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审丑

合集下载

审美与审丑的转化——庄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两条路径

审美与审丑的转化——庄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两条路径

892021.04[摘 要]中西美学史上庄子和亚里士多德最早将“丑”纳入审美范畴,但在处理“丑”如何能成为“美”这一问题上却显示出很大的不同,这一不同具体体现在两者的思想渊源、表现方式、审美价值三个方面。

从思想渊源来看,庄子继承和发扬老子以“道”为本的宇宙观,认为“道”生万物,而亚里士多德则秉承“神”造万物的宇宙观;从表现方式来看,庄子认为美丑是同一的,而亚里士多德则趋向“纯形式”的美丑转化;从审美价值来看,庄子所主张的睹“有”的审美观,使得中国的审美标准沿着这一路径达到“气韵生动”的高峰,而亚里士多德则在形式法则和本质论的基础上,开创着西方睹“有”的美学观。

[关键词]美 丑 庄子 亚里士多德[中图分类号] J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4-0089-04审美与审丑的转化——庄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两条路径□ 孙 雪三峡大学作者简介:孙雪,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美丑问题一直是中西方哲学家和美学家们所热议的话题。

时至今日,关于美和丑的讨论仍然层出不穷,对美和丑的不同态度也决定着中西方在审美观上的差异,而庄子和亚里士多德作为中西方美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对美和丑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更能体现出中西方在审美观上的差异。

庄子和亚里士多德在将“丑”纳入审美范畴这一做法上,具有相通性,但是在具体的观点中,庄子和亚里士多德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而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则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中西方美学在思想渊源、表现方式、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相通与分野,而庄子和亚里士多德在“丑”这个审美范畴上的差异正是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中西艺术价值的走向与精神趣味的不同旨归。

一、思想渊源:“道生万物”与“神造万物”庄子关于世界的本源问题,继承和发扬了老子以“道”为本的宇宙观,认为“道”产生万物,“所谓道生万物,只是说道是万物产生的前提,没有道的安排和支配,就不会有万物的产生,而不是说道像母亲生孩子那样,直接就生出了万物”。

“审美、审丑、审智”说的理论得失

“审美、审丑、审智”说的理论得失

散文理论的贫弱是文学理论场域内突出的现象。

除了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之外,散文研究与理论建构之间的阙域,迄今为止尚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辨识,也是散文理论举步维艰的表征之一。

孙绍振的“审美、审丑、审智”说在新世纪初期面世,理论模型的宏伟与逻辑论证的粗放构成了鲜明的错位关系,其中关于“审丑”的演绎在逻辑自洽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审美、审丑、审智”说由闽派理论界的代表人物孙绍振所提出。

如果说陈剑晖是新时期散文思潮、争鸣、理论诸场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话,那么对于孙绍振而言,他则是新时期文学理论、争鸣、观念诸场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从新诗理论到文学主体性的论争,再到小说理论和幽默理论,从创作论范畴中的审智理论再到文本细读理论,在这些理论场域和研究范式的自由切换,皆能见出其强大的学术活力和及时介入的理论态度。

而散文如其所言,则是“最后关注的形式”。

作为后期涉足的研究领域,孙绍振当然不满意于平面研究的形式,文艺理论家的身份和自觉意识,推动着他在这一新的试验田里另起炉灶,树立新说。

平心而论,孙绍振的散文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并不多,如果以论文、专著、影响力三个指标来验证散文研究成果的话。

毕竟,新时期文学以来,专注于散文研究的学者并不多见,如前所述,这也是导致理论建丰子恺漫画“审美、审丑、审智”说的理论得失文/刘军设身影蹒跚的一个原因。

不过,他的研究成果却因为方法论和研究视角的独特,还是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他的《“真情实感”论在理论上的十大漏洞》(《江汉论坛》2010年第1期),是一篇全面清算和批判“真情实感”论的学术论文,在立论和逻辑上推翻了这一长期笼罩散文界并演化为教条的理论观点。

相关余秋雨、南帆等人的作家作品研究也注重新意的开掘。

此外,他的台港幽默散文研究更是别具一格。

在散文理论的声张方面,借助于前期的理论积累,尤其是《文学创作论》中关于形式美的理论思考,再加上积淀的大量文本细读的经验,他绕开了范畴论、特征论这些常见的理论视角,而是基于建设“散文审美规范”的思路入手,强调散文在形式美因素上的独特文体特征。

