改形式下实施小学数学数学校本课程呢?经过近三年的大胆探索,我对开发校本课程思路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校园、班级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首先注意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营造生机盎然的课程生态环境。
因为人的心理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人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是直接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影响的。
因此,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以丰富多彩的育人形式,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净化,及时引导他们解惑、明理、进取,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科研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数学课就是开展活动“走进我们的校园”,我带领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启发学生发现校园的一些数学问题,初步感知分类、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数学知识,同时还对他们进行热爱红旗、热爱校园、爱护花草树木等思想品质的教育。
其次我还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利用学习园地展示趣味数学、数字谜语、数学家的故事,利用读书角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利用我校编写的数学童话故事《布布岛奇遇记》,该书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将学生的数学题目内容融合进去,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和阅读的渴望,还顺利地完成了四年级的发展题教学。
二、充分利用活动课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数学校本课程的开设要善于吸收活动课、选修课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的经验,同时注意体现学校为本的基本思想,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也要酌情增加实践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
对小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一点论文
对小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点思考一、课程开展的背景和目的1. 在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材中小足球内容是球类教学项目中一个重要内容。
2.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已有所侧重,特别是对球类项目由于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游戏性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
3. 在教材中小足球内容却不过是简单的两课时,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4. 我校是省级模范学校、常州市田径项目传统学校,近年来在各级体育比赛中均获得较高的荣誉,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每年学校举行的体育节更是同学们在体育锻炼方面尽情展示的舞台,2004年至2011年我校男子足球队共荣获了溧阳市小学生足球比赛冠军四次、亚军二次、季军一次。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各类的体育运动中,足球项目更由于其本身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广大学生。
5. 在喜爱足球运动的同时,由于平常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接触此项运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足球的基本技术、战术、规则等等知之甚少,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综合上述因素,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中设想进行小足球在中高年级段的教学与训练的专题研究更觉必要。
如何个性化的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再科学合理化整合的思考,从而为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服务,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喜爱的运动中去,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开展的现状1. 在中高年级共25个教学班的大约550名男生中,平时课余时间经常参加足球活动的大约有150名左右,几乎占30%左右;女生经常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大约占女生总数的5%~8%左右。
2. 在男生喜爱足球的同时带动了很多女生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在体育课的分组活动中,所任教的几个高年级班级的女生也常常会参加足球兴趣小组。
在课外活动时间自觉参与足球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3. 中、高年级学生对足球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少,对足球规则、足球技、战术的了解更少,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操场随球奔跑,不懂正确的踢球方法,正确的足球规则。
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素质。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相继颁发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重要文件,这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
其基础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而是从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换句话说,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在课程专家、家长、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全新的开发)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立足点是:学校的特色、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
这个课题的提出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新课程改革中广泛以校为本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课题的假设及理论依据1、研究假设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指导,以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新的理念及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数学校本课程,从而研究和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提升教学经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让校本课程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论文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前言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生物学内容的丰富和当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现代生物学的繁荣。
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教育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关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关注生物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教育更加符合当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正确的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对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探讨。
课程目标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健康意识等方面打好基础。
具体来讲,应该实现以下目标:1. 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巧。
强调应用导向,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2.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教育和环保教育密切相关,应通过生物学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思想和意识,能够行动起来,更好地参与环保活动;3.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实验技能、信息技术、思维方法等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物学的应用与价值;4.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和新进展,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热情。
课程内容生物学是一门理工交叉性学科,课程内容应包含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实验技术、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生命科学前沿等方面。
初中生物课程应该重点学习以下内容:1. 生物学基本概念包括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命体的结构、生物分类、生物增殖、营养、代谢、遗传、进化等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
2. 生物评价和保护包括人口与资源问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绿色生态建设等。
3. 生物科技与现代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命科学前沿等。
