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复习指导讲解

合集下载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

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 第一、《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 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 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 高节之士如鲁仲连、颜
第二、《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 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 节来描写人物。 如《燕策三》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 《秦策一》中《苏秦始将连横》记苏 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 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
第一,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
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 发展和 结果的全过程。但倒叙与预叙 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
第二,《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
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第三,《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
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第四,《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
第三,《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
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 绝少对人 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 态描写。 第四,《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 过程、 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
左传》 五、《左传》的语言特点 第一,《左传》的行人辞令,无不“文
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 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第二,《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 约义丰。
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 一、《战国策》成书过程和纵横家思想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 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 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 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 士游说诸侯 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 作者大多是战国 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 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 向编校整理成书, 定名为《战国策》。

古代散文选修第五单元重点注释

古代散文选修第五单元重点注释

《六国论》①选自《嘉祐集笺注·权书》。

《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苏洵,字明允,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散文家。

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

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②〔赂秦〕贿赂秦国。

指向秦割地求和。

③〔或曰〕有人说。

④〔互丧〕相继灭亡。

互,相继。

⑤〔率〕全都,一概。

⑥〔盖〕承接上文,表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⑦〔以攻取〕用攻战(的方法)取得。

以,用、凭。

⑧〔厥先祖父〕他(或他们)的先人祖辈父辈。

厥,相当于^其"。

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⑨〔暴霜露〕意思是冒着霜露。

⑩〔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

⑪〔厌〕满足。

⑫〔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送给它越多,侵犯它们(就)越厉害。

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

⑬〔判〕确定,断定。

⑭〔至于〕"以至""以至于"。

⑮〔以地事秦…火不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 〔此言得之〕这话对了。

得,适宜、得当。

⑰〔迁灭〕灭亡。

迁,改变的意思。

@ 〔与赢〕亲附秦国。

与,亲附、亲近。

⑲〔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速,招致。

@〔邯郸为郡〕把赵都邯郸改为秦国一郡。

@〔洎〕及,等到。

@ 〔向使三国〕假使韩、魏、楚三国。

①〔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

数,天数、命运。

理,与"数"同义。

②〔相较〕相抵,相抗衡,实力差不多。

③〔易〕轻易。

④〔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⑤〔劫〕胁迫,挟持。

⑥〔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

为,治理。

⑦〔下〕指在六国之后。

⑧〔从〕跟随。

⑨〔故事〕先例。

《伶官传序》①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梁、唐、晋、汉、周五代史实。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文学家、史学家。

先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doc

先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doc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文学。

例: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礼记•郊特牲》)大约是农事祭歌;传说尧舜时《击壤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遗留。

如《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 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诗歌遗文。

二、文字产生后,脱离传说时期。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歌最初与乐、舞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

《尚书•益稷》载帝舜时《大韶》。

《诗经》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颛顼命南正(官名)重掌管天,北正黎掌管地,即掌天文、祭祀事,周宣王之时,重、黎后人成司马氏, 掌周史,可以看出史学与巫术分化过程;据《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德" 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一政治叙事诗一言志抒情诗。

大学语文先秦散文 讲稿

大学语文先秦散文 讲稿

第一章史家之文研究第一节历史背景散体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

从现有材料看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

此外,在传世的数千件商、周有铭彝器中,也可见到早期散文的萌芽。

铸器勒铭原为颂扬祖先功德,昭示子孙,永保政权代代相传。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

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礼记·祭统》)这些铭文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可说是史家之文的源头。

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散文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是《尚书》。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其文字古奥艰涩,佶屈聱牙,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战国是古代散文第一次蓬勃发展的时期。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人之学,亦无私家著述。

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王官之学散入民间。

于是私人之学兴起,私家著述亦相继出现,散文因此得到了飞跃发展。

这时散文的代表著作有孔子依鲁史修订而成的《春秋》,孔门弟子所纂辑的语录《论语》,以及史家之文《国语》和《左传》。

第二节概说《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保存有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的文章已具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少篇章还适当地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和一定程度的形象性。

但其文字古奥艰涩,语句拗口难读,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春秋》记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含蓄,不同于《尚书》语言的“佶屈聱牙”,意味着史家之文的发展和进步。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它虽以记言为主,但也注意写人;且能于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不乏虚构和想象,文章结构也有所创新。

其语言风格虽不尽一致,但大体平实畅达。

这些特点,体现了史家之文的新发展。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体文典范。

专题复习:史传类文言文复习 教案-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复习:史传类文言文复习  教案-高考语文复习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复习提要》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全面的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