审美与审丑的关系论述

审美与审丑的关系论述

审美与审丑的关系论述审美与审丑,这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看似对立,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审美好像那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人人都爱欣赏它的娇艳。

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穿着时尚得体、打扮精致的人,心中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愉悦感。

这就是审美在起作用,我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本能的向往和喜爱。

就像蜜蜂总是朝着盛开的花朵飞去一样,我们的目光也总是被美好的东西所吸引。

那优美的画作,动人的音乐,壮丽的风景,都能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

审美,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和诗意。

那审丑呢?审丑可不是说我们就专门去看那些丑陋的东西来折磨自己的眼睛。

审丑更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我们内心对于美的标准的另一面理解。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奇装异服,或者是行为怪异的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觉得丑。

但你仔细想想,这种“丑”为什么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呢?是不是因为它违背了我们心中常规的美的标准呢?这就好像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扔进去一块大石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虽然这块石头在湖水中显得突兀、不和谐,也就是我们说的“丑”,但它却让我们重新审视湖面原本的平静,也就是我们常规的审美标准。

在艺术领域,审丑更是有着独特的地位。

有些画家会画出一些扭曲变形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看起来并不符合我们日常的审美。

可是,这正是艺术家在通过审丑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

这就好比是用一种逆向思维来引发人们的思考。

如果说审美是在描绘美好的梦境,那审丑就是在戳破那些虚幻的美好,让我们看到梦境背后的真实。

它让我们意识到,美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多元的、复杂的。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说,一些喜剧演员会故意扮丑来逗观众发笑。

他们把自己的脸涂得花花绿绿,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

这看似是一种审丑的表现,但实际上,观众在笑的过程中,也在感受着一种别样的乐趣。

这种乐趣来源于对常规审美的一种突破。

我们平时总是追求端庄、优雅,可当看到这些扮丑的表演时,就好像是从一个严谨的城堡里走出来,进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游乐场。

审美—审丑—新审美:论审美文学批评的演进

审美—审丑—新审美:论审美文学批评的演进

审美—审丑—新审美:论审美文学批评的演进
曾艳钰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32)1
【摘要】审美批评是一切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其他文学批评显在或者潜在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理论既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也导致了文学评论中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匮乏,研究者以理论概念肢解研究对象,迎合各种理论预设的结论,我国文学理论界与文学研究界也因此在去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去审美理性与审美理性批评等二元对立中不断摇摆。

本文将梳理审美文学原理得以生成演变的学术史和学科史,分析从审美到审丑再到新审美主义的发展演进,揭示其所从出的历史文化语境与思想学术渊源,用辩证理性观在恢复传统美学的审美自主性和当代反审美主义的激进立场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从文学经典和大众文化研究中找到审美批评的共通之路,强化审美批评为“三大体系”建设提供纠偏机制的作用,为建构新的审美批评范式提供一种思考。

【总页数】12页(P1-12)
【作者】曾艳钰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审美、非审美、审丑并存之研究
2.审美与审丑的双重变奏——论铁凝小说的审美意识
3.从“审丑”到“审美”——以《老王》为例谈中学语文课堂的审美观照
4.从“审丑”到“审美”:先秦女性审美原则历史变迁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审丑的例子

审丑的例子

审丑的例子
(最新版)
目录
1.审丑的定义和概念
2.审丑的例子
3.审丑的积极意义
4.审丑的负面影响
5.如何正确对待审丑
正文
审丑,是指在审美过程中,人们对于丑陋事物的关注和欣赏。

在很多情况下,审丑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现象,它与个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有关。

审丑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首先,审丑常常出现在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欣赏中。

比如,有些现代艺术作品以抽象、怪异和丑陋的形象为特点,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往往会对它们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表示赞赏。

另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作者也会通过描绘丑陋的人物形象来突显故事的主题和人性。

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就是一个审丑的典型例子。

其次,审丑也出现在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中。

在一些自然景观中,人们常常会欣赏到一些形态奇特、色彩斑斓的石头、植物和动物。

比如,我国的黄山奇松怪石,就是一种典型的审丑景观。

然而,审丑也有其负面影响。

过度的审丑可能会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念扭曲,进而影响社会的审美风气。

比如,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有些人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会刻意制造一些低俗、恶心的内容,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审丑现象。

