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方法(1)

合集下载

[建筑土木]框架剪力墙计算

[建筑土木]框架剪力墙计算

第五章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5.1 计算基本假定1、基本假定(1)一片框架或一片剪力墙可以抵抗在本身平面内的侧向力,而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因而整个结构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平面结构共同抵抗与平面结构平行的侧向荷载,垂直于该方向的结构不参加力。

(2)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因而在侧向力作用下,楼板可作剐体平移或转动,各个平面抗侧力结构之间通过楼板互相联系并协同工作。

¾弹性工作状态假定¾平面抗侧力结构和刚性楼板假定¾水平荷载的作用方向¾框架结构计算方法分类平面抗侧力结构和刚性楼板假定¾平面抗侧力结构假定¾(a)结构平面¾(b)y方向抗侧力结构¾(c)x方向抗侧力结构¾刚性楼板假定结构→构件→截面→材料2、框架结构计算方法分类框架计算方法精确法渐进法近似法位移法力法力矩分配法迭代法无剪力分配法分层法反弯点D 值法5.2 框架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5.2.1 竖向荷载下的近似计算——分层力矩分配法基本假定多层多跨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侧向位移比较小,计算时可忽略侧移的影响;本层横梁上竖向荷载对其他各层横梁内力的影响很小,计算时也可忽略,因此可将多层框架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单层框架,分别进行计算。

分层法示意图计算要点¾分层方法:将多层框架分层,每层梁与上下柱构成的单层框架作为计算单元,柱远端假定为固端;¾各计算单元按弯矩分配法计算内力;¾分层计算所得的横梁的弯矩即为其最后的弯矩,每一柱(底层柱除外)属于上下两层,所以柱的弯矩为上下两层柱的弯矩叠加;¾因为分层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端,而实际上是弹性支承,为了反映这个特点,减小误差,除底层柱外,其他层各柱的线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楼层柱弯矩传递系数为1/3,底层柱为1/2;¾分层计算法所得的结果,在刚结点上诸弯矩可能不平衡,但误差也不致很大,如有需要,可对结点不平衡弯矩再进行一次分配。

高层结构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高层结构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高规》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房屋,称之为高层。

2.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是什么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大,侧移成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2)楼盖结构整体性要求高;(3)高层建筑结构中的构建的多种变形影响大;(4)结构受到动力荷载作用时的动力效应大;(5)扭转效应大;(6)必须重视结构的整体稳定和抗倾覆问题;(7)当建筑物高度很大时,结构内外与上下温差过大而产生的温度内力和温度位移也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一种特点。

4.为什么要限制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的侧移何谓舒适度高规采用何种限制来满足舒适度要求限制侧移主要原因:防止主题结构及填充墙、装修等非结构构件的开裂与损坏;同时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还会使结构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

人体对居住在高楼内的舒适程度。

通过限制振动加速度满足舒适度要求。

5.什么是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高层建筑为什么要进行稳定性验算如何进行框架结构的整体稳定验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将产生侧移,如果侧移量比较大,由结构重力荷载产生的附加弯矩也将较大,危及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这个附加弯矩称之为重力二阶效应。

有侧移时,水平荷载会产生重力二阶效应,重力二阶效应过大会导致结构发生整体失稳破坏。

故要进行稳定性验算。

满足下式要求,式中n为结构总层数,否则将认为结构不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第2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1. 何为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大致有哪几类选定结构体系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所谓高层建筑建筑的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类型及组成方式。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巨体结构。

因素: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类型;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经济效益;3.在抗震结构中为什么要求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对称,竖向布置刚度均匀怎样布置可以使平面内刚度均匀,减小水平荷载引起的扭转沿竖向布置可能出现哪些刚度不均匀的情况高层建筑结构平面、竖向不规则有哪些类型(1)因为大量宏观震害标明,布置不对称,刚度不均匀的结构会产生难以计算和处理得地震作用(如应力集中,扭曲等)引起的严重后果,建筑平面尺寸过长,如建筑,在蒜辫方向不仅侧向变形加大,而且会产生两端不同步的地震运动,价赔偿的楼板在平面既有扭转又有挠曲,与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框架计算

