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
论语·为政以德
• (1)藏富于民(或“民富国安”“以民为本” 等) • (2)材料忧心的是税率过高,赋税过重。材 料和有若的观点是一样的,认为过重的税 赋好比竭泽而渔,会加重百姓负担,激化 社会矛盾,因此应该减轻税赋,藏富于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 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 人!” 23.文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中的文字,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 评析。(4分) 明确:23.南宫适(1分) 24 .政治主张:崇尚以德服人(答“为政以 德”“德治”等亦可),反对以武力得天下(答 “以力服人”“武力侵暴”等亦可)。(1分)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内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扬善它是立法的基础是保证和调节各行各业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决许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
为政以德(德治思想:富民、教民、举贤、正己…… “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
“德”是对个人要求,以“仁”为核心。对统 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 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礼”包含 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 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 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在这 一指导思想下,在本章选择的几段语录中,孔 子提出了如何处理“德”与“刑”(法)之间 关系,提出了“富民”(物质文明)、“教民” (精神文明)的关系,强调“仁”为基础的个 人道德要求等。
甲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 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3.孔子对冉有的做法表示什么意见?结合这段 文字及孔子的相关思想说明原因。(4分) 23、意见:反对冉有的做法或让自己的学生们鸣 鼓而攻之。(1分) 原因:(1)季氏富于周公,这已经是越礼的 表现了。冉有不但没有劝谏,(1分)还帮他加重 赋税,搜刮民财(1分);(2)孔子认为冉有的 做法不仅没有尽到人臣的责任,更违反了为政以 德,以民为本的思想。(1分)
为政以德的文言文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为政以德》译文:一、原文解读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对于为政者应当如何治理国家的重要论述。
孔子认为,为政者应当以道德为本,以身作则,如此才能使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为政以德”,意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
这里的“德”,不仅指个人的品德,也指国家的政治道德。
孔子认为,政治道德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只有政治道德高尚,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譬如北辰”,意为比喻北辰。
北辰,即北极星,它位于天空的北极,不动不摇,永远指向北方。
这里用北辰来比喻为政者,意在强调为政者应当像北辰一样,居于国家政治的中心,引领国家发展方向。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为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这里用星星来比喻百姓,意在说明为政者应当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使百姓心悦诚服,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
二、译文阐述1. 引言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为政者应当以道德为本,以身作则。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政治道德的重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解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意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政治道德是国家治理的根本。
只有政治道德高尚,才能使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2)譬如北辰孔子用北辰来比喻为政者,强调为政者应当像北辰一样,居于国家政治的中心,引领国家发展方向。
北辰不动不摇,永远指向北方,象征着稳定和坚定。
为政者也应如此,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
(3)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用星星来比喻百姓,说明为政者应当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使百姓心悦诚服,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
星星围绕着北辰,象征着百姓对为政者的支持和信任。
只有为政者以德治国,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使国家繁荣昌盛。
3. 总结孔子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政治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第一章:为政以德的理念1.1 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解释“为政以德”的概念,强调政治领导者应具备道德品质。
探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强调德治的重要性。
1.2 案例分析:德治的成功案例分析古代圣君如尧、舜、禹等以德治国的成功案例。
讨论现代国家中政治领导者以德治国的实践,如新加坡的李光耀。
第二章:领导者的道德品质2.1 领导者的品德要求探讨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公正、宽容、勤勉等。
分析领导者品德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2 案例分析:领导者品德对国家的影响分析领导者品德高尚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讨论领导者品德败坏对国家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培养道德品质的途径3.1 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强调个人修养对领导者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通过自我反省、学习、修身养性等途径提升个人修养。