因此,对于审丑,我们应该持一种理性的态度。

在欣赏审丑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避免陷入过度的审丑中。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审丑现象研究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审丑现象研究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审丑现象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审丑现象研究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审丑现象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在作品中,艺术家通过表现人物的相貌,来表达自己对于美与丑的态度。

审丑现象是制约着古代文化美学的一种表现。

本文将从审美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审丑现象。

一、审丑的起源和定义审美是美感的体验和评价。

审美是美的评判标准,是借助美的意象来判断艺术价值的方法。

审丑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

审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中,审丑是一种伦理观念。

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这个观点表明,外表的美是内在道德的延伸,只有在内外的完美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二、审丑在古代绘画中的表现和变化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审丑现象表现在人物造型、肖像、姿态等方面。

如果人物画得丑陋,说明艺术家不注重审美。

而如果人物画得美丽,说明艺术家有高明的审美能力。

审丑现象的变化与历史和社会背景有关。

在古代,审美标准有较大的差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审美标准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审美观点会随之不断改变。

例如,唐朝是一个审美标准相对较为发达的时期,大量的美女画作表明了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

对于人物的审美观念,唐代的艺术家倾向于轮廓清晰,面容清丽。

而到了宋代,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家倾向于展现人物更多的情感和内在世界,不再那么神仙、飘逸,而更加具有人性化。

在明代时期,审美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物塑造比较注重实在,逐渐讲求世俗美。

而清代,人物塑造更加注重精练和雕琢,审美观点相对比较固化。

三、审丑现象对当代艺术的启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审丑现象为当代艺术带来了启示。

随着审美观点的不断发展,艺术家应在表现主题的同时注重审美,尽力去追求与自己的审美标准相符合的呈现方式。

在当代艺术方面,审美观点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艺术家可以根据自身审美标准,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表达更加真实和自由的审美态度和文化自信。

《审丑》内容概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审丑》内容概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审丑》内容概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1 概述审丑是指对审美的一种批判性思考和评判,尤其是对丑陋的审美标准和现象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审丑的意义和作用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重要。

在传统的审美观念中,美与丑往往是二元对立的概念,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而审美标准也因而形成了固化的桎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变迁,对美和丑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审丑不再仅仅是对丑陋现象的批判,更是对审美观念的挑战和再思考。

审丑的重要性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为人们提供了以新的视角来审视美与丑的关系,使审美成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领域。

人们开始意识到,审美标准的形成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可能导致不同的审美观念。

审丑的目的不仅在于反思现有的审美观念,还在于唤起人们对于审美多样性的关注和尊重。

审丑呼吁人们超越表面的丑陋,从更广阔、更深入的视野来审视和理解审美。

在审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重新思考美丑的界限,以及美与丑的关系如何被塑造和影响。

通过审丑,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审美的本质,培养独立的审美判断力,拓展审美边界,从而推动社会对于美与丑的认知和包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审丑的意义、影响和局限性,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于审美的思考和探索。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和介绍。

可以按照以下方向来撰写:文章结构的安排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框架,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首先,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

可以说明文章的包含的主要部分和章节,并简要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和重点。

例如,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目的和内容。

其次,解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说明每个章节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和衔接方式。

例如,引言部分主要是引入文章的主题和概念,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和问题的引发,而正文部分则展开论述和分析,结论部分对前文进行总结和回顾。

审美向审丑的趋势

审美向审丑的趋势

审美向审丑的趋势
审美向审丑的趋势指的是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向着喜欢丑陋、不合常规的事物和形象倾斜的趋势。

这种趋势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反叛心理:审美向审丑的趋势可能是一种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抗。

人们希望通过贬低传统的审美标准,放大个体特点和不完美之处来传达自我独特性和反叛态度。

2. 娱乐观念的改变: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审美向审丑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当代艺术的影响:现代艺术中,审美向审丑的元素被广泛使用。

一些艺术家或作品通过打破传统的审美规范,探索更宽泛的审美领域,引发人们对审美价值的思考和争议。

这些艺术作品和观念不断地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念。

4. 营销策略的变化:在商业领域中,一些品牌和广告商开始借助审丑的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通过使用丑陋、怪异的形象、言语和行为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引发对产品或服务的关注,增加购买欲望。

