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

合集下载

第十一讲 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

第十一讲 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

• •
第三节 对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评价
• • • • 吉登斯提出了结构化的二元性理论,实际上是认识带 社会行动者具有能动性。 他把社会的人描述为自觉和自决的人,是有知识的行
动的人,即是有知识的行动者。
使用这个概念原因是此结构是一具体而分稳定的状态。 在他的理论中,时空脉络构成了行动者行动时必然面 对的条件,而权利不再外在于行动,权利、时间与空间应 该被置于社会理论的核心。
第一节 吉登斯思想的来源、批判对象 及基本态度
• 一、思想来源
• 吉登斯的思想非常丰富,所涉及的思想来源也极其广泛。 其思想基本线索如下: • 1、他受到现代哲学中“语言转向”思想的影响; • 2、他受到舒茨现象学和民俗方法学的影响; • 3、他大量地吸收了戈夫曼的思想; • 4、解释学对他的影响是独特的; • 5、他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进行详尽的评论; • 6、赞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主张和对资本主义的分析 • 7、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进行极大的关注; • 8、对福柯后现代理论进行评论。
• • •
四、对结构概念的讨论和结构理论的推论
• 吉登斯认为结构是一个通用的类属范畴,包括几个结 构概念之中: • 1、结构性原则; • 2、结构丛; • 3、结构特征。 • 吉登斯使用他的理论对社会变迁进行解构。他认为: • 1、从结构性决定机制到社会进化再到历史唯物主义, 其一般性程度是逐渐递减的。 • 2、在社会进化过程,对权利概念进行了重构。他认为 权利是使人完成某种事物的手段,因此直接蕴涵在人类行 动中。
三、基本态度
• (一) 吉登斯认为在社会学发展历史上,存在以下四个 不言自明的预设: • 1、社会学发展追求自然科学化; • 2、社会学产生的背静是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面对 诸多社会问题而兴起的保守思想; • 3、社会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秩序问题——社会如何可 能? • 其背后的预设是社会是自存的整体,有可以分辨的边界、 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 4、社会学研究的社会基础是以共识为基础的秩序,冲突 是异样态度。 • 吉登斯为自己确立的任务就是破除这四大虚设,对社会 学发展加以重新思考。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抽离化机制的两种类型:符号标志、专家系统.
象征符号symbolic tokens:一套抽象的中介 系统,典型是货币.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技术职能或专业性 的专家评价体系.
2.抽离化机制
抽离化机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抽象. 抽离化机制也具有重构时空或重构社会关系
的功能.
现代性 的制度 特征
书写的作用
书写经历了从最简单的行政列表到写作文本、 制定法律条文的发展过程,书写对传统国家 社会监控或行政控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以 下作用:
1扩大行政控制的效力范围; 2付诸现实; 3行为规范.
2.绝对专制主义国家
1政治力量的集中和扩张; 2新的法律机构的发展; A.法律开始向更具普遍性的方向发展; B.法律开始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 C.刑法和国家机器所用的制裁方式的变化. 3受军事冲突刺激,国家加强了中央财政管理,
四、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
1.结构化
社会生活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 构化的过程.
社会行动与社会制度同时存在,二者不可分 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 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行动方式.
2.制度与规则
吉登斯把制度和规则都放在实践过程中理解, 反对把两者理解为脱离实践的稳定对象.
二、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原则
1.社会理论 吉登斯认为自己的结构化理论,既不是哲学,
也不同于社会学.社会理论是关于社会行动、 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定性研 究,要在各种矛盾关系中揭示问题的实质.
2.结构的二重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不仅以自觉性认识原有 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按照自己 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来调整行为规则 和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 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 程.因此,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 造性两种品格.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发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发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发作者:李艺刘辉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吉登斯作为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不但对正统社会学进行了建设性的批判,而且提出了结构化理论这一全新的理论视角。

教育,作为帮助个体进行社会化的场域,作为社会整体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结构性特征,因此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许多启发。

关键词结构二重性规则资源反思性教育1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概述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结构化理论和现代性理论两个方面,他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社会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特别关注,批判了孔德以降的功能主义思想和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社会学中的二元论倾向,提出了“二重性”的概念,试图用“二重性”来说明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努力克服社会学研究中的个人与社会二元对立的传统,形成了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最核心、争议最激烈的理论问题上,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现代性”问题。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建构了“结构化”理论和“现代性”理论。

在方法论方面,吉登斯总是努力对互相对立的两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系统的批判性考察和综合,但又不停留于批判,他善于给已有的社会学话语赋予新的含义。

同时,他试图另辟蹊径,解决社会学不同理论观点的对立,希望可以找出“第三条道路”。

2 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结构”、“系统”和“结构二重性”,其中,对于结构概念的确立是其理论建构的基础。

“结构”指的是使社会系统中的时空“束集”在一起的那些结构化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千差万别的时空跨度中存在着相当类似的社会实践,并赋予它们以“系统性”的形式。