2.掌握阅读史传类文言作品的方法。

3.多角度分析、鉴赏史传类文言作品,品味其文化价值及思想教育价值。

教学重点能把握文中与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及相关的语句,联系其后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品读史家的主观情感与态度。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二、方法探究1.总结人物形象(1)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准确全面的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材料一: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史记·屈原列传》材料二:时,数有灾异,丞相司直何武上封事曰:“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卫青在位,淮南寝谋。

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

《司马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夫将不豫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敌。

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

光禄勋庆忌行义修正,柔毅敦厚,谋虑深远。

前在边郡,数破敌获虏,外夷莫不闻。

乃者大异并见,未有其应。

加以兵革久寝,《春秋》大灾未至而豫御之,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

”——《汉书·辛庆忌传》材料三:琅令理当前锋,诸弟瑶、瑗、珠皆从。

郑克塽令曾遂等率众数万迎敌,战舰蔽海。

理督兵与战,遂发炮,弹掠理而过,理仆,遂遥呼曰:“蓝理死矣!”瑶扶理起立,理亦呼曰:“蓝理在,曾遂死矣!”呼刀,族子法以授理,见理腹破肠流出,为掬而纳诸腹,瑗傅以衣,珠持匹练缚其创。

理呼杀贼麾兵进击沉敌舰二敌大溃。

——《清史稿·列传四十八》(2)方法1.解析冲突。

2.关注细节。

3.品读语言。

4.善于联系。

(3)练习公讳伯启,字士开。

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基础知识、文言文整理、片段写作)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基础知识、文言文整理、片段写作)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答案】 1.连接、紧跟 攻击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睡觉 2.(1)过了一会 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 后腿,也把狼杀死。 3.屠户惧狼 屠户杀狼 4.文章结尾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 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2.写作时,适当运用细节描写,可以让表达更生动,让文章的主旨更鲜明。 本单元的文章里有许多生动贴切、含义丰富的细节描写。比如,《大雁归来》 细腻地描写了春天初归的大雁“向每个沙洲低语着”,“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 穿行着”,最后才“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这段描写,既贴合时令的特点,又 表现出了大雁的灵性,展露出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18.我的白鸽
惬意(qiè) 孵化(fū) 洞达豁朗(huò) 怦然(pēng) 不屑(xiè) 幢(zhuàng) 佳肴(yáo) 拗手(ào) 亢奋(kàng) 按捺(nà) 喙(huì) 邋遢(lā tā) 胆怯(qiè) 震颤(chàn) 蔑视(miè) 翱翔(áo) 蜿蜒(wān yán) 骊山(lí) 兵谏(jiàn)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第五单元,完成以下基础知识梳理: 1.再次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重要内容。 2.熟练理解记忆第五单元的课后生字。 3.记一记每一课的词语。 4.读一读重点文学常识。
一、重点生字 17.猫
逗dòu 缕lǚ 倚yǐ 妄wàng 消耗xiāo hào 忧郁yōu yù 懒惰lǎn duò 怂恿sǒng yǒng 安详 ān xiáng 乞丐qǐgài 预警yù jǐng 怅然chàng rán 蜷伏quán fú 叮嘱dīng zhǔ 惩戒chéng jiè 悲楚beī chǔ 断语 duàn yǔ 冤枉yuān wang 虐待nüèdài 芙蓉鸟 fú róng niǎo 畏惧潜逃wèi jù qián táo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二鹏之徙于南冥教案1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二鹏之徙于南冥教案1Word版含解析

《鹏之徙于南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学习重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

2、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3、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一、庄子及其作品1、作者及作品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古代散文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古代散文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古代散文知识精讲高二语文第五单元-—古代散文知识精讲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掇微以抒情体物以写志一、创作背景: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确实,好多优秀的作品,都是某些特定时期的特殊情况给逼出来的。

所以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对我们理解作品将大有好处.本单元的四篇作品的成功之处,都与作者当时的处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密面临的是生死之困。

他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蜀汉灭后的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

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是“不忠〞,必将死路一条;而他毕竟是声闻天下的名士,蜀汉刚亡,他就再仕晋朝,是“不节〞,不讲节操;李密又是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时年八十多,他别亲宦游,又是不孝。

这进退三难,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逼得李密上表求情,也就“逼出〞了一篇至情美文《陈情表》.韩愈面对的则是生死之痛。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所以虽然谊属叔侄,因而情同兄弟.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

