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论文浅谈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语文学科校本课程
构建语文学科校本课程体系【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语文教育冲击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满足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贯彻新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但要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还要探讨作为语文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本课程。
本文将从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价值、背景、开课模式等层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校本课程、构建体系一、价值阐释:现代社会的大变革对传统语文教育格局的冲击,丰富了语文教育的资源,拓展了语文教育的空间。
重视挖掘教育资源并发挥其教育功能,是解决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的有效办法,开辟语文校本课程,是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语文教育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的有效实践形式。
因此,语文第二课堂应避步成为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照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体例,建立一整套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任选课教学体系,能够在落实好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和活动余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吸纳相关知识多途径地获得信息进行积极的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促进其探究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
这样的教学体系既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能力特长的发展,又能充分尊重教师和学校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有利于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积极实践语文校本课程是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的。
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历史和不可否认的优越性,使它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
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也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示范和引路。
但是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有限的语文知识,是每个中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掌握的。
但学生仅仅掌握本中有限的语文知识显然是不够的。
另外,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它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合,仅限期于课堂学习而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校本课程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由学校自主开发和设计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和统一考试无关,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下面我将分别从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
通过阅读名著、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红楼梦》和《西游记》,通过品味古代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在中学阶段,学生将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并学习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数学课程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数学概念、解题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基本的算术运算、几何图形和数据统计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在中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代数、几何、函数和概率等高级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英语课程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英语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技巧,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基本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中学阶段,学生将学习更加复杂的语法和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此外,学生还将进行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四、科学课程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中学阶段,学生将学习更加深入的科学知识,进行更加复杂的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浅谈小学语文小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小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小学语文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开发内容、开发方法和开发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应该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相一致,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开发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作文,如家庭、友情、环境保护等。
这种情境化的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课程,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法既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好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写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校本课程的开发效果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实际表现上。
一方面,学生的写作水平应得到明显提高。
他们在知识点的掌握、写作技巧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应有所突破。
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学习动力应得到增强。
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应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写作的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语文校本课程(1)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程名称:阅读•写作
二、课程简介
1.引领学生遨游书海,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品味,欣赏语文世界的无限风光。
2.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细心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并积极探索祖国语言文字的奥秘。
3.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通晓写作事理,促成学生成功地自我表达和社会交流,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课程目标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积累同学们的写作素材,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思维、审美、创造能力。
四、课程内容
最有料的阅读、最有趣的阅读、最有用的阅读。
热读、悦读、博览、品读、个性化写作
1、经典诵读:以经典文学名著为主,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下扎实的古文底子。
2、文学欣赏:推荐一些优美的古今中外的名篇,学会欣赏其中的意境,学习其表达方法。
3、指导阅读:相比大阅读而言,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建立精美的读书笔记本,经此带动班级的读书活动。
指导他们读书方法和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
4、写作指导:指导练笔,掌握片段写法;掌握开头、结尾的方法;学会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文体的写作方法;学会段落划分,写出一篇篇有主题的文章。
5、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从社会实践中寻找源泉。
五、课程开设对象:七——九年级学生
六、具体安排。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篇一:中学语文之校本课程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反思论文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千人一面”的局限,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是极具人文性的课程,各地各学校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利于通过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突出自身的特色。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开发校本课程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有利于专业的发展。
同时,还能激活和丰富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
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
它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前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不少学校对于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不够重视,流于形式。
很多学校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领导干脆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制订的目标和内容并不是建立在对本校学生个性需求与本地资源特色的评估上,而是远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没有将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导致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方面,有些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语文学科领域的学术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顾及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术性太强。
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目供不应求,而一些对学生要求较高的科目却无人问津。
开发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门面,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在他们看来,和开发校本课程比起来,高考和竞赛要重要得多。
第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课程意识薄弱,知识技能准备不足。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主体是广大语文教师,但是多数语文教师更适应以前的角色,即被动地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及教学要求,甘愿当一个“教书匠”。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初步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初步研究论文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初步研究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鉴于吴文化在提高学生情操和发展学生素养方面起有重要作用,学校委托语文教研组、课题组研发了《吴文化与语文》这一校本课程。
下面结合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作初步的探讨。
一、“吴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的建构借鉴国内外课程开发中几个较为著名的程序,如斯基尔贝克程序、托马斯程序、吴刚平程序和王力红程序等,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我们建构了“吴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三个阶段九个内容的操作程序:准备阶段(确立课程目标、建立工作小组、调查现有情况)——实施阶段(课程内容确立、课程教材编制、课程组织实施)——反馈阶段(课程评价、课程修订)。
(二)校本课程建设内涵的确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把“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据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确立“吴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内涵。