结构是转换性关系的某种“虚拟秩序”,是种作为被再生产出来的社会系统,并不具有什么“结构”,只不过体现着“结构性特征”,同时,作为时空在场的结构只是以具体方式出现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并作为记忆痕迹,引导着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的行为。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ppt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ppt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
一、阶级与阶级结构的基本概念
1.简单的阶级结构与复杂的阶级结构 吉登斯认为:a马克思在阶级概念上强调的是对生产 工具所有权的占有和不占有,是一种相对简单的 阶级结构。 b韦伯的阶级概念在保留生产工具所有权的同时,还 引入了“市场技能”的因素,这样在非所有权的 体系内就产生了众多的群体分化。 c达伦多夫用占有和不占有权威、权力定义阶级,此 模式看似简单,实际上在应用于任何一个具体社 会时,人们都会发现潜在的数量众多的阶级群体。
2.市场能力的概念 市场能力(market capacity)的概念最能体现他的韦伯主 义立场。含义指个人可以带到市场上增强其讨价地位的各 种形式的相关属性。 他认为占有生产工具的所有者比非所有者处在更有利的地位 上,但是工资劳动者也占有一定的能力,即是他们的劳动 力。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工不是完全的单向受控关系,劳 工的财产也是雇主所需要的。 他认为,马克思过于强调“生产劳动”,过于强调现代技术 将生产操作降低到无技术的、无差别劳动的水平,所以马 克思没有认识到“市场能力并不是直接来自财产所有权”。 从市场能力的角度看,工资劳动者特殊财产:就是他带到 契约关系中等待售卖的劳动力。
3.关于界定阶级概念 吉登斯认为阶级有两层含义:一方面,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另一方面, 阶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的聚合。韦伯采用“阶级”和“社会阶级” 来表明两者的区别。吉登斯强调,他是在韦伯的“社会阶级”含义上 进行探讨的。 吉登斯提出了阶级“不是”什么的问题,讲了三点:第一,阶级不是一 个实体、统一体。这与韦伯关于共同体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认为是共 同体,就是说阶级内部的成员还不具有实质的社会互动。 第二,阶级不是阶层,阶级不是数量分层。分层是根据一个指标划分人 群,比如收入分层。 第三,阶级与精英、大众的区分不是一回事 吉登斯认为,阶级不是实体,而是一种特殊的“聚合体”,其特殊就在 于该群体十分巨大,其成员之所以被隶属该阶级仅仅是因为其经济地 位相似,成员之间没有真正的社会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 阶级的重要性。 李强认为降低对阶级意义的估计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作为巨型聚合体 的阶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相互之间的认同, 另一种是相互之间不认同。只有在阶级利益十分尖锐的局面下,阶级 成员的认同感才会加强。阶级往往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阶级矛盾、利益 冲突比较激化的时期,如果社会大体上是和平发展的局面,各群体利 益比较缓和,阶级的地位就下降了。

当代社会学理论

当代社会学理论

当代社会学理论1.吉登斯结构-行动二重性理论吉登斯指出,以往的研究大多分别专注于社会生活的主体性和客体性,并将二者对立起来加以片面论述。

这种二元对立的研究方式,是一种分裂社会,误解人生的思维方式。

只有克服这种二元对立模式,才能正确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展开,不断虚构的社会生活。

因此吉登斯提出,以结构的二重性原则,来取代主客二元论。

他说:“我们必须从概念上把这种二元论重新建构为某种二重性,即结构的二重性,这一假设正是结构化理论的基础。

”吉登斯的观点是:客体主义强调社会中的结构、制度、制约性,主体主义强调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

这两种因素在社会生活中是实存的,既不可简单否认,又不可把二者对立起来。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这些因素通过人的行动而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一方面,社会本身存在结构,人们按照原有的结构关系制约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人们不仅可以一起自觉性认识原有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是按照自己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来调整行为规则和社会制度,进而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程中。

1.人服从结构,结构制约人的行动;2.人创造结构,结构适应行动。

于是,社会结构由此而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造性两种品格,而且,这两种品格是融合而存的。

由此所谓的结构二重性,就是结构既作为自身反复不断地组织起来的行为的中介,又是这种行为的结果。

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并不外在于行动,而是反复不断地卷入行动的生产与再生2.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在贝克看来,现代性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断裂,在20世纪后半叶之前的现代社会是古典工业社会(阶级社会),现在已经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形式——风险社会。

阶级社会正在不断的向风险社会转变。

与以财富生产为核心的工业社会不同,风险社会的轴心原则是风险的分配,风险生产的逻辑统治着财富生产的逻辑。

风险和财富一样是要分配的东西,但两者所关涉不同的利益分配逻辑。

和财富一样,风险也附着在阶级模式上,只不过以颠倒的方式:财富在上层聚集,而风险在下层聚集。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权力社会学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权力社会学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权力社会学吉登斯思想的智识来源1.洛克伍德《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功能论、冲突论并不是互斥的,规范—共识—秩序与权力—异化—冲突并不是对立的。

洛克伍德认为,一个系统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社会整合)与系统的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整合)必须区分开来。

也许在一个社会中有很多的矛盾,即很多系统问题,但在行动层次上却不必反映或表现出这种矛盾,亦即不必有可见的抗争、公开的冲突、阶级斗争等等。

也有可能社会有抗争或冲突,但却不影响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2.权力社会学:移居到历史社会学领域的冲突社会学历史取向的权力社会学或冲突社会在当时的英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爆红,离不开一部分历史学家与知识分子,如汤普森、霍布斯鲍姆、安德森;也离不开埃利亚斯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任职,其《文明的进程》主要核心命题是国家的建立过程会产生规训作用,这种宏观过程,会将自我控制逐渐内化到人的内心当中,以此对一个最私人的感知带来决定性的影响;20世纪50、60年代,对于福利国家发展的社会学研究在英国相当盛行。

此外迈克尔·曼的权力理论也对吉登斯有着较大影响。

吉登斯学术脉络吉登斯最初是心理学专业,后来在攻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硕士学位时转向社会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那时英国社会学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