总的来说,审美向审丑的趋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对传统审美标准的反抗、娱乐观念的改变、当代艺术的影响和商业营销策略的变化等。

审美和审丑,该怎样界定

审美和审丑,该怎样界定

审美和审丑,该怎样界定审美要在实践中,它是一种实践美学。

我认为审美,关键是要找到一些生活里被遮蔽的、有实践性、创意的东西。

生活中我们应该挖掘一些创造性的内容,但往往一些创造性的东西在别人看来是有点荒诞的。

《堂吉诃德》就是一本笑料百出的书,但其实这里面写的是一种最美的人格。

主人公一辈子读骑士书,到老的时候他出去闯荡,他的生活是跟正常人反着来的。

他看到羊群以为是恶魔就冲过去,看到大风车也去挑战,但这本书呈现的不是情节荒诞的问题,而是当时的时代问题。

他去冲杀羊群,人们就会痛打他一顿,哪怕把他当成一个疯子,也不会有怜悯,不会有同理心来理解他内心深处的单纯、勇敢。

所以这是社会本身的问题。

有时候,事物最有价值的那部分往往跟世俗的价值观相反,跟环境有点格格不入,然后就呈现出某种荒诞性来,最后被边缘化。

我非常提倡审美要携带一种让人落泪的笑的元素。

审美就是要打开生活里被埋没、被隐藏的东西,好的审美暗含一种悲剧性。

世界主流审美是趋向于普适性的美好的,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就是人和世界的冲突,人和社会的冲突里有太多黑色幽默性质的东西。

西方就有黑色幽默的传统,像《二十二条军规》所体现出来的。

审丑就不一样。

审丑其实是审美的一种异化,是审美的另一种“表达”或“表现”,如果从幽默角度看,可以看到很多表面欢乐、内核糟糕的价值观,就是呈现出一种虚假的繁荣。

社会生活中有一种规律,大家都想从别人身上找幸福感。

如果是没有操守的人,他可以让所有人快乐,因为他没底线;他可以降低任何标准,不坚持任何东西,然后取悦他人。

这种人其实是奴隶性格,生活中他貌似过得风生水起,但实际起到的作用是放大人性的弱点。

审丑实际上能审出人性,我们自己笑了半天,最后才发现是在笑自己。

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格格不入”的人,有些确实是假装的、骗人的,但有些真的是有情怀的。

当对这些人的判断不在大众逻辑认知里,大家就觉得后者是装的,便会用个人的认知来“杀死”一批有情怀的人。

美学原理谈审丑的应用

美学原理谈审丑的应用

美学原理谈审丑的应用1. 引言在美学学科中,审美是一个关键概念。

审美即对美的评判和欣赏,通过审美可以对不同的事物、艺术品、文化等进行判断和表达。

审丑则是审美的一个方面,是对丑陋、不美的事物的评判和处理。

本文将探讨美学原理在审丑上的应用。

2. 审丑的定义审丑是指对丑陋、不美的事物进行评判和处理的过程。

丑陋不一定指外貌上的丑陋,还可以包括各种不和谐、不协调的元素。

审丑的目的是通过对丑陋的事物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升审美体验和艺术品质。

3. 美学原理在审丑中的应用以下列举了美学原理在审丑中的应用方式:•对比与平衡:通过对比和平衡的手法,可以凸显丑陋事物的不协调性,从而加深观众对丑陋的认知。

通过对比还可以突出美的元素,使观众更加明确地感受到美与丑的差异。

•形式与结构:审丑需要对事物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评判。

形式指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结构则指的是内部组织和关系。

审丑可以通过调整形式和结构的方式,改善丑陋事物的表达和效果。

•颜色和光影:颜色和光影是造型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审丑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整颜色和光影的使用方式,可以增强丑陋事物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材质和质感:事物的材质和质感对审丑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和质感,可以改变事物的外观和触感,从而提升丑陋事物的美感。

•情感和主题:审丑也涉及对情感和主题的处理。

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的塑造,可以使丑陋事物更具深度和内涵。

4. 审丑的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审丑的应用案例:•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审丑被广泛应用。

建筑设计师通过对建筑形式、结构、光影、色彩等方面的调整,可以使本来丑陋的建筑物变得具有艺术价值和美感。

•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审丑可以通过对产品外观、材质、颜色、质感等方面的调整来实现。