韩愈五内俱焚,悲痛欲绝,于是“哭出〞了这篇祭文。

柳宗元遇到的又是由达而穷的官场困境。

公元805年,柳宗元等人入主朝政,依靠唐顺宗李诵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由于各种原因,这场运动只维持了146天,顺宗李诵便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柳宗元也因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并被明令“终生不得量移〞。

由官位显赫的政治明星,一变而为形同软禁的政治囚徒,柳宗元心里的痛苦与愤懑,是可想而知的。

于是,无法杠杆天下,只能吟风弄月,歌山诗水,一篇看似写景,实则诉心的书序,便诞生了!虽然同样是面临政治上由达而穷的困境,但苏轼想到的却更高远,这也许是因为被贬谪的时间更长了吧。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先秦史传散文

先秦史传散文

先秦史传散文先秦散文指从殷商到战国末年这一段时期的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研究发现,我国最早的“书面文学”应该起源于商朝的甲骨卜辞及铜器铭文,它们包括了韵文和散文的记载,成为中国散文的源头。

一、先秦散文的分类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主要记述古代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政治争论,也叫先秦史传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以论说为主,主要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及《韩非子》等。

二、先秦史传散文发展的阶段划分及主要成就:第一阶段:从殷商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简略记载夏商及春秋时代的历史与人物。

《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一般不适合普通读者学习。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

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叙事,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内容祥赡,富于文采。

《左传》记载有春秋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它的文学价值在于其语言简练、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古代各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政治争论和外交事件。

它的文学价值在于其语言简练、生动,描写人物形象鲜明,同时也记录了许多古代的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

第三阶段:是指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史传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记录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它的文学价值在于其语言优美、流畅,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三、先秦史传散文的地位先秦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

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教案5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教案5Word版含解析

《东海之大乐》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巧用寓言,善用比喻,生动活泼的特点。

4、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内容。

2、参考注释疏通文意,概括文段主旨,能对作者的思想观点加以评述。

3、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导学案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王安石“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苏东坡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

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苏东坡觉得很得意。

后来被贬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

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

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

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

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很羞愧。

二、关于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一 无端崖之辞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一 无端崖之辞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
换个方法思考,可以使问题变简单;换个立场看人,可以更宽容处世;换种心态看人生,可以得到更多 美好。有时仅需换换角度,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庄子》选读《无端崖之辞》 姓名: 学科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无端崖之辞》节选自《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选读的篇目,主要学习庄子到 家思想和他那种超然外物的精神。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 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 影响。 二、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写出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文言现象,能正确翻译文章。 2、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 1、重点:疏通 1、4 节文意,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期年、已、厌、揭、趣、干” 。 2、难点: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先秦的文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字词方面有难度,但课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 字词问题可以独立自行解决,要给学生时间预习才可以达到疏通文意的效果。对于文章 的奇妙艺术和深刻的思想智慧是这一章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的吃力,老师的 讲解好引导才是关键所在,只有在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讲解相互配合下,才能到达到真 正授课的目的。 预习设计: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读课文、看注解,将不理解的部分用红色笔加以标 注。在利用手头的字典查询,把还不懂的问题再加以标注,等待课堂上解答疑惑。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读 1、导入新课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 ,却把庄子称为“神人”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 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 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 不言,他写在书里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 ,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 其中蕴含着大智慧。那么,庄子的大智慧中,到底包含着他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今天,让我们到他的作品中去领略庄子的智慧吧! 2、目标解读 齐读学习目标,教师解说重难点。 二、自究 1、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写出加框字词的字音和含义,注明划线字字义。 ①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 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 )谓从者曰: “郢( )人垩( )漫其 ) )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第五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课文的理解、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复习课文的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并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复习教案、学生评价表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1.针对第五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复习,要求学生回忆并描述课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

知识点精讲1.分别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解释其含义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

课文分析与讨论1.分组讨论,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知识梳理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总结出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并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关键词语运用1.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抽取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并举例说明其运用场景。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课文环节,设计一段对话或情景表演,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总结收获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归纳出本单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讲解。

五、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

2.阅读其他相关文言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自主预习下一单元的内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分组活动表演,评选出最佳表演组,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2.学生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同时给予老师教学方面的建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精讲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精讲复习教案

本教案是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第五单元内容基础上,总结了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教材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词语辨析讲解”、“古文阅读及写作”等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讲解。

一、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1.唐诗鉴赏:唐诗的鉴赏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韵律、格律、修辞以及意境等几个方面。