4. 生物实践和科研包括动植物的观察及鉴定、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实验,科学考察及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撰写及图表绘制,调查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等。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浅谈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高中选修ⅱ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摆在了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面前。
然而,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平时教学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再开一门新的,甚至不是本专业的课,其难度可想而知,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敷衍了事,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不是一件好事。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施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同仁参考。
一、成立课程小组,多人共同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立课程小组,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这样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并不多,有利于精心研究,专心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而且,课程小组内部同事之间还可相互讨论课程的开发思路、策略和各个环节,激发灵感,产生共鸣,相得益彰,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加科学、合理。
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是校本课程的好选题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开什么课,如果仅是本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的延伸,这样就变成了提高班,不仅学生不喜欢,也违背了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
可是,如果所开设的课程与本专业完全无关,那么知识的准确性就可能有差错,而且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多才多艺。
所以有关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选题正好解决了上述难题,特别是交叉学科。
相关学科的教师成立课程小组,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问题,既有差异,又可相互补充。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也就会更加开阔。
例如我们课程小组对有关胡杨树的一篇文章《会流泪的树》进行共同研讨,语文教师可以从文中对胡杨树的赞美、讴歌中分析作者的情感,但生物教师分析该文章时就提出异议:“作者过于强调胡杨树因环境的变迁而做出种种形态、生理的变化,这样的观点不符合生物进化的观点。
胡杨树这些适应荒漠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胡杨树自己努力改变的结果。
”在相关校本课程中,我们就将这些思想的碰撞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
我们希望,将来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少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论文摘要:开发政治校本课程应当充分运用和整合地方上的各种优秀教育资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家乡的真与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一、开发高中政治校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近3年来,我校在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十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
首先是对校本课程的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虽然学校已经行动起来,但由于是新的问题,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执行过程中,略显深度不够。
某些教师将课程生动性定义为课件形式热闹、文字、图片、视频样样俱全,但这样往往会本末倒置,忽略了整堂课的主旨思想。
有些课堂分组讨论缺乏教师有效组织和引导。
现实中许多教师延续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再次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是与高考脱节,目前的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多与高考内容无关,只是满足学生兴趣,或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学生上完课后,无法从能力上提高,加之高考的压力,刚开始时学校仅仅将校本课程停留在课程表上。
(二)教师受到时间、精力限制。
一般来说,校本课程设计的主体是学科老师,但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高考的升学压力,分数排名的压力剥夺了教师很多的精力。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学习,没有时间钻研教材,更没有时间去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因此能够用于校本课程设计的时间较少。
(三)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本人的知识阅历与自己专业水平的局限,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还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
特别是进行跨学科研究有时会应用到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是与现代技术有关的信息时,许多教师感到信心不足。
(四)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校本课程建设(5篇)
校本课程建设(5篇)校本课程建设(5篇)校本课程建设范文第1篇所谓教学理念,是指“基于教育的本质与应然功能及其规律的熟悉而形成的用以指导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且最终能作为一种价值尺度来评价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哲学信念或原则。
”[1]教学理念的正确与否不仅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尤其是对新晋本科警察院校法学课程建设而言,因其本科办学时间相对较短,本科办学阅历相对不足,原有专科时期办学思想和理念仍旧存在,使得其在教学理念和意识方面与本科法学教学的要求存在肯定的差异和不同。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新晋本科警察院校必需从本科办学的基本要求动身,结合警察教育及法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和现状,进一步转变法学课程教学理念和意识,真正凸显法学本科课程的内在要求和规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老师组织形式由于新晋本科警察院校老师大多为原有专科学校时的老师,使得许多老师在学问结构、职称层次、教学理念和意识等方面仍旧停留在专科层次,远远不能满意本科法学课程的基本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新晋本科警察院校一方面要乐观引进学术水平高、力量强、影响大的法学专业带头人和骨干老师,不断充实法学课程老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原有师资力气的培训、改造和提升,鼓舞其加强实践、连续深造,不断提升自身的力量和素养。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本科法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各新晋本科警察院校要进一步完善老师组织形式和备课方式,实行集体备课、组建教学团队和课程组、加强教研室研讨、轮番讲课观摩以及实行青年老师导师制等形式,不断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涵和品质有学者指出,法学教育应当是法学理论、法学职业道德与法学职业训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其中,法学理论是基础;职业训练意在培育同学的法律思维方式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职业道德则培育同学树立法律信仰及职业抱负。
[2]但从当前我国法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不仅存在课程设置、课程及教材内容的陈旧、重复等问题和不足,而且,许多内容在结构和挨次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最能表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老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资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开展。
一、积极探究、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策略首先,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
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是否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表达。
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想办出什么样的特色,直接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
为此,需要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的。