通过审丑的手法,可以使本来丑陋的产品变得更加美观和富有吸引力。

•绘画和雕塑:绘画和雕塑艺术中,审丑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艺术家通过对作品的构图、颜色和材质的运用,可以使丑陋的事物呈现出美感和艺术价值。

审美与审丑作文二百字

审美与审丑作文二百字

审美与审丑作文二百字英文回答:Beauty and ugliness a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They are both subjective concepts that are shaped by our personal experience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societal norms. What one person finds beautiful, another person may find ugly. There is no objective standard of beauty or ugliness, and what is considered beautiful in one culture may be considered ugly in another.The concept of beauty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qualities such as symmetry, harmony, and balance. We are drawn to things that are beautiful because they please our senses and make us feel good. Ugliness, on the other hand,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qualities such as asymmetry, disharmony, and imbalance. We are repelled by things that are ugly because they offend our senses and make us feel bad.However, beauty and ugliness are not always so clear-cut.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are both beautiful and ugly at the same time. For example, a decaying flower may be considered beautiful because of its delicate colors and intricate patterns, but it is also considered ugly because it is dying. Similarly, a scarred face may be considered beautiful because it tells a story of survival and resilience, but it is also considered ugly because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norm.Ultimately, beauty and ugliness are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 when it comes to what is beautiful or ugly. What matters is that we appreciate the beauty in the world around us, even when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see.中文回答:美与丑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审丑现象的看法 -回复

审丑现象的看法 -回复

审丑现象的看法-回复审丑现象,也被称为审美的错位,是指一些在审美标准上,被大众所认可、接受的个体或行为,因为某种原因而被批判、嘲笑和歧视的现象。

正如其名,审丑现象是审美判断的偏差,是大众对美的认识出现了丑陋的错误。

审丑现象以其特殊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看待审丑现象呢?首先,审丑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体现了社会对美的认知差异,又折射出个体的审美需求和追求的多样性。

审美是主观的,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尽相同。

因此,审丑现象并非绝对存在,而是相对于主流审美标准而言。

审美需要与审丑相对立才能确立,正如有黑色就有白色,有高矮胖瘦之分。

审丑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时尚的多变性。

如果大家都只追求着同一种美,那将是一种极度的单调和无聊。

正是因为审丑现象的存在,才有了时尚的异军突起和创新的可能。

其次,审丑现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和流行趋势。

所以,审美的错位和审丑现象时有发生,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奈,但也往往因此产生了一些全新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形式。

曾经,被视为审丑的各种流派,如抽象主义、当代音乐,最终却被认可为独立的审美艺术形式。

审丑现象的不同,反映了审美趣味的多样性和需要个体发现和追求自身内心真实喜好的重要性。

审丑现象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它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寻找自我认同的空间。

第三,审丑现象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审美中国特色和文化多元化。

审美的错位不仅发生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也发生在不同的文化之间。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审美差异是由其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正所谓"人山人海,各有各的品味",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中,审美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更何况,审美本身就是一种观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它需要不断的与外部世界进行对话和交流。

审美的错位不仅是私人品味的容错,也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社会文化的体现。

审丑的当代意义

审丑的当代意义

审丑的当代意义【提纲】一、审丑的当代意义概述审丑,作为一种审美观念和行为,指的是人们对丑陋、畸形、怪异等事物的关注和欣赏。

在当代社会,审丑现象日益凸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纲】二、审丑在当代社会的体现1.艺术领域在艺术领域,审丑现象屡见不鲜。

许多艺术家纷纷以丑为美,通过创作丑陋、怪异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

如某些当代艺术家热衷于创作丑陋的雕塑、绘画等,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关注。

2.社会现象审丑现象不仅在艺术领域得以体现,同时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网络上的恶搞、丑化形象的表情包、段子等,都是审丑现象的体现。

此外,某些整形美容手术也呈现出审丑的特点,如追求整形成怪物般的脸孔。

【提纲】三、审丑的价值取向审丑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二是对人性多样性的包容。

通过对丑陋、畸形、怪异等事物的关注,人们可以从中发现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进而尊重个体的独特性。

同时,审丑使人们更加包容人性的多样性,认识到世界的美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丽,还包括丑陋、畸形等。

