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精品说课课件
二、农业区位因素
1、区位含义: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2、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劳动力、科技、机械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府干预、交通运输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更多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因素的变化,尤其是 市场因素。
谢谢大家!
幅图分别表示人们对哪些因素进行了改造,由 此说明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 定性的。
古代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近现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的 影响越来越突出
设计用意:培养同学们的地理大视角,对比辩
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不断的去思考问题、发 现问题。
影响农业的新生因素——环境因素
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
地方合理
小麦 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 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将掌握知识的过程转化为解决 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并且检验学习的效果,也让教师明确学 生是否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教师点拨:
农业区位的含义:
设1计. 指意农图业:生产所选定的位置
2. 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读图分析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体 现了主体性教学的教育思想。
【教学环节二:农业区位因素】
思考: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的 因素有哪些? 除图中列出的 因素外,影响 农民决策的因 素还有哪些?
以下差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征:
1、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小麦种植是春季播种,秋季 收割;而华北平原则是秋季播种,下一年初夏收 割。
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一、说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该课程标准是针对整个章节的,但结合第一节的教材内容,可以知道第一节隐藏的课标内容是: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有哪些代表国家或者地区——而国家、地区决定了农业地域的特点;或者农业地域的特点决定了在哪些国家、地区才有。
——因此,涉及到两种解释,一是某种农业生产区位分析,二是某地农业生产区位分析,即形成条件是什么?——农业区位因素(自然、社会)二、说教材内容该节是人教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教材共有两个案例、六张图片、一个活动题。
总体来说,该节内容具有强烈的地理生活性、实践性,即学生学习后能体会“为什么这个地方可以发展这种农业”或“这个农业要在哪里才可以发展”;该节内容是考试常考的热点,要能够让学生“建模分析”,建立综合、联系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说学情高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以及自然地理素养,能从气候、地形等因素来分析其自然差异,也能判断某地区是否发达、经济水平高与否。
因此难点在于对某个地区无法全面分析,对要素不能全面理解,难以建模。
四、说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综合分析某个地区农业形成的过程及其因素,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创建,让学生自主分析掌握知识点,提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建立综合、联系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五、说重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某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六、说教学过程(一)农业区位因素图片导入(饮食差异)、连续设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农业差异?气候等因素、饮食习惯去考虑,那还要考虑什么因素吗?除了自然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吗?进而引发,对于农业我们该怎么分析?引出农业区位因素:介绍农业的内涵,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情境创设(让学生当小老板思考要生产农业,该怎么样去考虑)小结(主要因素)实战演练(活动题:怎么样去考虑而不是单纯生搬硬套第一题针对某汇总农业生产区位分析从农业的习性到按照习性找地区间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回顾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区及其主要特带你;第二题是某地的农业区位分析从某地的自然环境到某地去对应某农业具体实例是为了表明地形、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第三题是体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小结活动题:水稻的习性、节本概念如候均温等要当做常识性知识去记忆;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静态,社会因素动态;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
高中地理 3. 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教案重点]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难点]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教案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什么是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讲解】什么是区位?两层含义:该事物的位置;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
【多媒体图片展示】给出下列两幅图,分析其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
【点拨】三江平原: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较先进、国营农场种小麦。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地势高峻、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放牧藏绵羊、山羊和牦牛。
两地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农业区位差异。
【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哪三种?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的?【点拨】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万物生长靠太阳。
热量:<积温)决定复种制度。
复种制度=播种面积/耕地面积降水:决定农作物类型<水田或旱田)两者结合:南稻北麦,南M北面,南蔗北菜;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2)土壤: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个人对这部分内容准备了3节课的说课材料,本人的出发点是以我校学生为基础,以第一轮复习为前提的,因此所准备的题目难度一般,力求覆盖到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针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相关题目的联系,从而达到夯实基础,为今后第二轮复习埋下伏笔。
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1)高考命题趋向: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形成题组,考查农业区位优势选择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
(2)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2知识与技能(1)要求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与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2)分析对比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3)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4)通过学习几种农业地域类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5)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热点材料解决相关问题与现象。
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区位条件(3)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区域轮廓,经纬线,海陆位置等),分析及其区位条件的比较。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
二、说教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事物投影仪,ppt课件,将文字,图形等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景。
三、说学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2培养学生从文字,表格,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四、说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地图册、多媒体设备等五、说课时:3课时六、说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第一课时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第一步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内容请同学们看课件参照鲁教版教材和教案【构建体系】(一)农业区位因素,一起说一说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几个方面?同时操作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备课讲稿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七:
以前,北方一到冬季,
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十斤
交
甚至上百斤的大白菜存在
通
家里,如今再也没有这种
现象了,请问是为什么?
