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一、总则为提高环境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评审标准。

二、评审原则1. 科学性:环境应急预案应依据实际情况,结合专业技术,科学合理地制定。

2. 实效性:环境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3. 可持续性:环境应急预案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可操作性:环境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流程、应急物资保障等具体措施。

三、评审内容1. 预案编制依据(1)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是否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3)是否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2. 应急组织体系(1)应急组织架构是否清晰,职责明确;(2)应急组织成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3)应急组织体系是否具备应急响应能力。

3. 应急响应流程(1)应急响应启动程序是否明确;(2)应急响应流程是否合理,能够快速、有序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3)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具体,具备可操作性。

4. 应急物资保障(1)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充足,种类是否齐全;(2)应急物资储备地点是否合理,便于快速调配;(3)应急物资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

5. 应急演练与培训(1)应急演练计划是否合理,演练内容是否全面;(2)应急演练频率是否符合要求;(3)应急演练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 应急信息报告(1)应急信息报告制度是否完善;(2)应急信息报告渠道是否畅通;(3)应急信息报告内容是否准确、及时。

7. 应急评估与改进(1)应急评估制度是否健全;(2)应急评估结果是否真实、客观;(3)应急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四、评审方法1. 文件审查:对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组织体系、响应流程、物资保障、演练与培训、信息报告、评估与改进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

2. 实地考察:对应急组织、应急物资、应急演练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

环发[2010]146号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环发[2010]146号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10〕1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加强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规范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的有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主题词:环保应急标准通知抄送:环境保护部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环境保护部2010年12月28日印发—3—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为适应当前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加强全国环境应急能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推进中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对应急队伍和装备的建设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提高省级环境应急指挥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地市级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为重点,各有侧重的制定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内容包括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与人员、硬件装备、业务用房等。

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将省、市、县级标准分为三级,鼓励有需求的地区进一步提高能力建设标准。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执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核与辐射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另行规定。

—4—表1 机构与人员备注:1.第1项“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指具有行使环境应急管理行政职能,可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专门机构或部门;2.第2项“人员规模”指专职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兼职人员;3.第3项“人员学历”指新招人员学历;4.第4项“培训上岗率”指通过国家级或省级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比例;5.选调政治思想觉悟高、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6.人员经费按照政府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核定;7.环境风险等级高的地区可在标准基础上扩大人员规模。

全国环保部门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

全国环保部门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办[2012]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指导和推动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开展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2010年我部印发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环发〔2010〕146号)。

为加强和规范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已经部常务会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gkml/hbb/bgt/201206/t20120614_231616.htm二○一二年六月九日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加强和规范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各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考核验收管理。

第三条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实行分级验收、动态管理。

第四条《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计分细则》为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考核验收评分的依据。

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中对应的等级要求打分,得分达到90 分的,可认定为相应等级达标单位。

第五条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实行国家、省两级验收管理。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省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负责组织辖区内环保部门的达标验收工作,地市级一级达标单位应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第六条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分为网上初审和现场验收两个阶段。

第七条申请验收的环保部门登陆“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网上申报审核系统”填报相关信息,并在线评分,达到90分后,可通过系统提交网上初审申请,经负责验收的上级环保部门网上审核确认后,方可申请现场验收。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3—
表 1 机构与人员
指标内容 环境应急 管理机构 人员规模
人员学历
培训 上岗率
序号 1 2 3 4
省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地市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县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有行使环境应急管理职能的专门机构或部门。
31 人 以上
本科 以上 100%
11-30 人
本科 以上 90%
—7—
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可提高配置。 14.第 22 项“应急摄像器材”和第 23 项“应急照相器材”指具备防爆、高清、广角、长焦距、
夜间拍摄等功能的摄像器材和照相器材。 15.第 26 项“无人驾驶飞机”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具备航拍功能和数据传输系统,需配套航拍数据分析系统,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16.环境应急硬件装备应保持完好,按规定维护升级、淘汰更新,随时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17.构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提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清单,依托地方人民政府储备应急
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专门机构或部门; 2.第 2 项“人员规模”指专职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兼职人员; 3.第 3 项“人员学历”指新招人员学历; 4.第 4 项“培训上岗率”指通过国家级或省级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并取得合
格证书的人员比例; 5.选调政治思想觉悟高、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6.人员经费按照政府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核定; 7.环境风险等级高的地区可在标准基础上扩大人员规模。
传真机 30 5 台 3 台 2 台 2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办公设 备