框架计算
本章要点
竖向荷载下的近似计算-分层力矩分配法
水平荷载下的近似计算-D值法
水平荷载下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13.2 框架内力分析
框架是典型的杆件体系,变形特点呈剪切型变形,近似计 算的方法很多,工程中最实用的是分层力矩分配法及D值法, 前者多用于竖向荷载下求解,后者用于水平荷载下求解。 两点基本假定外,框架近似计算方法还作以下一些假定: (1)忽略梁、柱轴向变形及剪切变形; (2)杆件为等截面(等刚度),以杆件轴线作为框架计算轴线; 在竖向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很小,因此在作竖向荷载下计 算时,假定结构无侧移。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变荷载参与组合且其中包括风荷载时,荷载 组合系数取 0.85 ,在其他情况下荷载组合系数均取 1.0 一般应考虑下列三种荷载组合: (1)、恒载+0.85(活载+风载) (2)、恒载+活载 (3)、恒载+风载 对于高层框架结构,在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时应把风荷载作为主要荷 载,其荷载组合值系数 1.0 。
3、框架柱 (1)、框架柱截面 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50mm,柱净高与 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 (2)、框架柱纵向钢筋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对称配筋,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不 应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min 0.4% 最大配筋率 max 5% (3)、框架柱箍筋 箍筋应为封闭式,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且不应大于柱短边尺 寸。 4、框架节点 (1)、现浇框架节点--节点范围内的箍筋数量应与柱端相同。 (2)、装配式及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
一般规定
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节点除个别部位 外,不应采用铰接。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第5章-3-框剪结构近似计算方法(3)PPT课件

第5章-3-框剪结构近似计算方法(3)PPT课件
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注:1、表中B为剪力墙之间的楼盖宽度(m) ; 2、现浇层厚度大于60mm的叠合楼板可作为现浇板考虑;
4 框架、剪力墙的设置要求
➢框架应在各主轴方向均做成刚接; ➢剪力墙应沿各主轴布置: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 刚度接近。
在非抗震设计且层数不多的长矩形平面中,允许只在横 向设剪力墙;
2 剪力墙的位置
(1)剪力墙布置,应遵循“对称、均匀、分散、周边 ”的原则。 (2)竖向恒载较大处。
(3)建筑物端部附近。
(4)平面形状变化处——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 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5)楼梯、电梯间等位置。
3 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 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的建筑中:
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满足表5.4.0-3(pp29表2-1)的 要求,当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 间距应适当减小;