3.2 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对领导者品德培养的影响。
第四章:道德在政治决策中的应用4.1 道德原则在政治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强调政治决策应遵循道德原则,如公平、公正、透明等。
讨论道德原则在政治决策中的实际应用。
4.2 道德风险与道德困境分析政治决策中可能遇到的道德风险和道德困境。
探讨如何应对道德风险和道德困境,以保证政治决策的道德性。
第五章:道德领导与民众信任5.1 道德领导与民众信任的关系探讨道德领导对民众信任的重要性。
分析道德领导如何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5.2 案例分析:道德领导与民众信任的成功案例分析成功案例中道德领导如何通过以德治国赢得民众信任。
讨论道德领导在维护民众信任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第六章:道德领导与政策制定6.1 道德原则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强调政策制定应遵循道德原则,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讨论道德原则如何指导政策制定过程,避免不公正和有害政策的出现。
6.2 案例分析:道德领导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分析具体案例中道德领导如何将道德原则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
讨论这些道德领导如何通过道德原则指导政策制定,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利益。
《为政以德》课文翻译
《为政以德》课文翻译《为政以德》课文翻译《为政以德》是一篇必学的文言文。
下面小编收集了《为政以德》课文翻译,供大家参考!《为政以德》课文翻译【原文】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子曰:“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61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翻译】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翻译】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为政以德》课件
中庸思想
01
中庸思想概述
中庸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主张在处理问题时应该
采取适中的原则,避免过度或不及。
02
中庸思想的内涵
中庸思想认为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
效果。同时,中庸思想也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ຫໍສະໝຸດ 03中庸思想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平衡和稳定,有助于促
《为政以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政治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为 后世的道德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政以德》的思想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它启示我们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应注重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实现社 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发展。
02
《为政以德》的核心思想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概述
仁爱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 想之一,它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对 待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和福祉。
仁爱思想的内涵
仁爱思想的意义
仁爱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和福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 平与正义。
仁爱思想认为君主应以仁慈、关爱和 公正的态度对待百姓,尽可能地减轻 百姓的负担,增进百姓的福祉。
通过道德规范和准则,约束公职人员的行 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启示:如何借鉴《为政以德》
传统与现代融合
将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政治文明相结合,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治理模式。
德法并重
在法治的基础上,强调道德教化在治理中 的作用,实现德法互补。
榜样力量
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为政以德为的意思
为政以德为的意思咱中国人老讲“为政以德”,这到底是啥意思呢?嘿,你想想啊,一个当官的要是品德高尚,那他治理的地方不就跟春天的花园似的,到处都透着生机和美好嘛!就好比说,一个村子的村长,要是他为人正直,做事公道,心里头老是装着村民,那村民们能不拥护他吗?大家都愿意跟着这样的村长干,村子能不发展得好吗?这就跟那火车头似的,带着大家往好的方向跑。
要是这火车头都歪了,那后面的车厢还不得跟着跑偏啊!再看看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好官,为啥能让人记那么久?还不是因为他们品德好,为老百姓做了好多实在事儿。
他们就像那明亮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呢!你说咱老百姓谁不喜欢这样的官啊?为政以德,其实就是让当官的人心里头有杆秤,知道啥轻啥重。
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利益,得把老百姓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
要是当官的都能做到这一点,那这社会得多和谐啊!就像一家人似的,和和睦睦,多好哇!你说要是当官的没个好品德,尽干些坏事儿,那老百姓能答应吗?那肯定不能啊!老百姓的眼睛可是雪亮的,谁好谁坏心里门儿清。
所以啊,那些想当官的人可得好好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个品德,能不能担得起那份责任。
为政以德也是在提醒当官的,要以身作则。
你自己都做不好,还怎么要求别人做好呢?就像老师教学生,自己都不懂,还怎么教学生懂呢?这不是瞎胡闹嘛!当官的要是能做到言行一致,那下面的人肯定也会跟着学好,这风气不就正了嘛!咱中国这么大,要管理好可不容易。
但要是每个当官的都能做到为政以德,那咱国家肯定会越来越好。
就像盖房子,根基打得牢,房子才能盖得高盖得稳。
这为政以德就是那根基,只有根基稳了,咱国家这栋大楼才能稳稳地立在那儿。
你看看现在有些地方,发展得那么好,老百姓生活那么幸福,为啥?还不是因为有那些品德高尚的官员在努力工作嘛!他们就像那辛勤的园丁,把那片土地照料得越来越好。
咱老百姓可不傻,谁对咱好咱心里清楚得很。
那些真正做到为政以德的官员,咱会一直记在心里,感激他们。
可那些品德不好的,咱也不会客气,该批评就批评,该举报就举报。
为政以德全文言文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孝经》。