环保设施应急能力建设要求 消防设施建设要求

环保设施应急能力建设要求 消防设施建设要求

环保设施应急能力建设要求消防设施建设要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1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2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3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裙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定。

条文说明:宿舍、公寓不同于住宅建筑,其防火设计要按照公共建筑的要求确定。

具体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的实际用途来确定其是按照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一般要求,还是按照有关旅馆建筑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

比如,用作宿舍的学生公寓或职工公寓,就可以按照公共建筑的一般要求确定其防火设计要求;而酒店式公寓的用途及其火灾危险性与旅馆建筑类似,其防火要求就需要根据本规范有关旅馆建筑的要求确定。

一、室内消火栓系统1、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1)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的厂房和仓库。

2)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建筑。

注: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

3)体积大于5000m³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建筑、展览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和图书馆建筑等单、多层建筑。

4)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以及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单、多层建筑。

5)建筑高度大于15m或体积大于10000m³的办公建筑、教学建筑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

2、本规范第8.2.1条未规定的建筑或场所和符合本规范第8.2.1条规定的下列建筑或场所,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但宜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1)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单、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

环境应急体系建设

环境应急体系建设

环境应急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是指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置,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一系列措施和机制。

环境应急体系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和标准。

其次,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应急人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和配备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和及时调配。

此外,还需要加强应急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急处置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确保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要加强应急救援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同时,要加强应急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应急意识,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建立健全的环境应急体系,才能有效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各类环境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制定本工作方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

二、工作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环境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技术,制定应急工作方案。

2.统筹兼顾原则: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协调应急资源,确保应急能力有效对接。

3.防控为主原则:加强预防和减灾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4.追求效益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优化应急管理模式,确保应急能力建设取得成效。

三、具体方案1.建立应急预案1.1 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将其纳入相关管理体系。

1.2 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突发事件,确定应急预案的内容、流程和责任分工。

1.3 完善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审核机制,确保其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2.建设应急队伍2.1 完善应急队伍的组织结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岗位任务。

2.2 加强应急队伍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其具备应对不同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2.3 建立应急队伍的信息管理和协调机制,提高应急组织和指挥的效率。

3.建立应急物资储备3.1 根据应急预案的需求,合理储备各类应急物资,包括救援设备、紧急医疗物资等。

3.2 定期检查和更新应急物资,确保其完好可用。

3.3 建立应急物资的调配和分发机制,保障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调动和使用。

4.加强应急演练4.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以检验应急工作的效果和应对能力。

4.2 演练的内容涵盖应急预案的各环节和关键岗位,确保各级应急人员熟悉应急流程和操作规程。

4.3 演练后,开展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工作保障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环境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应急素质。

2.建立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全面、准确的环境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预测和预警潜在的环境危险。

环境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分级

环境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分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带来的损失,我国制定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该预案明确了应急响应分级,旨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处置的科学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一、应急响应分级原则1.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进行分级。

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3. 应急响应级别应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二、应急响应分级标准1. 特别重大(I级):(1)对国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大范围生态破坏;(2)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造成严重污染;(3)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4)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引发社会不稳定。

2. 重大(II级):(1)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局部生态破坏;(2)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造成污染;(3)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4)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影响,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不稳定。

3. 较大(III级):(1)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2)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造成一定污染;(3)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4)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影响。

4. 一般(IV级):(1)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可能导致轻微生态破坏;(2)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造成轻微污染;(3)造成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4)对周边地区产生轻微影响。

三、应急响应措施1. 特别重大(I级):(1)启动国家应急响应机制,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2)实施全面应急响应,包括监测、处置、恢复、调查等;(3)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进展。