其中,韵律是指唐诗中的韵脚,如仄平、平仄等;格律是指诗的结构形式,如律诗与非律诗等;修辞是指诗中运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意境是指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如哲理、描写等。

2.宋词鉴赏:宋词是唐诗后的文学形式,在唐诗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意境和情感元素,更加表达了对生活和情感的关注。

宋词鉴赏要注意理解词的体裁形式和主题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需要了解一些词牌和典故,以便在鉴赏和创作过程中随手取材。

3.元曲鉴赏: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主题。

元曲中的形式包括杂剧、散曲、传奇等,主题主要集中在爱情、官场、历史事件等方面。

元曲的鉴赏需要理解其特有的主题和情感元素,同时对形式结构的掌握也很重要。

二、词语辨析讲解1.同根词的区分:同根词指的是由同一个词根派生出来的不同形式词,如踏、踩、践等。

这些词有着相似的意义,但使用场合和语境还是有所区别的。

因此,对同根词的区分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

2.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指的是意思相近的词语,如快乐、高兴、愉悦等。

在使用这些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主题进行选择,注意词义的微妙差别和使用场景。

3.习惯用语的应用:习惯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历史悠久,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理解和应用这些习惯用语不仅可以提高语感,还有助于深入理解语汇的使用和联系。

三、古文阅读及写作1.古文的理解:古文是汉语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阅读和理解需要积累和提高。

在古文阅读中,需要注重词义辨析,熟悉典故故事,并根据语境和语法分析进行整体理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教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教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教案Word版含解析《无端崖之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3、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认识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重点讲授第1则、第3则。

【教学难点】品味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庄子《逍遥游》中写到了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儿为鸟,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运”。

这些句子用了夸张手法,奇特的想象。

这节课我们用“奇”来继续解读庄子寓言。

二、题目解析“无端崖之辞”——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言辞。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及其后学们营造的艺术表现形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奇”。

因为庄子认为天下之人皆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他在表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时,常常使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同学分别朗读第1、3则,正字正音。

(二)集体朗读(三)积累文言字词1、顾谓从者曰2、漫其鼻端3、郢人立而不失容4、吾无以为质矣5、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6、尝试凿之7、运斤成风四、合作探究内容合作探究一1、第一则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第一则内容解析紧扣“奇”字解读(1)奇,庄子给人送葬经过惠子墓,说了一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2)奇,白色尘土弄到鼻子尖上再平常不过了,但这位郢人却让木匠来砍掉这尘土;(3)奇,木匠挥动斧头呼呼成风,速度极快,任意砍下,竟然把苍蝇翅膀一般大小薄厚的尘土全部砍了下去,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没有受伤,这是木匠的高妙之处,也是《庄子》为文大奇之处;(4)奇,斧头从自己鼻子尖上砍过去,郢人岿然站立面不改色。

高中语文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2套

高中语文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2套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马寒)【教材分析】(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事.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学习目标是:①重视诵读和背诵;②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③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④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本文是一篇表现高超语言艺术的文章,文章以小见大,人物鲜明,形象突出.根据单元目标,结合课文内容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学习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②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能力目标: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④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⑤初步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德育目标:⑥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由于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对艺术特色等作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重点定为: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难点是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及文言句式特点,邹忌的讽谏艺术.【教学设想】(说教法,说学法)教学是门艺术,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学好,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高一学生平均年龄是16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还是孩子,因此我在教学时尽量调动他们的兴趣,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故事创设情景发导入;2,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范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3,即兴表演.是对邹忌的讽谏艺术的运用,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多媒体设计: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的培养: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2,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指导学生正确诵读;4,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教学设计】(说教学程序)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本课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三人成虎"成语故事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二,资料助读《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很大.三,解题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注:此成语典故于楚庄王也有记载)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弹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设计说明:先引用"三人成虎"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然后请同学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特别是对题目这个"兼语式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听读课文录音,感知全文,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语,句子;2.学生质疑问难,就势进入教学难重点的文言现象整理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大纲"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论.教师小节文言现象,重点讲清意动用法和宾语前置句式的特点;3,齐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脉:比美反思(讽谏依据)———巧谏齐王(讽谏内容)———纳谏强国(讽谏结果)4,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评价朗读优劣;5,试背全文五,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2),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考查文言现象识记情况;二,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作技巧及邹忌劝谏技巧之高;三,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邹忌"这个人物形象.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缘事及理;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齐王"这个人物形象.齐王:闻过则改,明智果断;从谏如流,兴利除蔽……四,说古谈今,内化知识.1.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2.结合现实生活,设计话题,即兴演讲:(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3),讽谏老师不要歧视后进生3.赠记名言,师生共勉(铭记古人谏言,感悟现实生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唐)魏征(设计说明:说历史故事,让学生之间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谈现实生活,主要是想增强学生在"提出意见"和"接受意见"的感受和体会,引起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注意和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魏征的名言,让他们铭记.)五,作业:课外组织开展辩论会----准备辩论会的资料正方:要想让君王纳谏,君王本身的气度要比进谏者的说话艺术更重要.反方:进谏者的说话艺术更重要.《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复习》视频课堂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3.doc