【提纲】四、审丑与审美的关系审丑与审美虽然关注的是不同的对象,但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审丑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拓展和补充,使人们在欣赏美丽的同时,也能够关注到丑陋、畸形等事物所蕴含的价值。

审美和审丑相辅相成,共同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提纲】五、如何看待审丑现象面对审丑现象,我们应抱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既要尊重个体独特性,也要关注人性多样性。

在审美过程中,既要欣赏美丽,也要发现丑陋、畸形等事物背后的价值。

同时,要注意审丑与低俗、恶俗的界限,避免陷入审丑的过度消费。

【提纲】六、结论总之,审丑的当代意义在于拓展人们的审美视野,丰富审美体验,促进人性多样性的发展。

文化的审美与审丑作文

文化的审美与审丑作文

文化的审美与审丑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美丽的花与奇特的石头你们知道吗,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有的让我们觉得美丽,有的却让我们觉得奇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的审美与审丑。

审美与审丑的书籍

审美与审丑的书籍

审美与审丑的书籍审美与审丑是人们对于美与丑的评判标准。

它们既是主观的,也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审美与审丑的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一主题,并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审美与审丑的书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评价,它与人们的情感、文化和经验紧密相关。

审美是一种审视和欣赏美的能力,它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学习来培养和提高。

《审美的艺术》是一本经典的书籍,它由英国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斯图亚特·汉普森·伯德(Stuart Hampshire)所著。

这本书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标准和美的体验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的存在。

在这本书中,伯德提出了美是一种特殊的感知经验,它不同于其他感知经验,如知觉和情感。

他认为,美是一种纯粹的感官享受,它与我们的情感和欲望无关,而是通过我们的感官器官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意识。

伯德还讨论了美的标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美的体验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与审美相对的是审丑。

《审丑的本质》是一本探讨审丑问题的书籍,它由美国文化学者尤金·麦克布赖德(Eugene Mcbride)所著。

这本书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审丑的本质和影响。

在书中,麦克布赖德认为审丑是一种对于不美的评判和感受,它与审美相对立。

他认为审丑是一种主观的评判,它受到文化、社会和个人习惯的影响。

麦克布赖德还讨论了审丑的标准和审丑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审丑带来的负面影响。

审美与审丑的书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与丑的存在,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文化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标准,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提高自己对美与丑的辨别能力。

除了阅读书籍,我们还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参观美术馆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观察细节、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与自己的感受进行对比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

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与“审丑”

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与“审丑”

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与“审丑”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审美”“审丑”有所侧重,但本质是统一的,“审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审美”。

“审美”经历的是“发现美——感悟美——肯定美——颂赞美”的过程,通过阅读感动与心灵震颤,激起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审丑”则经历“发现丑——联想丑——否定丑——贬抑丑”的过程,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

这里不作虚空的探讨,而以人教课标版必修3小说单元为例来谈。

人教课标版必修3小说单元选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经典文章。

对这三篇小说,我们可以将审美与审丑结合起来进行。

一、对比中辨美、识丑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所刻画的王熙凤、贾宝玉,我们可以从对比阅读中来感受曹雪芹在两个人物身上寄寓的不同情感。

先看王熙凤的出场与表演: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

文化的审美与审丑作文

文化的审美与审丑作文

文化的审美与审丑作文
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文化中的审美与审丑这个有趣的话题!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某个艺术品、建筑或时尚单品的时候,内心对它是狂热的赞美还是深深的厌恶?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会有完全不同的审美判断,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审美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比如,在西方文化里,人们更欣赏那种摆脱世俗、追求理性和谐的审美价值观;而在东方,人们则更青睐包含诗意、蕴含神秘色彩的艺术品。

就拿穿衣打扮来说吧,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过于暴露或夸张的装扮会被视为审丑;但在现代一些青年潮流文化中,这种打扮方式反而被当做是酷炫与个性的体现。

怎么看?哪种审美观更正确?其实都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审美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文化差异导致了审美的多元化,而正是这种多元化才让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价值观,而不是武断地下定义。

毕竟,谁也无权评判一种文化的审美观比另一种优越或低劣。

朋友们,让我们怀着谦逊的态度,用包容的眼光去欣赏这个世界上五彩缤纷的文化审美,而不是固步自封地站在自己的审美高地上评头论足。

美的定义因人而异,这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文化的审美与审丑作文

文化的审美与审丑作文

文化的审美与审丑作文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审丑”这玩意儿在咱们的生活里是越来越常见啦。