2. 重大(II级):(1)启动省级应急响应机制,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2)实施全面应急响应,包括监测、处置、恢复、调查等;(3)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进展。

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制度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

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共同防范、互通信息,协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

一、概述环境应急预案级别是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有针对性地组织、协调和实施应急工作。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四级为最低级别。

二、各级别应急响应的定义及特点1. 一级应急响应一级应急响应是指针对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等,需要调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情况。

一级应急响应的特点如下:(1)应急响应速度快,要求各级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应急资源调配力度大,需要动员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

(3)应急措施全面,包括事故现场处置、环境监测、人员疏散、物资供应、医疗救护、信息发布等。

2. 二级应急响应二级应急响应是指针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如较大环境污染事故、较大生态破坏事件等,需要调动全市、全省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情况。

二级应急响应的特点如下:(1)应急响应速度较快,要求各级应急指挥部在规定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应急资源调配力度较大,需要动员全市、全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

(3)应急措施较为全面,包括事故现场处置、环境监测、人员疏散、物资供应、医疗救护、信息发布等。

3. 三级应急响应三级应急响应是指针对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如一般环境污染事故、一般生态破坏事件等,需要调动部分地区、部分单位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情况。

三级应急响应的特点如下:(1)应急响应速度适中,要求相关地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应急资源调配力度适中,需要动员部分地区、部分单位的力量参与。

(3)应急措施较为集中,主要针对事故现场处置、环境监测、人员疏散、物资供应、医疗救护等方面。

4. 四级应急响应四级应急响应是指针对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如较小环境污染事故、较小生态破坏事件等,需要调动个别地区、个别单位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情况。

环境应急培训总结(2篇)

环境应急培训总结(2篇)

环境应急培训总结环境应急管理岗位培训的报告一、培训内容在此次培训中,系统学习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臵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等____份文件,涉及环境应急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从环境应急的工作范畴到环境应急的工作机制建设,从环境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到应急状态下的职责作用,再到应急后环境损害评估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这些文件是指导环境应急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在起草过程中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经验,调度分析了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广泛的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是国家《____应对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实施细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主要收获(一)清楚了环境应急的工作范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规定,各级环境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是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臵和事后恢复工作,预防和控制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突然导致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同时规定,核及辐射导至的污染事件、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等特殊意义上的环境应急事件,按照相应其它规定执行,不适用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应急管理范畴。

该规定确定了环境应急工作的重点,对于理清工作思路具有很大意义。

(二)明晰了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新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负责现场____指挥工作。

初判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由事发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初判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是: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日常负责辖区应急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发生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后负责按程序报告、____排查污染源、开展应急监测、提出应急处臵方案、____污染损害评估。

环境应急预案演练国家标准

环境应急预案演练国家标准

一、总则为了提高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规范环境应急预案演练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环境应急预案演练。

三、基本要求(一)演练目的1.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 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3.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应急逃生技能;4.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演练内容1.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 应急响应程序及措施;3. 人员疏散与安置;4. 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5. 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6. 应急通信与信息发布;7. 应急保障与支持;8. 应急演练总结与评估。

(三)演练形式1. 综合演练:涉及环境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2. 专项演练:针对特定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3. 紧急演练:针对突发事件实际发生的应急演练。

(四)演练组织与实施1. 演练组织机构:成立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总体协调、指挥和监督;2. 演练方案编制:根据演练目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编制详细的演练方案;3. 演练人员:明确参演人员及职责,确保参演人员熟悉演练内容和操作流程;4. 演练物资:准备充足的演练物资,确保演练顺利进行;5. 演练场地:选择适宜的演练场地,确保演练安全、有序;6. 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演练时间,确保演练效果;7. 演练实施:严格按照演练方案进行,确保演练过程真实、有效;8. 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演练评估与总结(一)评估内容1. 演练方案编制是否符合要求;2. 演练组织机构是否健全;3. 演练人员是否熟悉演练内容和操作流程;4. 演练物资是否充足;5. 演练场地是否适宜;6. 演练过程是否真实、有效;7. 应急响应能力是否提高。