1961年吉登斯成为莱斯特大学的讲师,并与埃利亚斯成为同事,继承了埃利亚斯对帕森斯功能主义帝国的理论攻击。

一般来说,早期吉登斯看来不太专注于宏大的社会理论问题,尽管他研究自杀的论文和他编辑的论著《自杀社会学》(1971)少不了概念的思考。

早期阶段的另一个方向是吉登斯的《先进社会的阶级结构》(1973),该书讨论与现代社会中阶级和阶级形成问题有关的实质性问题。

吉登斯在该书中引进了现在已经很著名的“结构化”概念,与之相关的论述是,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社会实践被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

第二阶段开端或多或少跟他从莱斯特大学转到剑桥大学有关,1969年起,他在剑桥大学担任讲师,15年后成为社会学教授,同时任国王学院院士。

社会学基本概念 吉登斯

社会学基本概念 吉登斯

社会学基本概念吉登斯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学科,而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则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的阐述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吉登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结构化”(structuration)的概念,强调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认为社会结构不是外在于个体的束缚,而是由个体的实践不断构建和维持的。

这种双向的结构和实践的互动关系,使社会生活具有了动态性和变化性,这一概念对于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吉登斯强调了社会的“现代性”(modernity)问题,认为现代社会具有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模式。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高度的社会分工、复杂的社会机构、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社会的不确定性等。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深刻影响了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迁的趋势。

此外,吉登斯还提出了“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s)的概念,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社会制度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形式,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吉登斯的社会制度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规范的变迁,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的未来走向。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迁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结构化”概念强调了社会结构和个体实践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社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现代性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特征和社会的运行模式;社会制度理论则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的规范影响。

通过学习和理解吉登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社会的变迁规律,为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吉登斯 社会学

吉登斯 社会学

吉登斯社会学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发展中的社会学观点: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的角度是跳出个人情境的即时性,去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问题,想象自己已经离开了日常生活的熟悉的惯例。

本文的例子是“咖啡”:联系到了它的价值,作用,社会与经济关系以及全球化等问题。

这就是想象力的结果。

2.研究社会学:个体性的背后反映额是整个大的社会背景,社会学就是要研究社会对个体的塑造以及个体对自我的塑造之间的联系;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情境不仅仅包括随机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或者行动,也包括通过特点鲜明的方法结构化了的,成形的事件和行动。

3.社会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A.文化差异意识;B.政策效果的评价,对特点政策的影响的后续的调查才可能实现吧;C.自我启蒙,增进对自己的了解,解读大的政策或者制定自己的政策来帮助自我;4.社会思想的发展:早期理论家: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瓦解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家们一方面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社会结构,一方面研究过程。

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的创建者,三阶段律:他认为人类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三个阶段。

提倡建立社会学为核心的新宗教“人性宗教”(崇尚科学)。

埃米尔・涂尔干:他主要探讨的三个问题是: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性学科的重要性;第二,个体的出现和一种新兴的社会秩序的形成;第三,社会中道德权威的来源和特征;他关注对社会事实的研究,社会事实的特点是:它是行动、思想和感觉的方式,对个体有着强制制约的力量,这种制约包括:直接的惩罚、社会拒绝(行为不被接受)和简单的误解(言语上的冲突)。

同时,他关注社会团结和精神团结(使社会免于混乱的原因),他认为劳动分化程度低的传统文化是以机械团结为特征的。

他将社会因素带入自杀行为中进行研究。

卡尔・马克思:他主要寻求对当今社会的变革的解释。

第一,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因素:资本和工薪劳动者,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阶级矛盾;第二,历史唯物史观,他认为社会变迁的根源是阶级矛盾(经济因素),资本主义会被另外一种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或者共和主义的社会所替代。

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

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

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读《社会学(第五版)》有感第一部分:引言自从1974年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Rene Lenoir)首次提出“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概念以来,无论学者还是政府部门,“社会排斥”已经变成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但是正如牛津大学纽费尔德(Nuffield)学院院长托尼•阿特金森一再提示学者们那样:虽然人们逐渐广泛使用“社会排斥”,但仍然不清楚它的准确含义。

这说明了一个现状:人们广泛关注社会排斥,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权威的理论体系。

吉登斯(Giddens)也是众多关注这一理论的学者之一,1997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吉登斯为该院院长)成立了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社会排斥分析中心。

该中心是全球最权威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中心之一。

第二部分: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吉登斯的《社会学(第五版)》是一本教材性的书籍,书中介绍社会排斥理论的部分不是很多,只占了一章节。

由于是教材的缘故,他在介绍这一理论时力求客观,因此这本书中社会排斥理论不仅仅是吉登斯自己的观点,还部分引用了其他学者的意见。

《社会学》对社会排斥的介绍分为五个部分:(一)对社会排斥的定义;(二)社会排斥的维度;(三)社会排斥的实例;(四)犯罪与社会排斥;(五)上层社会的社会排斥。

(一)社会排斥的概念。

1.吉登斯指出,“社会排斥”是社会学领域的学者首先提出来的,现在已被政治家所接受(例如英国政府设有社会排斥部;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排斥概念被欧洲委员会所采纳并作为其形成社会政策的核心)。

“社会排斥”指的是造成新的不平等的根源,是指通过某些方式有可能阻隔个体全面参与社会。

2.社会排斥的原因:一方面是个体的行动与责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力量在塑造人们所处的环境时所起的作用。

3.社会排斥的概念比“底层阶级理论”更宽泛,它不单指状态,其优越的地方在于强调了动态过程,强调了排斥的动力机制。

(二)社会排斥的维度。

吉登斯根据戈登及其同事所做的“英国的贫困与社会排斥”调查,区分出了“社会排斥”的四个维度:1.贫困,但是吉登斯认为“社会排斥理论”比“贫困”更宽泛,它关心的是一系列妨碍个体或群体拥有对人口中大多数人开放的机会的广泛因素。