《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复习》视频课堂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3.doc

初三九下第五单元复习预习练习一、作家作品: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填表:作家时代国别学派作品主张孔子孟子庄子墨子二、名句背诵默写:1、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2、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往往都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

孟子曾说:天将大任于斯人也,,,,,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能概括文章大意的句子是,,,。

4、《鱼我所欲也》开头用巧妙的比喻回答了舍生取义的问题,其原句是,,,。

5、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6、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7、先生用 , 两句告诫我们应当虚心向有长处的人学习8、我们对人要宽容,学会推己及人,要以孔子的 , 作为行为准则。

9、当今经济社会,人人都以富为荣,但应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经教导他的弟子, , , .三、要掌握的重点字词:1、通假字:请你整理第五单元各篇课文里的通假字。

2、区别古今异义词,填写表格:词语今义古义例句亲戚亲戚畔之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地方宋之地方百里。

城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新课标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先秦诸子散文单元说明

新课标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先秦诸子散文单元说明

新课标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先秦诸子散文单元说明教师备课学习资料九年级上册古代史传文学单元说明课程教材研究所聂鸿飞我国古代史传文学超级发达,涌现过大量的优秀作品。

从先秦时期开始,史传文学就已经初具规模了。

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纪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至西汉纪传体的《史记》把中国古代史传文学推向了顶峰。

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的,所选的文章,大部份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学习这一单元,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可能客观地熟悉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他们明白,了解历史应该从古代典籍入手,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偏听偏信;另一方面,可以帮忙学生同前人展高兴灵对话,理解前人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美德。

还可以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学生的意志。

基于上述考虑,这个单元编选了四篇文言文。

下面咱们将从文章本身入手对这几篇课文的教学作一些具体解析。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份,约占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通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文章属于传记文体,它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着力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述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再现了这位农人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华。

作者着重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就是一段很出色的形势分析。

“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为愤恨,处处都蕴蓄着招架的力量。

太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妥立”而“立”,必然会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发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进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那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复习指导一、字词精粹1、正音栖(qī)絺(chī)譬(pǐ)雠(chóu)嚭(pǐ)赦(shè)鄞(yín)蕃(fān)饩(xì) 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杞(qí)逢(páng)恕(shù)恃(shì)辇(niǎn)壑(hè)媪(ǎo)窥(kuī)踵(zhǒng)挟(xié)膏(gāo)腴(yú)恣(zī)昳(yì)朝(zhāo)期(jī)朝(cháo)间(jiàn)。

贾(gǔ)2、辨音朝:①朝服衣冠:zhāo(早晨);②入朝见威王:cháo(朝廷;朝见,朝拜);期:①期年:jī(一周年,一整年);②不期而遇:qī(约定);逢:①逢:páng(姓氏);②适逢:féng(遇到)贾:①贾人:gǔ(商人);②贾:jiǎ(姓氏);间:①时时间进:jiàn(间或,断断续续地);②宣德间:jiān(年间,期间)3、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

(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令壮者无取.老妇,(娶)6、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娩)7、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征)8、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磨砺)9、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哺)10、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岂)1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熟)12、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嗜)13、邹忌修八尺有.余(又)14、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率)4、虚词以(一)作动词(1)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二)作介词(1)敢以(之)烦执事(拿、用)(2)将免者以(之)告,公令医守之(把)(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凭)(三)作连词(1)越国以鄙远(连词,而)(2)亡郑以陪邻(连词,来、用来)(3)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连词,从而)(4)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于(基本上作介词用)以其无礼于晋(对)遂使之行成于吴(和、同)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在)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到)皆以美于徐公(比)赵氏求救于齐(向)见欺于王而负赵(被)然(一)作连词——表转折,“可是、然而”。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二)作代词——如此、这样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不然,籍何以至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三)作助词(1)在形容词、动词、副词之后,相当于词尾,“……的样子”。