(二)评估方法1. 文件审查:对演练方案、演练记录、演练总结等进行审查;2. 观察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现场观察和评估;3. 问卷调查:对参演人员、观摩人员进行问卷调查;4. 访谈评估:对参演人员、观摩人员进行访谈。

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是指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指挥和实施应急响应工作的能力。

在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技术水平,确保他们在应急事件中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措施。

3.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立更加稳定和全面的环境监测网,实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前储备所需的应急物资,确保在应急事件中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

5. 发展应急技术装备:引进先进的应急技术装备,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环境应急处理的能力。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应急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环境应急能力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环境应急能力,更好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

突发环境事件,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等,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为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挑战,加强应急能力,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效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高效有效的应急资源配置等手段,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本篇文章将重点讨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指导和借鉴,以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接下来的文章结构中,将逐步详细探讨突发环境事件的背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推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整体的应对效果和处置水平。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进行说明,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要探讨的主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接着说明了文章的结构和组织。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突发环境事件的背景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介绍突发环境事件的背景,包括其定义、类型、影响等,从而使读者对突发环境事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然后,重点探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应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指南的通知

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指南的通知

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环保巡防总队:
为着力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办公厅现印发《生态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指南》,作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和建设工作的参考依据。

《指南》明确了生态环境领域应急能力建设的任务目标、内容要求、体系架构等,对建设应急预防体系、警示预报体系、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应急物资支援体系等部门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南还就优化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等其他工作做了详细规定。

您们应按照指南精神和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本级生态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和预案,并组织实施。

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和能力建设评估工作,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生态环境部
2021年1月1日。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11.09•【文号】环发[2009]130号•【施行日期】2009.1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现就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得到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特别是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环保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应对南方低温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全力以赴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环境安全保障任务。

(二)环境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断加剧,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更加多样、复杂。

环境恶化状况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跨界污染、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频发,社会危害和影响明显加大。

(三)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亟待健全。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十分薄弱,当前的环境应急管理法制体制机制能力与新时期环境安全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突出表现为,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环境应急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较差,预案建设及管理不规范;地方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薄弱;环境应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尚未建立;环境应急管理的科技、监测、信息、宣教等能力支撑不足。

地方环境应急能力

地方环境应急能力

地方环境应急能力
地方环境应急能力指的是一个地方(如城市、省份等)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急预警和监测能力:地方应对环境突发事件需要具备及时准确的预警和监测能力,能够在事前发现、监测和预测环境风险,及时发出警报。

2. 应急响应能力:地方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做出相应调度和决策,组织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3. 组织协调能力:地方需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各相关单位、部门和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的应急管理工作。

4. 救援和抢险能力:地方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救护、警察、军队等,以保证在环境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出动并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5. 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地方需要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防护设备、救援工具、医疗物资等,以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类需求。

6. 应急演练和培训能力:地方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的应急能力和专业素养。

通过提升地方环境应急能力,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减少灾害损失,并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安全应急预案资质要求

环境安全应急预案资质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资质要求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组织编制和实施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环境安全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环境安全和公共安全,预防、控制和减轻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而制定的预案。

二、资质要求1. 编制单位资质要求(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风险评估师、环境应急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

(3)具备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相关设备,如计算机、绘图软件、办公设备等。

(4)具备良好的信誉和业绩,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2. 编制人员资质要求(1)具备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5年以上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经验,熟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

(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3. 编制内容要求(1)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结合实际,编制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2)预案内容应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应急处置原则、组织机构、应急措施、保障措施、应急演练、信息报告等内容。

(3)预案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4. 编制程序要求(1)编制单位应与委托方充分沟通,了解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特点、应急资源等情况。

(2)编制单位应根据委托方要求,进行现场调查、风险评估、预案编制等工作。

(3)编制单位应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4)编制单位应将预案报委托方审核,审核通过后报相关部门备案。

5. 实施要求(1)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2)编制单位应协助委托方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编制单位应协助委托方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应急信息管理等保障体系。

