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考工记
周礼考工记名词解释
周礼考工记名词解释1. 什么是周礼考工记?周礼考工记,简称《考工记》,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典籍,是周代晚期儒家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
《考工记》作者传世无名,被晋代史学家范晔列入《后汉书·艺文志》中。
2. 典籍的创作背景周礼是古代中国人关于政治、社会、礼仪等方面的规范,而《考工记》则是周礼的一部分。
这部典籍的创作时间约在公元前4世纪,属于战国时期。
3. 典籍的内容结构《考工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3.1 考工篇《考工篇》是《考工记》的开篇部分,主要介绍了古代周朝的考工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这一部分内容详细描述了考工的程序、标准和流程。
3.2 建礼篇《建礼篇》是《考工记》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古代周朝的礼仪制度。
这一部分内容记载了古代周朝各种仪式和礼节的规范,包括祭祀、婚嫁、丧葬等方面的仪式。
3.3 功曹篇《功曹篇》是《考工记》的最后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古代周朝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这一部分内容详细描述了古代周朝官员的职责、资格和选拔标准,以及他们的管理职责和权力范围。
4. 影响与价值4.1 对周代社会的影响《考工记》是对周代社会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的一次集中规范和总结,对于研究周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周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还揭示了当时人们对于权力、秩序、仪式的重视。
4.2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考工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礼仪习俗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世儒家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总结《考工记》是一部古代中国重要的典籍,它详尽地记录了古代周朝的考工制度、礼仪规范以及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通过对《考工记》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周朝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以及官员的职责与权力范围。
这部典籍不仅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也为后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周礼考公记原文及翻译
周礼考公记原文及翻译《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下文的内容是周礼考公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阅。
周礼考公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维,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
翻译: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
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是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经涂为车轨的九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约18 米)。
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为朝廷后面市场,市场和朝廷各方百步。
《周礼·考工记》体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一本著作,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型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从课堂老师的讲解和课外相关的资料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些规划理论和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许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这种理论修建的。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周礼·考工记》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
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特别是《匠人-营国》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所谓“营国”,即是建城。
通俗地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考工记·匠人营国》的全文与详解
考工记·匠人营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粤无鏄,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
粤之无鏄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
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橘窬淮而北为枳,瞿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
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
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这工:筑、冶、凫、、段、桃;攻皮之工:函、鲍、韗、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锺、筐、荒;刮摩之工:玉、ω、雕、矢、磬;搏埴之工:陶、瓬。
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
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
车有六等之数:车轸四尺,谓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即建而迤,崇于轸四尺,谓之二等;人长八尺,崇于戈四尺,谓之三等;殳长寻有四尺,崇于人四尺,谓之四等;车戟常,崇于殳四尺,谓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於戟四尺,谓之六等。
车谓之六等之数;凡察车之道,必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
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
《考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考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考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关手工生产的科学技术文献,也是手工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汇集。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的翻译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的翻译
【典故】出自战国《周礼·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意思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创造了有利于人类活动的美丽器物,心灵手巧的人把制作过程记录了下来,保持着前人的制作传统可以称之为良好的工匠,他们做的各式各样的美丽器物,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做的啊!
