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推断方法课件
又是相反相对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谷”与“死”的意思也应该是相反 相对的。故从“死”的词义可推断“谷”的词义为“活着(的时候)”。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即时练习
通过练习归纳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②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 ③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⑤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⑦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离骚》)
即时练习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通过练习归纳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 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②径造庐访成。(96年上海高考) ③说说下列几组字词的含义,了解字形结构与字词含义的关系。
购、贷、货、赊、贼
形推
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取,通“娶”) ②径造庐访成。(96年上海高考)(造,到……去)(走字底) ③ 购、贷、货、赊、贼(与财物、钱财有关)
声 答案见下页
即时练习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通过练习归纳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声 推 通 假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 ①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矢,同“屎”。) ②群臣百官皆畔。(畔,同“叛”)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④兵不顿而利可全。(顿,通“钝”。) ⑤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颜氏家训•勉学》)(指,通“旨”。) ⑥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环绕。)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文言虚词推断法
• • • • 经史子集何其多,常见虚词十八个 之乎者也乃焉矣,因为所以与然而 若属先得识规则,且于文中辨差别 文言功夫当日进,书海扬帆定自得
一、而
1、代词 ,通“尔”、“你”。 2、连词,表并列、承接、修饰、递进、假设、条件、 转折等关系。 3、复音虚词 [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不久,一会儿
十七、乃 1、副词(+谓),译“才”、“就”、却、竟然、只、 仅等;判断词,是、就是; 2、代词:你的、你、 这样; 3、复音词[无乃]恐怕;[乃尔]这样 十八、若 1、动词,像,好像; 2、代词,你、你们、你的、这、这样、如此; 3、连词,表假设、选择、至于; 4、复音词[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译为“要说那”、 “像那”;[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若何]怎么 样;[若干]几许,多少。
九、以 1、介词(+宾语),可译“用”、“拿”、“凭借”、 “因为”、“根据”、“按照”、“把”等; 2、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修饰、承接、因果、 假设、目的、结果等; 3、动词,可译“认为”、“带领”等; 4、名词,原因 5、复音词,[以是][是以]译为“因此”、“所以”等。 十、因 1、副词(+谓)相当于“于是”、“就”等; 2、介词(+宾语),有“依靠”、“凭借”、“通 过”、“经过”、“由”、“因为”等; 3、连词,作“因此”、“所以”; 4、动词,相当于“沿袭”。
十一、与 1、介词(+宾语),相当于“和”、“同”、“跟”等; 2、连词,表并列关系; 3、助词,通“欤”,表反诘、疑问等语气;(在句末) 4、动词,译为“参加”、“给”、“结交”等。 十二、则 1、连词,表承接、结果、假设、转折等; 2、量词; 3、判断词,相当于“是”、“就是”; 4、与其他虚词配合构成“非…则…”、“岂…则…”, 相当于“不…就…”、“不是…就是…”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 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 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 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 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 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 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妻”是主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 是宾语;由此可确定“ “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 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贱之人” 是中心词, 鄙贱”是定语,所以“ 应是助词, “鄙贱之人”中,“人”是中心词,“鄙贱”是定语,所以“之”应是助词,相当于 “的”。 ③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 可有可无, “久”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之”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调整 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 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是主语, 是谓语动词,可得出本句是宾语前置句,所以“ “晋”是主语,“有”是谓语动词,可得出本句是宾语前置句,所以“之”起提宾作 用。 ⑤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动词, 答应” 后的“ 也是动词, “许”是动词,作“答应”解,而“以”后的“负”也是动词,作使动用法解 担负” 可以推知“ 这样我们可断定“ “使……担负”,可以推知“以”作 “而”解,这样我们可断定“之”是“许”的宾 担负 作代词解,指代齐国提出的条件。 语。作代词解,指代齐国提出的条件。
文言虚词意义的推断方法
文言虚词意义的推断方法一、位置推断法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
又如“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
(定)主 + [状] + 谓 +(定)宾名、代动、形名、代例如: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4.送孟浩然之.广陵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8.顷之.,烟炎张天二、删除观察法对于虚词来说在句子中经常不用翻译,所以我们可以用删除观察法,根据删除该虚词后句子是否通顺或是否改变原意来确定虚词意义。