吉登斯《社会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吉登斯《社会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视角1.社会学的想象力(赖特·米尔斯)(1)学习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即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察和对于想像力的培养。

(2)学习社会学不能只是遵循获取知识的常规步骤,而要能够自如地跳出个人所处环境的直观性,将事情置于一个更广泛的背景。

(3)社会学的研究所依赖的,就是社会学想像力。

社会学想像力首先要求“想像自己脱离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熟悉的惯例,以便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它们。

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喝咖啡行为(1)咖啡并不只是一种提神的东西。

作为我们日常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它还具有符号价值。

事实上,社会的饮食行为都是为社会互动以及仪式的实施提供场合,而这些都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丰富主题。

(2)咖啡是一种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对大脑有刺激作用,是一种会上瘾的东西,但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人并不把嗜好喝咖啡的人看成是吸毒的人。

然而有社会允许消费大麻甚至可卡因,却反对消费咖啡和酒精。

社会学家对为什么会存在这类差异怀有兴趣。

(3)一个人一旦喝了一杯咖啡,就等于卷入了遍及世界的一组复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社会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研究这种全球交易。

(4)饮用一杯咖啡的举动足以推定过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

(5)咖啡这种产品是当代许多关于全球化、国际贸易、人权和环境破坏的争论的焦点。

3.学习社会学许多事件看似只与个体有关(个人困扰),其实反映的是更大的问题(公共话题)。

社会学的任务,正是要研究社会对我们的塑造与我们对自己的塑造之间的联系。

我们的活动既在塑造着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的结构或其面貌,同时又在被社会世界所塑造。

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指的是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二、社会学思维的发展1.理论与理论思路(1)构筑理论的必要性:社会学并不单单收集事实,同时也要了解事情为何发生。

吉登斯社会科学一级二级建构

吉登斯社会科学一级二级建构

吉登斯社会科学一级二级建构
摘要:
1.吉登斯的社会科学理念
2.社会科学一级建构的内容
3.社会科学二级建构的内容
4.吉登斯社会科学建构的意义
正文: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社会科学理念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吉登斯的社会科学理念主张,社会科学应该关注现代社会的结构和变迁,以及人类行为的模式和动力。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吉登斯提出了社会科学一级建构和二级建构的理论。

社会科学一级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结构的分析。

吉登斯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

因此,分析社会结构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关键。

其次,社会变迁的研究。

吉登斯认为,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研究社会变迁有助于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再次,社会行为的研究。

吉登斯认为,社会行为是人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表现,研究社会行为有助于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目的。

社会科学二级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理论的建构。

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是对社会现象的系统解释,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预测社会现象。

其次,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吉登斯认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再次,社会科学的实践应用。

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应该服务于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吉登斯的社会科学建构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理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基本概念 吉登斯

社会学基本概念 吉登斯

社会学基本概念吉登斯?
答:吉登斯在其著作中阐述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以下是部分概念:
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其最著名的理论之一。

他认为,社会结构是由行动者在日常实践中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则和资源所构成的。

这种结构化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由行动者创造结构,又由结构塑造行动者的行为。

社会实践:吉登斯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实践是行动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工作、家庭、休闲等。

这些实践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互动的场所。

时空关系:吉登斯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社会生活的两个基本维度。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社会现象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时空分延”的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重组,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信任:吉登斯认为,信任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是建立在抽象系统(如货币、法律等)的基础上的。

这些抽象系统使得人们在没有直接互动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交易和合作。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强调社会实践、结构化、时空关系和信任等概念的重要性,这些概念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透视,结构化,现代性,全球化]结构化现代性与全球化

[试论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透视,结构化,现代性,全球化]结构化现代性与全球化

结构化现代性与全球化——试论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透视论文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出现了两种新的理论倾向,一种是新的理论综合的潮流.另一种是研究的视野不断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向全球化扩展的倾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吉登斯关于“结构化理论”大纲、“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研究,探讨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现代性”与“全球化”分析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对他理论的某些偏颇,提出了质疑。

论文关键词:结构化;现代性;全球化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出现了两种新的理论倾向,一种是新的理论综合的潮流,另一种是研究的视野不断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向全球化扩展的倾向。

近年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与语境下,有不少学者呼吁要倡导一种社会学理论研究范式的变革“面对全球化,许多宏观社会学研究仍以国家为分析单元,将国家间的互动视为世界社会的主要动态,因而已经走到认知和解释的极限,社会结构的跨国化和全球化这种本体论的转换,要求进行某种认识论的转换,”伴随着这种呼声,各种研究全球化的社会学理论也竞相登场,吉登斯结合其创建的结构化理论,将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分析紧密地连在一起,认为全球化是现代性的一种必然结果,是现代性的各种制度维度在全球蔓延的结果,吉登斯用结构化理论中的时空要素的延伸机制将二者连结起来;吉登斯的这种全球化观,被认为是一种“制度转变论”。

本文试图系统评述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现代性”与“全球化”分析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他的理论有失偏颇的地方,也给予了几点相应的质疑。

一、结构化理论:试图超越“二元论”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在认识他的结构化理论之前,必须首先分析一下他的“双重解释学”——一种认识论,它是吉登斯关于社会学元理论问题的一种表述。

1.“双重解释学”:它划清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异,指明了社会科学的实践内涵及与日常生活世界的紧密的互动关系。