1.课程理念(1)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为根本新课标提出“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因此课程开发应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为本。
新课改后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和地方课程旨在满足学生整体的需求与均衡发展,而校本课程的建设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有个性地发展。
(2)以“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为指导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吴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本校全体语文教师为主体,这就给了教师继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机遇,体现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师生在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的新课标理念。
中学语文校本课程
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引言中学语文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所起的积极作用。
内容和目标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修辞和写作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学生将研究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和作文等。
同时,他们也会接触到丰富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和散文等,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文学作品。
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研究语文,学生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们将学会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并通过写作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此外,中学语文校本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作用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以下积极作用: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研究不同文学作品,学生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
2. 提升表达能力: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不同类型的作文训练,学生将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培养创造能力:通过研究修辞和写作技巧,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能够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创作展示自己的独特风格。
4. 培养文化意识和鉴赏能力: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将学生带入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通过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将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结论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机会和环境。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呈现形式和内容设置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呈现形式和内容设置
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课程既包括传统的文学类型,也包括基础语言技能的培养,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文学常识的学习十分重要。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和内容,应该把握住中考的要求,把传统的文学内容和新形势下语言技能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合理安排,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文本为主,以文本为主的文学类型,比如名著鉴赏,纲要文学,文学概述,思想文化,文学研究,作品分析等,主要以文本为基础,结合课堂教学和讨论课,加深学生阅读、作文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二是以习作为主,以习作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积累学生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语言功底,通过习作把文学类书籍的知识融汇贯通。
三是以语文素养课堂为主,以语文素养课堂为主,以培养学生认知性写作、社会性语言技能为特色,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思辩能力等核心素养,让学生从中体会语文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
四是以教学活动为主,以教学活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看书、思考、提问、讨论、回答等,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很强的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和内容设置,应该结合形势,
推动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浅谈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
浅谈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一、语文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课程是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频繁出现的词,那何为校本?通俗点来讲,校本课程应该是根据学校本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色而自主开发的课程。
它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同在于,它更强调教师的自主研发性,对教师的个人素养、知识储备、理念创新有着更高的挑战。
对于学生来说,校本课程更是一门契合学生生活实际,专为不同学校研发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可选择的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的重视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
语文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但是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同夏夜星空难以尽数,如何结合本校实情和学生实际,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工程。
二、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1.我校学生现状的需求我们学校外来学生占80%以上,学生的生源情况不理想,语文基础并不扎实,语文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中缺乏主动性。
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他们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不懂经、史、子、集、蒙为何物,甚至存在着语文读不读成绩都一样的错误观念。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在唱“独角戏”,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又深感语文教材和教参缺乏鲜活、新颖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多元需求。
只教授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语文教学必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就在他们身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中,校园里,教室里发现语文的美,从而在内心深处热爱生活,热爱语文。
2.诵读经典作用深远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先生指出:“在语文能力训练体系中,读占鳌头。
”读便是将经典中的文化素质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化素养的中转站。
经典作品中巧妙的立意、优秀的语言、深远的意境等,既能让学生扩大阅读视野,积累素材,又能让学生模仿内化、提高写作水平。
更主要的是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历久不衰,文字里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充满着忠孝节义等民族精神。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等问题接踵而至。
为改变以上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在1999年和2000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学校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25%,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又在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整合对校本课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中,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
最初主要是针对“新课程运动”的弊端而兴起的,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模式逐渐介绍到世界各国。
此后校本课程作为与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相对的一个概念走进学校。
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如果要很好地贯彻新的课程思想,就必须对校本课程究竟是什么、如何操作、如何评价等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内涵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就是以校为本的课程,课程概念的多样性也同时导致了校本课程概念的多样性。
比如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以学校为依托,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由学校内部人士参与决策编制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
浅析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探索篇•教学研究开发适应时代特点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语文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将语文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本文从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和评价出发,基于“三十二字原则”提出了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目标目标是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方向。
新课改背景下要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社会、学校与学生的需要,利用社会与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和完整体系的校本课程。
微观上,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目标仍然离不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宏观方面,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目标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从而在“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实现校本课程目标与学校目标两者的有机统一。
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内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编写可以结合原有课程进行改编或新编,融合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从而突出地方特色:一方面,社会资源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将学校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融入语文课程内容中,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又能够将地方优势进行宣传;二是要将时事融入课本中,让学生能够随时了解社会的变化等。
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内容要突出校园特色,依托校园环境为学生创建时时处处都能学习语文的良好校园环境。
比如,校园里的公益广告用语,学习专栏,学校语音广播等,这些都可以利用起来成为课程内容。
三、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评价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后,在后期的教研过程中要对评价进行研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不足作出调整。
采用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改善措施加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结果评价的重点在于判断课程实施后是否达到先前制定的目标,包括办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为后期的课程计划提供了教研依据。