我们把我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快乐求知,幸福成长,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培养目的明确定位为: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乐学、善学、不断进取、成长本领的人,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进步学生素质,把学习内化为每个学生生命生活的必需,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我校要求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都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而进展,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施行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其次,立足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与兴趣、需要与追求,因此也就需要有一种差异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开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其设计或提供个性化菜单,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再次,整合学校及社区的教育教学资,立足学生全面安康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利用我县特殊的人文历史资、山川自然资、社会风情资和学校的课程资,选择开发了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爱我家乡》,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为家乡开展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为弥补学生因无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造成的民族文化缺失的实际,我们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览胜》、《经典诵读》课程等。
生物论文“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探索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张命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校本课程开发正式迈入课程研究领域。
狭义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良好实施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特点自主开发、编制、实施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课程。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校本课程改变了原本在教育工作当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只注重成绩、忽略学生能力、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的教育模式等,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人文素养。
同时,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特色、使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均得到良好发展。
“关爱生命”是本研究提出来的全新高中生物课程概念,生物是当今社会的重大科学课题,许多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依然了解甚少。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中,教师大多注重基础知识的疏导,比如,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能力供应、光合作用原理、遗传表达等,这些“硬”科学知识让学生知识结构得到良好地完善。
然而,笔者所认为的生物课,不仅是已知的基本科学知识灌输,更应该教育学生认识生物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了解生命、关爱生命、探索生命的奥秘,更重要的是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的科学思辨能力和实践论证能力。
本研究以“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为例,对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和效果评估进行探讨。
一、“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实践探索本研究开发探索了“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三大模块:关爱生命,指导健康生活;拓展视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1.关爱生命,指导健康生活。
(1)自身健康、心理健康及人身安全课程。
生物学首先是关于生命的学科,现代社会中人对于生命最切实的体验就是健康的生活。
“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从学生最关心、最容易接受的话题入手展开了中学的自身健康、心理健康及人身安全课程。
本研究选取了以下内容作为课程重点:人类常见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急救措施,突发情况下自我保护措施,安全避险及紧急救助应急处理方法。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文件要求:学校应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或选用适合的校本课程。
基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示范校的乌鲁术齐市第十三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意识到,学校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校情,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
新课程实验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重视学生从所处的当地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区的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提高实际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思想感情。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贯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地理,用地理”思想,我们确定了《走走看看认识家乡》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单介绍新疆饮食文化特点。
新疆各民族之间饮食的交融和对外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由于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饮食也很不同。
过去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处于游牧经济中的少数民族以肉食、奶食为主,米面居于次要地位,很少吃蔬菜。
改革开放后,新疆各民族群众与全国人们同步告别短缺经济时代,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肉类虽然任是维吾尔族的主要副食,但蔬菜也在维吾尔族的食谱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维吾尔族群众向汉族群众学习了很多炒菜的技术,现在在维吾尔族餐桌上经常可以见到各色炒菜,使维吾尔族群众的饮食更为丰富,汉族也开始接受少数民族“食肉饮酪”的饮食习惯。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伴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已成为课改的亮点之一,各校都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完善各自的校本课程,其中不乏开拓者、创新者,而大多则为模仿者。
要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一场教育改造运动,而不是新课改“新”的点缀,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本文就目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谈几点认识。
问题一:观念认识上的欠缺校本课程能否顺利推进,在学校层面上关键取决于领导和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目前的问题是学校领导与教师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认识上的欠缺。
一是对校本课程定位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课程观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教科书及高考考试范围的确定化,因而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抵触心理,只能将其视为课程改革的附属物,随便开设几节课以应付上级检查,根本没有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是倡导一种新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开发出具体的课程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逐渐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得以满足,学校的办学特色更趋鲜明,办学品位得到提升。
二是对课程中心论的认识。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必要的补充,在帮助学生发展潜力,实现自我等方面更具有可行性。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既不能开发出象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能力提升的教材、课型,也不能无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特长开发出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其三是对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认识。
大多数学校领导与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无非是在国家统编教材之外开设几门兴趣课,组织一些活动而已。
这种认识上的欠缺,导致校本课程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达不到其应用的目的。
问题二:知识功底与开发能力的欠缺由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长期以来在统编教材的束缚下习惯了“照本宣科”,在高考压力下,只能机械地训练学生,整日埋头于教科书和批不完的试卷,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他们缺乏对课程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而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必备条件,面对新一轮课改,教师们只有束手无策,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仓促上阵,疲于应付,不可能开发出较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初中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本论文将讨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对其有感。
