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血液透析室各项规范概要
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
![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060118577232f60ddcca1db.png)
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为了规范本省血液透析治疗的管理,保证治疗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和《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等制定本管理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和血液透析中心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最低要求。
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参照本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在当地卫健行政部门、省和地区透析质控中心备案。
(二)开展血液透析长期血管通路(包括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和各种动静脉内瘘)建立手术的医疗机构必须具有内科、外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基本功能科室,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具有处理内外科常见疾病和内外科急症能力。
(三)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具备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接诊区、库房、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格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必须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质量检测制度、技术操作规范、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及病历档案管理制度等。
1.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分区及要求血液透析室(中心)按实际需要合理布局,必需具备基本功能区,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
(1)透析治疗区①透析治疗区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III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
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
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换气扇。
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和护理操作。
②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床(椅)间距能满足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不少于0.8米。
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中心供液系统要有透析液接口。
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
③透析治疗间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或应急发电设施。
血透室规章制度
![血透室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d93005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c.png)
血透室规章制度
第一条,血透室的使用范围。
1. 血透室是专门用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才能在此进行工作。
2. 未经许可,禁止非医务人员在血透室内进行任何活动。
第二条,血透室的卫生要求。
1. 血透室的卫生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无菌环境。
2. 所有进入血透室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并在进入前进行手部消毒。
第三条,血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 血透设备的使用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资质。
2. 每次使用后,血透设备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
使用时的安全和卫生。
3. 定期对血透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四条,医疗废物的处理。
1. 血透室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2. 医疗废物的处理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禁止非专业人员私自
处理医疗废物。
第五条,突发事件的处理。
1. 如发生突发事件,如设备故障、患者突发状况等,必须立即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2. 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必须保持冷静,确保患者和工作人
员的安全。
第六条,违规处理。
1. 对于违反血透室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
的处理和处罚。
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将取消相关人员在血透室内的工作资格,并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凡在血透室内工作或接受治
疗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规定。
血液透析管理规范检查
![血液透析管理规范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ffd41f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6.png)
血液透析管理规范检查引言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为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治疗效果,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管理规范。
本文将对血液透析的各个方面进行详述,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设备管理设备的采购与维护:确保透析设备为合格产品,并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设备的消毒:每次使用后,应对透析机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设备的档案管理:建立设备档案,记录使用、维修、保养等信息,便于追踪管理。
二、医疗人员资质培训与认证: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医护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