”子曰:“教民以孝,则民兴;教民以悌,则民弟;教民以忠,则民忠。
孝之至也,莫大于尊亲;悌之至也,莫大于敬长;忠之至也,莫大于敬上。
故教民以孝,则民毋二;教民以悌,则民无怨;教民以忠,则民无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风,必偃。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全文言文翻译: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道德来教化人民,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孔子说:“如果自己品行端正,不用命令,人民也会自动遵守;如果自己品行不正,即使发出命令,人民也不会遵守。
”孔子说:“如果能够端正自己的品行,那么治理国家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的品行,怎么去端正别人呢?”孔子说:“那些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很少会去触犯上级;不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就会随之产生。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孔子说:“做父母的,不能不知道《孝经》。
”孔子说:“用孝道来教化人民,人民就会兴起;用尊敬兄长来教化人民,人民就会团结;用忠诚来教化人民,人民就会忠诚。
孝道到了极点,没有比尊敬父母更大的;尊敬兄长到了极点,没有比尊敬长辈更大的;忠诚到了极点,没有比尊敬上级更大的。
所以用孝道来教化人民,人民就不会有二心;用尊敬兄长来教化人民,人民就不会有怨言;用忠诚来教化人民,人民就不会有怨言。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
优秀公务员的德治实践
总结词:公正廉洁
详细描述:优秀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始终坚持公正廉洁的原则,不受利益诱惑和人情干扰,维护公共 利益和社会公正。他们通过自身的清正廉洁,树立起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 任和支持。
优秀公务员的德治实践
总结词:服务群众
详细描述:优秀公务员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群众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 众呼声,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 利益,忽视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给德治建设带来挑战。
德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1 2 3
加强官员道德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官员的 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利益观。
完善制度建设
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腐败和不良风气的 滋生。
和繁荣做出贡献。
德治思想的历史发展
德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在不同历史时期,德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理念一直得 以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汉代以后,儒家学者董仲舒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德治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等理念,对后世的道德观念和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治目标
社会治理的目标应符合道德要求,致力于构建和谐、公正、有序的 社会环境。
04 为政以德的挑战与对策
CHAPTER
德治面临的现实困境
道德失范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存在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等行为,严重损 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教案标题:为政以德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相关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为人处世态度。
教学内容:1. 什么是“为政以德”?- 介绍“为政以德”的概念,即在政治活动中以道德为准则,以道德行为为导向。
- 通过例子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为政以德的实际案例和效果。
2. 为政以德的重要性- 探讨为政以德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为政以德与国家治理、社会稳定和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
3. 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介绍一些与为政以德相关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如诚信、公正、廉洁、公民责任等。
- 分析这些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在为政以德中的应用和体现。
4.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道德冲突情境下的解决方法和权衡利弊的能力。
5. 培养积极向上的为人处世态度-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觉意识,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政以德的理念,包括与他人相处、对待学业和工作的态度等。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为政以德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道德冲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道德冲突情境下的对话和决策过程。
4.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为政以德的反思文章。
5. 班级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文章,进行班级讨论和互动。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参与情况和质量。
2. 案例分析中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道德考量。
3. 反思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本和参考书籍:介绍为政以德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
2. 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
3.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道德冲突的案例供学生分析。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一《为政以德》