政 策
材料六:从“谷贱伤农”到“增产涨价”
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四 次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 还首次在6个小麦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国 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由于最低收 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粮食增产之后未 出现“谷贱伤农”现象。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
地 形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三
土 壤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 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一、农业区位因素
水 源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五:
市 场
1 城市中心区
2 蔬菜、奶牛、
花卉区
3 棉花、蔬菜和
奶牛区
4 商品粮、棉产
二、农业地域类型
• 1.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
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 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2.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 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兴修水 利
依靠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湘教版必修二教案一、知识导入1. 课堂热身•过去一年你吃过最好吃的水果或蔬菜是什么?•如果你想吃下列哪一种农产品,你更期待它来自哪里?一次只能选一个哦。
–水果:南瓜、苹果、橙子–蔬菜:菜花、西兰花、胡萝卜2. 问题提出现在是一个“吃货”的时代,各种美食介绍、烹饪技巧、食品营养等内容层出不穷。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美食的背后,是一群人不断地为我们的食物生产提供支持。
他们就是农民。
那么,在种田的过程中,农民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农业地域类型又有哪些呢?二、知识讲解1.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是指衡量某一区域在农业生产中优劣程度的各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两大类。
•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土地、水源等因素,是农业生产必要的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交通设施、市场条件、人口密度等因素,是农业生产必须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农业地域类型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同组合,农业地域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自然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也较好的区域:广大平原区、沿海地区,适宜发展大规模集约化农业。
•自然条件较好,但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西南山区、东北黑土地,适宜发展梯田、林业和畜牧等农业生产。
•自然条件较差,但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闽南、广东等地,适宜发展水稻、茶叶、荔枝等特色农业。
•自然条件较差,社会经济条件也较差的区域:中国西北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草原葡萄酒种植为主导。
三、知识拓展1. 课外拓展•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农产品。
•调研一下本地农民的日常工作内容和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意义:通过实地调研或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体会农民朴实无华的生活和尝试理解他们的艰苦付出,从而更好地珍惜今天的生活。
2. 知识拓展•了解一些 current 的农业新技术,如智慧农业、绿色食品生产等等。
•意义:通过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可以探索新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出效率,同时又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和环境影响。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农业区位要素与农业地区种类》讲课稿一、教材剖析: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最重要的部分,与自然地理知识联系亲密,在高中地理系统中起着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要作用。
在历年的高考题目多有波及,特别是 2011 年山东高考文综的第 26 题分值多达 10 分。
二、教课目的: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拟订以下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明确农业以及农业构造的观点,理解并应用影响农业区位的要素,认识世界主要农业地区种类及主要粮食作物的散布特色2、过程与方法:经过对三里河菜农以及学校总务处花木小组的走访,学习采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就地取材、因时制宜和可连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世界不一样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要素;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地区种类的散布特色2、教课难点:世界农业地区种类的形成3、打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学生所熟习的农业生产为载体,充足利用胶州不一样地区优良农产品生产的实例,指引学生进行议论、合作和研究,经过学生的宽泛参加打破重难点。
四、教课方法和学法指导依据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以及本节内容的特色,选用以下教课方法:1、选用乡土地理中的事例进行剖析的方法2、采纳合作研究的方法,运用学生熟习的乡土资料指引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旁的地理问题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识世界上更多的农业生产的信息,更好的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学法指导:经过图表的阅读指导学生读图的一般步骤(如:图名、图例等)经过课前分组走访三里河菜农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五、教课过程【导入】展现胶州电视台对于“胶州大白菜”的专题报导片段,指引学生思虑胶州大白菜质量高、口味好的原由有哪些?(依照:用学生最熟习的农产品生产状况,调换学习的兴趣,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一)、农业区位要素【板书】【设计一】给出农业生产的观点,让学生理解大农业的范围以及农业构造的观点。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作用1.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1.2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1.3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1.4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第二章: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2.1 气候因素2.2 地形因素2.3 土壤因素2.4 水资源因素2.5 自然区位因素的相互作用第三章: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1 市场需求因素3.2 交通运输因素3.3 政策与支持因素3.4 劳动力与人口因素3.5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的相互作用第四章: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与特征4.1 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4.2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4.3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4.4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第五章: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案例分析5.1 水稻种植业地域类型5.2 旱作农业地域类型5.3 畜牧业地域类型5.4 林业地域类型5.5 渔业地域类型第六章:农业区位因素的评价与优化6.1 农业区位因素评价的意义6.2 农业区位因素评价的方法6.3 农业区位因素优化的原则6.4 农业区位因素优化的策略第七章:农业地域类型的可持续发展7.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7.2 农业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7.3 农业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7.4 农业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八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政策的关系8.1 农业政策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8.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政策制定的影响8.3 农业政策调整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8.4 案例分析:我国农业政策与农业区位因素的相互作用第九章:农业区位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9.1 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与挑战9.2 农业区位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9.3 农业区位因素应用的成功案例9.4 农业区位因素应用的前景与趋势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农业区位因素调查与分析10.1 活动目标与意义10.2 活动内容与步骤10.3 活动成果的评价与反思10.4 活动拓展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与作用补充和说明:在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与作用时,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科:高中地理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判断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
难点:如何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的思考。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农业地域类型:讲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各类型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的知识进行分析。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点。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方面的掌握程度。