1.课程开发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传统的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变得非常必要。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2.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应被充分考虑,他们应该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中。
针对性:课程内容应与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创新性:校本课程应结合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科技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多元化:开发多样化的教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3.课程实施的关键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教师培训: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实施校本课程。
评估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以对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4.课程实施的效果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学生兴趣增加:校本课程的活动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提高研究主动性。
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地理素养提升:通过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
结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发过程中,学生参与、针对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是关键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资源支持和评估考核是关键要素。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并理解以下知识点:1. 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了解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认识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3.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校校本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3. 强化师生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1. 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4. 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组织:1. 课程基础知识:包括课本第二章“基本概念与原理”及第三章“学科发展简史”,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实践应用:结合课本第四章“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科交叉:参考课本第五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详细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课程导入,介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习课本第二章基本概念与原理,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周:学习课本第三章学科发展简史,了解学科发展脉络,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基于外储内化模式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基于外储内化模式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探讨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的海量知识存储功能与齐全的操作功能,把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与操作技能容纳其中,通过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堂内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技能训练,把存储的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操作能力。
外储内化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改革要求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学校特色,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的外储内化模式,是指在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的海量知识存储功能与齐全的操作功能把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与操作技能容纳其中,通过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堂内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技能训练,把存储的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
外储内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也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其他综合实践学习。
一、利用计算机的庞大存储量,解决综合实践课程内容的繁杂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类别。
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地方特色自主开发综合实践的校本教材,这使综合实践课程内容繁杂多样。
教师在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时发现这么多的内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完并掌握难度很大。
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40~45分钟为一节课,通过板书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互动来落实课程内容,每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立足于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同时,它也是一门学习化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互动中把学习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是“基于载体的活动”,更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如何把这么丰富的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获得亲身实践体验,又可以提高综合实践课堂效率,我们想到了计算机的庞大的存储量。
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论文
刍议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摘要】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处于两难发展的尴尬境地,本文从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开发的意义和遵循的原则以及开发误区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进一步推动我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研究开发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纵深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处于两难发展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单一的国家课程不能有效解决所有学校遇到的所有问题,学校和+急需开发具有地域性、特色性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边区教师长期因教而教,教学研究能力相对低下,缺乏必要的经验与题材,校本课程开发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边区校本课程开发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应该将校本课程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从而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研究的对象及范围校本课程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地域性、本土性的特点,一般侧重于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文化类。
挖掘的材料相当广泛,概而论之,本地的建制沿革、山川古迹、人口人物、民俗风情、教育文化、乡土特色等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所及。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侧重于学校内部因素即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的研究,而忽略外部客观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更忽视了外部因素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摒弃本地历史与现状,脱离实际只是为教而教,极大地影响甚至制约着本地的教育发展。
从这一个层面上说,我们的教育教学对校本研究还缺乏科学的理性认识和判断。
二、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意义(一)有助于挖掘与传承本地资源任何单一地域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和乡土文化,这是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立足点。