【赏析】“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平凡的从来就不是岗位,而是工作态度。
秉持严谨细致的匠心,摈弃“差不多”的心态,不断追求卓越,
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新时代书写出精彩动人的“工匠故事”。
【例文】“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
今天,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社会上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日渐浓厚,但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
让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切实增强技能人才的获得感与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让更多有志者人生出彩。
(江西日报《书写更多精彩“工匠故事”》)。
《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原文及译文
《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原文及译文《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原文及译文原文作者:周公旦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粤无鏄,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
粤之无鏄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
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橘窬淮而北为枳,瞿□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
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
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这工:筑、冶、凫、□、段、桃;攻皮之工:函、鲍、韗、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锺、筐、□荒;刮摩之工:玉、(木即)、雕、矢、磬;搏埴之工:陶、瓬。
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
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
车有六等之数:车轸四尺,谓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即建而迤,崇于轸四尺,谓之二等;人长八尺,崇于戈四尺,谓之三等;殳长寻有四尺,崇于人四尺,谓之四等;车戟常,崇于殳四尺,谓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于戟四尺,谓之六等。
车谓之六等之数;凡察车之道,必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
周礼考工记名词解释
周礼考工记名词解释
周礼考工记是一部古代经典著作,对于周朝时期的考工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和解释。
以下是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周礼: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著作,总结了周朝时期的礼制、仪式和制度,重要影响着后世的礼仪文化。
2. 考工:周朝时期的一种制度,用于管理和监督工匠、技工的工作和生产。
考工负责监察工艺品的质量,确保朝廷和贵族的需求得到满足。
3. 记:在这里指的是记录和记载的意思,记录下有关考工的制度、规定和实施情况,供后人参考和研究。
4. 名词:在这里指的是词语或术语,用于解释和说明周礼考工记中各种概念、制度以及相关术语的含义和用法。
这些名词的解释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周礼考工记,它们在该著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为我们了解古代考工制度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周礼考工记关于都城建设的描述
周礼考工记关于都城建设的描述《周礼考工记》说到都城建设时,真的是让人一听就觉得那场面大气磅礴,真是让人想象不出那时候的人怎么能做到这么精巧的设计。
要是今天的人有这本书,估计都得说一句“这才是有远见的规划啊!”你想想,连都城的每一块砖、每一根柱子、每一条街道都得讲究,简直就是建筑界的“天花板”了。
按理说,现在我们都习惯了高楼大厦林立,路面宽敞,可是如果把这些建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那得有多震撼呀!你看那时候的都城建设,分得可细了,地面上得铺得整整齐齐,不能有一点杂乱。
照这么说,现代的城市规划师得从古人那里学点东西了。
咱们今天对比一下,现在的街道搞得是五花八门,看看这层楼那层楼,连路边的绿化带也是随便种,别说交通了,光是找个停车位就能让你抓狂。
古代的都城可不是这么随便的,早有了明确的规定!《周礼》里明确提到,要让都城的布局符合“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个字可不是随口说说的。
比如说,都城的中心地带要有一个大广场,广场四周得是官府和大臣的府邸。
这广场不仅仅是个休闲场所,还是展示帝王威严的地方,王权不言而喻,谁敢不尊敬,立刻得见官!再说那些宫殿的建设,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宫殿大得很,按《周礼》来说,宫殿周围的墙要有多高?不得低于一丈(大约3米),连墙上雕刻的图案都有讲究,不能是随便的图案,必须有象征性。
你想,那些古人真是有着极高的审美标准和工艺水平,做每一座宫殿,工匠们都得用心良苦。
这就像今天的人建一座大楼,都得找最好的设计师和最顶尖的建筑团队一样,古代也是讲究“精益求精”的。
而且你看,古代的都城建设还特别注意风水,这不是迷信,而是为了让整座城市都能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周礼》里讲究“天人合一”,都城的位置得选择在风水最好的地方,既不能偏北也不能偏南,必须有山有水,才能保证国运兴旺。
要不然,建好了这么一座城,天天风沙大,水土流失,别说繁荣昌盛了,连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成问题,怎能成就伟大的帝国呢?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古代的人把这都城建设得那么复杂,有点儿过头了,是不是?但其实你想想,这也正是古人对城市的重视啊。
考工记
关键词:考工记 遵礼定制 现代设计 《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代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 《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一、造物思想与礼器制度 《考工记》作为官营手工业的技术规则和工艺规范,其造物思想遵循严明的“以礼定制、尊礼用器”之礼器制度。我们知道,远古图腾歌舞,巫术礼仪的进一步完备与分化,至殷周鼎革之际,周公旦据此“制礼作乐”,系统建立起一整套“礼乐治国”的固定制度,确定了以“嫡长制、分封制、祭祀制”为核心的礼制法规,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左传·昭公25年》) “礼者也,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礼记》) “礼”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文化艺术及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的总称,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明尊卑,别上下”①,从而维护尊卑长幼(即君臣父子)森严等级制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古代设计史上,“以礼定制,尊礼用器”的礼器风尚由来以久:据传上古时期,帝王虞舜与其继承人禹讨论治国安民之道时,就曾郑重吩咐禹替他制作礼服,并将礼服的纹饰图案,装饰色彩规格严明的制定出来,舜说:“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尚书·益稷》)舜以“日、月、山、星辰、龙”等“十二章”作为帝王礼服的固定纹样,②并将礼服设计与“左右有民、宣力四方”之江山社稷相提并论,反映了古人的“天道观”及试图在人类设计领域发现宇宙秩序并由此建立起社会礼仪法规的尝试。 “五行以为质,礼仪以为器……礼仪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记》中对“礼器”的进一步阐释表明了据“可考之事行”(礼)制造出来的具体事物(器),其目的是诠释“德”这一社会的、伦理的和政治的综合观念。在“礼→器→德”这一循环过程中,“器”作为物质的实现手段处于承转关系的中心位置,由此,我国古代社会通过设计行为而实现治国构想的目标清晰明确地显露出来: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春宫宗伯》)