八、板书设计农业区位因素:1. 自然条件2. 社会经济条件3. 技术条件农业地域类型:1. 水稻种植业2. 旱地农业3. 畜牧业4. 林业5. 混合农业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十、拓展学习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的影响。
2. 推荐相关书籍和论文,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的研究动态。
3.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特点。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6. 案例分析:稻米生产与消费活动设计:教师提供稻米生产与消费的案例,例如日本稻米产业。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
2.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小麦种植业、玉米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
教学难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权重判断。
2. 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及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实物模型。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好奇心。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教师简要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
并通过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权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或多个农业区位因素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方式的。
第二课时5. 讲解农业地域类型教师介绍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包括水稻种植业、小麦种植业、玉米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
并通过举例说明各类型的特点。
6. 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与区位因素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类农业地域类型与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
7.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讨论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9.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区位因素。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参加了中图社举办的中学地理教材实验区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案例教学〃,分派给宁夏实验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课题是“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或工业区位)〃。
慕岩教师选择“农业区位因素〃一节进展了交流。
会后我们以本课题的说课稿为载体,对“案例教学〃进展了深入的学习和深刻的反思。
近几年,银川市的各学校积极开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实践。
以下的说课稿主要结合“先教后学,以教诲学(学生不能学一一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归纳表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学一一针对学生的问题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基于认知根底自主学习——学会了才有兴趣)等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呈现“案例教学〃的方法。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某地区各种农业部门和生产方式总体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对农业区位进展选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开展。
为了到达这个目的,首先要使学生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而能够分析各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程度,农业区位因素的开展变化,最终掌握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第一框题的内容。
这一局部内容以必修1内容为根底,又为必修3的学习奠定根底。
这一章涉及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人类最根本的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严密,可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表达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课程特色明显,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位尤其重要。
本章内容从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农业生产活动入手。
本节包括三局部内容:农业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地域类型,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是学习农业的根底,是本节内容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
从教材内容看,正文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为题,呈现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呈现中例举了大量的朱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 课程性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3.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4.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作用b. 使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及特点c.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之间的关系d.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1. 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2课时)a.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b.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c.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2. 第二章:自然区位因素与农业区位(2课时)a. 气候因素b. 地形因素c. 水资源因素3. 第三章: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与农业区位(2课时)a. 市场需求因素b. 交通运输因素c. 政策因素4. 第四章: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与特点(2课时)a. 水稻种植业地域类型b. 畜牧业地域类型c. 混合农业地域类型5. 第五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应用(2课时)a.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b. 农业地域类型案例分析c. 实际问题解答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作用以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性。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学会分析研究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特点和发展趋势;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概念和工具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感知能力和模拟预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与分析;2.教学难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和分析。
三、教学步骤与设计1. 导入(15分钟)通过卫星影像和地图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全球的农业分布以及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
2. 讲授(40分钟)(1)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发展要素的分析(自然、经济、社会因素等);2.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气候、水源、土地、交通、市场等);3.湘西北山区等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如土地利用、农产品种植等)。
(2)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地域划分的概念及其方法(如定量和定性方法);2.全球、我国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特点和发展趋势;3.湘西北山区等地域的农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分析。
(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1.GIS的概念和作用;2.GIS的基础操作技能(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统计查询等);3.GIS在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介绍。
3. 实践操作(60分钟)1.学生自行收集和整理有关湘西北山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的地理数据和资料。
2.学生应用GIS工具,制作相关的地图,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统计查询。
3.学生就湘西北山区的农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4. 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提醒学生随时关注有关地理信息和农业发展的研究进展和新领域。
四、教学评价1.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地理数据和资料,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2.学生应用GIS分析工具,实现了空间数据分析和查询,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3.学生的讨论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与其形成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与形成条件,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农业生产的感情,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技术、社会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与其形成条件教学过程与方法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哪些?你能说出本地几种主要农产品吗?它们属于哪一种农业类型?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板书)农业生产是直接从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板书)(1)热量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农业生产中有两个与热量相关的概念,一是积温,一是复种指数。