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血液透析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
医护人员资质审核: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能力。
三、患者管理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进行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血液透析相关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度。
患者档案管理:建立患者档案,记录病情、透析效果等信息,便于追踪和管理。
四、感染控制操作规范:制定严格的血液透析操作规范,降低感染风险。
消毒制度: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确保环境、设备、用品等清洁无菌。
患者筛查:对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筛查,确保患者安全。
五、医疗记录管理记录规范:制定详尽的医疗记录规范,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记录审核:定期对医疗记录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电子化管理:采用电子化管理系统,便于信息的存储、查询和追溯。
六、药物管理药物储存:确保药物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避免药物失效或变质。
药物使用规范:制定药物使用规范,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核对与审计:定期对药物进行核对和审计,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七、持续改进与质量监控质量标准制定:根据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制定血液透析的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与反馈: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促进持续改进。
血透析规章制度
![血透析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e89f45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e.png)
一、总则为保障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有效,规范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血液透析室主任负责血液透析室的全面工作,组织实施本规章制度的执行。
2. 血液透析室护士长负责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协助主任做好管理工作。
3. 血液透析室护士负责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4. 血液透析室技术人员负责血液透析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操作。
三、血液透析室环境及设施1. 血液透析室应保持清洁、通风、温度适宜,地面、墙面、门窗等设施定期消毒。
2. 血液透析室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药品、医疗器械及消毒用品。
3. 血液透析室应设置独立的透析区、无菌区、清洁区、缓冲区等,各区域划分明确。
四、血液透析患者管理1. 患者入院后,由护士进行登记、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及透析需求。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患者姓名、床号、透析机号、透析液配方等。
3. 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4. 血液透析结束后,护士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做好透析记录。
五、血液透析操作规程1. 血液透析前,护士应检查透析设备、耗材是否完好,透析液是否合格。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3. 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透析参数,调整透析剂量。
4. 透析结束后,护士应清洗透析设备,消毒耗材,做好记录。
六、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 患者使用过的透析设备、耗材应及时消毒处理。
3.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七、血液透析室安全管理1. 定期检查血液透析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血液透析室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八、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九、附则1. 本规章制度由血液透析室主任负责解释。
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1df68f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6.png)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第八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管理。
血液透析室各项制度与要求
![血液透析室各项制度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5042968a26925c52cc5bfd4.png)
血液透析室各项制度与要求一、血液透析室环境要求1、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到达《医院消毒卫生标准》III类环境要求(1)保持空气清新,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后通风(2)空气平均菌数≦4.0(5分钟)CFU/皿2、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3、透析单元内物品表面菌数≦10cfu/c㎡4、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二、血液透析室消毒要求1、每次透析结束(1)血液透析治疗室通风(2)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3)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它有效消毒剂应对透析机外部擦拭消毒(4)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韩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5)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消毒液2、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三、血液透析室操作要求1、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达到消毒水平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一用一灭菌4、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5、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四、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1、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