例如:1.余嘉其.能行古道2.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三、结构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例如: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噫吁嘻,危乎.高哉.四、对照比较法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例如:1、蚓无爪牙之.利2、石之.铿然有声者3、夫晋,何厌之.有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侵之.愈急6、何以.战五、词性记忆法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词性对虚词进行归类和记忆。
第一人称代词:其、吾、余、相、见、我、予、朕、孤、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第二人称代词:相、而、若、尔、汝、女、乃、公、卿、君、子、足下;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厥;指示代词: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何、曷、胡、奚、安、焉、孰;副词表否定:不、未、莫、无、勿、毋、弗、非、微、靡;副词表时间:将、行将、且;副词表范围全部的:皆、咸、悉、尽、毕、具;副词表范围部分的:但、徒、特、独、唯(惟)、止、直、第。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例如:于、以
连词是一种虚词, 它不能独
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 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作 用。
并列连词:有 和、跟、与、同、及、而、况、 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有 则、乃、就、而、于是、至 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
转折连词:有 却、但是、然而、而、偏偏、 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句例推断法
不为者与不能者何异也
相如闻,不肯与会 宋何罪之有?——《公输》 何餍之有 何陋之有?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 也。——《隆中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标志确认法
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
被动句的标志:见、于、 为……所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 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 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一般是 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 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又如“焉” 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 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
乎
1.助词 表语气
不亦说乎
疑问或反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问
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感叹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择连词 是…还是,
4.助词
夸夸其谈
相当于“而”
路漫漫其修远兮
音节助词
练习:
一定
如
语有狼段意曰①那么,::叼 “狐那其其 其谓中一 如狼的而 猛曰啖 犬:之 何“, ?羊得 ”肉饱狐其你其间鲜的口于乎福犬!。曰君果”:是其
怒“,羊其数那无詈闻lì言邪还,,是其其一言畏定不主堪人入邪耳?,及君其乃嬉无逐所,
D人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 而法? 或:连词,可译为“或 者”
2024文言文虚词推断八法
④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 “是以”“虽然”“然则”“盖”等。
二、语气揣摩法
有些虚词用法可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① 其李将军之谓也
“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1、推断“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僧欲去故土而1之南海,询于高僧。久2之,
高僧不3之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4之二策, 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5之于高僧:“此何难6 之有?”高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1、动词,可译为到、往 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3、代词,可译为他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 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 文章。由此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 它”。
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 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八、语境分析法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可结合 上下文来判定虚词含义。
【焉】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文言虚词推断七法演示文稿
• 结构推断法:
• 解析: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 (1)句中“因”字用在“关市呵难之”和“事 关市以金”两句之间,前后有因果关系,且用在 动词“事”之前,因此可译为“于是,就”,是 副词;(2)句中的“因”,也是用在“某时有 客过而予汝金”与“遣之”两句之间,且用在动 词“遣”之前,因此,也是副词,但前后是条件 关系,应译为“才”。
• 标志识别法:
• 解析: • (1)句是特殊句式结构,“唯……之”表宾语前置,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唯异书之信”按现代汉语 的正常语序为“信异书”。(2)句中的“之”字也是 宾语前置的标志,按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 不解惑”。两个“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 译文:过去的记载怪异现象的书,有记载洪水滔天,鮌 偷了玉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玉帝于是命令祝融在羽郊 杀了鮌,这种说法没人经历和见识过。现在这种土,铲 平他的人就会不幸而死亡,这不是玉帝喜欢做的事吗? 南方多瘟疫,劳动的人先死亡,于是那些拿铁锹掘地的 人,他们是死于劳役和瘟疫,土哪里能有什么神性呢? 我恐怕学者到了这里,采纳了这种说法,只相信志怪书 籍的言论,所以(把文章)记在堂上。