场地
7度
8度
9度

0.01~0.02
0.02~0.04
0.03~0.08

0.02~0.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03~0.06
0.05~0.12

0.02~0.04
0.04~0.08
0.08~0.16

0.03~0.05
0.05~0.09
0.10~0.20
❖当自振周期和底部剪力偏离上述范围太远时,应适当 调整结构的截面尺寸。
➢1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10%时,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 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 ➢2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10%~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计算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计算
抗震规范:……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 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的 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
5.4.3 框剪结构位移与内力的分布规律 刚度特征值
H Cf
Ew I
(537)
是总框架和总剪力墙刚度相对大小的度量。
大小对框-剪内力分配、侧移的影响为:
较小时:框架刚度相对较小、综合剪力墙承担大部 分剪力,变形为弯曲型。 =0为纯剪力墙
1. 框架梁(连续梁)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调幅(方法节)。 2. 框-剪结构中框架的内力调整(方法节)。 3. 框-剪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联系梁的调整(方法节) 4. 联肢剪力墙中连梁的调整(用方法(1)或方法节)。
5.4.4 框-剪结构内力的调幅
1
2
联系梁(两类梁)弯矩的调幅
出现塑性铰后,联系梁的刚度降低。 设计前降低其刚度(最低可为0.5EI) 调幅后,连梁设计荷载效应将减小,因而 更容易出现塑性铰。
协同工作原理:框架和剪力墙之间 相互作用,使得上下部分的位移分 布均衡。
计算目的:确定框架和剪力墙各承 担多少内力。
条件:平面假设和无限刚度假设前 提下,只考虑侧移时剪力的分配。
方法:按总框架和总剪力墙形成计 算简图,用连续连杆法得到微分方 程求解。
重点内容: ○ 计算简图; ○ 刚度特征值λ(相当于整体系数)
框-剪结构的内力及其分配
计算结果及其分配:
总框架的层间剪力-再按刚 度分给每根柱 总剪力墙的层间剪力和弯矩 -分给每片墙 总联系梁的梁端弯矩和剪力 -分给每根梁
两类计算体系-绞结和刚结体系
根据框架和剪力墙之间的联系情况进行划分: 楼板连接:楼板平面外刚度为零,联系为绞结 楼板+联系梁连接:联系梁(如果刚度较大)对剪力 墙产生约束弯矩,因而为刚结连接。 代表5榀框架 代表4片剪力墙

第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近似计算详解

第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近似计算详解

构 设
• 忽略梁、柱轴向变形及剪切变形;
计 • 等截面杆件,以杆件轴线作为框架计
土 木
算轴线; • 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无侧移。




5.2 框架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高 5.2.1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

—分层力矩分配法
建 筑
计算假定:
结 构
• 框架的侧移和侧移力矩忽略不计;
设 • 每层梁荷载对其它层梁和柱的影响忽
构 设
底层柱: y=2/3
计 ⑹ 计算柱端弯矩;
土 木
柱上端弯矩 Mitj Vijh1 y
系 结
柱上端弯矩 Mibj Vijhy


5.2.2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高 层
⑺ 由柱端弯矩、结点平衡,计算
建 筑
梁端弯矩;
结 构 设 计
M
l bi
M
t ij
Mb i1, j
ibl ibl ibr



木 系
为刚度修正系数,小于1,与梁柱刚度相
结 对大小有关(见表);

D为结点有转角时柱的抗侧刚度,小于d。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土 木 系 结 构 一
5.2.2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同一层各柱侧移相等,
高 层
层剪力按柱的抗侧刚度分配:







—框架结构i层总剪力 ;

—i层第j根柱分配到的剪力;
系 结
—i层第j根柱的抗侧刚度;
构 一
—i层全部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5.2.2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五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五章

柱截面尺寸 柱截面尺寸可直接凭经验确定,也可先根据其所受轴 力按轴心受压构件估算,再乘以适当的放大系数以考虑
弯矩的影响。即
Ac ≥ (1.1~1.2)N / fc N = 1.25Nv
式中 Ac为柱截面面积;N为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v为 根据柱支承的楼面面积计算由重力荷载产生的轴向力值;1.25为重力 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平均值;重力荷载标准值可根据实际荷载取值, 也可近似按(12~14)kN/m2计算;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m时宜加宽20mm。
5.1框架结构布置
第5章 框架结构
5.2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
1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梁、柱截面尺寸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应根据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等要求确 定。初步设计时,通常由经验或估算先选定截面尺寸,然后进 行承载力、变形等验算,检查所选尺寸是否合适。
梁截面尺寸确定
框架结构中框架梁的截面高度hb可根据梁的计算跨度lb、
对于现浇梁、板整体式框架,可近似地取中间框架梁I=2I0,边框架 梁I=1.5I0;对于装配整体式梁、板框架,可近似地取中间框架梁I=1.5I, 边框架梁I=1.2I0;I0—为按矩形梁截面计算的惯性矩。
5.2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
第5章 框架结构
梁截面惯性矩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与梁一起现浇的楼板可作为 框架梁的翼缘,每一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可取至板厚的6倍;
5.3 分层法
第5章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分层计算示意图
5.3 分层法
第5章 框架结构
分层法计算要点 (1)将多层框架沿高度分成若干单层无侧移的敞口框 架,每个敞口框架包括本层梁和与之相连的上、下层柱。梁
上作用的荷载、各层柱高及梁跨度均与原结构相同。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第5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本章内容包括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混凝土框架梁及次梁设计、框架柱和节点设计,内容主要涉及混凝土结构和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知识,是毕业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章将毕业设计框架设计中常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汇编(不包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以方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查阅使用。

