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导学案第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情感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2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使学生正确理解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课时安排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评价建议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比例的意义课型新课课时时间 3-26 设计人学案编号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目标学习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目标 2.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知识比的意义链接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法1组长负责组织学生交流互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指导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标记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分享,质疑答疑版块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引导调控措施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知道比例各部分的有信心达到目标的明同学请举手名称确下面我们进行练习目 2.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标旧知铺垫:根据情况进行引导前1.什么是比?置学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千米,写出路程与时习间的比,并化简小明身高米,小张身高米,写出小明学生认真看书,教师与小张身高的比巡视,督促人人都在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 10:6 认真地看书认真看课本第32页到第34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填空,思考:1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怎样判断两展示交流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完成课本第33页第1、2题要求:认真观察,正确书写,每一步都要写出来看第1题组成的比例,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2.谁能说出两个比值是5的比,并组成比例3.在6:10=9:15中,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4看第2题,认为对的请举手如有错题,追问为什么错了?5.看“做一做二”的四道题,认为对的请举手为1独立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总学生总结比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一 Sx备注1学生汇报:比例2师提出:比与比例的区别3学生汇报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什么?达标检测1.填空12:15的比值是,:的比值是,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为在 = 中,和是外项,和是内项如果6x=8y,那么x:y=:1.先独立答题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预设讲解小题根据24×=18×可以写出两个比例,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在一个比例中,已知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最小的质数,另一个外项是2.判断组成比例的两个数一定是最简整数比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它的周长和半径的比值可组成比例在一个比例里,两外项的积除以两内项的积,商是1因为a:b=3:4,所以a=3,b=4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收获总结分享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堂收获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国旗的不同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讨论、交流,引入新课,从而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一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间 3-27课型设计人课时学案编号一 Sx教学目标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习1.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目标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知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链接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法1组长负责组织学生交流互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指导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标记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分享,质疑答疑版块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引导调控措施有信心达到目标的1.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明同学请举手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下面我们进行练习确目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标一、旧知铺垫学生认真看书,教师1.什么叫做比例?巡视,督促人人都在前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认真地看书置 11:和: : 和5:2 学52习: 和 : : 和1:4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备注说明成比例的方法:利用比例的定义来判断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例如: : = 60:40内项外项(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如:: = :﹕﹕﹕﹕外内内外项项项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展示交流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归纳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达标检测填一填教师说明1独立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总启发学生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是否成比例,让学生举例说明= :=4:61.先独立答题×=× ×=× 4×5=2×10:=:=24、做一做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总结分享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收获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堂收获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下是为主的课,教学中,我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通过计算,最后确切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过程,我尽量让学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课题解比例时间 3-28课型设计人新课课时学案编号一 Sx教学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目标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目标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知识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链接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法1组长负责组织学生交流互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指导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标记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分享,质疑答疑版块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引导调控措施明有信心达到目标的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确同学请举手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目下面我们进行练习标认真看课本第35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前什么叫做解比例?2、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解比例巡视,督促人人都在置学时应注意什么?3、例2和例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认真地看书习点?课本第35页“做一做” 要求:认真观察,正确书写,展每一步都要写出来示 1、看三道题的第一步,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2、1独立试做交看三道题的解方程步骤和结果,认为对的请举手如2组内交流流有错,问: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为什么?3、看这3小组代表汇总三道题,想:什么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课本第37页的第7题的第一列,第8题和第九题达标第7题第二列、第10题和第11题1.先独立答题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备注根据情况让学生来汇报解比例与什么知识有联系检测总结分享反思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收获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堂收获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什么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课题正比例的意义时间 3-31课型设计人新课课时学案编号一 Sx教学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目标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学习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目标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知识比例的知识和有关变量链接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法1组长负责组织学生交流互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指导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标记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分享,质疑答疑版块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引导调控措施备注有信心达到目标的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明同学请举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确目并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标根据情况认真看课本第39页到第4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学生认真看书,教师让学生来字并将例题补充完整思考:1、什么叫做正比例巡视,督促人人都在汇报板认真地看书前关系?