管理保存体检资料2、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检测,乙肝抗体阴性的工作人员h建议注射乙肝疫苗3、操作中应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穿戴个人防护装置(1)普通治疗区:基础防护:工作服、口罩、工作帽(2)传染病治疗区:加强防护:防护镜、隔离衣五、手卫生:什么情况下要洗手1、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2、直接接触每位病人前后,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3、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后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六、手卫生:什么情况下进行手卫生消毒1、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消毒2、须使用清洁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后,再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护理、治疗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七、手卫生:什么情况下戴手套1、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带清洁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并进行洗手或快速手消毒2、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个通路部位、处理或清洗透析机等操作时戴清洁手套3、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洁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清洁手套4、进行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处理伤口戴无菌手套5、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清洁手套6、复用透析器的工作人员应戴清洁手套7、手部皮肤破损时应戴乳胶手套八、手卫生:什么情况下不带手套1、透析前准备(透析机检测、安放及冲洗管路和透析器)2、操作透析机屏幕3、测量患者血压等体检操作4、配置各种药品5、接触医疗文件6、接触门把手等公用物品九、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处理1、紧急处理办法: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出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安尔碘或其它消毒液(如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漏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3、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建议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其后1-3个月再检查,仍为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4、被HCV和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检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有专业人员对暴漏级别进行评估,根据暴漏级别和病毒的载量水平,咨询专业医师考虑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十、医疗废物的处理1、分类原则:区别医院废物与生活垃圾2、暂时存放的专业设备,定期消毒、清洁3、使用专用包装袋或容器,包装应防渗漏、遗撒和穿漏4、按规定的时间、路线移到暂存点5、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天十一、传染病疫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1)2h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网络报告(2)未实行网络直报,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卡2、其他乙、丙类传染疾病人或疑似病人诊断后(1)24h内进行网络报告(2)未实施网络直报,24h内寄出传染病报卡十二、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生物污染检测1、透析用水检测: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2、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3、透析用水的国家标准(YY 0572-2015)-最低标准(1)细菌培养基础选用胰化蛋白胨葡萄糖(TGEA)或R2A营养琼脂,不能使用血琼脂或巧克力脂,培养温室17-23°C,培养时间7d,细菌<100CFU/ml(2)内毒素测定采用鳌试剂,内毒素<0.25EU/ml(3)化学污染物达标*高品质透析液的透析用水的基本标准(1)细菌<0.1CFU/ml,内毒素<0.03EU十三、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生物污染检测1、透析液检测:透析液采样口(1)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2)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3)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1次2、常规透析液的标准(1)AAMI RD52:2004标准:细菌<200CFU/ml,内毒素<2EU/ml(2)ISO 11663:2009标准:细菌<100FU/ml,内毒素<0.5EU/ml(3)JSDT标准:细菌<100CFU/ml,内毒素<0.05EU/ml3、超纯透析液的标准透析用水超标→输水管路的消毒透析用水合格,透析液超标→所有同型号透析机检测透析机消毒程序验证十四、透析患者的检测第一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有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1、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2、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检测HBV-DNA及肝功能指标3、HCV抗体阳性患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及肝功能指标4、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长期透析患者1、至少每6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2、不能解释的肝脏转氨酶异常的血液透析患者,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3、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患者,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4、怀疑可能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其后1-3月应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5、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十五、事件原因与问题相关人员法律、法规意识薄弱,违规操作1血液透析室结构管理上(1)布局与流程不合理(2)无丙肝阳性患者的分区、分机(3)无透析器复用机,手工操作复用透析器(4)缺少简单辅助呼吸、除颤仪等急救设备(5)透析室主管医师为住院医师不符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2、血液透析过程管理上(1)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检查标准不完善,且未及时更新(2)复用一次性置换液管路,且丙肝患者复用透析器,缺少复用记录(3)丙肝、乙肝患者为严格执行分区分机治疗(4)多人共用一瓶肝素盐水的情况下,未能做到一人一次一针管(5)自己配制透析液,没有进行透析液生物污染的检测和记录(6)相关人员感控知识欠缺、手卫生依从性差违反《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流程》、《血液透析器复印操作规范》等。