“双重解释学”的基本涵义是:社会科学观察者必须从解释学角度掌握生活的各种描述,然后将这些描述转化成社会科学的话语范畴,这些话语范畴同时也为普通的行动者解释与掌握,并重新纳入到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

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

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

• 关于行动主体的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问题入手来考察。为 •
什么行动者会坚持参与例行常规的再生产?为什么他们会参 与变迁的生产? 吉登斯关于行动主体的理论设定了三种层面的主体性。话语 意识是主观论行动理论家主要关注的层面,也就是推理与存 在性意义的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实践意识,指的是对例行行 为形式的不言自明的意识。第三层面是无意识。这个层面是 结构化理论的独到之处,它由此表明了行动者再生产或改变 实践的原因。根据吉登斯的看法,从婴儿早期开始,行动者 就已经有了某种原初的、无意识的需要,渴求一种熟悉感, 渴求对自身所处社会世界中的那些稳定性质有一种切实的把 握。吉登斯称这种复杂的感情为“本体性安全”(ontological security),归根结底是由成年人通过参与例行常规之再生 产而得到保障的。社会再生产进一步增强了行动者对于自身 具有资格能力的感觉,确保他或她对自己世界中的认知秩序 保持信任。吉登斯认为,行动者之所以会再生产例行实践, 就是因为别的选择会激发焦虑,引起失范。
• 社会行动、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化是吉登斯社会理论的基本
内容。 “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既不是个体行动者的经 验,也不是任何形式的社会总体的存在,而是在时空向度上 得到有序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行动。 “在时空向度上的有序安排”——在具体条件和过程中的社会 行动如何受社会制度制约而完成社会结构化。
• 由于吉登斯关注的是真实发生的、具体的日常生活,因此
在其理论视野中的社会事件和社会行动,都应当是在特定 的时空位置上发生或存在的。于是,时间和空间概念不仅 引入了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原则。 吉登斯指出:“各种形式的社会行为不断地经由时空两个向 度再生产出来,我们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说社会系统存 在着结构性特征。”

安东尼·吉登斯及其社会学理论

安东尼·吉登斯及其社会学理论
其次,“新的法律机构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方面,“非个人方式适用于所有社会等级的法规日益增多”,法律向普遍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法律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再次,国家加强了中央财政管理,税收征集更加严厉。
在吉登斯看,绝对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做了精神上、组织上和制度上的准备。
也就是说,行动既是自觉性、能动性,也是偶然性、意外性,是二者的统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本身也是无意识后果的普遍存在。
(4)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按照吉登斯的观点,社会生活本身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不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度制约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运动方式。
正因为信任同时空分离和抽离化机制如此密切相关,所以,当人类社会进入到晚期现代性时(late modernity),时空分离和抽离化走向了极端,信任也达到了极端。没有信任以及信任的丝毫移动都会导致现代性后果——灾难的发生。
所以,他说,“在现代性条件下,信任和安全、风险和危险以种种具有历史独特性的方式而相互并存”。(《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98,21)
一是传统国家。其主要特征是“分化”,因为它的政治中心的行政控制力非常有限,以至于政治结构中的成员并不能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统治”。这样的国家如古希腊,中世纪的欧洲,中国封建帝国等等。在这个阶段,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同乡村中的被统治阶级出现了分离,也就是如马克思所说的城市与乡村的分离。
城市是统治阶级的聚集的地方,而农民牧民只能在乡村居住,这种形式表面上看似乎国家的控制权力是高度集中的,表面上看似乎国家能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有效的控制。然而,吉登斯认为,事实恰恰相反,城乡分离、阶级分化造成了形式的集中却很难进行有效地社会控制。
因此,结构化过程就是规则和资源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作用,其结果是各种社会制度的建构。因此,结构二重性(规则及资源)与制度的多重性(政治、经济、法律、俗语等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吉登斯社会科学一级二级建构

吉登斯社会科学一级二级建构

吉登斯社会科学一级二级建构吉登斯社会科学理论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一级和二级建构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细致的论述,全面介绍吉登斯社会科学的一级和二级建构,并展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吉登斯社会科学的一级建构主要关注社会行动的解析和理解。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探究人们的行动和意图对社会结构的塑造和演变产生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想研究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堵车的问题。

吉登斯的一级建构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从个体行动的层面出发,探究个人的意图、行为和决策对于交通拥堵这一社会问题的贡献。

我们可以调查研究司机为什么选择在高峰时段上路、为何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是否有其他更有效的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等等,从而理解个体行动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一级建构只是吉登斯社会科学的第一步,为了全面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我们还需要进行二级建构。

二级建构关注的是社会结构与个人意识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结构的作用和制约。

回到堵车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二级建构来探究交通政策和城市规划等社会结构对司机行为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是否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是否便捷、交通规则是否合理等等,从而分析这些社会结构因素对个体出行选择的制约和引导作用。

吉登斯社会科学的一级和二级建构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将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相互关联起来,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分析社会现象,并得出更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实际上,吉登斯的理论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理论研究,吉登斯社会科学的一级和二级建构也可以指导我们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居民对住宅环境和公共设施的需求,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改善城市结构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建议。

在社会政策制定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社会结构对弱势群体的影响,从而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改善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结构化理论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在与功能主义的抗衡中诞生的。

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84年出版的《社会的结构》是该理论最成熟、最系统的著述。

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可以看成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一次总结性描述。

这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在书中,吉登斯主要论说了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这也是社会学家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他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表达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一种建立在结构二重性基础上的理论。