古代人因工效(周礼考工记)
古代人因工效(周礼考工记)古代人因工效周礼(考工记)1.简介《周礼》原名《周官》,据传为周公旦所著,包含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和冬官百工六部分。
据称,《周礼》自成书以来,一直是秘而不传,直到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府文献才发现,并加以著录。
此时冬官百工部分已经遗失,遂以《考工记》足之。
现今,有学者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在此暂且不论,单从人因工效角度来讲,《考工记》已经从《黄帝内经》朴素思想发展为具体理论,是对“百工”的现实指导和规范。
2.概况《考工记》是目前所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技术文献,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科技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全书七千余字,包含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涵盖了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知识,同时也从人因工效的角度对各个方面进行了科学总结。
不仅如此,《考工记》在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对各个工种进行科学规范,与现代人因工效的“安全、经济、高效、健康”目标高度一致,某种程度上跨越了“人宜机”的人因工效学发展阶段。
3.实例在《考工记》短短七千余字中,饱含了人因工效思想和经验总结,某种意义上是工效学多领域应用的科学典籍。
1.注重“机”内各部分科学匹配,力求高效。
以车辆为例,“是故六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参分其牙围,而漆其二。
椁其漆内而中诎之。
以为之毂长,以其长为之围,以其围之阝力捎其薮。
”,车辆各部分尺寸以轮崇(轮直径)为基数,科学计算比例,达到最优组合。
2.注重“人-机”匹配,力求“宜人”。
“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尺也。
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从不同车辆使用实际情况出发,界定不同的尺寸,便于操作使用。
同时,还从人体测量的角度,给出了人长八尺(周制)的参考尺寸,为设计制造提供标准。
3.科学设计严格选材,注重器物安全。
《周礼·考工记 引用格式
周礼·考工记引用格式
1.书籍引用格式
孔子.周礼·考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章节引用格式
孔子.周礼·考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十六章.
3.在文中直接引用时,可以按照以下格式进行:
“昔者三王之时,天下无为而治,而其成也美。
”(《周礼·考工记》)
4.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该文献时,可以按照以下格式进行:
孔子.周礼·考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在引用时,如果使用了不同版本的《周礼·考工记》,需要注明版本号:
孔子.周礼·考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十六章.(版本号:xxx)
6.如果是在学术论文中引用《周礼·考工记》,建议使用学术引用工具(如EndNote、Zotero 等)进行管理和自动生成参考文献,以确保格式规范和准确无误。
请注意,上述格式只是一个常见的标准格式,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出版物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最好在写作前先查阅所在领域或出版物的具体引用规范。
《考工记》全文
《考⼯记》全⽂《考⼯记》是中国先秦时期⼿⼯艺专著。
作者不详。
据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缺《冬官》篇⽽以此补⼊,得以流传⾄今。
全⽂约7000多字,记述了⽊⼯、⾦⼯、⽪⾰⼯、染⾊⼯、⽟⼯、陶⼯等6⼤类、30个⼯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衍⽣出1种,实存25个⼯种的内容。
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艺和检验⽅法,涉及数学、⼒学、声学、冶⾦学、建筑学等⽅⾯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清代学者戴震著有《考⼯记图》、程瑶⽥著有《考⼯创物⼩记》等有关研究著作。
书中保留有先秦⼤量的⼿⼯业⽣产技术、⼯艺美术资料,记载了⼀系列的⽣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该书在中国科技史、⼯艺美术史和⽂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考⼯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前多数学者认为,《考⼯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业、⼯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今天所见《考⼯记》,是作为<周礼>的⼀部分。
《周礼》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
西汉时,“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记》补⼊。
刘歆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故《考⼯记》⼜称《周礼·考⼯记》(或《周礼·冬官考⼯记》)。
《考⼯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利等⼿⼯业技术,还涉及天⽂、⽣物、数学、物理、化学等⾃然科学知识。
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孙诒让等。
进⼊20世纪,西⽅科学技术的传⼊,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记》的研究进⼊了⼀个新阶段。
研究者利⽤科学的⼿段和思维⽅法,利⽤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记》所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专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在整体上把《考⼯记》研究提升到⼀个新⽔平。
周礼·考工记 职业道德
周礼·考工记职业道德
《周礼·考工记》是一部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它详细地记录了周代官制、官职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部书中,也提到了职业道德的问题。
在《考工记》中,对于不同职业的从业者都有相应的道德要求。
例如,对于匠人,他们必须尽心竭力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不能因个人私利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于官员,必须恪守廉洁奉公的原则,不能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同时,《考工记》还强调了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在社会上获得尊重和信任。
总之,职业道德在古代中国就已经被高度重视,而《周礼·考工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古代职业道德的参考标准。
在现代社会,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道德规范和操守不仅是保证公平竞争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人们获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基础。