• 译文:
•
卫嗣公派人装扮成旅客经过边关的贸易市场。 管理边关贸易市场的官吏故意刁难他,假扮成旅 客的这个人拿金钱送给官吏,官吏才放过他。卫 嗣公对官吏边关贸易市场的官吏说:“曾经有个 客人经过你们在边关所管理的贸易市场,给你们 金子,你们才放他过去。”管理边关贸易市场的 官吏非常惶恐,而因此认为卫嗣公是明察秋毫, 圣明,不受蒙蔽。
• 位置推断法:
• 解析:(1)句中的两个“乎”字,处于句 末,是表疑问语气的语气词;(2)句中的 两个“乎”字,处于句中,相当于“于”, 是介词。两个句中的“乎”字意义和用法 不同。
文言虚词意义推断四方法
文言虚词意义推断四方法解答文言虚词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熟练掌握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然后把意义和用法代入原文语境中去验证。
比如“以”作介词时有“因”“用”“拿”等意思,当遇到文言语句中有“以”作介词的时候,就可把这几个义项代入原文中验证推断。
但在牢记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还可以灵活运用一些推断方法,以提高解题的效率。
方法一语境推断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
如“遂扫石而坐”,是先扫石,再坐下,由此推断“而”表顺承关系;“弃甲曳兵而走”,是一面丢掉铠甲、拖着武器,一面逃跑,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弃甲曳兵”是修饰“走”的,由此推断“而”表修饰关系。
针对练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黑虚词的翻译)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能传其父业。
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
诸儒宗之。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
以事系东郡发干狱。
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
后事释归家,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
居无何,遵被诛,瑗免归。
(节选自《后汉书·崔瑗传》)(1)以事系东郡发干狱。
译文:(2)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译文:(3)后事释归家,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
译文:解析: (1)根据句意“(崔瑗)因事被关进东郡发干县的监狱”判断,“以”应为“介词,因为”。
(2)根据句意“监狱长擅长研究《礼经》”和“常常拿《礼经》中的有关问题向监狱长请教”可确定,“为”解释为“动词,研究”,“以”解释为“介词,拿”。
(3)根据语境,此句主语“崔瑗”与“辟”之间是被动关系,“为”和“所”连用,表被动。
答案: (1)因事被关进东郡发干县的监狱。
(2)监狱长擅长研究《礼经》,崔瑗受审讯之外,常常拿《礼经》中的有关问题向监狱长请教。
(3)后来官司结案回到家乡,被度辽将军邓遵征召。
[参考译文]崔瑗字子玉,幼年时父亲去世,他专心好学,能继承他父亲的学业。
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居心叵测: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7
(2)虚词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 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噫吁嘘,危乎高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者也","也乎哉","也欤"
(3)凝固现象(复音虚词、固定句式) "如…何"、“无乃”、“何其”、“足以”
8
虚词在全国卷中的考查一般以翻译题的形式出现,在翻译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译出的虚词—— 换
二、判断词性法 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重点掌握的18个虚词中,有很多
词身兼两类词性,甚至是多类词性。只要能根据上下文语意的 联系,确定这个词在几个句子中的词性不同,那么其用法也就肯 定不同了,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中,“其”不充 当句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解析] 本题可采用“同位互推法”。 如C、D两项的句式相同, 所以加点词的用法也都相同。B项,均为连词,表承接。
[参考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者来到(他家里)。(于是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者
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者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说:“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到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虚 一 代词
人称代词(吾、尔、汝(女): 第一、二、三、谦、敬 指示代词(是、此、彼、兹): 近指、远指 疑问代词(何、奚、焉):代人、代物、代处所
二 副词 (其、乃、且)程度、范围、时间、语气、频率、谦敬
高考文言文:虚词推断6法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在焉那(里”蒲。松龄《促织》)
② 说 ③》颠故)而为不之扶说语这“境篇能,,是文够则以交章看将代。到俟写它由焉夫文此”用可章。观的推彼人目断相的“风矣是焉者等”(待是得《那代焉些词论考,(语“ 示 断 译察代责焉 “ 为柳·民文季备”焉“情章宗的用”何氏得。语、在是元人“将气哪疑疑能得《伐,里问问够焉由句代”捕看颛”此词中。到即蛇臾可,,推可表》者)
《鸿门宴》表目的
C.①咸私哂其矫饰焉
《师说》代词,“之”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孔雀东南飞》“于是、就”
D.①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语气助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 组是( D )
• A.遗善为闾里传 • B.其惧人之拒我也
为焦仲卿母所遣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语气副词。可译为“一定”。
C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孝敬忠信之事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所以贵虚无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解析:A项可根据对称分析法推断。第一句的“以”和后半句“为”处于同 一位置,“为”是介词,因为,由此推知“以”也是介词,因为;第二句 “以”和后半句的“而”处于同一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同理“以” 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去韩”愈“《往”师的说意》思),“垄上”是补充说
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 而不是虚词。