从有若的谈话里,可知重民思想已深入孔门弟子之心。有若反对国君加重对人民盘剥,主张实行周代的“彻法”,有其进步意义,看来孔门的“恢复周礼”,还需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视为倒退行为。
03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 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孔子所以提出“为政以德”是因为:
统治集团的道德风气对社会道德风尚有导向社会效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是实行“德政”的关键;
为了缓和消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防止“民变”的扩大,首先要规范统治者的行为,谨慎对待与民众的关系,争得民心。
孔子崇拜周公“敬德保民”、“以德慎罚”的传统,汲取殷商失德亡国的教训和周朝有德而兴的历史经验。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2)而附益(3)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4)可也。” 「注释」 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 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益:增加。 鸣鼓:大张旗鼓,公开声讨。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齐、约束。 免:避免、躲避。 耻:羞耻之心。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1
2
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兼用,儒、法并行。
论语名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名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为政以德(1) ,譬如北辰(2) ,居其所(3) 而众星共(4) 之。
”【注释】(1) 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实行统治,即“德治”。
(2) 北辰:北极星。
(3) 所:处所,位置。
(4) 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解释翻译】孔子说:“ (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这个共实际上念拱,共有向的意思,围绕、相向这个意思。
朱子在《集注》里面解释说:「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这个为政的政,我们讲这是把持政治,这叫为政。
谁是为政的?这个国的领导人,这是为政者。
为政的意思,朱子说这个政就跟正邪那个正,就是准确那个正是一个字。
它的意思,「政者,正也」。
「正人之不正」, 人有不正的地方,你把他正过来了,这叫为政。
这里面也有出处的,《论语》里面就有一章讲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季康子是鲁国三家大夫之一,三大家他是的一家大夫。
他把持朝政,治理得不好,所以他要向孔子问政。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夫子就讲,「政者,正也」。
政治是什么意思?就是公正无私这个正。
你守住公正,你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子帅以正」,子是对季康子的尊称。
说您老人家「帅以正」,帅是表率,你给大家表演出正的样子,以身作则,谁敢不正?整个国家也就正。
你把持朝政,你正了,大家都正。
「己身正,不令而从」,你不用下命令,大家都跟着你学了,都会做得正。
如何得正?要『为政以德』,用道德。
所以正的标准是德,符合道德的就叫正,不符合道德的就不正。
朱子解释,「德之为言得也」。
德这个字能够当那个得到的「得」那个字来讲。
什么意思?「得于心而不失也」。
这个道德,你真正按照道德而行,你就能够得民心,不失民心,你就不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为政以德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 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 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 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 响。
评价
突出了孔子的德政主张,认为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君主就会像北极星被群星围绕一样,受到爱戴。
历史背景
这是儒家德治论的主张,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罚”,但也进行了改造。儒家突出了“德”的政 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认为“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二是抬高了“德” 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 导方针。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德,施舍钱财。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读解
《为政以德》选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 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法律思想
“为政以德”表现在法理思想上,就是“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恤德原则治理国家
《论语》分类解读之为政篇
《论语》分类解读之为政篇(2012-10-17 09:41:52)【原⽂】⼦⽈:“为政以德①,譬如北⾠②,居其所③⽽众星共④之。
”【注释】①为政以德:以,⽤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统治,即“德治”。
②北⾠:北极星。
③所:处所,位置。
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孔⼦说:“国君以道德教化来处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居于⼀定的⽅位,⽽群星都会环绕着它旋转了。
”【现代诠释】这段话强调了道德对政治⽣活的决定作⽤,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严刑峻法。
因为,政治其实就是管理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均为⼈,故⽽管理者⾃⾝的素质、学养就特别重要。
它原是孔⼦“⼈治”思想的⾸要观点。
⽽⼈治的好坏,关键在于国君的明暗贤愚。
所谓“上明则政平,上暗则政险。
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
”(荀⼦语)⽽“为政以德”正是“为政在⼈”的具体落实,于是,加强⾃我修养,不仅是做⼈的需要,更是“修已以安⼈、安百姓”的要求。
这样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
【原⽂】⼦⽈:“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耻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注释】①道:解释⼀:通“导”,引导;解释⼆: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②齐:整治、规范。