《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玉人原文及译文
《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玉人原文及译文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玉人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玉人原文及译文原文作者:周公旦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治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氏为量,段氏为鏄器,桃氏为刃。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
欲新而无穷,敝尽而无恶。
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
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
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重三锊。
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刺重三锊。
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两従半之。
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中其茎,设其后。
参分其腊广,去一以为首广,而围之。
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
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
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于上之攠谓之隧。
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
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之鼓间。
以其鼓间为之舞修,去二分以为舞广。
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
参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
参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
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
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则柞,弇则郁,长甬则震。
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其一为之厚。
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
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圜之。
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秅,不秅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
《周礼》《考工记》对工匠的定义
《周礼》《考工记》对工匠的定义一、《周礼》中对工匠的定义1.《周礼》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主要内容为周朝的政治制度、礼仪、官制等。
在《周礼》中对工匠的定义主要体现在对工匠的地位和职责的规定上。
2.《周礼》将工匠分为四种不同的等级,包括“匠工”、“作工”、“局工”和“图工”。
其中,“匠工”是最低等级的工匠,负责一般的制作工作。
“作工”则是负责较为复杂的制作工作。
“局工”负责管理多个作工,“图工”则是负责设计和规划工程。
3.在《周礼》中,工匠的地位并不高,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属于下层,工作也相对辛苦。
但《周礼》也规定了对工匠的保护和尊重,“匠人弃之地,赐田一顷”、“功成,赐田五顷”等,都是对工匠的一定保护。
4.《周礼》中对工匠的定义体现了当时社会中对于工匠地位的一种肯定和保护,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工匠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的情况。
二、《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1.《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技术手册,主要内容为古代工艺技术和工匠技能等。
在《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主要体现在技能的传承和技艺的培养上。
2.《考工记》将工匠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强调了工匠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并且在对工匠的定义中,强调了对工匠技艺的传承和培养,注重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工匠,提倡传师授徒的传统,并注重工匠技能的提高。
3.《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手工艺,还包括了一些需要高超技能的工匠,如音乐家、钟表匠、制图工等。
这些工匠在《考工记》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和尊重。
4.《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相对于《周礼》来说更加强调工匠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注重对工匠技艺的传承和提高。
他们在社会地位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尊重和肯定。
结语通过对《周礼》《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社会对工匠的态度和定位有所不同。
《周礼》虽然保护了工匠的权益,但工匠的地位相对较低,工作条件也较为艰苦。
而《考工记》则更加强调了工匠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注重技艺的传承和提高,并且对技能出众的工匠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和尊重。
名词解释考工记
名词解释考工记
摘要:
1.《考工记》的定义与背景
2.《考工记》的内容与特点
3.《考工记》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正文: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工艺技术和手工业生产的经典著作,又称《考工记述》或《周礼·考工记》。
该书成书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考工记》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当时各种手工业技术的制作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
其中包括了木工、金工、皮革、纺织、陶瓷、建筑等六大类30 多个工种的详细描述。
这些内容为后世研究古代手工业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使得许多失传的工艺得以重见天日。
《考工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后世的技术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许多古代发明和创造都是在《考工记》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其次,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代手工业的繁荣,使得商品交流和贸易得以繁荣,进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考工记》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书中所述的工艺技术和制作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独具匠心。
同时,《考工记》的成书也体现了古代官方对科技和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古代官方文化政策的一个缩影。