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
![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40508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e.png)
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保障血液透析室内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的详细内容:一、血液透析室的环境要求:1.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 室内墙壁、地面、天花板等表面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洁,不得有裂缝、破损等。
3. 室内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操作。
4. 室内应设置洗手池,并配备洗手液、干手纸等卫生用品,以便医护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
二、血液透析室的设备要求:1. 透析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透析器和管路应每次使用后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3. 应配备充足的透析器和管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确保其清洁、完好无损。
三、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措施:1. 医护人员应佩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并定期更换。
2. 医护人员在操作透析机和管路先后应进行手卫生,并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3. 透析室应制定适当的清洁和消毒计划,定期对室内设备、工具、地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4. 室内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积,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5. 室内应设立专用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以防止细菌交叉感染。
6. 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7. 室内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室内空气符合卫生标准。
四、血液透析室的感染监测和报告:1. 透析室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2. 发现院内感染疑似或者确诊病例时,应即将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 定期对透析室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感染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遵守标准要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最新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最新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2b9b39ec8d376eeaeaa31ea.png)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第八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管理。
血液透析管理规范
![血液透析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b2e5d0f763231126edb11e2.png)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79514873c1ec5da51e27075.png)
*****医院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第八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管理。
血透室规章制度
![血透室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49471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3.png)
血透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血透室内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1. 血透室内禁止吸烟、喧哗和食用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2.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血透治疗,确保操作准确、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3. 患者在接受血透治疗前,应按照医嘱进行适当的饮食和药物控制,避免因个人原因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4. 血透室内所有医疗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保障治疗效果。
5. 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 患者在血透室内应保持安静,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避
免因个人行为影响到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
7. 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8.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进行反映,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解答。
9. 血透室内禁止私自调整治疗设备和药物剂量,必须按照医嘱和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治疗。
10. 其他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和血透室管理制度执行。
以上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凡在血透室内工作和接受治疗的人员,均应严格遵守,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的处理。
医院血液透析室各项规范