③免:避免、躲避。
④耻:羞耻之⼼。
⑤格:正,纠正。
【译⽂】孔⼦说:“⽤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刑法来约束他们,⽼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礼制去统⼀百姓的⾔⾏,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且会⾃觉地守规矩。
”【现代诠释】在本章中,孔⼦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针。
孔⼦认为,刑罚只能使⼈避免犯罪,不能使⼈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
⽽道德教化⽐刑罚要⾼明得多,它让⽼百姓通过⾃⾝修养的提升,由被动的强制性的“他律”,变为内在的⾃觉要求(“⾃律”),最终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正如孟⼦所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
为政以德原文翻译
为政以德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政以德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它星辰环绕着它而摆布。
”2、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于真情(都是真情流露,没有虚情假意)(也有说思想纯正无邪,似解不通)。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也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法来管束,百姓免于罪过,但是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治来约束,百姓知道羞耻,还能走上正途。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可以立身处事,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可以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都不越出规矩。
”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
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礼的规定来侍奉他们,父母过世后,依礼的规定来安葬他们,依礼的规定来祭祀他们。
”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
孔子说:“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忧愁,因为各方面都表现很好。
(另:只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就可以了,似解不通)”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向孔子问孝。
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
为政以德故事
为政以德故事【原创版2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为政以德的内涵1.政治道德的重要性2.为政以德的具体要求三、为政以德的故事案例1.尧舜禅让2.大禹治水3.孔子的政治思想四、为政以德的现代意义五、结论正文(篇1)【引言】“为政以德”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在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时,领导者应当遵循道德规范,以德治国。
这一理念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为政以德的内涵、故事案例以及现代意义三个方面,对这一政治理念进行深入探讨。
【为政以德的内涵】1.政治道德的重要性政治道德是政治领域的一种道德规范,它关乎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一个具有高尚政治道德的领导者,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而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2.为政以德的具体要求为政以德要求领导者在政治实践中,遵循以下道德准则:(1)公正无私: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要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仁爱慈悲:对待百姓,要有仁爱之心,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3)谦虚谨慎:为政者应当谦虚谨慎,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以免误国误民。
(4)清正廉洁:领导者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杜绝腐败,以维护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道德风尚。
【为政以德的故事案例】1.尧舜禅让尧舜禅让是中国古代为政以德的典范。
尧年事已高,为了选拔贤能之人治理国家,他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最终推举舜为继任者。
舜在位期间,以德治国,民生改善,国家繁荣。
尧舜禅让体现了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品质。
2.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专家。
他治理洪水,为民除害,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为政以德,身先士卒,最终成功治理水患,造福人民。
3.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政治思想强调为政以德。
孔子主张君子应当具备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以德治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为政以德的例子
为政以德的例子
1. 看看那些深受民众爱戴的官员,他们就像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大家前行的道路。
就说古代的包拯吧,他公正廉明,铁面无私,对百姓一视同仁,这不就是为政以德的典范吗?他用自己的品德和智慧为百姓谋福祉,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信任,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2. 为政以德还体现在能够倾听民声啊!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就是这样嘛。
他广开言路,积极听取大臣和百姓的意见,就如同一个高明的舵手,根据风向调整航向。
他深知百姓的需求,努力让国家变得繁荣昌盛,这不就是以德治国的体现吗?试问谁能不佩服他呢?
3. 再想想那些一心为民的好领导,他们就像是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个人的心田。
焦裕禄不就是这样的例子吗?他在兰考艰苦奋斗,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难道这不是在践行为政以德吗?这样的精神真的太让人感动了!