成正比例的量?2、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什么书:体积置式子来表示?3、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什么?与高度的学习比值一定课本第41页的“做一做” 第要求:认真观察,正确书写,一,两种展每一步都要写出来相关联的示 1.看第一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路程÷时间=1独立试做量;第二,交速度 2组内交流其中一个流3小组代表汇总 2.看第二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量增加,另一个量3.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4.追问:正比例关系用什么式子来表示 5.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6谁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正比例关系?7课本第43-44页练习七第2、3题4、5达标检测1.课本第43页第1题2.判断: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堂收获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总结分享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收获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从生活引入,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有变化的两种相关联的量,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学习新课时,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自己发现问题课题反比例的意义时间 4-1课型设计人新课课时学案编号一 Sx教学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目标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学习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目标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知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正比例的意义链接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法1组长负责组织学生交流互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指导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标记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分享,质疑答疑版块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引导调控措施有信心达到目标的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明同学请举手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确下面我们进行练习目标认真看课本第42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思考:学生认真看书,教师1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成反比例的量?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前 2.反比例关系是两种量的什么一定?可以用什么式置子来表示?学3.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什么?习备注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互相交流,说出有关变化情况展示交流课本第45页的第6题和第7题要求:认真观察,正确书写,每一步都要写出来1.看第6题,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2.看第7题,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3.谁能总结一下,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4.追问: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式子来表示? 5.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什么?课本第45-46页练习七第8、9题10、111、找3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3、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达标检测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圆的周长和直径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修一段路,总长度一定,未修的长度和已修的长度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堂收获总结分享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收获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利用前一节课学习正比例的方法来进行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讨、交流、观察,发现问题所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正比例和反比的比较时间 4-2 课题课型设计人课时学案编号一 Sx教学目标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学习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目标 2.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知识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链接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法1组长负责组织学生交流互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指导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标记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分享,质疑答疑版块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引导调控措施备注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有信心达到目标的明同学请举手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确下面我们进行练习目 2.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标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前置学习展示交流1.正比例的意义,怎样判断是成正比例? 2.反比例的意义,怎样判断是反正比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第一次检测: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第二次检测判断:1.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1、认为对的请举手错的问:为什么错了? 2、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关系?完成练习册第27页的内容1独立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总达标检测1.、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1.先独立答题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正比例是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除数一定,和成比例被除数—定,和成比例前项一定,和成比例后项一定,和成比例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种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总结分享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收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堂收获反思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一系列的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学生自行练习,对正、反比例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加深理解,教学效果显著课题比例尺时间 4-3课型设计人新课课时学案编号一 Sx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教学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目标线段比例尺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学习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比例尺目标 2.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知识比的知识链接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法1组长负责组织学生交流互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指导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标记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分享,质疑答疑版块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引导调控措施备注明确目标前置学习展示交流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比例尺 2.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认真看课本第47-48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思考:1.什么叫做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2.看课本第47页右图下面的线段比例尺,想:怎样把它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比例尺一般写成什么形式?有信心达到目标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进行练习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根据情况进行讲解说明要求:认真观察,正确书写,每一步都要写出来1.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1独立试做2.估错:1:80米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不能2组内交流带单位 3小组代表汇总 3.求比例尺时,需要注意什么?通常写成什么形式?课本第48页的“做一做”4画一个线段比例尺,问:这是什么比例尺?表示什么?怎样把它化成数值比例尺?