5. 1 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要求5.1. 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1.重要性系数γ0(1)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和结构构件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一般按表5-1 确定。

若建设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可按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

(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所谓破坏后果是指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三个方面。

不同的安全等级是通过结构重要性系数体现的,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表5-2 的规定选用。

2.实用设计表达式(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γo S≤R(非抗震设计)S≤R/r RE(抗震设计)r o----结构重要性系数;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值(内力h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r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S≤R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值;R-----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裂缝、振幅、加速度、应力的限值,按建筑结构有关设计规范、规程的规定采用。

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挠度限值及裂缝宽度控制的规定(1)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5-3规定的挠度限值。

注:①表中 Lo 为构件的计算跨度;②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③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则验算挠度时,口I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④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使用。

高层结构设计第5章 框架结构设计(新规范)

高层结构设计第5章  框架结构设计(新规范)

2014-11-16
30
计算方法 1、柱的抗侧移刚度D值——修正抗侧刚度的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且各结点有转角,设 杆端有相对位移 ,转角 1 、 2 ,转角位移方程为:
12ic 6ic V 2 ( 1 2 ) h h
2014-11-16
31

D
V

(D值的物理意义同d相同——单位位移下柱的剪力) D值计算假定: (1)各层层高相等; (2)各层梁柱节点转角相等; (3)各层层间位移相等
2014-11-16
32
i1
θ3
3
i2
ic
i1
θ2
h
取中间节点i为隔离体, 由平衡条件 M 0 可得

2
i2 h
(4 4 2 2)ic (4 2)i1 (4 2)i2 (6 6)ic
2014-11-16
40
<c2>上下层高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y3 令下层层高/本层层高=h上/h= 3 ——y3 3 >1——y3为负值,反弯点下移 3 <1——y3为正值,反弯点上移 说明:底层柱不考虑y2修正 柱反弯点高度比:
y yn y1 y2 y3
2014-11-16
2014-11-16 19
弯矩图
2014-11-16
20
二、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 —反弯点法
1、反弯点法的基本假定 水平荷载:风力、地震作用 条件: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比≥3 假定: (1) 梁的刚度无限大; (2) 忽略柱的轴向变形; (3) 假定同一楼层中各柱端的侧移相等,节点转角为0 (4) 假定上层柱子的反弯点在中点 (5) 底层柱子的反弯点在距底端2h/3

5.1and5.2框架结构近似计算

5.1and5.2框架结构近似计算

2019/10/23
30
梁柱刚度比K 中柱:(梁线刚度不同)
k i1 i2 i3 i4 2ic
边柱:( i1 i3 0 或 i2 i4 0 )
k i2 i4 2ic
2019/10/23
31
梁柱刚度比K
楼 层
简图
一 般 层 柱
底 层 柱
2019/10/23
K

k i1 i2 i3 i4 2ic
2019/10/23
26
计算方法 1、D值——修正抗侧刚度的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且各结点有转角,设
杆端有相对位移 ,转角 1 、 2 ,转角位移方程为:
V1h2 i2c6hic(12)
2019/10/23
27
令 DV
(D值的物理意义同d相同——单位位移下柱的剪力) D值计算假定: (1)各层层高相等; (2)各层梁柱节点转角相等; (3)各层层间位移相等
V