(4)编制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车辆 6 1辆/ 3人1 辆/ 4 人至少2辆1 辆/ 3 人1辆/ 4人至少1辆1辆/ 4人1辆/ 5人至少1辆
应急交通工具 高性能应急 监测车
7
多功能水上 (近海)快艇
8
1 辆 1 辆 自定 1 辆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1 艘 自定 自定
——
气体致密型 化学防护服
9
1套 1套 1套
3套 2套 1套 6套 4套 2套 3辆 2辆 1辆
地市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1 套 1 套 自定
1 套 1 套 自定
2 套 1 套 自定 4 套 2 套 自定 2 辆 1 辆 自定
县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1 套 自定 自定
1 套 自定 自定
1 套 自定 自定 2 套 自定 自定 1 辆 自定 自定
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 3.第 3 项“环境应急会商室”包括小型会商室、应急平台控制间、机房等; 4.第 4 项“环境应急值班室”包括应急调度室、夜间值班室等; 5.第 5 项“辅助用房”包括储备间、设备间、操作间等。
—9—
传真机 30 5 台 3 台 2 台 2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办公设 备
复印机
31 2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自定 1 台 自定 自定
无线上网 笔记本电脑
32
1台/2人1台/3人至少2台1台/3人1台/4人至少1台1台/4人至少1台 自定
便携式打印、 传真、复印 33 5 套 3 套 1 套 3 套 2 套 1 套 1 套 自定 自定
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专门机构或部门; 2.第 2 项“人员规模”指专职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兼职人员; 3.第 3 项“人员学历”指新招人员学历; 4.第 4 项“培训上岗率”指通过国家级或省级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并取得合
格证书的人员比例; 5.选调政治思想觉悟高、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6.人员经费按照政府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核定; 7.环境风险等级高的地区可在标准基础上扩大人员规模。
附件: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为适应当前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加强全国环境应急能力,提 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推进中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 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 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 号)、《关于加强基层应 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 号)对应急队伍和装备的建 设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7—
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可提高配置。 14.第 22 项“应急摄像器材”和第 23 项“应急照相器材”指具备防爆、高清、广角、长焦距、
夜间拍摄等功能的摄像器材和照相器材。 15.第 26 项“无人驾驶飞机”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具备航拍功能和数据传输系统,需配套航拍数据分析系统,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16.环境应急硬件装备应保持完好,按规定维护升级、淘汰更新,随时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17.构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提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清单,依托地方人民政府储备应急
—6—
换控制系统(原则上接入容量不低于 128×128)、网管系统、视频会议终端以及配套外设 (包括摄像机、扬声器、扩声设备等);地市级需配备 MCU(多点控制单元)、视音频切换 控制系统(原则上接入容量不低于 64×64)、网管系统、视频会议终端以及配套外设(包 括摄像机、扬声器、扩声设备等);县级需配备视频会议终端以及配套外设(包括摄像机、 扬声器、扩声设备等)。 3.第 3 项“车载应急指挥移动系统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指装配在应急指挥车上的移动指挥 通信系统。至少包括电子办公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视频音频图像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 输设备,并确保与固定指挥平台之间的实时数据信息传输。 4.第 4 项“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指便于人员携带和操作的简易通信设备,至少具备无线通 信、音频图像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功能,并确保与固定指挥平台和车载指挥系统之间的数 据信息传输。 5.移动指挥通信系统应确保在恶劣条件下能够实现事发现场与后方指挥的实时通信。 6.第 5 项“应急指挥车”指装备了车载应急指挥移动系统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移动指挥车 辆,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省一级、省二级、市一级的应急指挥车须在 7 座以上。 7.第 6 项“应急车辆”包括商务车、越野车、高性能越野车,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 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可提高越野车、高性能越野车的配置比例。 8.