课本第52-53页练习八第1、2、3题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cm=1:达标检测练习册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书写特征观察:比例尺1:比例尺1:比例尺2:看一看,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总结分享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收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堂收获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潜移默化地建立起比例尺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进行比例尺的计算,并通过观察,知道比例尺的种类,这样有序的教学,使学生由直观到抽象、有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题比例的应用时间 4-4课型设计人新课课时学案编号一 Sx教学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目标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目标 2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知识比例尺的知识链接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法1组长负责组织学生交流互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指导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标记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分享,质疑答疑版块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引导调控措施备注明确目标前置学习展示交流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有信心达到目标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进行练习认真看课本第49-51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例2的解题过程1.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时,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2.请把例3的解题过程写到题的下面,求出长和宽后,并画出操场的平面图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要求:认真观察,正确书写,每一步都要写出来1.看第1题的数值比例尺,认为对的请举手 2.看方程,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如学生用算术方法,也可以3.看计算方法,认为对的请举手 4.看图示,认为对的请举手5.怎样列方程求图上距离或者实际距离?课本第52-53页练习八第4、5、6题7、8、9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根据情况进行讲解说明1独立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总① 确定比例尺;② 求出图上的距离;③ 画出操场的平面图达标检测总结分享练习册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堂收获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收获反思本节课是利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间 4-8课型设计人新课课时学案编号一 Sx教学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目标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学习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的相似目标 2.掌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知识图形变换、比例尺链接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法1组长负责组织学生交流互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指导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标记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分享,质疑答疑版块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引导调控措施备注 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的相似有信心达到目标的明同学请举手2.掌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按下面我们进行练习确目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标认真看课本第56-58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完成第58页的缩小的图形思考: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前 1.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怎样进行放大或置缩小?学2.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习展示交流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前置学习的内容2课本第58页的“做一做” 要求:认真观察,正确书写,每一步都要写出来1独立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总①“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②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达标检测判断:。
六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整理复习导学案
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熟练的解比例。
2.我能快速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我能熟练的应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知识点回顾:自主学习1.什么叫做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什么叫解比例?依据是什么?5什么是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6什么是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7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8你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9什么是比例尺?10说出下面比例尺的具体意义?(1)比例尺1:3000000 .(2)比例尺20:1 .11 (1)怎样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进行改写?(2) 0 70K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______ _______1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是: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13.填空。
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
(4)解设,并解比例(5)检验。
一、我会填。
(20分)1、0.4∶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这两个比组成的比例是()=()2、2.把0.5×80=4×10改写成比例式,可能是()。
3、如果3x=4y,那么x:y=():()。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比例。
5、在一张精密零件图纸上(比例尺为5∶1),量得零件长40毫米,这零件实际长()6、在比例35:10=21:6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增加30,第二个比的后项应该加上()才能使比例成立。
二、解决问题我最行。
1、在一幅比例尺是1:4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2、修路队3天修150米,照这样速度,再修10天,一共修了多少米?(用比例解)3、食堂里的一批煤,如果每天烧0.6吨,可以烧24天;如果每天少烧0.12吨,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用比例解)4、在一块平行四边形小麦试验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导学案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我能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我能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会描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⒈情境引入。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⒉生活中的物体,形状是圆柱形的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⒈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拿一个圆柱形的实物,看看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自学课本18页。
我的发现:圆柱有两个和一个组成。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2)圆柱有什么特征?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两底面都是,并且大小;圆柱的侧面是;有条高,长度都相等。
⒉圆柱的侧面、底面及之间的关系。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剪一剪再展开。
我的发现:沿圆柱的高剪开侧面,侧面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
⒊做一做。
(1)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三、课堂达标⒈填空。
(1)把一张长方形硬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
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
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
(4)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2厘米。
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厘米,宽是( )厘米。
(5)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3厘米,圆柱的高是( )厘米。
⒉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6.3.3 一个数除以分数班级姓名【学习目标】⒈我能理解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⒉我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想一想、填一填小明2小时走了6km,平均每小时走()千米211小时有()个小时,1小时有()333小时2.小明和小红两人举行走路比赛。
要想知道谁走得快一些?应该比较什么呢?二、自主探究1.猜一猜,估一估,算一算。
2.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式。
我发现两个算式特点:3.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算法。
(1)可以画线段图,试一试。