该理论通过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反思,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即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提出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过程才能得到说明。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容结构化理论是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探究个人的社会行动及其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他反对社会学理论传统上的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视为彼此独立存在的两极, 要么强调“社会结构的物化观”, 将社会结构视为独立于个人行动的象“物”一样外在于个人的实践的东西; 要么强调微观的个人行动、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和个人的意义建构, 将宏观现象还原为微观现象来解释的二元论观点, 认为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双方都是相互包含的, 并不构成各自分立的客观现实。

他的这一辩证观点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的构成》一书中所阐述的结构化理论之核心——行动与结构的二重性原理中。

吉登斯将“结构”理解为不断地卷入到社会系统的再生产过程之中的规则和资源: 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 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 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 又改变着结构。

论文范文:社会学理论中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探索

论文范文:社会学理论中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探索

论文范文:社会学理论中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探索引言一、选题的依据及研究的意义1、理论背景分析在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

而在这之前,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工业社会引起的种种问题己引起人们对现代性风险的重视,但在理论上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

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1986年贝克《风险社会: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的出版,他首先提出“风险社会”这个概念,并对风险社会理论做了总体性论述。

恰逢同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与“风险社会”联系在一起。

由此,有关风险与风险社会的议题才迅速跃入人们的视野。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海湾战争的爆发、英国疯牛病((BSE)的流行、亚洲金融危机、中国1998年大水灾、口蹄疫流行、"911”恐怖事件、SARS爆发等等,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印证了“风险社会”的存在。

于是,风险社会理论再度成为社会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

2、选题的依据毫无疑问,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西方反思现代性思想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

在此背景下,风险社会理论作为西方反思现代性的一种后果也渐渐地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渗入。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正面临着简单现代化与反思现代化的双重境遇①,如何应对现代化本身带来的种种危机以及减少或缓解现代性风险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之一,是我们如何理解西方提出的有关风险与风险社会的理论:他们所认识的现象是否是每个社会都具有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见解是否都适合每个社会的不同情况?如此等等,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出我们应有的反馈(假设现代性风险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我们就更有这个必要)。

因此,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探究势在必行。

这也是本文选题的重要依据和意义。

此外,本文选取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作为探索对象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吉登斯是我们所熟知的西方社会学家,也是在世不多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理论家。

吉登斯 社会学

吉登斯 社会学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发展中的社会学观点: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的角度是跳出个人情境的即时性,去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问题,想象自己已经离开了日常生活的熟悉的惯例。

本文的例子是“咖啡”:联系到了它的价值,作用,社会与经济关系以及全球化等问题。

这就是想象力的结果。

2.研究社会学:个体性的背后反映额是整个大的社会背景,社会学就是要研究社会对个体的塑造以及个体对自我的塑造之间的联系;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情境不仅仅包括随机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或者行动,也包括通过特点鲜明的方法结构化了的,成形的事件和行动。

3.社会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A.文化差异意识;B.政策效果的评价,对特点政策的影响的后续的调查才可能实现吧;C.自我启蒙,增进对自己的了解,解读大的政策或者制定自己的政策来帮助自我;4.社会思想的发展:早期理论家: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瓦解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家们一方面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社会结构,一方面研究过程。

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的创建者,三阶段律:他认为人类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三个阶段。

提倡建立社会学为核心的新宗教“人性宗教”(崇尚科学)。

埃米尔·涂尔干:他主要探讨的三个问题是: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性学科的重要性;第二,个体的出现和一种新兴的社会秩序的形成;第三,社会中道德权威的来源和特征;他关注对社会事实的研究,社会事实的特点是:它是行动、思想和感觉的方式,对个体有着强制制约的力量,这种制约包括:直接的惩罚、社会拒绝(行为不被接受)和简单的误解(言语上的冲突)。

同时,他关注社会团结和精神团结(使社会免于混乱的原因),他认为劳动分化程度低的传统文化是以机械团结为特征的。

他将社会因素带入自杀行为中进行研究。

卡尔·马克思:他主要寻求对当今社会的变革的解释。

第一,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因素:资本和工薪劳动者,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阶级矛盾;第二,历史唯物史观,他认为社会变迁的根源是阶级矛盾(经济因素),资本主义会被另外一种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或者共和主义的社会所替代。

吉登斯社会理论体系及其内在逻辑

吉登斯社会理论体系及其内在逻辑
概言之就是以结构化理论为依托介入当代学并不是有关人类社会整体研究的一门通用学科关于现代性全球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讨论形成而只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只关注发达的或现的包括全球化思想风险思想信任思想生活政代的社会
2008年第6期 第24卷(总第142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进行概括,对现代性带来的宏观、微观结果进行理 论说明,并倡导生活政治以解决现代性的困境。
1.现代性的特征。反思性现代性理论总结了现
代性的四大特征:反思性、风险性、断裂性和制度 性。反思性概念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的一个基本 概念。“我们应该把‘反思性’理解为持续发生的 社会生活流受到监控的特征”…”,反思性是行动者 对行动的监控,这种监控通过对行动的再认识而对 再行动进行修正。对行动的再认识以知识和信息为 中介,因此行动的反思性本质上体现着“知识的反 思性”。知识的反思性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确定性的怀 疑态度,表明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不断被修正的过程。 “现代性是在人们反思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构建起 来的。”¨m在现代社会,知识和行动的反思性愈益凸 显出来,因而吉登斯才用“反思性”一词概括现代 社会的总体特征。风险性是现代性的又一重要特征。 风险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现代概念。传统文化中没有 风险概念,它把不幸后果和灾难看成是神的旨意或 命运的安排。现代社会则不再把灾难归结为神秘力 量,而是视为人类主动行为的不利后果。对这些后 果的预测就是所谓的风险。在现代性发展的早期, 风险可以被精确计算,风险借助保险估算转换成定 量的价值偿付而被化解。然而在现代社会,科学的 不确定性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难以估算。科学 知识的反思性通过“结构二重性”内化于社会制度 之中,使现代风险成为“结构性风险”。此外,风险 不仅包括风险本身还包括风险意识,对风险的夸大 和低估都可能转化为实质性风险。“断裂性”是吉登 斯对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之间巨大差异的概括。 他把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理解为断裂,这 种断裂是由现代性发展的绝对速度、全球扩张的范 围以及现代制度的固有特性造成的。从制度上看, 现代性可以归结为四大制度维度:资本主义、工业 主义、军事力量和监控。这四大维度构成了现代性 的制度性特征。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知识的反思 性是现代性激进扩张的三大动力源。这种扩张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在处理行动和结构关系方面,将重点放置于行动者 对自己的保障的维护和对潜藏在行动脉络里的规则的掌握 上,并根据这个来解释如何在行动中被产生出来,而同时 忽视了行动者本身的创造力和结构的转化等问题。