4. 为政以德也意味着要有担当啊!比如说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
像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间,他义无反顾地冲向抗疫一线,这不就是用行动在诠释为政以德吗?他那种担当精神,怎能不让人赞叹呢?
5. 真正做到为政以德的人能赢得民心啊!就像古代的姜子牙,他辅佐武王,出谋划策,以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众人的追随。
他就如同一个强大的磁铁,把人们紧紧地吸引在一起。
这不是很好地说明了为政以德的力量吗?
6. 还有那些为了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奋斗的人,他们是为政以德的践行者。
比如近代的宋庆龄女士,她为了妇女儿童的权益四处奔走,不遗余力。
她就
好像是黑暗中的火炬,给人们带来希望。
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总之,为政以德就是要用心为人民服务,用品德和行动去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政以德》思考题一、阅读①2.3(第二章)和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
②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1、政和德、刑和礼的区别是什么?
“政”“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2、从①②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为政以德(以德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
3、请你对孔子和韩非子的两种不同的为政观进行简要评价。
答: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4、你觉得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以“德”为重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以“法”为重是建立在人性恶地基础上。
我觉得治国以法为主,以德为辅。
二、阅读材料①13.9(第三章)②12.7(第四章),然后回答。
1、语段①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治国主张?答: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
2、在“足食”“足兵”“民信之”三个选择中,孔子为什么先选了“兵”?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为政方面的什么主张?
一问答:因为军备只能用于战争,和“足食”“民信之”比起来,重要性要小些。
二问答: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反对战争的思想。
3、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矛盾吗?
答:不矛盾。
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认为统治者先要满足百姓的物质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再对百姓进行教化;孔子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把“信”“仁”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去食”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4、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答:孔子认为:如果统治者道德不高,就会失去百姓的信任,就失去了作为统治者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三、阅读16.1(第六章),然后回答。
1、孔子在文中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答:孔子以“相”的比喻说明冉有、季路如果不能制止季氏攻打颛臾是严重失职。
用“虎兕”“龟玉”的比喻说明如果季氏攻打颛臾酿成灾祸,也是由于冉有、季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2、文中的“均无贫”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意思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
农民起义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孔子的“均无贫”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
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四、阅读①2.1(第一章)②13.9(第三章)和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
③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写出两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答:众星拱北既来之,则安之。
2、试结合上述材料论述孔子理想中的君民关系。
答:君王实行仁德之政,对民“先富后教”,让百姓先富起来,然后教化他们。
对远人“施文德以来之”,使民归附,使民安定,形成众星拱北之势。
五、阅读材料11.17(第七章),思考:孔子强调道德的作用,但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
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
答: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道德感化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对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冉有帮季氏敛财,使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再也不必用道德去感化冉有,而应当去声讨他。
六、阅读材料12.9(第八章),然后回答。
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答:实行十抽一的税制(或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
2、简要分析有若观点中所包含的德政思想。
答: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
七、阅读①12.7(第四章)②12.19(第十章)和下面材料,然后回答。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1、这些内容体现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明确: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2、同样是问政的问题,孔子为何作了不同回答?
答: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学生,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季康子是有“暴政”
倾向的重臣,孔子希望他为政以德;齐景公是国君,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八、阅读①12.19(第十章)、②2.20(第十一章)、③14.5(第十二章),然后回答。
1、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的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
答:第一次问政,孔子否定了为政用杀人的方法,提出以德服人的主张。
第二次问政,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的道德表率作用,正人必先正己。
2、为什么孔子赞叹南宫适是一个君子?答: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而有天下,弈、奡以力而不得善终。
这正好符合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所以孔子说他是一个君子。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论语》中学到的知识,作简要点评。
2011年中央财政部实行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9884.5亿元。
答:国家出台各项惠民政策,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这些举措反映了政府对民生的真正重视。
其实《论语》中早已提出了“富民”思想,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这种“富民”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