![医院血液透析室各项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589c11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2.png)
空气栓塞是血液透析中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现代透析机器的空气报警及气泡捕获设计,使此并发症极少发生。
在泵前存在负压的管路部位,空气仍有可能进入血管。
此外,穿刺和深静脉插管操作时,亦可能使气体进入血管.空气栓塞的症状取决于发生时病人体位和进入气体的容量.坐位患者,气体可进入脑血管,产生癫痫、意识丧失等精神症状。
卧位或者下肢和中心静脉插管患者,气体将进入右心室,并与血混合后产生气泡,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憋气、胸痛和心律失常。
1 .即将夹闭透析管路,住手血泵。
2.将病人置于头低脚高位,并左侧卧位,使气体位于右心房。
3 .心肺支持,包括吸入高压氧,采用面罩或者气管插管。
4 .若无高压氧,可通过机械通气吸入 100%氧气。
5.如空气量较多,可进行右心房或者右心室穿刺抽取气体。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红细胞寿命为正常人的 1/2—1/3,但透析中溶血的发生往往与外界因素有关。
透析血泵、缠绕的透析管路和血泵前动脉压过高均可导致溶血.此外,透析用水中氯胺、铜、锌和硝酸含量过高可引起溶血,用于透析器复用的化学物质如甲醛、过氧化氢,亦与溶血有关。
当发现透析管路中大块、透明状血液,应考虑急性溶血。
1 .即将住手透析,夹闭静脉管路,丢弃管路中血液 .吸氧。
2 .即将行全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结合珠蛋白、乳酸脱氢酶( LDH )、高铁血红蛋白。
3 .及时纠正贫血,必要时可输新鲜全血,将 Hb 提高至许可范围3 .检测透析用水中氯胺、硝酸和重金属含量。
4 .若为复用透析器,测定残留消毒剂含量。
5 .因溶血常伴高钾血症,应严密监测血钾,避免发生高血钾。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需重新开始透析。
肌肉痉挛在血液透析中较为常见,常发生于透析后半时段,多见于下肢.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
过度超滤、低钠透析液、无镁透析液、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等,可使肌肉痉挛发生率增加。
虽然此并发症并不危及生命,但可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和患者依从性.1 .对透析间体重增长过多患者,尽量避免过度超滤,或者增加透析液钠浓度.2 .透析前服用苯二氮卓类(如安定)和硫酸奎宁,可有效预防肌肉痉挛的发生。
血液透析相关规范
![血液透析相关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25829f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c.png)
一、 以“患者至上”为宗旨,热忱为患者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 坚持岗位责任制,医师、护士、技师不得擅离职守。
三、 医师要严格掌握血液透析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积极收治病人,组织血液透析治 疗的实施和对危重病人的抢救。
四、 医师在透析先后要认真检查病人并做好医疗文件的书写。
五、 严格查对制度,护士执行医嘱要三查七对,护士完成当日工作后须认真复查,并做 好次日的工作准备,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
六、 定期检查急救器材、药品,保证抢救工作正常进行。
七、 加强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对新技术的开展应做到有指证、 有把握、有准备。
八、 加强进修生的管理和培养,指定专人教学,不盲目放手。
一、 严格执行员工守则及“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凡进入透析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章着工作衣、帽、鞋。
三、 进入“中心”应保持肃静,室内定期进行消毒,做空气培养并记录。
四、 室内各种仪器、器械、家具、被服等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严格遵守物品、设备 的使用保管及检查核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记录破损、维修、遗失情况。
五、 爱护公物,室内器械、物品均有专人负责,不得擅自外借挪用,如有特殊情况及时 请示。
六、 增收节支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注意节约水、电气,为了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力求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提高警惕重视安全保卫工作,注意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
随时注意消除隐 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在涉外活动中要做到内外有别。
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
1、 负责“中心”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
2、 每日对每班病人巡诊一次,对危重病人随时诊察。
3、 认真进行诊断、治疗和特殊操作,及时下达医嘱。
定期为病人化验。
4、 认真书写病历等医疗文件,填写特殊报表,做好交接班工作。
5、 参加值班、急诊、门诊、会诊及出诊等工作,组织临床病历讨论,决定患者的院内会七、患。
八、 九、诊或者转科转院。
6、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
(完整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国家卫计委版)
![(完整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国家卫计委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b77fb64b35eefdc8d333ff.png)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第八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管理。
血液透析室(中心)管理规范
![血液透析室(中心)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1ae1d0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b.png)
血液透析室(中心)管理规范一、候诊区和接诊室管理规范候诊区和接诊室既是患者等候区域,也是患者称量体重,医护人员分配患者透析单元、评估生命体征、制订治疗方案,以及开取处方和化验单等的工作区域,应注重该区域的秩序管理。
1. 教育患者遵守透析室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保障就诊和治疗有序。
2. 保持透析等候区、更衣室环境安静和整洁。
3. 患者等候区应保持地面清洁、防湿滑,不得摆放杂物,避免患者跌绊。
4. 设置有清晰的挂号、就诊、收费、取药、化验和辅助检查等诊治流程的提示板。
5. 在人群集中高峰时段,安排专人进行疏导和管理。
二、血液透析治疗准备室管理规范(一)治疗准备室功能与设置治疗准备室是放置各种药物和无菌物品的清洁区域,设置在血液透析室(中心)清洁区的位置。
每班次应设置专职护士进行相关操作,进出该区域的人员应由透析中心的管理人员授权,封闭管理。
(二)治疗准备室管理1. 非传染病和传染病的患者应分区,宜设置传染病患者专用治疗准备室。
2. 药品管理(1)各种药品标识明确,独立存放,毒麻药双人双锁专人管理。
(2)静脉用、口服用、外用药物、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标识明确并分类存放,按有效期顺序放置。
