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技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 “焉”用在疑问句中, 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
表示责备的语气, 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 由此可推断“焉” 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是疑问代词,可译 为“何、哪里”。 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 季氏将伐颛臾》)
)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 二、看对应位置 “乘”是介词“趁着”的意 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 乘着的意思。此句的 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 “利”“便”也是对文,都 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是指有利的形势。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
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
里,是语气助词。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
)
被 )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长于臣 ( 比 ) (7)赵尝五战于秦 ( 同 跟 ) )
五、看代入检验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飞骑因番请见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因”“乃”:“于是” “止”“仅”:“只”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 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 “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 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 “因”和”乃”相同, “止”和“仅”相同 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 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 “因”和”乃”不同, “止”和“仅”相同 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 “因”和”乃”不同, “止”和“仅”不同 推断用法是否相同。
A
B C D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
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 “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 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 “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公闻之,越席而 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 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 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 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 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 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 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 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 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 “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放在句末,语气助词, 表示测度.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 在句中,在名(代)词前,做
介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放在形容词之 后,做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三、看语气表达
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 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表判断语气
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疑问语气
3、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表感叹语气
四、看句式特点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 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于南亩之农夫”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介宾短语,“于” 是介词“比”的意 是定语后置句, 思。 是宾语前置句,“何 ③何以战(《左传· 曹刿论战》) “”“石”是中心语, 以”即“以何”, “以”是介词“凭借” “铿然有声者”是定 语,“之”是助词, ④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的意思。 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 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 省略了宾语“之”,“与 (之)”是介宾短语, 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 “与”是介词“和、跟” “被”的意思。 的意思。
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 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 词,可推断“乎”与“哉”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 断。 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 道”。
“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下面“也”字的用法: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高考文言虚词用法 推断技巧
你记得高考都考哪些文言虚词吗?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记住吧,总共才18个
而 为 与
何 焉 之
乎 也
乃 以
其 因
Biblioteka Baidu
且 于
若 则
所 者
语境是一只“青麻 一、看具体语境 头”(蟋蟀)藏匿 在“针针丛棘”之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 中。由此可推断 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 “焉”是兼词“于 不离篇”。 此”。“伏焉”即 “伏在那里”。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C ) A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 曰 B 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 C 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 D 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一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