第 7 项“高性能应急监测车”指应急状态下赴现场快速监测的车辆,可快速监测液态、气 态、固态及辐射等各类污染物,具有密闭保护功能,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应急监 测车可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9.第 8 项,“多功能水上(近海)快艇”,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内陆地区且辖区内无 大面积水域的环保部门可不装备。 10.第 9 项“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和第 10 项“液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或粉尘致密型化学 防护服”均指包括身体防护、呼吸防护、无线通讯的成套防护装备。技术标准参照《防护 服装 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GB 24539-2009)、《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AQ/T 6107-2008)。 11.第 11 项“应急现场工作服(套)”指一般应急现场工作服,包括服装、鞋、帽、手套、口 罩、护目镜或面镜等装备,服装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 12.第 15 项“医用急救箱”中至少包括:纯棉弹性绷带、网状弹力绷带、不粘伤口无菌敷料、 防水创可贴、压缩脱脂棉、三角巾、酒精棉片、伤口消毒棉签、医用剪刀、医用塑胶手套、 人工呼吸隔离面罩、速效救心丸等。 13.第 19 项“防寒保暖、给氧等生命保障装备”包括防寒服、采暖炉、氧气瓶、野外炊具等,
5-10 人
本科 以上 80%
16 人 以上
本科 以上 80%
6-15 人
本科 以上 70%
3-5 人
本科 以上 60%
11 人 以上
大专 以上 90%
5-10 人
2-4 人
大专 以上 80%
大专 以上 70%
100%
100%
80%
备注: 1.第 1 项“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指具有行使环境应急管理行政职能,可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
救援物资。 18.本《标准》各项指标内容为最低配置,各地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装备内容、提高
装备水平。
—8—
表 3 业务用房
指标内容 序号
行政办公用房 1
环境应急 指挥大厅
2
特殊 环境应急 业务 会商室
3
用房 环境应急 值班室
4
辅助用房 5
省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人均不低于 15m2
400 m2 300 m2
—3—
表 1 机构与人员
指标内容 环境应急 管理机构 人员规模
人员学历
培训 上岗率
序号 1 2 3 4
省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地市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县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有行使环境应急管理职能的专门机构或部门。
31 人 以上
本科 以上 100%
11-30 人
本科 以上 90%
本标准以提高省级环境应急指挥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地市级突 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为重点,各有侧重的制定了省、市、县三 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内容包括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与 人员、硬件装备、业务用房等。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将省、市、 县级标准分为三级,鼓励有需求的地区进一步提高能力建设标准。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执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核与 辐射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另行规定。
—4—
表 2 硬件装备
类 别 指标内容 序号
应急指挥平 台、综合应 用系统的服 1 固定指 务器及网络 挥平台 设备
环境应 急指挥
系统
视频会议系 统和视频指 2 挥调度系统
车载应急指
挥移动系统 移动指 及数据采集
3
挥通信 传输系统
系统
便携式移动 通信终端
4
应急指挥车 5
省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1套 1套 1套
人均不低于 10m2
100 m2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100 m2 50 m2 自定 100 m2 50 m2 自定
备注: 1.第 1 项“行政办公用房”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配备台式电脑、传真机、复印机、
打印机和互联网登陆设备; 2.第 2 项“环境应急指挥大厅”配备视频会议系统,配备视频、音频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
无人驾驶飞 机及航拍数 26 1 套 自定 自定 据分析系统
——
台式电脑 27 1 台/人 1 台/人 1台/2人 1 台/人 1台/2人1台/3人1台/2人1台/3人至少1台
固定电话 28 1部/2人1部/3人至少2部1部/3人1部/4人至少1部1部/3人 2 部 1 部
打印机 29 6 台 4 台 2 台 4 台 2 台 1 台 2 台 1 台 1 台
应急调 应急摄像器材 22 5 台 3 台 1 台 2 台 1 台 自定 1 台 1 台 自定 查取证 应急照相器材 23 10 台 6 台 2 台 4 台 2 台 1 台 3 台 2 台 1 台 设备 应急录音设备 24 10 台 6 台 2 台 6 台 4 台 2 台 4 台 3 台 2 台
防爆对讲机 25 12 台 8 台 4 台 10 台 6 台 4 台 6 台 4 台 2 台
4套 2套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县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1 套 自定 自定 4 套 自定 自定 2 套 自定 自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