(3)根据不同药物特性放入冰箱或药柜中保存,按照时间顺序分类放置。
(4)定期检查治疗室存放药品的有效期,过期药品及时更换。
3. 冰箱应使用冰箱温度表持续监测,保持清洁,物品分类摆放整齐。
4. 进入透析治疗区域的物品不得再次进入治疗准备室。
5. 生活垃圾桶加盖,垃圾产生后随时清理;不得放置医疗废物桶。
6. 治疗准备室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中规定的Ⅲ类环境。
(三)药物配制流程血液透析过程中所需的肝素溶液、低分子量肝素制剂、红细胞生成刺激剂、铁剂等药品的配制,必须在治疗准备室对每位患者分别进行配制。
1. 药品准备(1)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准备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每次配药前先对治疗台面进行清洁消毒擦拭,确保治疗台干净整洁。
血液透析__规章制度
![血液透析__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24be35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3.png)
一、总则1. 为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血液透析质量,规范血液透析操作流程,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2.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
二、血液透析室设置与设备1. 血液透析室应具备独立的通风、采光条件,设置缓冲区、治疗区、监护区等。
2. 血液透析室设备应包括血液透析机、水处理设备、透析器、透析管路、消毒设备等。
3. 血液透析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消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人员配置与职责1. 血液透析室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技师等人员。
2. 医师职责:(1)负责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会诊工作;(2)制定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并监督执行;(3)定期评估患者透析质量,调整治疗方案;(4)参加值班、急诊、门诊、会诊及出诊等工作。
3. 护士职责:(1)负责患者的护理、透析操作及监测;(2)协助医师制定血液透析治疗方案;(3)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和交接班工作;(4)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
4. 技师职责:(1)负责血液透析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消毒;(2)协助医师和护士进行透析操作;(3)定期检查水处理设备,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四、血液透析操作流程1. 患者入室后,护士进行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记录。
2. 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血液透析治疗方案。
3. 护士协助患者进行血管通路建立,并做好穿刺点消毒。
4. 医师、护士共同进行血液透析操作,包括:(1)透析器安装、连接;(2)血管通路连接;(3)透析机参数设置;(4)血液透析过程监测。
5. 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6. 血液透析结束后,医师、护士共同进行血管通路封管、穿刺点消毒、脱机等操作。
五、消毒隔离与废弃物处理1. 血液透析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2. 血液透析室使用的物品应进行严格消毒,包括透析器、透析管路、穿刺针等。
3. 血液透析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与管理规范
![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与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b75c8ac69eae009591bec60.png)
精选课件
33
二、质量管理
10、设置药剂、医学检验、辅助检查部门及消毒供应室等辅 助功能单元的血液透析中心,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 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相应规范开展工作。
11、建立血液透析患者信息登记、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精选课件
26
一、机构管理
⑷.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⑸.加强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⑹.对血液透析中心的病历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
血液透析病例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 时性;
⑺.对设置的药剂、检验和消毒供应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 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3、至少有1名肾脏病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 以上血液透析诊疗经验的医师(可以多点执业)不少于每周1 次的定期巡查。
4、设置护士长,协助督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工作, 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血 液透析护理与管理工作至少3年。
精选课件
30
二、质量管理
与其签订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患者救治的医疗服务 协议;
建立绿色通道,保障转诊通路畅通;
血液透析年检时必须出具相关的工作内容证明材料;
精选课件
20
八.其他
血液透析所中心应当与至少一个具有血液透析慢性 并发症诊治能力的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
并与其签订血液透析慢性并发症患者救治的医疗服 务协议,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双向转诊通道;
2、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管理有关原则, 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做到布局 合理、分局明确、标识清楚。
血透室院感标准
![血透室院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c155a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1.png)
血透室院感标准血透室是指用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特定空间,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卫生的环境,以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为了确保血透室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1. 空间设计与布局:- 血透室应位于医院内的相对独立区域,远离其他病房和手术室,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血透室应具备充足的空间,以容纳透析机、患者床位、医护人员工作区等必要设备和区域。