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文言文虚词的推断方法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
五、看具体语境 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
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伏焉较”灵即活“,伏要在确那里定”一。个虚 ①词针的针用丛法棘就,必青须麻联头系伏语焉境(蒲作松具龄体《分促析织,》做)到 ②“故字为不之离说句,,以句俟不夫离观篇人”风。者得焉。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两类。
叹 词
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之其而以 焉 乃所者与 于则若为 因何且也乎
文言虚词用法 推断“七看”
借一助、语看法语结法构结分““ 的 “ “抚构宾之妪她析之”语”””可,是,。是以代动可动词词译推宾,“为短断代抚语文”,言“偏 “ 语 间 词 “虚仲正 和 , ,之 的尼词短 中 是 可” ”之的语 心 结 译用 。闻, 语 构 为在用”之 助定法是 。
六、看删换变化有替些换文的章方虚法词来的推用断法。,删可除以或通替过换删虚除词或后 句意表达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 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助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 词 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合关系又可分为 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 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 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 词、目的连词等。
例如:
①“而” ②河水清且涟漪。(河水很清并且有涟漪 )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1)
吾其还也
难道谁能讥笑我呢 ?
其孰能讥之乎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如果真的能够顺利成功
3.连词
那么将用什么话回答 呢? 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将何辞以对 假设 如果 转折 然则、那么
4.助词
夸夸其谈 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当于“而” 音节助词
练习:请问这个语段中12个“其” 那么 如果 的含义和用法是什么? 其中的 一定
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 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 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 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 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发展变化大。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
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 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 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 词,可推断“乎”与“哉”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同义。
介词
因为,为了
动词 “接受”、“做”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 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无马邪? 代词 副词 相当于“难道”, 加强反诘语气
代上文的“千里马”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文言虚词推断六法
3.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 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 入手。如“乎”: (1)作介词: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 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 等。虚词(介词)+名词(代词)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相与枕藉乎舟中
文言虚词推断六法
5.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
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 法。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 ”,宾语是“刀俎”和“鱼肉”,那句中的两个“为 ”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 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 “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 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 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 也归入虚词一类。
文言虚词推断六法
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 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 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 常见。
文言虚词推断六法
文言虚词推断六法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
④定语后置的标志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⑥音节助词,无实义 顷之,持一象笏至
以上①至⑤是结构助词,通过分析虚词的词性,以理 解其意义和用法。
(3)作动词 ①辍耕之陇上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解析:这两个“而”字,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 于“如果”、“假使”。复习时找找规律,就会发现, 它们的位置很特别,都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把这两个例 句牢牢记住,考试时就不难辨别了。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觉今是而昨非。
文言文虚词的推断方法
【速记口诀】
代定宾谓 什么哪里原因
副形动前首 多么怎么为什么 谐音: 待定病危 ,什么哪里原因 ,福星洞 前兽 ,多么怎么为什么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同桌告 诉你,有一位同学,是否病危,待定。听到这个 消息,你慌忙问:“什么,他病危?在哪里住院? 什么原因?”又一次,同桌告诉你,山洞前有一 头野兽是福星。你好奇地问:“多么奇怪的事情, 怎么回事?他为什么是福星呢?”