今儿个,我就跟您唠唠我经历的这么一档子事儿,好好说道说道这文化里的审美和审丑。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个所谓的“艺术展”。

原本满心期待能看到些让人眼前一亮、心生美好的作品,可谁承想,一进去我就傻眼了。

展厅里摆着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有个作品居然是把一堆破轮胎胡乱堆在一起,旁边还立着个牌子,写着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说是要表达啥啥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

我就纳了闷了,这堆破轮胎能看出啥破坏来?我只看到了乱糟糟,一点美感都没有。

还有一幅画,那颜色用得呀,简直辣眼睛!红红绿绿的,毫无章法,就像小孩子拿着颜料随便乱涂一通。

画家还说这是在展现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可我瞅了半天,只觉得眼睛疼,心里也堵得慌。

这时候我就忍不住琢磨了,这到底是艺术呢,还是纯粹在“审丑”?咱再回想回想以前那些美好的文化艺术。

比如说中国的山水画,那山峦起伏,那水流潺潺,那树木葱茏,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一种宁静和优美,让人看了心里舒坦,仿佛能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还有那些精美的瓷器,那细腻的质地,那优雅的造型,那绚丽的色彩,无不彰显着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可如今,这些真正美的东西好像渐渐被冷落了,反倒是那些稀奇古怪、让人看不懂的“丑”东西大行其道。

您说,这是为啥呢?我想来想去,觉得可能是有些人想要标新立异,想要吸引眼球,觉得越怪越丑就能越出名。

可他们忘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美好的东西。

就像咱过日子,您是愿意天天看着整洁漂亮的房间,还是愿意待在一个又脏又乱的地方?肯定是前者吧!文化也是一样,咱得追求那些能让咱们心灵得到滋养、能让咱们感受到美好的东西。

我又想起有一次去听音乐会。

那是一个传统的民乐演奏会,有二胡、古筝、笛子,演奏的都是经典的曲目。

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陶醉了。

那悠扬的旋律,仿佛带着我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古代文人雅士在月下吟诗作画的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美?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
感受,简而言之,美是使人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美不能用概念来规定和判断,生态美学认为,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一切,凡是有利于人的生命发展的,就是美的,人对自然、他者和社会的审美体验,是人生存的必要基础,有美的存在就有丑的存在,丑代表人性的负面,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扭曲与异化。

我们通过审的活动来对事物的美丑做出评判,审美和审丑都是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们是非功利的直观感受活动,美与丑都是非测定性的,它们的这种特性是来自审美和审丑的主观性和美丑的形象的生命增长性,审美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掌握方式,是人与世界之间发生的一种特殊关系”。

这种特殊关系按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观点,就是“审美客体”(对象)激起“审美主体”特殊的、神圣的、高尚的“审美感情”的关系,在美学范畴里,审美规范被分为四类:优美、崇高、滑稽和丑怪,所以说丑化也被看做是一种审美规范,审丑被看作是“审美疲劳”的产物,我认为审丑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之所以出现丑的心理特征,是因为美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可以在美与丑之间转换。

对待美与丑,我们应该有客观、宽容的心态,有平和、正确的眼光,在我们睁开双眼将目光投向世界时,世界也就会染上“我”的色彩。

人多有爱美之心,而少有爱丑之心。

美的事物,往往让人珍爱、留恋;而丑的事物,则往往让人唾弃、避之为恐不及。

尽管审美往往离不开审丑,但是审丑必然是为了审美,丑主要是作为美的陪衬存在的,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把丑和恶混淆在一起,因此丑就不可能成为审美
的对象,早古希腊时期,以美为中心的审美传统已经根深蒂固,美是一种最深的审美信仰,甚至他们认为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在表现痛苦时依然是避免丑的,本文将要讨论当代的艺术的审美观和审丑观。

上审美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因为观看了割自己的手喝血的视频对艺术产生了质疑,他提出艺术不是美的么,那为什么这种让人心里不舒服的行为还会被人称作为艺术?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是用技巧和想
象创造可与他人共享的审美对象、环境或经验。