- 血透室的布局应合理,设有足够的通道和紧急出口,以确保人员的流动和疏散。
2. 空气质量控制:- 血透室应配备适当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和净化,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 空气过滤器应定期更换,以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 定期检测血透室内的空气质量,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浓度,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3. 消毒与清洁:- 血透室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设备等。
-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清洁剂,确保彻底清除细菌和病毒。
- 血透室内的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菌状态。
4. 患者管理:- 患者进入血透室前应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评估,以确保他们适合进行透析治疗。
- 患者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透析治疗,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穿戴干净的衣物等。
5. 医护人员培训与管理:- 所有在血透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院感防控知识和操作规程。
-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以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院感防控水平。
-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要求,做好手卫生和消毒工作。
6. 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 血透室内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应按照医院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 废物和污染物的存放和处理区域应与患者区域和工作区域分开,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 废物和污染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确保无害化处理和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院血液透析中空气栓塞的处理规范空气栓塞是血液透析中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
现代透析机器的空气报警及气泡捕获设计,使此并发症极少发生。
在泵前存在负压的管路部位,空气仍有可能进入血管。
此外,穿刺和深静脉插管操作时,亦可能使气体进入血管。
空气栓塞的症状取决于发生时病人体位和进入气体的容量。
坐位患者,气体可进入脑血管,产生癫痫、意识丧失等精神症状。
卧位或下肢和中心静脉插管患者,气体将进入右心室,并与血混合后产生气泡,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憋气、胸痛和心律失常。
此并发症常需紧急处理:1.立即夹闭透析管路,停止血泵。
2.将病人置于头低脚高位,并左侧卧位,使气体位于右心房。
3.心肺支持,包括吸入高压氧,采用面罩或气管插管。
4.若无高压氧,可通过机械通气吸入100%氧气。
5.如空气量较多,可进行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取气体。
血液透析中溶血处理规范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红细胞寿命为正常人的1/2-1/3,但透析中溶血的发生往往与外界因素有关。
透析血泵、缠绕的透析管路和血泵前动脉压过高均可导致溶血。
此外,透析用水中氯胺、铜、锌和硝酸含量过高可引起溶血,用于透析器复用的化学物质如甲醛、过氧化氢,亦与溶血有关。
当发现透析管路中大块、透明状血液,应考虑急性溶血。
1.立即停止透析,夹闭静脉管路,丢弃管路中血液。
吸氧。
2.立即行全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结合珠蛋白、乳酸脱氢酶(LDH)、高铁血红蛋白。
3.及时纠正贫血,必要时可输新鲜全血,将Hb提高至许可范围3.检测透析用水中氯胺、硝酸和重金属含量。
4.若为复用透析器,测定残留消毒剂含量。
5.因溶血常伴高钾血症,应严密监测血钾,避免发生高血钾。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需重新开始透析。
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处理规范肌肉痉挛在血液透析中较为常见,常发生于透析后半时段,多见于下肢。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
过度超滤、低钠透析液、无镁透析液、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等,可使肌肉痉挛发生率增加。
虽然此并发症并不危及生命,但可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和患者依从性。
1.对透析间体重增长过多患者,尽量避免过度超滤,或增加透析液钠浓度。
2.透析前服用苯二氮卓类(如安定)和硫酸奎宁,可有效预防肌肉痉挛的发生。
3.钙离子拮抗剂(如心痛定)可扩张血管,缓解痉挛症状,但长期使用并不能防止痉挛发生。
4.透析前服用 受体拮抗剂(如哌唑嗪),可减少透析中痉挛发生率。
但伴发的透析中低血压限制其临床使用。
5.有作者报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I(ATII)介导的渴感,减少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从而降低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
长期使用ACEI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6.发生肌肉痉挛时,可使用高张盐水、甘露醇和50%葡萄糖以提高血浆渗透压,缓解症状。
7.透析过程中活动肢体。
8.补充L-卡尼叮。
9.睡前服用维生素E。
10.持续检测血容量以调整超滤量。
血液透析中癫痫的处理规范癫痫发作在血液透析中较为少见。
常见于进入透析时间较短患者。
透析相关性癫痫发作的原因分为毒性代谢性脑病和器质性脑病。
透析中低血压相关性缺血性脑损伤、透析失衡综合征、酗酒患者、高血压脑病、低血糖等均可引起毒性代谢性脑病。
器质性脑病常导致局部癫痫发作,常见原因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
1.透析中癫痫发作时,首先稳定患者、维持呼吸道通畅,并监测生命体征。
2.保护穿刺针,避免脱落引起大出血。
回血。
3.若血糖浓度低,予50%葡萄糖静脉缓慢注入。
4.使用解痉药。
5.患者稳定后,应接受详细检查,明确癫痫发作原因。
血液透析中失衡综合征的处理规范血透中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为脑水肿。
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者,及以前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透析中溶质清除过快,使脑细胞和血浆尿素氮浓度梯度增加,可引起脑细胞水肿。
透析失衡综合征症状多样,可由较轻的头痛、恶心、呕吐,至严重的意识模糊、癫痫发作,甚至昏迷。
1.对易发生失衡综合征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
2.刚刚进入透析的严重尿毒症患者,应进行诱导透析。
3.降低血流量,减慢透析速度。
4.增加透析液渗透压。
5.采用血液滤过、腹膜透析和持续动静脉血液滤过进行透析。
6.当透析中发生失衡时,可静脉滴注甘露醇。