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师项道脊之轩不传志”》是)主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谓的(短主《语语庄,,子作““之·秋久”水用矣》在” )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主取语消《和句师谓子说语独》之立)间性,的起作 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用,涉是世结家构》助)词,可
“之垄上”是动不补译短。语,“之”是动
词,“去”“往”的意思,“垄上” 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 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
七、看句式特点 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①多需于要南借亩之助农几夫种特殊是亩句介之式宾农来短夫语”理后介解首宾。句短,语,“于 “南 于”
是介词“比”的意思。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
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 今而后已而已而
当“而”而不“而”,不当“而” 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连,并列
虚词小故事之“而”
复合词,兵何 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 况跪也君而,表而,而(反而4((问)1(3连))翁2,二)有豪假代设螯意杰况,你,战,者非乎瞻,蛇?予然连鳝故马青,之冯首取递进穴婉可之无贞也于可曰。蓝连,寄:”而转托“婉(折者诸贞5), 青非复一合于特会词儿蓝效,。书婉生贞终博日学而而((7)6)思日也连,参。修省众饰乎应连己之,,。承接
(完整版)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练一练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而已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
夕侍母
转折 承接 并列 修饰 语气词
2、抓课文。课文是虚词运用的典范,重点文章 一定要反复吟咏体味,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
二、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命题规律
1、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题中考,分值为3分, 每年必考。
2、题 型:四个选项,八个句子,形式是两两比 较,考查异同,两个都出自所供文段。
考点内容
1、文言常见虚词的范围 2008大纲》明确有18个:
2.语气 副词
(推测)大概 (希望)应当,一定
还是 (反问)难道、岂 (强调)真的
3.连词
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 假设 如果 非天资之卑。
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 转折 然则、那么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助词
选择连词 是…还是,
夸夸其谈
相当于“而”
路漫漫其修远兮
音节助词
且
1.副词
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的方法
所
3.助词:为+所,表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4.名词 表处所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为 1.动词 可译作做、成为、认为、是……
谁为大王为此计?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 “孰为汝多知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1.代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我(们)的
汝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其孥 你(们)的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他(们)的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它(们)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他(们)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自己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这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的
其
其皆出于此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其孰能讥之乎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主谓之间
顷之,上行出中谓桥
助词 时间名词后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定语前置标志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 代词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到 动词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取独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后标志)
何1.代词表疑问
大王来何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练一练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而已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
夕侍母
转折 承接 并列 修饰 语气词
2、抓课文。课文是虚词运用的典范,重点文章 一定要反复吟咏体味,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
二、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命题规律
1、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题中考,分值为3分, 每年必考。
2、题 型:四个选项,八个句子,形式是两两比 较,考查异同,两个都出自所供文段。
考点内容
1、文言常见虚词的范围 2008大纲》明确有18个:
D代词,哪里 E副词,怎么; F代词,为什么;
G.何不试之?