(2)探究算法我的想法:试着写出计算过程吧!22÷= 3我的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分数。
4.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我认为可以这样计算:55÷=6125.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规律。
我的发现: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
6.小试身手。
824÷=24×9??=()74÷=1615??×??=()101314= ÷= 131015三、课堂达标1.填一填。
33÷3= ()×()3÷=( )×()555533÷=()×()÷=( )×( ) 141478 2.计算下面各题。
53155820÷10= 21÷= ÷= ÷= 6719389273.填空。
7(1)把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份,每段长()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811(2)15米的是()米,()米的是15米。
55 四、拓展练习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3-1 <<圆柱的认识>>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周利敏副备人:周利敏时间:【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2、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
2、难点是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导学案,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解决困难。
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二、探索新知探究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探究2、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
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圆柱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2)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征?☆友情小提示: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探究3、圆柱的高(1)自学课本P18例1,拿个圆柱实物指出它的高,思考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相等。
(2)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试完成P18“做一做”。
(说一说长方形或正方形转动起来是什么?)(4)说一说圆柱有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4、圆柱的侧面展开(P19例2)(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2)交流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友情小提示:①沿高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②斜着剪:平行四边形(3)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①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1主备教师使用者学习内容圆柱例1、例2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了解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教学重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同重点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游戏,引入课题(2)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
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操作中学习,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很棒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2主备教师使用者学习内容圆柱的表面积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水桶、油漆桶、易拉罐桶、卷尺等教学重点理解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灵活运用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情境引入谈话:(出示水桶)昨天,我们家邻居的几个小孩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将张奶奶的水桶弄坏了,为了表示歉意,几个小孩准备做一个一样大小的新水桶还给张奶奶,可是不知道要用多少铁皮,就跑来问我。
我经过计算告诉了他们,你知道老师是怎样计算的吗?那你想不想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
这节课,我把平常看到的炉筒、水桶、油漆桶等圆柱都请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让我们通过它们来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导学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材剖析教材剖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色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常常碰到的几何形体。
教课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添了形体的知识,有益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质问题打下基础。
教课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色。
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指引学生研究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质问题。
3.经过察看、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4.使学生理排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色,还要从数目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领会数形联合思想。
5.经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研究,使学生领会转变、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教课要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课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课建议1.增强数学知识与实质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经历研究知识的过程,培育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足关注操作与想象相联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课时安排: 9 课时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导教案1.圆柱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P17—20 页有关内容。
学习目标:1.借助平时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色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睁开图。
学习要点:认识圆柱的基本特色学习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睁开图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硬纸、剪刀、直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旧知,浸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生:长方体的构成,就是长方体有 6 个面,12 条棱和 8 个极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学习重难 点: 学习过程
学案
温故知新我热身: 回忆分数除法这单元,你们都学到了那些知识?
修改栏/笔记
情景创设 一、复习倒数知识。 1、的倒数的意义: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 3、复习写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自学体验 12 0.75 22 3源自1049 51
二、复习分数除法计算。 1、写一道分数除法算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计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
三、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1、六年级有 111 人,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的 人?
3 ,五年级有多少 4
2、暑假里,小强读了 24 本书,比小敏读的多
7 ,小敏读了多 8
少本?
1 3、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 12 本,小强的图书本书是小明的 , 3
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4、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 20 天完成,乙单独修需 30 天完成, 甲乙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总结反思
这几课我学会了:
1、银杏树的寿命是 2000 年,银杏树的寿命是樟树的 学习检测
3 桃树的寿命是樟树的 ,樱桃树的寿命是多少? 8
5 倍,樱 2
2、果园里一共种了 340 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树比杏树
1 的 多 20 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3
3、修一条公路,甲单独修 15 天完成,乙单独修 12 天完成,两 队合修 4 天后,乙队调走,剩下的路由甲队继续修完,甲队一共用 了几天?
小学六 年级 数学
主备人: 授课教师 课题 审核人: 授课日期: 审核日期:
学科导学案
小组: 数学组全体成员 学生姓名:
整理和复习
课型
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
课时
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2020年春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9课时 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能够系统清晰地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2.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吧!
我的问题: 。
二、专项训练
1.计算下面个图形的体积。
2.
解决问题。
你可以采用画图,列表格等不同方法哦!整理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记录下来吧! 计算中用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思路!
三、课堂达标
1.填空。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圆锥的体积是( )。
(2) 用一张长1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 削去的部分是圆锥体的
( )%.
2.同学们用彩纸制作了20个圆柱形灯罩,每个灯罩高35cm ,底面圆的周长是47.1cm 。
至少需要用多少彩纸?