三、关于吉登斯的批判理论
• 吉登斯将他的著作看成是对批判理论的贡献,但是 他批判不过是遵循了批判的最低概念,他的注意力对日 常生活中的理论和思想进行理性批判。 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具有批判作用,甚至有时社会 理论就是批判理论。 他认为社会研究必然包括涉及双重理解: 一是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必然包括行动者自己对 社会现象的理解;二是社会学研究正在为研究的对象提 供另一重科学的理解。
三、对宏微观社会学视角分野的讨论 和对社会学概 念的重新定义
• 3、社会系统根植于这些系统性关系之中,它们之所以能 凸显出来,是因为确定的结构性原则推动产生了时空跨越, 并可以明确地限定的全部“制度的聚合”。 4、他认为物质制约是指人的身体的生理能力和物质环境 的共同作用,限制行动者可行的选择 5、约束性制约则源于某些行动者对惩罚性反映的制约。 6、结构性制约则源于行动情景,即相对具体情景中的行 动者来说,结构性制约与行动者的动机理由是行动的基础。
• •
二、对某种社会本性与日常生活例行特征关系的讨论
• 吉登斯首先联系对无意识本质的解释来说明结构化理论 的重要概念,而后描述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相互交织关系的 心理学基础。 • 1、吉登斯对共同在场情况下的日常接触的反思性监控, 通常总能与人格中的无意识成分相互协调。 • 2、分析了行动者的心理特性,集中讨论了各种发生在共 同在场情况中的互动问题后,为了指出行动者在互动场合中 的定位问题等与社会系统更为广泛的联系。就行动者、位置、 场所等概念进行重新说明,讨论了“区域化”问题后,勾画 了区域化与社会结构化之间的重要关系。 • 3、规范性约束强有力地约束着人们的“举止得体”,这 些情景片段与一般社会生活的其他部分相互分离,构成不同 的区域,这种区域体现在不同场合要求人们不同的表现。
五、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总线
• 吉登斯将个人行动——社会结构的关系成为二元论;提 出了使用结构和行动者的二元性解决宏观观察和内在的微观 观察之间的对立问题。
• 为此他提出了二元性来替代二元论:结构并非外在于人,而 在某种意义下是内在于多于外在于个人活动。 • 1、行动者具有知识,这种知识可以反身监视自己的行动 和进行情况、自己表现和其他日人的观感——“相互的知 识”;这种知识存在于实践意识内。 2、实践意识是反身性的,而且是实践取向的;它与行动 者的旨趣、人际关系和社会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解释:社会结构的含义
社会学家的基本假设:
一、把观察对象当作一个指定的类型(角色、阶级、价值担当、社会性别、 社会)的一系列的分析单位; 二、这些单位是彼此存在着明确的关系; 三、单位之间的这些关系结合在一起,使被观察对象具有独特的模式,需 要把这种模式理解成为一个总体; 四、这一关系模式才时间上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后来,社会结构概念的融入社会学理论中,并产生了社会学结构理论 的发展方向: 一、第一种思路是建构主义社会学:认为结构是人类有意或无意创造出来的; 它被视为一种作为人类行动后果的突生规律性;行动着的主体被看成结构安 排及其内在约束的创造者。 二、结构被看作一个观察者的范畴,一个存在社会学家脑海中的概念;结构 是一个方法论范畴,概括了所有有规律的、持久的关系面相。 三、实在论思路或本质主义思路:结构被看成潜藏于外在表象之下的决定因 素;日常社会经验和信念被看成是一种假象,位于意识形态下的一个真实的 实在
• 安东尼· 吉登斯生于1938年生于英国。他是当今英国重要的 社会思想家,与哈贝马斯、布尔迪厄等齐名。1970年成为英 国剑桥皇家学院院士,曾经任剑桥大学教授;1996年任伦敦 经济学院院长。 • 代表性著作:《社会的构成》(1984);《民族—国家与 暴力》(1985)、《现代性的后果》(1990)、《现代性自 我认同》(1991)、《亲密关系的转型》(1992)、《第三 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1998)。 •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是他的“结构化理论”;他使用 了这个理论考察了欧洲现代性的进程,分析了现代性在欧洲 兴起的特点和表现等。