G副词,怎么;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H通“呵”,呵问。
乎 1.介词 相当于“于”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
其志可以行乎天下
2.助词 表语气
不亦说乎
疑问或反问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感叹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2) 副词:包括时间副词(如旋、俄、尝等)、
程度副词(如极、甚、颇、少等)、范围副词 (如皆、咸、俱、只等)、语气副词(如必、 勿、信、莫等)和频率副词(如再、又、复、 数等)。 3) 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之、是、所等)、
缀加助词(如有、其、然等)和语气助词(如 夫、岂、乎、欤等)。 4) 介词:常见介词有:以、于、为、与、被 5) 连词:包括表顺承关系的(如则、乃等)、
为 2.介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给,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因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为了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被
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对象:向,对
3.语气助词 何……为;奚……为
夫子何命焉为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疑问 反诘
解释下列句中的“为”字
(1)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作宾语:什么,哪里
豫州今欲何至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 之民不加多,何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
哪里
作谓语:为什么, 是什么原因 作定语:什么,哪
2.副词表反问或感叹
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表反问)
妇啼一何苦 开国何茫然
这么 多么(表程度) 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 下占襟,何其衰也
多么,怎么这样
3.代词与“如”、“若”、“奈” 连用,表示“怎么样”
《考试说明》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规定为18个,即“而、何、 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者、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理解、辨析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
备课策略
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 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 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 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以 类相从,同类集中。
在
赵王岂以一璧之固欺秦也
由于
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表时间(地点)界限
秦亦不以城与秦
把
6.连词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四人拥火以入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副词
如果 或者 和
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指出下列“若”的用法和意义 (1)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再拜君赐(连 如果) (2)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若寿夭而亡----
(连 或)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代 你们) (4)若是其甚与( 动 像) (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
( 一面---一面 ) (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 并且 ) (6)且行千里,其人不知( 况且 )
若
1.代词
若入前为寿
你
若毒之乎?
你们
更若役,复若赋
2.动词
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的 及,比得上
病未若死
及,至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像,似
3.连词
天若有情天亦老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文言虚词复习
考点精讲:
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是相对的。一般说来,文言实词的意
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而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 有的有实际意义,如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有的只有语 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如助词、叹词等。
《考试说明》中对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常见文
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 围的限定。
揣测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停顿(形容词词尾)
找出“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 A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 吾无罪!” B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C 欲安所归乎?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为介词 其余为语气词
乃
1.第二、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芋视乃妇也
你的 他的
焉
1.疑问代词(副词) 且焉置土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哪里 怎么
2.兼词 兼有介词“于”与代词“之”、
“积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在这里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在那里
剑溪之水出焉
从那里
5.助词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硿硿焉,余故笑而不信也
表陈述
词尾,然;
不于是余有叹焉
表感叹,啊
今日之事何如
此为何若人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
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 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B.如太行、王屋何?
B怎么样,把……怎么办;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怎何么样 以自托于赵?
C代词,什么;
D.豫州今欲何至? E.作计何不量?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以钟名,何哉?
表转折关系的(如然、却等)、表并列关系的 (如且、及等)、表假设关系的(如倘、若等) 等。 6)叹词:主要有:吁、嗟夫、呜呼等
高考18个文言虚词在广东卷里的考查
广东近六年高考文言虚词统计: 04:于、之、则、其 05:与、且、以、而 06:以、因、乃、为 07:而、以、所、于 08:因、与、以、于 09:其、之、以、乃 10:之、为、所、于 统计:以 5次,于 4次,之 3次,其 2次,与 2次,而 2次,因 2次,乃 2次,则 1次,且 1 次,为 2次,所 2次,共计43;动词 ,组成名词性短语 人(事、物、地方)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表……的
2.助词: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用此,用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表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凭借,……的东西
吾知所以拒子矣
……的方法
所
3.助词:为+所,表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4.名词 表处所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为 1.动词 可译作做、成为、认为、是……
谁为大王为此计?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 “孰为汝多知乎?”
◆取消句子独立性 格式——主语+之+谓语,不译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宾语前置标志 何罪之有? ◆语气助词 怅恨久之 顷之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用在三个字之间, 强于百万之师。 凑足四个字
练一练
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代词
其母就与之决
代词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
助词 的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2.语气 副词
(推测)大概 (希望)应当,一定
还是 (反问)难道、岂 (强调)真的
3.连词
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 假设 如果 非天资之卑。
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 转折 然则、那么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助词
选择连词 是…还是,
夸夸其谈
相当于“而”
路漫漫其修远兮
音节助词
且
1.副词
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何以能鼓乐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屈平疾王之不聪也
2.句中语气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
疑问或反诘 呢 感叹,呀 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