四、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应该站在自编教材,扩大阅读、学科整合,整体推进、学科活动,拓展教材、开设选修,自主选择的“三十二字原则”基础上,实现校本课程的时代适应性,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校本课程的探讨
语文校本课程的探讨校本课程指的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由学校自主开发、自主设计,并根据学校情况进行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本文所指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理念,就是学生的研究性课题应从校本课程的内容中生发而来、合二为一。
一体化的好处是删繁就简,使学生学习研究更易专注精心,使校本课程实施更精简高效。
之所以有这个议题,是因为学校在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开设的过程中有很多“误读”,比如,把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割裂开来,校本课程只局限于上课讲授,又另外开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随意性很大,使学校各种名目的课程纷繁芜杂,令人厌烦。
毋庸置疑,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开拓了高中语文教育的领域,给文学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优异性一目了然。
关键问题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能否把学科素养和学科知识落到实处?于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切实、有效地达成学习研究的目标就成了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考量之一。
那么,把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使之一体化,是否会更简单高效?本文将从这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实施、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探究、总结和反思。
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结合的必要性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设想虽然很好,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从学习时间、空间还是心力上都不足以容纳多线课程,所以,纷繁芜杂的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看上去很美,实则是在学生繁重的学习中又加上一重大山。
因而,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最终沦为“不得不做”的任务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使许多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最终成为走过场的形式。
这样的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已背离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设立的初衷,甚至可能滋长伪研究、伪学术的不端思想,危害之大,不可不警惕。
校本课程的设置和研究性学习不能光追求数量,还应走校本课程精品化的道路,使课程目标更加单一明确,在操作上更简便易行,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谈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选择
谈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选择作者:袁海亚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11期【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利用和开发;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关键在于资源的选择,所以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资源【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一、对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认识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有利于实现语文校本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也就是指语文校本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总和。
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情况(一)百花齐放的自然资源开发对校外自然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对地方山川景色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自然风光丰富多彩、千差万别,是极其丰富、便捷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状物的同时,培养其爱家乡、爱祖国,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且这类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便于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以地方自然资源为对象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面貌。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开发被用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校外文化资源主要有民俗文化资源、社区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
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使得语文校本课程散发出强大的人文魅力,也让学生能够享受文化的盛宴。
民族文化资源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社區文化资源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传统的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感染力强。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校本课程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校本课程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校本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将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探讨如何开展校本课程设计。
首先,教材选择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基础。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取一些与教材相关的优秀作品进行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也是校本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评价方式的选择也是校本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最后,校本课程设计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反思和改进。
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校本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教师需要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评价方式选择等方面,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语文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三性”
语文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三性”
冯美娣;胡光明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丰富让广大教师在开发过程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语文教师要肩负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责任,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现实性、兴趣性、活动性,以防止课程走向“成人化课程”、“只关注地方差异或特色性事物”、“确定课程后实行‘统一制”的误区。
【总页数】2页(P5-6)
【作者】冯美娣;胡光明
【作者单位】江西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浙江兰溪游埠中学,浙江兰
溪3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浅谈专业背景下中职校本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J], 金雪亚;
2.高职高专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J], 商汝松
3.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r选择与开发 [J], 黎君
4.中职校本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J], 金雪亚
5.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J], 董翠香;王珊;朱春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作为我们中国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这对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认为作为语文校本课程,它应该是姓“语”的。
课程的内容必须围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来选择,通过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听、说、读、写得到训练;实践运用语文的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滋养;真善美的情感得到陶冶。
鉴于以上思考,我觉得我们在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以课阅读教学为基点,拓展延伸课本内容。
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章,有许多与我们学生的平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在进行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来选择确定某个语文校本课程的主题。
然后由此确定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系列化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从而拓宽学生信息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
这种延伸包括向课外知识延伸和向生活实践延伸。
如学习了《江姐》我们可以以“走进英雄”为主题,让学生排一排英雄谱;讲一讲英雄的故事;学一学英雄不朽的诗篇;写一写想对英雄说的话。
再学习了《我爱家乡的秋白梨》,可以以“家乡的特产”为主题,让学生读一读描写家乡特产的文章;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等。
二、以地方特点为素材,全面开发乡土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一切。
选择的内容要富有乡土气息,根植于学生生活,存在于学生周围,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
通过梳理将这些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课程编排和实施。
这样当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有效作实践,浸润其中时,不但提高了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成了他们情感陶冶、品行养成、知识获得、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三、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每个角落。
校园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了,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留意,时时处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
花坛里写着如诗的公益广告语;文化墙上刊有内容丰富的墙报;广
播室传来琅琅的播音;公开栏里贴着种类繁多的应用文;学习园地里盛着同学们一份份语言文字的自主餐。
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
低年级可以带学生认字,学拼音;组织学生按时收听校园广播,学习普通话。
高年级可以带学生给校园里的花木贴上生物学标签;为学校的花坛、食堂、阅览室设计广告语;参与应用文的写作等。
四、以时事信息为焦点,动态补充语文课程。
校本课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充实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我们的周围天天都发生着一些学生认为新奇的、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给我们的校本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智力得到训练,感情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塑造。
这样的事小到一场雪、一次运动会;大到“神州7号成功上天”……都可以成为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
抓住报纸、电视等有效的载体,进行读、查、做、想、练的活动,从而使校本语文课程丰满而富有活力。
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要从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去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都将会创出一方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