血液透析中发热的处理规范直接与血液透析相关的发热反应较为少见。
一旦发生,应仔细寻找潜在细菌感染源。
透析相关发热往往与透析用水污染、含内毒素水平过高、透析器复用等有关。
接受高流量和高效透析的患者,透析用水的要求更为严格,否则,热源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1.仔细体检,除外其它引起发热的原因(如肺部感染、血管通路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
2.留取透析器出口处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
3.严格进行水处理及消毒,保证透析用水治疗。
4.接受高流量和高效透析患者,使用超纯水进行透析。
5.定期监测透析水中内毒素含量。
6.根据患者临床病情,使用降温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标记物阳性透析病人管理规范血液透析患者中乙肝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新感染患者在感染后8周可检测到HBV表面抗原(HBsAg),急性乙型肝炎及随后6个月可检测到HBV核心抗体(抗HBc) IgM型,若患者恢复,则在2-3月血中HBsAg被清除,恢复期产生HBsAb。
血透患者常呈慢性HBV感染,血清中HBsAg和HbcAb阳性。
透析中心血透病人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HBV感染:1.穿刺(穿刺部位、注射的药物、空针或针头感染)。
2.通过粘膜或破损皮肤与感染物接触。
3.透析机器内在感染:每次使用后未更换静脉压监测器、静脉压隔离器或滤器(防止血液返流至静脉压监测器)。
推荐管理规范:1.预防性隔离以防止患者和职员之间血液和体液接触。
2.对所有患者和工作人员常规检测HbsAg和抗HBs。
3.对HbsAg阳性患者进行分区分机器透析。
4.透析患者之间不共用仪器、药物和容器。
5.HbsAg阳性患者透析器尽量不复用,若复用,则应在复用池中将其分开。
6.常规清洁和消毒机器和复用设备。
7.所有未感染HBV的患者和工作人员应注射乙肝疫苗。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标记物阳性透析病人管理规范HCV为RNA病毒。
抗HCV为传统检测HCV感染的唯一血清学指标,感染后12-14周才能在血清中检测到抗HCV。
大部分患者( 85%)呈HCV慢性感染,平均70%患者发生慢性肝病,大部分患者终身携带抗HCV。
HCV主要经过血液传播。
血透中心中病人传染HCV的危险因素尚未明了,研究发现,随着透析时间延长,HC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与HBV相比,感染血液中HCV滴度较低,其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亦不如HBV。
但在血透中心中,血液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高,虽然HCV存活时间较短,但亦足以通过患者之间共用的物品进行传播。
此外,大部分患者呈慢性持续感染,成为潜在传染源。
推荐管理规范:1.预防性隔离以防止患者和职员之间血液和体液接触。
2.对血透患者每月检测肝功能。
3.对长期输血患者定期检测抗HCV。
4.有学者推荐应对抗HCV阳性患者隔离透析。
5.透析患者之间不共用仪器、药物和容器。
6.抗HCV阳性患者可复用透析器,应在复用池中将其分开。
7.常规清洁和消毒机器和复用设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透析病人管理规范1985至1995年,美国为HIV感染患者提供血透的透析中心从11%增加至39%,而血透患者中HIV感染患者比例由0.3%增至1.4%。
血透中心中HIV的传播主要为针刺意外。
HIV病毒血症的水平远较HBV为低,且HIV病毒在外界存活能力很低,因而,透析中心中常规的预防措施足以防止HIV的传播。
血液透析器技术性能要求理想透析器的要求:1.小分子和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高清除率;2.生命溶质(如氨基酸、低分子蛋白)的丢失很少;3.足够的超滤范围;4.超滤率较低时,反超很少;5.血室容量低;6.透析器的物质结构无毒、无凝血特性;7.冲洗特性好;8.可靠性高;9.费用低;10.有复用的潜在特性,且无副作用。
以上许多要求存在相互联系,如血室容量低,不但能增加溶质的清除,亦可减少治疗结束时冲洗透析器所需容量。
但也有一些要求相互矛盾,如费用低与可靠性高。
此外,有些要求难以达到,因透析膜为非选择性,若中分子或大分子清除高,则不可避免地丢失蛋白和氨基酸。
透析液成分及浓度的要求规范因技术条件限制,血液透析只能部分替代正常肾脏的功能,但亦足以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
透析液在此过程中起到基本而重要的作用。
标准透析液包括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浓缩液。
标准透析液成分和浓度如下表。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室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1.设置在清洁、安静的区域。
清洁区应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c㎡。
2.布局合理,设普通患者血液净化间,感染患者血液净化间。
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
3.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5.应对患者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6.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液净化在感染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
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7.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8.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
9.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的规章制度。
10.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11.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制度1.诊疗区域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是二次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及各种物体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清洁用具应及时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2.患者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禁止在诊疗区域清点更换下来的物品。
3.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用后清洁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诊疗用品如体温计等一用一清洁消毒。
5.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
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5.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规范管理。
遇停电等透析紧急中断时的应急预案1.向供电部门联系2.透析器的透析液通道3.时间比较短,可用手动的方法旋转血液泵,等待电力的恢复,较长可用手动方法操作血液泵从体循环返回患者体内,但动、静脉穿刺针要封管。
如使用的药物是肝至素,可1小时推注半量的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