五、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总线
• 3、分析行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也要从实践意识和存在 保障两点入手,行动者对社会结构约束也是来自他自己的 需要和保障。 4、结构与行动的关系 结构是行动的媒介,同时也是行动的成果。因为结构是 行动的条件媒介,它一方面构成了行动的可能性,另一方 面却是约束着行动。结构是行动的成果,因为,结构并非 完全外在于行动,结构作为记忆痕迹而指导着行动者的行 为,而就行动者进行行动而言,也同时产生结构,结构只 有通过行动展现出来。
三、基本态度
• (一) 吉登斯认为在社会学发展历史上,存在以下四个 不言自明的预设: • 1、社会学发展追求自然科学化; • 2、社会学产生的背静是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面对 诸多社会问题而兴起的保守思想; • 3、社会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秩序问题——社会如何可 能? • 其背后的预设是社会是自存的整体,有可以分辨的边界、 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 4、社会学研究的社会基础是以共识为基础的秩序,冲突 是异样态度。 • 吉登斯为自己确立的任务就是破除这四大虚设,对社会 学发展加以重新思考。

还例如他对权利的解释:权利是行动者的转化能力。 权利不一定阻碍行动者,也不一定干涉行动者的自由,它 实际上也是行动者达成自己目标的媒介。这个解释本身存 在很多问题。
二、吉登斯的结构化二元性理论是否 真的克服了二元论
• 他认为人是有知识的行动者,能够运用符合其行为的结 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再生产,因此结构不是存在行动的人 之外,而只能是存在于结构化了的行动本身之中。 这个说法只是淡化了主客观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 完 全超越二元论;更像是将两者强拉在一起。
• • •
四、对结构概念的讨论和结构理论的推论
• 吉登斯认为结构是一个通用的类属范畴,包括几个结 构概念之中: • 1、结构性原则; • 2、结构丛; • 3、结构特征。 • 吉登斯使用他的理论对社会变迁进行解构。他认为: • 1、从结构性决定机制到社会进化再到历史唯物主义, 其一般性程度是逐渐递减的。 • 2、在社会进化过程,对权利概念进行了重构。他认为 权利是使人完成某种事物的手段,因此直接蕴涵在人类行 动中。
• • •
三、基本态度
• (二)吉登斯提出三个问题:
• 1、现代社会究竟是如何变迁的?

2、与以前的各种社会形态相比,现代社会的变迁有着何
中特殊性?

3、为了认识这一种社会变迁,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以 往的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如果需要,又如何改进?
三、基本态度
•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 吉登斯面对这样三个关键性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 1、在理论分析层面,他认为当今社会学理论应当在本体 论意义上,进行有深度的挖掘,要很好地融合向导哲学, 从而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 2、在理论建设思路方面,他认为必须提倡理论的多元化, 批判地继承经典社会学理论,破除正统共识,吸取各种各 样的先进的 思路和视角; • 3、在理论分析对象的背景方面,吉登斯认为必须围绕现 代性及其分裂,扩散的宏观过程,尤其是在高度发达的现 代社会,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现代社会的变迁。 • 4、在理论自身的兴趣,他认为常人和专家之间存在不同 的知识存在着交织和渗透等。
第一节 吉登斯思想的来源、批判对象 及基本态度
• 一、思想来源
• 吉登斯的思想非常丰富,所涉及的思想来源也极其广泛。 其思想基本线索如下: • 1、他受到现代哲学中“语言转向”思想的影响; • 2、他受到舒茨现象学和民俗方法学的影响; • 3、他大量地吸收了戈夫曼的思想; • 4、解释学对他的影响是独特的; • 5、他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进行详尽的评论; • 6、赞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主张和对资本主义的分析 • 7、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进行极大的关注; • 8、对福柯后现代理论进行评论。
二、批判对象
• 吉登斯的思想是在批判中展开和建立起来的,主要集中 在对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和进化理论的批判中。 • 1、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 吉登斯反对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类比;认为这种类 比而产生的方法、预设和目标是不切合实际的。主张反思 性和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 2、对功能主义的批判 • 反对功能主义认为的社会的再生产是通过自身系统完 成的。他认为社会再生产具有历史和必然性;应关注行动 者本身和他们行事的理由。 • 3、对进化理论的批评 • 他反对所有以历史进化为预设的理论。
第二节 结构化理论
• 一、结构化理论的主要概念 • 吉登斯在其《社会的构成》一书中,阐述了结构化理论 的主要概念:行动、结构的二元性、行动与制约和结构与 制约挂念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为了确立这些概念,他首先批判了两种本体论: 一是解释社会学的以“主体的某种压倒性地位”作为自 身的基础; 另一是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以“社会客体某种压倒性 地位”。
三、对宏微观社会学视角分野的讨论 和对社会学概 念的重新定义
• 吉登斯认为对社会学进行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的
划分,往往会在很多问题上产生误导。
• 他从行动者和共同在场出发,对较大社会系统的讨论。 • 1、他认为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来自使动性和制约性。 • 2、他认为社会是以一系列其他系统性关系为背景,从中 突显而出社会系统。
• • •
• 他认为他的理论——他称为的结构化理论基本目标之一在 于批判这两种本体论。
一、结构化理论的主要概念
• 1、行动: 吉登斯认为行动并非是一些行为的组合。行 动的理性化是指作为过程的意向性,是认人的行为的例行 特征。 2、结构:左右容许转换的生成框架,即作为社会系统 的特性组织起来的规则与资源或一系列转换关系。 3、结构二元性:行动者和结构二者的构成过程并不是 彼此独立的两个既定现象系列,即某种二元论,而是体现 着一种二元性。二元性 是相对二元论而言,在结构二元性 观点看来,社会系统特征对于它们反复组织起来的实践来 说,既是后者的中介,又是它的结果。结构不是外在之物, 而是内在于人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