(M
12

M
21 ) / h

12 h
ic
2

d V
12 i c h2
2019/10/23 1 2 3
20
柱抗侧刚度:单位位移下柱的剪力
d
V

12ic h2
ic

EI h
V——柱剪力 ——柱层间位移 h——层高 EI——柱抗弯刚度 ic——柱线刚度
2019/10/23
距柱底2h/3处 4、计算柱端弯矩
反弯点法总结:
检验运用反弯点法的条件: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比≥3 计算各柱的抗侧刚度 把各层总剪力分配到每个柱
2019/10/23

高层建筑结构,第五章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第五章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 5.2 铰结体系协同工作计算
3、计算图表的应用 (1)根据荷载形式(有三种)、刚度特征值和高度坐标查 图表得系数 y( ) / f
y H
m M W ( ) / M 0 V VW ( ) / V0
(2)根据荷载形式按悬臂杆计算顶点侧移fH,底截面弯矩M0 和底截面剪力V0 (3)计算结构顶点侧移y、总剪力墙弯矩Mw和剪力VW以及总框 架剪力VF
P
PW 图
PF图
高层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 5.5 讨论
2、框剪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框剪结构容易满足平面布置灵活和有较大抗侧刚度的要求。 此外,由于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使框架层剪力分布,从 底到顶趋于均匀(与纯框架结构中,框架层剪力上小下大不 同),这对框架的设计十分有利-框架柱和梁的断面尺寸和 配筋可以上下比较均匀 由此可以看出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纯框架设计完毕后,如果又增加了一些剪力墙(例如电梯 井,楼梯井等改成剪力墙),就必须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重 新核算 (2)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传递剪力的楼板必 须有足够的整体刚度。因此框剪结构的楼板应优先采用现浇 楼面结构,剪力墙的最大间距不能超过规定限值
高层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剪力墙宜均匀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 面形状变化 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缩、防震 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 墙; 3.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 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 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壁 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4.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各道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 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 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单片剪力墙底部承 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

框架-剪力墙结构近似计算方法

框架-剪力墙结构近似计算方法
对刚结体系,为了减少连梁配筋,设计中降低连梁的刚度,用hEI代替El,h值一般不小于0.55 注: h仅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工作计算时取0.55,在风荷载作用下协同工作计算时仍取1.0
各剪力墙、框架和连梁的内力计算
剪力墙内力
一般取楼板标高处的M、V作为设计内力
求出各楼板标高(第j层)处的总弯矩Mwj、剪力Vwj后,按各片墙的等效刚度进行分配,第j层第i片墙的内力为
02
框-剪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曲线呈反S形的弯剪型位移曲线
04
框-剪结构协同工作原力特点:
在下部楼层,剪力墙拉住框架按弯曲型变形,使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剪力
在上部楼层,框架除承受水平力作用下的那部分剪力外,还要负担拉回剪力墙变形的附加剪力
在上部楼层即使水平力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而框架中仍有相当数值的剪力
梁刚域长度:lb1=a1 - hb/4; lb2=a2 - hb/4。 柱刚域长度:lc1=c1 – hc/4; lc2=c2 – hc/4。
图 8-7 连梁刚域长度
约束弯矩系数 刚结连梁两端都产生单位转角时梁端所需施加的力矩,称为梁端约束弯矩系数,以m表示。 两端带刚域:
框架和剪力墙相互间 在顶部有集中力作用。
各层刚度变化不大(用沿高度加权平均的方法,按平均刚度计算)。
01
剪力墙的hw/H≤1/4,连梁的hb/lb≤1/4(剪切变形的影响不大)。
02
框架的H/B<4(柱子轴向变形的影响不大)
03
二、本章计算方法的应用条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②水平荷载分配
(a)p图; (b) pw图; (c) pF图
框架承受的荷载(即 框架给剪力墙的弹性 反力)在上部为正, 在下部出现负值。这 是因为框架和剪力墙 单独承受荷载时,其 变形曲线不同

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方法(1)