总之,《考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研究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古代工
艺技术经典。
它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还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考工记
11
由于“国”具有“空间性”,“以图释经”成为 探讨“匠人营国”的重要途径。宋代以来,有关国 都具体的空间模式的描绘屡见不鲜,已经积累了相 当深厚的基础,主要包括:(1)宋代聂崇义《三 礼图》“王城图”,(2)明代《永乐大典》“周王城 ”图,(3)清代戴震《考工记图》“王城”,(4 )清《宫室考》“都城九区十二门全图”,(5)贺 业钜“周王城布局示意”,(6)《城市规划原理 》“周王城平面想象图”,(7)王世仁《考工记》“ 王城规划”,等等
21
(一) 突出王城 在王城的具体规划中记录了诸侯和宗室、卿大夫城内门墙的高度,以及 道路的宽度,并且诸侯和宗室、卿大夫的门墙高度和道路宽度的标准是 根据宫城内的标准,按照等差级数来安排规定。可以看出,《匠人》将 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宗室、 卿大夫城。这正反映了周代的宗法血缘制度。 (二) 突出宫城 整个王城是以宫城为中心的,在“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中,王城占井字 的中间一部分,有如众星拱月,以层层衬托的磅礴气势,显示出王城的 核心地位。可见,城邑的主体结构是以宫城为中心。说明在周人宗法血 缘中最尊贵的周王的宫城,占据着与天和自然沟通的最有利位置,突出 了其尊贵性 (三) 突出王权 “左祖右社”,说明“祖”、“社”的分布位置。“祖”为宗庙,是周 王奉祭王室祖先的地方。 “社”为社稷,此为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神和 谷神的地方。“祖” 祭王室祖先,代表天命的神权。“社”祭祀土神 和谷神,代表国土。周人把社设在主轴线的右前方,与朝紧密联系,又 和宗庙相对,表明国土为王室所有,王以太宗子身份,有总揽天下土地, 人民的权利。这种设计无疑强调了宗法血缘制度中的王权,体现了整个 城邑的礼制思想。
天 有 时 、 地 有 气 、 材 有
市 朝 一 夫 。
考工记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内容简介
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周礼》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西汉时,"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刘歆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故《考工记》又称《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玄,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田、孙诒让等。
内容特点
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
《考工记》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体现了它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馎是锄田器,是春秋时期一种重要的农具。斧、斤、凿、曲刀、量器等则是手工业生产不可少的工具。《考工记》从青铜手工业的冶铸技术角度对这类器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氏为量,段氏为馎器,桃氏为刃”。“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指出“斧斤之齐”和包括馎器在内的生产工具所需铜和锡的比例是五比一。车辆在春秋时期不仅是重要的战争工具,也是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考工记》对车的制作甚为重视,它提出只有把车轮制成正圆,才能使轮与地面的接触面“微至”,从而减小阻力以保证车辆行驶“戚速”。它还规定制造行平地的“大车”和行山地的“柏车”的毂长(两轮间横木长度)和辐长(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长度),各有一定尺寸,说“行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短毂则利,长毂则安”。这种工艺也是按照不同地势条件以求达到较大的行驶效率。《考工记》还十分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和兴修,它记述了包括“浍”(大沟)、“洫”(中沟)、“遂”(小沟)和“?”(田间小沟)在内的当时的沟渠系统,并指出要因地势水势修筑沟渠堤防,或使水畅流,或使水蓄积以便利用。对于堤防的工程要求和建筑堤防的施工经验,它也作了详细的记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工记》
一.《考工记》性质及其成书地点和世代问题
1)《考工记》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手工业文献。
书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资料,而且提供了一系列制度。
例如:生产管理制度、器物制度、城邑建设制度。
礼制建设制度等,是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重要史料之一。
2)《考工记》是官方制定的官府手工业生产制度,而不是官方记载或批准的民间手工业生产技术资料书。
3)《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器物特征,井田制度尺寸单位及进位关系与齐国相符,可推断《考工记》成书地点为齐国。
4)《考工记》成书时间据考证应在春秋齐景公年间。
为了维护旧制,而把一些周王室的制度搜集整理出来,以抗衡政治改革的逆潮。
(儒家思想)
5)《考工记·匠人》涉及城邑建设的有“匠人建国”、“匠人营国”两节,“匠人营国”一节则专述了奴隶社会西周世代“理想城市”的城邑建设制度。
而且这个制度影响了中国此后两千年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二.《考工记》中有关城市布局的阐述
1. 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2.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
五室、三四步、四三尺。
九阶。
四旁两夹窗。
白盛。
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堂重一筵。
五室,凡室二筵席。
3.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庙门容大局七个,围门容小局叁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辄叁个。
4.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5.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6.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7.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三.《考工记》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
城邑建设体制——基本制度
礼制营建制度——作为手段贯穿营建过程
三级城邑规划布局制度——结果
四. 道路制度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经涂九轨,环途七轨,野涂五轨(道路宽度有等级)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五. 《周礼考工记》所奠定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体系:
城市主体规划结构 礼制规划秩序
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影响至今) 方格网的规划布局方法
从北魏洛阳到明清北京,二千多年的城市建设有着相当强的一种师承关系(连贯性),《考工记》营国制度在其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
真正开始启用《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是北魏,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关于如何统治汉民族,而尊崇了《考工记》——《周礼》。
直到元大都的建设使这种思想达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