本地的山川古迹、人口人物、民俗风情等基本情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全国性的历史事件既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受当时传播手段与媒介方面的影响,这些宝贵资源都已处于即将消失的危险边缘,所以整理与开发的校本课程,既是对本地宝贵资源的总结与挖掘,又是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摘要:把吹枪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程当中,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地方教育特色。
也可以使吹枪项目得到传承和规范发展,振奋民族精神。
对吹枪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继承,再在继承的基础上合理科学的去创新。
这样吹枪就能更好的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为吹枪的科学传承作贡献。
1.吹枪运动的概述
“吹枪”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独有的项目,也是苗族重要的非物质遗产。
三百多年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村寨的村民栽种的庄稼深受鸟害。
面对这样的侵害,没有火药枪等先进的远距离射击的武器的村民,聪明地利用当地的一种木本植物——薄竹做成枪杆,把搓揉制成的大小与枪口相宜的粘泥当作弹丸。
用这种制作方便且使用简单的枪来抵御鸟害。
在1998年在文山举行的云南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吹枪”正式列入云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至今已经历了20余年。
原始吹枪运动的器械在民族运动会上保留了两届。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吹枪运动的器械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把原来由薄竹制成的枪身改为铝制的枪身,用钢针代泥丸弹,便成为了现代版的吹枪。
现代版的吹枪运动所用的枪具有精确度高、耐用的特点。
到2006年的云南省第八届民族运动会上将原始吹枪运动的器械用赵氏弓弩M60x2代替。
2.“吹枪”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996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了“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随后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给我国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在学校中实施的课程如何体现一个国家意志,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地方和学校的差异性。
[2]我国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体坛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应有要求,是加强边疆民族团结和稳定边疆的重要手段。
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健身价值能够满足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体现“健康第一”的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其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族性格能满足学校个性教育的需要,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目标应具备普通体育课程的目标,同时也应该具备传统体育自身的特点。
“吹枪”既是一项能很好增进健康的运动,也是一种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
在世界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它的传承逐渐被珍视。
2003年,文山州的麻栗坡县人民政府在董干中学建成了吹枪运动训练基地。
它向世人宣告,这项深藏苗族民间已久的优秀传统体育运动终于走出了深山。
2008年10月,文山州民委、州体育局将董干中学“吹枪训练基地”升级为州级训练基地。
这是我国首个吹枪运动训练基地。
但目前在文山州把吹枪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程当中的学校很少。
通过学校这一窗口,不仅能很好的传承了吹枪,而且为学校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所以对吹枪项目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很有必要的。
2.1传承吹枪运动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步,吹枪项目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如何才能永葆魅力,不濒临遗失呢?作者认为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才培养,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学生是体育项目推广的载体。
传承人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与传递着,他们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人是一切文化的主体,是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承者,每一个民族都有一批专注本民族文化收集、研究、传承、传播、创新并在文化发展中起着与众不同的重要优秀分子,他们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
[3]学校聚集了众多青少年,他们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中坚力量,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
学校能有效宣扬与保护民族体育文化,具备民族体育活动的条件,所以是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的重要机构。
通过对吹枪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建立该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使吹枪运动的学习与训练走上经常化、正规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为吹枪项目的传承道路打下基础。
2.2符合教育目标
最初吹枪的用途是深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同胞用于猎杀鸟兽、娱
乐等活动。
而现在它走近了人们的视线。
被人们发现它有身心教育双重功能。
吹枪时的呼吸方式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
从瞄准靶上位置和针吹出的过程中,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大,肺活量增加。
为保持枪的稳定要控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呼吸深而慢,对提高哮喘病人的呼吸功能大有益处。
能迅速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快更准确。
通过系统的吹枪训练还可以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力。
许多尿失禁、坐骨神经痛、糖尿病、胃寒症、痔疮等患者通过参加吹枪(箭)运动后病情得到改善[4]。
还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培养人的顽强、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研究表明进行类似吹枪的射击类项目的学生,专注力和自控能力比别的学生高。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在学校就应该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能自觉规范行为举止的性格。
从上述可知吹枪项目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它既能实现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又能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很适合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推广。
3.文山州对吹枪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进行活动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
个体有了认同感,就能积极的影响事件的发展。
吹枪是文山州的苗族人民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中创造、发展和提炼出来的。
体现了的苗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
已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在文山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能引起共鸣效应,缩短课程与学生的距离。
作为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搬上课堂,苗族同胞感觉到自己
被尊重了,这样显然能增强苗族学生的民族的自尊感与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同时也能让其他民族的学生了解苗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民族团结。
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吹枪运动的发源地是文山州。
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有助于学生更加理解吹枪的发展历程,接受原生态的吹枪知识。
做到在不忘本的基础上继承吹枪而后发展吹枪。
4.结束语
把吹枪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程当中,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地方教育特色。
也可以使吹枪项目得到传承和规范发展,振奋民族精神。
对吹枪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继承,再在继承的基础上合理科学的去创新。
这样吹枪就能更好的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为吹枪的科学传承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发[2001]21号)
[3] 安学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J]云南大学学报,2007
[4] 王萍、周山彦.云南苗族吹枪发展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