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方法(1)

若 hij 与 Eij 同一层
相同,则 dij I cij 。
m
m
dik I cik
k 1
k 1
(6)求解柱端弯矩
M
u ij

M
b ij
柱上下端弯矩为
一般层:
M
u ij
Vij
hi 2

M
b ij
Vij
hi 2
首层2:021M/4/11u0j
V1 j
h1 3

M
b 1j
V1 j
2h1 3
2021/4/10
11
M AB
6 EIc h
h
6 EIc h2
M BA
6 EIc h
h
6 EIc h2
V
VAB
VBA
M AB
M BA h
12
EIc h3
V 12 EIc d h3
d
12
EIc h3
12
Kc h2
2021/4/10
EI/h
图 5-5 柱抗侧刚度 d 值 12
ic=1.5 i0
两边有楼板
ic=2.0 i0
式中,i0 为按矩形截面计算的梁截面惯性矩。为了减少梁的类型,也可
均取 ic=1.5 i0。
对于柱,假设分层后中间各层柱柱端固定与实际不符,因而,除底层
外,上层各柱线刚度均乘以 0.9 修正。
2021/4/10
3
(4)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按修正后的刚度计算各结点周围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所有
3
23
a
M
u c
M AB
4ic 6ic 1
M

第5章 扭转近似计算

第5章 扭转近似计算

y Vy / D yi
由力的平衡条件 (∑Y=0, ∑M=0)
2 2 D x D y yi i xk k
Vy ex
代入整理后,得: V yi D yi V y
D
yi
D
2 yi i
x Dxk y
D yi xi
2 k
V y ex
Dxk y k (Vyi起控制作用) Vxk V y ex 2 2 Dyi xi Dxk yk
Vyi (1
D
ex xi Dyi
2 yi i
x Dxk y
2 k
)
D
Dyi
Vy yi
yi
D
Dyi
Vy
yi
Dxk Dxk Vxk (1 ) Vx xk Vx 2 2 Dyi xi Dxk yk Dxk Dxk
yi 1
xk 1
ex xi Dyi
ey yk Dxk
故得修正系数:物 理意义- 考虑扭转 以后,某个抗侧力 单元的剪力
2 2 D x D y yi i xk k
2 2 D x D y yi i xk k
ey yk Dxk
• 5.1.4讨论
• ∑yixi² ∑xkyk为结构的抗扭刚度;
x0
V / x V x V / V
yi y i yu y yi
yi i
y0
V / y V y V / V
xk x k xk xk x xk
k
4.设计偏心距: ex=e0x ± 0.05Lx (偶然偏心) ey=e0y±0.05Ly e0x= x0- xm, e0y= y0- ym Lx,Ly是与力Vx,Vy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总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集中荷载的位置允许移动不超过1/20梁的跨度; 2 次梁传至主梁的集中荷载,按简支梁反力考虑; 3 沿框架高度分布作用的风荷载可以简化为框架节点荷载, 而略去它对节间的局部弯曲作用。
四、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案设计时用) (一)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hb=(1/8~1/15)lb (刚度要求) hb≤lbn/4 (避免短梁) bb=(1/2~1/3)hb bb≥200mm (构造要求) bb≥bc/2
式中 lb、lbn——分别为主梁的计算跨度和净跨度。
梁高也可以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两端无支托的梁,按弯矩(0.6~0.8)M0来估算梁高; 两端有支托的梁,按弯矩(0.4~0.6)M0来估算梁高;
(三)楼盖结构尺寸 框架的楼盖结构(楼板和楼面梁)的尺寸确定见表5.2.0-2、 表5.2.0-3。
五、结构计算简图(手算) 1.计算单元的确定
横向框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进行分析;
纵向框架:作用于纵向框架上的荷载则各不相同, 必要时应分别进行计算(图5.2.0-9)。
2.节点的简化 梁柱节点可简化为 刚接节点、铰接节点和半铰节点 :
2、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在旅馆、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柱网布置应与建 筑分隔墙布置相协调。
一般常将柱子设在纵横建筑隔墙交叉点上,以尽量 减少柱子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 柱 网 的 尺 寸 还 受 梁 跨 度 的 限 制 , 梁 跨 度 一 般 在 6m~9m之间为宜; 在旅馆建筑中,建筑平面一般布置成两边为客房, 中间为走道。这时,柱网布置有的种方案:
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分别承受各自方向上的水平力; 楼面竖向荷载则依楼盖结构布置方式而按不同的方式 传递。