项王默然不应一癞头蟆猝然跃去(2)用于句末,与前文中“若”“如”等对应,“像……似地”。

半山居雾若带然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四)作动词——在应对中表示肯定,“是的、对、好的或同意”;有时活用作意动用法,作“认为……对(正确)”。

妻曰……成然之5、实词若(1)若舍之以为东道主(如果)(2)至若春和景明(像)范仲淹《岳阳楼记》(3)若毒之乎(你)柳宗元《捕蛇者说》说(1)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2)触龙说赵太后(shuì,劝说,说服)(3)故生死之说(道理,学说)《易·系辞》(4)使人说于子胥(告诉)《国语·吴》鄙(1)先帝不以臣卑鄙(学识浅陋) 诸葛亮《出师表》(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曹刿论战》(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此作动词,以……为边邑)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2)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小,细小)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3)动刀甚微(轻,轻微)《庄子·庖丁解牛》(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稍微)(5)人微言轻(地位低下)知(1)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觉到)(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3)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4)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懂得)劝(1)果行,国人皆劝(勉励)(2)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三曰劝农功(鼓励)晁错《论贵粟疏》遂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终、最后)自杀未遂(成功、顺利地做到)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于是、就)当(1)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主持,执掌)(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李白《蜀道难》(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资治通鉴·赤壁之战》(4)吾闻二世公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该)《史记·陈涉世家》(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正当)《春夜喜雨》(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诸葛亮《出师表》(7)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必定)《史记·孙子列传》(8)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dàng)(适当)《梦溪笔谈·采草药》(9)募有得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抵,充当)柳宗元《捕蛇者说》朝(1)朝服衣冠(早晨)(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朝拜)(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堂)诚(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2)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实意)(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如果)善(1)王曰:“善。

”(好,表示同意)(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美好的)(3)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4)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间(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断断续续)(2)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年间,期间)(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缝隙)(5)屏人间语曰(暗暗地、私下地)(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7)故君臣多间(嫌隙、隔阂)及(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2)此近这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涉及、牵连)(3)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4)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等到)(5)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和、同,作连词)(6)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1)太后之色少解(稍微)(2)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小)(3)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轻视、看不起)(5)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年轻)6、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的包裹、箱子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3)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下属,士兵;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4)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5)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古:不能够;今:不可以,不许。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对妻子称呼,或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土地方圆;今:某一区域或与中央相对的概念。

)7、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

(使退兵;使动。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名作状。

)晋军.函陵。

(驻军,驻扎;名作动。

)越国以鄙.远。

(以……为边邑;名词意动。

)既东封..郑。

(东:在东面;名作状。

封:以……为边界;名词意动。

) 秦伯说,与郑人盟.。

(结成盟国;名作动。

)没死以闻.(使……听到;使动用法。

)赵王之子孙侯.者(称侯;名作动。

)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后嗣者;动作名。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形容词使动。

)以待乏.也(物质匮乏的时候;形作名。

)虽无四方之忧.(忧愁的事,指外患;形作名。

)无乃后.乎(落了后,太迟了;名作动。

)吊有忧.,贺有喜.(忧:忧愁的事;形作名。

喜:高兴的事,喜事;形作名。

)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形容词使动。

美:使……美;形容词使动。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在庙堂上;名作状。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给他食物吃;名作动。

餔,原意指干粮,泛指食物)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羞辱,侮辱;形作动。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羞恶之心;形作名。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形容词意动。

私:偏爱;形作动。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名作状。

)8、文言句式(1)判断句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此寡人之罪也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昔者之战也……寡人之罪也(2)省略句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纳之(于)太宰嚭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3)被动句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被蒙蔽)(4)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乃号令于三军...曰又有美于此..者将献之宾语前置何后..之有?夫晋,何厌..之有?定语后置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固定句式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呢?怎么可以用……呢?)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恐怕……了吧?只怕……了吧?)吾孰与..徐公美?(……与……相比谁更……?)岂非..?(难道不是……吗?)..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二、文学文化常识1.关于《左传》《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

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卷一六九引)2.关于《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公元前990年至公元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情况。

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

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但说理严密,刻划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对后代散文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国语》的作者,旧说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后人认为《国语》和《左传》同出左丘明之手。

然而《国语》所记内容又多与《左传》重复、抵触,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把各国的史料汇编而成。

3.关于《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