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及其作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及其作用效果
本课题教材的内容结构为:
从教材内容结构可以看出,教材从实际出发,通过日常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来让学生感受它。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联系生活经验,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在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进而得出力的三要素,并介绍了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力的示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及亲身体验总结出力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及整个“机械和力”主题的重要概念,力的概念抽象,学生对力的现象虽然熟悉,但对力的本质并不理解,因此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有亲身体验,但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感受少,理解不到,所以这也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究力的兴趣。
三、课程资源
1、分组实验用:小钢球、铁钉、条形磁铁、弹簧、木块每组一套,有关力的多媒体课件。
2、力的概念:从力产生的本质上讲,力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果从力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上讲,力的概念可进一步推广为: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力的物质性、矢量性和相互性反映了力的基本属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强调了力产生的物质基础,即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这是力的本质所在.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体现了力的矢量性.牛顿第三定律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的作用具有相互性的特点,并总结了这种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规律性.
4、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直接接触发生相互作用.另一种是通过某种场(如引力场、电场、磁场等)传递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通常把以前一种方式发生的相互作用称为接触力,以后一种方式发生的相互作用称为场力.
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性质的不同.力被划分为许多种.其中有的即以力的性质来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核力等.也有的则以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加压力、支持力、浮力、表面张力、向心力、引力、斥力、动力、阻力等.从本质上讲.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相互作用可归结为四种: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依据“探究式学习模式”而设计的,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踢足球、射箭的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设计改变小钢球运动状态和改变弹簧形状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再通过推门的多媒体场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猜想设计推木块的学生实验,得出力的三要素,接着介绍力的示意图的概念和画法。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得出力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亲身感受手拍桌子、掰手腕等,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着通过展示划船、穿冰鞋用手推墙等画面深化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探究是本节课的基本思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问题,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进行实验,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大胆猜测,选用适当器材,设计恰当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力的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课堂设计上我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感觉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较繁杂。虽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也都能积极参与,但仍有少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走过场,在时间的安排上存在前松后紧的结果,任务完成的质量不是太高。以后教学可以做如下改进:一、设计实验时让学生采用共享的方法,分头设计。二、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达到人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