承重框架指承受楼面竖向荷载的框架。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横向上布置框架主梁,而在 纵向上布置连系梁(图5.2.0-5(a))。 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横向抗侧刚度; 纵向布置较小的连系梁。这也有利于房屋室内的采 光与通风。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纵向上布置框架主梁,在横 向上布置连系梁(图5.2.0-5(b)) 。 横梁高度较小,有利于设备管线的穿行; 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高; 可利用纵向框架的刚度来调整房屋的不均匀沉降; 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 进深尺寸受预制板长度的限制。
5.2 框架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5.2.0 框架结构布置与计算简图(跳过本节!)
一、柱网布置 1、柱网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
在多层工业厂房设计中,柱网布置方式可分为内廊式、等跨式、 对称不等跨式等(图5.2.0-1)。
内廊式柱网常为对称三跨; 等跨式柱网适用于厂房、仓库、商店; 对称不等跨柱网常用于建筑平面宽度较大的厂房。
(1)平面抗侧力结构假定
各抗侧力构件只在自身平面内有刚度,平面外刚度很小, 可忽略。 整个结构可以划分成不同方向的平面抗侧力结构,共同抵 抗结构承受的侧向水平荷载,见图5-1。
(2)刚性楼板假定
水平放置的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很大,可以视为刚 度无限大的平板;楼板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刚性楼板将各平面抗侧力结构连接在一起共同承受侧向水 平荷载,见图5-2。
1 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当采用砖及混凝土砌块时, 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U5;采用轻质砌块时,砌块的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MU2.5;墙顶应与框架梁或楼板密切结合。 2 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左右设置2根直径6mm的 拉筋,6度时拉筋宜沿墙全长贯通,7、8、9度时拉筋应沿墙全长 贯通。 3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结;墙长大于8m或层 高的 2 倍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 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 过 4m时,墙体半高处(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 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 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 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3.跨度与层高的确定 跨度即取柱子轴线之间的距离(当上下层柱截面尺 寸变化时,一般以最小截面的形心线来确定);
层高 ( 框架柱的长度 ) 即为相应的建筑层高,而底层 柱的长度则应从基础顶面算起。
为简化计算,可作如下规定:
1当框架横梁为坡度i≤1/8的斜梁时,可简化为水平直杆。
2 对于不等跨的框架;当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时,可 简化为等跨框架,计算跨度取原框架各跨跨度的平均值。
3.避免出现短柱 要求:Hc0/hc≥4
(Hc0——柱的净高)。
4.满足抗剪承载力的要求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V≤0.25βcfcbh0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V≤(0.20βcfcbh0)/ RE
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RE——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短 柱 —— 柱 的 净 高 与 柱 截 面 长 边 ( 高 度 ) 之 比 小 于 4 时 (Hc0/hc<4)的柱。短柱容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刚接节点; 装配式框架——铰接节点或半铰节点(预埋钢板在其自身 平面外的刚度很小,难以保证结构受力后梁柱间没有相对 转动); 装配整体式框架——刚接节点(这种节点的刚性不如现浇 式框架好,节点处梁端的实际负弯矩要小于计算值)。
框架柱脚支座可分为固定支座、铰支座: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固定支座; 预制柱杯形基础——视构造措施不同分别简化为固定支座 和铰支座。
第5章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
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5.1 5.2 5.3 5.4 5.5 计算基本假定 框架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扭转近似计算
5.1 计算基本假定