3.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高是2.5m 。
用这堆沙在10m 宽的公路上铺2cm 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4.一块蜂窝煤大约需要用煤多少立方分
米?(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外拓展
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每分钟转动10周,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想一想是要求圆柱的什么呀?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哦!。
六上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六上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
三、学法指导
1. 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课。
2. 课堂听讲: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
3.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互相学习和帮助。
5. 自主探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呈现新知:通过实例、演示等方式呈现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改进。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3.1_搭积木比赛(导学案)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3.1_搭积木比赛(导学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带“约数”、“倍数”问题的解法。
2.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特点,会列出自然数的因数。
3.能够通过使用算术基本定理求出一个数的不同组合形式。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合理搭配积木,并创意性地设计航天飞行器模型。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沟通合作、协调规划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次数学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自信心。
2.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其克服困难,勇于尝试,积极参加活动。
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了解团队合作对于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活动目的通过积木的搭建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因数分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形式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5名成员,教师提供各组相同数量的、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积木。
3. 活动内容1.比赛规则:每组随机选取一个队长,队长向全组成员说明如下活动内容和其规则:每组有20分钟的时间,通过团队合作,使用所提供的积木设计并搭建出一个模型,要求选手的模型创新性强、美观大方、稳定性好,并能用加、减、乘、除计算本小组所搭建模型中积木的数量和积木的体积大小,模型不可借抄、不可找代搭人,最终,各组将自己的模型进行展示与解释,由其他成、其他入评分。
2.指导措施:1.设计模型时,要首先考虑稳定性,其次是模型的美观性。
2.拟定好各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各执其职。
3.相互沟通合作,加强协调规划,充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3.各组展示并评分。
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向其他所有组展示并讲解自己所设计并搭建的模型,听完各组讲解后,其他组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为:模型的美观程度、稳定性、积木数量和积木的体积大小及讲解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述的流畅程度等。
最终的排名将由所有组的成绩综合排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计划
集体备课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问题:
问题:
集体备课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
例: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
的体重轻 8/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
方法二: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共同备课人: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共同备课人:执教人: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共同备课人: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共同备课人:执教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最新⼈教版⼩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6.3.1 倒数的认识班级姓名【学习⽬标】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个数的倒数的⽅法,并能正确求出⼀个数的倒数。
2.培养⾃我举例、观察、⽐较、抽象、与概括的能⼒。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字颠倒游戏:⼈⼩——⼩⼈,学科——科学,⼈⼈为我——我为⼈⼈,⼩红是⼩兰的同桌——⼩兰是⼩红的同桌还可以理解为:⼩红和⼩兰互为同桌。
2.数字游戏:⽼师说38 ,学⽣说83 。
说54 ---45 , 710 --- 107 , 35 --- 53 , …像这样38 和83 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主探究(⼀)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并说说每组数中的分⼦、分母有什么特点?每组数中的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试着向同桌说⼀说吧!38 ×83 =() 715 ×157 =() 5×15 =() 112×12=()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引导规范,加深理解。
因为38 ×83 =1,我们就说38 是83 倒数,83 是38 的倒数,38 和83 互为倒数⼩结: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数相互依存,⼀个数不能叫倒数。
(⼆)运⽤概念,探讨⽅法。
1.出⽰例1。
⽅法:(1)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与分母的位置。
例:(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和分母的位置。
例:想⼀想: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和同学交流⼀下你的想法。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三、课堂达标 1.我会填。
(1)41的倒数是(),9与()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2.判断下⾯的说法是否正确。
(1)38 +58 =1,所以38 的倒数是58 。
()(2)因为47 ×74 =1,所以47 是倒数。
()(3)9的倒数是91 。
()(4)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3. 写出下⾯各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设计说明1.动手操作,问题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出形状不规则的瓶中的水的体积。
通过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发现一定量的水的体积无论放在哪个瓶中,它的体积都不会变,为教学新课作铺垫。
2.获取信息,突破难点。
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有效利用相关的信息探究学习数学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此,出示例题后,让学生根据获取的信息,小组讨论解决“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这一难点。
由于导入的过程中已经做好了铺垫,学生会很自然地将瓶子转化成两个圆柱进行计算,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没有装满水的瓶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6分钟)1.出示一个装有水但形状不规则的瓶子。
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才能知道瓶子中水的体积呢?2.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水的体积会改变吗?3.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解决问题)1.小组讨论,得出方法。
明确:可以将水倒入一个圆柱形的容器中,通过测量计算出水的体积。
2.讨论汇报并明确:这些水无论用什么方法测量,水的体积都不会改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想一想,怎样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呢?二、探究新知。
(15分钟)1.课件出示例7。