我们常以活动积温,即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的积温,作为衡量大多数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
热量条件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播种面积/耕地面积。
(2)光照光照为植物的光和作用提供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材分析: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有些是从事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
师对。
他们的这些活动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农业种类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
板书: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推进新课师(承转)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节思考这个问题。
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回答)农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三大因素的制约。
师(激励性评价后精讲)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师请同学们看一组材料,并思考材料当中所提出的问题。
课件展示:中国名茶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乡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的,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
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问题:说说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
生(观看投影,并分组讨论,回答)日本与中国江南的自然条件不同,日本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不适合茶树的生长。
师(总结)是这样的。
不同作物,所需条件是不同的,由于茶树性喜温湿的气候和酸性土壤条件,所以在我国的江南一带生长较好,而日本的土壤不适宜种植茶树,所以日本人尽管想精心培育,却不能成功。
这说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板书:自然条件师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那么光照对农业生产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光照生(讨论并回答)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太阳辐射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师(总结)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照。
但光照条件在各个区域是不同的,如新疆,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十分充足,而英国,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光照条件则较差。
同时,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而多汁牧草则可以在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
所以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承转)农作物的旺盛生长,不仅需要光照,而且也必须满足一定的热量条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生人口增长,建筑用地增多,土地污染严重,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师(精讲)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也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为了缓和人地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不同的土地应该有不同的利用方式,而且,不同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如江汉平原的耕地,由于水源丰富,又较肥沃,就可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且产量较高,而像内蒙古高原,由于缺少水源,较适宜发展畜牧业;城市郊区由于地价较高,农业生产只能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如花卉、蔬菜等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另外,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不同。
板书:地形(承转)请同学们讨论:农作物的生长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离不开什么?生水分。
板书:水分师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任何农业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那么,水分是怎样影响农业布局的呢?请同学们从水的作用、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对农业的影响方课堂训练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①—热量②—光照③—地形④—地形(承转)同学们的答案很正确。
农业生产不仅与自然条件有关,还与其他众多因素相关。
请看下一组材料。
课件展示:“以色列的智能农业”图片和材料在以色列,有一种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
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溉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更神奇的是,这种灌溉系统的整个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
埋在地下的湿度传感器,可以传回有关土壤湿度的信息;有的传感系统还能通过检测植物的茎和果实的直径变化,来决定灌溉的间隔;等等。
计算机收到这些信息后,便自动调节和控制灌溉,既节水,又省时、省力。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生(分析材料讨论回答)科学技术。
师由此事例可见,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重要。
它主要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板书:(二)农业技术因素师(提问)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有何不同?生(合作探究后回答)各种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
就种植业来说,经济作物对劳动力的需求要大于粮食作物,种植水稻的劳动力需求又要大于小麦。
师(补充总结)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劳动者借助土地、农具、种子、化肥、农药等来完成农业生产活动。
不同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而不同的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等对农业生产影响也很大。
请看以下图片。
课件展示:A图我国水稻农耕景观B图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请同学们思考:这两张图的耕作方式有何不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生(讨论并回答)A图是手工劳作,B图是机械化作业,两种方式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不同;先进的技术装备能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师对,先进的耕作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如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因单产高而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承转)对于种植业来说,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人们的种植方式及耕作制度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农业生产有哪些主要方式呢?生种植方式主要有单作、间作、套作、连作等。
师(精讲)不同地区,人们的种植方式是不同的,如华北地区的玉米与大豆的套作,南方水稻田的连作等。
采用不同种植方式,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空气等资源,并且可以做到养分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耕作制度,如一年一方的鲜花装点着北方家庭的居室。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生(讨论后回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师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另外,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一般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这对我国的农业区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我国三江平原的国营农场,就是在我国政策的指导下产生的。
课件展示:课堂训练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①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②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③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④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⑤2004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答案:①冷藏保鲜技术②运输条件③饲养技术④运输条件⑤市场供求关系师请阅读教材,了解以下问题:1.绿色农业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绿色农业的含义是什么?3.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不同?4.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有哪些?学生自主学习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问题1:近些年来,农业生产的弊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高成本、高污染、土壤退化、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依赖、单一化经营所导致的病虫害等。
农产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问题2: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生物工程失去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自然变换与农产品品质提高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
问题3:与传统农业不同,绿色农业必须以“绿色”为核心,妥善处理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问题4: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生产,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第1课时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