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发行量的理论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货币发行量的理论模型(第一稿完整版)
1。自国家建立以来,货币的发行成为国家的特权,以“集权”理论的观点来说,国家以“货币垄断”来调节经济,成为现代所有国家的共同特征。经济运行是不可能“完全市场化”的。
2。“货币发行量”成为调节经济的工具,更成为国家以一个“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博弈工具”。其他如“ 利率“与”保证金率“”财政手段“可以调节“货币流通量”。
3。因为”货币“是国家的”垄断发行的,所以货币不是市场“直接”调节的,“货币供应量”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所以货币有其特性:获利性,平衡性,破坏性。
获利性是指国家通过多发行“货币”, 用来增加财政“可用”货币量来,用以支出。但破坏性也同时出现,引发经济的通胀,但如果是保持稳定发行量,则经济保持平衡发展。
在集权经济理论体系下的理论模型
1. 国家央行是货币发行的主体, 国家利用货币发行量,调节经济,与”获利”
2. 利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央行票据进行货币发行量的调整
3. 企业用自用资金与向银行借款, 进行生产
4. 居民在银行存取款,并对利率敏感
5. 国家央行每年新发行货币量应有明确的年增发率
6. 央行每年实际发行量与应增发量的差为”获利额”
7. 获利额与年生产值的比率为获利率
8. 获利率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具体分析如下:
单位货币的流通价值=国家规定单位货币的法定价值-单位货币的制造成本
本年货币应增发量=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
(本年货币应增发量=单位货币的流通价值*本年货币的发行数量)
货币应该增发率={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全部生产总值*100%
货币实际的增发率=本年货币实际增发量/全部生产总值*100%
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额=本年货币实际增发量-本年货币应增发量-{发行成本(忽略不计)}
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率=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额/全部生产总值*100%
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率=货币实际的增长率-货币应该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对于经济的影响依次为:通缩-平衡—通胀-滞胀-经济危机
1。 货币获利率<0 表现为通缩
2。货币获利率=0,表现为平衡
3。 0<货币获利率利率〈 利率, 表现为基本平衡,但通胀产生
4。 利率<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企业继续投资,通胀发生
5。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企业不继续投资,通胀发生,就
是滞胀
6。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以上的公式表明,货币获利率<0条件下,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对的,就是加大货币的供应量,加大财政的支出,可以消除通缩,刺激经济的发展。但要到达,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的程度时,就会发生滞胀。
当经济发生通缩时, 表明市场缺少"货币", 此时加大货币的供应量, 并扩大财政支出, 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对的, 但有一个临界点, 这个临界点是: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当货币获利率大于等于企业利润率时, 继续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后果就是"滞胀", 直到产生恶性通胀, 是否产生经济危机, 还要取决于当时的垄断情况.
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提出“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用以上公式分析,在不发生通缩情况下是对的。
所以说: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在货币发行量等于或偏多时,采用量正确的。
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增长率,是经济稳定前提,从“集权经济”理论的角度分析,就是“控制”国家央行在发行货的“货币获利率”
这个货币增长率比率为:
货币应该增长率={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全部生产总值*100%
国家央行应按上面的"货币应该增长率"增发货币, 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 则"国家"就有'获利'的行为, 其大小可用获利率来表示.
也就是说:
货币的获利率=货币实际的增长率-货币应该增长率
如果实际的发行率大于货币增长率, 其差就为获利率.
也就说多发行的货币让“国家”给拿走了。成了财政的可支配资金。
其实“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都是针对货币政策的。只是它们的适用条件不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用于”通缩“用至”滞胀“就到了极限,否则会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而”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是用来治理"滞胀"与"经济危机"的,提出要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对于治理"滞胀"是一味良药。
其实保持一种平衡(相对稳定货币发行量)的状态才是问题的关键。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只要使“获利率”为0,也就是央行按给出的货币增长率发行货币,就可以避免“
通胀”等问题的发生。
打个比方, 好比整个经济是锅(一直熬在火上的)粥, 并且在不断的添米(新增的产品,其价值大约为企业税后利润与国家财政净收入之和),添水(新增发的货币),在正常情况下,新添水是有比例的(货币的增发率),配合新添的米.假若今年只要添一瓢水,就可以配合新米了,但却添了一桶水,结果是整锅粥被"稀释"了, 锅里的米是不会少了,但水却多了.
所以认为, 有获利行为的存在, 获利额 = (一桶水) - (一瓢水)
由于获利率是个比率,分子是“获利额”, 分母是可以有多种的选择, 可以为:新添的米(新增的企业税后利润与国家财政净收入),或新添的水(新增发的货币),也有其他的选择。
还有关于外汇对货币的影响在此说明一下:
假若人民币是"自来水", 外币是"纯清水"。 国家规定"纯清水"不能直接倒入锅内,但可以兑换成"自来水", 倒入锅中。
"纯清水”(外币)的来源有多种:对外贸易,外来投资.......
但有一个问题产生了, 对外贸易使自家的米(指物资的实物), 倒入到外人锅里(指对外贸易的物资出口), 得到大量的"纯清水”,也就是有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并且把"纯清水”兑换成“自来水”,倒入了自家的锅里,又一次"稀释"了粥。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国家在锅上开了孔:准备金率,央行票据。减少水的量。
所以在以上条件下,获利额公式有变化
关于汇率的变化及外汇对”获利额”的影响,分析如下:
1. 间接汇率上升的,也就是人民币升值,投机者会做多人民币,使外币流入中国市场,人民币会被迫发行人民币,兑换外币,造成人民币流动性加剧, 因此也同时行成央行的被迫”获利”.
2. 间接汇率下降的,也就是人民币贬值,投机者会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流出中国市场,使人民币回笼,央行的发行货币的”获利”下降.
所以汇率对获利率的影响公式如下:
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额=本年货币实际增发量-本年货币应增发量 -本年央行货币回收量
本年货币实际发行量=本年央行主动发行量+本年央行为兑换外币增发的货币
本年央行货币回收量=用金融工具收回的人民币+本年央行为兑换外币收回的货币