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试着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方法。
(4)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指导操作详见课堂活动卡)2.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哪部分知识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1.读题,明确题意,获取数学信息,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发现问题: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2)分组进行讨论,寻找解题方法。
(3)汇报并明确:可以把这个瓶子看成高分别为7 cm和18 cm的两个圆柱进行计算。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3/8×64/27×91/16×95/7×2
3/2×64/3×93/5×419×5/18
【学习过程】
一、新授
1、学习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的1/2,算式:2×1/2。再求3个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1/2×3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学习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1/2。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1/2×3=2×3/2=3(km)
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计算5/6÷5/12,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5/6÷5/12=5/6×12/5=2(km)
(3)第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1/4×3/4;B、可以先求装完的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240×3/4÷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村学区五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设计
课题: 11.穷人课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
主备人:董红霞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人: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通过课后作业“续写穷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去创造,去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时间预设】交流5分—展示15 分—检测15分—总结5分【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纲
1.认真研读,仔细品味。
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穷人”的贫穷?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5.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6.细读画出的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二、小组合作
三、展示
四、达标检测
1、我会填
屋外(),()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海上正起着(),外面(),这间渔家的小屋却()。
地扫得(),炉子里火(),食具在搁板上()。
2、我会填
本文通过()和()、()的描写,赞美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品质。
3、课后作业
(1)、续写《穷人》。
(2)、阅读主题丛书中《平分生命》和《奇迹》。
五、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姚村学区六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设计
课题: 12.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
主备人:董红霞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人: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进一步体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进一步体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时间预设】交流5分—展示20 分—检测10分—总结5分【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纲
1、课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找一找、画一画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3、谈谈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抒发自己的心灵感触。
4、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5、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6、课文写了一个谎言故事,你反感这个谎言以及说谎言的青年吗?为什么?
二、小组合作
三、展示
四、达标检测
1、我会填
(1)《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残疾青年的_______美好品质。
(2)“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_次,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后作业
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观察周围的人有无说谎的现象,调查说谎的原因及结果,为本组教学口语交际“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积累素材。
五、总结收获
【课后反思】
姚村学区五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设计
课题: 13.唯一的听众课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
主备人:董红霞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人:
【学习目标】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时间预设】交流5分—展示15 分—检测15分—总结5分【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纲
1、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谁?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位“唯一的听众”是如何帮助我练琴的,在她的帮助下,我练琴时的行动与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3、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对老人语言的描写也如诗一般,
再读课文,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4、你喜欢这样的老人吗?为什么?
5、哪一句话最能点明老人在我心中的位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一个“听众”,他关心你、呵护你、倾听你的心声,给你鼓励和支持,请与我们分享。
二、小组合作
三、展示
四、达标检测
1、我会写
jǔ sàng bào qiàn liūyáng yì
()( ) ( ) 走(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树林极瘦的()悄悄地()
一()小令()的潭水()地演奏
3.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开始拉小提琴,心情是________,老妇人虽然“________”,但是我唯一的________,在她的鼓励和赞扬下,我有了________,练好了小提琴。
五、总结收获
【课后反思】
姚村学区五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设计
课题:14、用心灵去倾听课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
主备人:董红霞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人: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中涉及的常用词语如兴高采烈、修理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课在课后作业布置了“苏珊在去世前给汤米留了一张纸条,请联想她当时的想法,写几句话。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时间预设】交流5分—展示15 分—检测15分—总结5分【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纲
1、课文中指的是()“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你喜欢苏珊这样的人吗?为
什么?
3、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把你最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4、课题“用心灵去倾听”的含义。
二、小组合作
三、展示
四、达标检测
1、我会写
xiūlǐshuǐcǎo xìng gāo cǎi liè
( ) ( ) ( )
2、缩写句子。
从那以后,我经常偷偷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珊在去世前给汤米留了一张纸条,请联想她当时的想法,写几句话。
五、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