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

割自己的手喝血这种行为刺激了人们的视觉,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我们始终有终归会死去并回归大地的愿望,这种无意识动机很少表现为明显的自毁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死的本能转向外部,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引起大多数不愉快感受的事物也可以被称为艺术,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想象是一种特殊的转移形式,被他称为升华,所谓升华就是本能冲动向社会认为对自己有用的或得到社会承认理解
和赞许的思想、理想和活动的自行转变。

用哲学的观点来说,我们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同样美与丑都不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在一群人看来这样的行为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而这样的行为刚好引起了另一群人的共鸣,在这些人看来,这就是艺术,艺术的创作和审美都是以社会允许的方式宣泄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它们是使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得到替代性的满足,而这也就是艺术欣赏和审美经验的本质所在,观赏和创造艺术品的满足和愉快方式,基本上不与周围从的
真实世界发生关系,而是与自己的心灵所产生出的幻想的王国产生关系。

费希纳的审美认知理论来看,在普通的情感状态下,他人的快感会传到给我们,而他人的不快乐也会使我们感到到不开心,在不快乐的情绪状态下,他人的快感反而会传给我们以不快。

很多时候引起了我们愉悦心情的感受真的就是我们真正的感受,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说引起我们自身不舒服的就不是艺术,与美直接有关的是快乐,快乐使人产生美感,美的事物可以是艺术,那么我们认为丑的就不可以是艺术吗?答案是否定的,艺术不仅仅可以表现愉悦的心情,也可以把内心的痛苦通过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我认为审美和审丑的之间的分界线十分的模糊,格式塔学派认为,审美欣赏的目的,是借助审美对象与人的同形同构关系使自己的情感愿望得以表现。

他们认为,表现是人的知觉样式固有的特征。

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能够引起人的美感,不是因为舞蹈中对孔雀的形态、动态的表演,使人联想美丽的孔雀而感到美,而是因为表演中体现的孔雀的“力的样式”传达给人脑皮层,受“同形同构”的影响产生快乐的知觉共鸣。

再如柳树被动下垂的样子会引起人的悲哀情感,也是由于柳树的样子与人的“悲哀情感的力”具有“同形同构”的关系。

所以柳树这一形象可以表现人的悲哀情感。

总而言之,外在世界的力与人的内在的力具有同形同构性,同形同构引起的共鸣产生人的美感。

我认为这种观点在形的整体性、力的表现性和运动性等方面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但它缺乏科学的心理学依据,另一方面忽视了社会实践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只从生理和心理方面解释事物和情感的力的关系,从
而忽视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忽视了社会和历史对人的心理结构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具有片面性。

之所以会产生审丑现象,就是因为社会实践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把丑排除在审美形态之外,也没有把丑作为审美范畴来研究。

现代,丑从各个方面渗透进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艺术,丑以其最本真的形态从边缘走向中心。

我们对丑加以关照,一是对美学长期以来一直忽略的问题提起重视,二是丑的文化在当代确实占有一席之地且发展非常快速。

从审美到审丑的视觉必将对当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

我认为当代审丑现象的产生还有几个原因是人们的从众心理、积极性偏见和自尊需要使然,当大众由于对现代主义艺术“认知不协调”时,就会感到非常困惑和焦虑,希望能够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减少、消除自己在把握这些艺术品时的不确定性,规避负面心理状态。

然而,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理论水平却无法实现这种需求,因而需要借助其他人的评判和阐释,从而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一套认知世界的基本图式,通常我们会因为要合群,而人云亦云,由于给予他人积极肯定的答案更容易使自己愉快,所以人们在进行判断时,表达积极肯定估计的往往要多于消极否定的。

这意味着大众往往更愿意给予那些在艺术史上已经取得了一定地位的
现代主义艺术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从而造成了我们感知美的感觉出现偏差。

往往我们在欣赏丑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比较心理,在丑中寻求自我安慰,对于自尊低的人来说,是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自尊的,比如有比他们更不堪的可以评头品足的对象,这是一种维护自尊的自我防御机制。

尼采说过:“无论在造型艺术还是音乐和诗歌中,除了美丽灵魂的艺术外,还有着丑恶灵魂的艺术;也许正是这种艺术最能达到艺术的最强烈效果,令心灵破碎,顽石移动,禽兽变人。

”我们通过审的活动来判断事物的美丑,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对一件事物美丑的判断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感受的,到底是达芬奇创造了蒙娜丽莎,还是蒙娜丽莎创造了达芬奇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