5.1.1 弹性工作状态假定 5.1.2 平面抗侧力结构和刚性楼板假定
10、关于填充墙的布置: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体; 填充墙应位于框架平面内,并受柱约束; 抗震设计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 2 避免形成短柱; 3 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而造成的结构扭转。
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
一种是布置成走道为一跨,客房与卫生间为一跨 ( 图 5.2.02(a)); 另一种是将走道两侧的卫生间并为一跨,边跨仅布置客房 (图5.2.0-2(b))。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跨度均匀或边跨略小时较合理; 三跨框架比两跨框架内力小,较合理; 梁的跨度一般不要大于10m; 纵向柱列的布置对结构受力也有影响:
式中 bx——梁水平加腋宽度; lx——梁水平加腋长度; bb——梁截面宽度; bc——沿偏心方向柱截面宽度; x——非加腋侧梁边到柱边的距离。
设置水平加腋后,仍须考虑梁柱偏心的不利影响。
4、结构应受力明确,构造简单; 5、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 重之混合形式;
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 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5.1.3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内容
(1)整栋建筑物的总水平荷载在与之同方向的各片平 面抗侧力结构间的分配
荷载分配与各片平面抗侧力结构的刚度、变形特点都有 关系,不能像普通中、低层建筑结构那样按照受荷载面积 计算各片平面抗侧力结构的水平荷载。
(2)计算每片平面抗侧力结构在所分到的水平荷载作 用下的内力和位移。 (3)结构有扭转时,先计算结构平移时的内力和位移, 然后计算扭转下的内力,最后将两部分叠加。
轴压比要求:μN=N/(Acfc)≤[μN]
N Ac [ N ] f c N G . ..S .w.n
AC—柱的截面面积,Ac=bc×hc; bc、hc—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
N—竖向静、活(考虑活荷载折减)荷载与地震作用组 合下的轴 力; G—荷载分项系数,可取G =1.25; α—计入地震时轴力放大系数,6度设防:α=1.0; 7度设防:α=1.05~1.1;8度设防:α=1.1~1.15; S—柱的负荷面积; w—单位面积上的竖向荷载初估值,w=10~14kN/m2(表5.2.0-1); n—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 [μN]—柱的轴压比限制值(pp200表6-4)。
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在计算中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 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荷载对柱子的偏 心影响; 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应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 宽度的1/4(图5.2.0-6);
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可采取增设梁的水平 加腋等措施(图5.2.0-7) ;
梁的水平加腋厚度可取梁截面高度,其水平尺寸宜 满足下列要求(图5.2.0-7) : b x / l x ≤1 / 2 bx/bb≤2/3 bb+bx+x≥bc/2
框架结构纵向连系梁截面高度:可按hb=(1/14~ 1/18)lb确定(lb为连系梁计算跨度)。
M0——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最大弯矩。
(二)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1、最小构造尺寸 矩形截面柱:hc/bc≤3; 抗震设计时:bc≥300mm; 非抗震设计时,bc≥250mm; bc≥(1/15~1/20)h; hc≥400mm。hc≥(1/15~1/20)h(h为层高)。 圆形截面柱:dc≥350mm。 2.满足轴压比限制 轴压比:柱的平均轴向压应力与混凝土的轴心抗压 强度fc的比值(或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 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 的比值)。即 μN=N/(Acfc)
当框架横梁为有支托的加腋梁时,如 Im/I<4 或 hm/h<1.6 , 则可不考虑支托的影响,而简化为无支托的等截面梁, Im、 hm为支托端最高截面的惯性矩和高度, I, h为跨中等截面 梁的截面惯性矩和高度。
4.构件截面弯曲刚度的计算 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2I0,边框架取I=1.5I0; 对 装 配 整 体 式 楼 盖 , 中 框 架 取 I=1.5I0 , 边 框 架 取 I=1.2I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